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4-03-22 08:19:01 来源:网友投稿

为激励教师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奖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老师,特制定本奖励办法。一、经费来源及发放对象本奖励办法中涉及的奖励经费来源于校长基金(即财政下发的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期末考试班会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五篇】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范文第1篇

为激励教师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奖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老师,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一、经费来源及发放对象

本奖励办法中涉及的奖励经费来源于校长基金(即财政下发的教育教学管理考核奖经费),针对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并取得优秀教学效果的文化课专任教师。

二、发放办法

(一)基于联合体考试和区域统考的增量奖励办法

1.针对各次联合体统考,具体到各班级、各学科,通过计算几次考试学生的学业提升情况,给予每位教师分等级赋分,一学年统计一次总分,每年12月份结算发放。

2.参考计分考试名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计分:期中考试和入学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计分:期中考试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计分:上学期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计分:期中考试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计分:上学期期末和高三一模成绩比较计分;

第二次计分:高三一模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计分;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计分:上学期末和高三二模成绩比较分析;

第二次计分;
高三二模和高三下期中考试(或高考成绩)比较计分;

3.增量计算方法:

(1)班级均差=班级平均分-联合体平均分;

(2)班级均差百分比=班级均差/联合体平均分;

(3)班级增值=本次均差百分比-上次均差百分比;

4.增量等第计分办法

按两次考试班级学科平均分和联合体(高一必要时从级段采样)平均分绝对差值的百分比的增量n,分五个等地,A等 n>=0.05,计5分;
B等n>=0.02,计3分;
C等 -0.02<n<0.02,计0分;
D等n<= -0.02,计-2分,E等n<=-0.05,计 -4分。

任教的第二个班级,计分按等地分值0.5倍累加计算,第三个班级按等地分值0.2累加计算,正值计分从增量高往增量低计算,负值计分从增量低到增量高计算(即采用按差距趋大计算);

班级总分增量按等级分值的0.5倍计,赋予班主任,级段总分按等级分值的0.5倍,赋予级段长。

某学科因故无法参加统一考试而无法比较增值的,该次计0分。

5.出现教师变换情况,则按最近1个月实际任教老师赋分,若最近任教老师任教时间长度少于2周,且比上一位老师时间短的情况,则按任教时间长的老师给予赋分,下同。

6.奖励额度及办法

第一种情况:考试采样次数不全时,以某次为参考。

(1)班级某科增长趋势为正,并超过4个班级,按1:2:X分三个等级,分别奖励提取总额的1/300;
0.8/300;
0.5/300,给予各科任课老师;
若正趋势数少于4个班,则按增量从高到低,以1:1:1的比例分三个等级给予等额度奖励;
若正向趋势为0个班,则无奖励。

(2)班级总分增长趋势为正,并超过4个班级,按1:2:X分三个等级,分别奖励提取总额的1/200;
0.8/200;
0.5/200给予班主任;
若正趋势数少于4个班,则按增量从高到低,以1:1:1的比例分三个等级给予等额度奖励;
无正向趋势,则无奖励。

(3)全段某学科具有正向趋势的,按备课组内300元/人,给予奖励。

(4)级段增量为正的,奖励提取总额的1/150给予级段长;
增量为负的,没有奖励。

(5)同一老师有多个班级任教的,按2个班级计算,第二个班级按0.5倍累计奖额。第二种情况:考试采样次数全,考察四次比较结果。

根据各次等第计分的办法,汇总等第分值,分三个等级,按第一种情况比例,1.5倍额度给予任课老师班主任以及级段长奖励;

(二)基于学业水平考试A率和通过率的奖励方案;

1.参考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学考通过率和A率两项奖励,先确定班级基础,再确定班级奖项及额度。

2.班级学科基础确定:学考前约2个月的某次考试为依据,级段后5%确定为学考通过危险学生(通过目标);
前10%为学考优秀生(A目标);
分配指标到具体班级。

3.根据指标,有危险学生在班级,最终能通过的,每班奖励**元/班给任课老师;

4.根据指标,A率超过指标的,每增加一个A,奖励**元/生,奖励给任课老师;

(以上定额,可根据奖励金总额,按百分比奖励)

三、以上奖励,按提取总额**万元计算;
结余部分,按前勤高三教师:高二高一教师 1:1的权重发放。

四、本方案解释权在校长办公会议,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调整。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成本核算与管理 成绩评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2010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谈到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管是教育部16号文还是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其核心观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教育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讨论很多,其中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接受,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反过来,再利用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的工作问题,即所谓的“做中学,学中做”。

一、实验设计背景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设有90个学时。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其教学实施过程一般是:首先由教师讲解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然后学生模仿例题做练习,最后由教师评讲。结果是学生连领料单是什么都没见到,只会做练习,并不能解决工作中材料费用的核算问题。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我们首先对材料费用核算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接下来针对表1分解的知识与能力重新组织教学过程,基本过程如下:学生(分组分岗)熟悉虚拟企业经营环境(来自实训教材或教学软件)、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对单据进行归类、编制发料汇总表(假设企业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
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或者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面对众多的领料单怎么办?要不要一张张处理?怎样设计合适的发料汇总表?为什么要编制分配表?怎样设计合适的分配表?用什么方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依据是什么?处理材料费用的原则是什么?明细账在材料费用核算中起什么作用?不要行不行?设计明细账的依据是什么?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管控好课堂,做一个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高度体现“知行合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考核形式也由传统的“考勤+练习+期末考试”的形式改变为形成性考核方式,具体如表2所示,侧重考察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计

在高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说明

(1)自变量:本实验中自变量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处理:被试采用该教学方法则是实验的“处理”。

(3)因变量:本实验中因变量是学生学习效果(用总评成绩来表示),可以由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由表2可知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团队作业、期末考试三个方面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可以用平时成绩作为学习态度的测量;
团队作业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含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因此可以用团队作业成绩作为综合能力的测量;
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按课程标准要求,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并做适当调整,因此可以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测量。

(4)测试对象:本实验的测试对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2012级会计1班和2班学生,其中1班学生人数为45人,2班学生人数为43人。

2、实验设计方案说明

本研究拟采取事后对照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以2012会计1班作为控制组,该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未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2012会计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实验方案中的处理X,表示是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该变量与班级完全对应,所以可以直接以班级变量作为分组因素变量。R表示随机抽样,从诸多项目式教学课程中随机抽取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作为实验。实验观察结果O1表示的是2012会计2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11、团队作业成绩O12、期末考试成绩O13、总评成绩O14四个变量来衡量;
O2表示的是2012会计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21、团队作业成绩O22、期末考试成绩O23、总评成绩O24四个变量来衡量。除了独立样本T检验外,本实验还将采用方差分析,纳入分析的分组变量包括班级和性别。

(1)独立样本T检验的假设如下

H01:O11=O21,假设两个班平时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态度无影响。

H02:O12=O22,假设两个班团队作业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综合能力的提升无影响。

H03:O13=O23,假设两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影响。

H04:O14=O24,假设两个班总评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无影响。

(2)一元方差分析检验的假设如下

H05~H08: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09~H12:假设性别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13~H16: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性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

3、外生变量的控制

在本实验中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外生变量的影响。

(1)课程都安排在第3学期,所学课程一样,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差不多。

(2)没有同学重修该课程,所以没有学生接受重复测试,这样也就不会产生因重复测试而对实验产生影响。

(3)两个班都是同一个老师负责上课和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也完全相同,所以对应的测量手段是一致的。

(4)在数据预处理时可以通过分析软件剔除掉极端值。

(5)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消除选择偏差。

三、实验结果及评价

1、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探索分析结果的描述性统计摘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2012会计2班的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无论是算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比2012会计1班高。两个班成绩的标准差规律性不明显。由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和独立(对两个班级成本核算与管理成绩的测量是独立进行的,满足样本的独立性),所以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要做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从数据预处理的结果来看,只有2012会计1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要求(见表4,KS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0.140、0.200,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接受服从正态分布的零假设),但样本数大于30,近似大样本,是否正态分布对后续分析影响不大;
而方差齐性的Levene统计检验的结果(见表5)表明,除团队作业成绩的P值接近0.05,其余的P值都远大于0.05,接受方差齐性的零假设。从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来看,本次实验数据可以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验结果

从表6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有95%的把握认为两个班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好其他外生变量的基础上,两个班级在成本核算与管理学习方面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实施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效果四个方面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从表7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有95%的把握认为学生在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方差分析的实验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一致,此处不再表述。

(2)双因素方差分析

该分析主要是考虑班级和性别两个因素对各项成绩的影响。根据班级与性别的交叉表(见表8),2012会计1班的男女比例和2012会计2班的男女比例刚好颠倒过来,虽然从上面的T检验知道性别对成绩没有影响,但性别与班级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并没有得到证实。从表9班级与性别变量相关性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班级与性别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表10至表13各项成绩的双因素分析表来看,所用方差分析模型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所用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该模型来判断变量系数的统计学意义。与T检验的结果一致,班级变量对四项成绩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变量对四项成绩均无影响,班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对四项成绩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

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而且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衡量学习效果的三个方面指标: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效果。这为我们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指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实验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如下:一是选取的教学课程太少,可以抽取更多课程作为研究案例。二是选取的研究班级太少,只选取本人所教的2个班级进行测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选择更多的班级做研究,比较适合做对比实验。

(注:本文由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金资助:高职财经类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与机制建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B052。)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范文第3篇

忙碌又充实的一个学期转瞬即逝。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又迎来了期末复习和考试。期末考试是学校检验一学期以来老师与同学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它对于学校、对于全体师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同学们迎接最后的考试,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对各位同学提三点要求:

第一、珍惜时间不浪费

当你感觉为时已晚的时候,或许是最早的时候。请同学们充分利用好零碎时间,学会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杂念,请把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放一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总复习中去。一心一意想学习,聚精会神谋进步。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听好每一节复习课,仔细做好每份练习,认真做好错题的梳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思想不消沉,学习成绩一定行,只要思想跟得上,学习成绩定向上!

第二、全面复习不疏漏

一个学期中学的内容很多,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复习、梳理;复习时要落实基础,同时找准自己的薄弱点,抓住每门功课的关键点,每个单元、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进行归纳、整理、训练。倡导“作业之后要全对,考试之后要满分”的纠错行为,促使在每一份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上达到“满分”。

第三、诚信考试不偷看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范文第4篇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
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二、关于期末考试考查安排

1、各校认真做好毕业生毕业考试报名工作,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于6月29日前交初教室,一份留学校存档。

2、学期末一至六年级质量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评定。

3、语、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由县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统一印制。

4、毕业考试采取就近集中方式设置考点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由基层学校负责,考生坐位按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采取单人单位(另见毕业考试考务安排)。坐位顺序号于6月4日前通过电子文本发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阅卷工作由初教室统一组织。

6、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质量监测工作由各中心小学自行负责组织。

7、农村中小于6月23日上午安排人员领取一至五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8、各校组织完成期末各科成绩统计工作,并填写好“县小学期末各科成绩统计表”。城区以学校为单位,农村以中小为单位在期末结束前将各科成绩统计表报初教教研室。

三、其它工作

1、期末期间要注意做好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参加复习考试。

2、主动关心随班就读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参加期末复习和考试。

3、组织人员做好招生片区内适龄(六周)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特别要对在外就读的片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注明入学时间和学校);
按照前三残儿少残疾类别编造名册;
扎实抓好前三残儿少随班就读及推荐到市特教学校就读工作。

4、认真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①填写并整理:义教卡、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毕业证发放名册、毕业生毕业考试卷。②根据学生升入中学实际情况造册,并将义教卡送学生升入中学。

5、认真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好总结(学期工作总结、成绩统计表于学期结束前上缴初教室)。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测试系统;
考核模式;
考试改革;
线性代数

考试是督促学生自觉地学习、检查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对学习行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向措施,当然也是区分、发现、选拔人才经常采用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考试的功能,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目前的现状

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有以下三种:(1)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2)平时成绩+课程小论文+期末考试成绩:(3)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上课的出勤率、作业的完成情况、期中考试成绩等,期末考试一般为出卷笔试,可以为闭卷也可以为开卷。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一般为20%(无期中考试)或30%(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在课程考核中设置平时成绩的目的就是督促学生平时自觉地学习,期末考试是为了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的效果。

上述三种考核方式都含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并且所占的权重也最大。因此这三种考核方式都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点:(1)平时成绩的评定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因而不能很好的起到督促学生自觉地学习的目的。有些学生为了做到不缺勤,可以按时到教室来,但来了后不是睡觉就是看其他无关的书,更有甚者玩手机;
有些学生平时的作业都是抄别人的,这样他们的平时成绩也会很高,这使得在考核中设置平时成绩的目的落空了。(2)期末考试也存在很多弊端,有些平时根本没有学习的学生,为了过关就想尽各种办法作弊;
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松懈、考前突击准备,这样虽然有些也能通过考试,但他们考完后什么也没学到;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控制不及格率,要求教师降低试卷的难度,考前复习时缩小复习范围:由于目前的考核方式中期末考试占有很大的比重,基本上是“一锤定音”式的,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发挥失常、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没有补救的机会。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些教师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根据课程的特点增加课程小论文,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等。但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目前主要还是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其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一个瓶颈,因此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寻找新的途径。利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无疑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新途径。

二、基于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的考试模式

我们的考核方式改革依赖于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的功能,为此需对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的功能作一简介。

1 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以同济四版《线性代数》教材为蓝本进行构架,共六套测试题,分别为第一章行列式、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第三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第四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第五章相似矩阵及二次型和综合测试题。每套测试题有三种题型: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每种题型有5道试题,每套测试题共15道试题。判断题主要测试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主要的结论;
填空题主要测试基本方法和重要的结论,计算量较小;
计算题主要测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计算量较大。每道试题均有完整的解答过程。

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1)强大的统计功能。系统能统计当前注册用户数,当前在线人数:查询每个人每章的测试成绩和所用时间:查询每个班级每章的测试成绩和每个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并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成绩;
能计算每个人所有章节的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成绩,并打印输出,教师可把该成绩以一定的比率记入总评成绩。借助这个功能,任课教师可即时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全班整体学习情况;
院系领导可方便地全面掌握所有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

(2)不需试题库的支持。本系统中没有现成的试题和解答,所有试题和解答都是由计算机现场生成。从理论上讲,本系统中有无穷道试题。在一般的试题库系统中,试题和解答都是由人工完成后再输入计算机,系统对试题和解答只起组织和管理作用,系统出完试卷后,其任务也就结束了,而本系统能对考试进行全程控制。

(3)题型丰富。系统中每套测试题有三种题型: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判断题主要测试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主要的结论;
填空题主要测试基本方法和重要的结论,其中的计算题的计算量较小;
计算题主要测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计算量较大。而‘般的测试系统只有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没有主观题,所以很难达到测试的目标。

(4)每个人每次的试题均不相同,参加测试的所有人的试题各不相同,但所有人的试题难度相同,这样一可以做到公平,使测试成绩具有可比性,二可以避免作弊。这是目前任何其他测试系统所不能做到的。由于每个人每次的试题均不相同,所以每章的测试一个人可以反复做多次,直到满意为止。年轻人好胜心强,表现在学习上一是挑战自我,__二是超过同学。本系统的这一功能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和超过同学的平台。一个学生如果第一次测试只得了50分,他通过学习后,再测试一次得了70分,这样他就会有一种战胜自我的满足感,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取得更高分的欲望。而一般的网络课程中的测试系统,试题是固定不变的,每次的试题完全相同,学生做了一次后就不想再做第二次,因而无法做到这一点。

(5)系统能进行自动评卷,并进行分析,指出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一般的试题库系统中,阅卷和统计分析工作只能由人工来完成,因此在一次考试的出卷、阅卷、登分和各种统计分析等环节中,计算机只能完成出卷的工作,这使得考试的大量工作还得由人工来完成,这正是目前的考核方式中,不能让学生申请多次考试的原因。而借助本系统可轻松地完成一次考试。

(6)系统能对参加测试的所有人的测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全班同学对该章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就可及时掌握全班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7)系统能记录每人每次测试的成绩,教师可把这些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8)学生提交成绩后,可点击每道试题后的“解答”按钮,查看该题的解答过程。在每道题的解答过程之前,系统给出了该题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以及本题所用到的知识点,因而学生在这里可实现自主学习。

2 基于测试系统的考核模式

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所拥有的强大功能,为线性代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改革条件,使改革成

为可能。我们探索出的考核方式有以下两种:

模式1 纯机试。在这种模式下,考核的总评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评成绩=第一章测试成绩×10%+第二章测试成绩×10%+第三章测试成绩×10%+第四章测试成绩×10%+第五章测试成绩×10%+综合测试成绩x50%,其中第一到第五章的测试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测试次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测试,每章想做多少次测试部可以,可以做到满意为止:综合测试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可以申请多次测试。为了防止作弊(这里所说的作弊是指学生在做前五章测试题时请成绩好的同学代做),我们规定,综合测试成绩低于55分者,不论前五章的测试成绩如何,总评成绩不能及格。这种模式适用于经、管、文等对数学要求不很高的专业。

模式2 机试+期末笔试。在这种模式下,考核的总评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评成绩=测试系统平均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其中测试系统平均成绩=前五章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每章的权值由教师确定,一般为0.2;
期末考试是出卷子闭卷考试。有些专业如计算机、电信、机械等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在其后续课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应用,所以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考核时除了考核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外,还需考核他们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中没有应用题和证明题,因此在考核时还需进行期末闭卷考试。模式2的其他规定与模式1相同。

3 基于测试系统的考核模式的性能分析

基于测试系统的考核模式与传统的考核模式相比,它到底有何优点?能否实现考核的真正目的?下面我们作一分析。

(1)实现了以考核为手段,以考核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我们探索出的两种考核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必须参加测试系统的前五章测试。由于测试系统能做到每个人每次的测试题各不相同,每章测试只记录最好成绩,每道测试题都有完整的解答过程,并且在解答过程之前列出了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等功能,所以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每章都可以进行反复测试,每次测试完后学生可通过每道题的解答过程即时了解自己的测试情况:哪些题没有做对,错在什么地方,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等。这样通过反复测试,学生就可以逐步掌握本章的所有知识点,从而达到了以考核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学生的测试成绩真实可信。由于测试系统能做到所有人的测试题各不相同,所以学生之间不存在相互抄袭的问题,每个人每章的测试成绩是该生本章学习情况的真实反应。而传统考核方式中,把作业的完成情况量化后计入考核成绩中,其目的是希望以此来督促学生平时加强学习,但在实际中,这种愿望往往会落空,因为第一,学生之间存在着很普遍的抄作业的现象。第二,教师在量化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时很难做到客观、公平,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在我们的考核模式中学生也可以作弊,那就是请人代做,但这种情况通过我们规定的综合测试成绩或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5分者不及格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从而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惩罚。

(3)可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由于测试系统能统计全班所有人每章的测试成绩、全班每章的平均测试成绩、全班每章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和全班各知识点的平均得分率,因此教师可即时掌握全班的学习情况,院系领导可即时了解所有班级的学习情况,尽管每个人的测试题各不相同,但由于其难度相同,因而测试成绩具有可比性。所以院系领导可根据每个班级的平均测试成绩,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这是传统考核方式很难做到的。

(4)改变了传统考核方式中的“一锤定音”的现状。传统考核方式中,考核能否过关关键是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期末考试没考好或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不能参加考试,则该课程的考核就不可能及格。而在我们的考核模式1中一个人可进行多次期末考试,从而改变了传统考核方式中的“一锤定音”的现状。

(5)使考试变得轻松了。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期末考试是“一卷定生死”,所以同学们都很惧怕考试,在考试时有心理压力,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而在我们的考核方式中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次没考好,可以再申请考一次,所以同学们可以轻松地、愉快地参加考试,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教师的角度看,传统考试需经过出卷、阅卷、登成绩和试卷分析等步骤,教师的工作量很大,非常辛苦,而在现在的考核方式中,这一切都由计算机完成,教师只需做一些组织工作即可,因而教师可轻松地组织考试。

当然,在我们的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测试系统中没有应用题和证明题,因为这两种题型还没有实现计算机自动阅卷,这也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第二,组织一次考试需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并需要网络条件,当然对很多学校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仍需与相关部门协调,需要他们的大力支持。

三、实施效果

基于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的考核模式于2006年正式用于我校线性代数课程,已实践三个学期,试点班级有59个班,注册学生2337人(北京林业大学4个班,中国地质大学2个班),测试的总次数38140人次,人平测试次数达16.2人次,每章的人平测试次数为3.3人次,这说明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们做过问卷调查,90%的同学认为测试系统对学生非常有帮助,他们对测试系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喜欢利用测试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测试系统自使用以来,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试点班的优秀率达到10%以上,不及格率在5%以下。

推荐访问:班会 期末考试 五篇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五篇】 期末考试班会总结(精选5篇) 关于期末考试的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