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机构在资金、专业化、信息等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资金,而且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取得最佳效益,会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被投资企业,持股比例越高,在董事会的表决权也越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风险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一)研究假设
风险投资机构在资金、专业化、信息等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资金,而且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取得最佳效益,会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被投资企业,持股比例越高,在董事会的表决权也越高,监督作用越强,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会提升企业的盈余质量。由此得到假设1。假设1:风险投资持股比例与企业盈余质量正相关。风险投资机构为了弥补单个投资在资金规模和增值服务上的不足,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会联合多家风投企业进行投资,这样会从不同的角度甄别“筛选”出优质的企业,通过提供手中不同的资源去帮助企业成长,充分发挥“监督”、“核证”、“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同时有效地相互牵制被投资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使得企业盈余质量提高。由此得到假设2。假设2:风险投资参与个数与公司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取得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企业、数据不完整、审核周期较长的公司。选取了符合要求的2011年上市的30个样本2009~2011年连续三年的财务数据。30家分别包括15家有风险投资参与的,15家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数据取自证券之星网、巨潮资讯网、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S18.0和excel表格。
(三)变量选取
本文所涉及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说明如表2所示。对盈余质量与风险投资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检验风险投资参与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回归模型为EQI=β0+β1*VCS(VCN)+β2*SIZE+β3*GRTH+β4*LEV+ε0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相关变量的回归系数,ε0为回归方程的残差项。
二、实证分析
(一)盈余质量的描述
将30家样本各原始指标值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统计软件SPSSl8.0对以上13个预处理后的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二)回归分析
1.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对盈余质量回归分析将含有风投持股比例的公司样本数据纳入多元回归模型中,结果如表3所示。2.风险投资个数对盈余质量的回归分析将含有风投背景的样本数据纳入多元回归模型中,结果如表4所示。解释变量风险投资持股比例的系数0.147,这表明风险投资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越高,创投机构就越有意愿去监督企业,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因而能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并且持股比例越大的企业盈余质量越高,假设1得以验证。风险个数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246,表明风险投资参与个数越多,越能够减弱创业板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盈余质量越好,假设2得以验证。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风险投资在IPO公司中的持股比例
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涉及自身的利益就越大,风投机构为全身而退,会监督被投资单位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约束力,提高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及监管效果,保证企业的盈余质量。目前风险投资在IPO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仍然较小,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可提高风投的持股比例,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第三方认证作用。
(二)鼓励多个风险机构进行联合投资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药生产;
统计学;
质量管理;
质量风险;
药品安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6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式发展,治疗各种疾病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药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得益于新型药物的治疗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药物质量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药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药品质量风险的关注度也普遍提升。为了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药品质量风险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对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综述,并分析统计学在制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应用中的适用性。
1 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及审核回顾的过程。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对风险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概述。将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步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及回顾。
1.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风险分析过后的风险评价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对风险的评级。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团队,并应使团队包括各方面的评估专业人员,他们应对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等,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其中,风险识别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对风险有较为敏锐的识别,可以参考并利用已有的风险识别经验和信息。可参考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生产数据资料。产品的数据资料可以形成对可靠质量水平的控制标准,当出现偏离一般生产水平的质量时,认定为可能会出现风险。相关风险识别理论,风险识别理论能够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参考,实现定量评判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识别的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识别指标,根据已有的指标进行风险识别不仅可以提高识别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在识别风险后,对风险的分析十分重要。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出现这个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形成风险程度评价表。在风险分析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计。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影响也较大。
风险评价即评估该风险发生后影响的严重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应预先建立一个风险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风险指数矩阵图,然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来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1.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有效指标。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的范围和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风险控制过程的关键问题是:(1)判断评估后的风险是否超出了风险控制的水平。当风险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就要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尽可能降低风险;
(2)企业在降低风险中的可能性。任何风险都有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寻求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始终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企业可能性损失的有效方式;
(3)分析风险,找出风险的可能性来源。风险具有不可预估性,因此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是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最有效措施。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及时找到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1.3 风险沟通
在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之后,进行及时的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系统程序的必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模式良好运行的基础。一个风险交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同系统不同时期风险的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能够系统把控风险管理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不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优劣点,为后续风险管理的更有效开展打下基础,进而进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全面分析。通过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分析,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新的风险出现时重蹈覆辙。
1.4 风险审核、回顾
在完成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及风险沟通后,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的审核及回顾是最后一个步骤,这对于全面把握该次分析管理的效果十分有效。风险审核及回顾的主要工作有:(1)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文件。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回顾,并形成记录文件,以便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资料;
(2)定期开展不同岗位员工的全面风险回顾工作,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对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风险回顾的效果进行考核。
2 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
2.1 统计质量管理法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研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药品的大规模研发,给更多的疾病治愈带来了希望,人们享受着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也面临着药物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在仿制药在整个药品处方量中占比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药品研发过程与制药过程的质量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监管部门对于药学研发、药品生产开发与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统计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药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体现的。除此之外,仿制药的大规模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药品质量的可靠性。
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成本日益增高的大趋势下,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使其在药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统计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已经证明了其优势性。在监管要求严格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动因的双重因素驱动下,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应用方面将会有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已有的科研资料分析发现,国内药企也已经大规模、广泛性地开始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实现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但是在如何高效地利用统计学工具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现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利用是今后药品质量管理的一大方向。
2.2 统计学在制药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2.1 统计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统计学是有效的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利用统计学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手段,如何实现统计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是主要的研究目标。每一种药物都需要准确的成分配比,才能保证其药效,避免副作用和毒性。然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而导致药品质量稳定性失良。药品稳定性的失良被称为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药品稳定性波动可以分为自然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而异常波动的出现往往是基于药品的原料性质不良、人员操作不当、技术水平欠缺等原因。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发现和分析这些因素,从而控制药品的异常波动,实现其质量的稳定性。统计工作中的控制图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控制图的核心工作就是监测并识别药品稳定性的异常波动,并通过控制图的反馈控制,有效地处理异常波动,最终实现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范围控制在自然波动范围内,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2.2.2 统计学在质量诊断中的应用。作为统计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控制图最早由休哈特博士(Shewhart)在1924年首先提出,并被命名为Shewhart控制图。这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图形是通过测量或计算样本与样本的数目或时间来体现质量特性。统计推断是实现Shewhart控制图的制图原理,利用统计推断实现对药品质量稳定性的诊断,其中利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实现统计学在质量诊断方面效果的工作流程为:(1)根据研究对象确定要选用的控制图类型、控制的参数、取样间隔、取样次数和样本量;
(2)进行生产研究,按照确定的取样方案进行样品取样,通过对取样样本的检验形成记录结果;
(3)按照设计的规程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并检查是否有任何点超出控制限,从而揭示异常波动;
(4)通过对异常波动的分析,调查确定其发生来源,去除超限点,并重新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点落在控制限内,从而建立出用以对后续生产进行质量诊断的控制图。
2.2.3 统计学在质量优化中的应用。利用统计学工具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诊断之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取样,从而实现对药品质量进一步控制和优化。质量源于检验,即使是对已经控制过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验收取样,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说,验收取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而是质量进一步优化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预防严重质量偏离的最后防线。验收取样方法是根据取样结果和预先设定的判别标准,决定放行或拒收批次的决策理论,理论依据是概率分布。
3 结语
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分析,阐释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和适用性。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 GMP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生 产经营企业风险评估系统:中国,201010233202.2 [P].2012.
[3] 刘树林,张义恩.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探讨 [J].中国药物警戒,2007,(6).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前景理论;
风险偏好;
质量决策
1.引言
产品质量对企业至关重要,产品质量过高会使产品成本增加,也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产品质量过低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会失去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决策的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直接影响着其决策行为,从而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前景理论描述了人们在风险条件或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考虑了人类风险偏好等心理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前景理论的基本知识,讨论不同公司绩效环境下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决策的影响,以及产品质量发生变化对消费者的质量效用感知的作用机制,并为企业优化产品质量决策提出建议。
2.前景理论的基本内容
Kahneman和Tversky于1979年发表心理学研究成果――前景理论,用于解释个人决策行为。前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
2.1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把表面价值如金额转化为决策价值,其具体形式是:
v(x)=xα(x≥0)
-λ(-x)β(x
价值函数综合反映了前景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1)个人在面临获益情境时风险厌恶;
(2)个人在面临损失情境时风险追逐;
(3)个人对损失比对获益更敏感。价值函数以相对参考点的变化量为自变量,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当损益大于参考点时,个人处于获益情境中,趋向选择确定性的方案,人的风险偏好是风险规避的;
损益小于参考点时,个人处于损失情境中,趋向选择风险性方案,人的风险偏好是风险追逐的。
2.2权重函数
实际决策中,个人对概率的估计并非按照贝叶斯法则,而使用了心理学上启发性思维的方式得出,是渗透了个人价值感性因素的决策权重。根据Tversky与Fox(1995)研究结果,个体会将小概率事件赋予相对增大的权重,而在面对中等以上概率事件,个体将赋予相对减小的权重,曲线表现为反S形状。
3.风险偏好与企业产品质量决策
目前针对产品质量决策机制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的文献只是对提高产品质量必要性及如何提高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对于质量决策机制的研究并不是很具体。将前景理论引入到企业产品质量决策中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将公司业绩状况分为两类:高于预期业绩的收益状况、低于预期业绩的损失状况,理论分析面临不同业绩状况水平时,管理层对风险偏好、质量决策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着重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对于企业质量决策作用的影响。
3.1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产品质量决策的影响
(1)“盈利”情况下风险偏好对产品质量决策的影响。前景理论认为,在“收益”的情况下,决策者会变得风险规避。当企业绩效高于预期绩效时,说明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管理层会变得更加谨慎,趋向于保持质量现状,企业的质量投入会基本保持不变或者随着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而稍微增加。随着企业积累的资源越来越多,成为企业实际的或潜在的闲置资源,能够使企业应对内部调整的压力和外部政策改变的压力,以及应对外部环境而改变战略。因此,当企业有更多的闲置资源时,有更多的机会研发新产品及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开拓新的市场,且企业管理层决策压力相对较小,更愿意及更有耐心开展质量活动,表面上属于风险偏爱型。但是这些质量投资决策是为了保持企业稳定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屹立不倒,在面临质量需求等外部环境变化时依然具有优势,也可以说是规避风险的措施。
(2)“损失”情况下风险偏好对质量投资的影响。前景理论认为,面临损失前景时,决策者由于风险追逐,而变得更倾向于冒险,属于风险偏爱型。因此,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预期绩效,则管理层寻找各种渠道以达到目标预期值的倾向会增强。因此,不成功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活动的积极性往往较高。基于这种观点,则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预期绩效时,企业会增加它的质量投入强度。当企业实际绩效达不到预期绩效时,意味着企业处于“损失”状态。“损失”情况下,企业当前绩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则企业“前景”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为了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偏爱风险,而有很强的动力去开展产品质量活动。但是随着企业绩效状况的持续恶化,比如濒临破产边缘时,管理层会变得更加谨慎,会缩减开支,尤其是对于产品质量投入这类需要长期投入的投资,此时管理层的态度属于风险厌恶型。因此,当企业绩效远不如预期时,面临这种“大问题”困境,企业的质量投入强度会随着距离破产边缘差距的增大而下降。
3.2消费者质量效用感知与企业产品质量决策
产品质量变动时,消费者会通过对比新的产品质量与原来的产品质量来形成质量效用感知差异。质量上升时,消费者会感知到收益;
质量下降时,消费者会感知到损失。依据前景理论可知,消费者的损失感知和收益感知是不对称的,呈现S形曲线,消费者对质量下降比对质量上升更为敏感,如图1所示。当产品质量从Q0参考质量上升到到QH时可增加消费者质量效用感知,而当质量下降相同幅度到达QL时,消费者质量效用感知下降的程度远远大于的程度。质量变化给予消费者质量效用感知的弹性不对称给企业的启示是,企业在降低产品质量时一定要慎重,即使不得不降低产品质量,也应当采取隐蔽的降低手段,以尽量减少消费者的质量效用感知差异。
4.结语
企业不同业绩状况影响了管理层不同的风险偏好,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决策的制定。现代企业产品质量定位除了需要从成本、竞争等角度考虑外,也需要考虑消费者心理在质量制定中的重要作用。由前景理论可知,企业可以运用价值函数的S形非对称曲线,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增加消费者对质量的感知价值;
其次,鉴于消费者对质量降低的刚性反应,企业在降低质量时一定要慎重并尽量采取隐蔽性降低手段。(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制造业;
产品质量;
质量风险分析;
PROMETHEE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041-03
0 引言
近年来,制造业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相当严重,质量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这奠定了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制造业依然“大而不强”,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1]。但是,人们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就会相应的增加。因此对制造业产品进行质量风险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制造业产品的质量风险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贾丽娜[2]等绘制了制造企业质量管理风险因素对照表,建立了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风险指标体系,论证了改进的风险矩阵法在质量管理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李丹宇[3]以水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以广东省佛山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案例背景,提出一种改进的粗糙集和系统动力学相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王培[4]等说明了国内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总结了过程分析技术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中的作用。陈磊等[5]对风险衡量方法中的风险价值VAR法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某机械加工厂的曲轴和连杆质量风险管理为例,推导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预期损失,据此可以调整风险管理的措施,做到利润最大化。Kleef[6]等人从国家层面研究粮食战略的质量风险管理。研究认为,影响粮食质量风险管理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诚信,信任等主观因素。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很少有学者基于整个制造业产品的质量风险体系进行分析,绝大多数学者也没有将管理决策的PROMETHEE法运用到制造业产品的质量风险分析中,只是有一部分学者将其用到别的风险分析领域。风险分析活动中主观因素较强,而PROMETHEE是一种基于“级别高于关系”的多目标决策方法,根据PROMETHEE法进行设计方案决策时,不仅能有效地考虑决策者在不同准则上的偏好程度,还可以消除各种属性指标规范化后对结果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归纳技术层面、原材料层面、企业管理层面、员工层面和外部环境五个层面的风险因素建立制造业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的PROMETHEE法对制造业产品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根据结果进行选优排序,使企业管理者提前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1 指标层的构建
由于影响制造业产品的风险因素众多,且存在于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只有从整个生命周期考虑,识别风险源才能将风险降到最小化。质量大师朱兰博土提出,为了获得产品的适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所以也称为质量进展螺旋。生命周期划分的方法众多,本文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螺旋,结合制造业产品的实际情况,将制造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检验和试运行、包装和运输以及销售和服务六个阶段。
目前很多文献已列举出众多影响产品质量的三级甚至四级指标,但为了简化,得到具有共通性的风险指标,本文在大量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并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影响产品质量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将众多三级、四级指标风险因素归纳为技术层面风险、原材料层面风险、企业管理层面风险、员工层面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从这五个层面分析制造业产品的质量风险。
综上所述本着构建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代表性、现实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构建的具有共通性的指标层如下图1所示。
2 计算步骤
2.1 建立初始判断矩阵 假设有 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的n个属性值,rij是第m个方案在第n个属性上的打分值,i=1,2…m,j=1,2,…,n。从而构建判断矩阵M:
2.2 确定指标权重 假设有 个决策群体,各指标的权重为 本文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德尔菲法是对所要决策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后,进行整理和归纳,后再反馈给专家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的过程。但是此方法主观性较为明显,故对其做出如下改进:将第一阶段专家的意见和打分值进行汇总,得到该阶段的权重值wi,即:
再将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二阶段的打分。将第二阶段的意见和打分值进行汇总,得到第二阶段的权重值wj,即:
最后将两个指标综合,可得最终的权重指标w,即:
w=αwi+βwj,i=1,2,…,n,j=1,2,…,n (6)
其中,α,β为决策者对于各阶段打分权重的信任度,且α+β=1。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取α=0.4,β=0.6,因为后一阶段的打分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进行,故信任度要高于前一阶段。
2.3 选取准则函数 传统的PROMETHEE法是一种基于方案两两比较的、建立在“级别优先于”关系上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每个指标的优先函数,可定义为Pj(dir),即[7]:
Pj(xij-xrj)=Pj(dir)∈(0,1];
其中,dir=xij-xrj(i,r=1,2,…,m;
j=1,2,…,n)。Pj(dir)是一个非减函数,当dir
其中,q表示无差异阈值,p表示绝对偏好阈值。关于二者的取值方法,本文根据文献[8],采用放缩法,即对dmin放大得到q;
对dmax缩小得到p,放缩的程度应根据具体指标值而定。其中dmin和dmax分别表示各方案在各属性上的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小和最大值。
2.4 计算整体优先指数 传统的PROMETHEE法概念清晰,通俗易懂,但计算较为繁琐。还需计算正流量、负流量和净流量的值。本文根据文献[9]对传统的PROMETHEE法稍作变形,即定义决策人在各属性上对方案am的优先指数为λn(a),则对于任一方案am计算它在各属性上与所有方案的相对偏好Pj(dir),即:
λn(a)为决策者在属性fn上对方案am的偏好程度。那么对于所有属性,均可按照上式计算,可以得到决策人对方案am在各个属性上的优先指数,设为λ 根据德尔菲法得出的各属性的权重w=[w1,w2,…,wn],可以得出决策者对方案am在所有属性上的整体优先指数λ(a):
对所有的方案am,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整体优先指数λ(a),根据该指数的大小,就可得到am中所有方案的一个完全序,通过比较该指数对方案进行选优排序。这种变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具体论证见参考文献[10])。该变形方法不用计算正流量、负流量和净流量的值,而是直接通过比较整体优先指数,进行方案的排序,大大简化了PROMETHEE的计算过程,减少了工作量。
2.5 排序 最后根据各方案的整体优先指数,进行选优排序。
3 基于改进PROMETHEE法的制造业产品的质量风险分析
基于上述理论,采用德尔菲法对各属性的权重值为:产品设计(0.24)、采购(0.15)、生产制造(0.26)、检验和试运行(0.20)、包装和运输(0.11)以及销售和服务(0.04)。将指标归一化后的打分值矩阵、偏好函数及对应的参数见表1。
各风险因素在各属性值上的优先指数及其整体优先指数如表2所示。根据整体优先指数的大小可以得出,在此评价体系下,各风险因素的排序为C1>C4>C2>C5>C3,即人员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相对于外部环境风险和原材料风险对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
该排序结果反映了五个层面的风险在整体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其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际当中,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技术和管理,企业综合的控制住的这些风险因素,建立起预防风险的意识,将风险降至最低,就可使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而本文的研究方法相比于其他风险分析方法,考虑了各决策者对方案的偏好程度,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从而验证了将多属性决策的PROMETHEE法运用于风险分析的可行性,丰富了风险分析方法的理论体系。
4 总结
本文基于朱兰质量螺旋和改进的德尔菲法,将制造业产品划分为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检验和试运行、包装和运输以及销售和服务六个阶段。从技术风险、原材料风险、企业管理风险、员工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5个层面,建立了制造业产品的具有共性的质量风险评价指标,并确定了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改进的PROMETHEE法对其进行了质量风险分析,得出了各指标的排序结果,为制造业产品的风险分析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从整体上控制产品的质量风险,建立起预防风险的意识,把控制风险放在事前,而不是产品质量发生后再去控制风险,从而使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让我国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
参考文献:
[1]陈文科.中国制造业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J].2013,229(7):7-10.
[2]贾丽娜.制造企业质量管理风险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3]李丹宇.水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4]王培,曾英姿,臧恒昌.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3(46):969-971.
[5]陈磊,程乃伟.风险价值VAR在产品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27(1):81-83.
[6]Kleef.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Food Risk Management Quality in Europe [J]. Risk Analysis.2007, 27(6):302-310.
[7]胡君,蒋艳.重点PROMETHEE方法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2(4):318-322.
[8]任东梅.基于PROMETHEE方法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倦怠的研究分析[J].职业,2011,5:182-18.
质量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银行治理;
风险信息披露;
欧洲银行
一、风险信息披露的理论背景
金融风险信息的披露是提高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机制,另外巴Ⅱ中也强调了信息披露对市场约束的重要性。许多文献显示披露更多综合风险信息的银行具有更高的资本缓冲和更低的违约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的风险披露被强调作为一种避免银行危机的有效工具。早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报告质量中银行的规模、杠杆率、基本风险、盈利能力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因素的效应,并没有研究银行治理、管理、监督对风险报告质量的直接和联合影响的文献。然而理论、管理者壁垒、合法性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都说明了银行部门强大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督以及银行治理水平都可以影响管理者披露风险信息的决定,
因此,本文应用这些理论进行了理论推导。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给出了银行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者、监督者、和其他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推进市场效率和市场约束的方法,即应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治理机制加强银行的风险信息披露。
二、银行治理、管理、监督和风险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一连串理论来解释银行业中银行治理、监管、监督如何影响风险信息披露质量。在下文中,我们将从组织社会理论(即合法性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来解释银行业中风险信息披露问题。
1.银行准入限制
实行严格要求才能获得银行牌照,可能会阻止新的国内和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从而缓解当前和预期的银行业竞争(巴特等,2001)。因此,竞争越小,银行利用外部金融的成本更低。从而促使银行管理者加强风险信息披露的质量的激励减少。此外,在银行业运用组织社会理论,我们发现竞争强度的降低可能会进一步削弱银行管理层采用风险披露来支持本银行声誉的激励。
2.外部董事占比与第一大股东持有股比例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外部董事有专业知识,声望和使能够使他们公司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此外,理论也认为外部董事在监督管理层行为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更高比例的外部董事有可能产生有效监管以及增加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公司披露的市场估值和业绩与股东获得财富相关联,大股东有较强的激励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层的效率。在银行业中,在第一大股东持强投票权是很容易影响银行经理所采取的战略决策和投资项目。因此,如果现任银行经理并没有切实履行职责,那么第一大股东可能会激活他现有影响力的投票权,并改变低效率的银行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较强投票权的第一大股东代表有效监控外从而迫使银行管理层提供更高质量的风险披露。
3.高管持股和政府持股占比
鉴于银行业内部和外部复杂度和高的信息不对称性,管理防御理论在解释银行高管风险披露决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防御理论认为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监控,集中股权可能对公司长期市值适得其反。因此,管理者更有可能通过减少披露最大化私人利益。审计委员会对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打击财务报造假、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相当重要。此外,主动审计委员会能够更有效地履行其治理和监督责任。另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6年)强调了审计委员会在银行的有关的信息披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组织社会理论,银行监管,最大股东和政府的大股东都可能被看作是银行管理者信息披露决定的外部监管者。
因此,他们是最有可能在加强银行风险披露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银行监管者作为外部监管者和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好地减轻银行高管减少风险披露水平的激励。
三、结论
研究表明拥有较高比例外部董事、较低的高管持股、集中的外部非国有股,以及活跃的审计委员会和符合规章制度促进银行竞争的操作(也就是说放松银行准入标准)的银行可以提供更高的操作风险披露质量的证据。同时发现银行监督者提高ORD质量的程度是与高管持股的交叉作用成正相关的,与银行外部非政府持股的集中度成负相关的,研究结果建议可以通过加强银行监管者的独立性和政府权力(比如说成立独立的专业的国家委员会或者任务小组来对支柱三的披露进行监督以及提供建议 ),或者通过雇佣外部董事以及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活跃程度来提高ORD的质量,建议银行监管者应该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分散外部非政府投票权方面。同时结果支持银行和监管机构进行合作,从而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也支持降低银行准入要求,以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Oliveira, J., Rodrigues, L. L., & Craig, R. (2011a). Risk-related disclosure practices in the annual reports of Portuguese credit institutions: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12(2), 100C118.
[2]Oliveira, J., Rodrigues, L. L., & Craig, R. (2011b). Voluntary risk reporting to enhance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Evidence from Portuguese bank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 19(3), 271C289.
[3]Woods, M., Dowd, K., & Humphrey, C. (2009). Market risk reporting by the world’s top banks:
Evidence on the diversity of reporting practi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harmonization. Spanish Accounting Review, 11(2),9C42.
推荐访问:风险 质量 论文 质量风险论文【五篇】 质量风险论文(精选5篇) 质量风险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