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阶段运动员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都显为不稳定状态。其神经系统处于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且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兴奋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训练中应注意适应青少年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青少年心理训练【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第1篇
青少年阶段运动员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都显为不稳定状态。其神经系统处于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且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兴奋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训练中应注意适应青少年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趣味性的手段进行训练。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培养,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并有效调动青少年的训练积极性。
心理训练的方法
1、提高重视程度
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目的任务是不够明确的,因此,在赛前加强参赛目的、任务的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可通过赛前训练的动员会,并结合训练课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赛前训练实践,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参赛的认识,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参赛的热情和训练的积极性。
2、模拟训练
是根据比赛任务和对手情况,进行实战心理训练的方法。模拟训练是为制造比赛环境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便适应实战要求,使青少年运动员在正式比赛时不胆怯。
3、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比赛中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4、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通过自我暗示来实现的,暗示是通过语言影响进行心理调节的手段,它使疲劳的机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情绪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倍增地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其做法是运动员闭目静坐或仰卧,聚精会神地想象自己的放松情景,也可用语言进行暗示放松。
5、增强自信心训练法
自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战胜各种困难而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情绪状态。大赛前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的方法有:信心树立法――用成功实例和情境激励运动员;
积极思维法一面对临赛前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和主观感受,指导运动员用积极的思维方法来控制思维内容,防止消极思维的干扰和对情绪的破坏;
正面词语暗示法――词语暗示是自我控制与调节自信心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正面的词语暗示能带来良性的条件反射,唤起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
6、集中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青少年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青少年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通过青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努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青少年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上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
7、加强技术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从教育的观点看,就是掌握充分发挥青少年运动员机体能力的最合理、最有效果的技术动作方法的教育过程。一系列心理过程控制着技术动作的准确、强度和可靠性。因此,技术训练过程实际上也是心理训练过程。青少年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对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情绪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应结合技术特点进行心理训练。
8、表象训练法
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散打项目;
心理训练
On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Juvenile Free Combat Athletes
CHEN G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By reviewing materials relevant to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free combat athletes, and referring to our own experience in training, matching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talking to experts and young athlete to understand ways to improve mental quality of athletes,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everal ways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juvenile athletes, in hope to offer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is regard.
【Keywords】 free combat, juvenile athletes,psychological training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1〕。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2〕。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它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的项目。
散打是一项直接对抗性项目,在高度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发挥好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决定比赛胜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由于主观上忽视了心理训练,导致选手出现了过度紧张、情绪紊乱、怯场、急躁、畏惧对手、尿频等情况,致使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与发挥受到影响,良好的竞技状态无法实现,因此,加强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心理训练的作用和概念
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以及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3〕。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青少年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常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的波动性较大,意志力与自信心不够稳定。为使运动员能在瞬息万变中适应比赛中所承受的压力,广大教练员不仅要在技术上加以指导,更要在心理上给运动员上好课或补好课,使其能控制和调节心理承受能力,使整个大脑的控制能力形成巩固的、熟练的信息联系,使大脑的抑制与兴奋形成网络,灵活运用,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充满信心,用健康的心理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2.1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很容易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感兴趣,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同时也容易对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训练感到厌烦。
2.2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力较差,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困难时往往表现出畏难心理。训练中遇到难点时不能正确对待,容易出现不主动不积极的厌训心理,比赛中遇到实力强的对手时容易出现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
2.3青少年运动员散打情绪不稳定易于冲动,比赛前容易过度兴奋,造成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能按预定的计划比赛;
比赛相持不下和比分接近时,容易急噪、不知所措;
比分落后时容易出现消极畏惧心理;
比赛后容易因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获胜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失败丧失自信、妄自菲薄。
3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3.1对事物的理解抽象思维能力增强
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拓展,他们已经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逐渐由以往是这样办转变为应当这样办,在观察、处理事物时,目的性、自觉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3.2具有很强的人格的独立性
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逐渐确定行动计划,主动安排时间,独立地采取行动,但冲动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存在,有时表现为任性。
3.3追求成就感
希望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热衷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渴望成功,注重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明显表现。
3.4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多指当外界环境及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超出了人的心理活动可能承受的范围时,出现的适应不良或心理异常。如认知失调、情绪障碍等。通过多年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有60%左右的运动员会产生各种神经机能反应类型的情绪失调,这种失调是对精神创伤因素做出的反应,它会引起运动员行为和自我感觉上或大或小的改变,因而对训练、比赛和运动员个人的发展均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情绪失调常常表现为以下类型:
(1)惊慌期待性反应。它是指运动员往往伴随行为的显著改变。如手忙脚乱、极度兴奋、心不在焉、脸色常变、说话声调不正常,甚至口吃;不乐意交往,答非所问,好离群索居,对教练员的忠告漫不经心,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有时显然“心情恶化”,小便次数增多。进行神经机能检查发现,其四肢的腱反射和腹壁反射增强,手心和脚掌多汗,眼皮、舌头、伸出的手指明显颤动。
(2)厌倦性反应。它是指运动员伴随全身衰弱和容易疲劳,轻度头疼、睡眠不好、食欲减退,易激动等表现。
(3)抗议性反应。它是各种不同的失调行为。如从不服从、无纪律性和态度粗暴,到对周围队友带有破坏性趋势及攻击性行动。
(4)疑病反应。它是指运动员诉述全身无力、极度疲劳,“厌倦”训练,背部、心脏、肩胛带、手、小腿和足部的不适使他们不安。
4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比赛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规则的改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要想在紧张的比赛中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临场发挥技战术水平、体能的前提和保证。心理训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潜力、发挥心理优势,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现代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身心都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心理过程的变化激烈、迅速,要消耗体力和心理能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因此,即使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水平都很好,离开了充分的心理训练,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所以,心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5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5.1自我心理暗示法
运动员通过重复默念某些词句(如“我很勇敢”、“我要镇静”、“我是最好的”、“我能行”等)或回忆技术动作以及最佳状态时的技术表现、比赛场上胜利时的身心感受,从而加深对技术、战术的理解,树立自信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达到最
佳的心理状态。
5.2放松训练法
模拟在比赛条件下进行放松,学会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呼吸、慢呼气,使之立即出现一种放松反应。同时,运用默念套语的方式进行自我暗示,如:我的上肢肌肉放松了、我的小腿放松了等等。还有,在赛前,当运动员过度紧张时,可播放轻松、节奏慢的音乐,使其身心逐渐得以放松。
5.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包括适应裁判、对手、观众、场地、灯光、比赛时间等方面。在平时训练中,对自己的训练条件非常适应,一旦参加比赛,有许多因素都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影响,模拟的目的就是在这些方面使运动员得以适应。方法是:
(1)按比赛要求进行实战。平时训练除非压成双肩,一般都不记分,而模拟训练就要记分,使运动员增强比赛得分的意识。
(2)模拟裁判偏袒对手。裁判有意错判或反判,该给自己得分的不给分,用以培养运动员不被激怒、不受影响的心理素质。
(3)平时训练一般在上、下午,而比赛时间可能还有安排在晚上的,这又要有一个适应比赛时间和适应灯光强弱等问题。
(4)在平时训练中,全队一般情况下是集体做准备活动,而在比赛时,大都是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并且马上就要在一起比赛的对手很有可能和自己在同一块垫子上活动,对手可能用语言刺激或在行动上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或是在自己面前显示出很有实力的样子等等。以此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排除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5. 4意志品质培养法
教练员应注重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教练员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方法及手段很多,主要应在“苦”字上下工夫。因为不在“苦”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是经不起比赛的考验的。所以教练员们要在平日训练中,让运动员在苦练中提练动作、升华动作,在苦练中逐渐培养自己的意志。由于刻苦的训练,对高难度动作和新的连环组合动作就能自如对待,并提高动作的畅快度,提高实战中击打力度的灵活性。教练员应有意安排与实力强的队员配对培养在实战中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对手,以此培养队员的敢拼敢斗、勇猛顽强并树立一定能战胜对手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平时专项训练上,教练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对待每一次练习,如在训练课的主要部分快要结束时,运动员大都感到非常疲劳,这时应该强化每一秒钟的练习动作到位程度,以此来培养专项上的顽强的意志品质。由于实战中是两人接触的激烈对抗项目,如膝、脚、踝等关节部位容易被踢伤、撞伤和扭伤,肌肉韧带被拉伤等,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的受伤情况,一方面安排其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激发运动员克服伤痛的勇气和信心,安排好受伤后的训练,上肢受伤,就练下肢;左臂不能动,就练右臂,使运动员能在伤痛时培养意志品质。
要注意运动员自我意志的培养。俗话说“场上三分钟,场下三年功”,散打运动员没有场下的刻苦训练是达不到登峰造极的目的的。自我意志的培养是每个运动员后天所必备的一个主要条件,平日里要多给自我设想一些动作难度,对高难动作有充分的信心;同时,也要对失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两者均具备了,方能突破难关。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在心理上要有自控能力,这样面对大赛方能不急、不躁、不暴、不弃,达到内紧、外松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在平日训练中从点点滴滴中培养。如在出击高难度动作时,你的心理是急躁还是冷静。如急躁,动作不协调、无击打力度,就不能得分或击倒对手。如冷静下来,仔细推敲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就会在较短时间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成功与失败往往会出现在一念之差时。对困难是胆怯还是拼搏?对出现的失败或成绩不理想时,是放弃还是找出差距去拼搏?这都是对运动员的心理考验。健康心理应是努力拼搏,主要靠运动员自身来培养,如果自控能力强,面对大赛会泰然处之,实现自己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竞走运动;心理素质;培养
一、心理素质水平对于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影响
我国的体育事业一直保持着与世界体育同步发展的状态。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关系。竞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田径类运动,除去体能和技巧之外,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个人心理素质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现代的体育竞技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足够好的体能和高超的技术素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当前各种运动器械和技术层出不穷,运动员之间在掌握技术经验以及体能方面的差距都越来越小,为了保证现代竞走运动可以顺利正常地发展,就需要通过对竞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来保证竞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竞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赛前的心理准备、赛中的心理控制以及赛后的心理调整密切相关。
例如,很多在国内可以轻松取得很好成绩甚至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到了国际赛场上却表现平平,单从技术经验层面和体能层面而言,我国的田径项目的水平与国外一流水平不相上下,但往往由于心理素质的原因,比赛结果才会与实力之间存在那么大的差异。
二、对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1.比赛前的心理素质训练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步骤,对于整个比赛的结果都有重要的影响,对比赛结果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比赛之前,教练人员应该要对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分析,鼓励运动员能够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对一些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于那些在比赛之前很早就开始表现兴奋的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采用将其注意力从即将开始的比赛上转移的方式来调整,减少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对于比赛相关信息的关注,从而避开较为紧张的赛前气氛。可以根据每一位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个人兴趣以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开展与比赛无关的活动,在保存运动员体力和精力的同时让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注意力从比赛上移开。
对于那些对参加比赛缺乏自信心的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应当给予适当的暗示和鼓励。教练可为其安排一系列的训练,从身体和心理层面上都让运动员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一个身心平衡的良好竞技状态了。然后再引导运动员对以往的一些竞走经验和技术进行快速的回顾,并且重新体会曾经在赛场上表现出最佳状态的身心感受,让运动员寻找那段时间自己对技术和战术的领悟,进而形成坚定的比赛信心。
在比赛之前,还可以适当借鉴我国传统的气功,结合功法治疗和心理诱导放松训练,让运动员的情绪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让身体循环系统加快,呼吸系统稳定,这样可以将伤痛对竞走运动员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有助于竞走运动员身体的恢复,让竞走运动员全力释放自己的潜能。
音乐对于竞走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的调整也是非常有效的。音乐是一种舒缓情绪的要素,在运动过程中加强对音乐元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平复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帮助竞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对音乐的适当应用,可以消除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疲劳,让运动员的紧张心情得到缓解。
此外,比赛前很多教练也会对竞走运动员采取实景模拟训练和语言图像训练两种方式。实景模拟训练主要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展示出与比赛相同的天气、场地以及模拟观众,甚至模拟对手的技术、战术、观众行为和裁判判罚等情境;而语言图像模拟则是通过语言或者图像的方式,引导竞走运动员想象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各种解决方法,从而实现让竞走运动员提前对比赛各种情形适应的目的。
总之,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各种比赛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让运动员根据出现的状况依照曾经教授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在趋近于实际比赛的情形下,让运动员完成各种技术和战术动作。
2.比赛期间的心理素质训练
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很好地调节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要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确保各种动作可以很好地完成。为了确保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在赛前的准备活动上对运动员进行相应的引导,使运动员可以舒缓情绪和身体,因此在比赛前做一些舒展大方、整体协调有力的活动,可以使运动员在整个准备
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态。这样不仅可以让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参赛情感得到显著的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对手施加精神层面的压力,让对手产生心理负担。
在准备活动结束之后,根据运动员的心态进行之后的举措,如果运动员的情绪依然很稳定,那么就可以引导运动员对以往比赛和训练中所采用的各种战术措施进行回顾,让运动员的战术安排和战术素质得到再次的深化;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状况表现得较为急躁,那么就可以引导运动员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比赛场地之外,并且辅以音乐对运动员的心态进行放松,让运动员原本非常焦虑的心态得到缓解。
此外,比赛的过程中,如果运动员处于领跑的地位,那么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且随时关注对手的位置和动作,确保对手不会突然赶上或者超过自己。如果有对手想要挤掉自己领跑的位置,可以适当地提高竞走的速度,以保证继续掌握领跑的位置,尤其是当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更要保证自己的领跑位置,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体能和技术、战术;如果在比赛一开始就是跟跑的位置,那么等到比赛到中间的时候再逐渐加速,不断提前自己的位置,等到接近领跑者的时候,再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节约自己的能量,确保高效跟走。
3.比赛后的心理素质训练
比赛结束之后的心理素质训练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比赛结束之后,应该要做好运动员的安抚,很多运动员会因为成绩不佳感到沮丧,这对运动员的训练会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做好运动员的正确引导。只要比赛一结束,那么这场比赛就应该成为过去,无论是获得金牌还是名落孙山,都不应该太过在意。无论是教练还是运动员本身对于本场比赛的结果都不应该只是进行赞扬或者责怪,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那些失败了的运动员,应该积极进行鼓励,让运动员不再纠结之前赛事的失败,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之后的训练中去,吸取之前比赛出现错误的教训,确保以后的比赛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总结
随着各国在体育竞技方面的水平逐渐持平,运动竞技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其中田径类的项目竞争最为强烈,竞走是我国田径中的强项运动。所以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对竞走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并且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实力。与此同时,还需要教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根据每一位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射击 运动员 训练训练 浅谈
运动员心理训练是随着现代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争取在比赛中长时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一、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作用
1.培养自我调控心理状态的能力。在射击训练和比赛中,常有些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水平过于强烈,造成情绪激动、注意力狭窄、思维杂乱而无序,使动作不稳定、技术水平发挥失常。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应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大脑对内脏器官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能力,加强情绪的稳定性。在训练和比赛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控制技术,可有效地调控运动员的思维过程,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情绪和行为,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
2.完善个性,增强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环境,以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健康水平。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保证竞技水平正常或超常发挥。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各种适应能力。如系统脱敏训练,其目的就是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使其保持镇静、积极的心理状态。
3.消除疲劳,恢复心理活动的能量。运动员经常处于超负荷的训练或竞赛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生理与心理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就无法继续坚持工作。心理训练的作用之一,就是恢复已消耗的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尤其是运动员出现神经系统的疲劳时,必须通过精神调节、心理放松等练习才能有效地克服。
4.改善认知过程的功能,有利于技能的学习与巩固。心理训练使运动员有精确的肌肉运动感觉和各种专门化的知觉,提高了运动员控制各种动作和空间定向的能力,还使得运动员头脑中的运动表象清晰、完善,能快速、准确地记忆动作,并能根据临场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地改变活动方式。心理训练还采用了很多方法,如念动训练和动作智能训练等,这些方法突出了肌肉运动感觉在动作技能掌握中的作用,加强了暂时神经联系的沟通,因而加速了运动技能的形成。
二、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放松训练法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放松训练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的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全身各部位肌肉放松,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许多心理调整练习的基础,这种放松状态是放松训练主要和直接的目的。初次参加实弹射击的人,一般都会表现出情绪紧张和惶恐、焦虑不安。语言上的安抚,射击动作的示范,亲身感受枪声和后坐力,都有助于建立感性印象。在射击过程中,首先不要追求射击速度,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上,注意击发动作平稳。另外,做深呼吸可以使肌肉放松、情绪放松。
2.专门化的感知觉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在射击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负荷,要求运动员具有精确的运动感知觉和清晰的运动表象能力,能克服和控制比赛中千变万化的情感体验,因而会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
3.集中注意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射击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进行无身体接触的间接对抗赛,要求运动员对自身的动作系列具备成熟的感觉反应,就是能敏感地调整动作到位,做到动作一致、稳定、协调连贯、自动化。这需要运动员的注意力既能高度稳定又能持续稳定适当长的时间。集中注意形象训练方法,即运动员结合日常基本技术动作训练在脑中回忆动作形象,使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动作形象上;
内向的集中注意训练方法,即运动员选择自身内部的某种生理因素为注意对象,进行注意集中和指向训练;
注意自身动作训练方法,即运动员选择自身的肌肉动作来训练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模仿接近专项技术动作训练方法,即运动员使自己的注意力稳定在单个或连续动作上。
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障碍;
心理训练;
举重运动
青少年\动员心理还不成熟,比较缺乏比赛经验,严重影响其竞赛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需要教练员在训练中和赛前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为此,就举重运动项目,运用文献资料和观察等方法,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以及产生不良状态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为举重运动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举重是在特定 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 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举重运动中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又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
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2.情绪障碍。
分析引起学生或运动员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刺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的方向 发展 ,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将会上升。
3.心理饱和障碍。
运动员的心理饱和是影响技巧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比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力量和技巧,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但当运动举重比赛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逃避参加比赛和厌倦体育运动。这种心理状态对举重技巧能力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来阻抗竞技能力的发挥,破坏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二、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1转移注意力训练。举重比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为了使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在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
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转移紧张注意中心。
1.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 心理训练方法是让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2.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三、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1、参加比赛。
由于不断参加比赛而获得实战 经验,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 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2、比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 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听听 音乐 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四、增强运动员信心的心理训练。
1、赛前动员。
通过具体分析,使运动员认识举重这项运动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