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笔者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对理论与技术的平衡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结合近期在学生中所作的调查统计提出了一些观点。关键词:算法设计;算法分析;实践环节中图分类号:G642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计算机程序设计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就笔者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对理论与技术的平衡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结合近期在学生中所作的调查统计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算法设计;
算法分析;
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算法设计与分析”近年来在很多院校的本科阶段开设,体现计算学科以算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目标。算法研究的是解决计算问题的操作序列,早在计算机技术发明之前,人们就对算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在本科阶段开设“算法设计与分析”,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对程序设计与程序性能改善的理论指导作用,为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应用程序打下良好基础。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要求我们把握好理论与技术的平衡。如何把握本门课程中理论与技术的平衡,笔者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教学内容
算法课是理论课,它指导的是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应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本科阶段的理论深度与广度的把握。首先,从我国普通高校本科阶段数理基础课的教学实际出发,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限于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初步以及不多的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近世代数、数理逻辑和图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远不能达到在理论论证中灵活运用的程度。在算法课程中,无论是算法的设计还是算法的分析,都不能超越这一基础。盲目追求理论严密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本课程往往开设于高年级阶段,课时少也限制了教学容量。但是,通过有限的理论教学要使学生明白如下几点:
程序设计不能没有理论指导
理论指导下设计的程序更优秀
实际的应用需求将会推动理论的发展
因此,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在内容上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经典算法设计方法
常用的算法分析方法
算法性能改善对理论研究的要求
2教学模式
很多重点院校,特别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的院校开设算法课通常不包含实验环节。但计算学科发展至今,更多的学生走进计算机系学习计算机技术,把算法课作为一门纯理论课来开设,对大多数学生是不利的。以前算法课不含有实践环节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技术远落后于理论(数学理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计算机技术却仅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很多精巧的理论很难用当时的描述工具和运行平台加以实现。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用高度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描述复杂的算法,在微型计算机上实现大多数流式算法,很多院校还配置了中小型计算机,让学生可以做并行算法的实验。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验证理论的物质条件,就应当把算法课的课堂扩展到实验室去。
应当认识到,为算法课增添适当课时的实验环节不但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我们培养的是今后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制造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学习算法就是要培养他们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创新开发的实践。其次,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现有技术可能还不足以实现理论上已有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明天可能的技术改进或理论创新。笔者所在学校将算法课的教学模式设置为3:1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课堂教学以理论阐述论证为主,实验课实现算法并验证算法的效率。笔者最近在学生中作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了如下问题:
对你而言“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对提高程序设计技术的水平________________。
回答“没有什么帮助”占3%,回答“有一点帮助”占23%,回答“有较大帮助”占47%,回答“有很大帮助”28%。
对你而言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最大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
回答“深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占20%,回答“深入学习数据结构”的占23%,回答“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的占56%。
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算法课确实能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
3实验课的设计
笔者认为,在实验课中将课堂讨论的理论加以验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仅仅是实验课最基本的任务。绝大多数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任务。但是,我们从调查问卷中对如下问题的统计数据中却看到一个很让人担心的情况:
你认为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最大困难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听课理解”的占5%,回答“阅读理解”的占26%,回答“习题练习”的占17%,回答“算法实现”的占53%。
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用他们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程序设计技能来实现已有的算法有困难。认真想来这也符合规律:一、二年级学习的是程序设计语言和基本的数据结构,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用语言和数据来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进而开发出能实际运行的程序的问题。所以,算法课的实践环节对工科学生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必须的。算法课增添实验环节既能让学生验证理论,还能在低年级所学的程序设计基础上提高程序设计开发的能力。
然而笔者认为,仅仅停留在算法的验证上还是不够的。当今的程序设计技术日新月异,利用当前的新技术实现并应用经典算法,使学生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增强就业竞争力应当是我们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加入实验环节的另一个重要着眼点。利用诸如模板、仿函数、迭代子、对象合成等程序设计模式将实现的算法拓展成通用的函数库或类库,以此方式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掌握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由于学时限制未曾深入研习的程序设计技术,从而切实地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普通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的最重要的目标,应当是其在程序开发中的应用。实验内容应该包含应用。笔者认为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年来的题目很好地反映了算法设计与分析技巧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意义。笔者尝试着在本课程的实验中让有能力的学生研习一些这方面的题目,效果在一部分学生中是显著的。
总之,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计算学科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理论与技术的平衡是这场思考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厦门大学的赵致琢教授曾经指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计算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凸显本学科的这一特点,是每一门课程的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钱能. 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计算机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引言
随着计算机现代智能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占据了重要领域,从国家核心科技到每个人生活的小细节,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覆盖和使用。我们简单的在键盘上操作几个键,打出一系列符号命令,就能使计算机按照人类的要求,高速运行和进展,从而达到人力所不能达到的速度和正确率。
我们从小学习数学,数学是什么呢?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数学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人类利用抽象的概念及一些固定的定律形成理论,而脱离实际应用的概念并不是人类发展学习的初衷,而是利用它们来指导实际,化抽象为实体。而计算机就由此演化。1946年2月15日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宾西法尼亚大学,主要运用于高倍数的数学运算。时至今日,计算机直接能识别的语言仍然是1、0二进制代码。
1 计算机中所需要的数学理论
计算机学科最初是来源于数学学科本文由收集整理和电子学学科,计算机硬件制造的基础是电子科学和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算法设计的基础是数学,所以数学和电子学知识是计算机学科重要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学科在基本的定义、公理、定理和证明技巧等很多方面都要依赖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计算机数学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修并且首先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它大概可分类为:
1.1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主要包含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各种微积分的运算正是计算机运算的基础。
1.2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主要包含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密码学、虚拟现实等技术无不以线性代数为其理论和算法基础的一部分。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统计与数理统计包含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学特征、随机向量、抽样分布、统计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并付诸应用的数学学科,通过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使我们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计算机编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2 计算机编程中数学理论的应用
计算机的主要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程序设计主要包括如:c语言、c++、java、编译语言、汇编语言等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设计、函数、指针、数组、结构、联合以及枚举类型、编译预处理、位运算、文件等内容,掌握利用各种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编程技巧。算法是编程的核心,算法的运用离不开数学,数学运算正是编程的基础。
计算机科学是对计算机体系,软件和应用进行探索性、理论性研究的技术科学。由于计算机与数学有其特殊的关系,故计算机科学一直在不断地从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吸取营养;
反过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为数学研究提供新的问题、领域、方法和工具。近年来不少人讨论过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问题,都强调其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人们也都承认,计算机科学仍有其自己的特性,它并非数学的一个分支,而有自身的独立性。正确说法应该是:由于计算机及程序的特殊性,计算机科学是与数学有特殊关系的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这种特殊关系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之间有一公共的交界领域,它范围相当广,内容相当丰富,很富有生命力。这一领域既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也是应用数学的一部分。
2.1 计算理论是关于计算和计算机械的数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
①算法:解题过程的精确描述。②算法学:系统的研究算法的设计,分析与验证的学科。③计算复杂性理论: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类问题的计算复杂性学科。④可计算性理论:研究计算的一般性质的数学理论。⑤自动机理论:以研究离散数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及两者之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数学理论。⑥形式语言理论: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语法理论。
2.2 计算几何学是研究几何外形信息的计算机表示,分析和综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数学基础。主要内容如:贝塞尔曲线和曲面、b样条曲线和曲面、孔斯曲面。
2.3 并行计算问题是 “同时执行”多个计算问题。他的延伸学科有:并行编译程序、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并行处理系统、并行数据库、并行算法。
2.4 形式化方法是建立在严格数学基础上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从需求分析,规约,设计,编程,系统集成,测试,文档生成,直至维护各个阶段,凡是采用严格的数学语言,具有精确的数学语义的方法,都称为形式化方法。
2.5 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是研究书写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学科。主要内容如:研究语法、语义、语用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优劣。
计算机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C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3-0589-02
1 概述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几乎涉及了高等院校的所有专业,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庆邮电大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从1994年起就作为管文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对于管文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方式,为学生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计算机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所要求的考试内容之一。
2 存在问题
2.1 专业复杂、多样化
管文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的学生专业复杂、多样化,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外语专业、法律专业、体育专业等多种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稍微好一些,学习起来容易一些。外语专业、法律专业和体育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相对薄弱些,而且不需要必须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因此这些专业的同学学习积极性相对差一点,学习起来稍微困难一些。
2.2 教学计划不合理
管文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时都是48学时(理论32学时+上机16学时),而且统一命题、考试,没有考虑学生专业的复杂、多样化。
2.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就管文类专业学生来讲,绝大多数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目的在于考证(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只停留在学习语言本身,考过了就仍到一边,再也没有用了,根本没有设计的能力,由于管文类专业学生缺乏计算机知识,教师在授课时也只能讲些浅显的知识,很难培养程序设计能力。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4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
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由一位老师担任,而实验教学由实验室老师承担。从而,理论老师不知道学生实验环节的情况,而实验老师也不考虑理论教学的进度,导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
3 对策及建议
3.1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针对不同专业群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偏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单独设置64学时(理论48学时+上机16学时),独立命题考试。其他专业48学时(理论32学时+上机16学时)。其中,对于计算机水平相对薄弱的外语专业、法律专业和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不需要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因而也单独命题考试。
3.2 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明确C语言学习的目的,明白C语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有趣的游戏实例教学,例如“猜数字游戏”、“石头、剪刀、布游戏”。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方式,课堂和实验教学都由一位任课老师担任,避免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脱机。另外,组成实验小组,相互讨论,学习成绩好的、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带动相对弱一些的同学。
4 结论
管文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由于涉及的学生专业多,各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而教学相对困难,遇到的问题颇多。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门对管文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熠,董阿妮,吴燕玲.C语言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110-113.
计算机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控制结构 数控编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49-02
在数控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能“双证”培训中,非圆曲线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不仅是《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也是数控中级操作员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技能及各级各类数控大赛中必考的一个部分,涉及到了数控宏程序的编制,也涉及到了数控系统中变量的分配与使用。非圆曲线数控加工宏程序的编制是以计算机程序设计为基础的,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并写出该加工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计算机程序中数据存储的方式、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控制结构知识,掌握计算机程序编制技能,并在两个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与数控编程系统)下将关联知识进行有效对接并完成技能迁移。本文将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探讨,分析实施结果。
一、教学设计的思路
1.将基础知识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进行有效衔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控加工的宏程序是数控中级操作员职业资格考试中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数控编程中的难点。程序设计中控制结构的三种形式在非圆曲线数控加工宏程序中都有所体现,如果单纯考虑程序设计而没有具体应用,程序设计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如何将知识点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对接,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转换成相应的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本次课程的设计就是通过有效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2.从易到难的算法案例设计、从熟悉到陌生应用平台、从理论深入到实践浅出的引导式教学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循环控制结构在非圆曲线数控加工宏程序中的应用达到培养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知识对接与技能转化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如图1)的模式及项目式教学法来设计教学案例(如图2)。
三个案例的选择围绕教学目的,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式教学;
案例1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设计的典型问题,学生很容易在熟悉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平台(如C)下完成,该案例为案例2的问题解决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因此,案例1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的算法问题,而是案例2中实现各拟合点步进距关系确定的基础;
案例2的任务是找到曲线拟合节点,从而完成曲线拟合,而拟合节点就是案例3中数控加工的关键点,因此,案例2的算法就是非圆曲线数控宏程序加工轨迹上各点的算法,在将该算法移置到数控系统的编程平台(如华中数控系统或FANUC数控系统)中实现就可完成案例3要求的数控宏程序的编制,故此为案例2设计了“计算机编程环境下编程调试运行程序验证拟合点”的教学过程,为案例3设计了“拟合非圆曲线的计算机程序转换成数控平台下加工的宏程序按数控机床的加工要求设定毛坏与机床状态运行加工宏程序进行仿真加工检验算法及程序”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在知识迁移时没有突兀的感觉,符合认知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将其应用于加工非圆曲线数控宏程序时的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技能的提高。
二、教学实施的方法
1.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有效结合
本次课程信息量较大,重点、难点明显。在教学中,把三个案例的构建、曲线拟合的方法、曲线坐标系与编程坐标系的转换等内容中涉及到的图形图像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表达,便捷直观,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非圆曲线拟合理论、过程及拟合曲线的计算机程序转化为数控加工宏程序的过程,以板书的形式完成,一方面从视觉得上强化对学生的刺激,加深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这一重点和难点知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启发保持协调一致。根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板书教学穿插实施。
2.三个软件平台的有效利用
本次课程涉及到三个软件平台的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斯沃数控仿真系统和传奇多媒体教学网络,其中前两个是与职业技能训练有关的软件。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环境下,实现了用循环结构进行椭圆曲线拟合的算法实施并验证,这是将曲线拟合的理论和循环控制结构的理论进行的第一次有效结合并加以实践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具体的生产应用,因此它仍然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在斯沃数控仿真系统的平台中,实现了把相应程序用数控系统要求的变量及程序格式转化而成的数控加工程序进行零件的模拟加工,并有了一个可见的虚拟加工成果,虽然不是真实的加工生产,但这两个软件的有效利用已经将循环结构在非圆曲线轮廓数控加工宏程序中的应用推上了一个真实的应用环境,学生从这两个软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
3.“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教学过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中不仅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才能达到让学生知识迁移与技能转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教中做”、“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会”的教学过程,将程序边讲解边输入到相应的软件中,现场进行程序的调试及运行,学生边看边学,有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在传奇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中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技能。
三、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1.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编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思维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对接与迁移、提升技能是本次课的教学目的,课后的作业应该体现这一点。
2.《计算机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设置影响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有比较好的基础的话,用本次课来实现数控宏程序的编制,效果很好;
反之,基础较差的话,仿真软件上模拟加工过程可以直接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也会激发学生对《数控编程》这门课程的兴趣。
3.本次课程的教学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熟悉程序设计的环境及方法,熟悉数控编程的知识,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与零件加工过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程序 课程群 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教学领域的教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群的建设工作得以优化对实际的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通过从理论上加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研究,就能有助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良好发展。
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内容及建设遵循的原则
1.1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内容分析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的内容方面比较多样化,其中对各门课程科学设置和其内涵外延的研究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还有就是对教和学的视角对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到V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方法的转化衔接[1]。以及在转换衔接中的难度措施方法的研究。再有就是从教和学的角度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当中各门课程教学的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在考试的内容方法层面的研究,对教师队伍建设层面的内容研究,以及在软件产业和人才市场需求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
1.2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遵循的原则
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保障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优化。课程群的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要能在知识点方面得以明确化。具体建设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能有针对性,将程序设计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及对实践方法方面得以重视,对客观学习的这一规律要能尊重,以及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也要能得以充分重视[2]。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注重验证以及模仿内容的核心地位,在实践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得以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程序设计语言种类比较多,并且也有着不同的层次,所以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在内容上要连贯性的呈现,将课程群间的内容能够和谐的融合以及深化等,在技术层面要能进行相互的参照。计算机程序课程群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编程语言,以及对程序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实际的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就要能够注重建设的科学合理性。
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的主要方法探究
加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在方法上要能科学重视,在四阶段的课程体系方面能科学的构建。将C语言程序设计和课程设计作为基础,并注重数据结构核心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培养,然后把C++程序设计在程序实际理念当中加以贯穿,对学生数据库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得以重视[3]。还要在这些基础上对Widows程序设计、 Java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等作为选修课程,通过这一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就比较有利。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目标方面要明确化,以及对课程间的关系能得以理清。在这一专业的教学中,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理论以及技能和应用方法的熟练掌握,让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上能不断加强。老师要能对课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要能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课程群的良好建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中,要充分注重教师队伍的科学建设。由于教师是课程群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素养,对课程群的实施质量效果就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教师队伍就要在教学研讨以及集体备课等环节得以重视,对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内在联系能够得以熟练的掌握,以及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4]。然后将教学实践和教研的专题进行紧密结合,在学科课程建设工作上加以充分重视。最后,就要能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平台进行构建。在课程资源以及实验平台、评价反馈等模块方面加以完善化。这些都比较有助于实际的课程群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如在实验平台区的模块应用上,能对每门课和同一门课程实施不同实验,这就能够提供相应的软件支持,在课堂的讲解以及具体的实验指导等方面的实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就比较有利。
结语:通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的加强,对实际的发展就比较有利。在改革教学发展的环境下,在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模式上加以优化,对解决实际专业课程间的不足,以及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性就比较有利。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希望能促进实际的课程群良好建立。
参 考 文 献
[1]张晓.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应用开发[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5(09)
[2]柳泉.微课引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J]. 物联网技术.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