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关键词:新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对策随着大学扩招,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新入职大学生频繁跳槽缺屡见不鲜。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入职大学生;
离职;
原因;
对策
随着大学扩招,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新入职大学生频繁跳槽缺屡见不鲜。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6年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15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4%,超四成中国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转行。新入职大学生的频繁跳槽不仅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1 新入职大学生离职主要原因分析
1、对就业观念的错误认知
迫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自然衍伸出“先就业再择业”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会暂时选择一份工作积累经验,等自我价值得到提升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寻找另一份理性的工作(2)。同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薪酬因素,认为高工资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忽略了工作岗位与自身资源的匹配程度,等入职之后,才发现所找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促使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离职。
2、职业生涯规划不充分
目前,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缺乏全面的自我认识,再加上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求职渠道比较单一、职业意识淡薄,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个别应届毕业生能具体到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但只是初步的求职目标,并非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没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很难将有限的实践与职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践性,起不到指导作用。
3、校园宣讲与现实不匹配
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为了吸引优秀的名牌大学生,在进行校园宣讲时往往过于美化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夸大企业的优势,而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避而不谈。当应届毕业生入职之后,心中的理想愿景与现实之间难免会产生落差,会使他们对企业开始怀疑,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挫伤工作积极性,开始寻找更适合的职业目标。
4、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所有的离职原因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是2015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首要原因。新入职大学生频繁跳槽,与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人事政策关系较大(3)。当前,不少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的培训,并且存在“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现象,导致很多新入职大学生很难晋升。得不到职业生涯发展上的满足,进而挫伤新入职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新入职大学生的频繁离职。
5、缺乏针对性的培训
对于刚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熟悉认知企业概况,学习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并通过培训了解公司提供给自己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企业中。但是大多数企业缺乏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系统,或者培训实施不到位,从而使应届大学生入职之后,无法掌握全面的公司信息,学习不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无法快速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导致离职。
2 提高新入职大学生稳定性的对策
1、和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留用优秀大学生
企业可以和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利用大学生暑假时间或者业余时间,选拨大学生来企业实习,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来确定是否为合适的招聘对象。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解企业的机会,提前做好企业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
2、严格重视招聘质量,把好人才进口关
目前大多数公司招聘新入职大学生主要采取校园招聘的形式,由于受校园招聘时间短、招聘人员精力有限、招聘费用有限等局限性,很难对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造成部分学生入职之后不能适应企业环境,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人员流动。所以,企业在进行校园招聘时,不仅要做好个人能力的考察,还应该做好对应聘大学生求职原因、工作参与度、抗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组织忠诚度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企业不仅可以采用面试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谈话、家庭背景调查、社会实践背景调查以及学校综合表现调查来了解应聘大学生的求职动机和综合素质,为企业招聘合适的人才。
3、做好入职培训,并为应届毕业生匹配指导老师
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之后,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个磨合期,在企业对新入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察的同时,新入职大学生也在非常用心的观察企业。新入职培训就是要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发展概况、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使员工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为员工更快的融入企业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企业应该选择业务能力强,参加工作时间三到五年,并且与应届毕业生有相似经历的优秀员工作为新入职学生的指导老师,有计划的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融入企业环境(4)。
4、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根据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所有的离职原因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是2015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首要原因。所以,重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满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是企业解决大学生离职问题的重要对策。企业可以建立纵向与横向双向发展通道,即重视有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者的纵向发展通道,也重视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二次选择的横向发展机会。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用人部门负责人的专题会议,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成长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阻碍应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问题。同时企业定期组织新入职员工座谈会,了解新入职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及时与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成长。
总之,校园招聘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在追求招聘效率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力度,为新入职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增强新入职大学生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隋广胜;
耿少华.应届大学生的离职原因与对策浅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2]陈梅.浅谈9 0 后大学生离职现象分析c应对对策 .现代商业. 2016(15)
[3]曾倩倩 .新人职大学生员工主动离职的成因与对策.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199)
[4]储建东,南钢新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南钢科技与管理,2014(4)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专业毕业生;
就业压力;
灵活就业
随着近些年艺术类毕业生队伍的不断扩大,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设计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本就稀少,就业岗位争夺日趋激烈。由于国家政策大力推广自主招生,很多企业在前几年也大大透支了用人指标,就业需求也大量减少。前几年如火如荼的“艺考热”遗留下来的问题,现状也慢慢显现出来,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由于艺术专业就业岗位稀缺,有一部分设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并未从事和设计相关的职业,在一项最新的调查中显示,超过一半的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广告设计、主编、装潢设计、教师等职业,剩下的1/3的学生从事其它的职业。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企业需求最大的主要集中在广告设计、装潢设计以及数码传媒三个方面。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最看重的还是专业实践经验和业务综合能力,其次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对于专业对口的问题上,只有少数企业要求专业必须完全一致,大部分的企业只要求专业基本对口就可以。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基础文化知识要求较低,学生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少,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较弱,其中也不乏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好,为了走高考捷径,才转学艺术专业,这样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综合知识、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欠缺。
(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选择的岗位相对稀缺,由于设计类的学生主要学**面设计、广告设计、装潢设计等,在岗位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广告公司或者装饰公司,然而大部分广告公司和装饰公司在人才录用的时候,比较强调工作实践经验和能力,对于刚毕业的设计专业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正好缺乏实践能力,在应聘的时候比较容易吃亏。
(三)设计专业毕业生和大多数的毕业生一样,刚刚踏入社会,容易眼高手低,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和企业觉得工资太低,不想去,而规模大的企业对职工综合素质要求也高,自己本身的能力也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很容易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部分用人企业也利用当前“一职难求的现状”,把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由于一开始有考察试用期,毕业生的工资待遇较低,刚刚过了考察试用期,企业就以各种理由推脱,认为试用者不合格,不能被录用,很多毕业生最后就白白的当了廉价劳动力。
(四)目前大部分的毕业生和家长的观念都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去考公务员或者进国有企业,这样才更稳定,生活更有保障,毕业生无形中也受到了家长思维的影响。然而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比较尴尬,很多国有企业在招收公务员的标准上都明确要求了专业需求,艺术类专业的需求量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这样无形中大大降低了艺术类毕业生考上公务员的几率。
(五)除了报考公务员和应聘事业单位或者私有企业,还有部分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坚持自己创业,希望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毕业生想自主创业还是困难重重。首先我国虽然有政策明文规定要扶持学生自主创业,但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太多。其次,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咨询机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专业理论知识,针对创业方面的系统知识有所涉及但是的确相对较少。
三、促进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根据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的学习中,仅仅学好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实职业规划、增加实践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宽相关知识面等都是提升就业能力所必需的。
(一)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慢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大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应该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特点,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就业的真正意义。当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抛弃旧的面子观念,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避免多走弯路,制定目标计划,并朝着目标努力前行。
(四)多鼓励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主创业,在校期间,就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可以到培训中心等机构去实习带课,熟悉机构的商业运作模式,学生可以尝试在不同的企业进行工作,熟悉各个行业的运作模式,从中学习相关创业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积极学习改进,积极调整心态为创业做好充足的心理与知识准备。
参考文献
[1] 肖斌.关于高职专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2期.
[2] 周耀明,王彬,韩善仓.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年20期.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竞争力;
政法类;
大学生
十以来,党中央加快落实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人才受到社会各领域的欢迎。各高校适时进行了院系调整,除了综合性大学原有的法律系发展壮大为法学院。法律人才的培养一时呈蓬勃之势。但是人才市场化、社会化,高校大量的扩招及随之而来的就是供需矛盾的就业难题。
一、政法类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政法类院校学生的特点
政法类院校大体指传统上以法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包括全国知名的政法大学和各公安、司法、检察等行业高等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
通过政法类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政法类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满意度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结合实际情况,发现造成困境的因素大概有两方面,一类是学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另一类是学生不清楚自身定位,没有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止一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并非出自兴趣和特长,而是听取长辈对自己的建议而择取。在入校学习后,由于缺少实习经验,对岗位设置不熟悉,不善于对专业知识与个人素质进行有效结合等原因造成就业率低,离职率高。
(二)政法类院校学生就业前景
麦可思《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中公布了包括法学在内的七个红牌预警专业,在中国法制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法律专业毕业生的“滞销”不得不引起思考。(详见表1)
一方面从数据不难看出人才输出大于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就业鸿沟”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的思考,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要从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去分析:
首先,学校方面缺少科学的课程设计。就现行情况,学生通识教育的安排占据了主要时间。教育部将16门法学核心课程确定为专业必修课之外,并要求学校各自结合特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各政法类院校的法学专业以平均60门课程计,实习之外的7个学期平均开设课程8~9门,课堂教学占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缺乏对学生就业的引导,忽视职业规划工作,就业服务手段落后,就业指导教材建设、就业实践活动不足。
其次,学生方面就业意识不足。据初步调查,在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眼中九年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就是高考成功。这种观念导致学生一进入大学的殿堂,就丢失了奋斗的目标,迷失了努力的方向,以至于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行业,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优势更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大学四年的时间,只是知识机械化的积累,并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从而导致学生眼中的就业就只剩下公务员等“黄金岗位”。每年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是政法院校学生的首选就业方向,校园内到处是相关的培训班广告。学生的求稳意识导致学生就业面窄,途径单一,就业竞争力不强,已成为众多在校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被动就业缺少创业意识,偏向事业单位等稳定岗位。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
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概念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结合近年来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性格品德
指个人对环境中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忍耐性、独立性等个性特征。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与就业压力较大、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失调等原因,往往会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障碍;
有的大学生没有敬业精神,这些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能力。
(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个人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时获取该任务所需要的必备知识以及经验。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静态衡量。另一方面,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大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也不能仅满足于成绩,应不断地充实自身知识,才能更有创造力和发明潜力。
(三)社会技能
就业意味着融入社会,而当今社会是一个分工合作、瞬息万变的大数字社会,学生要想成功就业除了学习能力,则仍需要有必备的社会技能。社会技能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现代化办公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技能。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大学生减少对就业的迷茫,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正面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性格品德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认知自我、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等三个环节。大学生通过对自我的剖析,获得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理想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社会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外界因素,借助科学的规划方法,得出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然后制定实现目标的执行计划,经过一步步执行,发现与目标的偏差,这时要反作用于自我就行纠偏,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完成目标而完善自我,从而对性格品德起到了正面的积极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对性格品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的环节。自我认识是指主体从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三方面的自我评估,一般能代表自我认知水平。气质是先天形成,无好坏之分,在日后的实践中可以获得和改变,是一种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性格是在后期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也受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心理特征,能决定一个人处理事务的方法和态度。能力,是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要的技能。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明确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理念,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完善知识结构,不断与目标定位进行匹配,纠正自己的偏差。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及时树立危机意识,意识到校园外存在的激烈竞争。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很多有效提高学习能力的游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智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技能的影响
职业是个人与社会相互连接的纽带,职业生涯规划正是这纽带的建设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专业与职业、就业与工作的关系。在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之后,积极获取相关职位的信息,了解相关职位的就业形势以及市场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积极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力。利用这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势必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眼下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并且把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成效甚微,一方面学校煞费苦心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另一方面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依旧渺茫。究其原因有三方面,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大班制的教学不利于职业规划,缺少职业规划的实践环节。
(一)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
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被称作是“职业导师”,由此可见,职业导师在这门课程中的作用之大。但是目前高校很少有一批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大部分由思政工作者兼任。这部分工作者或者缺少专业的培训,或者没有教学经验,往往把职业发展规划当成思想工作的阵地,甚至是班会形式。
(二)大班制的教学不利于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量体裁衣的过程,从自我认知,到目标定位,再到提高自己,这三个环节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停地纠偏。但是大班制的教学根本无法完成对每位学生的纠偏。另外,课程设置往往只按照学期为单位,上学期老师的教学内容与下学期老师的教学安排没有沟通,很容易造成重复教学,对职业规划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学生反感情绪。
(三)缺少职业规划的实践环节
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是把学生与社会相连接,如果老师没有亲身实际体验,势必会给教学造成困难。如果能设置一些走访,或者邀请社会工作人士进课堂亲自讲述,对学生来说会更有说服力,另外会带来新鲜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借助社会工作人士,统一为学生心中的实际性问题答疑解惑。
五、小结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鸿沟”难题已经遍布全国,而职业生涯规划是把学生与社会岗位相连接的重要桥梁,所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会有效缓解“就业鸿沟”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旨在教会每一位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形成专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就业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乔淑贞.法类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南教育(中旬),201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等教育出版社,1998(11).
[3]李名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贾超.高师院校政法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与解决途径初探[J].价值工程,201(02).
[5]李欣,赵娜.当前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求知导刊,2016(41).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职业生涯教育;
生计
职业生涯教育即生计教育。“生计”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计定义来自于舒伯(1976)的论点:生计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计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至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一、概述
职业生涯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对学生职业意识和理想的形成尤为重要。然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很晚,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还是认为小学教育的惟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近年来,在网站和报纸杂志上不乏各中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报告,但大都以具体案例为主,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对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的现状进行调研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小学教育中加入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元素,发展了各种生涯教育模式。
二、对象和方法
对象:本调查对象为在校的3~5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及校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26份。其中三年级45人,四年级21人,五年级60人。
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问卷为《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调查问卷》访谈法:对部分学生及教师,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实施情况。
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
三、杭州市小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
小学生听说过职业生涯教育的很少,只有21.4%的人曾经听人提起过“生涯教育”。很多孩子对“职业”的概念也不明确,据我们统计,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能准确回答出家长的职业,很多学生把“开汽车”,“开超市”,“谈生意”,“卖钢材”等作为一种职业来认知。
(二)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意识是指明确自己是怎样的人。对小学生而言,就是要培养自我概念意识以及觉察能力。总体说来,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自我觉察意识。
(三)人际关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是指与人交往,相处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学生而言,人际关系技巧主要是指要正确认识个别和团体的差异,能欣赏别人的优缺点,能与他人合作。
(四)作决策
简单的说,做决策就是做决定。对小学生而言,作决策是指运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决定简单的事。总体说来,小学生的决策意识并不强,依赖性较强。
(五)工作意愿
排名前三的职业,三年级学生:科学家、医生、教师;
四年级学生:医生、教师、科学家;
五年级学生:律师、教师、演员。与前两个年级相比,工作意愿更为分散,出现了更多的职业,如:飞行员,软件设计师,服装搭配师等。
(六)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顺利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对小学生来说,操作技能就是进行简单任务完成的方案设计。当问及:暑假完成的事是否有过规划时,基本上的学生都有过规划,且都顺利完成,其中,五年级的的实施率和完成率最高,三年级的最低,只有五成能顺利完成。
(七)经济意识
在小学阶段,经济意识建立过程是指帮助学生熟悉经济系统和正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中的社会与经济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活产生的意义。
(八)工作价值
工作价值意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劳动不分贵贱,工作的目的在于服务大众。在“你觉得厨师与飞行员相比哪个好”的问题中,88.1%的学生都认为两个都好,都对别人有帮助,没有明显的职业歧视倾向。
四、问题分析
(一)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上的滞后
小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从出生(下转第57页)(上接第58页)到14岁左右,这个时期经过游戏、玩耍、电视媒体、家人观察等方式,开始发展自我观念,渐渐了解自己和能力的重要,认识工作世界,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启发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强化对职业的认识,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
(二)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上的模糊
从调查中发现,当问及教师学校是否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时,同一学校的老师回答不统一,甚至有很多教师并不明白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不知道职业生涯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其特有的教育目标、特征及教育内容。
(三)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上的偏差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同其他各项教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主要以班级或小组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实施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这类活动举办的次数很少,学校也没有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举行的活动争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尚未引起重视,很多学生既无就业的意识和思想准备,又无就业的技能,对自己兴趣、能力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不能按照社会的需要合理地流向和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因一直以来对职业世界以及自身素质的认识的缺乏,而局限于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了解,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教育上的这些缺陷和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加剧了劳动就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各小学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顺应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律,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努力探索有效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程社明.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2).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进入这家知名广告公司之前,徐飞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堂堂大学生去给人家扛背袋,送纯净水,散发宣传单。每天累得满头是汗、腰酸背疼,还拿不了几个钱。谁让现在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呢?徐飞丝毫没有怨言,每天下班回家后还不忘看书充电,总结白天工作得失。
徐飞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果,他成功聘入这家知名广告公司做文案之后,一直做得很用心。此前,徐飞从未接触过广告,一开始,徐飞就给自己定位,谦虚谨慎、踏实勤快地做事,熟悉各项业务,向管理层发展。徐飞经常谦虚地向老业务员请教问题,有时遇见人家态度冷漠,徐飞就悄悄地躲在一边观察学习,他利用一切时间和条件恶补广告方面的知识。
当时,有同事挤兑徐飞,给部门经理打小报告说,怎么会用这样的人?经理不吭气,只说,等过了试用期再说。徐飞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危险,有好心的同事提醒徐飞,徐飞微笑不语。徐飞在忙完自己的工作之时,经常主动帮其他部门的忙。老总看在眼里,逐渐分配给徐飞一些额外的工作。徐飞抱着学习的态度,一概来者不拒。他曾经在印刷厂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也曾为联络客户几乎跑遍了本市,随着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办公室的迎来送往差不多成了徐飞的专职。
终于,在三个月试用期后,老总正式任命徐飞为公司的策划部经理。徐飞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虽然广告这个行业人才流动很大,竞争压力也很大,徐飞从没有感觉到过职场危机。徐飞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时危机也是转机,看你怎么去看待。徐飞认为,在职场中,关键的不是个人能力和素质,或者是机遇,而是个人定位。定位准确,即能够动态发展、稳步成长;
定位不准,就有可能导致种种困境,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徐飞更欣赏以时刻准备,防微杜渐的工作学习态度,并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时刻审视。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平衡的生活就是爱与事业。”其实,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内心的实力,而实力必须靠努力积累而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也才能真正享受工作的激情和快乐,在工作中不断自信成长!
小帖士:
规划职业生涯的时候,是否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很重要。如储备人际资源帮助自己,或者准备资金支持,或者提早准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职业风险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首先你要打量一下内心,看看有哪些心理能量可以调动起来,面对无序恐惧的时候,你要加强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
面临失败威胁的时候,你要提高各种资源调配的能力,还要提高减压的能力。
1、重视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须的,但往往又是容易被忽略的。
2、审视工作性质。职业规划对于某些行业,特别是从事一类所谓“青春饭”的行业,这种考虑更显迫切。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性质,考虑它的发展前景,以及你有可能获得的升迁机会。
推荐访问:职业生涯规划 考察报告 五篇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五篇】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报告(精选5篇) 职业生涯规划考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