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游啊游,看见岸上的小鸡就游上去,不到一会它们就成了好朋友,鸡妈妈来找小鸡了,小鸡跟着妈妈回家了。小蝌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下水找妈妈去了。他们看见虾公公就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虾公公回答:你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蝌蚪找妈妈作文范文第1篇
小蝌蚪游啊游,看见岸上的小鸡就游上去,不到一会它们就成了好朋友,鸡妈妈来找小鸡了,小鸡跟着妈妈回家了。
小蝌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下水找妈妈去了。
他们看见虾公公就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虾公公回答:“你们的妈妈大眼睛,你们到那边找找吧!”
小蝌蚪游啊游,看到金鱼长着一双大眼睛,就迎上去叫妈妈,“孩子们,叫错了,你们的妈妈白肚皮。”
它们游啊游,看见螃蟹鼓着大肚皮,就上前去叫妈妈。螃蟹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小蝌蚪游啊游,终于找到了妈妈。
它们跟着妈妈游啊游,小蝌蚪长出了后退,然后又长出了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了,它们跟着妈妈一起跳到荷叶上。
小蝌蚪找妈妈作文范文第2篇
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选编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1个“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1个“语文园地”和1个“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所选3篇课文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
借助图片、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通过演一演、比一比、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有趣的动物”,在大胆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话时吐字清楚,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语文园地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写字、古诗积累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快乐读书吧”围绕“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小蝌蚪找妈妈
2
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长成了小青蛙。
1.认识4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3.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4.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
5.能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交流。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我是什么
2
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以及水的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
办法
2
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很奇妙,我们要仔细观察。
口语交际
1
有趣的动物
1.交流自己喜欢的一种有趣的动物,吐字要清楚。
2.听后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能有礼貌地提问。
语文园地一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归类识记8个词语,正确认读11个生字。
2.能结合生活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三组词语中动词的意思。
3.照例子能使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的句式说话。
4.会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做到执笔、写字姿势正确。
5.诵读和背诵《梅花》。
6.朗读《企鹅寄冰》,讲讲这个故事,体会阅读的快乐。
快乐读书吧
1
读读童话故事
1.在课外开展阅读童话故事的活动;
了解读书的一些方法和好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体会分享的快乐。
1
小蝌蚪找妈妈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书写“两”等10个字;
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叹号和问号。
重点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
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角色对话。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字词教学
借助插图:“塘、脑袋、宽、肚皮”等字词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将识字与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
归类识字:可以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动作演示:“捕、迎、披、跳”这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达到识记的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语气词“哇”,应借助具体的句子认读,再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
书写生字:“两、皮”是独体字,“顶、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对话,角色语言的朗读,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小蝌蚪,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对话的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抓住问号与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在情境体验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3.积累运用
结合课后习题的要求,通过比一比、选一选、演一演的方式体会动词的妙用,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动词。借助插图,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__”的句式复述小蝌蚪变为小青蛙的变化过程。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记“塘、脑、袋”等14个生字,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
2.借助插图,梳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3.抓住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老师刚才在学校看见了一张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
寻人启事
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欢快地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通过寻人启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识字,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抽查读。
(3)识记多音字“教”。
2.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1)相机出示词卡: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2)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积累运用叠词。
课件出示:
红红的太阳
蓝蓝的天空
高高的树木
清清的河水
(3)指导读准轻声词:脑袋(nǎo
dɑi)
尾巴(wěi
bɑ)
(4)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带有“月字旁”?
(5)读准后鼻音:塘。课件出示:池塘。相机用“塘”组词。
3.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咱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快活”的语气。(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再指名读)
师:小蝌蚪这么可爱,我也想来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请大家给我鼓励,如果我读得不好,请大家给我指出不足。(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后,和孩子们聊一聊小蝌蚪的样子,顺势出示课件,随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梳理故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引导学生画出完整的句子,小蝌蚪变化的过程是: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引导交流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3.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件出示:
提示: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4.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完成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腿,再长出两条(
)腿,后来尾巴变(
)了,最后尾巴(
)了,成了一只(
)。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梳理故事情节,读悟课文呈现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图文结合,学习分角色朗读。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久很久。指导朗读“游哇游”。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准语气、语调。
提示: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
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
看见妈妈后游过去叫,读出惊喜的语气,语调上扬。
课件出示: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1)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第2自然段中小蝌蚪说的话,结合图片理解“捕食”。
②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想到了什么?
③齐读小蝌蚪说的话。
(2)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①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读准生字“顶”,识记“披”。
③各小组分角色练读。
设计意图:
重组教材,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认识介绍小蝌蚪,到学习文本,再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
五、情境表演,体悟道理。
1.谁能上台来演一演?(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妈妈、小蝌蚪)
2.师生合作表演。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多么开心呀!妈妈会怎样夸奖他们呢?
4.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小结:小朋友们以后遇到困难要主动探索。
设计意图:
在情境中体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激起学生喜欢读童话、演童话的兴趣,在表演中体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认读生字、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理解、积累动词,并会运用“披、露、鼓、甩”等动词写句子。
3.练习复述故事。
一、图文结合,品读语句。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2.找出描写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
四条腿
宽嘴巴
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
(1)谁能读一读?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
提示:仿照描写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地介绍。
(3)小结: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3.动词积累。
课件出示:
披着碧绿的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
(1)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哪些?
(2)看图,说句子。
课件出示:
第一幅图:老师披着衣服改作业。
第二幅图:小妹妹露出胳膊打针。
第三幅图:大灰狼吃饱了,鼓着肚子睡大觉。
4.识记“披、露、鼓”。
(1)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3)迁移说话。
①出示一个人的照片。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课件出示:
提示: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能说短句即可。)
②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③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4)小蝌蚪找到妈妈了,他们多高兴啊!他们是怎么做的?
(5)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蹬、跳、蹦”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
②指名读一读这三个动词。
③仔细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蹬
跳
蹦
④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带有足字旁的字都和脚的动作有关。
⑤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青蛙的敏捷。
⑥小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句子,感受课文中动词的运用,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动词,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适时融入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课件出示:
两
哪
宽
顶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字分类。
独体字:两、皮;
左右结构:哪、顶、眼、睛、肚、孩、跳;
上下结构:宽。
2.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两”“皮”。
①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②观察并说说“两”“皮”各笔画的起止位置。
③范写“两”“皮”,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
④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练写。
(2)出示:顶、跳、肚、孩、眼、睛、哪。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要点: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①指导书写“跳、孩、眼”。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眼”左部横画间距均匀。“跳”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孩”字中“子”的横变成提。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②指导书写“肚”。
提示:“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块状图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低右高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③指导书写“顶”。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末笔点与竖撇收笔处对称。
(3)指导书写“宽”字。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宽”字宝盖头包住草字头,“见”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和竖弯钩要舒展,底相平。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写,反馈纠正后改错,再练写。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类书写生字,通过观察发现、教师范写,落实了写字的重难点,学生先自主练写,再点评,优化写字效果。
三、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1.同学们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解到小青蛙生长的过程,真会学习!那么,你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吗?
2.学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按照小青蛙生长过程的顺序,参照图画,用“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要求:用普通话按顺序讲;
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按要求组织评议,重点是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3)按评议的内容,同桌互讲互评。
(4)反馈指导。
设计意图:
借助课文的插图,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四、游戏识词,趣味延伸。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小青蛙过河。同学们扮演小青蛙,一边读词语一边学青蛙跳,准确地读完一组词语就顺利过河了。
小青蛙,双腿一蹬,向前一跳,再一蹦,再一跳。学生边读边小青蛙跳。
课件出示:
脑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欢迎
迎接
迎风
迎面
水塘
池塘
鱼塘
荷塘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主动探索,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小蝌蚪可开心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
游戏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小青蛙过河》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巩固课文生词的识记的效果,和前面环节浑然一体,让学生余意犹存。
《小蝌蚪找妈妈》内容生动、有趣,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同学们可开心了,因为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2.读中感悟,悟中激情。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初读课文后,学生在读中获得整体感知,和孩子们聊一聊小蝌蚪的样子,顺势出示课件,随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读的质量。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导学,要求学生用“先、再、接着、最后”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以读促说,说中理解。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重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3.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
水墨动画;
相融
“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渠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这是矛盾先生在1962年观看《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即兴赋诗,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问世,不仅受到国人的一致好评,在国际上也受到了极高的关注与赞扬。在1961年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和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等等许多奖项,这一个个荣誉证明了中国水墨与动画相融的成功之举,因而水墨结合动画这一制作方法也受到了动画界的重视与思考。
一、震惊世界的《小蝌蚪找妈妈》
(一)来龙去脉
1960年1月3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 ,副总理莅临展览现场,在观看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道:“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好了。”同年二月,上海美影厂的工作人员花费了近3个月的时间使《水墨动画片段》实验获得了成功。所后便以齐白石大师的著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原型开始了创作,动画中的写意花鸟形象也是取自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中国画。1961年7月,美影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的成功。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在一个幽静的荷塘里,一群小蝌蚪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开始寻找妈妈的故事……它们经过误认金鱼、螃蟹、小乌龟、鲶鱼为自己妈妈的一个个波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告诉了人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因此一直以来都作为让小朋友们初学的首选题材。这一部动画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为后人们留下了学习揣摩中国文化艺术的无限空间。
(二)水墨动画之父的离世
《小蝌蚪找妈妈》之所以取得成功,与那些在背后默默努力工作的动画家们是分不开的。中国动画元勋之一的特伟先生即为其一,他与钱家骏大师一同使《蛙声十里出山泉》里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故事,开创了中国特有的动画片类型―“水墨动画”。.可在不久之前,这位95岁高龄的特伟先生却离开了我们。特伟先生的离开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见证了老先生有生之年为中国民族动画事业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特伟先生激活了齐白石笔下的鱼虾,使没有轮廓线的中国水墨画,最终走上了银幕,浑然天成的动画风格令中外观众惊叹。著名作曲家金复载说道:“动画电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行当,需要天马行空;
特伟所考虑的,是发挥每个人的个性,也就是每一部作品如何与别人不一样,如何与自己的上一部不一样。他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特伟老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不容忘却的,而这正是当今动画电影创作所缺乏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二、水墨动画
(一)中国水墨画的独特形式
中国绘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六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完善的美学体系,当今中国水墨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带有强烈的中国民族艺术特色,已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风貌与审美标准。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与绘画形式。“计白当黑”就是水墨艺术有的简洁语言。水墨艺术简约的画面并不等同于简单,而是以简介明了的形象来充分表达画的寓意,以极少的艺术元素表达出丰富的信息。“计白当黑”,“以少胜多”,“无画处皆成妙境”则是中国绘画艺术所要追求的简约美,这就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中国风格。水墨艺术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以墨为彩的艺术形式。墨看似无色,却包含了自然界中一切因素。墨与水相互配合在宣纸上渲染出或浓或淡,或聚或散的的视觉肌理。毛笔―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绘画工具,通过毛笔的运用水墨画便可以显现出千变万化的水墨效果,对自然界的万物赋予生命和精神。水墨画的特点在于形的简约而寓意深刻,色的淡雅而视觉丰富。水墨画面如诗境一般,不仅透漏出文人的高雅情操与人文情怀。水墨画在构图上也十分讲究,“三远”法是中国画独特的构图和透视原理,即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因而就要求中国画家心中都要有一个宏伟的宇宙观,“外师造化,中的心源”。
(二)灵动的小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利用中国水墨元素制作而成,将传统的水墨画艺术与动画结合在一起,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的现于银屏。影片开始将悠扬的音乐与优雅的水墨同时现于观众,一个个跳跃的“小墨点”摆动着,浓墨点头,淡墨画尾,小蝌蚪显得柔软滑润。愉快时频频的摆动,难过时缓缓地游动,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了小蝌蚪感情变化;
两只毛茸茸的小鸡,来回摆弄着头,池塘里碧波荡漾,水纹若隐若现。影片中纯朴简约,写意传神的花鸟,动物,比动画片原本单线勾画,平涂添色更生动富有质感。水墨之间的韵味风情,不仅在纸上可以体现,在荧屏上更能传达出沁人心脾的感觉。正是因为水墨在荧屏上迸发出了生命力,灵动的墨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展现着自己的魅力,立体的感觉才能使人们为之兴奋激动。
(三)水墨动起来的艰辛
自副总理提出了要让水墨画动起来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便开始筹备工作。可是制作一部水墨动画是何其的复杂,制作水墨动画片的过程繁琐而且耗费时间,但并不是大家所猜想的都是在宣纸上完成的。在动画片里我们看到的活动的水墨染的效果并不是真正的水墨笔触,只有动画片的背景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片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就像一般动画片一样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作业的,要有原画师设计主要动作,再由动画人员仔细无误的加好中间画。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真正的水墨画来制作动画片呢?众所周知,国画有时是画家灵感来的时候才做出来的佳作。而且世界上没有一个国画大师可以把事物的连续动作画的始终如一,因为对于国画来说不可能每次都能准确的把握同等分量的水分。
虽然我们不能用到真正的国画来制作动画,但是我们的动画工作人员任然用他们的辛劳换来视觉上“货真价实”的水墨画。而这其中的奥妙就在动画的摄影上,所有在动画纸上画好的的人物或动物,在着色时必须分层上色,想一想,制作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与精力就足以制作几部同等片长的普通动画片了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先进的动画技术与人力财力,而是要求每一位动画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水滴石穿的功夫和毅力!
现今,中国水墨动画片不仅受到了世界的认可,而且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片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中国的动画品种多样,剪纸片、木偶片、皮影片等与水墨动画片一同汇成了中国动画庞大的体系。中国水墨动画的成功,将水墨艺术推向了国际,使得中国画艺术得以传扬世界,让我们在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指引下,继续前进创新,向世界散发着中国的水墨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第95页.
[2]张慧临.中国动画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第
87页.
[3]张松林.独树一帜的水墨动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1984.
[4]张松林.美术电影[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封敏.中国电影史纲(1896-1986年)[M].天津:南开大
学出版社,1999.
[6]周益军.山水的意境与笔墨[M].郑州:中古籍出版社,
2005.
[7]吴耀华.中国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李佐文.世纪初论坛[M].北京:中文史出版社,2004.
[9]阿正.对话[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10]齐白石.齐白石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小蝌蚪找妈妈作文范文第4篇
(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看了“Q版语文:小猫钓鱼”我笑得前仰后合,一连看了四遍。小猫钓鱼是我们在幼儿园时就非常熟悉的名篇,无事忙叔叔标新立异的改编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使我学会了换一个角度看名篇,启发了我对语文的兴趣,我也动手开始改名篇啦!妈妈说这是一种作文能力的培养。)
星期天,这天真是个蜜蜂停在日历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一大早,猫妈妈就趴到了小猫的房门口学起了公鸡打鸣:“喔喔喔……”她想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来把小猫叫醒,可是叫了半天屋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猫妈妈:“这只小懒猫,看来昨天晚上又玩鼠标到半夜,唉,我们过去都是捉老鼠到半夜,现在的猫可好,都是玩鼠标到半夜,真是时代不同了。孩子,该起床了!你听,公鸡都叫了,喔喔喔……”
小猫:“妈妈,你是在学外语吗?要学你也应该学狗语,至少以后被狗追的时候还可以用来求饶,可你怎么学鸡语?鸡语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没有用。”
猫妈妈:“哇!孩子,你怎么不在屋子里?你什么时候跑到我身后了?”
小猫:“妈妈,我很早就出去跑步了,那时候你还没睡醒,我不忍心叫醒你,就一个人偷偷地出去锻炼了一会儿。”
猫妈妈:“哦,好孩子,真懂事,妈妈要奖励你。说,你中午想吃什么?告诉妈妈,妈妈做给你吃。”
小猫:“……我要吃麦当劳!”
猫妈妈:“麦当劳不好吃啊,那玩艺儿一点刺都没有,而且也没什么腥味。”
小猫:“那就吃肯德基好了。”
猫妈妈:“孩子,我们是猫,不是黄鼠狼,怎么能啃鸡呢?我们猫应该吃有刺有腥味的食物。”
小猫:“妈妈,你的意思不会是我们中午还吃鱼吧?”
老猫:“哎呀,孩子,你中午想吃鱼啊?真是有品位,俗话说得好,世上哪有不吃腥的猫?我们今天中午就吃鱼了!”
小猫:“不是吧?还吃鱼?我们都吃一个礼拜的鱼了,再吃下去我都会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泳了。”
老猫:“孩子,你这话说的很不科学哦,你就算是吃上一整条鲸鱼也不可能会游泳。妈妈小时候生活条件差,天天吃老鼠,可是你看妈妈会打洞吗?孩子,我到冰箱里给你拿鱼去。”说完,她贴着墙根贼眉鼠眼地四下瞅了瞅,然后飞快地跑到电冰箱前拉开了冰箱门。
小猫:“唉,家里怎么这么多鱼,吃了这么多天了竟然还没吃完。”
老猫:“哎呀!冰箱里的鱼竟然没有了!天啊,我想起来了,昨天晚上我们已经把家里的鱼给吃光了。”
小猫:“万岁!终于告别了鱼腥岁月,妈妈,家里没鱼了,那我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呢?麦当劳还是肯德基?”
老猫:“孩子,你去院子里挖一些蚯蚓回来吧。”
小猫:“蚯蚓?妈妈,我们中午不会是要吃蚯蚓吧!今天你一大早就学鸡叫,现在又要吃蚯蚓,妈妈,你不会是被传染上了禽流感吧。”
老猫:“你胡说什么呢,我叫你捉蚯蚓是用来做鱼饵的。”
小猫:“鱼饵?妈妈,你不会是想去钓鱼吧?”
老猫:“没错。”
小猫:“那午饭你不会还做鱼吃吧?”
老猫:“会的。”
小猫听后一阵眩晕,当场就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在河边了,老妈正坐在河边钓鱼呢。猫妈妈看了看睁开眼睛的小猫说道:“孩子,你睡醒了?以后可别起那么早了,看把你困的,说着话就睡着了。来,过来一起钓钓鱼,清醒一下。”
小猫无奈地坐了下来,跟着妈妈钓起了鱼。
猫妈妈边钓鱼边说:“孩子,现在钱不好赚,经济萧条,竞争激烈,妈妈天天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咱家还要还上十六年的住房贷款,所以平日里咱要把一毛钱掰成两半花。”
一毛钱掰成两半?为什么要掰成两半呢?去银行换成两个五分的不就行了吗?
猫妈妈继续说道:“咱没有钱,就要学会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比如咱家的手纸吧,我一直都用树叶代替,结果擦得我一屁股叶绿素,搞得隔壁你王阿姨一见我就说:‘哟,二姐姐,你这条短裤哪买的?够环保的啊。’还有咱家的冰箱,为了省电,我一直都不舍得插电源,所以我们才吃了一个礼拜的臭鱼。”
这时候,小猫看到两只蝴蝶在翩翩飞舞,他忙丢下鱼竿去捉蝴蝶……
猫妈妈:“孩子,钓鱼怎么能三心二意呢?鱼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而蝴蝶则是昆虫,鱼好吃,蝴蝶不好吃,不过蝴蝶的前身――蛹的味道却极佳,可以煮着吃,可以蒸着吃,还可以炸着吃。”
小猫一边听着妈妈的唠叨和咽口水声一边继续钓鱼,可半天也没有鱼儿上钩。这时候,他看到有只蝌蚪在靠近河岸的水里游,他忙把这只蝌蚪给捞了上来,关切地问道:“小蝌蚪,你要找妈妈吗?我告诉你,你的妈妈大眼睛,大嘴巴,白肚皮,穿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你妈妈的名字就叫青蛙,来,我带你去找妈妈。”说着,他捧着小蝌蚪到处寻找青蛙去了。
许久,小猫回来了,猫妈妈问道:“孩子,那条小蝌蚪呢?”
小猫:“半路上让我给丢了。”
老猫:“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你刚把那只小蝌蚪带走,他的妈妈就出现了,她正准备带着小蝌蚪去进行后腿移植手术呢,没想到一出门就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你看你做的好事。你听,那只青蛙正在呼唤她的孩子呢。”
小猫一听,果然一只青蛙在远处叫道:“蚪蚪……蚪蚪……蚪蚪……”这时他又听到有一只鸭子在说话:“这只青蛙的叫声好奇怪啊,莫非这是一只外国青蛙?”
猫妈妈:“孩子,你看你干得好事,瞧把青蛙妈妈给急得一张嘴就冒出外国话来了,你不好好的钓鱼去捉蝌蚪做什么?你这样三心二意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吃饭的时候三心二意会把饭塞进鼻孔里;
上厕所的时候三心二意就会掉进马桶里;
钓鱼的时候三心二意你就不会钓到一条鱼。”
小猫受不了妈妈的唠叨问道:“妈妈,钓鱼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保持安静?”
猫妈妈:“是啊,否则鱼儿会被响声吓跑的。”
小猫:“可是妈妈你一直在说话,这样怎么会有鱼上钩呢?没有鱼上钩我们就没有午饭吃了。妈妈,你不希望我们像鸡一样去吃蚯蚓吧?”
猫妈妈:“哈哈,孩子,你太小看我了,你以为我没有钓到鱼吗?你看桶里都有什么?”
小猫往桶里一看,天啊,桶里面已经装满一桶鱼了,有鲤鱼,有草鱼,有木鱼,还有一条美人鱼呢。小猫惊奇地问道:“妈妈,你怎么可能钓到这么多鱼?我们用一样的蚯蚓,可为什么我却一条鱼也钓不到呢?”
小蝌蚪找妈妈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表演游戏 艺术教育 幼儿发展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根据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也就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表演技能(对话、动作、表情、语调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形式。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游戏类型,表演的方式也是按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满足了表演愿望,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语言,体会到一些积极的情感,明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而且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了表现的机会和场所。
艺术教育是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新颖、独特、有个性地表达自己。这种表现情感的能力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能力。这种创造性对成人来讲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幼儿自身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表现。艺术的本质是情感的创造性表现,艺术教育必须通过情感的体验和“创造”之母的孕育,使创造性表现能力得到发展。
把表演游戏和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寻找出契合点,使艺术教育中的对幼儿创造力及情感发展的培养通过表演游戏这种独特表达形式展现出来,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注重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表演的乐趣。
一、在选择、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在幼儿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朗朗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篇作品。因为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等角色,而且这些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另外,通过游戏,幼儿能获得爱妈妈的体验。为了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故事,我们还组织小朋友一起制作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一起商量分配了任务,谁画第一张,谁画第二张,让小朋友体验了合作的过程。此外,《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有很多都是重复的,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妈妈,你是我们的妈妈吗?”“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非常的口语话,幼儿很容易掌握。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不同的角色都有特定的动作,因此在表演游戏过程中,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气氛活跃,情绪高涨,最终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因此,在表演游戏中我们要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二、在环境创设和道具制作过程中促进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相关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如在幼儿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后,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议,用彩色纸等材料制作了头饰,创设了适合故事内容的各种道具;根据表演内容和情节,我们还利用旧挂历纸、鲜艳的彩色塑料袋,根据动物的特征制成了服装。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还可用辅助材料充当道具。道具不必要求精致、鲜明,以免影响游戏的开展,并可以物代物,稍有象征性即可。随着游戏进展的情况,我们应随时教会幼儿一些制作道具的方法,如教幼儿利用废旧报纸、挂历纸、塑料纸(袋)折叠,剪贴,制作自己在表演中需要的东西,培养动手能力。
三、在表演过程中促进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选择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就要制作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据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游戏情况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并且结合艺术教育,老师要重视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当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时,通过设置各种情景,给孩子以真实、真切、准确、强烈的情感体验,并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使幼儿由感而发,有情可发;当进行非正式活动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足够的空间,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大胆独立自如地表现。在过程中,老师应使幼儿多听、多看、多感受,让幼儿逐步积累多种社会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这些经验也是由感受体验而获得诸多的亲身体验、经验,久而久之便成为幼儿创造表现的主要源泉。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青蛙妈妈等角色,我们通过故事欣赏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并且借助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道具,让孩子们感受到每个角色的特点,同时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适合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