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危机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财务危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用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治理结构失衡,公司管理层管理混乱等诸多原因,导致公司业绩逐下降,出现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资不抵债等严重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面临退市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化逆境为顺境,就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现实意义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能实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地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报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在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四个作用:
1.财务监测作用。监测、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核算、考核,找出偏差,并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2.财务诊断作用。它是根据跟踪检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诊断技术对公司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公司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即分析“警度”,告知“警情”的程度。并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3.财务治疗作用。财务治疗功能是在监测、诊断的基础上,识别病根、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到正常运转的轨道。准确来讲,治疗功能并非财务预警系统的本质功能。但是,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不仅应该能够找出企业的“症结”所在,而且应该能够提出改进方案和应对措施。
4.保健作用。通过财务预警分析,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公司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替系统,从而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即“防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动态财务预警系统不仅仅包括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要使其能发挥作用,还要配合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状况的制约,使我国在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1.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关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利,而且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难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这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有关利益各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2.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使得投资主体的监管形同虚设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导致企业的内控失效。有的虽然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内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实际,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有的虽然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合自身实际并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却由于外部监督不力,企业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
3.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往往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的控制。甚至存在着控股方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圈钱”,利用关联方交易恶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特权消费现象。在这种不良但又比较普遍的行为当中,一般的投资者是利益受损方,而上市公司决策层是既得利益方,使得上市公司决策层作为受益者,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成为正常现象。
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财会人员忘记了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冒着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风险,为单位领导的不法行为出谋划策,粉饰经营业绩,甚至侵吞国家财产,更加加大了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难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实施的建议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量化的财务指标能对财务状况进行总量控制,而某些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可对细节即具体过程进行控制,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从微量上找出影响公司长期财务状况的动因。
财务预警是一种量化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但它难以全面满足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需要,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和审计质量等因素会直接决定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度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来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的规则是:企业定期监测容易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的各种因素,报告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并利用有经验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作定性分析评价。同时,定期运用预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模型预测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年度财务报告,因此,量化分析的时间可定为一年一次,而非量化分析相对容易些,可把时间定为一月一次,甚至更短一些,以便使预测更加及时有效。另外,在年度财务危机预警时,可把平时非量化分析结果和年度量化分析结果进行相互修正。例如,企业按助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出在财务危机警戒线以上,即企业不会发生财务危机,但根据企业当年报表外的非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等表外因素)、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计算出企业的定性评价指标总分在预测警戒线以下,反映出企业存在着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反的矛盾,这就需要作出仔细判断,专业人员的主观性是否过强,还是定量分析模型因行业因素的变化需要重新建模。企业在仔细分析后,再重新预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3.关注重点指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首先,关注主营业务指标,加强主业监管。如果频繁变更主营业务,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法得到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者很难有一个合理的业绩预期,这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如果主营业务急剧萎缩,并且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根本性的,持续性的,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能力强弱的直接市场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该指标通过与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的比较及其走势的考察,可以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的优劣态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如果该指标经常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且成持续走低杰势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的话,便意味着上市公司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如果不及时扭转,将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上市公司要强调突出主营业务,在评估上市公司主业竞争能力时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指标。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其次,关注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判别盈利公司与财务危机公司的财务差异,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有着中长期的判别作用,而盈利能力及回报能力、资产流动性和公司增长能力指标则短期判别能力强。在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时,应侧重于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和负债比率指标。
3.进行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动对预警结果的影响程度,重要指标的变动会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预警系统一旦报警,管理曾首先要确定是哪些指标偏离造成的危机,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调整可以针对某一个指标,也可以是某几个指标。选取哪种方式更有效、更经济,管理层有必要在敏感性和调整难度之间进行权衡,选取适当的调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张艳秋王彤彤: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3)
[3]吕长江周现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财务危机论文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血液是维持一个人生命的根本,如果人的血液有了血栓就会发生病变,严重的会导致人的瘫痪甚至死亡。同理,金融企业和人是一样的,资金就是一个金融企业的血液,如果出现资金流断档,也会瘫痪甚至死亡。由此可见,金融企业的发展与财务危机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危机管理失效将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根据其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监测与预防等手段,实现对财务危机的控制与防范。所以本论文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金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
目前各金融企业普遍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由经营风险造成的,其二,由财务管理失误造成的。
(一)在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方面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企业经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随之出现,进而也极易造成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
同时,金融企业的组织管理也存在问题,其中金融产品的质量,组织管理的计划,新技术的开发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有效与安全管理,一旦组织管理风险出现,则会诱发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市场营销的盲目性。当前,金融企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营销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金融企业通过营销,增加了市场的份额,同时市场营销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要以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但部分金融企业未能重视财务管理,过于关注市场营销,导致市场营销的效果欠佳,财务管理的状况较差,进而造成了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三,多元化的经营。目前,金融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了成熟期,为了实现对经营风险的规避,纷纷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理解实物资产投资,同时也忽视了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在此情况下,金融企业的投资缺乏可靠的资金支持,进而极易引发财务危机。第四,核心业务的萎缩。在金融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便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经营,但众多金融企未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而是利用兼并手段积极拓展市场,此形势下,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将不断增多。
(二)在财务管理失误方面
首先,贷款管理的不合理。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环境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获得发展,增加市场的份额,采取了发放贷款的措施,虽然降低了其资金周转的速度,但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的不合理,出现了众多的坏账,死账,呆账等,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其财务危机极易出现。其次,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财务危机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与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债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即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造成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当资产利润率小于利率时,举债的负面影响则会出现,金融企业的盈利力将有所降低。最后,财务预警系统的欠缺。该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金融企业发展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的控制、分析与决策等。它是金融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但是部分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缺乏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此时财务预警机制则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不能预防财务危机的产生。
三、控制与防范金融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
财务危机对金融企业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为了实现金融企业的正常、有序经营,控制和防范企业的财务危机,需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管,同时,要结合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危机监理机制。下面提出了几点防范财务危机的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危机意识,在金融企业内部,展开危机教育管理活动,其中企的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要高度重视财务危机,在金融企业内部逐渐形成良好的防范财务危机的氛围,并且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严肃的对待,使危机意识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二)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它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金融企业理财活动的质量与效益,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保证其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与合理性,可以运用定量分析,决策模型等,也可以对各种决策进行可行性方案的分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各种财务决策的技术与方法,使财务方案保持在最优状态,进而才能够保障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的质量。
(三)增强对外信息的反应力。金融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以及利率市场化等的外部情况,要不断加大对外部情况的监控力度,进而为金融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务,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才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及时与有效的调整。
财务危机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财务管理论文,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
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
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
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
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
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
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
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财务管理论文,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会计研究[J],2008年第5期
[2]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财务危机论文范文第4篇
2006年8月10日,英国政府宣布挫败一起袭击多架赴美航班阴谋,逮捕21名恐怖嫌疑人。险些发生恐怖袭击后,包括美国AMR、英国PLC、德国Lufthansa等多家航空公司股票大幅下跌。由于很多航班延后或直接取消,很多旅客当即取消了周四前往欧洲或美国的旅游计划,无奈旅游公司只能如数退款,损失惨重。
就像英国此次炸机阴谋对旅游企业的影响一样,每一次旅游危机都会严重影响旅游企业的业务量,减少旅游企业的现金流。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总裁有这样一个观点——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准备充分的现金。而旅游危机会减少旅游企业的现金流量,使得旅游企业无法正常地开展业务,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
二、危机来临时旅游企业的财务策略
如同人体血液不足,需要马上进行输血一样,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在估计财务问题的大小后,要迅速拟订行动方案,减少现金开支、增加现金来源,解决当前的现金支付危机。
1.估计财务问题的大小
解决财务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危机的规模与严重性。危机开始的前几天,旅游企业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减少损失,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关于危机的答案,所以旅游企业要尽快、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旅游企业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关于这次危机,政府部门怎么说?旅游管理部门怎么说?旅游管理部门给出了什么样的影响预测?危机造成的现状还会持续多久?过去有没有过类似的危机事件可以参考?游客们怎么说?游客的退订有多少?将来的预订情况如何?媒体如何报道这次危机?
综合这些信息,记录下相关的结论——危机影响评估。关键是回答两个问题:危机造成的业务下降会持续多久?危机将会带来多大程度上的业务损失?通过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可以有最好、中间、最差三种假设,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的一个危机影响评估表。
上述表格中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旅游企业回顾自己近年来的数据是最有价值的。比如说,在以往的某一年,类似的危机持续了多久、给企业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因为旅游业是季节性很强的产业,所以前一年度的财务状况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现在的财务状况。将来的现金流取决于危机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比如说:如果预计此次危机会给企业带来收入的大幅下降而危机带来的影响会很快过去,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透支的数额较大而时间很短。旅游企业需要假设各种不同的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判断企业将来的现金流量。
当预测到危机对于现金流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后,就要开始着手采取行动,防止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以免影响企业正常地开展业务。
2.减少现金支出
企业的现金储备量就像一个水桶里的水,这个水桶有两个洞:销售收入是一个进水的洞,支出是一个出水的洞。如果在危机来临时进水的洞出了问题,那么就要迅速采取行动限制出水的洞的流量。旅游企业这时要看看自己的支出主要包括哪些部分,哪些部分的支出是可以延缓支付的,哪些部分的支出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的。
旅游企业的支出包括固定支出和可变支出,如表2所示,固定支出是必须要支付的费用,可变支出则是那些与接待的游客数量有关的费用。表2中,有一部分支出之所以被称为“固定支出”,是因为这些支出不由游客的数量所决定,并且通常有了支付的约定,比如说抵押付款。对于大多数固定支出,企业有一个支付合同,要想拒绝支付,除非破产。然而,在危机中常常可以有一些特殊的改变,比如银行的利率可能会调低以帮助旅游企业度过危机。
通过检查上述可变支出的项目,旅游企业应该问自己一些问题:能否减少这些可变支出?能否延缓支付?能否和企业的供应商谈判?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取消一些不属于必须花费的支出,同企业的供应商商讨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一个60天或者90天的支付将比原来30天的支付更能帮你改善资金流量的状况。这些事情做的越早,在危机来临时,企业将会越有存活能力。
对于一次性支出项目,如果有些是花费较大而且可以延期的话,最好延期开展,包括升级设备,购买汽车,装饰办公场所等等。所有省下来的钱都可以减轻企业贷款的压力。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最大的可变支出(也是最大的财富)将是员工,为了减少这一部分可变支出,企业应当尽量缩减工资的支付总量。缩减工资支付的方式不外乎两种:
(1)减薪。危机期间,旅游企业会开工不足甚至歇业,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薪资标准发放人员工资是不尽合理的,所以,企业应当与员工讲明理由,在征得员工谅解的前提下,采取“适当调整薪资”、“减薪不减质量”的措施,既保存人才实力,又为迎接市场复苏做好准备。
(2)裁员。如今,人才的搜寻成本与培训成本都很高,裁员绝对是旅游企业最后的选择。但是如果企业真的到了非裁员不可的地步时,一定要在裁员前制订配套的裁员计划。一旦做出决策,应当及时公开地将实情告诉员工,使员工都能够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处境。裁员时,企业应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确定补偿金额,并且请劳动部门协助做好员工工作;
同时,企业内部要加强沟通工作,增强调解劳动纠纷的能力,把可能的劳动纠纷消除在企业内部或萌芽状态。裁员结束后,企业要关注留用者的心态变化,最好对每一阶层的员工都予以明晰的说明,以消除他们的顾虑。此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方案来鼓舞士气。
当旅游企业考虑降低支出时,一定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最好在降低支出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3.增加现金来源
当旅游企业急需现金时,现金可能来源于企业主的个人财产。但在通常情况下,大量急需现金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当需要贷款时,应尽快联系银行争取贷款,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否则将来可能会需要更多的现金才能弥补企业出现的巨额财务窟窿。
当危机发生后,政府部门为了重振本地的旅游业,通常会要求银行降低对旅游企业贷款的门槛,而且会要求银行降低贷款的利率。例如,曾出任加拿大驻香港领事团首席商务经济参赞的王辉耀在其2003年给北京市政协有关非典的建议中就提到:香港政府为非典出台了一个高达118亿港元(相当于香港GDP的1%)的紧急援助计划,其中包括动员20家商业银行参与的35亿港元的低息贷款计划,重点协助受非典影响的四大行业(包括旅游业)。
另一个增加现金来源的办法就是争取财政援助或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当危机发生后,政府部门一般会增加旅游预算、给予补贴或者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一些国际组织也会提供财政方面的援助。对此,旅游企业要积极争取这些优惠政策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就相继出台了应对非典危机的各项财政金融政策,包括:动用财政储备资金、建立“非典”防治基金、调整国债资金安排、对生产经营直接受到非典疫情严重影响的民航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等。
三、结束语
危机来临时,现金流问题将是旅游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及时有效的财务策略可以帮助旅游企业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以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开展。同时,在财务策略之外,旅游企业还应当从营销、客户、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应对旅游危机,使企业在危机来临时转危为安。
[摘要]旅游企业在危机来临时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旦旅游企业出现财务亏空、入不敷出的情况,就会导致旅游企业的生存危机。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问题的严重性,在危机来临时实施及时有效的财务策略。
财务危机论文范文第5篇
一、居安思危 中国加入WTO之后有没有潜在的危机呢?当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如果中国经济遭遇挫折的话,最大可能莫过于金融危机。
在20世纪后期,在日本经济高速起飞之后,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很快甩掉了穷困的帽子。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崛起更使人们对亚洲经济充满乐观。最令世人震惊的是中国的奇迹。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在体制转型过程中保持了高速发展。有的经济学家把亚洲经验总结成“雁阵模式”,好像亚洲经济就可以按照这个序列继续发展下去了。可是,1990年以后,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日本一头栽进了泥淖,直到今天还没有挣扎出来。雁阵序列,昙花一现。1997年,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暴横扫东亚。我们的邻居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了下去。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提什么“亚洲奇迹”了。有些国家“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好不容易把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搞到三、四千美元,似乎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可是转眼之间,一个跟斗跌掉了一半多。亚洲各国已经尝到了金融风暴的厉害。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许多人认为中国在劫难逃。在1998年11月“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上,一艘挂着五星红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卷入漩涡,旁边一行大字:“中国,金融风暴下一个牺牲品”。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在沧海横流当中,唯独中国经济巍然不动。中国的稳定极大地遏制了金融风暴的蔓延,为亚洲经济以至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创造了转机。中国的贡献得到了各国政府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高度评价。也许中国的出色表现冲昏了某些人的头脑。他们认为,亚洲金融风暴如此厉害,也拿我们无可奈何,今后还有什么可怕呢? 中国有一则著名的寓言叫做“刻舟求剑”。有一个人在渡船上一不小心把剑掉进河里,他不慌不忙,在船弦上刻个记号,打算到了岸边再捞。某些人就像“刻舟求剑”一样,他们就没有想到,之所以中国能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是因为那个时候尚且没有对外开放金融。我们有一道很好的防火墙。但是,一旦加入WTO,中国的外部金融环境就完全变了,这道防火墙将不复存在。时过境迁,如果拿昨天的皇历来讨论今天的问题,非出大纰漏不可。
亚洲邻国在对外开放金融领域之后吃了这么大的亏,难道我们还不应当从中吸取教训?讲经济规模大小,我们不如日本;
讲经济发展的时间长短,我们不如四小龙;
讲劳动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我们和东南亚各国不相上下。他们纷纷中箭落马,难道中国就有什么先天的免疫能力,一定能够避免金融风暴的袭击吗? 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在2001年11月谈到中国的金融体系时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比日本和韩国的问题更大。他表示,“中国银行体系中的坏帐问题,在体系封闭的情况下,问题能够得以控制,但问题不解决,坏帐会越来越多。这是不能无限期拖下去的。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尽全力解决,但不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问题就无法解决。坏帐是由国有企业造成的,要想消灭坏帐,就必须重组国有企业”。索罗斯敦促,不要因为困难就畏缩不前。坏帐继续积累,将阻碍资本的有效利用。虽然中国的储蓄率高,但再高的储蓄率也不能无限期地支撑不断增长的坏帐。日本就是中国的前车之鉴!尽管索罗斯的名声不太好,但是,我们不能因人而废言。中国进入WTO之后,既然要对外开放,心里总应该有点数,一旦遇到外来的冲击,中国是否还能够控制金融局势? 有的经济学家判断说,至少一年内中国不存在金融危机。这话一点都没有错。不过,这个判断的前提是维持目前金融业对内对外都不开放。实际上,只要中国不对外开放金融,再过三、五年也不会遭遇金融危机。在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的时候,有些国家和金融风暴好像是“井水不犯河水”,例如,朝鲜、缅甸、蒙古等。他们的老百姓恐怕从来没有感受到金融风暴的威胁。并不是他们的金融体系多么健全,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对外开放金融领域。反之,那些实现了对外开放金融的国家,例如,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无不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对外
推荐访问:财务危机 论文 五篇 财务危机论文【五篇】 财务危机论文(精选5篇) 财务危机案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