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贸发大会的一份报告显示(UNCTAD,2003),自1991年至2002年各政府对FDI所作的政策调整中,超过1500项对外资更加开放,而只有少于100项更加限制外资。外资被广泛认为不仅可以给东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升本自我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专升本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FDI;
技术溢出效应;
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1)10-0040-06
一、引言
联合贸发大会的一份报告显示(UNCTAD,2003),自1991年至2002年各政府对FDI所作的政策调整中,超过1500项对外资更加开放,而只有少于100项更加限制外资。外资被广泛认为不仅可以给东道带来资本,还会通过溢出效应渠道把先进技术和管理技巧转移到内资企业,从而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一般认为,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示范和模仿效应。跨公司在东道进行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与本地企业合资发生技术知识溢出,或者采用先进技术对当地企业产生示范作用(Blomstroom and Kokko,1998)。落后地区在“干中学”的模仿过程中掌握应用这些创新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二是前后向关联效应。跨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向上游行业的东道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或者是通过售后服务等形式向下游本土企业提品销售服务,从而产生基于前后向关联的技术外溢;
三是人员培训和流动效应。本企业通过引进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助于内企业进行知识积累(Kokko.A,1994)。
众所周知,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跨公司研究领域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研究主题之一。外文献对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研究,多以一个或多个家的宏观数据为样本,主要分析FDI对区域创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如Borenstein f1998)基于1970~1989年的数据对69个发展中家的跨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促进技术转移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
Kim and Nelson(2000)对东南亚经济体的研究表明,技术引进有利于提升一的自主创新能力。微观层次的研究,多以一个同家或若干个家的企业或行业数据为样本,探讨FDI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并研究如何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Haddad;
Harrison(1993)利用1985~1989年间摩洛哥制造业的企业和行业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
而Aitken~Harrison(1999)选用委内瑞拉制造业1976~1989年的企业面板数据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发现存在负的溢出效应。
近年来,FDI技术溢出对我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内学者们的关注,实证研究也是遵循着上述思路,结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促进论”。Gary Jefferson和HuGuangzhou(2002)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利用中1995~2001年的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行业中FDI企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增加10%,专利申请量则增加15%。王红领等(2006)将研发投入作为因变量,利用1998~2003年的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得到FDI对我民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2)“抑制论”。范承泽等(2008)利用1998~2002年中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Robust最小二乘回归法对FDI与我企业科技研发努力的综合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FDI对中自主研发投入的替代效应大于其对研发效率的补充作用,净作用是负的。邢斐、张建华(2009)运用1999~2004中36个分行业的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均不显著。(3)“双刃剑”论。郭克莎等(2004)认为一方面东道企业通过示范效应学习跨公司先进的R&D管理经验提升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跨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与本土企业形成竞争,对本地的R&D产生挤出效应。董书礼(2004)指出跨公司研发机构本土化既有可能促进我产业技术进步,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内有关FDI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或企业领域,关于外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并且相关研究尚未区分不同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鉴于此,本文基于1999~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实证研究FDI技术溢出对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Griliches-Jaffe(1999)的观点,从生产函数出发,将创新产出表示为Cobb-Douglas形式,即:
Iit=AiritexpαitLitβit (1)
其中,Iit代表创新产出,expit、Lit分别代表研发活动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Ait表示自主创新的技术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受到FDI的影响,因此将Ait表示为:
Ait=BitFDIδit (2)
令π=InBit,将方程(2)代入(1)式,并两边取自然对数得(由于计量采用的是跨地区数据,因此取对数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回归结果中出现异方差的可能性):
lnIit=π+δlnFDIit+αlnexpit+βlnLit (3)
依据技术创新的“需求拉动”假说,即需求规模的大小是决定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Zweimuller,2005)。因此,本文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引入模型,最终设定估计模型为:
lnIit:i地区在第t年专利授权数的自然对数,代表各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2006)。一个地区的发明者或创造者向专利审查机构进行的专利申请,往往是该地区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创新经济价值的潜在标志,而且专利数据具有易得、完整、准确的特点,故本文采用专利申
请授权量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替代指标。根据我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专利又细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不同,发明专利包含技术含量较多、层次较高的技术创新。但从我的专利授权量来看,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最低,根据《2009年中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仅有13.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所占比重分别为49.7%和37.1%。基于此,笔者依次将上述三种专利授权量分别作为创新水平指标来度量,分别用Lnfm、lnsy**、lnwgsj来表示,进一步考察FDI对这三种专利授权量的影响。
inFDIit:i地区在第t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的自然对数,按照每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将美元计价FDI折算成人民币;
expit、Lit分别用i地区在第t年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科研人员数量来表示研发活动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
Inpgdpit为人均内生产总值的对数,一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需求状况;
ωi表示非观察的各截面单元的个体差异,φit表示随机扰动项。
文章利用Stata10.0统计软件包,选取1999~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统计年鉴》、《中科技统计年鉴》、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以及《新中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由于专利授权数与其他省市差距较大,为了避免其对回归结果产生较大偏误,故将的数据剔除。
三、实证分析
(一)全层面在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时,常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前者是指被忽略的变量在各个时段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固定的,而后者是指被忽略的变量在各个时段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随机的。本文在实证中利用Hausman(1978)检验方法来判断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均为固定效应模型(具体检验结果和估计系数详见表1)。
1从估计结果来看,FDI对我专利授权总量产生了显著的正溢出效应。FDI每增加1%,专利授权总量增加0.306%。然而,FDI对我不同类型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均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其中对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最强,其弹性高达0.518%,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次之,其弹性为0.186%,而对最能反映一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发明专利的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我处于际大跨公司所俘获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本土代工企业在获取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产品技术标准、塑造自有品牌等能提升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自主创新能力时,跨公司多采取“隔断”型的技术转移,抑制了核心技术的外溢,对核心技术输出、转让、专利等设置各种壁垒,因此,企业通过模仿只能学习到与产品的包装、形状或色彩相关的技术含量少、层次较低的外观设计方面的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技能,而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核心技术和实现功能升级的技能。因此,本文认为FDI技术溢出对我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主要表现在外观设计、实用新型等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升级上,而对功能升级等核心能力提升的贡献度不大。
2.总体上看,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对专利授权总量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其中,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增加1%,总专利授权量增加0.077%,发明专利增加量为0.133%,但只在10%的水平上显著,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均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发明专利属于突破性创新,需要较多的研发支出,而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则大多是渐进性创新,多采取市场跟进的方式。
3.科研人员对专利总量及各类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科研人员每增加1%,专利授权总量增加0.747%,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增加0.899%,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0.822%,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最小,仅为0.522%。此外,与科研经费内部支出相比,科研人员对各种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较大且显著,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更强,因此应注重对高素质科研人员的培养。
4.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这一结果与现有的分析有较大区别。其中,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弹性系数为0.214,从分组检验结果来看,只有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为正(0.184),且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项的系数均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发明专利这一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一个地区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作保证,只有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才能为较高水平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这也与前面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对专利影响效应相一致。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科研活动,只需要通过挖关键技术人才或者是“逆向工程”等低成本的模仿和复制行为与跨公司进行竞争,而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不高。
(二)区域层面的实证结果为了进一步考察区域层面上的FDI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全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表2给出了区域层面的分析结果。
1.在各区域中,FDI对我自主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着差异。从专利总授权量来说,对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最大,FDI每增加1%,专利授权总量增加0.33%;
对中部地区的回归系数为0.25%,而对西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就分类回归结果来看,FDI对三个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只在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专利授权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通过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方面,FDI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2、0.26、0.02(不显著);
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方面,回归系数分别为0.58、0.35、0.29,可见在东部地区产生溢出效应的作用强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一结果与全样本的实证结果吻合,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跨公司在华投资办厂,而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很少能吸收到外商直接投资。
2.科研经费支出对各区域以及各类专利授权总量均未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整体来说我研发资本投入相对不足,难以推动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最少,回归系数仅为0.01,这是因为西部地区大力实施大开发战略,大部分资金均用于道路等基本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科研活动投入的资金量相对较少。
3.科研人员的投入在提升自主创新方面的作用是普遍的,其弹性在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模型中
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模型(1)、(5)、(9)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14、0.853、0.906,这说明人力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这与西部地区吸收的FDI较少,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的事实相吻合。通过对三大区域分组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方面,中部地区科研人员投入弹性高达1 429,其次是东部地区为0.849,西部地区的弹性系数最小为0.802;
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方面,科研人员投入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分别为1.068、1.054、O,941;
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L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最大为0.861,而对中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中西部地区应该通过增加科研人员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西部地区的推动作用也不显著,这与模型设定时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较大的假设有较大差距,本文认为原因可能在于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的本低端市场需求规模难以对创新起到激励作用。目前,我城乡间、地区间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人群虽然边际倾向高却由于我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体系不健全等“硬约束”不能形成有效需求,从而影响了我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9~2008年中30个省、市、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就全层面的分析而言,在开放经济下,FDI对我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DI每增加1%,专利授权总量增加0.306%。然而,在各类专利授权量方面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正向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方面,对发明专利的影响较小,这表明跨公司为了抑制我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可能只是将价值链中的低端研发环节转移至我。此外,本科技人员投入对专利授权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然而,人均内生产总值以及科研经费支出对专利授权量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投入。其次,就东、巾、西区域层面的分析而言,FDI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其贡献度为0.33%;
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次之,为0.25%;
而对西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就对各类专利的影响来看,在东中西三个地区,FDI对发明专利均未有明显溢出效应,这与全层面的分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基本没有影响,而研发人员投入这一指标对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超过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这说明西部地区越来越注重通过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针对全和区域层面经验结果的差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要提高我自主创新能力,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上。因此,应加强际技术合作,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鼓励外资企业与本企业建立关联,利用跨公司的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我产业技术水平。
专升本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
校本研修;
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7-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一经引入就因其贴近教学实验场,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节省培训经费,而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的欢迎。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特色,以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主要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农村学校校本研修因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能力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获取信息资源通道不畅、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研修范围狭窄,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亟需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推进机制,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一座桥梁。
一、校长引领策略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校长起着核心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校本研修中,农村校长作为组织倡导者、学科领军者、思想引领者、成功激励者,势必发挥着核心作用。校长依靠其人格魅力、办学思路、管理艺术带领教师构建研修组织,制定共同愿景,选择研修内容,优化研修活动的组织过程,在思想上引领教师,在行动中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最好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努力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让教师理解教学、研究教学、爱上教学,提升研修的针对性,让研修落地生花。因此,校长要敏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获取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管理能力,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深刻把握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创新活力,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
二、外界干预策略
农村教师专业视野比较狭窄,专业理论基础不够厚实,往往导致研修活动在低水平层次上不断重复,缺乏专业提升的动力。因此需要专家给予外部干预,充分挖掘培训资源,提供专业发展咨询、答疑解惑、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专业发展水平,了解自身不足;
对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教师因为遇到疑难而出现激情丧失、热情退却的现象;
对教学案例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艺术;
对研修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指导研修活动开展。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聘请外部专家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研修指导,也可以将本地教研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构建一支校本培训巡回指导队伍,指导本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发挥整体功能。
三、内部激励策略
针对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逐步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加强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调动、激励、促进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校本研修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可以是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也可以是物质激励,目的是激发教师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提升教师的学习、研究积极性,鼓励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个性培育,不断去探索、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引导者,防止教师因为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与动力而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对校本研修忙于应付,疲于对付,通过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研修文化。
四、个人自修策略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更需要有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就要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上来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判反思,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新课程的理念及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工作周期长,可塑性大,个人自修还需要学习和研究别人教育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与文本对话,与专家对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同伴互助策略
新课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同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会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开展课例研究,让教师在专业上切磋,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以团队形式进行研究,改变教师固化的心理模式,达到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培养教师进行随堂反思、总结经验得失的良好习惯,提倡多写教学随笔。在研修活动中,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与同组教师分享、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将这种瞬间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再尝试、再提高,实现自我超越。同伴互助不要仅限于学校内部,学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地域的学校之间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连结,构建宽泛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校本研修,进一步拓宽参与范围,使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相结合,引导教师同伴互助,防止同一学校,同一地区,教师能力发展水平的同质化导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
总之,农村学校校本培训要取得实效,必须结合校情实际,探索有助于推进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校本研修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激发教师潜能,双管齐下,推进校本研修有序开展,保证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玛丽莲(Tallerico·m),著.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参考用书[M].卢立涛,安传达,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专升本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一、健全管理机制,促进校本教研的有序进行
机制是保障,规范管理是保障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有序进行的关键。学校应注重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以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抓,学科组长分科组织、教师具体实施的教研管理四级网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管理有效,工作落实到位。
1、理论学习制度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必备条件。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概念、新方法的有效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添加剂”,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学理论新动态,转变教学理念,获取教学新信息,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改理论水平。
2、教研教改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开学初的教研教改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实效性,开展上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或开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并从中吸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已之所短,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自我提升。
3、教学反思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我课堂活动的经验总结与成败反思。不断审视自我的教学行为,及时记下自已教学中的亮点,问题分析,理性思考与改进措施,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提升教学效果。
二、名师名家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教师多处农村学校,农村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新课程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相对滞后。借助名师名家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引领我们专业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取得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效果。
1、名师名家的专题论纸学习。为了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专家名师的专题培训,读名师专家的专题理论著作,如吴正宪老师《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让老师接受各级业务培训,从培训学习中学到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专家名师的课例品析。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展示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厚重的文化积淀、驾轻就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师可以通过听取、观看名师名家的优秀课例,学习名师名家的做法,吸取名师名家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驾驭能力,使教师在学习中感受名师名家身上折射出的专业素养。
3、课题引领。走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发展的共识。学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勇于承担各级课题,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课题教研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先模仿他人做法,从扶到放、从学到创,走科研之路。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专升本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of accounting major meets great challenges,which are caused by traditional gender concept,large graduates number,contradiction between intellectual supply and demand,employment units’benefits consideration,and factors b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sig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vocational ability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major from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 level,potential ability level,and quality level using qualification model and iceberg theory.
key words: accounting maj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framework design
〔摘要〕 高校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来自传统性别观念、毕业生数量攀升、人才需求矛盾、用人单位成本效益考虑及女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我们可以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冰山理论,从体现一般绩效水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层、体现杰出绩效水平的深藏能力层、体现女性特质的能力层三个层面,设计高校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结构。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 女大学生; 职业能力; 框架设计
会计是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报表等特有的方法,为组织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管理活动。货币计量是其最明显的特征。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计算工具还没有普遍得以应用之前,在我国算盘几乎就是会计的代名词。即便是广泛应用计算机、计算器等现代计算工具的今天,算盘在加减法计算方面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女性在拨打算珠、毕业论文账目登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延续到现在,女性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比男性要多得多。
在校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中,女生大约占 70%,“十个大学生就有一个是学会计的”( 1999 年 6 月 14 日,经济参考报) 。因此,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影响面很大。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中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受就业大环境、传统观念、用人单位成本效益考虑及女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挑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占较大比重的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的问题,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从长远看,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与兴旺。因此,提升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力图分析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现状及其原因,通过设计职业能力框架,提高其自身能力与素质,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
一、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 一) 从调查数据看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女大学生招生与在校人数几乎与男生各占一半。2010 年南开大学招收女生约占53. 1% ,2006 级复旦大学新生中女生约占 52. 3%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级新生近 1500 人,女生超过80%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收的 6076612 名本专科新生中,女生有 3321962 人,约占 54. 7%。女大学毕业生是我国优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为了解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以及她们的需求和期望,2009 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并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选取的调查样本较有代表性。从地域看被调查的女大学生,40%多来自北京高校,其余来自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其中 55. 3% 来自城市,44. 7%来自农村。从学校情况看,来自重点院校的被调查女大学生比例高于非重点院校。从学历层次看,被调查女大学生学历从大专到博士,其中 7 成是本科生。从所学专业来看,经济学类比例最高,占27. 4% ,其次是文学类 19. 2% ,再次为 法 学 类15. 4% ,工学类、理学类共占 24. 4%[1]。该调查从求职经历、求职感受、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应对行动、创业难题、对就业政策的了解、需要的帮助等方面展开,该调查报告表明,56. 7%的被调查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 9% 的被调查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1]。
很明显,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包含在经济类专业 27. 4%中,是所调查专业中比例最高的。再按照教育部教育计划司 1999 年的资料,全国1032 所普通高校中,就有 488 所设有会计学专业;在全国 800 多个本科专业中,会计专业目前的招生人数是最多的,在校学生人数也是最多的; 还有 546所成人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 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总计 560 多万人,而会计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就有 53 万人( 见 1999 年 6 月 14 日《经济参考报》) 。因此可以推断,从专业来看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在调查中占有几乎最高的比重。也就是说,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在求职中较男性机会少,受歧视现象相当严重,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 二) 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原因分析
-->
调查数据及现实情况表明,女大学生就业情况面临挑战,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毕业生数量攀升、人才需求矛盾、用人单位成本效益考虑及女生自身因素等的影响。
1. 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我国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影响久远,虽然政府积极倡导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就业中性别歧视、重男轻女现象仍屡见不鲜,91. 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2]。就业机会较少,4 成被调查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感觉更困难。
2. 毕业生数量增加。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611 万,2010 年 630 万人,2011 年为 660万人,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等的影响,经济滑坡,工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毕业生相对过剩。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占较大比重,其就业情况自然不令人乐观。
3. 人才需求矛盾。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有些学习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工化学的学生不愿意到工业企业工作,形成工程技术人才缺乏,而会计学等一般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存在较大剩余。
4. 用人单位追求经济利益。会计学专业岗位分工明确,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很快面临结婚生子等特殊阶段,按照国家规定,女职工生育期间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等,且由所在单位负担。很多用人单位考虑到经济利益,不愿承担由此增加的误工成本等,因此同样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女大学生。
5. 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影响。尽管在校会计学女大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优于男生,且具有细心、安稳、坚韧等特质,但在大胆做事、开拓精神等方面一般不及男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设计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尽管造成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论文但是其自身因素是最关键的、第一位的。因此,借鉴能力素质模型及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指南,结合女性特质,构建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苦练内功,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 一) 能力素质模型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能力素质模型( competency model) 也称为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可利兰( david mcclel-land) 博士。他将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并进一步表述为:“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包括知识( knowledge) 、技能 ( skill) 、自我概念 ( self - concept) 、特质( traits) 、动机( motives) 5 个层次。1973 年,麦可利兰提出素质冰山理论,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因此,麦可利兰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 threshold competencies) ,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 为 鉴 别 性 素 质 ( 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3]。
( 二) 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设计
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是指其顺利完成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和素质架构。依据能力素质模型和冰山模型及层次分析理念,借鉴国际经验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指南,结合女性特质和会计学专业特点,构建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包括三个层面,即体现一般工作绩效水平的会计基本知识技能层、体现杰出绩效水平的深藏能力层、体现女性特质的能力层。
1. 体现一般绩效水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层。体现一般工作绩效水平的会计的基本知识技能是胜任会计工作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会计学及相关经济、金融、税收、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准素质能力。上述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大学期间的课堂理论学习与课程实践来获得。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将来的实践中运用自如,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科学高效地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为决策层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了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再加上实践中的不断总结积累感悟,才能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获得上述知识与技能的优劣程度,取决于自己的学习努力程度。实践表明,女大学生在校学习认真、刻苦、仔细,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 体现杰出绩效水平的深藏能力层。依据冰山理论,深藏能力往往隐藏不露,是拉开绩效档次和体现能力差距的较高能力层次。该层次的能力也是当前就业中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考察点,这些能力包括观察与记忆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与总结提升能力、团结协作与创新能力等。
( 1) 观察与记忆能力。会计专业的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被核算对象的能力。观察能力是会计人员收集会计信息、获得对会计对象感性认识的基本心理素质,是保证顺利完成会计工作、取得会计业绩的重要心理因素。敏锐的观察力使会计人员能够利用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线索取得显著的会计成果。记忆能力是对已经知道的
--> 东西能够记住,并在以后再现或在记忆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记忆的备用性。记忆是会计专业知识的仓库,它为思维提供原材料。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人员主要与数字打交道,会计人员在思考问题时所应用的数字等材料大都来自记忆,具有较好的记忆检索能力是优秀的会计人员必备的。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记忆力强、观察细心,在此方面较占优势。
( 2) 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一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要包括组织能力、授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激励下属能力等。沟通能力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的能力。会计是为组织提供决策信息的、以资金为纽带的管理活动,业务内容涉及与本单位有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各部门与组织,既包括单位内部各部门,如计划、人事、生产、营销、后勤服务等,也包括单位外部的主管部门、银行、税务、审计等。单位内部的预决算、日常的财务工作与会计核算等,会计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内部的部门发生业务联系,需要协调与沟通。本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也存在较密切的业务指导与业务联系,更需要较高层次的组织协调与沟通。当然,会计部门内部各个不同岗位之间也需要沟通与协调,才能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因此,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女大学生仅仅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不够的,应该加强锻炼,提高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更重要的岗位,真正参与到单位的经济管理中。
( 3) 语言文字表达与总结提升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从事会计工作,需要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与内外部人员打交道多,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上述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的实现。另外,锻炼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助于总结提升能力的培养。会计人员个人及单位工作情况的总结、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体现理论水平的工作论文的撰写等,都需要较好的书面总结提升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竞争中非常占优势,往往成为很多年轻的会计人员很快得以晋升、提拔的制胜砝码。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基础较好,稍微加强就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在书面表达、总结提升方面,需要加强训练。所谓总结提升就是对以往的知识、工作、学习过程等进行梳理,从中吸取对于自身发展有益的信息与资源,从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总结提升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培养获得的。根据从事会计专业相关职业的人员的经验描述,及时总结过去的资料、信息,对一段时间内的过程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书面文字或报告,对于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将来的职称晋升,尤其是高级职称的晋升是考评结合,除了考核工作业绩外,还要通过、课题研究等指标评价其综合水平。从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社会调研实践和已毕业大学生的反馈可以得出,总结提升能力对于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而言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作为基层会计从业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做好记账、算账、报账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而作为财务主管、经理等管理人员,工作重点在于对下属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反馈意见,同时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由此可以看出,领导职务更注重总结和分析能力,工作内容侧重于分析和报告。一个会计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也在于运用自己丰富的财务知识和经验,在纷繁复杂的会计资料中提炼出企业决策相关且有用的信息,并以决策层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向上汇报,而对于此总结提升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 4) 团结协作与创新能力。
团结协作是日常工作基本规范之一,它要求员工在业务活动中,要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顾全大局,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在工作中尊重他人,虚心诚恳,积极主动协同同事搞好各项业务等。任何组织都比较重视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一项工作要很多人或很多部门共同完成,这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会计工作岗位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互相承接。从凭证制作到账簿登记,从成本计算到财产清查,直至会计报表,各环节密切相连,需要各岗位的会计人员通力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提供准确、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论文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能力与总结提升能力密不可分。表面看起来,会计工作按照会计准则、规范等开展,会计部门是会计规范的执行部门,谈不上创新。其实,会计工作同样需要创新。会计专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运用会计知识和理论,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高校会计学女大学生应积极整合所学知识,注重吸收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培养锻炼创新能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中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需要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思辨式地看待问题。
3. 体现女性特质的能力层。
女性特质能力是能够体现女性特有魅力和优雅气质的素质。该能力层主要包括优雅的气质、稳健做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女性的优雅气质指的是女性特有的一种风格内涵。美国著名剧作家罗伯特•费希尔曾经说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女人的优雅是那种端庄稳重、落落大方、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美丽谦和、睿智机敏、谈吐儒雅、清新悦目。拥有优雅气质的女性更容易获得有效的沟通、更容易组织协调和获得认可。女性的优雅气质往往通过自信、谈吐、妆容和着装等表现出来。
会计专业女大学生要培养个人的优雅气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要忽视仪表,作为女性,在社交场合,必须注意仪表的端庄整洁; 不要自视清高; 不要斤斤计较; 不要惧怕显露真实情绪,不论什么样的喜怒哀乐、柔情蜜意,都不应加以隐藏; 保持幽默感; 仪态端庄,充满自信; 对别人给予信任和关心,热诚与关怀; 接受自己的面貌,每一个人在性格或外貌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优点,要善于加以发挥。稳健做事能力主要体现在做事细心、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形成女性会计人员的细心、敏感、认真及负责的特质,女性天生比男人敏感,而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女性在情感的表达和感知方面,具有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女性直观能力强,对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致、敏锐和准确。同时,女性还有超强持久的耐力和超前的想象力等优势。
另外,女性做事思考周密、谨
--> 慎,风险小。自我控制是指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一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比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但是更加需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真正发挥作用。总之,女性善于言辞,沟通能力强; 她们善解人意,有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力,待人接物讲求分寸,为人随和。此外,女性忠于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庭、企业,工作认真执着,形成其定力较高、稳定性好的特质。上述特质是会计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优势。
三、结语
会计学专业是很多高校普遍设置的专业,女大学生占 70%[4],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据能力素质模型、冰山理论设计的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结构,尚不尽完善。希望这一框架结构能在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其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联. 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r]. 2010. 8.
[2] 刘建秋,刘冬荣. 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研究[j]. 会计之友,2009,( 16) .
专升本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一、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区初步奠定了一个基础较强、优势突出的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结构。
1、行业结构。我区的工业主要由纺织印染、机械汽配、服装羽绒、精细化工、钢构网架五大行业为主导的传统优势行业构成,其它还有纸箱包装、电子电器、食品、建材等行业。这些传统产业占居了我区工业总量的90%以上,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和生命力,部分产业和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使我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纺织基地”、“中国花边之乡”、“中国羽绒之都”、“中国钢结构基地”等荣誉称号。与之相比,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却明显不足,总量仅占我区工业的9.6%左右,成为我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由此可见,传统行业在我区的工业企业中仍是主导产业。
2、企业结构。全区共有工业企业120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44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4.4%;
1亿元以上企业204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4.54%;
5亿元以上企业35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4.18%;
10亿元以上企业19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7.17%。数据表明,我区的企业虽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企业结构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真正上档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数量不多。
3、产品结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型产品,是我区最具特色的产品主体。它折射出工业的发展优势,但也明显暴露出工业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区的产品结构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就是低端产品多、半成品多、需求收入弹性低的产品多,而整机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且呈“两头在外”的特点,即原料和市场都在区外,区内以半成品生产和加工生产为主,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在价格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4、员工结构。截止2004年底,全区共有职工人数38.5万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3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
中专及技校毕业生5.7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5%;
高中文化程度9.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5%;
初中及以下人员20.7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4%。各类职称人员23129人,占职工总数的6%。其中,高级职称1492人,占职工总数的0.4%;
中级职称5369人,占职工总数的1.4%;
初级职称16268人,占职工总数的4.2%。上述数据足以说明,我区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企业自身研发力量十分薄弱。
5、技术创新结构。我区已经认定的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130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17家、市级54家,80%以上的区级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各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但是,多数企业真正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偏少,技术中心档次不高,管理不强,专职研发人员严重不足,主导产品仍以引进和模仿为主,原创性甚少,难以形成自主创新主体。因此,我区企业技术结构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6、资本结构。我区有工业总资产1513亿,其中90%以上为内资,而外资仅为10%。因此我区的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结构类同现象严重,缺乏高新项目、高精尖人才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显然,我区的内外资本比例结构失衡,外商投资明显不足。
综上所述,我区工业经济呈现出传统行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产品为主、民营资本为主、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薄弱这样一种结构现状。
但是,传统产业依然支撑着我区的工业经济。当前它的发展水平和产业档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区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经济质量。传统产业不但是我区目前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而且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仍将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体。它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一,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大,资产存量大,带动作用强。第二,传统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解决了我区38.5万多职工的就业和经济收入问题。第三,传统产业一直是我区的税收主体,占我区工业提供税收总额的83%左右。
二、存在问题
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短缺经济结束、消费升级、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程度提高,在市场容量和要素成本的双重制约下,特别是原料和能源缺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当前我区传统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产业升级上,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对传统产业升级尚缺乏科学完整的规划。传统产业升级在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该说已在全区上下形成共识。如区委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施十大技术创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但是我们认为,要促进我区的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当务之急还缺少一个科学完整的中远期发展规划。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整体布局、合理定位、产业发展导向以及做好各产业中行业的科学评价与合理规划已十分重要。
2、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区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但缺乏产业水准的优势,面临国内外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在国内竞争方面,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资源竞争、产销竞争升格到资本实力竞争、技术创新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我区相当部分企业技术性投资不大、产品易于模仿,非价格竞争缺乏优势。如占全区经济比重40%以上的纺织印染业,其重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明显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纺织业差别化纤维比重,发达国家在90%以上,我省在全国领先,也只有40%,而我区仅为15%。精细化工和化学医药基本上是仿制国外专利已过期的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区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总体还处于委托加工的低级阶段。如在世界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服装羽绒产业,大多从事贴牌生产。这些传统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靠展开低价竞争,既影响了出口效益,又屡遭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的压制。
3、企业经营者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意识不足。要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需要有一批有魄力、能高瞻远瞩的企业经营者来推动,他们的思维最终决定了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进程。但是目前我区不少企业经营者存在着短期行为的思维方式,他们尚未充分认识到传统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果往往是急功近利,仍习惯注重以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新的方式扩大再生产来推动量的扩张,技术以引进和模仿为主,生产以加工或组装为主,热衷追求短平快项目,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进程。
4、传统产业升级还缺乏大量的人才支撑。突出表现在:全区每万人拥有人才567人,低于全市的863人,而列全国县市之首的江苏昆山市已超过了1200人;
人才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非常紧缺,尤其是创新学术带头人、复合型人才缺乏;
人才机制不够活,人才流动和引进还面临着一些政策障碍;
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未得到真正发挥,引进人才滞后于引进项目,人才不足与浪费、引进与流失并存;
适合创新人才的事业、生活居住、文化等人文环境尚未形成。人才问题严重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速度,已成为加快发展的短腿。
三、对策建议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必须在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进行,把政府宏观指导和市场机制调节结合起来,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积极扶持和加强企业在改造中的主体地位。
1、要统一对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传统产业是相对高新技术而言,但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我区传统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传统产业升级作为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重点来考虑。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术,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我们不可能把占90%以上的传统产业推倒重来,高新技术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培育起来。因此,不仅目前要依靠传统产业,今后也不能离开传统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更要靠传统产业做支撑。就拿目前我区的26家部级、3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也无不都是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中产生的。
2、搞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具体规划。把握传统产业升级这条主线,以科学的发展观,组织编制好合理、可行的全区中长期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及“十一五”传统产业升级的滚动实施计划,传统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必须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时组织、协调解决有关项目进行中的具体问题,确保传统产业升级项目的按期完成。此外,每个行业都要制定本行业的行业升级规划,如纺织行业可细分为纺、织、染三个行业,化工行业又可细分为基础原料、医药中间类、农用化学品、化工建材、日用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等行业。政府必须对这些每一个细分的行业都做具体的发展规划,对其中一些低端行业和一些行业中的低端环节,则按照规划实施有计划的退出和转移。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在市场产品调研、信息分析、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区传统产业中的渗透和推广,提高生产经营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商务电子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带动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提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对策措施,提升全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推动全区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通过CAD示范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载体,大力推广以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等为主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4、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科研投入,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一是政府要切实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以建设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抓手,加快实施“百亿研发工程”,培育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市场和政府的资源配置,推动企业成为研究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推进企业原创性能力建设,实施企业技术跨**略,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构筑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二是企业要加强合作共赢。建立由政府扶持、企业股份制形式、市场化运作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成果进行有偿转让,提高企业技术开发实力和降低开发成本。三是克服技术中心创新不足、投入不足等薄弱环节,加快形成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行业研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
5、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子。一是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引进为主的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立新型的产权激励机制,通过全面推行技术入股和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实施知识资本化,逐步形成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分配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产业升级发展所需的人才积累机制。二是要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瞄准全国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和鼓励他们以转让专利、参股合作等形式与企业结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探讨国际技术合作,高位嫁接加快技术创新。通过国际技术合作,加强技术、人才、信息等的交流,来大大缩短我区传统产业升级在一些技术难题上的研发周期。尤其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以及关键技术的攻关中,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专家。实践证明,我区拥有上档次的技术创新的企业,无不是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
6、坚持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本着“择优扶强、重点扶持”的原则,打造“品牌”形象,要以品牌资源发掘和品牌运营,催发品牌积聚和衍生效应。把实施名牌战略同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动态管理、平台建设和对外推广等配套措施,大力带动全区品牌建设的兴起。一是紧跟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品发展动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二是把产品创新建立在质量振兴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集中力量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质量攻关和质量赶超,争创名牌产品。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规划地培育新兴产业。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我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构思,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改善我区的工业结构。我们认为,最近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培育汽车电子基地和数控机床基地是符合我区实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政府一定要动态跟踪,高度关注。
推荐访问:专升本 自我 五篇 专升本自我总结【五篇】 专升本自我总结(精选5篇) 专升本的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