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毕业作品总结【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4-03-12 15: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我国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满足工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体而言,工科大学生就业去向以面向生产企业为主,就业形势总体较为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据2015年最新的统计,专业需求量最多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毕业作品总结【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毕业作品总结【五篇】

毕业作品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类;
本科毕业生;
就业;
黏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33-02

前言:

当前,我国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满足工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体而言,工科大学生就业去向以面向生产企业为主,就业形势总体较为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据2015年最新的统计,专业需求量最多的行业是“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占54%。作为食品类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除了显示出部分工科生的共性,也有属于其自身专业的特性。本文作者将一个二本农业院校中的食品科学相关的四个专业的毕业生作为一个群体,对此群体的就业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弄清该群体所处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果。

一、结果分析

1.毕业生生源组成多年来基本相似,专业设置时间长短不一。从毕业的生源来看,本次调查的四个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与食品包装相关)的毕业生主要特点如下:(1)主要来自广东省内,省内人数的比例超过了85%。(2)从总体男女比例来看,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基本相当,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不同于工科男生比例通常较高的特点。(3)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超过60%,笔者分析了近5年的毕业生基本信息,与2015年的毕业生基本类似。从所调查专业情况来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年限较长约20年,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毕业生始于2008年,生物工程的毕业生始于2009年,包装工程的毕业生始于2012年。

2.就业率总体较高。

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四个食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均比较高,比较稳定。从总体就业率来看,2011年至2015年连续5年,就业率均超过90%,每年就业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从各专业来看,2011年至2015年连续5年,每个专业的年际就业率变化也不大。在被调查的这5年内,同一年份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率差异也不明显,即使就业率差异最大的2013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与生工工程之间的差异,其差距仅为11.4%。

3.专业对口率分析。从专业对口率看,近5年来,食品类专业的总体对口率始终徘徊在50%左右,不同年份之间有10%左右的浮动;
同一专业在不同年份的专业对口率的变化稍大,对口率在不同年份之间有20%左右的浮动,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三个专业来时,尤其如此,且三个专业的相似度更高。至于其原因,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的随机性,还是由于食品行业的需求变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总体而言,专业对口率的变动幅度不大,四个专业基本如此。

4.初次就业薪酬分析。从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来看,近5年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薪酬在逐步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只有2015年和2012年的增幅比较大,分别较上年提高了246和205元,其中薪酬主要集中在2500~3500元之间。笔者认为,这种薪酬提高,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的普遍性提高,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的薪酬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主要由于毕业生更具竞争力获得了高薪酬的就业岗位。因此,笔者认为,除了薪酬一般的对口岗位就业,毕业生在非对口的岗位就业时,在竞争薪酬较高的岗位没有显著的提高。根据笔者的调查,专业对口外的就业基本集中在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且竞争相当充分的各行业里,岗位通常是销售和一般行政性岗位,薪酬通常不高于对口就业的薪酬。

5.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析。从表5可见,近5年来,我院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非常低,几乎94%以上的毕业生毕业即选择就业;
笔者进一步考察了2006年至2010年往届生的升学深造情况,比例均低于5%。对比2014年广东省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差异不大。毕业生进入被社会和高校毕业生普遍认可且被权威机构认为薪酬待遇普遍较好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公司如股份有限公司、国企的人员比例也较少,两者加起来通常不超过20%,而广东省2014本科毕业生的同一类型的比例约为30%。而进入到一般多为民营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的比例则高达70%左右;
而广东省2014本科毕业生的同一类型的比例仅为47%。这类企业往往是薪酬待遇市场化较充分,竞争也比较充分。从连续5年的就业单位类型的统计结果来看,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非常小,这也意味着毕业生在整体进入被认为较好单位的趋势上没有明显的进展。

二、结论与讨论

作为二本农林院校中工科类食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处于省内总体本科生的中上等水平,但就业质量处于省内总体本科生的中下等水平,总体就业质量偏低。并且,这种就业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连续5年均没有明显的下滑,也没有明显的上升,呈现出明显的黏性特点。

关于上述这种黏性的就业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相对稳定的就业形势。关系国计民生,同时也是吸收毕业生比例最大的食品行业没有明显的波动,国内的整体就业形势,尤其是吸收了超过90%毕业生的广东省内的就业形势没有明显的变动。二是由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变化不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意愿的各种构成因素变化也不大。

参考文献:

[1]孙浩然,冉昆玉.工科大学生就业特征及其对就业指导的要求[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1):101-105.

毕业作品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专业毕业设计;
问卷调查;
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9-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训练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与电子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入电子企业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高职电子类毕业设计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

毕业设计现状调查主要从时间安排、重视程度、毕业设计过程和毕业设计的感受4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

1.时间安排。宁波地区电子类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所安排的时间基本为大三一学年或大三下学期。

2.重视程度。对于毕业设计哪个方面最重视,学生有27%选论文格式,31%选结构设计,35%选内容,17%选创新点。而教师有33%选论文格式,37%选结构设计,18%选内容,12%选创新点。

结果显示,学生更愿关注论文内容和结构,而教师更重视论文结构和格式。

3.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来看,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占35%,教师分配题目21%,历届毕业生的题目32%,企业题目12%。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少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学生的选题具有网络题目重复性较高,不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为学生参考和抄袭网络及往届毕业设计提供了方便。

从内容来看,全篇拷贝的有5%,几篇拼凑而成的21%,消化过后再整理的42%,稍微参考过一点,大部分学生自己写的30%,完全学生写的2%。

从这一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依赖于网络,将网上下载的论文整理而成。还有其参考文献和论文内容根本不相呼应,在答辩时更是表现出对论文并未真正理解的。

对于毕业设计有无作品要求。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12%的学生完成了实物作品,34%的学生有模拟仿真,而54%的学生只完成了毕业论文。

以上数据可看出,教师或者专业并无实物制作要求,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去完成实物制作的,只有很少学生学得好,动手能力强的才会去做实物,一般学生能去电路仿真就已经不错了。

4.毕业设计的感受。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最缺乏的是什么,12%学生认为是查找资料,35%的学生认为是设计方案,13%的学生认为是实物制作,40%的学生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而教师的调查则是15%认为是学生缺乏查找资料的能力,30%认为是设计方案,24%认为是实物制作,31%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

这说明学生的能力都需要加强,尤其是设计方案、实物制作及答辩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上课时加强。毕业设计对顶岗实习起到的作用甚少,而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初衷,所以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很想改变目前毕业设计的现状。

三、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论文选题相似度较高,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更存在抄袭现象严重,重视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对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1.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时间可因学生而异做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刀切。如果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难,在企业不能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可将毕业设计时间和顶岗实习时间分开,毕业设计可安排在顶岗实习前,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时间为一个月,只要学生专心完成毕业设计,一个月的时间足矣。如果学生已经找好顶岗实习单位的,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完成企业的项目也完成了毕业设计。

2.指导老师要求不高。学校或系里相关的文件规定,必须要有实物制作,论文字数,并且重复率控制在20%以下,论文格式正确,结构合理,设计方案正确,条理清晰等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会重视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一定也会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3.写作水平有限,学生认为不会写毕业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最好能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写设计报告或小论文。

4.对专业不感兴趣。教师在教专业课时应尽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实在提不起个别学生的兴趣,则对于这一类学生,要求可适当降低,但是不能低于系里的底线,可挑平时课程设计里的项目或难度低的项目给这一批学生做。

四、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为了能让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也为了指导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好学生,并为提高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毕业设计真正达到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报告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组研究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

本文按照毕业设计的步骤研究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步骤的指导模式。

1.选题:选题必须要有专业性,但并不一定是电子研发类题目。可根据教师在研课题选取子课题或者历届竞赛题目或者教师分配题目,学生自主选题的话也需要教师通过后方可开题。避免了大多数同学抄袭,而让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

2.开题:学生选题通过后,开题需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简介、选题依据(来源)及意义、课题的实施方案、论文(设计)工作进程及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注释,比如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要写,第一部分是设计,要完整描述实现方案,包括完成角度、采用方法、基本步骤等;
最终设计方案,达到目的;
要有一份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是论文,先搜集资料,做好调研准备,然后调研基本情况,汇总、统计、提取、比较调研结果,最后再进行论证等;
准确说明所要使用的方法;
最终目标要明确表述出来。但需注意: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和《设计任务书》中的第一部分(设计内容)、第二部分(具体要求)的内容相对应,就是说明怎样完成和实现《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内容要求,但不要照抄《设计任务书》。

3.中期检查:在完成开题报告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五部分内容。其中指导教师指出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接下来做的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报告和作品评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终稿和实物制作后,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对于学生来讲,这一步骤是对他这么长时间完成的毕业设计报告和作品是否能得到导师肯定的关键环节。所以报告和作品评审必须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评审,当然,评审需要评审标准。对于报告的标准,主要是从论文的格式、结构、内容上进行评审,其中内容包括摘要、关键词、目录、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设计方案、具体的电路设计、测试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及总结、参考文献和致谢。作品评审从作品的难度、要求、学生完成的情况以及外观、组装、焊接、工艺进行评分。

5.答辩:答辩主要审查学生的论文是否自己完成,审查学生对论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审查论文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等,以求进一步有所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答辩组老师进一步了解论文立项的依据和学生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另外也检查学生的PPT的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的反应能力。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答辩的情况给予评价,由两部分成绩――毕业设计和答辩成绩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从选题对口性、信息收集处理、内容创新和实用性、文字图表规范等方面考核,答辩情况主要从学生表达、应变及解决能力等方面考核。

6.评分及归档:最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分和归档,并由分院专人整理和保管材料。学生总的评分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报告和作品评审和答辩两部分成绩组成,各占50%,归档是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终稿、中期检查报告、报告和作品评审表、答辩记录和答辩评分表和答辩成绩表以及成绩评定表进行存档。纸面材料要求打印装订成册,放到档案袋里,电子版的刻录成光盘进行归档。

五、总结

以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作为调研对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主要调研了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师生对毕业设计的真实看法和做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然后找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课题组对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类毕业设计的了解,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子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相关措施。特别是选题、报告和作品评审这两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浩,陈学昌.提高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2).

[2]李小琴,叶章勇,李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台湾技职院校专题制作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毕业作品总结范文第3篇

音乐与舞蹈艺术表演专业是实践与舞台表演艺术,是以展现舞台艺术效果,达到表达艺术内容为目的的形态艺术,表演者须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展现思想与技能相结合的成果。因此,其学科特色即注重舞台表演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作为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以举行音乐会、舞蹈专场表演为其设计内容,并结合撰写艺术实践体会、学习心得、社会调查报告等,使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展示,完成一套更符合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不要求其单一的以撰写毕业论文为改革方案,这样的探索举措比较符合其专业特点,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毕业作品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7-02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人才[1],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院团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多种方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集产、学、研、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是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一,也是进行专业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对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提供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创造性地解决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此外,还要注重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主动将人才培养与地方文化产业对接,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新时期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发展需要的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崔宏巍等人[2]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化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崔苏卫等人[3]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的一体化,形成了“产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特色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评分标准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单一、缺乏变化,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专业发展前沿脱钩;
毕业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的求职时间相互冲突;
缺乏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和对外交流。特别是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很多选题只是对往届作品和文献的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元素,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缺乏,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设计是人物现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现完整的设计作品,是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设计个性与风格的重要平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教学任务。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人物形象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湖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学院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产学研工作,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舞台影视化妆技术为特点,开设戏曲化妆、舞台影视化妆、配饰设计、立体剪裁、创意化妆等特色课程,构建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与地方文化企业紧密结合,通过解决企业在文化创造和形象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评价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我们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首先,我们在毕业论文选题上要求必须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在课题的选择上采用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其次,我们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论文答辩。作品汇展,学生也要独立认真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调研和作品设计。院系两级督导专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答辩等环节进行定期督查。此外,我们组织答辩小组,制定答辩评分标准,真实客观地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整个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习环节的总结性艺术实验活动,是学生对艺术思维、艺术表达以及艺术技法的一次最好的诠释。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自觉地将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到形象设计创作过程的实践中去,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够在项目制作中采用新的方式、方法及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无形中使得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经过毕业设计,学生具有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并在创作过程中凝聚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4.开展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展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特有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鼓励学生以作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主题,既突出专业,又紧密联系生活,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展出。我们以实践实训案例作品露天展示及影像播放为主,配合用人单位校园现场招聘会以及教学研讨会,将教学成果展示、学生就业、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展出现场公开考评作品成绩,并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电子册在学院网站上,扩大毕业展的宣传工作。例如,2015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我们以“视•界”为主题,共展出120多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邀请了武汉顶层全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相互广告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进行现场校园招聘,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目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建立了新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虽然我们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为社会培养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广军,刘兰明,林春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5-7.

[2]崔宏巍,朱方来.高等职业院校四位一体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7):74-77.

[3]崔苏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54-155.

毕业作品总结范文第5篇

毕节试验区是总书记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邻贵阳市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市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省昭通市交界,北与四川省泸州市接壤,辖7县1市,是川、滇、黔三省要冲。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位于东经103°36′~106°43′,北纬26°21′~27°46′,总人口833.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67%。区内海拔457~2 900.6m[1],属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高寒山区之称[2]。境内碳酸盐岩溶分布面积达62.5%。全区土地面积26 853km2,耕地39.45万hm2,林地122.7万hm2,未利用地43.28万hm2。大部分地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0.5~15.1℃,年降雨量854.1~1 444mm,境内有天然草地49.8万hm2,灌木林地38.6万hm2,宜牧荒山荒坡和林间草地22万hm2,人工种草保留面积4.67万hm2,生长3 800多种植物,可用作饲料的有45科387种,其中主要牧草有136种。

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驯养了许多优良地方畜种,如可乐猪列入《中国畜禽品种志》,威宁黄牛、威宁绵羊、威宁鸡、乌蒙乌骨鸡列入2007年农业部新拟定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威宁黄牛、威宁绵羊、贵州半细毛羊、贵州黑山羊、可乐猪、威宁鸡、乌蒙乌骨鸡、织金白鹅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
新发现地方品种资源2个,其中:毕节黑马羊已注册商标,糯谷猪正在扩群;
引进的优良品种中,牛主要有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黑白花奶牛、摩拉水牛,猪主要有长白(蓝德瑞斯)、杜洛克、约克夏、汉普夏、皮特兰,羊主要有波尔山羊、考力代羊、罗姆尼羊,鸡主要有江西麻鸡、福建青脚鸡,鹅主要有莱茵鹅、狮头鹅、皖西白鹅。毕节试验区的畜牧业是毕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区内畜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为促进毕节试验区畜牧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五个100亿工程”的重要产业,进一步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就毕节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毕节试验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毕节试验区畜牧业现状 1.1家畜的分布及存栏量 据毕节地区统计年鉴2010年资料(表1):毕节试验区全区家畜存栏总数为504.76万头,其中,威宁145.75万头,占全区总数的2 8.8 8%;
毕节市79.13万头,占15.68%;
赫章63.34万头,占12.55%;
大方49.25万头,占9.76%;
织金47.19万头,占9.35%;
黔西43.50万头,占8.62%;
纳雍42.41万头,占8.40%;
金沙34.19万头,占6.77%[3]。生猪养殖较多的县有威宁县、毕节市和赫章县,分别占生猪总存栏量的27.06%、18.13%和10.70%;
养牛较多的县有威宁县、毕节市和织金县,分别占牛总存栏量的23.31%、14.28%和12.81%;
养羊较多的县有威宁县、赫章县和纳雍县,分别占羊总存栏量的46.35%、24.71%和9.59%。

1.2家畜的结构 从表2看出,2010年毕节试验区家畜总数中,生猪占63.06%(居首位),牛占18.45%,羊占14.86%,马占3.62%,充分体现生猪是基础,牛、羊是关键的养殖态势。各县(市)家畜的结构由于各自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而有差异。

1.3家畜生态类群特征由表3可见,各县(市)家畜按一定生态类群序列特征混合并存发展,呈一定规律。威宁、赫章以羊生态适应指数最大,说明其畜牧业是以羊为主体,这与威宁、赫章的海拔相对较高, 气候寒冷,适合绵羊生长,同时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和灌木林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牛在织金、黔西的生态适应指数最大,因其地形相对平坦,耕地、水田面积较多,既需要牛作为役力来源,同时农作物的秸秆和副产品又能为牛提供丰富的饲草来源。生猪在毕节市的生态适应指数最大,因为毕节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川黔贸易的集散地。威宁县猪的生态适应指数仅次于羊,居第二位,但纵向比较,存栏数60.84万头居全区第一位,比毕节市50.47万头多10.37万头,因威宁县养猪的饲料来源有淀粉含量丰富的马铃薯,加之有放牧饲养的习惯,因而猪只后腿丰满、发达,体脂硬白,是制作火腿的上好原料,消费拉动养殖,所以威宁县猪的养殖仍占有很大比重。纵观各县(市)养殖实际与自然生态条件,毕节地区的家畜养殖基本符合资源生态学原理。

2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毕节试验区畜牧产业发展方向正确,基础扎实,政策优越,发展前景好,但结合实际深入分析,仍存在以下障碍因素。

2.1畜牧产业自身发展脆弱 畜牧产业既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融合为一体的优质高效产业,又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产业,在发展中存在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2.2规模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 农户居住分散,小而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仍没有根本改变。规模养殖场(大户)牲畜饲养量仅占畜禽饲养量的2.3%,小区养殖户仅占0.3%。据2010年毕节地区统计年鉴数据,一是畜种结构不合理:畜禽饲养总数中,猪、牛、羊、马分别占63.06%、18.45%、14.86%和3.62%;
二是畜群结构不合理:猪、牛、羊、马的能繁母畜仅占10.42%、38.74%、45.14%和33.45%;
三是肉类结构不合理:肉类总量中,猪、牛、羊、禽肉分别占84.40%、6.89%、1.69%和5.98%;
四是家禽比重小,发展缓慢。#p#分页标题#e# 2.3养殖水平不高饲养方式落后 养殖农户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差,良种良法普及率低,重视规模和数量,忽视良种引进、改良和推广;
动物疫病防范意识不强,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和奶牛1年3次防疫的阻力较大;
饲草资源利用方式落后,开发利用程度不足,人工种植和优质牧草重用轻管,产草量不高,草山草坡过渡放牧,多数养殖户所用饲草品种单一,优质饲草不足;
饲养方式落后,深坑圈比例大,出栏率和商品率低,畜禽个体生长能力不高[5]。

2.4产业化发展缓慢 一是规模养殖比例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基地发展缓慢,存栏量不足,生产能力弱;
二是畜产品加工发展滞后、龙头企业少,创品牌、带农户、闯市场的能力弱[5];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健全;
四是缺少品牌,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短,制约产业发展壮大。

2.5基础设施薄弱 县乡两级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落后,良繁体系设施设备简陋、陈旧;
动物防疫体系装备不齐,设施不完善;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设备短缺;
饲草饲料基础设施不配套。

3促进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3.1明确各生态区域畜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毕节地区综合农业区划》将毕节地区划分为4个综合农业区,其中,东部片区属黔中山原农、林、牧城郊农业区,其余3个片区均属黔西高原山地农、林、牧暖亚热带水果防护林区。根据各区自然生态条件,确定其适宜的畜牧业重点发展方向[6]。西部高原高中山畜牧、旱粮、温带水果、坑木林区(西片区)包括威宁及赫章两县,地势高,素称贵州高原屋脊,土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宜林宜牧地宽广。畜牧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草场宽广的优势,把发展绵羊、山羊、黄牛等草食牲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发展半细毛羊,积极改良、推广乳役肉兼用的商品牛,扩大仔猪外销,提高生产率和商品率。中南部中中山旱粮、水保林、畜牧、工矿区(中南片区)包括纳雍、织金两县,处于全地区两大河流的分水岭地带,地形破碎,切割深,坡度陡,宜耕地少,垦殖率高,雨量充沛,热量条件较好。畜牧业发展方向:由于草山草坡多、水热配合好、产草量高、枯草季节较短,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中北部中中山粮、豆、烟漆、畜牧、经济林区(中北片区)包括毕节、大方、赫章和黔西四县,地形地貌复杂,开发较早,为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畜牧业发展方向:由于交通比较便利,应抓好猪、禽、蛋的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奶牛,积极发展绵羊、山羊,建立毛兔基地;
扩大耕牛改良成果,发展肉、役兼用黄牛;
改良、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提高出肉率、商品率。东部低中山山原丘陵稻、油、茶、烟、猪、禽远效农业区(东片区)包括金沙、黔西和织金三县,接近贵阳、遵义、安顺三个中心城市,交通较方便,自然条件较好。畜牧业发展方向:家庭饲养业要向小型集约化家庭饲养场发展,提高出栏率、商品率,形成3个中心城市的远郊肉、离、蛋、鱼基地。大力开辟饲料来源,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发展配合饲料。

3.2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区域现实情况,调整畜牧业结构需要符合3项原则,即:一是要使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尽可能加快,经济效益尽可能提高;
二是要尽量使其与农业的发展协调;
三是要尽量适应工业和市场的需要。根据上述调整原则,提出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结构调整设想。

3.2.1调整牧地和饲草面积 本区牧场广阔,饲草丰富,与当前的畜群情况基本相适应,但要满足今后畜群不断增长的需要,还要进行相应调整。牧地面积将从49.82万hm2调整到60万hm2,大面积改良天然草场,设想到2020年改良20万hm2,拟新建7万hm2人工草场。

3.2.2调整畜群结构 2010年,区域内猪与草食牲畜牛单位的比例为200∶114,接近2∶1。由于猪的发展难以摆脱粮食的制约,因而今后应当利用草场优势,积极发展草食牲畜,以加快畜群的发展速度。故拟将两者比例调整为300∶230,近似5∶4。按此比例调整,到2015年预计生猪存栏550万头,大牲畜存栏220万头(其中牛190万头),羊存栏210万只(其中绵羊110万只),家禽存栏2500万羽。

3.2.3调整能繁殖母畜比例 2010年,各种牲畜的能繁殖母畜头数占其总数比例分别是:猪10.42%,牛38.74%,马33.45%,山羊45.50%,绵羊43.61%。2015年拟调整能繁殖母畜比例:猪10%,即保留50万头繁殖母猪;
牛提到60%,即保留113万头;
马提到45%,即保留9.3万匹;
山羊提到50%,即保留80万只;
绵羊提到60%,即保留62万只。

3.2.4提高猪、牛、羊、家禽的出栏率 毕节地区牲畜的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不高。2010年,猪的出栏数为274.34万头,出栏率为86.19%;
牛的出栏数为17.38万头,出栏率为18.66%;
羊的出栏数34.84万只,出栏率为46.44%;
马的出栏数3.65万匹,出栏率为19.97%;
家禽的出栏数为1258.30万羽,出栏率为92.91%。为了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商品率,需要改进饲养管理模式,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拟在2015年把猪出栏数调到650万头,出栏率提到120.5%;
牛出栏数调到60.5万头,出栏率提到30.2%;
羊出栏数调到150.5万只,出栏率提到70.3%;
家禽的出栏数调到3 200万羽,出栏率达到128%。

3.2.5调整肉食结构 毕节地区畜牧业在2010年提供肉食总量为31.92万t,其中,猪肉26.94万t,占总量的84.40%;
牛肉2.20万t,占6.89%;
羊肉0.54t,占1.69%;
禽肉1.91万t,占5.98%;
其他肉0.33万t,占1.0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牛、羊、禽肉的需求量相应增大。为适应市场需要,在增加食肉供应量的同时,应提高牛、羊、禽肉所占比例,拟在2015年把总肉量提高到78万t,其中,猪肉调到60万t,占76.92%;
牛肉调到8.0万t,占10.26%;
羊肉调到3万t,占3.85%;
禽肉调到5万t,占6.41%;
其他肉调到2万t,占2.56%。#p#分页标题#e# 3.2.6调整羊毛和兔毛产量 毕节地区是贵州省毛纺工业的主要原料基地。为适应毛纺工业的需要,应大力发展绵羊和毛兔,力争实现绵羊杂交改良化,每年提供羊毛2 000t,毛兔发展到100万只,每年提供兔毛500~750t。

3.3合理布局产业带 3.3.1优质肉牛产业带 在威宁县的麻乍、雪山、观风海等6个乡,毕节市的亮岩、林口、燕子口、八寨等11个乡,大方县的猫场、鼎新、牛场等8个乡、织金县的茶店、金龙、以那等20个乡和纳雍县的维新、董地、化作等13个乡建立优质肉牛产业带。

3.3.2优质肉猪产业带 1)优质杂交猪产业带。包括毕节市的三板桥、大新桥、观音桥、流仓桥等13个乡(镇、办事处),大方县的鸡场、黄泥塘、羊场等15个乡(镇),黔西县的红林、林泉、锦星等13个乡(镇),金沙县的马路、清池、太平等20个乡(镇),织金县的城关、绮陌、珠藏3个乡镇,纳雍县的雍熙、勺窝、骔岭等7个乡(镇)。2)可乐猪(含糯谷猪)产业带。包括威宁县的金斗、幺站、草海等14个乡(镇),赫章县的威奢、可乐、朱明等20个乡(镇),纳雍县的左鸠嘎、猪场等5个乡(镇)。

3.3.3优质肉羊产业带 包括威宁县的观风海、双龙、麻乍等16个乡(镇),赫章县的古达、威奢、兴发等19个乡(镇),大方县的凤山、安乐、百纳等8个乡(镇),纳雍县的羊场、姑开等8个乡(镇),毕节市的生机、清水舖、大银等8个乡(镇)。

3.3.4优质禽产业带 包括织金县的大平、以那、茶店等17个乡(镇),毕节市的朱昌、鸭池、梨树等8个乡(镇)。

3.4加强产业体系建设 3.4.1建设良种繁育体系 全区现有存栏100头以上纯种猪繁育场2个,存栏200头以上二元母猪生产场3个;
存栏优质能繁母牛20头以上繁殖场8个,存栏基础优质能繁母羊200只以上的种羊场3个,存栏种鸡400套以上种禽场1个,猪人工改良点268个,牛冻配改良点383个,羊人工改良点51个。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但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人工授精改良面窄,良种畜禽供应不能自给自足。因此,发展重点是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畜禽品种,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进程,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

3.4.2动物保护体系 全区建有地、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248个乡(镇)兽医站,2个省际间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1个疫情测报站,完成了55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冷链体系、动物疫情管理网络和地、县(市)兽医实验室。但设施不完善,设备严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因此,应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使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动物疫病得到控制,大家畜、中家畜和家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5%、2.5%和6.5%以内。

3.4.3饲草饲料生产和草原生态保护体系 全区现有改良型草地和人工草地保留面积4.67万hm2,其中,围栏仅有0.2万hm2,占天然草地的9.4%;
冬闲田土种草1.17万hm2,占冬闲田土的8.8%,秸秆加工处理73.4万t,占秸秆总量的28.6%。但体系不健全,缺乏围栏、灌溉等基础设施,全区草原均未划定权属和落实承包[7]。因此,发展重点是积极推进天然草地保护与改良,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大力推广冬闲田土种草,提高绿肥养畜利用率和秸秆加工养畜比例,建立健全地、县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体系,促进喀斯特草地植被逐步恢复和草地生态不断发展。

3.4.4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全区设有地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各县市也设有挂靠在相关单位的相应机构,初步具备一定的生产投入品和动物产品监督检验能力。但缺乏办公场地和业务用房,检验设备严重不足。因此,发展重点是新建县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扩建地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所。

3.4.5优质畜产品生产体系 全区已实施优质肉牛建设项目7个,优质肉猪建设项目3个,优质肉羊建设项目3个,优质禽建设项目2个。但规模小,饲养总量不足,产品供应量小。因此,应大力推进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畜产品数量,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经过几年建设,基本建成优质、高效、安全的畜产品生产体系。

3.4.6畜产品加工体系 全区肉类总产量31.92万t,加工企业6个,年加工能力2万余t。肉类加工产品以分割肉、冷冻肉、熟肉制品等初级加工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弱,品种较少。因此,应努力培育和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加快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开发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肉类加工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创立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3.4.7市场体系 全区除在建的威宁县雪山镇农业部定点牲畜交易市场外,目前尚无一个规模规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现有市场交易粗放原始,交易量小,交易方式单一,交易手段落后,网络媒体缺乏,远远不能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因此,应在大宗畜产品和优势畜产品主要区域或重要集散地扶持建立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5加强职能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p#分页标题#e#

3.5.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把生态畜牧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把生态畜牧产业的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5.2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增加投入 切实加大对生态畜牧产业的投入,各类项目重点考虑生态畜牧产业,有关部门整合资金向生态畜牧产业倾斜,金融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扩大信贷规模,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积极开展畜禽养殖业保险业务,提高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区外资本;
培育扶持区内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能力;
对现有牧场、企业及宜牧资源进行深入调研,为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5.3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密切配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三农”工作方针和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帮助规划落实建设用地,简化使用审批手续;
优先解决企业用水、用电问题;
加大畜牧机械推广力度,提高补贴标准;
开通鲜活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确保畅通;
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搭建畜产品经营平台;
扩大畜禽定点屠宰覆盖面,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规范交易市场,落实国家相关惠税政策。

3.5.4加快机制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畜牧产业化经营有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探索完善企业与养殖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养殖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动物疫病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健全完善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畜牧产业发展;
探索建立项目滚动发展机制,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

3.5.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技术,积极应用科技成果;
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畜禽良种覆盖面;
加快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系统,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制和监测能力;
积极推行标准化饲养,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
积极推广新技术,快速提升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走科技兴牧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3.5.6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养殖 加强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分户饲养、集中管理的养殖方式,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畜禽养殖示范场;
规范小区(规模场)养殖,实现健康养殖;
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合理规划生产基地,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做大规模、做强产业。

3.5.7积极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在生态畜牧业主产区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
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切实加强培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扩大交易量;
认真研究市场、作好定位,壮大区内市场、拓展区外市场,争闯国际市场。

3.5.8依托地方优势,打造知名品牌 努力创建“乌蒙”品牌,做好“乌蒙”牌地方特色畜禽品种的策划、宣传、推介和申报注册工作,加大“乌蒙”牌优质畜产品的推介,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支持、鼓励企业实行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争创国内外知名品牌;
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抱团开拓市场,实行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的营销模式。

3.5.9依法治牧,不断推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 做好涉牧农资监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投入品质量。严格种畜禽管理,强化养殖环节监管,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加强畜产品质量抽检,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做好草地监理,加强草山草坡管护,严厉查处破坏草原的行为;
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

推荐访问:毕业 作品 五篇 毕业作品总结【五篇】 毕业作品总结(精选5篇) 毕业作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