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五篇】

时间:2024-03-18 13:38:02 来源:网友投稿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其毕业生的素质也受到普遍质疑。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级讲师职称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五篇】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其毕业生的素质也受到普遍质疑。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但是,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一线的会计教师,心中其实充满无奈,这句话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压力,不是所有的人接受同刘翔一样的训练都能成为世界跨栏冠军,同样,同一个老师讲课,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导致对老师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能判断说老师讲得不好吗?还是这个老师,如果他面对的是入学成绩普遍很低的高职学生,他该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明白?

高职院校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基本都设立了会计专业,并且各个会计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好、报到率较高。但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遭遇到很多难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怎样讲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的艰难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下面我们对这种情况进行剖析。

1 高职会计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学生水平偏低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虽然是招生较好的专业,学生的素质相较于其他专业并不低,甚至可能还要高。但由于目前高校的大量扩招,高职院校招到的生源本就有限,各高职院校分数可能不一样,但从整体看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此外各高职院校每年都有补录的学生,还有面向本地生源招收的专科三批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可能更低。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专科三批的控制分数线,面向河北省招生的专科:文史类288分,理工类200分;河北省市属专科由河北省各市招生委员会划定控制分数线,但普通文、理科不低于200分;控制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经院校申请,可以降分录取。因此从入学分数看,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较差,素质较低,尽管有些人认为分数低并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代表学生的基本素质。

1.2 会计知识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财政部日益出台更多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其代表,会计的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会计人员普遍的共识。会计职业可能仍然比较容易入门,但是,要想在会计领域有进一步的造诣,如想通过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仍是相当困难的,换言之,会计不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好的职业。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会计课程越来越难讲,但是,又不能不讲。尽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会计专业的高级人才,而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高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面临的同样是会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等的一系列考试,作为提供知识的学校,没有理由不向自己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因此,会计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由于要贴近“职业”的特点,普遍将较多的学时放置在实践课上,缩短了理论课的学时,导致教学所需学时的紧张,更造成教学的艰难。

2 解决对策

2.1 策略之一:吸引更好的生源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够好,是因为现在社会上普遍有一个观点,就是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因此很多家长宁愿选择收费高昂的三本,也不愿意让孩子上高职这样的专科职业院校,家长们的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是源于高职院校宣传不到位。

其实,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被研究较多、证明力最充分的就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悉,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同样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则面临困难得多的处境,无论会计专业办得多么火,招到多少学生,无法找到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就是失败。而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吸引力,要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确实太难。对于一个成功的会计专业来说,它应该主动地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坐等随便什么样的学生来,这是区分高职院校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重要标志。

因此,建议各个高职院校下大力气进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改变家长们的错误认识,以吸引更好的生源。

2.2 策略之二:提高教员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师资从学历上来说,是比较高的,应该说完全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讲课只能按照课本讲理论,无法将课程与会计实际相联系,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建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制定硬性规定:凡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不能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学校需要师资,必须从企业招聘。同时,即使是从企业实际引进的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也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实际。因为企业在不断地采取新的工艺技术,出现新的经济业务,只有不断地深入企业,才能在企业中随时随地掌握生产中所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业务,从而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2.3 策略之三: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

会计课程的课时较多,内容较多,而常规的讲课方法,是由一位教师将一门课从头讲到尾,这种讲课方式,不仅使学生由于总是面对同一位老师容易疲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己所长。

因此,建议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将会计内容分成各个模块,比如资产模块、负债模块、所有者权益模块、特殊准则模块等,各会计老师可以选择自己拿手的内容,即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保障学生听到最好的讲课。

2.4 策略之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模式

会计职业所需要的职称考试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自从实行会计职称考试以来,应该说培养发现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但笔者认为目前的会计职称考试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偏理论轻实际。会计职称考试历年的试题较难,其考题也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就是理论性、有难度的知识较多,而贴近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少。从2009年开始,注册会计师考试开始改革,增加了综合内容,注重考察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会计职称考试没有理由不进行改革。

因此,笔者建议会计职称考试应该取消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实际操作和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处理,不能一味地增加难度,应尽量减少理论内容,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利于培养实际技能型会计人才。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综述了10年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师资结构的研究工作。集中讨论了师资队伍构成的定义和师资群体素质结构的优化指标问题。指出了我国大学师资队伍构成的定义与国外的有差别。提出了师资群体素质结构的最优结构和比例或分布没有统一标准,也不应该刻意攀比的观点。

自从我国大学扩招以来,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意义正如文献[1]所阐述的那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教师是高校第一生产力,是决定大学教育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因素,要办成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关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从近10年来的研究文献看,已经有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献[1](2000年)通过对国外、国内的师生比指标和职称结构指标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与对比,得出了我国生师比及师资职称结构比均应进行调整的结论。文献[2](1999年)设计了测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教师的最佳平均年龄为35~40岁,而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最佳平均年龄分别为30、35和40岁。

文献[3](2001年)探讨了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内涵和优化的要求。师资结构的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素质结构,二是群体素质结构。就群体素质结构而言,又可分为五个方面:年龄、学历、能级、学缘和学科。按照文献[3],这五方面结构的优化目标分别为,正态分布的年龄结构(峰值在36~50岁,均值40岁),尽可能高的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的占80%〈科研为主型学校〉、60%〈教学为主型学校〉或30%〈专科类学校〉),合理的能级结构(有高级职称比例占60%〈科研为主型学校〉、40%〈教学为主型学校〉或30%〈专科类学校〉),理想的学缘结构(纯本校培养的在30%以下),交叉相融的学科结构。

文献[4](2002年)运用比较法对中美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配备及任用、培养进行了分析比较。美国的师资配备早有规定:高校师生比1∶16,师职比为2∶1。我国的师资结构上的差距主要在教授偏少、高学历教师偏少。文献[5](2005年)也比较了美国和我国近年来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美国高等院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大体呈3种模式:综合性大学为倒金字塔式或葫芦状,4年制学院为卵型模式,两年制社区学院为金字塔形式。美国高校招聘教师时一般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但一部分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如建筑、新闻、舞蹈、戏剧等,具有硕士学位者亦可。个别人有特殊经历,如当过部长、大使、总统助理等退位后愿当教师的,即使没有博士学位,也有被聘为教授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留本校毕业生当教师。非常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繁殖”现象。

文献[6](2005年)比较分析了多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与我国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相比,可以发现3方面的差异:国外高校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了很大的比重;
国外高校专职教师的聘任既公开又严格;
国外高校专职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远比我国的高(除学历外,还要求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及附加条件)。

文献[7](2009年)讨论了德国高校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针对以科研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弊端之一——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设立了工作重心为教学的教授岗位,推进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对于高校中工程技术学科而言,还有更高的要求,即新聘用的教授原则上必须具有大学以外的工作经历。

文献[8](2010年)专门讨论了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建设高水平特色师资队伍,首先要构建合理的队伍结构,其次营造特色的学术氛围。在师资结构上体现为:年龄结构层次合理、学缘结构多元优质、职务结构梯度合理。在学术氛围的营造上突出:特色发展、术有专攻的原则,不畏艰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文献[9](2010年)给出了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发展现状可归结为: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学历结构逐步优化、职称结构和教授聘任条件虽已提高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明显偏低。

总体来看,关于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已形成一些统一的和成熟的观点,但也有一些不明确或不一致的看法。例如,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构成该如何定义?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如何分类?每一类结构的最佳比例或分布是怎样的?等等。比方说,根据文献[9]中的资料,美国一流大学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5%以上。如果由此认定我国大学的师资结构也应如此,那么从今天起,强制所有的大学非博士免进,坚持数年后,我国大学的师资结构的高学历水平肯定可以升至世界前列,但是,也完全有可能,我国大学的科研能力依然很弱。显然,高学历的师资结构并不能简单地与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科研划等号。因此,针对上述基本问题进行科学解答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论高校师资队伍的构成定义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1.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19;
2.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摘要: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各种类型结构比例的失调,应改善、促进师资队伍各种类型结构,措施包括补充专业课教师、实施双师型导向、鼓励教师专业提升、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在解决量的层面的类型比例后,还需要解决质的层面的水平问题,以此促进教风的好转、办学品质的提升。由此获得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是实事求是、凸显区域特色,抓住机遇、讲究推进策略,营造氛围、提升职业境界,抓住重点、完善管理制度。

关键词 :中职师资;
类型比例;
失调;
教师文化;
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58-03

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于1984年建校,原名重庆市合川行知职业中学,是一所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生活教育理论实验的中职学校。我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将师资建设作为我校“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项目”改革发展的切入点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中职师资队伍的类型分析

中职师资因为其建校时期的师资来源及专业发展环境的影响,使得师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从师资队伍类型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

课程类型的角度: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 我校作为新建职校,教师主要是来自普高、初中等学校,他们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教师,不愿意转教专业课程。因此,学校从一开始就面临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的困境。

智能类型的角度: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不足 当时,我校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只能教文化课或专业课,缺乏教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由文化课转岗而来的教师,因缺乏专业训练而难以将专业知识讲透;
从企业转岗、社会招聘而来的教师,因缺乏良好文化基础而难以将专业知识讲清。这种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缺少的状况严重地影响着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来源类型的角度:半途转岗任教多、专门培养任教少 在我国开办专门的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职教师资以前,中职学校不得不动员基础课教师转教专业课,80%以上专业课教师都是转岗而来。由于缺少专门的职前训练,这些转岗教师只得边学边教,教学效果不好,于是一些教师又放弃专业课教学而转教以前的基础课,使得专业课教师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职称类型的角度: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 对于职称高的优秀教师,中职学校难以引进,来校任教的教师职称普遍偏低。在急需师资情况下,学校大量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如此一来,整个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呈现偏低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年龄类型的角度: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 作为新建学校,前来应聘的大多是年轻人,加之,招聘部分新毕业大学生,使得学校呈现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的现象。虽然青年教师有热情、有精力,但缺少老教师的传帮带。

教学类型的角度:经验型教学较多、思想型教学较少 建校之初,我校许多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还有一些教师是由企业转岗而来。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更缺少教学技能培训。他们模仿、移植自己教师教学的样子,简单重复教学多,反思改进教学少。

基于类型分析的建设策略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的实质既不是简单的数量问题,也不仅仅是质量问题,而是师资队伍类型结构的失调,即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是师资队伍在课程结构类型上的失调;
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不足,是师资队伍在智能结构类型上的失调;
半途转岗任教多、专门培养任教少,是师资队伍在专业培养类型上的失调;
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是师资队伍在职称类型结构上的失调;
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是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类型上的失调;
经验型教学较多、思想型教学较少,是师资队伍在教学品质类型上的失调。基于上述判断,解决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处方是改善师资队伍的类型结构。为此,我校采取了系列措施。

补充专业课教师,稳定文化课教师,促进二者比例合理化 近年来,我校坚持只进专业课教师的原则,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到高校招聘数控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汽车制造与检修、会计、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专业课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学校通过政策引导,让部分文化课教师专学急需教师的专业,转教专业课。经过持续建设,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就趋于合理了。

实施“双师型”导向,减少单一型教师,搭建二者的合理比例 我校与近百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批派送教师到企业代岗、顶岗实践;
学校选送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到各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鼓励教师报考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多管齐下,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迅速从当初的不足20%提升到85%,形成了与课程结构比例相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鼓励多方进修,帮助教师提高职称,促进职称结构合理 近年来,我校派送了一批教师到各地高校进修,要求教师在进修期间参加技能展示、发表教研成果,为晋升职称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从西南大学等高校聘请专家为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个别化引导,青年教师的水平迅速提高,教研成果纷纷发表,教学风格逐步形成。一批教师的职称逐次得到晋升,师资队伍职称结构逐步得到改善,走向高端化。

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塑造教育灵魂,打造思想型教师 我校来自普通中学的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一般,来自理工科专业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工程人员没有接受过教育科学训练。缺少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的师资队伍,缺乏职业发展愿景、专业发展动力,应付性、机械性的教学是自然的。为此,学校邀请高校专家来校做系统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到高校学习,同时还组织教师开展说课和赛课活动。通过多途径的持续推进,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教师还进行反思、总结,发表教研成果,一支思想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基于类型优化后的水平提升

上述措施虽然解决了量的层面的类型比例问题,但仅仅是“治标”,接下来的任务自然该转向质的层面的质量水平问题,进行“治本”。

各中职学校的区域社会环境资源不同,学校如何利用环境资源以打造有特色质量的师资队伍,也是需要自己探索的。在反复研究基础上,发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解决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治本”之方。为此,学校组织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习活动,让教师体会陶先生“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主张的现实意义。学校围绕学陶、师陶、研陶,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定位教学理念、形成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有教育理论支撑的思想型教师,并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理论认识。

机械训练少了,人文意味浓了,课堂富于生气 我校教师在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中,领会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精神,按照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要求,将职业技能训练与人文思想熏陶结合起来,课堂散发出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学校教学生机勃勃,促进了校风的好转。

教学中简单重复少了,反思教学多了,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通过学习,教师体会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的真谛,开始注重课后反思,自动总结教学成效,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教师从中获得了职业成就感,进而推动着教学改革的持续。

教学中单一传授少了,引导探究多了,学习主体性得到激发 在陶行知先生“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等思想的启发下,教师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创造新生活的人,并尝试探究教学,注意激发、引导,将“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学风的好转。

经验型教师少了,专家型教师多了,学校教学品质得到提升 在“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的法子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启发下,教师自动加入到“生活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探讨中,积极参与到“工学交替、理训一体”的培养模式改革中,自觉地实践着“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教师将教研心得写成100多篇出来,学校教师队伍出现了由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的良好趋势,学校的办学品质由此得到了提升。

经验:彰显特色、讲究策略、提升境界、完善制度

目前,我校中青年教师10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有20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教师中有高级讲师57人,特级教师1人,研究员1人;
有区科技拔尖人才1人,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
有部级培训骨干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15名,区级骨干教师22名,“双师型”教师141名,打造出一支数量规模合理、质量水平较高、各种类型比例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

总结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实事求是,凸显区域特色 首先要正视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其次要清晰认识、高度重视中职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这些认识,再探讨师资队伍的准确定位和特色打造。其中,特色打造要注意分析所处区域环境,如我校建校在陶行知创办重庆合川古圣寺育才学校的故乡,有“行知文化”的历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就要运用好这个资源,抓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陶味文化”来支撑师资队伍思想建设。

抓住机遇,讲究推进策略 面对上述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我校领导分析其产生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积极利用“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等政策与发展机遇。同时,分析推进策略,制定支撑政策,分门别类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突出专业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全员培训教师等类型的教师培育,促进各类教师的类型比例逐步走向合理。

营造氛围,提升职业境界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校以“行知校园文化”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支撑,注重思想层面的职业境界引导、提升,努力建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风文化,并辅以“以德立人、能行天下,培养做大事的人”的办学理念,“行知合一、德能兼备”的校训,“教学做合一”的校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的学风,教师沉浸在浓厚的“陶味”校园文化之中,使敬业与奉献精神成为教师的身份名片。

突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无疑是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的重点。为此,学校采取了观念先行、制度跟进的策略。一方面,组织教师从学生就业短板、中职教育国际经验出发,诊断教师队伍素质的缺项,形成建设“双师型”队伍的共识;
另一方面,学校制定系列配套奖惩制度,如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带任务、带技术到生产一线去参加30天以上的顶岗锻炼、考察研修、教学研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变,提高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叶上雄.生活教育十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2]合川生活教育整体改革领导小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合川教育整体改革[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的出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唐智松.陶行知居渝期间教育思想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⑷.

[5]周毅,等.陶行知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调查与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通信、传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并可人机交互对其进行综合处理的一门技术[1] 。以教学设计为基础、教学实施为目的的多媒体组合教学(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已广泛应用[2] 。作者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教师共50人,其中初级职称15人,中级20人,高级15人;男性23人,女性27人。学生共160人,其中专科50人,专升本30人,本科60人,研究生20人;男生70人,女生90人。

1.2 调查方法及处理

采用自编半开放式问卷《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单》,共18题。教师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制作、使用、评价和对学生的了解5个方面;学生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需求、评价及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4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15份,收回210份,回收率97.7%。结果采用SPSS9.0软件方差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教师对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

在制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多、手段单一、字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图片、动画、视频应用较少,将多种媒体链接的百分比不足50%。使用中讲解速度快,操作不熟练,少数教师播放有困难[3] 。不同职称教师对多媒体应用的喜好有差异:初级职称教师应用图片多,幻灯片上字多,喜欢鲜艳的背景;中级职称应用动画多,讲解速度偏快;高级职称应用视频多,喜欢浅色字,讲解速度快,播放有困难。

转贴于

2.2 学生对多媒体效果的评价

对教师多媒体的使用满意率随着学生学历的增高呈下降趋势,其中研究生满意率最低,少数学生认为多媒体质量较差,中高级教师与研究生选择相近,喜欢内容、形式简洁;初级教师与专、专升本、本科学生选择接近,喜欢具体、丰富、新颖;各层次学生均喜欢图像;在对学生的了解所设的5个选项中,除丰富和新颖外师生在其它项目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教师对学生较了解。

3 讨论

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4,5] :①对多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②记笔记困难,多媒体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导致讲解同样知识的时间缩短,因而记笔记的时间短;③制作上存在内容多、手段单一、字小而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的现象;④使用中讲解偏快且操作不熟练,大部分教师每节课的幻灯片数为20~50张,即平均2min就要讲解完一张幻灯片,授课节奏较快;10%的学生认为教师更象是播放员。部分教师由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及缺乏多媒体技术的训练而播放有困难;⑤教师在文字外使用最多的是图片,而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动画。在内容、形式上中高级教师与研究生选择相近,初级教师与专、专升本、本科学生选择接近。这可能是由于中高级教师作为教师、研究生作为学生资历均较深更注重授课的技巧和内容,而初级教师及较低层次的学生由于资历较浅,更注重形式。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尽量使用动画,利于学生记笔记的同时,还有时间听讲,提高听课效率。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能力,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等加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达到制作适宜、了解学生、课堂互动良好等。根据师生间的交叉吻合现象合理设计教学,如对研究生可派中高级教师授课,而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可派年轻教员授课;同时充分发挥中级教师的中间作用。

[参考文献]

[1]韦应波,郝飞,宋志强,等.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46-47.

[2]李学农,陈庆.论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启示[J].医学教育,1994,138(12):37-39.

[3]文灿.多媒体课件在外科应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2):141-142.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现状调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45-02

高职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教育改革的成果。由最初的被质疑,发展到现在的受重视,说明高职教育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引导高职教育步入正轨,成了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各个学校都在展开深入研究,并根据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要改革,顺应时展的潮流,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成员,当然需要与学校俱进,进行自我调整。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素质和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更是密不可分。因此,本调查小组结合的实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我校教学现状。

一、学生现状调查

1. 文化水平总体基础不牢。大多被录取的学生分数偏低,与区内同等院校相比,差距很大,有的甚至相差200多分,学生的基础素质普遍偏低。学生的基础不牢,底子薄弱,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后劲不足。理论是前人经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如若要对前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承继、发展和创新,首先必须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用理论不断指导我们前行和创新。职业教育属于应用型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这更需要学生学好相关的理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现有的理论,在应用型领域中开创一片新天地,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理论不重要,只要会动手就行,只想去实训基地或实验室进行“动手”活动,边动手边学,但遇到问题仍需要理论来解释和指导实践。对于工科类的学生来讲,数学是他们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比如,电子专业的很多学生,遇到关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计算问题,看到大量繁杂的计算公式就感觉发怵,严重妨碍了今后的学习。因此,首先要解决他们的恐惧心理,由浅入深,做到润物细无声,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想学,但不知道如何学。大多数学生是想学习的,有一些学生上课认真,从无迟到旷课现象,可是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制定学习目标或计划。老师讲什么课,就听什么课,从来不进行课前预习,更不做课后复习,也不独立思考问题,不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导致知识面比较狭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不足。

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相当多的学生不会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专业类图书来和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学能力弱,加上学习方法的欠缺,导致了他们学习上无所适从。因此,辅导员和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供他们参考。

3. 把希望寄托于教师身上,想不劳而获。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就能学会教师教的内容,这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把专业知识学好,学校开设了好多课程,想样样学好,结果是样样学不好。比如,拿《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来说,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很认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学到后面一些比较难的章节时,有相当多学生不能坚持。还有一些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做实验,结果出来了,却不知所以然,不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一个学期下来,基本上没几个学生能坚持当初的学习热情。考完试后就将学过的专业课本束之高阁,再也没有深入学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引导,让学生取得阶段性成果,维持他们的兴趣。这一方法实施起来比较有难度,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选择课题,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又能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完成课题的同时掌握所需技能、知识。

二、师资现状调查

1. 教师职称水平不高。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导与引领者,要实现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教师。而职称结构是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职称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整体质量。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可以使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校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效能。传统的观点认为,高职高专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材的深度、广度要求不高,且主要培养各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所以高职称的教师可相对少一些。但随着社会的需求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结构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高级职业技术人员。

我校共有教师200多人,副高级别以上的仅60人。大部分教师是讲师,少部分还是助讲级,双师型教师比较少,如下图。学校要寻求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需要提高高职称教师的比例。同时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追求角度上看,这种趋势也是必然的。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称结构图

2. 科研能力较弱。教师科研成果少,论文质量不够高,科研动力不足。这一方面与学校重视不够、教师积极性不高有关系,另一方面和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科研能力弱有关系。大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应付了事,论文质量不高。每年争取到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少,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师也少。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竞争力,打造品牌,应给予这方面的重视,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学术带头人。通过教授、副教授带领其他教师参与相关科研,实现科研方面的增量提质。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本质就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这就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所以,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模式到师资队伍,既有别于以往的大专,又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指导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支敬业爱岗、教风严谨、懂理论善实践、能从事高职教学和员工培训、肯刻苦学习专业前沿技术且富有改革创新精神,还能搞好教科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校不仅需要扩大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还应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教师下厂调研、跟踪、学习企业内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界限,积极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践课教学指导,使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讲师 高级 职称论文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五篇】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精选5篇) 高级讲师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