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五篇】(2023年)

时间:2024-03-26 15:38:02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和储存场所需要的危险物质越来越多,造成的潜在危险也越来越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五篇】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
档案;
演练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和储存场所需要的危险物质越来越多,造成的潜在危险也越来越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
1993年8月5日,我国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 200 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1]。2005年11月13日我国吉林石化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了特大爆炸火灾事故。事故造成8人死亡, 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致使松花江水严重污染,哈尔滨市被迫全市停水4天,且波及邻国俄罗斯,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这些都是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导致的严重后果。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分级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平能化化工事业部所属企业共有45个重大危险源,针对目前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发现如下问题: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到位

重大危险源在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须要依据其物质特性和存在场所的数量大小共同确定。当单一品种或多个品种的数量超过或等于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时,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全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为9类,即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有的企业仅仅按照GB18218-2009的要求进行了辨识,而没有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相关辨识,导致申报漏项,辨识不全的现象。

2.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不完善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但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根据日常实践我们认为档案应包含如下内容:重大危险源安全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更新和维护管理制度、安全巡查制度、检测制度(包括职业卫生检测、消防检测、特种设备检测、防雷防静电检测、安全附件检测、监控设备设施检定检测)、安全评估制度、安全监控设备设施使用、维护、保养制度、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报告备案制度等各项制度;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台帐、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电子台帐、检测、检验台帐;
检测检验报告、安全评估报告、重大隐患报告及整改验收资料、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巡查记录、安全监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应急物资、器材等台帐、消防器材、设施台帐,配置图、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记录、隐患信息登记和整改台帐、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各种台帐,还有重大危险源平面示意图等内容[2]。完善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到位,不漏项。

3.监测防控设施不完善

重大危险源应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液位等进行定期检查,看有无超标现象;
对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设置在线检测装置,查看有无泄漏;
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和安全附件如安全阀、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检查有无设施损坏;
火灾报警器和防雷防静电的定期检测。并做好各项检测、检验纪录。此外,灌区还应设置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等参数的检测仪器,对现场气象条件进行检测。通过对企业的检查发现,部分单位检测防空设施不够完善,如储罐区只有液位检测而无压力、温度检测设施等,现场无风向标和环境温度检测仪器等,企业应根据要求,完善对重大危险源的全面检测,确保能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4.应急预案演练走过场

对重大危险源应根据导则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一个可操作性强、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该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事故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控制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强有力保证。加强预案的演练目的主要是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熟练性,提高各应急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并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让应急人员熟练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演练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桌面演练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对预案进行口头演练,该演练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功能演练针对某一项应急相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全面演练针对预案的全部或大部分应急相应功能进行的演练,该种演练比较全面,须动用的人员和部门较多,比较接近于真实情况但演练成本较高。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单位只注重全面演练,由于组织不好,职工对预案的熟练程度不高,从而使演练流于形式。建议企业平时应多进行桌面演练,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实战演练,让职工和各职能部门在熟悉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全面演练的效果。

5.应急设施配备不齐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中对危险源与风险的分析,确定相关危险情况,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置应急设施,在检查中发现正压呼吸器、防毒面罩、现场洗眼器、防化服等数量不够,或部分救援器材失效等现象。这些设施都属于急救用品,如果到了使用的时候,发现已经失效,那将会造成抢救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抢救人员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我们应及时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检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这样我们才能在危险到来的时候,从容应对,保护好职工和救援人员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6.应急预案对周边环境的关注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周边的环境关注不够,缺少企业周边情况,包括周边企事业单位、局面区分布、与本企业的距离及人员数量等,在应急措施中没有考虑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周边单位造成不利影响是的相关应急措施,缺少结合周边单位的事故应急演练的内容规定,缺少周边关系图等;
另一方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没有对周边居民和事业单位进行告知,居民和事业单位人员,对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措施不了解,更不用说事故发生后去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

通过以上问题分析,对重大危险源,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通过现场检查和自动检测手段,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水平,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掌握应急方法,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安全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2危化品从业单位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应急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装备、物资的准备等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但一些企业的主要领导危机意识不够,对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做得好,不需要进行应急管理,对应急管理缺少主动性,重视不够,对应急管理需要的人力、装备、资金,不愿意投入,把应急管理仅看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认为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还有部分企业将应急管理等同于事故后管理,忽视了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这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难度。

2.2应急预案实用性不强

一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对预案的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不规范,甚至有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没有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也没有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只是简单套用其他单位的预案来应付检查,很多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部分企业由于预案编制过程短,人力资源有限,编制人员水平不一,虽然应急预案编写大的原则很齐全,但预案体系不完善,预案和实际工作脱节,具体的细节流程不够明确,没有落实应急指挥权属和部门间的衔接问题,现场处置措施缺少实效性;
还有一些企业预案编制完之后往档案柜里一放,没有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内部或外部变化、演练结果等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或者没有下发到各车间及相关人员,也没有组织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学习、培训,仅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了解应急预案。这些做法会降低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影响应急处理的效率。

2.3应急演练效果不佳

进行应急演练有时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区域较广,费用较大,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只演不练,或只对响应级别较低的项目进行演练,对一些后果严重、响应级别较高的关键环节反而不进行演练,使演练趋向形式化;
甚至有时怕麻烦而不进行演练。还有一些企业不了解演练的作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演练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演练后不进行总结和评价,达不到演练的目的。

3加强应急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培训,提高重视

全员参与的应急管理培训是保证应急预案贯彻实施和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环节。培训可以针对不同人员分层次进行:一是对领导层加强意识培训,争取领导对应急管理的重视,保障在应急管理中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的投入,更好地在技术、设备、能源、环保、物资供应等部门协调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这是推动应急措施有效落实和应急工作全面展开的前提。二是对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预案内容的培训,提高其事故应急处置和协调能力,这是防止事故扩大化的保证。三要对岗位操作人员普及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基本的危险识别技术,使他们掌握岗位事故防范措施和现场应急控制操作。通过全员培训,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可以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应急管理过程中[4],提高对应急管理的重视和贯彻力度。

3.2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

危化品从业单位在生产、储存或输转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可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而且其生产工艺控制可能会采用高温、高压等参数,这会增加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危化品从业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提高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尤为重要,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延伸到日常管理工作就是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和建档,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实时的监控与及时的预测预警等。

3.3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应针对现有应急预案中对一些细节不够明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根据故障的大小制订相应(大、中、小)应急预案细方案,确定“3W+2H”原则[5],即由哪一级领导指挥(Who),人员在哪里集中(Where),各级人员做什么(What),由多少人参加(HowMuch),怎么做(HowDo),都应具体明确,所有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就知道自己的岗位在哪里,该如何做,按照事先设定的方案进行各类应急故障的处理。编制、修订预案时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中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应形成有系统、分层次、上下衔接、职责明确的应急预案体系。

(2)预案编写人员要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重大危险源状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应急预案。

(3)应急预案的内容要全面,尤其要包括在事故或隐患发现的早期,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控制、预防和消除的手段、方法,监控危险的措施及联系汇报制度;
确定事故发生后的急救机构和相关职责、预案启动程序及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对内对外报告、联系及协调制度,明确施行现场救援或急救的措施、要点,制定出防止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损失的方针和措施。

(4)编制预案人员根据企业的技术、人员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安全监管部门也可以组织专家评审应急预案,加强对企业编制预案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充实完善应急预案。

3.4进一步提高演练的实效性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场油库;
危险源;
辨识;
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的临界量,当前绝大多数机场油库将被列入重大危险源。因此,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理论运用到机场油库系统的安全管理上,对于进一步搞好油库整体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1.机场油库危险源的特点

1.1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willie hammer 将危险源定义为可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田水承教授将 “突变信息” 引入危险源的范畴,认为危险源是(安全)认识对象中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是危险物质、能量和灾变信息的爆发点。此外,多数学者也依据事故致因理论解释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此界定危险源的概念以及各个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这种界定危险源概念的方式是为解释事故致因理论服务的。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

1.2机场油库危险源的特点

机场油库规模大小不等,但多数都具有转运站、储存库、汽车加油站、泵房(棚)、附油仓库等作业场所,承担着收发储航空煤油、汽油、附属油料等成品油的任务。保障项目多,任务繁重,作业类型多。并且机场油库通常距离机场跑道较近,一旦由于人为、天灾或其它原因而遭受严重破坏的话,就有可能造成油罐、管道等设备的破裂、穿孔、爆炸,发生油品的大量泄漏。如果消防处置不力,防火堤、拦油堤等防止油品扩散的设施未建设、建设不当或被破坏,油品就会四处流淌,严重威胁附近的油罐、飞机、库房、候机厅等重要设施的安全,甚至所在附近居民区、城市的安全。虽然此类事故发生几率相对较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机场油库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系统主要由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安全管理、安全报告、应急救援预案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察等部分组成。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危险源管理、监控和安全改造的重要依据。

2.1危险源lec法风险评价

机场油库内的危险源辨识可以按照“道化学”法、事故树分析法和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笔者推荐采用半定量的lec法。美国的格雷厄姆和金尼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评价危险性的方法:即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害后果(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危险性分数值来确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半定量方法,即d=lec。

2.2机场油库主要存在的危险源

根据对重大危险源油库区的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价,对事故隐患进行集中治理改造,尤其应重视容易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设施设备。当前,还有不少油库存在地面油罐的防火堤不符合要求、覆土油罐的防火堤的容量不足、护体罐护体半截子工程、洞库和覆土罐未设排水阻油设施和水封井等安全隐患。这部分安全改造的投入所需要的经费不多,却能够大大降低事故造成的灾害性损失。

处于山区及高地势的洞库、覆土油罐、露天油罐,由于其所处的“高处优势”,对下游产生严重的威胁,一旦发生大量油料泄漏事故,不仅极易污染周围环境。泄漏可能使库区及周边居民区油气浓度加大,如果遇到火花或明火,极易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衍生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机场油库的防扩散设施仅仅依靠防火堤,没有健全系统、科学的安全分析、风险评价、改造设计、安全审核等机制。我们应当深刻吸取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泄漏事故的经验教训,防止高地势油罐的大量泄漏。一旦油料大量泄漏,在无火的情况下应当“以堵为主”,并能做到有效的分离、回收;
在油罐及防火堤内油品着火的情况下,采用“导油阻火、集中歼灭”的“疏堵结合”的解决方案。

3.机场油库危险源的控制

3.1建立系统的危险源控制体制

目前各机场现存的安全度评估方法长时间未更新,而且缺乏对事故危险程度的考量,缺乏对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应急救援设备等安全投入的评价指标,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地重新制订。

各地机场油库应加强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和定期安全报告制度,在一定的期限内,对本油库的安全情况向上提交安全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情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等等。

3.2切实做好应急培训和演练

加大应急培训的力度,避免出现应急器材虽然配备齐全,但由于缺乏培训和演练,造成多数人不了解用法,应急器材成为摆设,形同虚设。应急培训不仅仅是进行内部培训,还应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外部培训,如向周边居民发放《应急知识须知》、《告居民书》、《紧急公告》等。应急演练可以采取三种形式:模拟演练、专项演练和综合演练。模拟演练可以是书面示意图的方式,也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练,一般在会议室进行,其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和职责划分。

3.3健全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速度、救援能力和救灾效果。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应当建立应急预案的制订、修改(修订)、审核、批准程序,保证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
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编制样本;
建立应急预案的评审制度,制定评审指南,并按计划组织专家评审和上级评审。编制预案的重点在于现场处置方案,应尽量把 “事故消灭在现场”,提倡“五分钟”之内解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具体、简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编辑

参考文献:

[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危企业的不断涌现,重大危险源及重大事故隐患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火灾、爆炸、中毒等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也时有发生。事实表明,尽管这些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起因和危险程度不尽相同,它们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重大危险源及监控管理现状和问题

目前,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决定要求,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主体责任,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制定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二是由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辨识和登记建档,通过开展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安全标准化和行政许可审批等工作,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督管理。但我市尚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测、控制、预警和管理信息系统,对重大危险源还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监管手段,还不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分类监控和分级监管的科学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长效机制。

现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有关企业不能很好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认识不足,工作自觉性差,安全投入不足,监控管理落实不到位。二是有些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一些基于GIS、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场所和设施中的应用不广泛,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技术含量不高。三是由于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和有关的配套性制度没有出台,有关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健全、不配套,有关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价、监控的规范性文件约束力不够,严重制约了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监管工作的开展。四是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远程监控、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不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手段创新不足。五是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在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登记建档、安全评估、检测监控、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技术研究、服务和咨询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中介服务机构很少,不能满足实际监控管理工作需要。

三、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对策

重大危险源企业要从源头控制、超前防范、主动预防入手,采取各项安全监控管理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科学有效的监控管理网络,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日常监管及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切实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监管水平。具体对策如下:

(一)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重大危险源。通过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和登记,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档案或数据库,使企业和有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安全状况,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开展了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风险评价),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就可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及时了解、掌握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状况,制定重大危险源分类监控、分级监管方案,实施有效监管。

(二)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将立足于与重大危险源日常监控监管工作相结合,系统服务器应用平台基于GIS技术,采用B/S和C/S两种结构形式,能够采集、存储完整的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和安全状况的动态信息,实现重大危险源动态安全监控监管功能,并能整合各种应急资源信息,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1、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体系。要有效控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必须从防止重大事故隐患和激发条件的产生入手。可通过建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市、县、企业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体系,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监控,适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工作状态,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变化情况、设备维护数据、安全检查报告以及安全管理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并采取措施实施整改,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和激发条件。同时,结合重大危险源评估及事故后果的模拟预测结果,对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有效监管。

2、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建立监管部门和企业端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应用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通信、机械控制等高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储存过程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毒物泄漏的重大危险源部位和场所,设立诸如温度、压力、液位、有害气体浓度等检测仪器仪表,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或实时的检测、检验,采集有关的工艺参数数据及视频信号,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给出预警信息,从而提高重大事故预警水平,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还可通过信息平台查阅企业上传的监测记录,对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

3、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信息体系。通过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信息体系,采集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地理信息、产品特性信息、安全检测评估信息、救援力量信息、救援物质信息、救援药品信息、应急救援预案信息以及救援专家组信息等数据。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进行编制储存,并可利用系统平台建立的危险化学品扩散、挥发和泄漏模型,进行死亡半径、安全半径的模拟计算,从而优化出最佳的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方案,为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信息和辅助决策。此外,当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信息平台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自动锁定事故发生的位置、伤亡半径和人员的疏散范围,以及就近的救援力量、救援物资、救援专家和救助医院,并通过系统预设的企业(或政府)应急救援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一旦发生事故,要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负有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主体责任的企业,应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定期举行演练,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根据本地重大危险源情况,制定应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场外应急救援预案,抑制和减少突发事故可能对公众生命和财产以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应将发生事故时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突发事故时的安全措施,并适时修订和重新印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四)建立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有条件的市、县、区应依托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或组织,建立起相应的监控技术研发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并加以规范、引导和监督,形成重大危险源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在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申报登记、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机理研究、治理整顿、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技术研究、咨询和服务。同时,市、县两级有关监管部门可充分发挥安全中介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评估和检测检验工作,为企业提供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方法科学、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并为监管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一、工作机构

成立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小组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镇街主管安全的领导为各镇街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二、工作制度

1、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小组要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议题由主持人确定。

2、领导小组组长认为有必要临时召开工作会议或召开专题会议。

3、建立区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督促企业及镇街也建立相应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

4、组织开展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工作,监督落实评估报告中的安全措施。

5、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监督,制定安全预防措施。

6、制定全区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各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工作步骤

1、在3月底组织辖区内所有的重大危险源单位进行一次关于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情况的培训。

2、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专项检查。5月15日至5月26日,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对全区的所有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

3、企业进行整改和建档。6月1日至6月30日,针对5月份的检查情况和下达的整改指令书,由企业自行整改,将整改情况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企业将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完善。

4、进行区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定于6月20日,以松辽化工为依托,进行区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加强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增强各救援部门的协调能力。

5、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6月1日至7月30日请有资质的安全评估中介机构对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评估。

6、对5月份的检查整改情况进行复查。8月1日至8月30日,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未进行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或者是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没有建立完善的,要依据《安全生产法》进行处罚,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推荐访问:危险源 应急预案 五篇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五篇】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精选5篇)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内容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