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机化学基础【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语言科学化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
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醇的性质以学生熟识的典型的乙醇(酒)入手,从乙醇的7个特殊性质引申到醇的同系物的性质也就是羟基链在链烃基上的性质,自然就过渡到羟基链在苯环上酚的性质。
按照醇的氧化得到醛,醛的氧化得到酸,酸与醇的反应得到酯,这一线索就把醇、酚、醛、羧酸、酯的知识连成了一条线。但要注意的是学到这里时,不要把油脂一并学习,让它放到选修5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与糖类,蛋白质三个一同学习,这样既能分散难点,又能让知识更有系统性。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提出为什么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呢?烃与卤代烃不是很自然过渡吗?课本选修5第二章的标题也是烃和卤代烃,它们两者都是放在一起学习的。后来我们在科组活动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还是认为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的好。卤代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条件下得到了醇,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烯烃,这些反应的条件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接着下来又学习醇、酚、醛、羧酸、酯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太难,无规律,不容易掌握,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卤代烃取代反应得到醇,消去反应得到烯烃,这与前面学习的醇、烯烃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我们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一张网。在以后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我们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
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使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学完烃的性质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后,官能团的“功能”模块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我们还必须把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枝节与遗漏的内容整合完毕。
1.命中的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与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整合在一起学习,因为它们主要是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酯与羧酸有一定的联系。
2.机物的结构特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我们就当成是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不当做是一个新的内容来授课。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内容繁多,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广、较新,学生比较难掌握,但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不高,不宜拓展加深。
4.有机合成
我们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与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整合学习,这两个部分分别对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熟悉各种官能团性质程度的大检阅。它能对全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所以高考中有机合成被放在化学科目的大题第一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我们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学得流畅、明白,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
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第2篇
一、通过原子结构原子性质迁移,形成有机化学知识原点
学习的迁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辨认新的课题,并把新课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的过程。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的化合物,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2》时对碳原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有机化合物均含有碳原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有机化学基础》的时候,要以碳原子为中心,引导学生围绕碳原子的结构、成键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原点,再通过正确的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对其他有机物的成键情况、化学性质进行预测及分析等,既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探索有机物的无穷奥秘。在《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时,一方面,先复习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强调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与非金属结合时会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结合碳的价电子情况分析了C和H结合为CH4的电子式、结构式等。用模型进行演示,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真人演出”,让学生明白:碳原子形成单键是与其他原子以一对共用电子对成键。接着根据上述已有的碳原子4对共用电子对结构的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分析C与C相连结合的情况:可共用一对电子对、两对电子对、甚至三对电子对,但不能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单质状态),即可以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但不能形成碳碳四键,然后很轻易地让学生明白碳碳单键是饱和键,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是不饱和键,它们的性质将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复习已经学过的CO2的成键情况和电子对偏移情况,利用“氧的得电子能力强于碳”这一知识点,对C和O结合的情况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析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的成键情况,容易得出碳氧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原子,使含氧官能团起主导作用,导致含氧有机物的性质不同于烷烃。通过对碳原子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有效迁移,学生对各种有机物的成键情况有着深刻的理解,培养对有机物的探索欲望,对后来学习的官能团性质、反应断键位置、同分异构等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起到了知识原点的作用。
二、通过对官能团知识迁移,连成有机化学的知识线
学习迁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共同因素来促进迁移,通过知识规律增强学习效果。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有机物因为官能团不同性质不同,所发生的反应也不同,然而对于相同的官能团,虽然它们所在的物质不同,但表现的性质几乎一样的(羟基在醇和酚中有区别)。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某一种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详细学习,然后将知识迁移上升到其同系物的物质(甚至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上,连成有机化学的知识线,让学生轻松掌握同一类物质的性质。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通过学习,知道乙烯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理解乙烯能发生上述反应的原因:碳碳双键其中的一个键容易断裂,与其他共价化合物结合。掌握此性质和原理后,可以将知识在同系物中进行迁移,让学生写出丙烯、1-丁烯、2-丁烯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就会较为轻松地完成任务,并加深对这两个反应的理解。然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引导学生掌握1,3—丁二烯的1,2加成、1,4加成和完全加成等反应。又例如学习乙醇与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理解了羟基断开O-H键、羧基断开C-O键后,可以将知识在同系物甚至在具有羟基的物质中进行迁移,让学生写出乙二醇与乙酸、丙三醇与乙酸、乙二醇与乙二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原理,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写出纤维素制造醋酸纤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原理。通过对某一个官能团知识的学习认识,不仅让学生掌握该物质的性质,还可以以此为知识线,通过正确引导知识迁移,全方位认识掌握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使有机化学的学习具有“由此及彼”的连接作用,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能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
三、通过对不同官能团知识迁移,构成有机化学的知识面
学习迁移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实际上是在新旧两种事物或情景非常相像的情况下发生,需要学生自己通过主观上的积极努力才能实现某些知识的迁移。有机化合物某些官能团之间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再将知识迁移到相关的官能团,让学生对比着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教材给出了对“一起严重化学事故”的材料,要求学生讨论“用水还是用乙醇来消除钠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讨论得出解决方案,再根据钠与水反应剧烈、钠与乙醇反应平缓得出结论:乙醇和水均有O-H键,O-H键的共用电子对向氧原子偏移,而水中的H-和乙醇中的CH3CH2-均为供电子基团,供电子能力CH3CH2-大于H-,所以对O-H键影响结果不同,导致水中的O-H键比乙醇中的H更易电离,所以钠与水反应较乙醇与水反应剧烈。通过这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根据乙酰基比苯基得电子能力强来比较乙酸、苯酚分别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他们会在水和乙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苯酚和乙酸均有O-H键,苯基和乙酰基均是得电子基团,且得电子能力乙酰基比苯基大,所以O-H键极性增大,两者均能电离出H+而显酸性,且乙酸酸性比苯酚强,所以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顺序为乙酸>苯酚>水>乙醇,有的学生经过知识迁移学习后,甚至还总结出“有连在氧上的氢均能被钠转换出H2”的结论。同理可以利用学习迁移法,比较乙醛、乙酮、乙酸、乙酸乙酯等中的乙酰基结构活泼性的大小,这里就不作详述了。通过这样的迁移,学生将不同的官能团联系起来理解,通过对比找出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真正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谛,对有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构成有机化学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研究有机化学的结构性质的热情。
四、通过对有机合成知识迁移,建立有机化学知识空间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有机化学基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23-03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的学习方式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怎样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当今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先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培养学生勤
有机化学基础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学习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生字,如果一带而过,不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不理解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怎么办呢?在开学时就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精巧的笔记本,专门收集生字,把平时碰到的生字逐一记录在里面,有时间的话当场,没有时间的话先记录下来,等到以后有时间再补查。欠而欠之,偶而翻翻,你会发现你不认识的字却越来越少。下面是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时安排学生查的字:
(1)烃tīng:有机化学上碳氢化合物的总称
烷wán:有机化学中,分子式可以用CnH2n+2表示的一类化合物
烯xī: 有机化学中,分子式可以用CnH2n表示的一类化合物
炔quē: 有机化学中,分子式可以用CnH2n-2表示的一类化合物
(2)衍生物(yǎnshēngwù):较简单的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置换而生成的较复杂的化合物
羟基(qiǎngjī):就是氢氧基(-OH)
羧(suō):有机化合物中含碳、氢、氧(-COOH)的基叫羧基
羰(tāng):羰基,有机化合物中含碳和氧的基,也叫碳氧基
(3)醛(quán):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通式R-CHO
醚(mí):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通式R-O-R’
酮(tòng):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通式R-CO-R’
(4)酯(zhǐ):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通式R-COO-R’
脂(zhī):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
(5)磷(lí):一种非金属元素,符号P,常见的有两种:红磷和白磷(也叫黄磷)
膦(lì):磷化氢(PH3)分子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烃基取代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氰(qíng):一种碳和氮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N)2,无色的气体,有杏仁味。性很毒,燃烧时发红紫色火焰
腈(jīng):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通式R-CN,无色的液体或固体,有特殊的气味,遇酸或碱就分解
(7)氨(ān):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NH3,是无色而有剧臭的气体
铵(ǎn):铵根,化学中一种阳性复根,以NH4+表示,在化合物中的地位相当于金属离子
胺(àn):有机化学中,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所成的化合物,通式是R-NH2
(8)戍(shù):军队防守
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
戊(wù):天干的第五位,用做顺序的第五
(9)己(jǐ):自己,对人称本身;天干的第六位
巳(sì):地支的第六位
已(yǐ):止,罢了;已经,已然;后来,表过去
以上这些字,如果不去认真地查,不去认真地记忆和理解,不要说学生有些不会念,会念的也念错了;就是在平时很多的县市级教研活动中,都有很多开课老师念错了。比如:把酯念成脂、氰与腈念成青、铵与胺念成氨等等。实际上要求学生的过程,就是一次小小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2.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理念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遵循这一理念,每上完一个专题就布置几个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课题,选择相同课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协同研究。比如当学生做到下面这道题时: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禁止的,吗啡分子含碳71.58%、氢6.67%、氮4.91%,其余为氧元素。已知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吗啡的二乙酸酯就是海洛因。试求:
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吗啡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海洛因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学过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方法以后,学生解答这样的问题是轻而易举的。但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目前,禁毒是全社会都应关心的工作,预防孩子吸毒是天下家长、社会的一个关注点。据此拟就一个小专题《认识、远离》,让课题组组长把该组分成四小组,每组分发事先准备好的问题 :(1)的种类有哪些?从颜色、状态、俗名、化学式、结构简式、可能有的化学性质认识这些。(2)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对社会又有什么影响?(3)了解我国吸毒人员的年龄分布(4)目前常用的戒毒方法有哪些?要求该组学生利用一星期的课余时间跑图书馆、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小组汇总。给出一节静校课的时间,由课题组组长主持,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调查研究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做实验
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实验能力是从事科学探究的基础。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一道大题目是实验题,因为实验题既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考查科学语言的表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做实验是相当必要的。虽然我们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不是很好,但还能做一些基础的、简单的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老师,不能贪图自己方便,把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实验都设计成上课的讲实验,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把学校条件允许、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安排学生去化学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例如: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油脂的皂化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等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整个实验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了解了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提高了实验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2008年高考理综卷,化学部分总分108分,其中有机化学是22分,占20.37%;具体题目如下:
2008年理综第8题(6分):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
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008年理综第29题(16分):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1A在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C和D ;2B在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E和F;3D和F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 生成G(C7H14O2)
(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则D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D具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3)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2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这两题,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很难得到这22分的。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以及它的程序化步骤,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组织学习能力、搜集资料、复习概括所学知识的能力、对学习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平时教学中的形成,在复习中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用化学用语来描述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能理解化学概念、原理,能用自己语言来表述并举例说明,能看懂实验图(包括各种图、照片等),能读懂各种表格中的各类数据,能读懂教材中提供的资料、阅读材料、选学等内容,并从中吸收丰富的素质教育的营养元素。
自学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一学会正确识别信息,尤其是关键信息,迅速抓住关键信息相关的知识,排除无用信息的干扰;第二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尤其是对隐含在直接信息中的间接信息的处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比较、演绎推理能力;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通过比较,概括新旧信息的共同要素,不断进行新旧比较,寻找新的联系,促进应用信息能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例题教学和讲评。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选择典型的信息题,将题目中的“原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寻找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联系已有知识,分析解题思路,然后循思设疑、创设情景、展示解题的全过程,在解题目的关键处巧妙点拨,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自学能力的形成还要加强习题训练。使学生通过练结出解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并能运用所得的规律进行推理和创新。同时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信息题,减少对这类题目的陌生感,不至于遇到类似题目时望而生畏。比如有机物分子的共直线共平面的题目,如果学生掌握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其中最多三个原子共平面;乙烯的六个原子共平面;乙炔的四个原子共直线;苯的十二个原子共平面,四个原子共直线;甲醛的四个原子共平面等知识,那么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应付自如。
三、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所谓归纳总结,就是对前一阶段工作或学习进行回顾、检查,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以便指导今后实践的一种事务文书。有机化学的知识是进行分散教学的,因此上完所有内容后,完全有必要对这些零星知识、分散知识进行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下面是学生整理出来的部分内容:
有机物组成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实验式)、碳架式、键线式、楔形式、通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羟基、醛基、羧基、酯基、卤原子
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种物质
物理性质:常温下呈气态---C1-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新戊烷
有香气味的---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酯
易溶于水的---低级的醇、醛、羧酸
不溶于水比水轻的液态物质---苯、甲苯、乙酸乙酯、液态的烃
不溶于水比水重的液态物质---溴苯、硝基苯、溴乙烷、四氯化碳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燃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醇氧化为醛或酮、醛氧化为羧酸)、还原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裂化反应、裂解反应
一些重要的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苯酚及其同系物、含醛基的有机物、裂化气、裂解气、天然橡胶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有机物、还原性糖、酚类、裂化气、裂解气、天然橡胶
能与金属钠反应――醇、酚、羧酸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中和反应的酚和羧酸
发生水解反应的卤代烃和酯类
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羧酸
能发生银镜反应――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
能发生显色反应――苯酚氧化(粉红色)、苯酚遇氯化铁溶液(紫色)、多元醇与新制氢氧化铜(绛蓝色)、浓硝酸与蛋白质(黄色)、淀粉遇碘单质(蓝色)
一些有机实验知识:
物质的制备――乙烯、溴苯、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石油蒸馏
操作要领――水浴加热:银镜反应、硝基苯制备、乙酸乙酯水解、蔗糖水解、纤维素水解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制乙烯在反应液中、制硝基苯在水浴中、石油蒸馏在支管口处
导管冷凝回流:制溴苯(冷凝管)、制硝基苯、制乙酸乙酯、石油蒸馏(冷凝管)
防倒吸:制溴苯、制乙酸乙酯
分离提纯方法:萃取、分液、蒸馏、洗气、盐析
鉴别方法: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金属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银氨溶液、指示剂、氯化铁溶液、碘水
此外,象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醇醛羧酸连续氧化的三大特点、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醇与羧酸所具有的条件等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重在探索、贵在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等)紧紧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景环.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中学化学,2006,(2):4
[2] 陈建华.新课标下化学自主研究性学习-社会化大平台的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46-48
[3] 王祖浩主编.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第2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第4篇
A. 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 可以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 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B. 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其形成晶体析出
C. 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D. 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
3. 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NH][N][O][O][OH][OH] [N][N][OH][OH],已知:[―C―N― + H2O][―][―][―][O][H+
] [―C―OH + ―NH][―][―][―][O]。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有NH3生成
D. 能发生酯化反应
4. 得重感冒之后,常吃一种抗生素――头孢氨苄,分子式:C16H17N3O4S・H2O,其化学结构式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
B. 1 mol该分子最多能与7 mol H2反应
C. 该分子能与碳酸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D. 头孢氨苄易溶于水,能使溴水褪色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表示,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D. 脂肪能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
6. 三聚氰胺(结构式如图所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阻燃剂、水泥减水剂和高分子合成等领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聚氰胺是一种蛋白质
B. 三聚氰胺是高分子化合物
C. 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 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
7. 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 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 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 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8. 玉米芯、甘蔗渣等在稀H2SO4的作用下水解所得的木糖(C5H10O5)属于多羟基醛,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木糖在H2SO4的作用下,加热又可生成糠醛:。
(1)糠醛的分子式为 ;
(2)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反应类型是 (填下列选项);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脱水反应 D. 酯化反应 E. 消去反应
(3)写出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化学方程式:
。
9. 已知β-氨基酸受热,分子内失氨而形成α、β不饱和酸,例如: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第5篇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是整体的一个组件,既离不开整体,又具有充分的独立性,每一个模块都有严格的标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就是一种与长期性教学相比,规模较小,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教学具有自己的标准,以实现具体能力为目标展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中,充分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再是被动的理解,而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在计算机基础的每个模块化教学之中,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完成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堂任务。学生在任务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處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能够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信息人才。模块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自我实践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其中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课堂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授课周期短,有利于充分把握学生学习实践的情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运用
基于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际发展情况,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能够不断地发展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提高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实践,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作用,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解,诶学生奠定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计算机基础领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模块化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一些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切实收到模块化教学的成效,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完善自己。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情景化教学,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注意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奠定坚实的实践操作基础。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积极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实践获得计算机基础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还要注重课后总结,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实践、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促进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
三、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使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基础中的知识,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促进国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有机化学 基础 五篇 有机化学基础【五篇】 有机化学基础(精选5篇) 有机化学基础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