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中心组要带头学习,作好表率。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组中心组的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完善、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学习计划【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党组中心组要带头学习,作好表率。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组中心组的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完善、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对做好今年退伍军人培训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东兴街道部署,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今年退伍军人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重点:
1、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进一步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找准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有效**各种工作难题,着力完善规范执法的长效性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融汇到思想中,体现在行动上。
2、深入学习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学习要着重领会和把握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原因、背景、性质和目的,结合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任务重点,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深入学习当代新知识,提高退伍军人的综合素质。退伍军人要立足本职加强法律业务学习,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公共管理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等,拓宽工作视野,增强开创新能力,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二、学习要求
1、党组中心组要带头学习,作好表率。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组中心组的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完善、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要科学安排工作,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严肃学习纪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要自觉加强个人自学,认真参加集中学习,记好学习笔记,积极进行讨论发言和专题调研,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2、各科室要坚持制度,狠抓落实。今年东兴街道将对学习培训进行学分制管理,各科室要按照本计划,结合实际对理论学习作出合理安排,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并做退伍军人学习培训情况登记。退伍军人要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实际。
3、学习要注重丰富形式,讲求实效。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联系我区建设实际,联系检察事业和部门工作现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除了原原本本学习辅导资料外,还应积极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学习载体和途径,通过领导讲座、专家辅导、网上论坛、举办读书会、观看图片展和教育录象等形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管理;课程设置;研究性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82
[中图分类号]F2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不仅有法律、策划等理论知识,还有各种土木建设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内容,这方面知识需要拥有良好的地理信息掌握技术、测量、招标管理等技能,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是该专业技能学习的必修内容。但目前该课程的学习与网络环境应用紧密程度低,缺乏系统化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研究性教学改进教学内容。笔者通过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特点,分析现今该课程学习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该课程的改进建议。
1 基于网络环境下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特点
1.1 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共享,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由于该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该课程在学习时需要进行文献的借鉴、大量调查和假设,在缺乏验证的基础上进行评估,这些方面的经验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查找分析,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探析活动,大部分都是学生自身的探究,主动性强,教学模式较开放。
1.2 创新性强
由于房地产开发需要对项目作出评估并进行策划,原有的项目规划通过大量的语言描述,使计划书看起来杂乱无章,缺乏总结归纳。但是现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划书,可通过作图,将各部分内容以系统化的简短语言描述出来,并对图形加以绘制,使各部分实现列联分析,加强各部分相关程度。通过网络计划图的勾画,以此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的掌握如果只落实到书面上,只是对理论的复制粘贴,通过网络计划书的勾画,才能看出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1.3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由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多专业知识,理论学习过多,长时间积累却缺乏实践应用会导致学生实际分析能力下降,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可有效将学习理论以网络信息共享的形式适时应用于策划管理,对于地理信息知识可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区域分析。同时,对于营销、估算等内容利用网络计算工具可实现数据的精准化,确保不会出现人为失误。
1.4 贴合时展
现今作为网络沟通交流的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早已离不开网络环境,针对此现状,现今教育教学也逐步将网络应用于学习当中,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有大量的网络策划图、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将课程向网络化环境发展,贴合时展的理念,有效促进了该课程的革新,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网络应用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网络设计、网络搜集、网络借鉴等手段,更加深入了解该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增强专业能力。
2 基于网络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难点
2.1 开发建议书的述写
该课程内容重点就是对开发与管理阶段的策划述写,一项工程的完善与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前期准备工作,而开发建议书就是对投资项目做一个整体构想,以规划性的建议探讨该项目的开发价值。而建议书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资金投入、建设规模等方面,这些内容都需要有详细数据调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可了解某项工程的调查内容,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基于实际数据,学生可获得详尽信息,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2.2 计算机应用
通过对拟建项目开发建议书的了解,之后需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经过进行网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里可增加数据支撑,以确定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通过网络获得的大数据,成为房地产研究设计中的重点,使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将计算机应用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2.3 开发设计环节
一般开发设计环节需要有明确的项目策划书,但是书面性的项目策划书体系过于庞大,内容比较杂乱,不便于翻阅与查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发设计,可形成规范化的流程图,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做出直观清晰的网络规划图,建立大体框架的雏形,便于翻看与整理。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房地产设计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房地产的建设施工起到了引导作用,缺乏这一环节,房地产工作便无法开展,以致这一内容成为该课程的难点。
3 基于网络环境下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影响因素
3.1 网络信息共享程度
研究性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基于网络环境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需要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比如法律、项目策划、营销等方面。目前我国与该课程资源相关的网站大约有4 000多个,其中涉及了房地产的综合网站、各企业信息、中介服务、法律规范改革等不同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有一些私密性的信息并不对外公布。因此,在研究性教学基础上,学生可利用学校内部的知网、外文数据库、超星、维普等与企业联合的网站,学习到相关课程的信息,可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为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信息共享的便利。
3.2 网络应用程度
基于网络环境对于该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需要掌握教学过程网络信息和网络数据的掌握程度,因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需要用多方面信息与数据的结合才能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单靠经验理论不能得到,需要经过网络的数据库查找验收,因此,网络的应用程度对该课程的深入具有重要影响。
3.3 网络教学方式设置
由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因此,目前教育方式仍以课堂授课为主,对于网络课程的应用并未普及。学生在进行法律知识、人员管理、土地所有权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时,这种理论授课的方式可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但是对于项目策划、课设方面的实践学习,如果依然采用这种形式,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今房地产的形势并不乐观,如果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课程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会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缺乏实践性,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网络环境下开展该课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与改进,找到更多实践数据分析项目策划的优缺点,提升学生的课设能力。因此,固有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时宜,需要改进。
4 网络环境下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构建
4.1 先进行教学方式设置
首先,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应主动在网络上收集资料,找到相关数据和信息内容;其次,分组讨论(也可自主探究),组内探究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内容;此后,小组内进行课题设置(自行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相关内容,各组员进行分块管理,然后大家讨论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最后,分析课题的结论,反思探究过程的问题,并对课题的相关问题深入分析,提出新问题。
4.2 网络应用更明显
一是对课程内容的网络深化,即房地产的内容知识通过网络分析,比如某地产公司的项目策划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只做了关于开发环境、施工规模、技术三方面内容的评估,它缺失的内容学生可通过网络查找以往文献,通过借鉴文献,并根据当地建筑环境进行实际分析,作出符合当前发展的风险评估,并作出网络计划图,以直观的网络规划形式将课程内容应用。二是对网络信息数据的应用,现今属于大数据时代,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数据信息利用也不能基于某一年或是某一项,必须要经过多项数据的分析处理才能做出全面分析。比如对于房地产开发的融资,融资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能依靠经验和简单的经验进行规划,因此,在网络大数据的影响下,学生可分析多年来某项目的融资情况,网络分析大大减轻了人力分析的困难。
4.3 研究性教学基于实际
房地产行业现在处于低迷时期,那么对于其开发与管理的教学需要基于现今实际,分析各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通过网络,可学习得到一些实际的教学内容分析,比如依据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增幅统计发现,虽然现今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但是依然有接近四成的富豪加入房地产建设行业,可是依据2014年对于房地产行业经济效益的评估发现,在2013~2014年间,整个房地产行业持续亏损,即使效益高的企业也仅有2.6%的利益获得。以往人们热衷于房地产投资是因为其经济效益获得高,那么在低迷的时候依然有多人愿意投资房地产行业,基于这个现状,教师可结合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规划,让学生基于实际分析房地产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房地产的开发存在多大的风险以及提升房地产竞争优势的项目有哪些。学生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网络的多方面数据,网络调查等方式,自主研究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发展态势及房地产行业的行业规范。基于实际的研究性教学,可通过网络环境的运用,很好地得到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分析,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通过对实际的分析,学生也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经验应用出来。
4.4 网络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知识点冗杂,主次不清,并理论教学占据过多课堂时间,使得网络教学内容因缺少课时,达不到应有教学效果。那么在网络教学中,应将知识内容区分成主要和次要两方面,合理进行课时分配。对于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比如管理学的概念、城市概念等,只在理论课堂讲解,网络教学不应浪费时间再讲解一遍,对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开发等重点内容优先讲解,增加课时。并利用计算机设备,对于知识点进行作图分析,对房地产行业的各项数据教学要严谨,最好使用基于调查的数据,防止出现分析纰漏。
5 结 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进,而基于网络环境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传播、策划、估算、处理项目的内容与数据,使该课程专业内容的学习更加完善。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结合网络的优势,通过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等特点让学生更加了解该课程内容的实践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教学应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促进课程设计的更加完善,不断提升课程专业性。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李悦,韩璐,陈双.房地产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协同教学”实践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7).
[3]张研,包恩和,周月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14(11).
[4]贾晶.《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6).
[5]王洪海,范海荣,高秀青.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6]谢婷,刘樱.“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基础》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专业早已不是人们心中的热门专业,褪下那层华丽的光环后的计算机学科,少了几分神秘,却增加了几分质朴和实用。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并且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IP地址与子网划分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该门课程必讲的内容,可分为IP地址的分类、默认子网掩码和如何划分子网三个小章节。通常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讲授过于简单,通常只讲授前两个小节,即IP地址的分类,以及各类地址的划分范围,而且子网掩码也只是讲到A、B、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对于第三个小节的子网划分则不加以涉及。其实,子网划分才是这部分的精华所在,通过学习子网划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如果没有子网划分,学生学习了IP地址与子网掩码,也只是知道了一些数字,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实际应用更是无从谈起。
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教师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涵盖如下几个知识点。
1.IP地址的分类
现在常见的IP地址是IPv4(即IP地址版本4),共32位,4个字节,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IPv4分为A、B、C、D、E五类,需要掌握这五类的划分范围:A类地址第一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三个字节为主机地址;B类地址前两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两个字节为主机地址;C类地址中前三个字节为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地址为主机地址。同时还要掌握包括十进制的书写,如A类地址的首字节范围0―127,以及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的书写00000000―01111111。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涉及二进制与十进制间转换的计算,为子网划分打下基础。
2.子网掩码的分类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用来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A、B、C类IP地址都有其默认的子网掩码,其中连续为“1”的二部分(二进制)对应IP地址的网络地址,连续为“0”的部分为主机地址部分。如A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表示对应的第一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三个字节对应的是主机地址。
3.公网地址与私网地址的划分
在教学中要提及公网(有)地址和私网(有)地址的概念,使学生了解IP地址有“公/私”之分。公网地址可以出现在Internet中,而私网地址只能用于个人组网中使用。例如最常见的C类地址192.198.1.0―255,是一个典型的私网地址,用于个人组建局域网使用,其中192.168.1.0表示该地址的网络地址,而1―254表示该网络中的主机地址范围,255则是该网络的广播地址,用于向全网络发送广播数据。
4.子网划分
在这一小节中,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划分子网,划分子网是为了将大的网络分成多个小的网络,有利于节省IP地址资源,提高网络性能,避免一个网络范围过大而造成网络性能降低;其次要明确子网划分在什么位置。子网存在于传统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中,在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中从左向右取连续的“1”(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至少取两位。如C类地址的第四个字节是主机地址部分,从中取连续的“1”为子网地址,剩余部分为子网中的主机地址。而与IP地址相对应的子网掩码也要取相应的位数,如“11100000”,前3个“1”是子网地址部分,共有23=8个子网,后5个“0”为子网中主机地址,共有25=32个主机地址。在默认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中,可以通过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AND)运算来得到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数,再进行“与”运算,即1与1为1,1与0或0与1为0,0与0为0。所得结果即为给IP地址的网络地址;将子网掩码变“反”(即1变0、0变1)后在与IP地址进行“与”运算,可得该IP地址的主机地址。
但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将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进行运算,操作相对复杂,而且不适合在子网划分中使用,我们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简单快速的子网划分。
①引入网络地址“块”的概念,一个“块”即是一个子网。用256减去子网掩码中最后一个非255的数,可得一个“块”的大小。如子网掩码255.255.255.192,192即为最后一个非255数,256-192=64,则64为一个“块”。
②可以划分成多少个子网?
将最后一个非255数转化为二进制,如上面的192,转换成二进制“11000000”,其中“1”的个数为2个,则子网数量为22=4个。
③每个子网中主机数量是多少?
子网中主机数量为最后一个非255数转换为二进制后,其中“0”的数量,如上面的“11000000”,有6个“0”,则每个子网中主机数为26=64个,其中子网网络地址和子网广播地址为每个子网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地址,所以每个子网中合法的主机地址为2n-2个,上题为26-2=62个。如果运算熟练后,第①、③步骤可合并计算,即“块”的大小-2等于一个子网的合法主机数量。
子网划分例题:网络地址为192.168.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求各个子网的划分范围。
①192转化为二进制是“11000000”,所以子网数量为22=4个。
②每个子网中的合法主机数量:256-192=64,一个“块”的大小是64,64-2(子网地址和广播地址)=62。
③各个子网的划分范围为:
教师在这部分内容授课中,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IP地址,如全“0”地址、直接广播地址、受限广播地址等。也可以结合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来进行授课,讲解IP地址工作在OSI/RM的第几层,具体的作用是什么;并可以与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相对比,如这两个地址的区别是什么,各工作在哪一层,地址的表示形式是什么,等等,通过对比授课来帮助学生理解IP地址的概念。
掌握子网划分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计算难度,教师在授课中从以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实际的划分实例来训练学生的划分能力和熟练程度,通过学习子网的划分,使学生对于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磊.网络工程师考前培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美]Todd Lammle.CCNA学习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一、行业动态: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无线应用已经深入到了企业当中,虽然它不会取代传统的有线网络,但它已经成为传统有线网络灵活扩展的重要技术,企业业务应用模式也由原来单一的局域网络共享式通讯发展到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和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多分支机构分布式通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虽然企业在业务应用模式和工作方式上都有了本质的变化。但是其最终还是要依托基础网络架构的传输与运营商之间的互联来实现。不管是云计算服务商还是大中小企业基础网络传输架构大部分还是采用以太网技术,美国施乐公司7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电缆连接网络以太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且几乎成为局域网的代名词。如今的以太网技术已经发展到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以及光纤接入网络技术。85%以上的局域网都是采用以太网技术。针对基础网络传输架构(企业局域网)的维护以及对有线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及优化部署工作还是非常巨大的。
根据我校实行的三学期制教学特点,培养中高级网络运维工程师,适应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综合型网络专业人才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培养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方面的人才。
二、基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大致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能力课三种类型。
1.专业基础课大致分为以下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该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教授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网络的概念,日常的维护等。
JAVA/C++ 编程语言:让学生掌握基础编程语言知识,对于软件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毕业生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
Linux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相当广泛,该课程主要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其特点,可以根握需要合理配置,应用到服务器中。
TCP/IP卷一:主要讲述TCP/IP协议方面的内容,结合大量实例讲述TCP/IP协议包的定义原因,以动态的方式讲述TCP/IP的知识,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TCP/IP的知识:路由协议,寻址协议,组控制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为后续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2.专业核心课大致分为以下课程:
(1)CCNA-助理网络工程师:使学生通过对局域网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实现初步安装,配置和操作等。
(2)实践网络排错技术1:目的是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并结合实践,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网络故障的排错。
(3)CCNP-路由交换机1:
学生通过对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大中型企业的组网能力,独自对大中型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完成规划,实施等操作。
(4)CCNP-路由交换机2: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的高效作用,很多企业都会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优化处理,通过这门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网络规划设计和网络优化处理的技巧。
(6)虚拟化技术Vmware:学生通过对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等虚拟化知识的学习,掌握虚拟化方案的设计和部署,为学习云计算和资源整合打下良好基础。
(7)网络实践排错技术2:使学生提高排错能力。
(8)Nexus数据中心课程(经典以太网):学习Nexus数据中心的架构体系,产品特性及先进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独立规划设计项目方案。
(9)计算Nexus数据中心课程UCS统一:使学生掌握有关云计算数据中心知识。
(10)安全技术VPN:使学生掌握各种VPN及安全技术,便于工作中对企业内网的安全部署和安全策略的了解。
(11)无线网络技术:主要讲述企业局域网中如何设计,部署及实施无线网络,并对无线网络加以安全策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无线安全网络在企业中具体部署,实施的基本原则及技巧
(12)运营商技术:主要讲述运营商所使用的技术及广域网的部署方案,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运营商的网络架构以及运营商与企业边界网络的设计,部署及实施。
(13)华为,H3C产品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多厂商间设备互联时遇到的设备兼容性的问题
(14)FC存储技术:主要讲述服务器集群,存储网络所使用的技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FC网络及FC存储技术
(15)网络工程项目:通过大量实例网络项目方案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项目方案的具体流程。具备撰写项目计划书的能力
3.专业综合能力课大致分为以下课程:
(1)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主要引导和组织学生针对具体项目方案的网络拓扑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熟练掌握网络拓扑架构,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和讨论,逐步积累对网络规划和优化的的实战经验。
(2)企业集团网项目方案制作:通过本课程讲述具体项目的整体流程,包括项目的整体策划,前期调研,设备选型,拓扑规划,实施方案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撰写项目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3)企业无线网络部署项目制作:据需无线网络的求,规划设计企业无线网络使学生能够掌握根据不同网络架构,安全部署企业无线网络。讲授企业局域网中,部署规则和技巧
(4)大中型企业数据中心设计部署方的能力:了解Nexus3.0云统一计算方案的架构体系。针对不同企业网络结构及需求,合理规划,部署企业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备独立设计,规划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习领域;
网络课程;
传统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157-02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表现形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独特的优势,但是在以传统课程为主导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运作过程中,网络课程必须与传统课程恰当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所指的传统课程并非是指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而是指区别于网络课程的,其开发及实施过程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领域的课程。传统课程的优势在于其实施过程中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但囿于其教学实施过程的时效性(即不可重复性)及课时量的限制、教学资源获取方式的限制等,往往不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对知识构建过程的不同需求,以致达不到其理想的教学目标。受教学改革思潮的影响,目前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已经综合考虑了网络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像传统教学一样吸纳了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等)。网络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也逐渐具备了“课程”所应具备的各种特征,使用者通过这种形式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课程规定的目标(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课程的优点包括:充足的、获取途径灵活的信息资源;
灵活的不受时间限制的参与方式;
方便的交流平台;
体现以学生个人为主体的学习策略设计;
多种多样的检查、评价。但由于其团队效果不足、教学过程有一定的松散性等原因,决定了它在高职教育中必然取代不了传统课程。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融合可以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但只有在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两种课程所具备的特点之后才能到在课程设计阶段综合考虑这两种课程形式的融合模式。
一、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实施环节的对比
对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其教学过程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确定。对普适性的工作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下面从分析这六个步骤的实施特点来说明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互补性,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1.资讯阶段
资讯即信息的获取,目的是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和决策搜集必要的信息。设计良好的网络课程有充足的资源,并可进行动态的补充和完善,而且充分考虑了信息的筛选、整理以及信息使用的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网络课程,还考虑了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来获得知识的意义)这个特点,从而建立了系统化的资源库,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减小了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而造成的知识构建的困难。传统课程往往受制于教学场所、课时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等,或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而无法在资讯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如果将资讯阶段放在课外,又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并不易获得教师的指导帮助,没有有效的交流平台。由此可知,传统课程在资讯方面有明显的弱点,而如果在教学计划中将资讯阶段设置成网络课程形式,无疑将提高资讯的效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决策及计划阶段
决策及计划需要小组协作、教师指导来完成。传统课程的小组协作、教师指导可以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环境中进行,具有极高的效率及有效的时间约束和关系约束,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及特长,更好地培养团队意识。但是这种协作与指导只能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有效进行,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取得最终成果,则课程的进行会变得比较困难。而网络课程由于其网络平台具备良好的交互性,小组成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间上实时性(同时交流)的限制,使交流可以更加深入、广泛,使得决策及计划有了更宽泛的平台。但由于网络课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非直接接触而导致的团队成员个体的责任意识及相互配合、协调意识被削弱(这是因为没有了众目睽睽的监督),可能会延长决策及计划的完成时间。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有效结合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利用课堂上有约束的高效交流制定初步的决策、计划,即使暂时未达成最终意见,再利用网络课程充足的信息资源获及灵活的交流方式完善决策、计划,最终再次利用传统课程形式完成决策及计划。注意,这样的安排可能需要灵活的课时调整。
3.工作任务的实施和检查阶段
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必须关注六个要素,即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和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的实施及检查不可能脱离这六个要素。传统课程的优势在于可对实际工作进行真实的模拟(或者就是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将工作任务的六个要素真实地表现出来。并且在整个工作过程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便捷的交流、紧密的接触,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团队协作的直观表现,更能反映与企业生产过程一致的场景。当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真实环境的传统课程的要求时,采用计算机虚拟的形式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发电厂运行、变电站运行、调度运行以及电路设计等都可采用合适的仿真平台,利用网络课程形式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课程仍是传统课程形式,并不能因为使用了计算机而将之归结为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优点在于非常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及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快速构建,避免了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它缺乏团队协作所必备的许多因素。因此,工作任务的实施和检查阶段应该选择以传统课程为主,有些对团队协作要求较弱的,利用虚拟场景可完成的任务则可利用网络课程完成。
4.评价阶段
“评价”是对整个工作任务从计划到实施的整个流程的评价,包括计划自身是否完善、计划的执行情况、产品的质量、工作过程的组织情况、工作中个人的表现情况等等。传统课程的“评价”环节与其工作任务的实施一样都面向真实的场景,小组成员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已经经过充分的交流,各成员的表现及意见的表达都一览无余,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最终意见;
网络课程由于缺乏成员之间直接接触的交流,因而其“评价”环节难以实现(仅凭在网络交流平台上留下的只言片语以及网络测评结果来评价具有生产性质的工作过程是不现实的)。
二、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的融合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两种课程形式的融合设计应该在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过程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前面分析的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特点,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融合设计问题。
1.依据学习领域的特点确定采用的课程形式
德国的李索普和胡辛佳(Lisop/Husinga)将学习领域分为三种类型:基础性学习领域、迁移性学习领域和主体性学习领域(高职教育通常完全包括这三种学习领域)。对于基础性学习领域,按照其定义――目的在于获取基础的理论定向知识,使学科专门化的重点内容与学习者的社会化过程、个性问题及其经验实现一体化,奠定必要的知识关联及对其反思,实现与科学性原则的链接――可知,该学习领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构建。其实,在高职教育中,学生所学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包括系统知识,因此不可能完全拒绝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内容,而允许学科体系的学习领域存在,即为学习“理论基础知识”而设置的学习领域的存在。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这种学习领域更适合网络课程的形式,当然有时也需要采用传统课程形式作为补充。
迁移性学习领域,目的在于通过选择典型的传统和现代劳动组织的情境进行教学,获取工作实践知识,要求必须在对现实工作进行模拟的基础上组织学习,使情境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可能。它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故更适合传统课程形式。
主体性学习领域,目的在于除掌握客观具体的技能与专门知识以外, 经验与反思、利益与冲突以及文化与社会的因素在这里都成为重要的内容。它对工作环境要求实际上更为严格,也是适合传统课程形式的。
当然,学习领域本身并不能直接与课程形式对接,这里所说的适合某种课程形式只是初步的选择趋向,不是指具体的实现。
2.依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确定课程形式
在确定了学习领域之后,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可以直接与课程形式选择进行关联。
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者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实现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支柱。可以这样理解:“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而“情境”、“协作”、“会话”是“意义构建”借以实现的的基础。从选择课程实施的角度(而不是从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只需关注其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即可。
“情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注重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 “学”。由前面分析可知,网络课程更擅长信息资源的获取,所以当需要大量获取信息资源时可适当采用这种课程形式;
若需要获取的信息资源不是很多,采用传统手段可以方便实现,则采用传统课程形式。但是这种信息资源仅限于图、文及视频资源,对于实景的信息则只有传统课程才具备。
“协作”学习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与培养社会能力和民主价值观的过程。我们已经知道,网络课程的“协作”是建立在虚拟平台上进行的,是在在学习者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不方便集中学习时进行的。当课程对紧密接触的“协作”没有特定要求时,可采用网络课程形式。反之,当课程对紧密接触的“协作”有强制要求时,则需要采用传统课程形式。
“会话”可帮助学习者从其他同伴的多种解释中认识认知的灵活性、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与“协作”相似,采用传统课程或网络课程形式的影响在于“会话”实现的途径。我们并不能说网络课程不擅长“会话”,但从交流的效果来说,它确实不如传统课程。
三、总结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两种课程形式的融合,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佳的知识构建。它们的合理融合,能充分发挥两种课程形式的优势,做到两种课程形式的优势互补。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的融合应该从课程设计阶段开始考虑,并贯彻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是融合的策略,而实施阶段则考虑的是融合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7-53.
[2]陈小君.网络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研究,2006,(9):101-102.
[3]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彭聃龄.认知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53.
推荐访问:学习计划 网络 五篇 网络学习计划【五篇】 网络学习计划(精选5篇) 网络教学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