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五篇】

时间:2024-03-19 14:38: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职教育和社会就业密切相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高职教育的目标看,高职院校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实际应用与操作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做好思想与技能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五篇】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范文第1篇

1.1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

高职教育和社会就业密切相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高职教育的目标看,高职院校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实际应用与操作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做好思想与技能方面的准备。二是从高职教育的对象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参与集体类活动有很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促进和丰富了高职院校各类活动的开展;
他们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动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较强。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属专科教育的层次,高职学生普遍入学分数不高,整体素质差别较大,个人约束的意识不强,存在叛逆、自卑等负面的情绪,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思想政治教学在案例选择上与社会生活存在“两张皮”现象,很少选择新例子,教学内容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造成教学与生活脱节。三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老师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满堂灌方式,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还不够好。

2.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及其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2.1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含义

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指的是把社会实际生活内容应用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实际生活内容引入教学主题,采取生活中典型例子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而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教育思想。

2.2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统一起来,促进政治教学的具体化和通俗化,使学生通过课堂学到的间接性知识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推动学生提升个人技能,掌握生存本领,实现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使学生产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三是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的应用,使学生把一些思想政治意识和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

3.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3.1强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设计中的应用

坚持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注重时事类教学内容的设计,将新闻时事和社会案例等内容引入到教学中;
注重将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入到教学内容设计中,为相对抽象的理论增添趣味;
注重将图片与漫画引入到教学内容设计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3.2强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学情景设置中的应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话题,设置出一定授课情境,营造积极创新的机遇、条件和氛围,鼓励学生分析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和探讨,促使高职学生拓宽思路,提升个人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3.3强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将政治理论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强化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通过分小组协作研究的方式,安排大家针对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自由辩论,使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在辩论结束后适时总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4.结语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17-01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帮助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突出重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的相关知识来武装大学生头脑,让中国梦扎根于学生心中,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及时汲取当前国际国内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有益成果,根据当前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有关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现优化和创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下狠功夫。语言的艺术要巧妙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课堂教学与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来丰富教学形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借鉴国内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科学合理的优秀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的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当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实践活动越发重要。

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用自己的所学服务于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改革开放活生生的事实,启发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改革开放的现状、进程、成就和所面临的困难,坚定他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信念;
组织他们参观伟人故居、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对他们进行革命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援助活动。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辅导下岗工人及子女学习,照顾孤寡老人,为农村或社区捐赠衣物、书籍,到农村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活动。借此增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理想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

三、积极发挥网络的作用

当前网络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互联网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增长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新机遇,重视和运用相关网络技术,接受网络、利用网络,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一是建设一些主题网站,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网络阵地,积极抢占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我们已经积累起了许多构建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的相关经验。比如在网站开设思政之窗、求是园地、时事点评、党校之风等,不断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点击率,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二是挖掘技术潜力,加36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信息监控和舆论引导,为理想信念教育清除障碍。要及时清除、过滤有害信息,保证网络信息的正确性。通过加强舆论导向的监督和指导,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三是开设“网络互动”利用网络的便利性,直接在网上与大学生交流思想,及时公布学校关于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规定,解答同学们的疑问。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BBS论坛或运用电子信箱为其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

四、积极依托学生社团组织

大学中的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们展示自我才华,提高自我素质,加强交流的摇篮。近年来,学生社团在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针对学生社团的特点,制定规范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促使社团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其次,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加强外联,拓宽社团活动的渠道。比如针对一些学术性社团聘请名家、专家作顾问,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些服务型、实践型的社团可以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可跟相关社团如“爱心学社”、“阳光工程”等组织起来,多关注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在活动中潜移默化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再次,加强社团的文化建设。在社团文化建设上时刻注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让大学生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五、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理想信念教育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环境的优劣,对教育效果是有直接影响的。良好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性,马克思曾经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要使环境产生积极的效果,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首先,高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人生目标,以正确的舆论占领学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全社会要共同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其次,要大力加强具有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教风;
把理想信念教育与日常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寓教于乐”,把教育渗透到日常文化活动之中。要把校园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社会各个相关文化产业单位和文化事业部门,要遵循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发展的规律,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喜闻乐见优秀精神食粮。让我们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环境,铺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伍柳氏.略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2]邱柏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过程[J].思想理论教育,2008(5)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范文第3篇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这一壮举使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而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其中“人文奥运”理念包含的内容和思想最为丰富,是此次奥运会从申办到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核心理念,而对我国高校来说,该理念蕴含的人文思想对于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人文教育”理念对大学体育的影响

1.1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低下,这主要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各方面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的;
而应试教育环境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且由于学校对“三基”教育过度重视,这样就对我国广大学生的体育观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极大地制约了体育文化在我国各级学校的发展和传播。对大学生来说,其体育行为的正确性与体育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确的体育观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体育行为,养成每天锻炼的体育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2加快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脚步

体育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奥运”理念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大学体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体育观的养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奥运”理念,有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内涵,使他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自发地宣传体育文化。

1.3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弘扬体育文化的责任心

大学生是知识的储物柜、文化的传递者,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应该要认识到弘扬体育文化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了解“人文奥运”理念在我国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要想将大学体育中“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性,还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主动去宣传,从而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 “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施行途径

2.1开展 “人文奥运”理念知识专题讲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奥运”理念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先对学生们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课堂上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人文奥运”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该理论,充分理解该理论的内涵,从而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大学体育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课程开展教学,系统地讲授“人文奥运”理念的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该理念的内涵。同时,学校领导还应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讲座,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人文奥运”理论,理解该理论的内涵思想。

2.2积极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在大学校园中,还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方式辅助“人文奥运”理念教育,使学生们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在大学体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使体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文奥运”理念不仅需要在大学体育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而且还应该扩散到学生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而将“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大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来。

2.3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人文奥运”理念教育在大学体育中需要借助学校中的媒体来传播,通过利用学校中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大学体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大学管理人员及部门应该认真拟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学校中的各种媒体渠道,将“人文奥运”理念教育融入到其自身的校园文化宣传工作中来,从而使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当前,我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影响,某些腐朽思想的生活方式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加大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淡化。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

当前,相当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高职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修养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教育所必须的职业技能,能顺利就业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

(二)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当代高职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实践活动、思想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当代高职大学生呈现出诸多矛盾性特征。他们渴望祖国富强,憧憬自由、幸福,向往和平、发展,积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却又害怕社会竞争,逃避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学习知识、掌握生存发展技能有抵触厌倦情绪。反应在价值观上则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现实,价值标准注重实效,人生幸福追求实在,择业观念偏重实惠。其次,在心理素质上,当代高职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并存,情感世界多元化,富于多面性。当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这些新情况反应把握不足,教育方法陈旧,针对性不强,因而实效性不够。

(三)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是教师一言堂,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结合不紧密。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不愿意听。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这一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上,教会学生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典理论来分析、解释种种现实问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能不断推陈出新。②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逐步形成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适应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科学性要求的课程体系。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③不断拓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服务奉献意识。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检验。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入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极大地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践能力,在社会认同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一是进行社会参观考察。二是考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学习新时期共产党人辛勤工作的精神。大学生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才能深入到社会中,了解国情,不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以先进形象为典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用先进形象影响大学生行为,要着力引导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理想信念教育固然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一种正确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并继续丰富和发展。科学的理想如果只是空谈一阵便束之高阁,并不付诸实践,那么,无论多么崇高和美好都是没有任何意义。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改善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大学校园里,政治思想工作者和全体教师都要全面地育人,承担起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责任。

三、结束语

人总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特别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理想主义并非是徒具浪漫和完美色彩的空想,它是一种激励,激励着大学生面对未来,坚定信念,把自己的现实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生活具有明确的方向,事业具有坚实的基础,使人生绚烂多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6.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范文第5篇

一、本课题主要教改内容

本课题教改内容由三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为“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改革”;第二板块为“文学理论的审美情感化教学改革”;第三板块为“文学理论的审美意境化教学改革”。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之理念;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之形式;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之技法。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之理念,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形象来释义文学理论课程中的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和学术范畴;始终以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形象来阐述文学创作和鉴赏规律;始终以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形象来示范文学理论的运用方法。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之形式主要包括:形象化的言语描摹形式、具象性的文学形象形式和艺术音像材料展示形式。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之技法主要包括:课堂言语描摹之技法、课堂情境设置之技法、多媒体音像展示之技法、电脑动画展示之技法。文学理论的审美情感化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学理论的审美情感化教学之理念;文学理论的审美情感化教学之形式;文学理论的审美情感化教学之技法。文学理论的审美情感化教学之理念,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始终以具有审美意味的感性感染手法来激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体验,始终以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教学手法来促进学生对文学理论的认知和把握。审美情感化教学之形式主要包括:以文学景物形象来传情达意、以文学人物形象来传情达意、以文学细节情节来传情达意、以文学场景情境来传情达意。审美情感化教学之技法主要包括:触景生情法、借景传情法、托物言情法。文学理论的审美意境化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学理论的审美意境化教学之理念;文学理论的审美意境化教学之形式;文学理论的审美意境化教学之技法。审美意境化教学之形式主要包括:情景交融之教学形式、虚实相生之教学形式、动静相成之教学形式、意在言外之教学形式。审美意境化教学之技法主要包括:以言语描摹的方式来营造意境之技法、以情境设置的方式来营造意境之技法、以艺术形象呈现的方式来营造意境之技法、以电脑动画的方式来营造意境之技法。

二、本课题预期教学目标

本课题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其一,改变目前国内各高校《文学概论》课程抽象解说理论术语的教学现状,以具体鲜明生动的审美形象,将艰深晦涩玄奥的学术范畴和抽象概念转化成为可感可触的审美形象,达到明显提高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学习兴趣、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的教学目标。其二,改变目前国内各高校《文学概论》课程理性阐释学术范畴的教学现状,以感染性、动情性、愉悦性的审美情感化教学,达到化“苦学”为“乐学”并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和师生课堂生活的质量的教学目标。其三,改变目前国内各高校《文学概论》课程刻板点缀具体例证的教学现状,以具有意蕴暗示性、象征启发性和自主创造性意义的审美意境化教学,达到让学生自主发现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对艺术意义做出个性化有创意的理解,将所掌握的文学理论知识活用于自己独自进行的文学欣赏和批评活动中的教学目标。

三、本课题预期教学效果

本课题预期教学效果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审美形象化教学的预期教学效果;其二,审美情感化教学的预期教学效果;其三,审美意境化教学的预期教学效果。

1.审美形象化教学所能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人的自然天性倾向是喜好形象的东西而厌恶抽象的东西。而《文学概论》恰恰是一门完全由抽象概念构成的课程。这些抽象概念知识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发展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文学理论的审美形象化教学改革致力于抽象概念知识的审美形象化,将使抽象概念的教学一改过往的抽象、枯燥、乏味的特点,将使整个教学过程一扫过往的沉闷和消极气氛。课堂里充满具体、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抽象概念知识则完全消融在具体、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这种寓抽象概念于感性形象的教学方法,必能最大程度地扫除厌学情绪,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2.审美情感化教学所能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人的自然天性倾向是喜好情感性东西而厌恶理性的东西。而《文学概论》恰恰是一门完全由理性范畴构成,且完全遵循理性逻辑推演而成的课程。这些理性范畴和理性逻辑思维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发展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文学理论的审美情感化教学改革致力于理性范畴的感性化和理性逻辑的情感化,将使理性范畴的教学一改过往的抽象、晦涩的特点,使理性逻辑思维的教学一改过往空泛、玄奥思辨的特点;利用文学作品本身具备的感性形式和情感载体特质,将理性范畴消融在艺术的感性形式之中,将理性逻辑消融在情感思维之中。由于审美情感化教学具有感染性、动情性、愉悦性的特点,必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文学专业学生视理性思辨为畏途的学习心理,化“苦学”为“乐学”,在文学理论课堂上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由此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和师生课堂生活的质量。

3.审美意境化教学所能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理论范畴。审美意境由“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相成”和“意在言外”四个义项构成。中国古典美学如此看重情景交融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可以使情与景相互生发。而情与景的相互生发实际上是基于审美欣赏者主观能动的心理活动的。没有欣赏者的主观能动的想象和体验活动,文学作品中的景便不能触发欣赏者的情,欣赏者的情也不能深化艺术之景。中国古典美学所谓虚实相生,是指实象与虚象、实情与虚情相生相成,于是乎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韵外之旨等说法。而实写之景象之所以能滋生虚妙之心象,实写之情感之所以能滋生微妙之心情,完全在于欣赏者主观能动的心理参与。没有欣赏者主观能动的联想和想象、体验和感悟,实象和实情便不能生发虚妙心象和微妙心情;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韵外之旨也无从说起。

推荐访问:生活化 教学理念 论文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五篇】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精选5篇)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