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外贸专业论文【五篇】

时间:2024-03-19 11:00:04 来源:网友投稿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组建贸易经济系,首创贸易经济专业。紧接着我国其他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相继设立贸易经济系或商业经济系,开设贸易经济专业。1997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这次专业结构调整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外贸专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外贸专业论文【五篇】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贸易经济专业学科地位的回升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组建贸易经济系,首创贸易经济专业。紧接着我国其他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相继设立贸易经济系或商业经济系,开设贸易经济专业。

 

1997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这次专业结构调整取消了贸易经济专业(被列为目录外保留专业),全国各高校进行了相应的专业调整,出现以下四种结果:一是本科教育阶段保留贸易经济专业,继续招收贸易经济专业学生;二是将贸易经济专业并入产业经济专业,原教研室的建置、人员均保留;三是将贸易专业分解为市场营销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进一步发展出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四是将贸易经济专业改为商务专业。

 

对此,曾经开设过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纷纷表示担忧,都有恢复贸易经济专业的打算。未开设过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也有一些做了开设这一专业的规划。以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为代表的12所高等院校,相继保留或恢复了贸易经济专业,一些高校也积极培育与引进师资,发展贸易经济专业。

 

1998年后,全国高校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1997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建设,但是为了顺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也自行设立了一些新专业,以专业方向形式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国高校专业设置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再之,我国经济经过14年的发展,1997版本科专业目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专家着手进行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两次公示修改稿。2012年10月,教育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正式公布,下放专业设置权力,规范专业设置。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中,贸易经济专业被列入“基本专业”目录中,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重归“正式”专业,贸易经济专业必定会焕发新的生机,极大地促进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

 

贸易经济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状况

 

本文以山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分析目前贸易经济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公共通识课课程设置

 

公共教育通识课是基于本科生公民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要求,结合专业基础工具培养要求而设置的。表1是四所院校公共通识课的课程设置比较。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公共通识课课程设置差异比较大的是大学计算机课程:山西财经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选修)、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选修)、计算机程序设计(ACCESS)实验(选修);北京工商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应用基础;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经济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江苏师范大学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A。由于教育部对大学本科公共通识课(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有统一规定,因此各学校公共通识课课程设置基本相似。

 

(二)学科共同课课程设置

 

从学科门类上讲,贸易经济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因此,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程,应当包含“经济学”学科所要求的最基础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1998年7月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共8门课程。表2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学科共同课”课程设置比较。由于山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是相对成熟的财经类大学,三所学校都有相对完整的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因此,三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程除基本包括经济学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外,还吸纳了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的共同核心课程,而且北京工商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在学科共同课程设置方面就已经分别通过“流通经济学”体现出了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特色。江苏师范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经济学院的几个经济类专业一起确定的,因此,不包含管理学学科的学科共同课。

 

(三)专业理论课课程设置

 

表3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比较,表4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比较。要考察专业理论课课程设置,必须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放在一起分析,因为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有时因为必修课课时的限定,会把一些专业理论课放在选修课里开设。由表3和表4可知四所学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理论课课程的结构。

 

山西财经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产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商务谈判、商业史、商业伦理学、晋商文化、商务礼仪);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贸易实务、世界市场行情、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海关通关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外贸单证与结算);流通业业态理论课(零售学、连锁经营概论、期货交易学、批发学、拍卖与典当学);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现代流通技术、电子商务、会展学);物流理论课(物流学、供应链管理)。

 

北京工商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商业经营策划、消费经济学、市场价格学、投资项目评估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经济地理、经济预测、购买者行为分析、采购学、服务管理学、商品学、商事与经济法概论、合同法、现代广告学);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函电、国际经贸英语、国际贸易法);流通业业态理论课(期货交易实践、零售学、连锁经营);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实践);物流理论课(物流管理)。

 

南京财经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产业经济学、区域市场与区际贸易、贸易史);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函电、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流通业业态理论课(零售管理学、批发管理学);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结算、POS/MIS、互联网数据库)、物流理论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业规划理论课(商业规划学)。

 

江苏师范大学:专业理论基础课(商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商品学、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中国商业史、品牌学、市场价格学、消费者行为学、现代服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学、商务英语);流通业业态理论课(零售学);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理论课(物流经济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

 

由上面四所院校的贸易经济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的结构可以看出,目前贸易经济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上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对外贸易理论课、流通业业态理论课、流通业技术理论课、物流理论课和商业规划理论课6个部分。四所学校对各部分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各学校对贸易经济专业理论基础课的理解存在差异,专业理论基础课各学校开设差别也较大。尤其是目前讲授的商品流通理论对于解释现实商业问题有一定的距离。构建贸易经济专业的基础(核心)理论,丰富贸易经济专业基础理论,形成本学科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学科基础理论的充足与充分的差异化,确立贸易经济专业在经济与贸易专业类的明确地位。流通技术理论课与流通规划理论课是近些年大家都认为要加强的课程,但由于缺乏相应师资和教材,开课都很不理想。

 

(四)专业实践课课程设置

 

表 5是四所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专业实践课”课程设置比较。由表5可以看出,传统的实践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和课程实验(实践、模拟)等课程,新兴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学科竞赛、学术讲座、团学活动、资格认证、文学艺术欣赏、认知性实践、创新教育等。目前各院校专业实践课开设的还主要是传统实践课程,新兴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待完善、深化与落实。

 

贸易经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设想

 

(一)依据三个层次构建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

 

贸易经济专业被确定为“经济学”学科、“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贸易经济”专业,其专业链为“经济学”学科“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贸易经济”专业。因此,应根据“学科”“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构建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体系。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科共同课”应为“经济学”学科的学科共同课,“专业类基础课”应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的专业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包括体现贸易经济专业核心理论(思想)的课程。有些学者认为“贸易经济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两个专业的共同理论大约只有20%,因此,“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的专业类基础课,应包括这共同的20%的理论和一些相似理论,比如分工与贸易理论、贸易史理论等。

 

(二)构建内外贸一体化课程体系

 

不仅贸易经济专业要开设对外贸易理论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应当开设贸易经济理论课。如果内外贸理论两张皮、内外贸活动平行进行,结果导致做内贸的做不了外贸、做外贸的更做不了内贸。因此,内贸企业不能较好地管控国外产品市场,更好地组织全球产品供应链,外贸企业当遇到国际环境恶化、产品出口困难时,也没有利用国内市场的能力。内外贸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内外贸一体化理论研究与创新,目前我国内外贸一体化理论成果近乎空白,内外贸一体化提法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因此,亟待更多的内外贸专家学者从创新的视角与思维思考内外贸一体化的结合点。“全球供应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产业链”理论,是一些好的突破口,但还需要结合外贸与内贸理论,需要相关理论的融合。

 

(三)突出贸易经济专业的内核理论

 

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应突出贸易经济专业的内核理论,使贸易经济学专业成为“有骨、有肉、有血”的专业。1997年教育部专业结构调整,使得1998年以来,贸易经济专业不具备合法的地位,即使保留也仅采取了“目录外专业”的形式,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仅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贸易类专业,许多高校纷纷取消了贸易经济这一专业,用国际贸易取代了这一专业。这一调整使得高校贸易经济学科领域仅剩下外贸专业,许多研究贸易经济的教师纷纷转换研究方向,这对贸易经济专业来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专业队伍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出现结构性调整,许多教师转行到其他热门专业进行教学和研究。由于流通体制改革,商业领域对外开放,贸易活动的变化相对较快,而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内容陈旧,方法传统,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可供教师选择的较好教材不多。因此,应挖掘贸易经济专业的内核理论,追溯流通经济理论的本原,借助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创新贸易经济理论。创新能够解释现实流通现象的理论,缩小流通理论与流通现实的背离。

 

(四)强化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

 

强化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就是要增加贸易经济专业的技术要素,这需要开设一些技术性课程来完成。一是要加强流通技术理论课开设,主要开设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结算、POS/MIS、互联网数据库等课程。二是加强物流理论课开设,主要开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课程。三是加强商业规划理论课开设,主要开设商业策划学、商业规划学、商业街和商圈规划学、商业地产管理学等课程。四是要强化教学中的企业实习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要常态化、多次化、多元化,保证足够的时间安排。要脚踏实地组织和进行实习,不流于形式,使学生能真正接触和了解流通企业的在用技术,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
国际贸易;
教学改革

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100所重点大学之一,现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也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国际贸易是石河子大学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惯例、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涉外部门的实际业务以及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增大,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对于国内设置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来讲,每年培养的本科生数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并不是很多,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即从培养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公共课设置过多,占用学时数较大,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实务课程设置较少,专业课学时数逐步被压缩。公共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学公共课(不能删减,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另一部分是学院的公共课(课时可以变动)。其中,大学的公共课有些根本没有必要占用太多学时数,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结合目前的社会需求,设置合理、有效、实用的课程体系,使本科生毕业后能适应市场需求。

二、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目前的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来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门专业课不能做到两名教师来共同承担,甚至出现一名教师要承担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不能仅仅限于博士,应适当放低门槛,引进国际贸易硕士。先引进,然后再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三、重视校内实践

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内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机房进行上机操作,采用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公司开发的S imTrade外贸实**台软件、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学生按照实验老师所分配的学号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进出口地银行不同的角色,从事目标对象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在商务实验室开展的手工操作实习,也就将报关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全部纸质化,按照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两部分的实践,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实践,加大对校内实践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通过科研立项,与自治区及兵团企业进行合作,促进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转化。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实现校地双赢、校企双赢。同时,要继续加大与阿拉山口海关、检验检疫局、五矿有限责任公司、兵团商务局等单位的合作,定期选派优秀的学生去实习。积极拓展与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吐尔尕特口岸和喀什机场口岸等的联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转贴于

五、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选题要符合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目的,应尽可能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科研、外贸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督促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任务书的撰写。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时提交相关材料,认真阅读参考文献,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同时,通过答辩小组讨论,评选出优秀论文和论文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对于不合格的论文应该放入二答,二答不过的直接推迟毕业。这样,学生不但能充分重视论文撰写和答辩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论文质量的水平。

参考文献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通过调查、走访和研读大量文章资料,了解中小企业对外贸专业的毕业生的评价和需求,以确定高职院校的课堂体系,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对外贸易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以达到对外贸易专业毕业生更好地就业的目的。外贸企业对高职院校外贸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才的需求总量一直很大。

外贸企业一直需要外销员、报关员、跟单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单证员、报检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但是要从事这些职业的毕业生必须考取国家通用资格证。在岗位和部门的发展方向上,以对外销售、报关、外贸单证方向为主,所以学校应给学生以充足的选修课程的权利,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后,也有向商务代表、涉外文员、翻译等方向发展的机会。

2.企业更喜欢聘用掌握多种技能的外贸人才。

在调查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储备需求环节时,我们发现97%的用人单位觉得外贸人才应该更加重视外语的学习,96%的用人单位觉得外贸人才需要学习更多的国际贸易知识,78%的用人单位觉得外贸人才需要学习更多对外贸易法律法规知识。这充分说明外贸人才的外语水平和贸易实操经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外贸人才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掌握。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贸易纠纷,外贸人才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做到知己知彼,学会用法律来维护企业利益。总之,学校一定要以企业的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依据,加强学生的外语能力、法律意识,增加贸易知识课程、商务函电课程,还要兼顾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外贸人才应该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和计算机知识。

我们还发现外贸企业对掌握小语种的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去年外贸企业招聘岗位中,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数量占到总量的7.2%,今年已经达到了17%,比往年增加了几倍。另外,外贸企业进行招聘时非常看重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82%的用人单位都觉得外贸人才很有必要熟练掌握常用的of⁃fice软件,比如WORD,EXCEL和PPT,所以学校在对外贸人才进行培养时,尤其要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教授。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68%的企业觉得外贸人才考取报关员证书很有必要,49%的用人单位很看重报检员证书,41%的用人单位很看重物流师证书。这充分表明用人单位更喜欢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人才,因为只有充分了解跟贸易有关的其他行业的人才会对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取得不同的技能证书,比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报检员证书、跟单员证书、物流师证书等。取得的各种证书可以为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分,在参加招聘会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

4.实践经验丰富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企业认为他们更喜欢有过半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外贸人才,他们认为经过实践的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更扎实,能更快地融入企业,能更快地胜任他们所担当的角色,与同事相处更为融洽。这说明当今企业越来越看重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高职院校要增加外贸学生实践的课程,加强校企合作。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堂体系的设计

1.针对企业需求,确定高职院校课堂体系方向。

我们将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作为依据,提出高职院校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堂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作薪酬。同时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的文章,掌握课堂体系的基本理论,为高职院校外贸专业的课堂体系设计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根据企业需求特点,我们归纳出了培养外贸人才课堂体系设置的五大指导方向:(1)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定位:外语优秀、外贸知识丰富、精通各类专业知识。(2)加强外贸人才软实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客户服务精神。

(3)课程内容跟上时代变化: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跟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学校要根据企业需求来设置课程。(4)课程设置要符合高职院校和教育部办学要求:紧抓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英语技能培养,计算机技能培养不能放松,法律知识培养是亮点。(5)加强实训课程和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需求。在课程设置构成上,要特别重视英语课程与贸易课程,一手抓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一手抓学生的贸易实际工作技能。

2.以就业方向引导课堂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采用学生自由选课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就业方向,再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对应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起到辅导作用。下面是根据当下就业形势,对意向最多的职位的分类:(1)就职于外贸类公司。外贸类公司主要负责国内外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办理各项交易手续、提货交货业务等。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外语进行贸易交流,需要刚毅果断冷静沉稳的素质。(2)就职于政府机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并负责监督实施,创造有吸引力的条件引进外资,统筹管理各利益方。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国内外经济政治政策方针,要能灵活周到地安排各项事务,要有过硬的沟通交流谈判能力。(3)就职于商业文化公司。商业文化公司主要的业务是把我国的文化、体育、教育商业化后销往国际市场,让外国人来消费,增加外汇收入,增强我国软实力。有些商业文化公司需要将国外的文化产品引进中国,要求从业人员充分了解文艺体育等知识,熟练掌握外语和贸易知识,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4)就职于货运运输类公司。货运运输类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各种国际货物的物流运输,牵涉货物的收发、运输安全、物流单据的处理、与国内国际公司沟通交流。需要从业人员熟练运用外语、了解外国习俗和历史文化、国际贸易知识等,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

3.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

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理论课程主要是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实践做好准备。实践课程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课程是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的专业强化的技能不同。实践教学是培养外贸专业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实践课程由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课内实践教学有英语口语训练、英语材料阅读训练、英语听力训练、英语影视欣赏、计算机应用实践、对外贸易的事务处理、电子商务实验等。课外实践教学有军训与公益活动、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辩论赛、社会调查、外贸业务模拟大赛、外语角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更快地适应社会,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丰富的贸易知识和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特别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发达国家对外贸人才培养的经验也表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互相补充是使学生快速成才的有效途径,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很好地指导实际操作,而实际操作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达到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的目标。对于“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实务”“外贸函电写作”等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授课本知识之外,必须安排充足的实践课时,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补充。还应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进入单位实习,熟悉企业氛围和业务流程。实践课程的设置还要把握好下面几个方面:(1)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在遵守教育部门相关规定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从实际业务中总结业务技能,实操内容来源于企业并反哺于企业,将企业需求与课程内容相统一,这样的实践课程才有意义,并与企业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跟随企业需求不断地更新实训课程内容。(2)实践课程的设置方式,可先由课堂上的仿真模拟训练再到企业实践,模拟训练力求做到与企业的真实环境高度相似,以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际操作时的低级错误。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后再到企业强化技能,更高效地让学生掌握多种实际操作技能。(3)实践课程的实施,力求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一是可以随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业务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是可以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体会职业感和责任感。

4.专业技能培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的体现。

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岗位技能与必要知识。下面介绍需要着重培养的专业技能:(1)对外贸易函电的翻译能力。与国外企业沟通过程中,函电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是贸易双方达成共识的重要文件,因此,翻译英文函电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一般情况下,对外贸易的日常函电句式比较固定,可以使用工具书查阅特殊商品的英语表达,对学生的语法词汇没有过高要求。(2)对外贸易函电的写作能力。对外贸易函电写作是指把己方的交易条件及具体要求做成文件给对方,对外贸易函电翻译是把对方的交易信息翻译成己方能读懂的信息。两种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相似的,学生在平日努力训练,牢固掌握这两门技能。(3)对外贸易单据的阅读能力。在贸易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单据,例如商品明细单、发票单、物流单、提货单、保险单据、海关发票等,大多数单据都是英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常见单据的格式与常用搭配方式,能快速领悟单据中的中心思想与禁忌事项。(4)贸易故障的排除技能。双方在交易时常会出现摩擦与冲突,如部分商品质量有瑕疵、数量有误差、不能按合同规定准时交货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最大可能地消除双方的矛盾。这需要工作人员能按照国际商业惯例,灵活解决问题,以免影响贸易大局。

三、增强高职对外贸易课堂教学体系有效性的建议

1.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认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深入浅出;
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既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又必须让学生开动脑筋,努力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学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情,课堂氛围才会积极活泼。师生交流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更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3.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凝聚着教育主体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认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专业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

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要求,也是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依据。

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不同,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运行机制以及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各方面决定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要理论和实务要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些理论为建构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制约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的生产力水平主要决定于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结构、人才培养规模,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对于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来说,其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的设置与课程的开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习条件的优劣,无不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制约。

2.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这里所说的社会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我国已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它就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3.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传统文化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有广泛的影响,其他社会因素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往往要通过文化传统的折射,即使生产力水平相当、社会制度相似的国家,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模式、管理体制也不完全相同。发达国家,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集权制,有的则是分权制;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上,有的重学术,有的重实践。这些都与该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外来文化同样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有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日木、韩国、新加坡来说是外来文化,而现已成为这些国家文化传统组成部分;
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也是外来文化,如今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文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主导作用。

三、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在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大体有以下一些。

1.紧靠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必须加强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等都能按市场规律变化而变化。

2.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是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的能力是建立在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是指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教学的评估与改进等教学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同时必须注意贯彻“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

3.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原则

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经验表明: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学校国际贸易的企业相互合作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另外,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经济学范畴里的一门重点学科,必须重视科研活动。

四、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1.培养目标的建构

研究培养模式的建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目标,前面已经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科学构建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面向”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外部关系。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服务,要紧跟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定位”问题,要处理好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是一个大系统,高等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通过人才和科研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育人”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都亟待提高。在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时,我们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既重智育,更重德育;
既重理论,更重实践;
既重知识,更重素质和能力,要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培养目标时,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人才发展趋势,使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成为同类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品牌”专业。

2.课程体系的建构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途径。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在现行课程之外增设新的课程,而是根据世界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课程结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做到课程纵向横向的交叉渗透,补充新课程内容。要加强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注重国际贸易实务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综合教育,建立综合教育体系,通过增加第二课堂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师资队伍的建构

要实现培养从事国际贸易、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换句话说,就是既能做工程师,又能做教师。目前国际上国际贸易专业学校的师资构成,学术型和实务型教师的比例数为l:1。而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国际贸易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比较普遍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加快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已显得十分紧迫。

如何构建国际贸易专业院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要努力建设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作为自己教师队伍的常规部队。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送、下、带、引、聘”的方式。“送”,就是选拔部分教师出国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下”,就是让部分教师(主要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下基层锻炼。“带”,就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就是从国际贸易企业中引进优秀人才

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聘”,就是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第二条途径就是借鉴其他国家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做法,聘请社会实践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个途径是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

五、结语

通过理论分析,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构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我国国际贸易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飞,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训.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外贸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渐进式;
双语教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课程教学;
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培养优秀的国贸人才,我国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运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国贸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具备国际性和专业性,其专有名词非常多。教师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性词汇,进而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外贸专业知识。

一、渐进式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就是用外语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该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科教学和外语教学相融相合,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提升了外语教学的实践效果。而渐进式的双语教学则是指系统规划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比如,怎样设置课程、选择什么教材以及课上外语使用比例等,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方法等,逐渐增加外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使用比重,从而提升学生的外语实践效果,达到专业学习目标。实际过程大体上是教师通过渗透和整理,思考教学模式,根据各个专业的特征和专业课程系统,把各个学科综合成一个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教学环境。学生通过思考,用外语解答问题,并且从中获取相应的科目知识。

二、渐进式双语教学方式

第一种,外语教学,中文考试。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外语教科书和外语辅材料类型,并运用外语书写板面及总结课堂教学知识,比如,讲解外语中的名词和定义,适当运用外语课件,但是作业和考试等都使用中文。第二种,外语教材,中文教学。教师使用外语教科书,运用外语教学课件,而课上运用中文讲解教材内容。第三种,外语教学,师生外语互动。教师采用外语教科书,用外语进行讲解,要求学生也运用外语进行互动,并且作业和考试等都使用外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几种教学方式都是渐进式双语教学方式,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在国贸专业课程中运用u进式双语教学

1.国贸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的目标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模式成了一种普遍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强化了国际贸易的专业性知识,还学习到国际贸易的相关专业外语。渐进式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做到全程使用外语沟通,提升自己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2.国贸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

教师经过教学分析,确立双语教学的目标,设置渐进式双语教学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的专业性知识包括国贸理论、国贸市场、国贸结算以及金融等基础知识,这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可以运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刚入学时使用母语,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逐渐使用外语进行教学;
对于其他学科可以依然采用中文进行教学,或使用外语教科书但用中文进行讲解。比如,单证教学、贸易实务教学、函电以及商务外语教学等,都使用外语教科书。学生只有具备相应的外语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当中灵活运用,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书面沟通,都应达到国际标准。因此,教师要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使用外语教科书,在课堂中用外语和中文进行教学;
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后,采用全外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四、结束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需要培养具备国际性专业知识水平的优秀人才,因而,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国家尽快走向国际化。但是国贸专业课程运用渐进式外语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习惯,进而推动国贸专业课程渐进式双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光华.论渐进式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22-124.

推荐访问:外贸 论文 专业 外贸专业论文【五篇】 外贸专业论文(精选5篇) 外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