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4-03-08 10:57:02 来源:网友投稿

音乐,能给人心灵以慰藉,一经音乐的熏陶,整个人生都会经历不一样的历程,像是脱胎换骨一般,当然,前提是必须懂得欣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音乐鉴赏能力是其关键所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采取有效的音乐鉴赏方法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鉴赏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五篇】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视角 音乐鉴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02-01

前言

音乐,能给人心灵以慰藉,一经音乐的熏陶,整个人生都会经历不一样的历程,像是脱胎换骨一般,当然,前提是必须懂得欣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音乐鉴赏能力是其关键所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采取有效的音乐鉴赏方法也是鉴赏音乐所必须掌握的。音乐鉴赏的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对音乐派别、作品的理念以及音乐家作曲时的历史背景、生活状况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鉴赏,才能理解其中的真谛。同时,进行音乐鉴赏需要将当代的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任何领域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当代文化的影响和指导,文化发展影响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对音乐鉴赏犯法探讨势必离不开对文化的剖析,否则音乐鉴赏也只泛泛其谈。

一、音乐与音乐文化的关系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它是对人的审美,音乐内涵的理解,当代政治、经济等精神文化属性折射出来的艺术,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对音乐的结构、生成以及所要表现出来的功能产生导向性的作用,所以,音乐其实是在各种文化中催生,但是同样自行形成了一种文化,即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的艺术背景下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当处在“大文化”的艺术背景下,音乐文化是对“精神亚文化”的结构与关系的阐述;
当处在“艺术文化”的艺术背景下,音乐文化是音乐本身的结构及其所附带的各种精神文化属性的认同及定义。

音乐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与历史文化共同适应所生成的产物,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的反映,在基于物质文化而形成的人类所特有的具有意识形态从而催生的产物。音乐文化又反作用于音乐,对音乐具有指导和作用,音乐并非与生俱来,但是很多地方受音乐文化的影响,似乎天生就带有音乐细胞,其实不然,音乐文化对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音乐是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载体,而音乐文化又要从音乐中不断得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要想对音乐有独特的见解以及培养音乐鉴赏能力,首先就应该从文化的视角来领悟音乐,脱离了音乐文化,音乐将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样,脱离了音乐,音乐文化也无法得到青睐和传播。

二、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与传统音乐鉴赏的区别

1.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更加重视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注重感受音乐及其文化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比较重视鉴赏人的文化水平及个人素质,包括个人素养以及鉴赏水平等。除此之外,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提倡开放化的心态去感受音乐中体现的各种心情,不必拘泥于实际理论,因此才能切身感受到作者在音乐中灌输的生活感受及创作理念,创作者也能根据这种开放的鉴赏方法去进行创作,将生活中所有的经历都转化为音乐素材,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音乐创作。传统音乐鉴赏最注重的是对鉴赏的理论的学习,从而死板的嵌入鉴赏过程,束缚了音乐的自由发展,影响了音乐原有的生活体验以及感情渲染的发挥,忽视了对鉴赏者或者欣赏者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音乐鉴赏的发展,束缚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国外与国内音乐的交融发展。

2.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更加强调音乐创作的多样性

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更加体现鉴赏视野的开阔性以及音乐形式的丰富,注重将国内外的音乐融合起来,从而使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强调对音乐创作的多样性,使音乐源源不断保持活力,促进创作更多符合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音乐。与此同时,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将音乐融入到音乐文化当中,在音乐鉴赏的过程当中注重将音乐的感知与音乐文化的内涵结合起来作为鉴赏的因素,为音乐增添生动活泼的气息。传统音乐鉴赏从对鉴赏思想上而言,鉴赏思维处于落后封闭状态,因此对新形式的创作或者创新的音乐表现持反对的态度,扼杀了音乐的多样性创作,无法从中汲取经验及教训。同时,传统音乐鉴赏既反对将世界音乐融合到本民族音乐当中又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着重发展,导致音乐发展领域停滞不前,音乐文化也因此备受打击。

三、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方法

1.把握音乐鉴赏相关要素

将音乐鉴赏水平推到一定高度的前提就是鉴赏者熟练的掌握音乐鉴赏的相关要素,这是决定能否科学鉴赏的关键。首先,对音乐创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以及作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音乐习惯以及音乐惯于表达的理念进行详细的了解,不同的音乐创作者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用相同的鉴赏方法进行鉴赏,只有因人而异,在鉴赏一段音乐时首先对创作者进行了解,只有如此,音乐鉴赏才能更进一步发展;
其次,鉴赏者可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音调、音色等细节分析创作者在创作阶段的心境及其创作该音乐想达到的目的,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去聆听音乐,从而更好的进行鉴赏。

2.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到音乐鉴赏当中

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以鉴赏者作为主体,在鉴赏过程中,通过音乐使内心产生的涟漪,再经过思想的洗涤最后内心生出对音乐的赏析及评价的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整个过程当中,对音乐的鉴赏程度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完全依托鉴赏者自身对音乐的领悟及见解,它需要鉴赏者不断联想,甚至可以说是浮想联翩,去挖掘创作者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因此,鉴赏者具备创造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能更好的帮助鉴赏者摸索到音乐创作者想表达的所有想法,从而更科学的进行鉴赏,促使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并不只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受到许多因素的推动和制约,尤其是音乐文化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和方法。音乐文化与音乐不可分割,早已成为一个整体;
音乐鉴赏能力是决定音乐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鉴赏者要不断约束自身,不断灌输科学合理的理念,采用合适的鉴赏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音乐、音乐文化及各个精神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高校学生音乐鉴赏兴趣培养一、音乐鉴赏概念的界定及重要性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情感,从而使精神得到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情感、想象、分析、鉴别等多种心理和思维的审美过程。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音乐艺术教育评价的主要项目。具体而言,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的感知力

音乐鉴赏的对象一般为人类经典的音乐作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节奏、丰满的和声、精湛的技巧,为学生呈现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必将会对其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全面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2.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法国音乐家费提斯说过:“音乐不仅能触动听觉,而且激动心灵。”别林斯基指出:“艺术教育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钥匙,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智慧。”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获得了音乐基本知识,在音乐教学活动的互动中,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是心灵的体操”。好的音乐可以调节紧张情绪,缓解思想压力、消除烦恼,让人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而积极悠扬的音乐使人神清气爽、舒畅愉快,投入的歌唱更可以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音乐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有益于身心健康。音乐的创作活动甚至可以治疗大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心态,这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

二、目前高校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如此重要,然而我国高校目前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却存在种种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薄弱的艺术教育管理问题

现阶段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欠缺。主要体现为各高校对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课程的重视不够,没有长期合理规划,开设课时量不足,教学条件不具备,课程种类少、专职教师缺乏等问题。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任务重,涉及面广,尽管对艺术课程有制度上的保障,但学校还是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没有统一的院、部来主要负责公共艺术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规范和教学内容要求,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教师比例的配备,使得部分高校的音乐鉴赏课充满了随意性。

2.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大学生对音乐的喜好毋庸置疑,面对快节奏的流行音乐文化,学生们便会疯狂的投入和痴迷,这从学生中的追星现象便可窥见一斑。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的经典音乐作品鉴赏,如优秀歌剧选段、芭蕾舞剧、影视音乐、交响音乐却提不起半点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阶段高校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重课程轻能力的层面上,一味的输入化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缺乏对音乐活动的主动参与,缺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活动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失去耐心和信心。

3.教学客观条件和设备的限制

大部分高校对音乐鉴赏课程的硬件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六个“缺乏”上:缺乏足够的专职音乐鉴赏课程教师;
缺乏良好的多媒体视听教室以及学生音乐社团活动场所;
缺乏足够的乐器以及必备的道具;
缺乏资金投入的保障;
缺乏对非营利性演出的积极参与;
缺乏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观摩。

4.教师的教学形式问题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要求。以往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台多媒体设备,你讲我听这样的死板教学形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渴求,这样的方式也会使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大打折扣。

三、普通高校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设想

当然,前述所列的高校音乐鉴赏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的普通高校之中。

1.制度上的保障

各高校的当务之急是确立艺术鉴赏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从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入手,抓好艺术鉴赏课程开设工作。对此,可以采用的主要手段有:建立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设立合理的课程长期发展目标;
成立专职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团队;
重视音乐鉴赏课程开设情况,增加课程种类,增加相关课时;
增加对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等。

2.构建创新型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

传统的音乐鉴赏课程主要包括有:声乐作品欣赏,其中包含歌剧赏析、合唱作品赏析、民族声乐作品赏析等。器乐作品赏析,其中包含交响音乐赏析、协奏曲、奏鸣曲、钢琴作品赏析等。而创新型的音乐鉴赏课程则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推介大量同学们感兴趣的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题材和风格,不同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来欣赏,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较法:声乐作品中可以比较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发声方法的区别;
器乐作品可以比较不同管乐、弦乐声音的音效;
同时还可以比较不同作品内涵以及其之间的联系、区别,学会辨识各种音乐题材。总之,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提高学生对于欣赏音乐的乐趣。目前,高校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欣赏、演唱几首时下流行的歌曲。存在即合理,对于这一现象,音乐教师切不可以将流行音乐总结为“非专业”“不入流”并加以排斥,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欣赏流行歌曲。例如,蛇年春晚由宋祖英牵手席琳・迪翁共同演绎的《茉莉花》,便可以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流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欣赏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受到追捧的社会现象、成因,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其次,除了传统、经典的音乐作品形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许多学科交叉的音乐形式。如伴奏音乐鉴赏:同样的作品采用不同的伴奏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影视剧音乐的主题歌、插曲、场景音乐、背景音乐的鉴赏:影视音乐鉴赏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例如可以使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的主题歌和插曲,向学生们讲述其中一部分是纯音乐,一部分是作为背景音乐的京剧打击乐,剧中的音乐可以把大家带到了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其中的京腔、京味回味无穷,在欣赏音乐与画面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增加具有民族、地域色彩的音乐作品鉴赏。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各地区具有民族特征的音乐文化浩如烟海,也是少数民族特有文化的积淀。然而,在传统的音乐鉴赏课程中却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使得大学生无处接受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也无法了解、认识和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内容。创新的音乐鉴赏课程需要在现有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中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内容。例如在内蒙古地区可以欣赏蒙古族长调,了解呼麦的唱法,了解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四胡、火不斯等乐器产生的音色和效果。同时还可以聘请地方性艺术团体或者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在校学生开办主题讲座来丰富当前的音乐鉴赏课程中地方特色。

3.着重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和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力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作品一般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如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旋律、速度、音域、调式、和声等。音乐语言的要素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表现作用,各种要素不同组合时,所产生的音乐形象千差万别,所表达的情感也就丰富多姿。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我爱你中国》曲调高亢自由,旋律跌宕起伏,向大家生动的描绘出了祖国美好山河的壮丽画面,抒发了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4.注重扩大音乐鉴赏课程外延,多角度立体教学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因此音乐鉴赏课教学也应该同其他领域相互交织在一起。增加音乐方面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方法,增加音乐与表演的融合,既可以相互增强学生们的活力又可以提升其鉴赏水平。

5.提升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

创新型的音乐鉴赏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除了要求具备视唱练耳、音乐史、音乐欣赏、曲式分析、和声等专业理论以外,还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并用音乐的语言描绘给大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力,提升其鉴赏能力。同时,还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项目,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以及一定艺术理论水平和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结束语

现阶段高校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一些流于形式的音乐鉴赏课程不但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而且不利于高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音乐鉴赏是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高校教育建设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于秀娥.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衡水学院学报,2007,(6).

[2]肖学健,李田.论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教育学术,2008,(9).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 音乐鉴赏 方法论

现代意义上的音乐鉴赏理论应该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它包括了对音乐历史概况、音乐流派特征、作曲家艺术理念、生平、音乐作品鉴赏、分析与研究以及文化学、音乐美学和音乐学等方面的学习和阐述。

本文拟从传统音乐鉴赏方法论的现况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音乐文化定义、功能、属性、美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依存从属关系的论述,分析构成音乐鉴赏方法的深层构面和基础,达到有效地引导音乐鉴赏和提升相关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一、音乐鉴赏方法论的现状与对策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理解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

传统的音乐鉴赏理论通常有着较强的读者范围的指定性,如作为对一般公众群体的人文素养、音乐启蒙的一种普及、引导或提高,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相关课程的教材用书等。因而,这类文献资料大多是对音乐作品内容“案例式”的介绍,突出它的通俗性和知识性,运用文学手段,并结合一定的音响实例,来对构成材料介质特殊、信息传递“非具象性”的音乐艺术予以诠释,具有学习要求较低、感性大于理性、回避文化背景因素和缺乏专业深度等特征,以达到使人们加深对音乐艺术的了解、得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知识结构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因素”对音乐鉴赏所起到的深化作用与“约束”功能,注重音乐技术理论学习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辅支撑,强调艺术审美的意识形态基础,在相应的文化认知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上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这是高层次、高质量音乐鉴赏方法和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依托,如果仅仅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图解式解说的方法来认识艺术作品,难免会肤浅。

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音乐鉴赏放置在多学科背景下,以音乐艺术及其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对作品实例的文化分析,在音乐鉴赏理论与其文化功能紧密结合的层面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学习思路及其品鉴方法论,以达到提升鉴赏者人文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不失为在目前情况下相关方法论的良好对策与方略。

二、对音乐鉴赏对象的再认识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音乐鉴赏的客体对象,是宏观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即音乐文化。音乐文化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是在“大文化”背景下,在“精神亚文化”分支意义上对文化与“音乐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与判定,有别于通常“音乐”概念的涵义。其二是在“艺术文化”背景下,狭义上对“音乐”本体结构这一分类概念即对音乐自身若干基本属性的认定与释义。

音乐文化是文化的组织结构成分,是与历史和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的物化”和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集合。它随着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与历史、社会、哲学、思想、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等共同组成一个文化子系统,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及其价值功能,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音乐文化是一个集成性的概念,其发展受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这是在归根结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据此,当我们在提到音乐文化时,它必然是政治、历史、法律、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在彼此相互影响、作用后的复合体,在其所属的“大文化”背景基础上,兼而具备了“文化”释义中的所有基本属性与功能。

音乐与音乐文化是一个混淆在一起的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现象类别,音乐包括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艺术、思想、审美、观念这些精神文化的属性,无论是否提及,这些内涵因素必定存在于音乐本体结构中,对音乐的生成基因、结构模式及其表现功能起背景性、导向性的影响与基础作用。此时,音乐成为文化的“物化”载体形式,是文化中的音乐,也是“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因此,我们所说的音乐,在一定需求下,可能较多的是指音乐本体结构及其与之紧密相关的内容,但它的文化属性是与之俱来的,只要不是纯技术上对音乐的认知,任何音乐,尤其是在鉴赏和研究意义上的音乐艺术,必定都是“文化”的综合性表现。

三、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

既然音乐鉴赏的客体对象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单纯是一种个体性的艺术门类,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理解,音乐鉴赏的方法论因而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首先,是对欣赏与鉴赏方法的理解和程序过程等方面的深化。

鉴是分辨、区别、领略和借鉴,赏是赏析、赏识、欣赏和趣味。人是主体和主题,所鉴所赏之人之物是体。鉴赏是含有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审美态度。鉴赏和欣赏相比,多一鉴字,更有区分优劣好坏之别,更强调自身的分辨价值,而欣赏更侧重领略其美好之微妙,却少了批判并确认自我之意识。

人们对待艺术可以分欣赏、鉴赏、批评这三种基本的审美态度。欣赏又可称为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
鉴赏则又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观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
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且深入下去,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形态陈述出来。

鉴赏音乐,指的是在—定的音乐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评鉴和赏析,并因此形成具有感性意义的音乐审美判断。音乐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音乐作品产生后又对时代、社会或者时尚产生影响。要切实了解音乐作品,获得更丰富的音乐审美能力,则还需要更深入的鉴赏音乐的方法来完善。①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历史与音乐文化,培养鉴赏者的音乐感知、审美、评价、判断能力,提高鉴赏者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从表面上看,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在语义上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认真来看只是一字之差,可“鉴”却是更深一层的涵义。

音乐欣赏,更多的是从欣赏的角度,以愉快、美好、快乐的心情来体验一种事物,来感受音乐,并没有太多的理性思维上的学习、思索、判断与评价,只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体味和体验,是感性的接触,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审美过程。鉴赏就不同了,“鉴”字原属名词,指镜子;
后词性变化为动词,转意指明察、借鉴等。使用镜子是为了比照美丑、明察良莠,然后进行比较、鉴别,进而做出判断、选择,最后给予评价和修正,这是一个理性多于感性的审美过程,换言之,音乐鉴赏也恰恰需要经过这样的审美过程。

如果说音乐欣赏是第一次的总体视听,音乐鉴赏则是欣赏后可以进入的第二个环节——更深一层的认识与学习。因此,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而鉴赏则是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从定义来看,很明显欣赏和鉴赏是在两个层次上,如果将音乐欣赏看成一片海,那欣赏就是浅海,而鉴赏就是深海。用比较文学的语言来说,鉴赏其实就是欣赏的升华,而欣赏就是鉴赏的根基。单靠知觉和感性的欣赏,决不能得到音乐的真谛,即使音乐激动了你的感情,也不算了解音乐,应该再进一步,努力向理智的路上去寻求乐曲的奥妙,因为高深的音乐是万万离不开理智的。

但是,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的本质具有相通、同构和统一性特征,并非两个对立相异的概念范畴,可以认为是对音乐感知、理解、分析和研究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在很多情况下,音乐欣赏就是音乐鉴赏,两者是在不同主观条件下,对音乐艺术感知的需求预期之间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任何一种欣赏方式都不是孤立的、唯一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欣赏者等诸多因素都会对音乐欣赏的方式和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有可能不同欣赏方式所获得的不同的感受在个人的具体欣赏活动中得到综合性的实现。

四、音乐鉴赏的理性层次

理性的欣赏是更高一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欣赏者运用自己的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从理性的高度(诸如作品产生的历史与时代、作者的哲学理念与思想状况、创作起因或动机以及作品的形式结构等)进一步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这是最后完成音乐欣赏、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的阶段。

由于音乐音响的感性形式与人的心理活动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它能够通过联想,与以具有较为明确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情感产生联系,因此,这就使得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介入了一定的理性因素。贝多芬说过:“我希望人们用理性的耳朵来欣赏我的音乐。”要想对音乐有深层次的了解,就必须进入到理智的欣赏。理智的欣赏就是要从节奏、节拍、和声、调式、曲式、体裁等更专业、更理性的方面去分析作品。

因此,在理性的欣赏阶段,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乃至作者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都有较丰富和准确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不仅对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有较为敏锐的感受,而且对作品的形式、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赋予作品的思想内容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有些欣赏者希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进一步从观念层次上去把握音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这就需要通过概念和逻辑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事项的考察和了解,深入探寻一切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强化情感体验,增强理解的深度。

我们是用耳朵听音乐的,但是我们永远无法用耳朵来欣赏音乐,只有大脑和心灵才能真正聆听和欣赏音乐。所以,充实大脑理性的判断力和心灵丰富细腻的感情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试想一个空洞的大脑和乏味的心灵,即使再加上一个比他人灵敏一百倍的耳朵,也难以欣赏很多的音乐。

尽管理性的音乐欣赏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较为高级的欣赏方式,但是,要注意避免欣赏者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牵强附会和误读,毕竟音乐不是由概念而是由感性音响构成的,音乐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觉感受基础之上,理解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感受。

总之,音乐欣赏活动及其感性体验是极其复杂的,各种欣赏方式、各种感性体验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音乐艺术的丰富性造成音乐欣赏方式的多样性,音乐欣赏方式的多样性又进一步促进了音乐艺术的丰富性,这正体现出人类审美意识的多样性。②

结语

音乐艺术不是单纯受其自身制约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与社会形形的文化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文化现象,脱离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揭示其运行规律和本质特征,往往事倍功半。因而,科学的方法论是音乐鉴赏获得实践效益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对音乐鉴赏的特点、个性特征和具体方式予以阐释和论述,才能达到以飨读者的目的。

注释:

①朱英萍.音乐鉴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一、引导学生鉴赏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中的音乐学习素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可以说是“精华”,所以,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鉴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在凸显学生个性的同时,也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重整河山待后生》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个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鉴赏时,我引导学生从“歌词”“曲艺音乐的韵味”“京韵大鼓的特点”等方面入手对这首音乐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引导学生鉴赏教材外的内容

音乐是多元化的,教材中的内容也仅是音乐中的一角,所以,在鉴赏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鉴赏教材内容,还要组织学生去鉴赏教材外的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一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二来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民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等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在鉴赏时,我引导学生对我省的民歌进行学习和鉴赏,如《阿西里西》《久不唱歌忘记歌》等等,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的含义、表达的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以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又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比较好的流行音乐和影视剧音乐进行鉴赏,如《卷珠帘》《剑心》《匆匆那年》《平凡之路》等,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进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音乐鉴赏;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25-02

音乐鉴赏类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审美鉴评能力的加强、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潜能和创新力的激发以及积极乐观心态的维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音乐鉴赏类课程的重要性。

一、高等院校音乐鉴赏类课程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的音乐鉴赏类课程的开设范围较广,开设的课程数量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音乐开设的科目类型在不断增多,目前开设的课程类型有基础音乐课、实践音乐课,包括声乐鉴赏、器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流行音乐作品鉴赏、戏曲鉴赏等各式各样的音乐鉴赏类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同学的学习需求。随着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对于音乐鉴赏课程学习开始也出台了鼓励的政策,鼓励音乐专业的教授申请并开始音乐类课程,并鼓励教授与副教授积极参与音乐鉴赏类课程的讲授,使得学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水平有所提升,师资力量配备较之前更加合理。目前音乐鉴赏类课程在学生中的反响也较好,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评价也较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出兴趣,很多选课不成功的同学也会根据爱好前来旁听,音乐鉴赏类课程的未来很有发展潜力。但客观地说,不同院校的音乐鉴赏类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院校的音乐鉴赏类课程建设还仍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

1.学校方面缺乏对音乐鉴赏课的重。(1)重视技能知识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学校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各个高校在人才、生源、课程设计以及学生就业率等影响下,为了使得自己学校声誉的提升以及教师更好地晋升,对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学习的重点专业的重视度较高,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而针对音乐鉴赏类的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视度较低。尤其不少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对音乐鉴赏类课程性质与作用的了解不深,导致对音乐鉴赏类课程的建设与督管流于形式。(2)音乐鉴赏类课程开设课时较少。音乐鉴赏类课程逐渐熏陶、循序渐进的课程特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一天就能够见效的,这也降低了学校的积极性。同时面临着一个学期有限的时间,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将更多的资源向专业课和重点学科倾斜,而针对音乐鉴赏类的艺术类课程只是作为一个欣赏课程、选修课程,对音乐鉴赏类课程的课时进行压缩,使得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科的体系没有建立,影响教学的效果。

2.学生方面缺乏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随着大学的扩招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学生为了能够及时更好地就业,也会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与就业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音乐鉴赏类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另一方面,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认识到音乐鉴赏课程对于自己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审美水平的提升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的帮助。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变,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求思想道德素质、个人修养以及创新能力,这都需要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

3.音乐鉴赏课程所需的硬件配套不齐全。学校音乐鉴赏类课程的硬件设备不齐全。音乐鉴赏类课程需要通过音乐的播放、现场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欣赏音乐,这就需要一系列的音响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以及民族和西洋乐器等,而这些设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政府财政的投入,在一些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的影响使得院校的设备没有达到标准,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4.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对音乐鉴赏类课程缺乏重视体现在师资力量不足。音乐鉴赏类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由于学校对于音乐鉴赏类课程的重视度缺乏,导致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师人数较少,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等院校中往往是一个音乐教师承担整个年级的音乐鉴赏课程的教授任务,音乐鉴赏课也以大班授课方式为主,影响了音乐鉴赏课程的效果。

5.教学方法有待创新。音乐鉴赏类课程是以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感性思维的培养为主的,更多是一种心灵体验,是个体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接受和体会达到的一种内心的共鸣。音乐鉴赏类课程需要更多的互动和沟通,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通过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方法的掌握来自己体验。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时仍采用传统方法,在音乐鉴赏课程上更多的教授内容偏重于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述和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的复述,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提高高等院校音乐鉴赏类课质量的对策

1.提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视度。(1)提高学校对音乐鉴赏类课程的重视。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教育除了保证学生就业率的目标外还应将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的水平,还要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充分认识到音乐鉴赏类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地位,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将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学校考核的标准。例如,在进行学校之间的评定和排名时要添加素质教育相关指标,如艺术创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审美欣赏能力等,将这些因素按照科学的比例融入到高校评比的项目中,可以将音乐创作大赛、音乐演奏大赛和歌唱比赛的开展的效果和水平纳入到学习评级的一部分,提高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积极性。其次,要增加音乐鉴赏类课程的课时,要改进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提升音乐鉴赏类课程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提升音乐鉴赏课程的地位,将音乐鉴赏课程纳入学分,多开设音乐鉴赏选修课程,使得有充足的课时让学生进行选读,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中。(2)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课课程的重视。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鉴赏课程对于自己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审美水平的提升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的帮助,充分认识到现在社会对人才需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也要求思想道德素质、个人修养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对音乐鉴赏类课程的重视。

2.确保课程硬件设备的齐全。学校要确保音乐鉴赏类课程硬件设备的齐全。随着学校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接受以及教学评定机制和项目的改革的推荐,使得学校对音乐鉴赏类课程的重视度也有所提高,相关的资金和资源也要逐渐向音乐鉴赏课程倾斜,要为课程的开展配备一系列的音响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以及民族和西洋乐器等,使得课程的教学在音乐的体验中进行,确保课程所需要的硬件设备。

3.加强师资力量不足,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首先,要增加音乐鉴赏类课程的师资力量。增加音乐专业教师的人数,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音乐人才,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加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开设小班教学,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还可以邀请专业的音乐艺术家和教授来做讲座,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做到教学计划的科学合理,提升教学效果。其次,要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外,要加强教师教育观的培养,要求教师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还要对历史文化、美学、文学等其他知识进行培养,使得音乐教师能够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4.创新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类课程教学时应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双向沟通的对话式教学法,在进行音乐欣赏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促进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表达自己体会的机会,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畅通地沟通交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

参考文献:

[1]杨立新.高校音乐公选课现状与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

推荐访问:鉴赏 影视音乐 论文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五篇】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精选5篇) 影视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