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处长转正总结【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4-03-28 14:57:02 来源:网友投稿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7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提“新常态”,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从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处长转正总结【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处长转正总结【五篇】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面;
历史;
辩证;
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7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提“新常态”,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从需求结构、微观市场和宏观经济三个层次,揭示了包括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九大趋势性变化,进而得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对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判断,不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也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经济思想。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包括“四个新常态”,即增长速度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发展方式新常态,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结构新常态,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发展动力新常态,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着重认识以下几点:

一、客观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应该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7%,但是GDP增速也曾出现三次连续低于8%的情况。第一次是1979年至1981年(7.6%,7.8%,5.2%);
第二次是1989年至1990年(4.1%,3.8%);
第三次是1998年至1999年(7.8%,7.1%);
现在是第四次正在出现,2012年、2013年GDP均增长7.7%,2014年是7.4%。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4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1.1万亿美元),比1996年全年的经济总量还高出约57亿美元,相当于半个印度全年的GDP,可以在全世界排到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这种经济规模还想再有很高的速度是很难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先后经历了23年和36年的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分别为9.7%和8.02%,其后经济增速约下降一半。

所以,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自觉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在经济增速换挡中把握好调整的合理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全面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出的四个特征,是一个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向的有机整体。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相互影响。既要看到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
又要看到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释放的活力;
还要看到政府简政放权自身革命带来日趋完善的市场环境。必须充分协调发挥“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的作用,积极寻找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最佳结合点,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突破下线、超出底线,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使经济整体运行处于合理空间。

三、历史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出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新常态,必须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1.新常态意味着以往高速增长期的结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1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9%;
2012年以后GDP年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分析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既有短期需求波动的因素,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一是短缺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已经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复苏疲软,(2015年一季度美国GDP仅增长0.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未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低贡献可能成为常态。从国内看,一方面,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另一方面,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产能过剩普遍出现,经济增长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二是要素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劳动力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土地高成本、资源高成本、环境高成本呈长期化趋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成本约束日益强化。在市场需求和要素成本的双重约束下,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2.新常态标志着新的经济转型期的开始

新常态表面上看是经济减速换挡,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红利”衰减,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减弱,导致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我国已经到了不进行转型升级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应国际环境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关键要把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变成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动力,把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改革的红利叠加起来,启动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为内涵的经济转型过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3.新常态预示着向好的发展趋势和愿景

新常态并不是已经实现的状态。新常态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态”。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在下降,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从2013年开始,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好的苗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的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要争取进入好的新常态,即增速放缓后企稳,减速不减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
避免进入坏的新常态,即增速持续低迷,结构持续恶化,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四、辩证地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蕴育着新机遇。经济发展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
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新常态也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将带来六大新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城市群今后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二是经济服务化。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消费和生产的巨大空间。三是发展低碳化。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剧,新兴产业勃发,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都将创造绿色低碳经济机遇。四是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五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引擎。六是经营国际化。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需要实现从产品国际化走向企业国际化,从商品输出大国走向资本输出大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大多数产品贴牌生产转向品牌创新,从低层次国际分工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

“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形风险逐步显性化,新常态面临很多新挑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一轮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特点也有全面性特点,既有落后产能也有先进产能,既有钢铁、水泥、石化等传统产业,也有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同时部分行业产能由相对性、阶段性过剩转向绝对性、长期性过剩。着力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二是房地产市场风险。房价过高导致经济泡沫与社会风险,但若房地产投资持续过度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既要稳经济,又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难题。三是地方债风险。随着投融资平台集中还款高峰的到来,在经济增速趋缓、工商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局部地区面临较大偿债压力,财政风险加大。

四是金融风险。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积聚较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这些风险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相互作用,处理不好将使潜在风险转化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综合判断当前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机遇挑战并存,下行压力与增长潜力同在。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内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关键阶段,所带来的市场潜力巨大,也将带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必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总体上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期看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转型道路上所遇到的阵痛与摩擦,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加之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变数很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仍不容乐观。

总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既要坚定信心,也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发展机遇,搞好统筹兼顾,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服务转型;
微笑曲线;
发展路径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6.06

中图分类号:F127;
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6-0024-06

The Choice of the Manufacturing Service Transformation Path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Smiling Curve

ZHANG Yuchuan,DAI Cheng,ZHANG Jinxin

(School of Business,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

Abstract:
Regarding the lis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our study object, and select the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hose number of listed enterprise ranked the top four. This paper divides the nine provinces and two cities into three part, including upper reaches, middle reaches and lower reaches. Based on the smiling curve theory, it quantitatively studies the problem of the Choice of the Manufacturing Servic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he top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y subsectors and subregional analysis the 20122014 panel data of the top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listed enterprises, and drawing out the smiling curve map about the servic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he top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giving the choice dir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lis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Key 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manufacturing service transformation;

smiling curve;

development path

制造I服务转型是指制造企业由最初的单纯提供物品向现在的提供物品―服务包进行转变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制造商的主要任务由提供有形产品向提供服务的方向发生着转变[2]。具体体现就是制造企业向市场所提供的物品中,服务成分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高[3]。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的研发和销售附加值较高,而产业链中游环节制造附加值较低[4]。在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利润日趋压缩的严峻局势下,制造业服务转型是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而采取的一种以服务为导向、提供更多数量和更高品质服务的变革过程[5]。研究表明,以我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得出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6],服务产品在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7],制造企业能够在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服务以获取竞争优势[8]。从国内外若干制造企业服务转型成功实例的经验看,通过提升制造能力、减少投入和消耗从而降低成本的方法同样可以提升企业的附加值,并带来微笑曲线的上移[9]。制造业在其价值链上地位的转变可以从营销等产业链的下游转变[10],也可以同时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移动[11]。以价值链为研究对象,制造业服务转型可供选择的转型路径有四条,即下游产业链服务化、上游产业链服务化、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和完全去制造化[12]。因此制造业服务转型的路径不唯一,而如何选取最合适的服务转型路径是值得研究的。

从现有的文献看,关于制造业服务转型路径选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是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研究[13,14],很少在微笑曲线的视角下进行实证研究。微笑曲线是以企业价值链为对象来刻画的,本文认为即便是同一产业(如制造业)中的不同分行业,甚至是同一分行业所处地理区域的不同,其“微笑曲线”的“微笑”程度也是不同的。此外,在对制造业服务转型这种产业融合模式的探讨下,本文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适合于此转型模式,制造业服务转型会受到诸如企业所处地理区域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定量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不同行业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路径,并试图刻画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区域不同分行业的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微笑曲线图谱,为长江经济带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1样本数据搜集与模型设定

11样本与数据搜集

本文统计了长江经济带所有制造业各分行业上市企业的数量,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并选取了企业数量最多的4个行业:机械、设备、仪表(C7),石油、化学、塑胶、塑料(C4),金属、非金属(C6)和医药、生物制品(C8)(行业名称后括号内为行业分类代码,本文将用此分类代码表示这些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这4个行业上市企业的数量为452家,占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所有上市企业的791%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没有报告每个行业的企业数量。。为了研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区域不同分行业服务转型的路径,本文按照地域分布将长江经济带9省2市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其中上游涵盖的省市有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中游涵盖的省市有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下游涵盖的省市有上海、江苏和浙江。

用研发投入利润率(R&DIPR)、制造投入利润率(MIPR)和销售投入利润率(SIPR)3个指标分别表示企业价值链研发环节、制造环节和营销环节的附加值。其中研发投入利润率、制造投入利润率和销售投入利润率分别等于企业的利润总额(TP)与其相应环节投入的比值,当相应环节没有投入时,其利润率为零。样本企业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样本企业在2012~2014年的年度报表,452家公司的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1。

12模型设定

为了量化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各行业的制造企业在研发、制造和营销各环节的附加值水平,本文利用所搜集到的452家样本企业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用样本企业的利润总额(TP)作为企业附加值的衡量指标,以其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用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R&DI)、制造投入(MI)和销售投入(SI)作为企业分别在研发、制造和营销环节上所贡献附加值能力的衡量指标,以这些指标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综上得出本研究的回归模型:

TP=β0+β2R&DI+β2MI+β2SI+μ(1)

2微笑曲线的量化分析与绘制

按照样本企业所处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区域和企业所属C4、C6、C7、C8各行业的不同,将所搜集到的452家样本企业划分为12类,即长江经济带上游C4、C6、C7、C8行业的样本企业,中游C4、C6、C7、C8行业的样本企业和下游C4、C6、C7、C8行业的样本企业,利用Eviews72对模型(1)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基于表2的回归结果,以产业链各环节对企业利润总额的贡献能力即以上回归模型中研发投入、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这3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率)作为企业附加值的衡量指标,绘制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服务转型的微笑曲线图谱,如图1所示。

由表2的回归结果及图1所绘的“微笑曲线”图谱可知:长江经济带上游C4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制造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这表明由于地理区域和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上游C4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尚未呈现出一条固定的适合其发展的转型路径;
长江经济带中游C4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中游C4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向下游产业链发展,以此将“微笑曲线”整体上移;
长江经济带下游C4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的改没有显著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下游C4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减少或舍弃制造环节的投入,选择向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和下游营销环节发展,因为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时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

长江经济带上游C6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没有显著影响,表明长江经济带上游C6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舍弃其研发环节的投入。长江经济带中游C6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产生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产生显著负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中游C6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的路径,因为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明显大于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路径的前提下,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下游营销环节;
长江经济带下游C6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的增加对企业利润总额均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制造投入的增加对企业利润总额产生显著正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下游的C6行业应继续保持其制造业的发展,放弃服务转型。

长江经济带上游C7行业的企业在研发和制造环节的投入对其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其营销环节的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上游C7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向下游产业链发展。长江经济带中游C7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均有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中游C7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此外,由于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因此在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的同时,应重点发展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长江经济带下游C7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下游C7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向下游产业链发展,以此将“微笑曲线”整体上移。

长江经济带上游C8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均有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上游C8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同时,由于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的同时,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长江经济带中游C8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利润总额没有显著的影响。且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因此长江经济带中游C8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同时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并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长江经济带下游C8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下游C8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向下游产业链发展。

C合以上描述,本文将长江经济带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路径选择方向列入表3。

3总结与启示

本文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视角,定量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属于制造业的前四大分行业服务转型路径选择的问题,发现制造业前四大分行业因企业所处区域和所属行业不同,其服务转型的路径也各有不同。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31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

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在服务转型过程中尚未呈现出一条固定的适合其发展的转型路径。由实证结果可知,其在制造环节的投入仅能产生较低的附加值,这些低附加值甚至会比该行业在制造环节上投入的资金还低,这是由于该行业的企业要想在制造环节上获得附加值,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该行业的企业完全可以将其制造业务外包出去,通过减少成本的方法来提高利润;
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在中游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和下游产业链的服务环节上具备良好的竞争与盈利能力,因此其应该将发展重心落脚在制造环节和营销环节上,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独特的营销手段来发展固定的顾客群进而发展企业的品牌,获得更高的市场影响度;
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因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服务环节中均能够获得较高的附加值,由于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的性质,其在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因此在没有足够的资金同时发展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下,企业应优先选择发展上游研发环节,通过研发获得品牌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以此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32金属、非金属行业

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金属、非金属行业,在研发环节上的投入会显著地降低企业利润,而在其他环节上的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该地区该行业的企业应该舍弃研发环节,在技术上可以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引进别人的技术,再消化吸收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技术,并结合区域以及行业的发展特性和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转型路径;
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金属、非金属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均具有明显的获利能力,而产业链中游制造环节的投入会降低企业利润,因此服务转型选择是完全去制造化,并由实证结果可知,其下游营销环节的获利能力高于上游研发环节的获利能力,因此处于该区域的金属、非金属企业可以先通过在营销环节上的投入来攫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一定的利润后再发展研发环节,通过研发技术获得属于企业产品特有的核心竞争力,稳固已获得的顾客市场并开拓新的市场,使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从而逐步走向金字塔的顶端;
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金属、非金属行业,其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和下游营销环节均没有明显的获利能力,而制造环节对企业利润的增加有显著的贡献作用,因此应该继续保持制造业的发展,放弃服务化转型。

33机械、设备、仪表行业

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在研发环节上的投入很难给企业带来较高的附加值,研发环节上的大量投入还会使企业整体的获利水平降低,因此应该重点发展其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努力做好产品营销,加强同其他区域其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企业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升议价能力,在该行业的市场供应方面获得较其他企业更强的竞争力,占领更大的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在其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上都可以获得一定的附加值,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可以获得高附加值,因此当该行业的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使其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环节得到均衡发展时,可以优先发展上游产业链,通过研发技术确保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再向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发展,在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营销便可以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应从而进一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
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其产业链的中下游均可以给企业带来附加值,但是相对于下游的营销环节,中游制造环节的获利能力更强,因此可以在保证制造环节正常高效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向下游营销环节发展,通过营销环节的投入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实现高额利润提供有力的条件。

34医药、生物行业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命健康,因此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医药、生物行业,由于地理区域的限制,首先应该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研制出新的有利于人类生命健康的医药或生物技术,再发展产业链的下游营销环节,通过加强区域合作,获取更多的顾客群体,从而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
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医药、生物行业,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但研发环节的获利能力最大,因此应重点发展研发环节,在具有一定的研发技术基础上,加大制造环节的投入,通过有效的营销将企业的成果推向市场;
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医药、生物行业,相对于制造环节和营销环节而言,在研发环节上投入的回报需要大量时间的积淀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应直接引用长江经济带上中游的研发技术,将投资的重点放在营销环节,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再通过区域合作将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的医药、生物行业研制出来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3篇

转基因玉米退运风波

【本刊讯】(记者贺涛)一场进口美国玉米退运风波已经绵延八个月之久,目前尚未看到解决迹象。

去年10月,深圳口岸首次从一船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中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要求“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16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在125.2万吨进口美国玉米及其制品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的玉米进口总量为326.5万吨,退运规模已接近去年玉米进口总量的四成。舆论将之解读为政府基于转基因安全问题考量做出的行动。包括中粮集团在内的玉米进口商受到质疑,被指通过非法行为进口未经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MIR162是一种较新的抗虫转基因玉米,由总部设在瑞士的先正达公司研发。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之核准作为食物和饲料,两年后,美国农业部批准其商业化种植。目前,台湾、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批准进口乃至种植MIR162玉米。

然而,MIR162玉米未拿到中国政府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是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必要条件。早在2010年3月,先正达向农业部提交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农业部经评审,认为先正达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实验数据不完整,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其补充材料。此后,先正达数次提交相关申请。2013年11月份,先正达再次提交了MIR162玉米的安全证书申请。根据相关规定,“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27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据此推算,先正达应在今年七八月份得到批准与否的通知。

目前,有12种转基因玉米获批进入中国作为加工原料使用,并仍在有效期内。进口主要来自美国,由于美国玉米九成以上都是转基因玉米,所以中国进口的基本都是转基因玉米。

MIR162玉米在美国玉米总产量中占到一成左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对《财经》记者分析,美国将转基因食品与同类非转基因食品等同对待,认定为同样安全,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不要求标识的制度。这样一来,在生产、运输、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各种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都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可能因此出口到中国的玉米中夹带MIR162转基因成分。

如果从源头将MIR162玉米分离出来,则要在上述各环节增加处理成本,随着价格抬升,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连续被退运,也引发美国谷物协会对MIR162转基因玉米的不满,今年初曾致函先正达,要求先正达暂停推广MIR162转基因玉米,直至获得中国批准为止。但是先正达拒绝了,理由是这对已经进入流通体系的MIR162玉米于事无补。

实际上,MIR162玉米在美国放量种植的2011年起,美国来的玉米船货中就混有这种转基因玉米。为何到2013年底才开始拒收?一位业内人士的解读是,目前国内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舆论压力非常大,“目前有多个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审批都处于停滞状态”。

业内一个普遍观点是,2013年国内玉米大丰收,阶段性供过于求,库存压力大。但这种做法无可指摘。

进展

肥胖者的健康“密码”

同样是胖子,为何有人因胖生病而有人就不会?一项国际研究发现,肥胖者健康与否和体内一种酶关系密切。

实验显示,如果人类和实验鼠体内血红素加氧酶1含量较高,则易受到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困扰;
相反,这种酶含量较低的人和实验鼠即使肥胖,也能保持健康。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超重或肥胖,其中四分之三患心脏病、癌症等疾病,而另外四分之一则代谢正常,长期保持健康。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肥胖所致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让耳机线不打结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
份额转移;
分享增长;
区位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影响——基于份额转移分析法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7日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总量与结构两方面,而总量的增长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因此,充分认识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与其经济增长现状,对促进中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份额转移分析方法,从产业结构角度考察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竞争力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地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地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有效振兴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简介

1、份额转移分析方法。194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提出,其后经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等人进一步发展的份额转移分析方法,是一种产业区位或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方法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可以分解为分享增长量与转移增长量之和,其中,分享增长是指目标区域(本文为中部六省)在某一时期以背景区域(本文为全国水平)的平均增长速度增长所获得的增长量,该部分反映了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在标准区域中所占的份额,是测定各地区经济增长偏差的标准参数。该法在揭示区域与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主导方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主要分析指标。以Ej0和Ejt分别表示j区域在0时和t时的总产值,E0和Et分别表示背景区域对应时段的总产值,Eij0和Eijt分别表示j区域i产业在0时和t时的总产值,Ei0和Eit分别表示背景区域对应时段的总产值,则有:

(1)分享性增长量Nj=Ej0×(Et/E0)-Ej0;

(2)结构性增长量Pj=∑[(Eit/Ei0)-(Et/E0)]×Eij0,若区域专业化部门是背景区域经济中的高速增长部门,则Pj>0,否则Pj

(3)区位性增长量Dj=[Eijt-(Eit/Ei0)]×Eij0,一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其Dj>0,否则Dj

(4)转移性增长量Sj=Pj+Dj,如果区域实际增长率高于背景区域的平均水平,那么区域总转移增长量为正,否则为负;

(5)区域总产值增长量Gj=Ejt-Ej0=Nj+Sj

由此得出:分享增长贡献率Hn=Nj/Gj×100%;
结构性增长贡献率Hp=Pj/Gj×100%;
区位性增长贡献率Hd=Dj/Gj×100%。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文章选取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的l99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的2004~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样本,以l998年、2004年为基期,2003年、2010年为报告期,分别对样本进行份额转移分析,并进行对比,找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动状况,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表1、表2、表3、表4。(表1~表4)

1、中部六省的分享增长量呈现递增趋势。由表1和表3可以看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六省的分享增长量都较大,表l中除了山西的分享增长量低于1,000之外,其他五省的分享增长量均超过了l,000;
表3中六省的分享增长量均超出l,000,特别是湖北和安徽均超过2,000。充分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获得了较大增长。同时,中部六省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其结构增长量和体现竞争优势的区位增长量均为正值,分别为481.82和1.75,总转移增长量为483.56。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六省结构增长量减至-254.74,区位增长量上升至427.72,总转移增长量为172.98,低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的水平,这是由于结构增长量较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有较大幅度下降所致。

竞争力方面,中部地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整体区位增长量由1.75跃升至427.72,表明区位因素对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大影响,第二产业竞争力因素影响尤为显著,说明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基础和工业原料基础。第一产业的区位增长量由之前的-399.46上升至61.44,表明中部地区正在逐步发挥其耕地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区位优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相对应,第三产业的区位增长量由之前的360.29下降至-57.59,说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第三产业在实施后相对全国而言衰落了,第一、第二产业的优势相对全国而言有所增强。

2、具体来看,各省的情况大相径庭。首先,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前,湖北、河南、山西三省的总转移增长量为正,说明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快于全国比例增长量,其他三省则相反。正转移增长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多的省份是河南,达到695.52,是中部总转移增长量的143.83%,表明l998~2003年河南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和中部比例增长量,增长优势较志其余五省比较明显。负转移增长量最多的是安徽,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分量的负推动效应(-215.14)和竞争力因素不足(-116.90)的双重影响,说明安徽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力建设方面的不足和不力,因而有必要得到加强,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其长三角辐射地的有利区位优势,创造竞争力以取得中部崛起的有利地位。

3、对比4表可以看出,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前后,六省分享增长贡献率都较大,说明都在很大程度上享受了全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江西和安徽两省前后的分享增长率均超过100%,说明两省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全国经济推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河南55.04%,山西31.42%,湖南1.48%,江西-21.62%,湖北-57.18%,安徽-88.51%。六省中,河南省占据东西与南北交通要道,与山西并列属于黄河中游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
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属于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是我国水稻、棉花等农作物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表明中部六省有其自身区位优势,但安徽、江西两省并未表现出来,这也是今后两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于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M].党建出版社,2004.

[2]吴风庆.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2.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高新才.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吴殿延.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5篇

电路原理

在本案中,为了满足总体电路设计需要,采用LVDS接口显示器,由于存在显示兼容性问题,S3C2440A处理器不能直接驱动,必须通过外接TTLLVDS转换电路,才能实现正常工作。在图1中给出了S3C2440A处理器驱动TTL接口和LVDS接口显示器的电路原理框图。S3C2440A处理器内部集成LCD控制器,可以直接驱动TTL接口显示器,直接将LCD控制器输出的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数据使能、像素时钟、像素数据连接到TTL接口显示器的相应引脚端即可实现。在驱动LVDS接口的显示器时,需要通过转换电路将LCD控制器输出的像素时钟、像素数据进行并串转换,转换后的差分时钟和多路差分数据连接到LVDS接口显示器相应引脚,才能满足电气特性要求。

LCD控制器由传送逻辑构成,这种逻辑是把位于系统内存显示缓冲区中LCD视频数据传到外部的LCD驱动器。LCD控制器有一个专用DMA,它不断从位于系统内存中的显示缓冲区获取视频数据。控制寄存器组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不同,产生相应的像素时钟频率和同步控制信号。其工作过程为当FIFO为空或半空时,DMA控制器向系统总线发出请求,每次请求连续取16字节,期间不允许总线控制权的转变。像素时钟连续从FIFO读取数据,经过同步锁存输出,当FIFO为空时,像素时钟保持当前电平,同时控制信号和数据总线保持当前状态,直到FIFO不为空,将继续传输数据。

设计与调试

1 转换电路设计

转换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TTL电平的并行数据转换成LVDS电平的差分数据,驱动LVDS接口显示器。其核心是转换电路,转换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该电路主要应用在平板显示连接电路中,为平板显示电平转换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支持16位色和24位色显示,内部集成锁相环路,不需要外接时钟电路。在本案中显示为16b色,输入为2lb,输出为3对差分数据线,外加一对时钟线。其工作机理是锁相环路电路将输入像素时钟进行倍频和占空比调整,倍频时钟输出到内部的并串转换电路,倍频时钟为输入时钟的3.5倍,将输入的2lb数据进行并串转换,差分输出数据和时钟相位关系如图3所示,占空比调整后的时钟直接输出到LVDS接口显示器的显示电路。

2 电路测试

当电源电压正常,系统启动正常时,开机过程中的屏幕马赛克非常严重。当进入正常显示界面的时候,屏幕显示有轻微的马赛克;
如果对系统进行操作,特别是用USB鼠标进行操作的时候,马赛克很严重,整个LVDS接口显示器不能正常工作。

采用测试探头直接测试S3C2440A输出显示时钟速率,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时钟有短暂停顿的情况,测试转换电路输出的LVDS时钟,无停顿的情况,基本稳定。外接USB鼠标,并快速移动,测试S3C2440A输出像素时钟,有长时间停顿,如图5上部分波形所示。测试转换电路输出的LVDS时钟,时钟输出频率不对,有长时间锁存不稳定过程,如图5下部分波形所示。伴随着鼠标的快速移动,显示器马赛克现象十分严重。

3 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测试,经过比较TTL接口显示器和LVDS接口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下述分析:

TTL接口显示器不需转换电路,由S3C2440A直接驱动,在时钟不连续的情况下,TTL接口显示器可以正常工作。由于LCD控制器输出驱动的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都是经过同步产生,当LCD控制器的FIFO缓存为空时,时钟将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化,这时数据总线和控制线同样保持当前状态不变,而显示器屏幕的刷新是以时钟个数为准的,所以当时钟电平不变化时屏幕不会被刷新,维持现状,不会出现马赛克。

在时钟不连续的情况下,LVDS接口显示器不可以正常工作。LVDS显示器的工作机理和TTL接口显示器不同:时钟方面,LVDS接口显示器对时钟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时钟占空比为4:3,TTL接口显示器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数据方面,LVDS接口显示器的数据总线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排列,才能够正常工作,TTL接口显示器只要求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与时钟同步即可。

在本案中,转换电路为了满足LVDS接口显示器的工作要求,需要对输入数据总线和像素时钟进行二次处理才能够满足要求,在转换电路内部有锁相环路电路,当输入时钟不连续的情况下,锁相环路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则转换电路输出的数据格式和时钟格式不能够满足LVDS接口显示器的要求,导致显示不正常,出现马赛克。

推荐访问:转正 处长 五篇 处长转正总结【五篇】 处长转正总结(精选5篇) 处长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