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筑类专业论文【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3-07 15:19:02 来源:网友投稿

工程类专业《建筑法规》课程内容繁杂,集建筑学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于一身,加大了教材编写的难度。目前,市面上供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建筑法规》教材都有一个弊端,即缺乏针对性,纯文字的教材内容抽象,工程类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类专业论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类专业论文【五篇】

建筑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改革;实用性

一、优选教材,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类专业《建筑法规》课程内容繁杂,集建筑学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于一身,加大了教材编写的难度。目前,市面上供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建筑法规》教材都有一个弊端,即缺乏针对性,纯文字的教材内容抽象,工程类专业知识及法律专业知识都是浅尝辄止,对需要探究的问题并未深入讨论。工程类《建筑法规》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缺乏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的工科类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有公式、计算、图形的教材才是理科专业的重点,纯文字的《建筑法规》会给工科学生产生误导,认为该门课程只是副课,并不重要;另外,工科类学生缺乏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法规》教材几乎没有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整篇都是专业法律知识,学生课前看不懂,课上就会听得云里雾里,从而降低课程学习兴趣。因此,一本好的《建筑法规》教材是课程效果实现的关键之一。针对市面上的《建筑法规》教材都未考虑到工科学生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缺乏的弊端,独立学院在优选教材之后还应该根据学院工程类专业特色编写辅助教材。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学院开设《建筑法规》课程的对象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辅助教材内容应以购买的《建筑法规》教材为基础,从中梳理出与造价工程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配套相应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了解法与道德舆论、公权与私权、罪与非罪等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后,结合自己专业,结合实际案例,主动学习,从而学以致用,达到课程开设目的。

二、双重考核,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独立学院工程类专业《建筑法规》课程虽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同时也被列为考查课,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造价工程专业开设的《建筑法规》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么是课后案例分析,要么是论文写作,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难度不大,这种考查方式无法让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掌握,无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本应是一门专业应用较强的课程因考核难度的降低被学生误以为是不重要的课程,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把精力都放在其他需要应试的课程上,降低本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性。笔者建议实行双重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五五分成,平时考核以考勤和案例分析为主,期末考核采取应试方式,让学生既要重视平时课堂的学习,也要掌握重要知识点,以备遇到真实案例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及所学案例处理方法解决问题。

三、健全培训机制,夯实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影响课程实效性的另一关键因素便是任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建筑法规》作为一门集工程类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课程,仅靠一本优选教材和短短32个学时的课时讲解,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和运用实践。因此,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师资力量本就薄弱,承担课程任务繁重,像《建筑法规》这样的考查课程一般是由青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并未从事相关工作,不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同时要么是工科类专业未受过法学知识教育,要么是法学专业老师兼任并未受过工程类专业知识教育,这类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经验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抓住课程重点,只能照本宣科,案例讲解也只能浮于表面,本就对纯文字教学不感冒的工科类学生更是失去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建议独立学院重视《建筑法规》课程,对造价工程方向教师进行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律师给做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多学习、多去挂职,努力夯实自身知识水平,提升授课能力,促进课程实效性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蓉.关于<建筑法规>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04.

建筑类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1.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2.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以已开办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为切入点,在分析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地方院校可用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区域园林建筑景观资源所具有的特征,提出要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系统挖掘区域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区域特色进行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结合所承接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园林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
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28-02

基金项目: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2013zy049,2013sjjd75,2014jyxm231);
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2ZYJH03,2014SJJD01);
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14MTYSJ06)资助

园林建筑是塑造园林空间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在园林规划与设计、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园林建筑设计》是历来都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对该门课程知识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后期园林设计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学习[1-2].该门课程是在前期《园林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前期多门基础课程与建筑设计理论相结合,完成课程设计实践任务,塑造出园林建筑及其周围相应空间的设计,为后期更好的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打下基础[3].

随着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发展,以及园林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很多地方院校陆续开办园林专业,仅仅安徽省在最近十年内就由原来的三所院校扩增到八所院校,其中大部分院校属于地方院校,而地方院校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源较为丰富,利用好所属城市区域优势的园林建筑景观资源,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摸索一条适应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异常关键,它是学好其他园林课程的重要因素.本文即以开办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为出发点,分析了地方院校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地方院校可利用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提出地方院校如何利用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地景观资源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此为其它同类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强调理论教学,忽视课程设计实践的创新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将园林建筑构造、工程制图、设计表现等多种课程与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的融合,在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4].然而,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地方院校多数园林专业老师较为年轻,缺乏一线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加之与园林建设设计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较少,对各类型园林建筑的设计认知与创新难以得到提升和更新,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进行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教学,而忽视紧跟当下园林建筑设计在实践中的新要求,对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更新.

1.2 过度依赖课本及参考书上的优秀方案,缺乏建筑的空间尺度感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以及受先前地方院校本身教学体制的影响,很多的园林教学实验设备不完善,如:与园林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类型园林建筑模型、建筑布局组合的沙盘、建筑构造与结构模型等很难在在短时间内配备,导致很多的建筑专业老师,只能依赖课本或参考书上经典的优秀方案来进行“弥补式”教学;
另外,由于领导对专业的认识度较浅,多数地方院校的专业老师很少有机会带领学生到园林建筑营造比较好的城市进行实践实习,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很难感受到建筑的空间感、存在感,设计时空间想象力严重缺乏,课程设计实践中暴露出很多低级错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1.3 缺乏“接地气”的实践项目,学生的设计兴趣难以提高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地域、自身能力以及在当地城市的社会认可度的限制,很难在课程设计实践中找到能够让学生亲临真实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区域现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该区域将是自己马上要进行某类型的园林建筑的设计.因此,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老师往往多采用假设的方式,通过选取某些参考书上现状地形假定为拟建在某个城市的相应区域,来进行课程实践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自然更难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1.4 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教学思路单一

多数地方院校的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前期专业学习环境的影响,在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延续先前在各自母校老师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来进行创新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地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人才很难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初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初衷[5].

2 地方院校可用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区域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特征分析

2.1 地方院校所处城市园林绿地种类齐全,园林建筑景观类型多样

当前,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城市大背景下,各类各级城市都在建设大量为城市市民能够在闲暇之时到户外休憩、游玩的园林建筑设施,包括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绿地等各类园林空间内部,而且在这些园林绿地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园林建筑景观,包括园林小品、亭廊架、园林大门、服务型园林建筑等,在进行园林建筑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建筑理论和实践的需要,灵活选用不同园林建筑类型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2.2 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地域特色鲜明

每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这也是每一个城市亘古以来都在为之而努力的方向,而园林建筑作为城市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即使它极其微小,但它的存在对于塑造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城市园林景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兴办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也会带有这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专业教师可以在充分熟悉所在城市已建的园林建筑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对照设计理论及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式教学,学生在感受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建立起设计主题创作的源泉来自于设计对象的本身,而不是纯粹的理论这一正确的设计思路.

2.3 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距离近,用于课程实践教学方便

为了弥补对于一些距离远、且又有非常经典的现实园林建筑案例的造型和立面设计精髓,专业教师往往会借助于影像资料来进行教学,同时,由于教学经费和学生经济能力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园林建筑景观,才会专门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学习,这样学生很难有机会在做专项课程设计时,能够及时感受建筑及周边的空间关系.然而,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距离院校相当近,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以弥补单一的利用影像资料介绍建筑案例进行课程教学的不足.

3 充分利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路探析

3.1 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系统挖掘区域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

传统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多数通过课本及参考书,通过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园林建筑空间设计实例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传统风格园林建筑特色及设计理论,之后结合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忽略利用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绿地空间中分布的各种类型园林建筑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过度依赖课本和设计图片,缺乏对场地空间的尺度感,针对单项的课程设计难以提炼出符合场地精神的设计主题,设计过于形式化.因此,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所处城市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分布及其建筑设计特色,结合建筑课程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实践,可以很好的弥补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园林建筑空间尺度感的缺失,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在场地当中所体现的设计内涵,是如何通过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进行表现的.

3.2 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区域特色进行课程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科也应是紧跟时代向前更替和发展壮大的.2012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与此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写入党章,而2013年,中国东部众多城市陷入了雾霾的污染之中,人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赋予了园林学科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园林营造,而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探讨城市园林的景观建设,园林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应该紧跟环境改善的要求,协调好与园林环境的其他要素.因此,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开设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展的主题,以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总目标,进行园林建筑的设计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充分分析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的特色所在,进行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建筑课程设计教学,真正意义上为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而培育出大量适应区域发展的园林专业人才.

3.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结合所承接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教好该门课程,专业教师除了需要熟悉和掌握其理论精髓,更应该将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即园林建筑专业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于所处城市园林建设紧密联系,并结合自身所学,适当承接一些园林建筑设计工程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这样既能够把自身专业内涵修炼好,又能够通过实践感悟出园林园林建设设计的内在特质,更好的运用的课程教学中去.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强,需要通过众多的实践案例与课程设计进行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尤其对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周围真实的设计区域模拟实际设计流程进行课程设计练习,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地处地方城市的高等院校开办的园林专业,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专业教师在所在城市进行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实战性”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从根本上摆脱“纸上谈兵”的实践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卫红,刘保国.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94-96.

〔2〕张晋萍,潘远智.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4-16045,16048.

〔3〕吴万喜.《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4):260-261.

建筑类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强化 土建 英语 建筑化 北部湾化 公共 模式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教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JGA43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45-0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提出,要以南宁市为依托,建设辐射作用大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区域。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80~300万人;
北海市要按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00~120万人;
钦州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
防城港市要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50~60万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北部湾经济区要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吹响了建设城市、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的进军号。

潮涌北部湾,土建大发展。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加工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功能的逐步实现和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住房、工商业用房需求量激增,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大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地促经济保民生的支柱产业。北部湾畔风生水起,建筑房地产热火朝天。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日日夜夜不停息地轰鸣着建设交响乐;
整个北部湾经济区也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建筑公司和房地产公司纷纷登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南宁市就有100多家建筑公司,著名的有14家。在上述如此众多的推手推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持续火爆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南宁市,成绩尤佳,成为排头兵,起到了龙头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09年1月至6月,南宁市商品房登记销售面积就达到了367.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21%;
成交金额166.81亿元,同比增长64.89%。2009年上半年南宁市房地产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约为1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105亿元的11%;
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上升到2009年上半年的4.18%,拉动了北部湾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北部湾地区土建大类高职教育的发展。

在北部湾地区的24所高职院校中,就有19所高职院校不同数量、不同规模地开设了土建大类的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16个专业,占北部湾地区全部高职院校的79﹪。建筑工程系是各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系,所设专业最多、招生最多、在校生最多,平均数为1000多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北部湾经济区建筑工程系的在校生有近20000人,毕业生也有20000多人。仅广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系办学以来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万多名毕业生。随着国家和广西“十二五”规划实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该系培养的建筑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一、城市建设和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对高职土建大类专业英语的要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房地产的蓬勃兴起,加上北部湾各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规模发展,要求北部湾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学。第一方面,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欣欣向荣,随着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蒸蒸日上,建筑专业国际化,从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楼宇智能化工程、物业管理等方面,都越来越多地引进外国资料,介绍和吸收外国先进理念和技术,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技术员、建筑工、装修工等土建大类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都必须懂专业和英语,看得懂英文资料、图纸,可以根据外文资料和图纸进行设计、施工。第二方面,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建筑公司的壮大,建筑业务跨国化。一些大的建筑公司,特别是国有建筑公司,把业务做到国外,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参加建筑业在全球的竞争,使建筑业成为跨国性业务,这也要求土建大类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要懂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以适应建筑业务跨国化的需要。

本课题组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100多家土建大类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验证。据调查,大型土建大类企业明确表示:“从高职院招聘的毕业生,全部要到一线施工现场。对有英语专长的学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这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和这些人才他们日后晋升,包括学历和职称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中小土建大类企业也纷纷表示:“考虑到企业未来对外业务的发展,急需既有技术,又懂英语的毕业生”,“招来以后当然希望他们综合素质强,什么都懂一点,起码能看懂英文的资料、图纸和进口机械的使用说明书”。

本课题组对毕业生最需要具备的英语技能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型土建大类公司希望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强,能够全面综合发展,适应派出国外工作;
中型土建大类公司则希望毕业生的听说能力突出,能适应在国内与外国建筑专家打交道,小型企业则希望毕业生阅读能力好,能在本公司看懂外文资料、图纸,指导建筑和装修等。如果非要选择一项的话,绝大多数土建大类公司都认为阅读能力最重要。在给高职院校土建大类大学英语教学提建议时,大中小土建大类公司都一致认为,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要围绕该专业的目标岗位群的技能需求来开设,要突出职业性或职业针对性。90%以上的土建大类公司希望学校加强大学英语课程的土建专业性。

二、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却不能适应蓬勃兴起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上述要求,不能适应持续扩大的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发展的要求,严重拖了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后腿,满足不了建筑市场目前和未来的需要,忽视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偏离了高职院校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和“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基本目标,忘记了能够检验和准确评价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好坏、教学水平高低、有资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的是土建大类专业用人单位,是人力资源市场,是当前的建筑房地产形势,因此,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这是刻不容缓的时代和社会历史使命。事实上,目前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具体存在下列三方面问题,影响着土建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北部湾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北部湾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本身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英语代替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偏离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土建大类专业工作的能力。教育部也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设公共英语(大学英语),第二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分别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EGP)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ESP)。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都是三年制或3-1,即两年在校上课,1年校外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即便如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与4年制的本科院校又有区别,强调总课时的50﹪是理论课,另50﹪是实训课,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时间短(仅有1年至1年半)、课时少(每周2节),根本无法保证像本科院校那样可以明确分两个阶段进行大学英教学(1、2年级)和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学(3、4年级),只好取消第二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只进行第一阶段的公共英语(大学英语)教学,造成了一个尴尬后果:对高职土建大类专业学生来说,大学英语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强,如隔靴挠痒,不着实际;
如此大学英语,使人欲学不成,欲罢不忍,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其次,片面追求英语过级,冲击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引发了考试作弊之风,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向。虽然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把“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目的。由于政府部门、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英语过级证书的不正确定位,使英语过级考试被扭曲,变了味,变成了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于是出现了过级成绩与学生奖学金、评优、入党挂钩,甚至与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挂钩、与教师教学水平和奖励挂钩等现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也深受其害。教育行政部门极度重视这些过级考试,直接组织,派员巡视,拨款建标准化考场;
各高职院校也纷纷硬性规定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过级考试,上下默契,心照不宣。这种盲目的英语考级,带来了如下负面影响:一是冲击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学校为了英语过级考试,不惜凋整课程安排;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提高学生过级考试成绩为目标,为了让学生多过级,挤掉部分原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选用或编写等级考试资料,增加等级辅导课程,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个月,做过级训练、过级冲刺。二是引发考试作弊风。有些学生整天死记硬背也通不过,迫于压力,只得铤而走险,考场作弊或雇人代考,于是,年年都有严重程度不同的作弊。三是重蹈应试教育错误,偏离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向。高职院校要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是要通过20多门功课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训加上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才能达到,并不是靠一两场过级考试就可以判定的。事实上,即使过了英语4、6级甚至8级考试,还是不懂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仍然不能胜任该专业工作。这就是典型的“捡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绝非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再次,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由于高职院校的增多、招生指标增多、高中、初中在校生人数的减少,广西高职上线分数一年比一年低,上线总分才200来分左右。各民办高职院校还得降分录取,通常降到190多分甚至更低,英语的成绩就更加差了。至于那些不开英语的中专学校、中职学校、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其英语基础就更加不用提了。例如,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2011年高职生高考录取线为190多分,2012年高职生高考录取线下降为120多分。如此之低的总分,英语科的成绩就更加低了。而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分院录取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比起其他分院录取的学生来,还要低得多。最低的才几分。本课题组对北部湾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70﹪的学生英语基础很差,有的甚至连单词的重音都不会读,更加听写不出来;
上课听不懂教师用英语讲课,更谈不上用英语思维,英语学习力不从心;
20﹪的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但读写能力提高较慢,想提高,达不到理想成绩;
10﹪的学生成绩较好,但学的不是专业英语,学非所用,学习积极性受挫伤。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是英语底子薄,基础差,想学好,又无从下手,心理压力大,花费时间、精力多而收效却小,变成了“杨白劳”。在20多门功课中,大学英语是学生“挂科”人数最多、令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公共课。

三、强化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大学英语“建筑化”和“北部湾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的蓬勃兴起,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持续发展,土建大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众多和在校生庞大数量和超大规模,都给北部湾地区的高职教育带上了浓厚的专业特色和地区特色,即北部湾地区高职教育几乎“建筑化”和“北部湾化”,几乎变成了“土建大类专业教育”或“北部湾造城教育”,通俗言之,几乎就是建房子、装房子、卖房子、造大城市特色的高职教育。从理论上说,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教育“建筑化”和“北部湾化”的需要,强化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建立北部湾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从实践上说,北部湾建筑房地产发展对高职土建大类专业英语要求和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把强化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提上了议事日程变成了要刻不容缓地办好的事情。要服从和服务于北部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北部湾高职教育特色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要按如下方面“建筑化”和“北部湾化”!

第一、调整英语教学大纲,把单纯的通用英语教学(EGP)变成“通用或基础英语融合专业或行业英语”(EGP+ESP/SBE)教学,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土建类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一体化。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并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都必须修专业英语,有余力的学生,除修读专业英语外,还可以选修高级英语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北部湾高职院校由于教学时间不够,都只采用通用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而放弃了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学,造成挂一漏万,失去了最主要、最精华、最特色的东西,使学生学用不一,专业不对口,用不上,学不进;
也有个别高职院校,直接教授专业英语,放弃大学英语,结果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不了,无法用,因此,这两方面都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时间紧,任务重,要用本科院校一半的时间(1至2年)学本科院校4年学的东西,当然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两个阶段、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教学大纲,要压缩公共英语教学大纲内容,把最基本、最主要、最精髓的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内容强化到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中去,一个大纲两个内容,一门课程两个专业,实现土建专业和必需的公共英语有机结合或无缝对接,解决学生“学什么”的方向问题,解决学生“厌学”和“怕学”问题,实现北部湾大学英语教学“建筑化”和“北部湾化”。

第二、撤出全国英语过级统考,改硬性规定学生参加过级考试制度为学生自愿参加过级的制度,解放学生,还外语教学一个宽松的环境,还素质教育的本来面目。早在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该决定还号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要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都要认识中央和国务院这个决定的意义,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淡化和理性认识过级证书的作用,不要把过级率、过级成绩或过级证书同考核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挂钩;
用人单位和社会不要不分专业地、盲目地把招聘员工同过级成绩和过级证书挂钩;
学校当局也不要把这些东西跟学生的毕业生证、学位、奖助学金、评优、入党入团挂钩,不要规定和组织学生考级;
过级考试要由学校当局行为、教育部来组织的政府行为改为学生自由参加的个人行为和某个社会部门组织的民间行为。硬性规定和组织学生参加过级考试,这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是学用分离,喧宾夺主,干扰学生的专业学习,违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和学习资源,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和阴影,成为压在学生头上的大山,严重地紧张了学习气氛,毒化了学习环境,使英语学习更加困难。要及早打倒B级、4级、6级,解放学生,撤出英语过级考试,把硬性规定改为弹性,把必考改为选考,让那些有学力、有专业需要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参加,无意此方面的学生可以不参加,给学生减负减压,心理松绑,让英语教学环境宽松、和谐,把应试教育变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

第三、根据新的教学大纲,选取或编写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北部湾大学英语教材,构建有北部湾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有效指导北部湾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的发展,服务于北部湾地区的火热的建筑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北部湾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教材要既包含少数大学英语内容,又包括大部分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内容,两方面内容有机结合;
既照顾基础差的学生,由浅入深向专业过渡,又突出专业性、目的性、实用性和北部湾地区英语教学特性,推动北部湾高职院校土建大类专业发展,推动北部湾地区建筑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发展,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选取或编写的教材,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强化大学英语的土建大类英语专业性,使其“建筑化”、“北部湾化”。

一是在大学英语部分“北部湾化”。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介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
介绍南宁、钦州、北海、防城这4个北部湾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建筑等特点和这些城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介绍南宁、钦州、北海、防城这4个北部湾城市的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形势、对当地GDP的拉动和各自的特点;
介绍南宁、钦州、北海、防城这4个城市主要的或著名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市政建设部门或公司,它们的发展史、规模、企业文化、对北部湾建筑房地产业、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贡献,在业务上的专业要求和专业英语要求,联系方式,等等。

二是在土建大类专业英语部分,“土建专业课英语化”,“公共英语课土建化”。充分考虑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筑房地产特色、城市规划特色、区域的经济特色和北部湾高职院校实际(专业特色、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目标岗位群等)精选出适合土建大类行业的,诸如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16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其核心理论、基本技能的知识点,再根据目标岗位需求特征,进行英语语言加工,整合成具有行业特征的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教材,突出土建大类的“专业性”、“行业性”,突出设计人员、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在设计室、在施工现场阅读英语资料、读图等的“技能性”、“操作性”、“实用性”,就像土建大类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把“建筑化”和“北部湾化”融合进北部湾大学英语,用作土建大类专业英语部分听说读写教学的素材,从而形成有土建大类特色、有北部湾特色的教学内容。

三是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文献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和信息一体化,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交流变成即使通讯,就像国际贸易专业一样,土建大类专业几乎变成“时代化”、“无国界”和“国际化”的专业,该大类专业人士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英文版的专业简讯、专业书报和专业电子资料。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英文文献对专业人士来说,是很重要的“情报”或“资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是专业人士关注本行业在国内外发展最新技术、最新成果、最新动向的有效途径。加强土建大类专业英语文献资料导读教学也是大学英语“建筑化”和“北部湾化”必须的。否则就是闭门造车,南辕北辙。要选择建筑学相关研究方向的文字资料,如建筑设计、历史保护、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工程概预算)和前沿理论技术等,对建筑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介绍,使该环节同时具有文献导读的作用,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专业英语课堂上也能感受建筑业发展的脉搏,感觉到专业课和英语课完美融合,上英语课也是上专业课,是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要对土建大类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按照使用频率进行等级分类和整理,同时扩展建筑相关专业如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词汇,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加以使用和记忆。

四是土建大类专业英语要“图示化”、“案例化”、“学术化”、“口语化”。土建大类专业的第一个特点是图示化。建筑本身是用图示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如建筑基础知识方面的建筑识图,建筑设计方面的方案图、施工图、节点设计图等。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从设备到装修,都有大量附英文的设计图、施工图、平面图、立体图以及国内外各种风格、各种时代的参考图、文献照片、专业短片等,“看图说话”因此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交流方式,在教学上要强调建筑英文图示表达的训练;
要选择这方面的一些经典设计图、资料图,教会学生英文读图识图、动手设计、指导施工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体会在专业领域内用英语如何表达,如设计作业图面的英语表达、跨国设计课程中的英语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土建大类专业和英语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提高综合技能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建大类专业的第二个特点是案例化。土建大类专业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其业务都是由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工地、一个个场景构成。要根据这个特点,教学内容要按此线索和框架去安排,并以真实的北部湾建筑工程、案例、工地、场景的具体资料为内容,进行经典案例教学;
北部湾建筑房地产业真实的招标书、项目概况、基地分析、设计原则与目标、设计分析、设计方案、实施步骤、图纸表达等,也可以选作案例教学的细节内容。土建大类专业的第三个特点是学术化。土建大类是跨学科、跨国界的大类专业,国际化、时代化、学术化很强,每年都有建筑设计、装修风格和艺术等方面的国际学术研讨和评比之类的会议和活动,场面非常火爆。要选取这些经典的学术会议和活动,教学生用英语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实际能力。土建大类专业的第四个特点是口语化。土建大类专业从规划到论证,从设计到施工、从装修到验收,从企划到开发,基本上是集体作业、分组作业,很少单独作业的,因此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工程、一个个工地、一个个场景都是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步调一致,彼此合作,共同完成,绝对没有无需任何讨论交流的一个人的工程、一个人的工地。要把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图示化”、“案例化”、“学术化”的内容“场景化”、“讨论化”、“口语化”。北部湾建筑工地某个场景,将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之间就某个建筑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也直接选编进教材,使学生熟悉专业,提前进入角色。

四、结论

强化土建大类专业英语,建立大学英语与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社会和时代赋予北部湾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当局、用人单位、社会各阶层、在校师生都支持的工程。如何确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撤出全国英语过级考试,也需要各高职院校当局同意,选用或编写大学英语与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北部湾大学英语教材和进行试验对比、取得数据、确立模式,更需要有关教师的努力和有关学生的配合。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研究与之配套的土建大类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策略、学生成绩评估模式。除了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之外,还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的衍生问题,以丰富、推进和完善大学英语与土建大类专业英语一体化的、具有“建筑化”、“北部湾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更多、更合格的土建大类专业毕业生,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成青苗. 影响语言学习策略使用因素分析(在线).2011.来源:.

[2]候耀先. 有效教学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1.

[3]胡娇. 教育与就业[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文君.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土木工程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2011(05).

[5]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6]张银成. 高职公共英语考试模式改革视野下的高职英语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12(02).

建筑类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特色;
建筑;
课程改革;
创新意识

环境设计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关系发展应有的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环境艺术设计尊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景观的完整性,既重视历史文化关系,也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环境体验与审美引导相结合的特征。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类。建筑凝聚着人的智慧,城市生活中蕴含着感情、审美和追求,环境设计理念把建筑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渗透到设计师的性格和想象中。建筑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学习中外建筑史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艺术意识,加强学生对建筑的热爱和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不同,所产生的建筑也有自身的特色。在学习了解由于各国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各自的建筑体系、风格等方面,这门课程也是明显优于传统设计系列课程的,在创新性改革实践中,其自身的难点与改革创新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问题,二是授课方式问题。

一、课程内容创新思路与教学思路

教师要分析、研究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应当如何上,如何把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传达给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在现有的课时中教好这门课程。实践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要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要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也是围绕培养优秀设计师的目标开展建筑史论的学习与研究,是专业课程设置最具亮点的课程之一。教学改革以挖掘专业特色文化资源为指导思想,在一定的学时内讲授一门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一定难度,要上好这门课,编好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稿与PPT,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环境设计按教学计划用怎样的方式授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现有的课时内授课,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让学生领略中外建筑史课程的精髓,如何精细、全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建筑并感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色,是相当难解决的问题。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师就要用艺术专业的视觉特点,收集、编辑大量建筑图和文字解释,重点说明建筑历史理论、建筑师设计思想,从而以更生动、创新的教学参与方式,拓展学生的兴趣、文化想象与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授课。同时,教师要以抓重点、抓历史节点、抓建筑风格的方式解读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以突出重点,分析、讲解重点的方式解读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建筑思维与空间理念,丰富其设计文化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展开课程的内涵与计划

课程重点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及其设计理论和设计观点。对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背景、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建筑师与建筑理论等进一步展开介绍,主要分两大部分,即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国外建筑史部分。如,第一部分分五个章节,按历史时期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进行分析与阐述;
第二部分分四个章节讲述外国建筑史,介绍古代到中世纪及近现代的欧美建筑。建筑史教学应内容丰富、全面,跳出理论课程的教授方式,着重分析设计专业学生的特色。艺术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史论的学习有其自身的思考方向,教学中教师怎样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结合艺术生的特点和学习重点、大框架讲述建筑史,这也是教改项目的难点。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突出讲述地域文化的建筑体验,使学生在接触建筑史理论的最初阶段,就通过身边一系列的视觉图片对建筑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风俗习惯等,建立起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树立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古西安的文化特色,通过图文资料,如半坡人类遗址、秦兵马俑、明代城墙等,让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特色等,初步学习、感受并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积淀及其所创造的优美建筑形式的印象,培养其文化审美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建筑类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建筑 教学过程 生产施工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42-0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有必要不断推进建筑类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现结合我校实际,对中职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的适应性加以分析。

一、企业对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期望

总体而言,我国建筑类专业人才的供需情况是需求总量大,单个企业的需求量较小。对企业调研可以发现,尽管不同企业对待毕业生学历层次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但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实践相结合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同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一毕业就成为既懂理论,又能适应一线施工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2.较强的应变能力

对于建筑类企业来说,入职新人一般要经历一线的施工锻炼,需要处理一线施工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势必会给企业生产带来许多不便。

3.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建筑业是一个团队性很强的行业,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建筑施工都有复杂的分工,因此团队协作显得尤其重要。在建筑类企业内部通常会以小组协作为主要模式,小组的领导者类通常由资深技术人士充当,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个人表现而不注意与人沟通和协作,就会极大地降低小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此外,建筑行业内部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只有密切协作,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才有利于建筑类企业专业水平的提高。

4.自觉提高专业技能的能力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同时面对着应接不暇的市场需求、突飞猛进的材料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生活理念,这就要求从业者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停地参与再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建筑技术的积累、新型设计手法的掌握和对相关标准规范的深入理解。

二、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面对建筑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只有真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当前中职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

1.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仍是主流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听的状态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2.专业实训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

3.教材老化,更新较慢,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4.行业等级认证水分较多,资格证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成比例。

三、适应生产施工过程需求,强化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中职建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长为建筑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所需的复合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异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适应生产施工过程需求,加快教学改革,实现知识与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

(一)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职业技能的培养重在实践、重在训练。而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第一战场,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为建筑类专业建设高度仿真的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技能成长提供保障。

(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和教室。但当前建筑类企业希望我们的教学能走出教室,走到企业生产施工的一线,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共同成长。如,在建筑施工组织的教学当中,可按如下方式来开展“三段式实践教学”:

第一阶段:模拟室操作

1.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第一次接触施工组织,这一阶段的要求较低,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达到三点要求:

(1)通过实践掌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的组成和施工进度计划制订方法;

(2)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国家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2.模拟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模拟练习,让学生独自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记下模拟者在模拟操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讨论。

3.评价

根据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完成教学评价。

4.总结

对模拟练习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二阶段:岗前培训

在模拟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仿真实训,进一步缩短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各小组成员按实际生产施工需求分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预算员、监理员、测量员、安全员等角色,既对其工作独立考核,也对其合作内容进行考核,使单一的模拟实训项目转换为综合实训。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

在实际的生产施工过程中,建筑技术人员除了按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操作,还应具备灵活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业人员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

所以,在第三阶段,教师把学生带到建筑企业生产施工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教师进行全程引导。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消除学生对建筑生产施工一线的陌生感,使之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经过模拟练习、岗前培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学生将学习、实践和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也使自身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获得了发展,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类专业 建筑 论文 建筑类专业论文【五篇】 建筑类专业论文(精选5篇) 建筑专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