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五篇】

时间:2024-03-20 0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佳木斯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的黑龙江省8所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之一,是教育部批准招收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来华留学生项目的52所高校之一。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已达700多人,学历教育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国培研修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五篇】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学类;

全英文授课;

留学研究生;

课程体系;

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68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109- 02

0 前 言

佳木斯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的黑龙江省8所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之一,是教育部批准招收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来华留学生项目的52所高校之一。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已达700多人,学历教育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82%,涉及21个硕士专业方向和1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医等几大学科。

2011年,我校开设了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班。此课程班采用全英文授课,覆盖我校医学类4个一级学科。国家留学基金委对这个课程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在未来几年,在稳定招生的基础上,规模将不断壮大,也会有更多的自费留学生申请入学。

通过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班的课程体系,将为扩大我校医学类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规模,提高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我校英文授课留学硕士研究生班的专业分布将成为可能,同时也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有如下特殊问题必须充分考虑。

1 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医学基础教育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对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出台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认可,全球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中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得到了界定。也使各国医学教育的学历互认和职业资格互认成为可能。但是,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各种影响,教学的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生源国在本科阶段的医学基础教育背景的不同,结合具体的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和评估体系,才能建立科学的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的具体特殊问题

2.1 政治类科目

政治理论课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的研究生必修课程。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不同学时的相关课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等。绝大多数院校的政治理论课为54~72学时,一般是3学分。但是根据《高等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因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国留学研究生所在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政治类科目的设置及相应学分的要求是删除或是替代。成功的做法是为学生开设一些介绍中国人文、地理及传统风俗类的课程,既能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传统风俗习惯的认知又能提升亲华度。

2.2 语言类科目

很多高校的医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都明确要求学生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大多数院校都开设英语,也有部分院校在开设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俄语或者日语。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总学时大约占理论学时总数的20%。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大多来自母语是英语或者所在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的国家,对他们来说,汉语就是他们必须要学习的外语了。虽然他们在华学习期间使用的授课语言是英语,但是在其进入临床轮转期间,要求所有的患者与他们用英语直接沟通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语言类课程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留学研究生的汉语基础,对课程的内容、程度、学时和学分的设定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2~3门汉语强化类的课程,特别是医用汉语,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打好语言基础。

2.3 方法类课程

方法类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有的医学院校将方法类课程放在公共课模块,有的放在专业课模块,有些课程作为必修课,有些课程作为选修课。不同国家的医学类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方法类课程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在为医学类留学研究生选择方法类课程时,要充分调研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确定开设哪些必修课,哪些选修课,以及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

方法类的课程在课程结构和学时调整时,应该侧重于实践环节,增加实验和实践学时,让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对于《医学统计学》课程,应该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可以适当增加学时,并侧重于专业软件的使用及科学研究实例的分析与研究。

2.4 选修课

目前很多国内高校的研究生选修课程,已经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的作用。更有很多课程不适合留学生选修。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必须结合留学生的本科教育背景,结合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安排和设置并不断更新。要把选修课作为扩大留学研究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为加强学生方法类课程学习和专业类课程学习效果提供辅助的支持作用。

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应以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的形式为主,课上的学时不必太多,可以借鉴美国医学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特点,采用细水长流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分设置少,供选择的课程数目增多,各有侧重,从而能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

3 结 语

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培养, 目前还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要针对留学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学习,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材建设, 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适合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以确保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万霞,辛暖,赵伟. 改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2002(20).

[2] 崔爽,段丽萍. 浅谈美国大学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

[3] 祖雅琼,马骏,李丽剑,等. 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
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
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
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
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王枫林(1950―),女,汉族,上海人,四川教育学院外语系教授,副系主任,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进行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的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式,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由“理论引领”“观摩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综合评价”这五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该模式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独自的特色,正逐步推广。

关键词:英语教师;
新课程;
培训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体系由在国家实验区试点、然后逐步扩大到如今在全国中学普及。由于这一轮课程改革有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使得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方式、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都作了重大创新。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何进行专业化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等问题使新课程教师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小学教师迎接新课程要‘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这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任务。”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的一项急迫任务。

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是由专家讲座为主,培训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委托北师大的六所院校举办了第一期部级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并于2003年颁发《关于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部级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司[2003]27号)等文件,要求有条件的院校申办部级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基地。我们四川教育学院长期从事中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专门的培训方案研制组,在四川省中学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方案,于2003年1月向教育部申办“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部级研修资格”。此方案在全国27个申办院校的培训方案竞争中,获得教育部一次性通过,批准我院于2003年10月进行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部级研修”,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并将培训模式带回了培训者各自的省、市、地区。2004年至今,我们每年在四川省进行各类省级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该培训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推广。

一、培训模式的特点与操作

(一)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要“在研究、试验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查有梁先生在《教育模式》中指出:“模式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
”“模式,推上,有理论基础,推下,有实践操作,模式介于理论与应用的中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模式能够承上启下。”遵循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在设计培训模式时努力做到:

1.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目的是帮助学员深入理解英语新课标,解决他们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培训者/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各地新课程培训工作输送骨干并起示范作用。

2.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及研究,了解到一线教师希望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的问题,设计与英语新课程紧密相关的培训内容;
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营造大家参与的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训学员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引导学员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培训模式的内容设计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总结出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1)“理论引领”;
(2)“观摩实践”;
(3)“合作交流”;
(4)“自主学习”(5)综合评价。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具体体现为:

“专家讲座:理论引领观摩学习:示范课例展示合作交流:说课、评课与讨论自主学习:实践、交流与反思综合评价:总结、改进与提高”

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常规的专家讲座传统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英语新课程学科研修为主线,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例的分析研究,在合作交流、实践与反思中提高实施新课程培训的能力。

二、培训模式的操作方法

1.培训前,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学员需求和建议。

2.设计培训内容菜单,由学员按需选择,主动参与培训。

3.聘请参与国家新课程标准制定和对实施新课程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及优秀中学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形式是专家理论引领、专家与学员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4.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讨紧密结合。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到实验区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反思总结。

5.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和研修。采取学员小组活动,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出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学习、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

6.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每次培训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收集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
进行跟踪调查,与学员建立长期联系,促进教学与科研。

三、培训模式的创新点

1.培训模式的创新。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坚持了“互动、实践、反思与创新”的运作思路,采取了“专家理论引领示范课例展示说课、评课、讨论实践、交流、反思”的创新模式,培训内容以英语新课程学科培训为重点,紧密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的分析研究,讲座与对话相结合,观摩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培训模式,是对传统的专家讲座式培训方式的根本变革。

2.参与式的培训特点。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学员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喜悦和困惑,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在学习、观摩、研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英语专业化能力与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教学能力。

3.培训模式易于推广和实施。培训模式以学员为主体,易于推广和实施,高质量地完成中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推动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改革。

四、培训模式的实践

在我院2003年10月举办的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部级研修班中,有来自贵州、福建、青海、宁夏、甘肃、广东、广西、安徽、重庆、、云南、陕西、新疆及四川等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培训模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这些骨干培训者将所学研修模式带回到各自的省、市、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班中推广,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随后,该模式在2003-2008年期间我院承办的四川省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新课程教师省级上岗培训班、骨干教师新课程省级后续研修班、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初中/高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余次培训中推广,共计2 000多名教师参加,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反馈信息表明:该培训模式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具体,模式新颖,能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学员们受益匪浅,对新课程在实际中运用和如何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增强了信心。培训模式的广泛使用和推广表明了该模式有利于促进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和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培训模式不应是固定的,使之适应改革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教育培训者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 彭钢. 课程理念的更新[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在2009年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2010年6月教高函[2010]7号文件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包括“985工程”高校、具有行业背景的“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高校,由此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中国计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文学、法学、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其规模和办学层次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我校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其结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从1997年开始招收优秀学生组成试点班,2006年正式成立量新学院,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学生300多人。2012年,我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成功加入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卓越质量工程师和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迄今,我校已有质量管理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总数近400人。

量新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质量管理工程等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超越。培养面向国际、面向世界创新型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具有扎实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与国际化人才交流的素质和能力。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在实现国际化培养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1研究设计

目前在英语教学领域,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教学实践更是近乎空白。与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外语要求(孙立春,2012)。叶云危2013)将拔尖创新人才英语课程定位为通用学术英语,分四个阶段发展学生综合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和核心学术能力。梁晓波等(2015)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包括英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国际化接轨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以及专业化英语。

为此,本研究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点班和卓越班,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手段,了解试点班和卓越班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期待和目标,针对这两类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和课程设置框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现的路径和作用。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如今,随着理论框架的完善,需求分析也逐步应用于通用英语(EGP),为外语教学课程设计、教育政策制定、教材评估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次自主设计的问卷共105个问题,包括基础信息6个问题、英语学习动机9个问题、学习过程10个问题、学习环境5个问题、考试4个问题、教材4个问题、学习资源10个问题、教学模式8个问题、教学方法5个问题、课堂形式5个问题、课程设置16个问题、选修课程目的10个问题、语言文化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技能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应用类课程9个问题。问卷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内由学生现场作答完成,调查了我校量新学院试点班119位学生、质量专业卓越班49位学生、自动化专业卓越班43位学生。经SPSS统计分析,有效问卷为203份,其中男生116人,占57.14%;
女生87人,占42.86%。

2结果与讨论

调查显示,52.7%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的总时间应该设定为四年,另有28.1%的学生认为至少应该开设到考过六级。但是,66.5%的学生课外平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就学生自身英语技能的判断,认为最强的英语技能是“读”(43.3%)和“写”(22.2%);
最弱的英语技能是“听”(40.4%)和“说”(29.1%),现在的英语听力水平能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40.4%)和能听懂听力课程大部分内容(33.0%),而认为能听懂VOASpecialEnglish的仅占5.9%;
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占20.7%。学生最想提高的英语技能是“说”(44.3%)和“听”(26.6%),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最大期望是“提高听说能力”(72.4%);
被调查学生认为,最能提高自己听力水平的方式是看英文原版电影(33.0%)、与人英文沟通(28.6%)、听英文电台(23.6%);
最能提高自己口语水平的方式是每天大声朗读课文和文章(29.1%)、多与同学用英语交流(26.6%)。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大“听”和“说”的比重,以尽快补齐学生的英语短板。

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37.9%)和人格魅力(31.5%)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最重要,48.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但28.6%的学生“兴趣一般,取决于老师和教材”。54.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量小”;
在英语学习中最缺少的是“意志力”(35%)和“独立性、自觉性”(32.5%);
最依赖的学习工具是“电子词典和mp3”(34.5%);
学习英语中最有帮助的材料是“杂志及课外阅读材料”(44.8%);
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视听结合”(37.9%);
最喜欢的课外学习方式是看英文电影和听英文歌曲(45.8%);
对英语学习最有帮助的三种活动和场景是“记忆”(66%)、看英Z频道或电影(50.2%)、读英文报刊杂志(42.9%)。

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最希望学到的是语言应用能力(62.1%),最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是时文报道(36.9%)和文学作品(27.1%);
认为最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式是每天阅读英文报刊(55.2%),最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方式是背诵优美课文(60.1%)。

对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感受是信息量大(38.9%)和形式多样(36.9%),对教师网络英语教学方法和形式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7.1%,认为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最有助于听力的提升(61.6%)。在网络学习英语时最常用的资料搜索方法是Google搜索(36%)、英语学习门户网站(26.6%);
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最想学习的是听力(27.6%)、口语(24.1%)和看英文电影或者听英文音乐(22.2%);

对英语教材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1.1%;
对英语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3.4%;
对学校英语学习环境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48.5%;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影响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性”(60.1%);
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活跃的课堂气氛(56.9%);
对英语课外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播放英语电影(42.6%)。

在学生眼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方面是“听说”(65%);
最喜欢英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46.5%)和提供语言实践机会(30.7%);
最喜爱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是观看电影和录像(77.1%)、语言游戏(47.3%)、角色扮演或戏剧表演(33.8%);
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教学(55.2%);
英语教学中,学生认为十分必要和有必要的是用英语授课(38.8%)、语篇结构及篇章欣赏(35.8%)和口语练习(33.3%),认为不必要的是单词听写(20.4%);
除课本知识外,最希望老师课堂上补充相关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48.8%)。

学生认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需要变革的方面是考试制度(43.3%)、教学方法(29.4%)、课程设置(22.4%);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需特别注重的是趣味性(55.2%)、现代生活(23.9%);
最喜欢英语学习材料主题是幽默故事(45.7%)、历史传说(37.3%)、风俗习惯(33.9%);
最喜欢的英语学习资源媒介是纸质教材(44.8%)、网络教材(35.3%);
对英语学习帮助最大的是英语电影(40.3%)。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很高,认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应开设的学分为4学分(48.3%);
最喜欢的语言技能类课程是英语视听说(70.5%)、高级英语口语(57.5%)、综合英语(51.5%);
最喜欢的语言文化类课程是英语电影赏析(71.2%)、英美热点小说与影视文化(69.2%)、英美文学简史及作品赏析(35.8%);
最喜欢的语言应用类课程是英语口才与沟通(74.2%)、英语职场翻译(51.7%)、英语演讲与主持(49.8%)、考研英语(43.3%);
最喜欢的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是旅游英语(75.7%)、国际商务英文沟通(56.7%)、实用商务英语写作(38.4%)、商务英语阅读(38.3%)、标准化英语(37.3%)。

覃新宇(2010)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中提出,合理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蔡基刚(2014)指出,在我国,“大学英语不是一个学科,只是一门为专业配套的公共基础课程”。

调查表明,到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学生更加钟情于语言文化类课程,其次是Z言应用类,再次是语言技能类课程。

为培养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提高其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提升其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大学应构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模块化、系列化、专业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做到英语学学四年不断线:通用英语课程(第一学年)+后续选修课程(第二学年)+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第三学年)+专门学术英语课程(第四学年)。学分总要求14-16学分:通用英语8学分,后续选修课2-4学分,通用学术英语2学分,专门学术英语2学分。

3结语 (下转第141页)(上接第97页)

本文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考试、教材、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形式、课程设置、选修课程目的和对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课程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促进教材编写,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基于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目标,构建了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Y201329721)”资助,系“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梁晓波,谭桔玲,张晓琳.论拔尖创新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翻译,2015,(2).

[4] 覃新宇.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J].教育与职业,2010,(24).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修订工作组:这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深刻总结十年实施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广泛听取广大英语学科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修订中,我们主要遵循了四条原则:

一是坚持改革方向,适应发展需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地对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设计以及内容与要求的满意率都达到95%以上。所以,这次修订工作坚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保持实验稿的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着重解决的是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突出课程价值,强调能力培养。《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教育要关注对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根据这个规定,这次修订进一步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是适当调整要求,促进均衡发展。这次修订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在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适当降低了目标要求。

四是加强教学指导,增加实际案例。在调研中,很多教师特别希望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这次修订充分采纳了这个意见,突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了修订,细化内容要求,加强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提供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小学阶段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范围和要求,以及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标准。

《江苏教育研究》:刚才提到,这次修订在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上和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保持了一致,同时也对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回应。我们想知道,这次修订着重解决了哪些问题?修订的重点主要有哪些?

修订工作组:这次英语课标修订的重点是很明确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阐述了英语课程对国家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同时,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得到了渗透。

二是充分体现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课程标准实验稿有一些课程基本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修订稿解决了这个问题,修订后的课程理念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凸显了英语学科的特点。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对比着看看,这里就不一条条说了。

三是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映了国际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是一种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学建议中从八个方面为英语教师提出了既具有指导意义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的改革方向。

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修订后的英语课程的设计延用了实验稿的设计思路,也就是采用分级的方式进行设计。修订后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现出更加清晰的三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指出: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分级目标是在总目标的框架下按级别从五个方面整体描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分级标准是对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也就是根据总目标的五个组成部分,对语言技能按五个级别描述具体的标准,而对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则按照二级和五级两个出口级别,也就是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进行标准的描述。另外,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都属于基础教育,所以,这次修订还在文字和图表上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区分与衔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江苏教育研究》:看得出来,这四个重点有这次课标修订共同关注的内容,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然,更多的还是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重点明确之后,你们对实验稿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修订?为什么要做这些修订?

修订工作组:新课改实施十年来,英语课程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学历水平也逐年提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小学英语课程规模的继续扩大,小学英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补充师资的数量和提高师资的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成为这次修订的一个重要任务。

这次修订,主要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对课程内容和课程容量的控制:

第一个方面是对课程内容和容量的调整。这次修订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譬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这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难度,另一方面也为了更科学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例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
把二级目标描述中“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以及数量、时间等相关概念。调整和删除了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比如删除了五级文化意识标准中的“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把原来的“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调整为“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修改后明显缩减了课程容量,也降低了课程难度。

推荐访问:英语 研修 五篇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五篇】 英语国培研修总结(精选5篇) 英语国培研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