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明天为话题作文【五篇】

时间:2024-03-16 18:19: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话题作文中,根据要求恰当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例如在写以“勤奋”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古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明天为话题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以明天为话题作文【五篇】

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一、讲故事,引人入胜

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话题作文中,根据要求恰当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例如在写以“勤奋”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匡衡“凿壁偷光”;
苏秦“引锥刺股”;
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口含石子五十年如一日苦练演讲口才的故事等等。在写以“好奇心”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牛顿在果园里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疑问:它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也可以讲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自己也去尝试的故事。

又如以“追求”为话题作文,可以引用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只鹤在河边觅食蜗牛,忽然有只美丽的天鹅来到它的身边。鹤从来没有见过天鹅,就问:“你从哪里来的?”天鹅说:“我是天鹅,从天堂来的。我住的地方美丽无比,金碧辉煌……”鹤听得不耐烦了:“你只要告诉我,天堂里有蜗牛吗?”“恐怕没有。”天鹅耸了耸脖子说。“那我就不想去了,我只在乎有没有蜗牛可吃。”鹤果断地声明。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追求”,可用来阐述追求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追求某种需要重要得多的观点。

中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如果能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各种类型的故事,在写话题作文时恰当引用,慢慢地就能感受到“写作文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负担”。如果话题是“立志”,可以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非洲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他卖的气球五颜六色,非常漂亮。一天他在街头叫卖,旁边坐着一个非洲小男孩,他托着双腮,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老人的气球,突然小男孩问了老人这样一句话:“你说黑色的气球能不能飞?”老人沉思片刻回答说:“黑色的气球也能飞,气球能不能飞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肚子里是不是有一股气。”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能否对社会有责任有贡献,也不在于他的肤色、高矮与家境,而在于他肚子里是否有一股气。如果同学们从小就有胸怀远大理想的志气,克服苦难的勇气,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朝气,你也就能“飞”。

二、引名言,别开生面

名人名言往往能体现出名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耐人回味,引人共鸣。如能置名言于篇首,或置名言于文中关键处,就能起到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如谈“爱”的话题时,可引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爱是美德的种子”;
法国雨果的“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
印度泰戈尔的“爱是理解的别名”。谈“理想”,可引用的“理想,就是为了生活的理想”;
法国蒙田的“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向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谈“自信”,可引用马克思的“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法国大仲马的“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谈“立志”可引用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法国福楼拜的“最贫的是天才,最贱的是无志”等名人名言。

在引用名人经典名言的同时,对一些凝聚集体智慧的谚语、成语、格言、俗语、座右铭等,也可以恰当引用。因为这些名句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高尔基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马尔顿以为:“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他们的话,指出了名句在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在话题作文中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成语、格言、谚语等,常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文章别开生面。但是,引用名言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引名言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著作中的语句的援引,更应准确无误。另外,对于一些名句,也不必过于尊崇,名句说一,我们就不能说二,这也不是对待名言的正确态度。有些名句中包含的哲理就是有局限性的。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它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从反面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也并非站不住脚。所以,对于一些名句完全可以重新解读,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推陈出新。

三、写诗句,文采斐然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北京作学术报告时,引用了杜甫的名句“细推物理须行车,何用浮名伴此身”,表达了他忠于科学探索,不为浮名所累的科学精神。在话题作文中引用诗句,更能增强表情达意的功效,使文章文采斐然。例如一考生在话题作文《欲望》一文的结尾写道:“‘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大自然生生相息,而多少人却由于物欲膨胀而落下千古骂名。追求物欲的人啊,请卸下你沉重的背囊,去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去‘领取而今现在’。要知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是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短短一句话,先后引用了杜甫的诗、朱敦颐的词,以及古楹联。又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学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这些句子除了排比之外,还使用了引用、对偶等修辞方法,列举祖国的名山河川,写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

在话题作文中,为印证、补充、对照自己的本意,援引诗文名句,可分为明引和暗引。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和来源,是“明引”;
不明白指出的是“暗引”。引用诗句,必须准确理解诗句含义,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要使之与自己文章的语境、风格相协调,才能收到以一当十之效。例如在以“关注”为话题的作文中,一学生把视点聚集在“美中撞机事件”上,在文中引用了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诗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句巧妙地写出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沉重阴影刚从中国人眉宇间散去,“美中撞机事件”的悲痛之情又涌上中国人民心头。这一引用紧扣题旨,情真意切,富含文化底蕴,令人击节赞叹。另外,也可以化用诗文名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属于“旧瓶装新酒”。如在写“环保”话题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诗句“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仿《清明》)。作者仿陈子昂和杜牧的诗句,对环境污染进行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省。这是在仿名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到对“名篇”的仿作。化用诗句(篇),应注意选取最佳诗句(篇)。取法于上,保持高起点。同时,由于原作为读者所熟知,读来如故友重逢,分外亲切,易唤起好感。“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要想在话题作文中熟练恰当地引用、化用诗句,平时就要注意熟背大量诗词。例如作家梁衡写《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写到居里夫人淡漠名誉,说“她漫把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写完了才悟出是从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句中化出。如果没有多年背诵柳词的积累,是很难产生出这样的灵感的。

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关注2005年作文命题的新信息

1.形式纷呈,预示高考作文新方向。

自1999年首考话题作文后,高考作文一直是话题作文的天下,而2005年的命题已开始从这一模式下解套,在全部16个作文题中,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只有7个(包括3个全国卷题目),而命题作文占有4席,供材料作文3个,材料加命题作文1个,图画型作文题1个。在这些题目中,有一个整体性的倾向,就是话题作文命题为了防止宿构相对地更注意限制性,而其他题型为了减小束缚相对地有更开阔的内容空间。可见,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命题一定是话题作文与多种非话题作文共存的局面,且各种形式的作文命题都会追求限制和开放的最佳结合。

2.要求多样,体现高考作文新追求。

体裁要求的具体化、多样化,是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话题作文可以文体不限,但如果全部这样显然就走入一个误区。一方面,“话题”二字,本来是从内容方面着眼的,并不一定就必然不限文体;
另一方面,无例外的文体不限,必然导致有人回避本应掌握的文体写作。所以,2005年的作文命题是对作文文体要求的一次校正,从各地作文题看,考纲要求的“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完全得到落实,不同地区的作文题,有的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如北京卷),有的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湖南卷),有的要求写说明文(如重庆卷),加之试卷中语言表达部分对应用文的考查(如全国卷Ⅱ中要求写请柬等),2005年的作文命题可以看作是关于文体要求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3.内容客观,标志高考作文新关注。

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内容更关注的是德行、认知和情意,也就是说,更多的是关注主观范畴的东西,而2005年的作文题从总体上看,基本上转向了由主观向客观生活的关注和解读,在16个作文题中,明显反映客观内容的有12个,其他4个作文题也是属于客观与主观结合的范畴,这一点,从下面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得更为真切。

二、题目分析与写作思路点拨

1.全国篇:关系话题的重奏

同样是关系型话题,今年的三个题目和以前的命题有所不同。在内容上,去年的几个题目主要是对情商的共同关注,而今年的三个题目则建立在对客观事实关注的基础上。在话题的引出方式上,今年的题目又回到以前的故事性材料中,这比去年的多角度提醒式材料更加科学,可以使考生在话题基础上自由设定思考方向,从而体现考生思想的高下之别。从题意呈现的语词看,相对于其他试卷,全国卷的题目更加明白,几乎没有什么弯子,便于考生快速领会,这一点,非常值得有些省份命题者借鉴。

――全国卷I作文题(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海南等用)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就是微观和宏观、现象与本质、偶然和必然的结合。由于话题本身是宽泛的,文章内容就不能架空分析,必须依附具体事实展开。这样,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

文章内容的构建,大体可以有三种性质:①描述判断式,某某事情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情理之中的;
②说理概括式,某些出人意料的事,为什么又是情理之中的;
③推论提醒式,利用情理的内在规律,减少不利的意外,创造更多的奇迹。此题的阅卷评分细则规定:“如能针对情、理内含并作合理的、更深层次的表现和阐述的,则视为切题;
若仅针对‘意料之外’的现象简单说出其在‘情理之中’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可见,不管哪一种情况,“情理之中”的内涵都是表达重点。

――全国卷Ⅱ作文题(黑龙江、吉林、广西、新疆等用)

相对而言,“位置与价值”的关系较为抽象,所以,题目设计的童话式故事贴切地揭示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接近话题,准确地走进话题。这个话题,可以针对物,也可以针对人,还可以针对组织、群体和国家,尤其对于正在定位自己的青年学生而言,既是对眼前的提醒,也是对人生的诱导。

“位置与价值”主要表现为一种依存关系,有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或者说要什么样的价值就要找到什么样的位置。建立在这种框架上,我们还可以作相关的、相反的思考。比如有了好位置就会有好价值吗?怎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发挥更大价值?为了体现价值怎样寻找合适的位置?等等。对概念的理解也是构思的重要前提,“位置”,可以是一种空间、一种时间、一种角色、一种地位;
而“价值”也是相对意义上的价值,表述时也需要加以界定。

――全国卷Ⅲ作文题(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用)

在众多考题中,“铭记和忘记”搬用了一个不少资料中现成的题目,因此受到特别的注意。应该说,在作文命题空间极大的条件下,这种命题方式令人费解,因为这不仅会造成参考学生之间的不公平,而且会唤起大多数人已经淡化了的猜题压题意识。

这个话题关乎生活的态度,话题的内涵很明白:有的东西需要铭记,有的东西需要忘记。只要同时抓住这两点,作文就不容易走题。因为主题明确,所以,以描述方式构思的作文一般是不容易取胜的,除非有非常独特的题材支持;
理想的作文内容应以“为什么”的纵深挖掘见长。在中日关系、国共关系同时成为这一时期热点的时候,作文取材如果能从此着眼,可能容易引起阅卷者的共鸣。

2.都市篇:繁华中的冷静审视

把四个直辖市的作文命题放在一起,可以明显地发现,它们之间迥异的形式,反映了现代都市的开活和灵动;
而透过不同形式看到的题目内容,又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通点:都是在繁华中引导沉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冷静反思。

从形式上看,北京题是命题议论文,有简单提示;
上海题只提供材料没有题目;
天津题直接命题且没有提示;
重庆题把题目和写作走向和盘托出。从内容上看,北京题审视的是生活,上海题审视的是文化,天津题审视的是历史,重庆题审视的是人物。

――北京卷作文题

在“体裁不限”积重难返的情况下,北京卷作文题的显著贡献在于明确要求写议论文,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更是作为首都卷题目体现出来的责任和大气。一个“安”字,底脉与形式、与政治相连,而表面又恬静无痕。虽然是命题作文,但在话题作文大背景的笼罩下,命题者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写作空间,考生会很容易找到切入点。

构思首先要从义项选择开始,可以从题目提示中选择一个,也可以另选一个义项,选择关键要看自己有的特色储备。说“安”重在说,可以说“安”的好处、“安”的坏处、“安”的形成、对待“安”的态度。作为议论文,要体现文体特点,文章在摆事实讲道理中应该有清晰的说理脉络。

――上海卷作文题

从“面对大海”到“忙”,再到今年的审视文化,上海的作文命题逐渐由虚变实,越来越和生活实际靠拢。选择文化生活作为关注对象,是诸多作文题中最合情合理的选择之一。题目先展示三个镜头,把学生从考场引入文化生活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打开。在新浪网的问讯调查中,上海题被认为是最适合发挥的题目。

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作文内容要包含三个方面:文化现象概括、对此的审视和辨析、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由于这些限制,作文的表达最合宜的还是以议论为主。

――天津卷作文题

天津题最简洁,涵盖面也最广。这反映了命题者的追求:采用久已不用的命题作文形式而又赋予它话题作文式的写作空间。这种尝试是一种较稳妥的策略。

“留给明天”实际上是以历史的眼光对今天的审视和规划,所以虚题实写是对待这个题目的最好方法。文章应该以今天的某种事实或现象为抓手,写为了明天的某种努力,为了明天的某种忧患。前者可以写成记叙文,后者适合夹叙夹议。当然,文章写的是今天,可归根结底是为了明天,所以,行文时一定要注意扣题点题。

――重庆卷作文题

重庆卷作文题的显著特点是采用了大小结合式的命题方式,尤其是小作文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作,使似乎在冷宫中的说明文获得了从后台走上前台的机会。当然,这个题目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要求了写说明文,而不是写了什么,而恰恰在后一点上,我们有些担心,对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对象,学生是否会有无啥可说的痛苦。

大作文“自嘲”让学生针对自己写作,具有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同时,它对尚不够成熟的青年学生有着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塑造的引导作用。虽然题目还提醒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但实际上那样的内容更难组织,绝大部分同学可能还是会针对自己来一番解剖或幽默。实际上,“自嘲”之“自”是文章创新的幽径:可以是自己对自己个人,可以是一个重庆人对重庆人,可以是一个中国人对中国人,还可以是人类对人类,等等。

3.论道篇:哲理经验的泛化

论道性质的作文题要首推湖北题,其次还有江苏题和浙江题。这几个题目的语词从古诗文中摘出,且题目的整体氛围让人有学究之士坐而论道的联想,这种风格本身又不容易被大多数人领会,故作为一类推出加以剖析。

――湖北卷作文题

在新浪网的调查中,湖北卷作文题排在“最意想不到的作文题”第一位,排在“最中规中矩的作文题”最后一位。可能命题人高估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作文命题本应侧重考查思维和表达,如果在题意理解上提高了门槛,就干扰了检测的效度。

虽然题目没有明确提出话题,实际上根据材料完全可以提炼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话题。这是一个辩证的命题,如果对题意的理解不清晰,加之受某些成见的影响,就可能使作文内容不切题。比如,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只写了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

――江苏卷作文题

江苏卷作文题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概括为“凤头猪肚豹尾的联想”,这种说法常用于文章写作,要把它迁移到生活中、社会上,尤其是在考场上,确实存在着难度。

作文可以以一点为主,比如谈做事要追求美好的开头,然后简单提及其他两个方面。但更好的写法还是平衡用力,比如说人的一生,开头要精彩,中间要充实,晚年要善于总结。

――浙江卷作文题

结合提供的材料,“一枝一叶一世界”反映的是局部和整体、有限和无限之间的统一关系,所以话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一枝一叶都代表着一个世界”。

从内容上看,这样的作文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描述式,描写一个具体的事物,然后再映照与此相对应的宏观背景;
二是评议式,解析为什么小中可以见大,微观可以反映宏观,局部可以见到整体。第一种写法关键在新,要找到新的事件载体,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热点;
后一种写法关键在深刻,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文章写出理趣。

4.纪念篇:生活的描述与解读

所谓纪念,就应该以事实为基础,这一组题目也是倡导写实倾向的风向标。多年来,人们总是埋怨考场作文的虚假和矫情,这固然与学生的文风有关,但另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命题者过于强调了主观与自我。所以,2005年以广东省“纪念”话题为代表的一组题的同时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应该看作是纠正空虚文风的一股新的潮流。

――广东卷作文题

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选择“纪念”为话题,很难说没有受到历史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广东题体现了广阔的胸襟。

纪念,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纪念什么,谁在纪念,为什么纪念,怎样纪念,等等。以纪念为话题,因容易入题,就要防止流于空洞和平滑,所以文章要在“珍藏感动”上下工夫,找准令人感动的对象或过程,就能使纪念打动人心。

――山东卷作文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双赢的结果经历了竞争、暗斗到协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引出的双赢显然暗合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同时,这个话题,对引导学生为人处世、建功立业也有着积极意义。

因为题目已经是一个完备的故事,所以再套写一个双赢的故事就很难打动阅卷者。理想的思路应该是由话题引出合作、和谐,然后再探讨合作、和谐的价值和方法。当然,也可以从反面落笔,先写斗争、拆台的双败,再回到正面,这样可以对主题起到衬托作用。

――湖南卷作文题

初看“跑的体验”可能会使学生茫然,因为这个题目不易落实。身体上的跑似乎无啥可写,心灵上的跑又似乎有点飘渺。可见,对“跑”的理解是本题的关键。

“跑”,可以是一种忙碌,可以是一种努力,可以是一种追赶,可以是一种快速的进步,这样一想,就会引来很丰富的写作内容,也会快速地和自己的体验接轨。内容不光是“跑”,还要有“体验”,实际上,找好了跑的内涵,体验并不难写出,高下之分就在于体验得别致与否、深刻与否。

――江西卷作文题

“脸”,指称的是大家最熟悉的对象,可是当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时,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它的相关物或比喻义。尽管如此,以“脸”为话题,还是体现了鲜明的写实性,它最直接地引导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作文时,如果真的能描绘出几个实实在在个性鲜明的脸,肯定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写法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笔力的。更可行的写法是按题目提示,写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更多的人会想到脸面、面具等内容,如再个性化一些,想到美容,想到脸的变化等,就会赢得一个更高的起评分。

――辽宁卷作文题

乍看上去,辽宁卷作文题和天津卷作文题如出一辙:内核都是关注今天,形式都是简单的命题作文。不同之处在于,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比“留给明天”更实在一些,从此也看出,辽宁卷的题目限制性更强。

题目已经固定了主题,发挥的只能是内容。内容上的空间首先存在于“今年”“去年”和“花”的定位上。其次,“胜”是一种事实,还是追求,理解不同,内容也会不同。

5.尝试篇:图文结合的畅想

从形式看,2005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另类非福建卷莫属。这也是分省命题必然带来的多元化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现图画型作文题并不太出人意外,让人意外的倒是命题者选择了这样的两个图,因为类似图形在2000年的高考作文中已经出现过。

题目中的文字看似提示,实际上起到了限制作用。不过,题目只强调了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有关,构思时应以图画为本,如果把所有文字同时考虑进去,就很难放开手脚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做人要像规范稳重的圆,做事要像新颖多变的多边形;
中国就像稳重的圆,日本就像多变的多边形;
改革要找到稳妥的方案,用小投入换来大收获,不能像多边形一样走弯路,投入多收效小……

三、命题导向简析

2005年的作文命题并不是对以前作文命题的简单模仿。命题者不仅是以新的课改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而且还有意针对应试化作文教学的积弊,用科学化的命题加以引导。可见,即使从备考的角度看,作文教学也应该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校正以往不良倾向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三方面的问题:

1.关注生活,涵养理性,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005年的作文命题全面地走出自我的天地,作文有无内容可写,取决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可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累思想,积累情感,是今后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

2.创新和基础兼顾,培养全面踏实的写作能力。

由于话题作文常常和“三自”为伴,一段时间以来,老师们讲作文必讲创新,但对一些基础能力却重视不够。尤其在文体方面,有人认为熟练掌握一种文体可以对付“文体自选”。2005年高考命题在体裁上的全面开花,必将要求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练就各种基础文体的写作基本功。

3.忌空尚实,拒假尚真,培养真诚表达的文风。

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写话教学在低年级开展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如何定好心中那杆秤,把好度?”“主要目标应落在哪儿呢?”这些问题要首先想明白。如果孩子们能在写话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确立自信,那么写话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虽然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方便的捷径,但是只要你有意识地抓好几个关键点,大多数孩子的写话兴趣不但会“保鲜”,而且还会“愈燃愈烈”。

一、保护兴趣,上好写话“第一课”

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往往“童言无忌”,他们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只要我们不急着对他们指手画脚,而是以宽容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们的写话,一定能采撷到许多精彩的原汁原味的“童言”。

有的教师在教完汉语拼音后,就鼓励孩子进行写话:“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能在拼音的帮助下开始写话了。写话就是把每天最特别的事记录下来,给自己每一天的生活留下回忆……”

批阅完孩子们的第一次“日记”后,教师不能一发了之,而应逐篇读给他们听。每当老师拿起一本日记朗读时,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期待。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句话,但自豪和满足已经洋溢在小作者的脸上。当然,第一次写话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不少,在一般情况下,因为是孩子刚起步写话,所以教师应放大其写话的亮点,再委婉地提出问题,让他们明白“怎样表达会更好”。写话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有“风马牛不相及”型、“日常生活汇报”型、“形断神不断”型等等。教师应针对典型问题适当地加以分析。

对第一次写话,教师表现得越重视,开启得越隆重,孩子们就会越投入。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期待老师的表扬,这也是他们乐意写话的原动力之一。同时,孩子们面对第一次日记时表现出的那份期待和热情让笔者明白:他们原本就是敢写愿写的。只要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点鼓励,这份激情就能始终“保鲜”。

二、交流展示,体验写话快乐

(一)“班级博客”成了写话展示台

有的教师为了让孩子保持写话的热情,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把那些优秀写话拍成照片,挂到班级博客上,并在文下附上短短几个字的评价作为鼓励。如“今天,吃完晚饭,我们去了水果超市。我不小心把台湾菠萝说成了台湾萝卜,引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一文记录了口误的真实和尴尬。“今天晚上,我作业完成得很快。爸爸说带我出去玩。我很长时间没有出去玩了,真高兴。不写啦!我出去玩了。”一文感受到的是孩子日记表达的自由和完成作业后的开心样。“星期天,我和辉辉哥哥、琪琪姐姐去玩。经过我们的学校时,我对他们说:‘这是我们的学校。’他们说:‘哇,你们的学校真好!’”一文中流露的是孩子上了小学后的自豪之情。有了这个展示平台,孩子们写话的劲头更足了,因为自己的“原创”能展示在那么多同学、家长的面前,是多么自豪啊!能上班级博客展示成了孩子们努力写话的动力。

(二)统一认识让孩子更加自信

很多可贵的写话题材都发生在家庭生活中,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写话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一开始写话时,就急着要求孩子用上好词,每一句话都表达得天衣无缝,甚至还追求篇幅的长短、选材的意义。在这样的要求下,孩子渐渐会对写话产生厌恶。所以,教师要经常性地利用班级博客等沟通平台,和家长们及时沟通对孩子写话的要求和尺度,千万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越俎代庖,要珍视孩子表达的独特性,保留那份童真的稚气。通过评价、展示、沟通,多管齐下,家长们也渐渐明白了如何对孩子进行写话指导。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肯定、鼓励和帮助下慢慢走出了“无话可写”的困境,写得越来越自信。

(三)“小火车日记”促进相互学习

有的教师推出了“小火车日记”的形式,将班级成员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小队,同一小队的队员们轮流在同一个本子上写日记。这样做既减轻了每天写日记的负担,又可以让队员之间互相学习。每周轮到的那一次,学生定会迫不及待地去看看别的同学都写了什么,老师怎么评价的,自己也要认真写,和队员比一比。这也就达到了推出“小火车日记”的初衷。

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不断体验写话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功,让他们用自己的童心和慧眼,发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情趣盎然的一点一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们渐渐明白,只要细心观察,写话之源无处不在。

三、品词论句,提升写话质量

在孩子们写日记、周记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鼓励就是最好的引导,在鼓励中渗透写话的技巧,拓宽写话的视野。因此,教师不要忙着为孩子的语言“修剪整形”。但是,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教师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及时捕捉他们口语表达中那些习以为常的语病,组织有效的对话,并在阅读中努力让孩子准确理解和运用每一个词语,为提高写话质量不懈努力。

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在读了“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一句后,师生便开始了以下对话:

师:读了这一句,你能说说“整天”是什么意思吗?

生:“整天”就是“一天”。

师:请你把“一天”换到句子中读读看。

生:感觉不是很舒服。“整天”就是“天天”的意思。

师:那今天去练一会儿,明天去练一会儿,能算“整天”练吗?

生:(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整天”就是指“从早到晚”。

师:是啊,早上,太阳刚升起时,小狮子已经在……(生接);
中午,阳光火辣辣的,小狮子仍然在……(生接);
傍晚,太阳落山了,小狮子还在……(生接)非常刻苦。

光理解了还不够,瞧!孩子们一写话又暴露出了不少破绽。(“妈妈整天……”)

生:妈妈整天烧饭做菜。

生:妈妈整天擦地板。

生:妈妈整天洗衣服。

师:(幽默地说)哇,从早到晚烧饭做菜,你们家吃得了吗?从早到晚擦地板,妈妈一天下来得擦上多少遍呀!从早到晚洗衣服,你们家有那么多衣服得洗吗?(大家都被逗乐了)

师:如果把妈妈每天忙的这些事用一个词语表达,那这句话就合理了。

生:妈妈整天做家务,多么辛苦!

……

在对话互动中,孩子们对“整天”一词的理解越来越准确,并用“整天”表达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在互相启发下,他们兴致勃勃地动笔开始了写话创作。

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课标领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都不同程度地贯彻了这些精神。从命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来看,不离“简明、连贯、得体”,因而考生答题时既要凭语感,又要结合语言情境,综合思考,才能正确作答。

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听话,二是说话。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生活情景对话,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说话的能力,这是考查的重点;
二是论辩性质的口语,其实也是在一定语境下的口语表达;
三是观察漫画或提供材料,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
四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
也有部分省市搞听力测试,通过听力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针对上述命题指向,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应有的放矢,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二是紧扣教材,梳理教材所涉及的口语交际的基本内容;
三是创设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复习。“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因此,创设氛围,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组织参与活动就成为我们语文中考复习的重要手段。

[热点题型]

口语交际试题按其考查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十种题型:

1.采访提问型

2.转述传话型

3.讨论发言型

4.辩论申诉型

5.引申评论型

6.对话表达型

7.导游评说型

8.发表演讲型

9.语言现象评论型

10.言外之意型

解答这些说话能力题,必须弄清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语境(即说话的场合、情境),二是话题(即针对什么问题说话),三是角色(自己在这个语境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四是对象(交际对象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等),五是目的(说话的意图),然后再考虑说什么、怎么说才算得体。另外,答题的语言要力求简明、连贯、得体。

[中考例题]

例1 200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班上将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广东的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有关人士。

备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孙中山、廖仲恺、蔡廷锴、彭湃、叶挺、、秦牧、李小龙。(也可另选)

1.你准备介绍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打算采访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写出采访对象的身份)

2.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采访对象。开头你该怎么说?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涉及学校名称和自己姓名时,请用A、B、C等字母代替。

你说: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需要,拟定3个准备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例2 2007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

同学王强的妈妈委托你转告班主任:因病住院的王强将于明天办理出院手续,后天能正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第二天到校后,你对班主任说:“ _____________”。

例3 2007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

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随之出现。不久前,某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使用?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例4 2007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例5 200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据报道,网络恶搞由原来的戏说名著,进一步升级为对描写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经典之作进行“肢解”,如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小英雄潘冬子成了做明星梦的富家子弟,没有炸碉堡,“屈原”成了猪饲料等。

班会上,你想提醒同学们正确面对这一低俗的文化现象,你要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

例6 200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临近,高明想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地说:“马上要中考了,你怎么还去打球?”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例7 200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

上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和火炬点燃后的效果图。火炬设计以源于汉代的漆红色为主色调,采用了“祥云”图案和纸卷轴造型,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请从色彩、图案或造型方面任选一角度说说火炬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的?

例8 2007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下列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他想说的话。

情境材料:初中的生活即将结束。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倾诉。正好班里举行毕业畅谈会,邀请了校长和所有任课老师参加。(不能出现校名及校长、老师、同学的姓名)

(1)会上,你肯定会盛情地感激学校、老师对自己的培养:

______________

(2)接着,你要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向其他同学作临别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 2007年安徽安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生的词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例如:在网上常见的“美眉”(漂亮女孩儿)、“菜鸟”(新手);
由外来语演变的“酷”(cool)、“秀”(show),等等。你怎么看?随便说说。(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

例10 2007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语文试题

有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精彩的亚运赛场节目,初三某班的很多学生每天晚上看到十点多钟,第二天还利用课间时间评头论足,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听说你们这段时间里很用功,每天晚上很晚才睡,白天又不放松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听后,都惭愧得低下了头。

(1)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班长,这时代表全班同学起来说话,你这样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要诀]

1.采访提问型

例1的题2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着重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首先应与对方礼貌地打招呼,然后作自我介绍,接着说明自己的采访目的,提出采访要求,语言要“简明扼要”。题3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一要根据采访目的来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二要提出有实质性的问题,做到切中肯綮;
三要围绕情境设置的主题设计采访问题,切忌没有中心的乱问。参考答案示例:1.介绍人物:孙中山 采访对象:孙中山纪念馆馆长。2.A馆长,您好!我是B中学的学生C。我们班上正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的活动,我想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有关情况。您是研究孙中山的权威,我很希望能当面向您请教有关问题。您可以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吗?3.(1)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有哪些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地方?(3)作为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孙中山先生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确定你所介绍的历史人物和采访对象,并对你所介绍的历史人物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
然后要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年龄、文化以及说话的场合等,以便在采访过程中做到语言得体;
最后要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和主题,提出有实质性的问题;
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不偏离话题。

2.转述传话型

例2考查的是对“语言得体”几方面的综合运用。解答这道题,既要能根据不同对象来说话,又要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空,组织恰当的语言表达转述的内容。答题前先得弄清三个关键内容:转述的对象(“王强的妈妈委托你转告班主任”),转述的内容(“王强后天能正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转述的时间(“第二天到校后”)。参考答案示例:**老师,王强妈妈让我转告您:王强今天出院,明天能参加考试。

解答此类试题,先要弄清需转述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对象来说话,然后根据不同的场合,组织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这种题型易犯“称谓不当”、“时间错位”、“内容没有侧重”和“语气语调不当”的毛病,答题时要能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灵活地组织语言,转述得体,传话准确。

3.讨论发言型

例3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认知品质,表述要扣住话题。到底中小学生可否带手机入校园使用?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的行为本身错了吗?答题时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观点,之后围绕观点阐述理由。参考答案示例:我认为中小学生不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如果随意将手机带入校园,势必引起手机攀比之风,可能还会在上课时使学生分心,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而且时常有一些垃圾短信,污染学生的生活空间,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认真阅读材料所给的内容,明确此题就什么问题发表观点,然后综合考虑,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理由要充分,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表述要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这类讨论发言型的口语交际题异于辩论申诉型的,无须针对性地反驳,倡导个体化的立论。做题应注意三点:观点鲜明,切忌模棱两可;
理由充分,切忌“理”与“据”的脱节;
表达清楚,切忌思路杂乱。

4.辩论申诉型

例4既考查了考生在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考查了思维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辩论双方是针锋相对的关系,你的立场要鲜明、坚定,不可保持中立。陈述的理由要有的放矢,从利于证明你立场的角度切入。既然是辩论,就不可客观全面地解析,比方说,网络阅读方便快捷,只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如此一说,就暴露出你的破绽,你的观点就站不住脚。参考答案示例:正方: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
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四点:一是自己在立论时要旗帜鲜明,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二是要知晓对方观点的破绽,选好角度深度剖析;
三是推理过程要严密、合理,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逻辑性;
四是语言流畅、生动。

5.引申评论型

例5重点考查了学生议论、评价的能力。答题时先要读懂所给材料,网络恶搞现象的泛滥和界定这是低俗的文化现象。根据我们自己对它的了解和材料提供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归纳,用简练、得体的语言表述即可。参考答案:网络恶搞是对传统与经典的轻视和歪曲,模糊了是非、美丑,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多读经典原著。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反复品析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把握住关键点。(2)要分析材料中提供的现象和事件存在的问题、症结或危害。(3)要选用精炼的语言表述。

6.对话表达型

例6的口语表达要求在一定的语境下达到一定的目的。本题中听话对象是自己的妈妈,说话中要注意称呼和礼貌语言的使用,要把握好感情基调,情感上理解妈妈,笔端饱含对妈妈深深的爱,做到以情动人。参考答案示例:高明说:“妈妈,您别生气。适当的放松有助于我的复习。放心吧,我只玩一会儿。”

解答此类试题表达上要做到“三有”:一是“有礼”,即用语得体,讲究礼貌,做到尊重人;
二是“有物”,即说话有根据,有针对性,有一定说服力,不要偏离话题,说一些不合实际或空洞无物的话,做到以理服人。三是“有序”,即说话句序要有条理。此类试题大多要求说理,句序间的因果关系要能体现出来。

7.导游评说型

例7是导游评说型的口语交际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要说出它的“虚”和“实”。图的“实”:奥运火炬的设计图案;
图的“虚”:漆红色、纸、“祥云”图案三个设计元素的象征意义。参考答案示例:(1)源于汉代的漆红色是热烈而充满激情的“中国红”,象征着喜庆与吉祥。(2)“祥云”图案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是吉祥、祥和、和谐的象征,跟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和谐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人自信、向上的精神。(3)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传承文明或传递文明的载体,与火炬要传递的和谐主题相符合,同时纸卷轴的造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

做好这类试题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读物――明白评说的物为何物;
悟物――将物作联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解读;
说物――语言流畅易懂,突出主题性词语。

8.发表演讲型

例8侧重考查说话能力,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与人交际,不但要会听话,更重要的是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第(1)题先表达感激之情,后是勾勒三年的学习生活,承诺继续努力。第(2)题先回忆难忘的三年学习生活,后是祝福,以境引人,以情感人。参考答案示例:(1)各位学校领导、老师,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在初中这三年的时间中学到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阅历,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2)各位同学,三年的学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在这三年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经历了很多美好的往事。现在我们即将分别,走向新的征程。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愉快、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材料,找准话题;
其次,在讲话中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号召性;
最后,还要力求做到表达时言简意明,连贯而有条理,且不偏离话题。

9.语言现象评论型

例9要求说说你的看法,一定要有内容,不能简单地回答“好”与“不好”。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好”与“不好”在哪个方面,要说得明白。参考答案示例:(1)很好,体现时代的特点,比原有词义简洁、明快、生动,赋予了更新的意义。(2)不好,语言使用不符合传统的语言习惯。(3)无所谓。

此类试题提醒我们要关注现代生活,从多角度认识和思考复杂的社会生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正是这道题的特色,也体现了语言运用题的发展趋势。答题时,要联系材料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考生需多层面考虑、组织语言。表述要简明、准确,有中心、有条理。

10.言外之意型

例10是言外之意型口语交际题。答此题时应理解什么是言外之意,然后根据材料所给信息的提示判断老师的真正意图。班主任了解到学生晚上看电视,课间还讨论,以致听课效率较低。他并没有直接斥责,要求不看,而是运用适当的语言婉转曲折地表达,既达到了教育效果,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代表全班同学起来说话时,首先应明确老师言外之意的提醒是正确的,是为了同学们,肯定老师的做法,然后针对同学们的做法提出建议。表述要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参考答案示例:(1)批评同学们晚上看电视,影响了学习和休息。(2)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在看亚运赛场节目,影响了学习和休息。老师的提醒正是时候,我们应该把握好“度”,在不影响学习和休息的前提下,看些自己喜欢的赛场节目。

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理解言外之意实质是考查学生对特定语境中的词义、句意的把握。要求根据语境写出具体的言外之意。这类试题的解答应从以下四点把握:一是把握语调,领会感情;
二是补充因果,巧会意图;
三是揣摩寓意,巧悟本体;
四是巧化婉言为直言。

实战演练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叙述下面的公式(限30字以内)。

(a+b)2=a2+2ab+b2

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电报稿有几种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分别表述出来,每种意思不超过15个字。

船已行二日即到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一段话有的地方前后不连贯,请改正。

①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体委公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包括了少年组的体育锻炼标准。②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③这就能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④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转述。要求:①不变更原意;
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
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请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这件事。

小王说:“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润扬大桥开通了。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就这件事分别采访扬州市市长和旅游局局长,你应该问什么?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采访市长: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采访旅游局局长: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看法。

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因此,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

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①现在已有“国际阅读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的节日;
②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欠缺,而是灾难;
③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

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青少年阅读日”?请根据你的体会,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看过2006年世界杯吗?在2006年世界杯1/8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黄健翔在解说到最后阶段时出现了“疯吼”现象。在比赛进行到伤停补时阶段时,意大利队获得了一个制胜点球而挺进八强。解说员黄健翔因多年解说意大利足球而对意大利足球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由于兴奋过度,黄健翔在解说时用嘶哑的喉咙“疯吼”着对意大利赞扬的话而深刻地抨击了澳大利亚足球。对于这一现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8)班同学展开的一场辩论赛的节选部分。假如你是反方成员,请写出你的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解说员不是机器,难免倾注个人的情感,可以理解。在解说比赛的过程中有如此的激情,能够带动全场的气氛,将比赛带入高潮,这正是对足球这一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最好的诠释。

反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暑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民俗是一道风景,也是一种文化,你家乡所在地最有特色的风俗是什么?请简要叙述一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我家乡的民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校九年级某班开展了题为“绿色•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今天进行成果展示。请你以主持人身份,为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追星族”;
现在有人叫“海选”,说的就是“初赛”。请任选上面一个时兴词语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______________。”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______________

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杨振宁》的子话题

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使用最多的提问类型,是“陈述式”(即陈述事实)和“创造式”(记者根据已知信息作出的推测)。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由于记者处于信息黑箱之外,而采访对象又不是特别合作,所以需用特殊手段来刺破信息黑箱。“陈述式”问题,是记者陈述先前从其他渠道了解的信息,使采访对象不得不对此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反馈,从而达到由采访对象亲口证实或证伪该信息的目的。“创造式”问题,是记者采访时把这个从已知信息作出的推测提出来,看采访对象对该推测如何反应,“一旦被访者对你的创造性的推断做了认可,谈话就会获得新的动力”。(肯•梅茨勒著、李丽颖译:《创造性的采访》第4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在“窥探型”人物访谈节目《杨振宁》中,记者最想了解的子话题是忘年恋。用高龄回国的子话题开了个头后,记者很快违反采访前“绝对不会去炒作杨先生黄昏恋”的约定,用一个“创造式+诱导式”的提问,“你好像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论过她,你介意说一说她吗”,转入对忘年恋的隐私窥探。

采访手记《八卦一次又如何》,摆明了这次采访的目的就是要披露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之间的忘年恋。采访手记中说:“见到翁帆的时候,我相信摄制组的每个人都睁大眼睛仔细看了一阵子,至少我是这样……当王志让杨振宁给他们的爱情一个期限的时候,杨振宁开始坚持拒绝,说他们的谈话扯得越来越远了。”关于忘年恋这个子话题,杨振宁其实是抱着一种既想公开又想遮掩的态度。看下面这段对话:

王志:您介意说一说她吗?

杨振宁:你今天要不要谈?

王志:我们想问,当然大家非常关心。

杨振宁:你给我写的几条(提纲)上没有这一条。

王志:是,我们君子协定。我现在向您请求,您要是不谈咱们可以不谈。

杨振宁:我想提一下可以,不必深谈……可以发现,杨振宁的“提一下可以,不必深谈”,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他既想通过央视《面对面》节目表达看法:他与翁帆的忘年恋“是一段美丽的浪漫史”,又不愿意透露太多的生活细节。

王志在采访的一开始就把话题引向翁帆,是因为摸准了杨振宁的这种既想公开又想遮掩的心理。而这个子话题在节目里最终呈现为一段位置靠前的重要谈话,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对该话题不同态度的博弈结果。采访手记中说:“也许很多观众看完这一段落就开始换台了,虽然后面的内容远比这些八卦话题‘有意义’得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记者虽然认为观众对“忘年恋”感兴趣而对更有意义的话题不感兴趣,但他仍尽力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杨振宁。记者于是又提出了获诺贝尔奖、入美国籍、杨李之争、评价《易经》等子话题。

“杨李之争”的子话题,杨振宁并不想谈。为了解他们两人自1962后关系彻底决裂的原因,记者颇用心思地提了一个“陈述式+创造式”问题:“奥本海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曾经说过,他最希望看到的情景是杨振宁跟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草坪上。但多年后,我们仍看不到这样的情形。”但提问仍被杨振宁化解掉了:“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够解释的,更不是我今天应该在摄影机的面前所讨论的,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两个人身后一定会有人研究的。我想研究以后,中国人、外国人会得出一个结论的。”这样,记者想了解,杨振宁想回避,最终杨李之争的子话题是杨振宁虽然拒绝谈论,但仍因为记者的努力而多少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的信息。

“对《易经》的看法”这个子话题上,记者想要的是杨振宁评说《易经》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对《易经》正面影响的评说。记者的提问是: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作之一,您为什么对《易经》开炮?”杨振宁立即纠正了记者提问中的原则性错误:他在《易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文中有80%是讲《易经》影响非常之大,而且是正面的;
只有20%是讲它有负面的影响。杨振宁想公开对《易经》正面影响的评说,但这点刚好是记者不想要的。双方博弈后,结果尽管杨振宁纠正了提问中的错误,记者在采访和后期剪辑中仍然不关注那80%正面评说的内容。

质疑型人物访谈节目《易中天》的子话题

质疑型人物访谈节目使用最多的提问类型是“评论式”(表达某种评论意见)。质疑型人物访谈节目,记者对采访对象提出多方面的质疑,希望采访对象对这些质疑进行辩解,以形成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质辩高潮。“评论式”问题,可以是记者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直接引用他人的评论。对采访对象进行负面的评论,会刺激对方做出具有活力的、精彩的回答。

在“质疑型”人物访谈节目《易中天》中,记者最想公开的子话题是对“易中天有多少钱”的刺探。他先用了一个“陈述式”问题:“我们走进这个房子里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这里是富人住的地方。”但易中天却尽量回避这个子话题,说购买时房价并不贵,比他有钱的人多了,他不知道自己银行账户上到底有多少钱。甚至反问记者:“大家公认‘学者就该穷’,是不是这个意思?”

在“学者与电视”这个子话题上一番短兵相接之后,记者连续用“评论式”提问对易中天的讲述方式进行质疑:“那也有学者批评你把历史通俗化,庸俗化。”“如果说是学术的话,就应该严谨,但是易老师在讲课中间很多是带有想象的,猜测性质的。”

“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真相。”

“还有,他们认为易老师在讲课中间的那些用词不妥,甚至流于粗俗。”

这些问题从各个角度对易中天进行连珠炮式的发问,记者极力想当众讨论对易中天讲述方式的批评,但是由于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结果都被轻松挡回。

本来,“中国历史能否在娱乐的名义下解读”的话题应是这期节目中质疑的一个核心话题。但是,当易中天说了“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里面就讲到了,说做郎官,就是去做公务员。而我这种方式被电视放大了,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之后,记者没有继续质疑下去,而是改变了话题方向,转入“想象猜测不严谨”的子话题。为什么不就此问题追问下去呢?就算是吕思勉乃至其他的什么学者,在书中用现代的话语去类比历史中的事,那也是偶而为之。怎么能拿偶而为之的情况,与全篇绝大部分用现代说法代替历史事件的方法相提并论呢?用铺天盖地的现代话语描述真实的历史,是对历史的误读。而记者一时被易中天的逻辑推理思路给蒙住了,只好默认其“讲述方式不争论”的观点。

另外,记者在质疑“易中天讲历史大量用想象、猜测,态度不严谨”时,也缺乏细致的案头工作。其实,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讲课中,曾多次申明有猜测的地方,但记者却没有将这些地方节录出来作举证的例子。或者,这种因量变而引起质变的问题,应该先做个数量分析,统计其讲课中出现猜测的次数、猜测所占讲课内容的比例,其历史结论的依据有多少是依据猜测等等。用统计数据提出对“易中天大量用猜测讲述历史”的质疑,易中天将不得不回应。这样的质疑,才能引向对治学授课方法的深入的探讨。

在质疑“易中天品三国讲述方式”的子话题上,易中天想回避的是对讲述方式的争论,但他又有被逼问时想公开的东西。记者问:“你会因为这些批评妥协,改变你的风格吗?”他说:“讲法问题,我从来就是这么说话,所以让我改变说话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的……”把“讲课方式”偷换为“说话方式”,回避了把猜测当历史、把俗解当真相的一面。

记者极力想讨论相关的批评,但质疑的力度不够;
易中天在回避的基本态度下,又不得不有所选择地公开。双方的博弈,使这个“批评讲述方式”的子话题具有激烈的针锋相对的表象,但缺乏深层次的真正交锋。

故事型人物访谈节目《朱力亚》的子话题

故事型人物访谈节目使用最多的提问类型是“诱导式”(有明显的选择导向而只出现一个选项)。故事型人物访谈节目,记者通过对采访对象循循善诱的提问,有层次地展开对一个曲折故事的叙述。一般来说,这类采访对象常能配合记者的提问,但是,故事讲述的侧重点是什么、从哪个角度来讲述、怎么讲述,需要记者来引导。“诱导式”提问有明显的选择导向,对故事讲述角度具有强烈暗示性,记者希望把采访对象的讲述重点、讲述角度约束在自己所需的范围中,让采访对象对问题作出记者期望的回答。

在“故事型”人物访谈节目《朱力亚》中,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论的子话题基本上是按时序来安排的。采访对象朱力亚在画面和声音上要求遮蔽以保护自己,但在讲述她的曲折故事时,态度却非常坦率。在访谈中,朱力亚十分配合记者,在记者“诱导式”的提问下,基本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有问必答。这种对话,让记者想公开讨论的多个子话题都得到了实现。

在“艾滋病感染渠道歧视”这个子话题上,朱力亚公开了自己的观点:健康人和输血感染者歧视其他途径感染者是不对的。不过,同样在这个话题上,记者后来又以一个“创造式”问题揭开了朱力亚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清楚意识到的观点:

记者:你是通过性的途径感染,但是我感觉你有意无意,你在强调让我们相信你是正常人,你是无辜的,你是因为正常的恋爱。

朱力亚:可以这么说吧,其实我觉得恋爱没有错。

采访手记中说,制片人和主编都认为“对于目前艾滋病正在大学生和民工中蔓延的事实,媒体有责任告诉观众”。整个节目都围绕着艾滋病正在大学生中蔓延的问题作文章:节目前半部是对朱力亚得艾滋病的经历详细讲述,后半部转入对朱力亚偶然认识的几个得艾滋病的大学生状况的探询,并用不少篇幅谈论了大学生中的同居现象,以及大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几乎节目中所有的信息都指向这一个严重的事实:艾滋病正在大学生中蔓延!但是,节目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结论性的话语。记者或许是因为某些方面的顾虑,在这个话题中采取了细节公开而结论遮蔽的手段。

推荐访问:作文 明天 为话题 以明天为话题作文【五篇】 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精选5篇) 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