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行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特殊行业,具有高危性、艰苦性、复杂性、作业粗糙的特点,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矿工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单一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化工工程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一、煤矿特点分析
煤矿行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特殊行业,具有高危性、艰苦性、复杂性、作业粗糙的特点,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矿工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单一性、贫困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不仅日常工作量大,很多工人的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大多数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具有煤矿开采安全意识,也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大生产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给自身安全和企业生产效益带来了不利影响。煤矿企业应正视煤矿行业的特?c,时刻加强煤矿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二、煤矿企业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政策宣传
宣传教育工作是向员工灌输企业精神、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可以使煤矿工人时刻谨记安全生产,不忘努力奋斗。煤矿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时需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在不同时期宣传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内容。煤矿企业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应根据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进行不同种类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除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还可以通过召开讨论会、培训班等形式向煤矿员工传达相关方针政策,帮助员工深刻理解国家的政策内容。
(二)加强正面宣传
煤矿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应讲究方法、分清主次,将正面宣传和反面宣传相结合的同时以正面宣传为主。煤矿企业首先要尽量宣传本企业的正面形象,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竞争上岗、努力和谐的企业氛围,促使煤矿工人在工作中积极生产,提高煤矿开采过程的效率与安全。其次,煤矿企业的宣传部门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制作有关安全生产的视频、宣传片等让煤矿工人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煤矿企业进行宣传工作时要遵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而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三)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员工的技能培训也是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性与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煤矿企业应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开展一些适合员工发展的业务知识培训工作,以此提高煤矿工人的专业技能,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能培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煤矿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专业技能比拼活动,让员工在良性竞争中督促自身提高综合能力,为煤矿企业的长久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四)加强职工的道德素养
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是保证生产过程安全高效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煤矿企业在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时还应提高对员工道德素养的重视。煤矿员工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让工作人员建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意识。煤矿企业应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树立“大家庭”的概念,以此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
(五)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
煤矿企业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确保煤炭开采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工作日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煤矿工人的操作行为,对宣传工作完成出色的予以适当奖励,不重视或不能及时高效完成任务的员工予以适当处罚,以此提高煤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做好煤矿宣传工作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科学安全发展的理念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也是指导煤矿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煤矿企业应树立科学安全发展的理念,将安全生产作为煤矿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提及的安全生产内容,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煤矿企业应树立科学安全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理论指导煤炭开采作业,将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确保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宣传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措施体系
煤矿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宣传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措施体系,可以确保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能够高效落实,对煤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煤矿企业需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安全事故危害的宣传力度,让煤矿工人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杜绝安全隐患、防止煤矿事故的出现。煤矿企业应将安全生产理论作为指导本企业煤炭开采的重要理论,为企业的生产发展保驾护航。煤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时要注意12项治本之策的宣传,全面加强和改进煤炭开采工作。
(三)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员工的思想认识,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煤矿企业只有做好安全文化建设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宣传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增强员工的法律、安全意识。其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其三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高水平、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的运用与推广,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四是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煤矿员工的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四)保证宣传教育工作持续且与时俱进
煤矿企业的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短期内可能无法及时得到回报,但却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煤矿企业要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进行,坚持不放弃的原则,更好地发挥安全文化的作用。煤矿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时还应保证与时俱进,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向员工传达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有效。另外,与时俱进的宣传教育工作还可以有效应对煤炭开采中的突发状况,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中文题名
(二号宋体)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作者姓名
(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包括英文摘要中)
(小五号宋体)
(如果作者为两位以上,之间用","隔开;
如果多个作者为不同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打上角标以区别,作者通讯地址应为详细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和e-mail地址,必须用全称标注,不得简称。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
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如作者为两位以上,应指定联系人。)
中图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的。)
中、英文摘要
(五号楷体)
(摘要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传达重要的可检索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被报导的研究项目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要用英语清楚、简明地写作,内容限制在150~180个英文单词以内。)
关键词(5号楷体)
(关键词是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论文中寻找文献,特别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论文应提供关键词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摘的基础上,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项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名词术语,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但不能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正文(5号宋体)
文稿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gb3100-3102)。对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4号黑体)形如1,2,3......;
二级标题(5号黑体)形如:1,1.2,1.3......;
2.1,2.2,2.3,......;
三级标题(5号宋体)形如:1.1.1,1.1.2,1.1.3,......2.1.1,2.1.2,2.1.3,......引言或前言不排序。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1.2.7图表要求
文中的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小5号黑体),并随文出现,图要精选,一般不超过6幅,请看具体要求。若图中有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照片应选用反差较大、层次分明、无折痕、无污迹的黑白照片,或提供*.tif格式的电子文档(分辨率不低于600线)。作者应自留底图。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祥见示例)(不划竖线)。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表中重复出现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须全部重复写出。
参考文献(小5号宋体)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应确实是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表明.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人,后加“等”或“etal”,作者之间用“,”隔开.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且省略“.”。由于ei信息部进行收录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仅指英文)的录入工作,所以在稿件中参考文献中文期刊论文按中、英两种文字给出(英文参考文献不必给出中文)。
煤化工论文范例欣赏:
煤化工及甲醇生产技术探索
摘要: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普遍运用于燃烧材料、合成金属、工程涂料、医学消毒、日常生火等多个方面,在甲醇的制造方面,一般都遵循着煤气化碳――变换气体物质――精细蒸馏三大工序,在化工厂生产活动中一般将生产甲醇的工序称为“工段”。难点在于如何去调控操作所需的参数,本文通过对煤化工作的特性解析来引申出甲醇生产的要点,同时对生产技术进行一个流程上的模拟,更全面地去了解甲醇生产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关键。
关键词:煤化工;
甲醇;
温度;
化学反应;
化学式
中图分类号:Q946文献标识码:A
1煤气化原理
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煤气化是第一步,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将气化剂和煤炭资源中的可燃物质放置在一个高位环境下,然后使其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在煤气化工段里使用的气化剂包括水蒸气、氧气等,在加入这些气化剂后,煤炭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所需的气体。煤炭在加入气化剂后,经历了干燥、热裂解等热力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这些化学反应的速度取决于煤气化工段中的温度、热压、气化炉质量以及煤炭的种类,以下是煤气化过程中会出现的化学式:
吸收热量:C-H2OCO+H2C+CO22CO
发散热量:C+O2CO2C+12O2CO
变换反应:CO+H2OCO2+H2
从大体上来说,煤气化反应是化学中的强吸热效应,如果以动力和热力的角度来解析这类中和现象,重点在于对温度的把握,温度过高会造成气体流失,温度过低则无法产生完整的化学反应,导致生成的气体数量少、质量差。同时在增压方面应该适当地增加对煤炭的压力值,这样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度提高,对甲醇的生产效率起积极作用。
2变换工段
甲醇产品在合成时,一般调整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比例的方法是通过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来实现的,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分离都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进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碳氧分离工序对水蒸气的需求量相当大,水蒸气的生产成本在这道工段中会激增不少,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蒸气,节约生产成本,这将直接考验生产部门的气体生产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变换工段中,煤气化之后的煤气物质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的效果影响到位之后,就可以生成氢与二氧化碳,在此时还会有小部分的一氧化硫转化为氰化硫,此时化学式表现如下:
CO+H2OCO2+H2
这是一个主要反应式,但是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副反应也会产生,生成甲醇的副产品,这些化学反应包括:
2CO+2H2CO2+CH
2COC+CO2
CO+3H2CH4+H2O
CO+H2C+H2O
CO2+4H2CH4+2H2O
CO2+2H2C+2H2O
化学反应在化工产业中要求平衡,在主要变换的化学反应中是一种发散热量反应的类型,这里的化学反应会使煤气化后的温度降低,温度适当降低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平衡作用,但是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导致化学反应时间过长,效率越低,当煤气化工段的生成气体慢慢消耗殆尽时,就会浪费前一道工段的时间和成本,造成浪费。同时,温度还与催化剂的适应性挂钩,如果温度没有调整到位,催化剂的效力就无法发挥到最大值,这就会造成碳氧分离程度不足,必须加大催化剂的剂量,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3甲醇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1.)气化压力的大小在其他的生产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改变气化压力,就会产生非常细微但是关键的变化。通常气压定格在2MPa以上的范围时,在煤气化工段里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气压低于2MPa就会使气化炉的气化效果变低。所以,在煤气化工段中,一定要保证气化压力控制在2MPa以上,而且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这样可以增加气体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2.)氧气与煤量的比例氧煤比例的提高,指的是在煤炭中氧气流量的增多,直观反映为在煤炭高温加热时,煤炭的燃烧反应量明显提升。同时因为氧气流量的增加,使气化炉的温度也得以升高,煤炭的气化反应会更加强烈,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数量会增加不少,但是生成的气化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含量占了很大比例,而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会变少,所以,如果不仔细控制氧煤比例,就会使气化炉中的气化反应过强而导致生产甲醇所需的气体成分变少。
4甲醇生产工艺模拟
传统的烧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甲醇的需求量,而且单纯的燃烧煤炭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到新的甲醇提取方法和更快捷有效的甲醇生产技术,在这方面,煤气化生产流程已经被初步运用于各大化工厂中,作为目前提取甲醇的有效方式,煤气化工段还需要更多的模拟和分析来增强其效率,简化其工序。
在模拟中我们假设煤浆和高压后的氧气依照固定比例放置在气化炉中,然后在高温作用下因气温及气压生成各种气体,其中包括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等,其中高压后的氧气进入气化炉可以通过设置烧嘴的中心管道和外环管道,而煤浆可以通过烧嘴的中环管道进入气化炉。在模拟环境下,我们还设置了激冷室,位于气化炉下段,激冷室主要是处理煤炭中的灰份。在煤气化工段进行到末尾后,会残留一些灰份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气化炉的高温中熔融,熔渣和热量汇聚,合成了气体,然后结合离开气化炉的燃烧室部分,经由反应室,进入气化炉下段的激冷室。这些气体在激冷室中将被极寒温度降低到200摄氏度左右,熔渣会立即固体化,然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经水蒸气饱和后带走了灰份,从激冷室的排出口派排
出。
需要进行变换的水煤气在预热器中加入一部分进行换气和换热步骤,然后进入模拟的变换炉,这部分水煤气在经过煤气化工段后,自身携带了不少的水蒸气,变换炉中的催化剂进行催化作用进行变换反应,在第一部分结束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也进入变换炉,变换炉这时就会需要新的高温气体,模拟的变换工段里加入了预热装置,提前储存并加热生成高温气体,然后连入变换炉中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进行变换反应,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成功后的气体将进入低压蒸汽室内降温,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再喷入冷水来清洗掉气体中的三氢化氮,最后气体进入净化系统,生产气态甲醇。
精馏工段的流程为四塔工作方式,首先甲醇气态材料在预热器中进行高温加热,再传输进预塔中部,在这里去除粗甲醇里的残留溶解气体与二甲醚等,这些属于低沸点物质。在加热后,气体进入冷却器进行气体降温,形成甲醇蒸气后进入预塔的回流管道。甲醇蒸气在经过回流后进入换热器,加热后进入加压塔,甲醇在加压塔中进行冷凝化处理,其中小部分送回加压塔顶部作为回流液。剩余的甲醇气体进入精度甲醇管道,最后由加压塔提供压力与热量,将冷凝的高精度甲醇视需求定制成液态或固态储存,然后将杂质或者甲醇残留物通过排污口排入废水处理器进行净化提取处理。
参考文献:
[1]韩雅楠.煤制甲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229.
[2]刘喜宏.浅谈煤制甲醇的前景与工艺流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0):22.
[3]陈倩,李士雨,李金来.甲醇合成及精馏单元的能效优化[J].化学工程.2012(10):1-5.
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薄层煤;
采煤工艺;
应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浅煤层资源,其占我国可采集煤炭资源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因此加大对浅薄煤层的开发,提高煤层矿产的产量是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关注我国当前煤层开采工艺的现状,从实践出发,讨论当前传统采煤工艺的不合理之处,研讨正确的先进性的采煤工艺成为当今煤炭工作者的主要课题。本文就浅薄煤层矿井当前采集技术的纰漏和先进性采煤工艺的应用做了一一的归纳,总结如下。
一、浅薄煤层开采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浅薄煤层作为地标表层煤炭资源,由于接近地表,地理环境复杂。因此在采煤过程中存在着工作空间狭小、工作条件恶劣、一次性资金投入多、工作效率差、产出少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因此就当前传统的采煤工艺而言,提高采煤的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劳力,才是实现浅薄煤层高产高效的唯一出路。
二、几种主要的浅薄煤层现代化采煤工艺
目前,我国浅薄煤层的现代化采煤工艺是以综合机械化为主的采煤工艺技术,而根据机械化采煤工艺的种类,又可以分为:滚筒采煤机、刨煤机、连续采煤机(房柱式采煤)、螺旋钻采煤。下面对这几种机械化采煤方式一一而论:滚筒式采煤机主要型号有MIQ系列采煤机,如MIQ-64、MIQ-80、MIQ-100型等。装机功率60-100kW,采用钢丝绳或者链索牵引,用过液压调速加齿轮减速的传动方式工作。滚筒式采煤机的主要液压元件为叶片泵、叶片马达,正常运作状态下,牵引力为90kN,牵引速度为0-2.5m适用于采高0.8-1.5m的浅薄煤层,被我国广大的中小型浅薄层煤矿所欢迎。20世纪80-90年代为了满足开采较硬浅薄煤层的需要以及提高浅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的可靠性,研制了新一代的煤层滚筒采煤机。主要有MG150B型采煤机、5MG200-B型采煤机、MG344-PWD型强力爬底板采煤机,以及NLG375―AW型采煤机。后来伴随国家对浅薄煤层采煤的基本规范,对滚筒式采煤机在不同浅薄煤层的使用做了以下指导性规范。此外,要在采煤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条。要坚持循环进尺的采煤工艺、明确采煤工序即采煤机割煤-移架-推溜的工序、正确安置采煤机的进刀方式、在合理的操作规程下牵引采煤机进行工作推进、注意注水软化地板等。
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正确的写出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体现,今天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探讨煤化工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
例如:[6]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JM,WongJM.Modificationofsupercriticalfluidphasebehaviorusingpolorcoselvent〔J〕.IndEngChemRes,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MesquitaAC,MoriMN,VieiraJM,etal.Vinylacetatepolymerizationbyionizingradiation〔J〕.RadiationPhysicsandChemistry,2002,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G.ReflectanceSpectroscopy〔M〕.NewYork: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AE,vanderHauwJK.Solving3-SATwithadaptivegeneticalgorithms〔C〕.//Proc4thIEEEConfEvolutionaryComputation.Piscataway:IEEEPress,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ChrisstoffelsLAJ.Carrier-facilitatedtransportasamechanistictoolinsupramolecularchemistry〔D〕.TheNetherland:Twente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Toshiyuki,Yoshida,etal.PaperCoatingcomposition〔P〕.EP0634524.1995-01-18
〔2〕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P〕.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K,HayashiA.Plantgrowthpromotorandproductionthereof〔P〕.Jpn,Jp1290606.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煤化工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欣赏:
[1]李丽.煤化工产业发展之我见——煤化工产业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J].煤2009,18(11)
[2]黄云兵.新型煤化工技术进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2)
[3]李秀峰.新型煤化工技术和经济竞争力分析[J].山西化工,2012,32(2):49-51,57
[4]李哲.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104-104
[5]杜铭华,安星悦.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J].化学工业,2013,31(1):19-22.
[6]乔建芬,郭朝华,李奠础.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研究[J].轻工科技,2013(5):157-158.
[7]李丽.煤化工产业发展之我见——煤化工产业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J].煤,2009(11).
[8]曹睿,付国垒,严超宇,刘艳升,杨勇.我国煤化工的产业格局以及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J].化工进展,2010(S1).
[9]白亮,邓蜀平,董根全,曹立仁,相宏伟,李永旺.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现状及工业前景[J].化工进展,2003(05).
[10]林玲,李兴春,张静.我国煤化工发展的趋势及对兵团农六师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1(06).
[11]谢克昌.新一代煤化工和洁净煤技术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03(06).
[12]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Z].2013.
[13]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Z].2014.
[14]环境保护部.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Z].2015.
[15]国务院.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Z].2016.
[16]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Z].2016.
煤化工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煤矿;
机械设备
机电一体化是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实际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机电一体化是中国工程领域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和工作效率、提升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性,这同时也是本文讨论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应用的主要意义和目的。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煤矿机械一体化设计的方法、应用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各个学科的综合和概括,实际上机电一体化并不是简单地用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工的各种工作和操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在于它将机械设备操控技术和智能化网络技术及电子计算机数字化控制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机电一体化的发现和应用不仅给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而且给很多需要用到机电设备的行业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每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具体地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就是保证了煤矿的正常生产和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煤矿争取更多的利益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1]。
1.2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煤矿机械中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在实际煤矿机械设备中应用的意义关键就在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煤矿劳动力,更多的机械化生产不仅增加了煤矿的开采效率,为煤矿更长久的发展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润,而且机械化生产为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这不仅是煤矿机械中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也是煤矿生产中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原因。
1.3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特点
a)煤矿中的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网络控制和自动报警的功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状态下,煤矿中的运作机械能够与电动机、传动带等设备相连,并且使用自动监控设备,自我检测机械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并及时警报。这样能够极大地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简化工作流程;
b)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基本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强度,并减少操作失误给工程带来的损失。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只需要在电脑终端中输入一定的数据就可以实现对机械的远程控制和操作,许多煤矿生产企业中已应用了这一系统。机电一体化还能提高设备检修效率,促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发展[2];
c)煤矿中的机电一体化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的经济实用性。在机电一体化状态下,可以减少传送带、风机等设备的使用频率,将能源消耗量减少近30%。与此同时,设备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在实际的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的应用有以下几点:在采煤过程中的应用、煤矿安全监测应用及煤矿装载和运输过程中的应用。
2.1在采煤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采煤机的出现,采煤技术和采煤机械设备不断升级,国内煤矿采煤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则主要表现在提升了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开采成本,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这些设备都能够按照正常状态运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煤矿整个开采过程都具有动态性,该项技术能够及时检测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醒操作者处理和解决故障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煤矿开采的局限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开采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而且人工开采难度和危险性都比较大的煤层,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应用。
2.2在煤矿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监测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传统模式下,煤矿安全监测最开始是由人工来完成的,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工逐渐被一些仪器设备取代。这些设备的安全监测精确度与人工检测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缺陷,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煤矿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安检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按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完工的,因此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监测到关键地方和关键点,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真实性,很多煤矿安全监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安排工人工作和保障工作安全,这点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
2.3在煤炭装载和运输过程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实际的煤炭装载和运输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煤矿大多数工作都是在地底下完成的,开采的煤炭也都必须从地底下运送到地面上之后才能运送到世界各地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服务,这个运输的过程如果没有相关的技术设备必然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机电一体化的运用成功改善了这一点,在煤矿的安全装载过程中,机电一体化解放了劳动力,提升煤矿生产效率,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煤矿装载之后必须要提升到地面上之后才能正常地使用,在煤矿提升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在于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交变频交流,这一技术成功地为提升机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增加了提升机的承重能力;
传统煤炭传输模式比较落后,而且那些传输方式不仅效率低且需要耗费大量电力和人力,但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这些难题都可以被克服,而且能提升运输效率,提升煤矿经济效益。总之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国内的机械设备领域的发展前景必然是美好的,应用领域也必然会随着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而不断扩大[3]。
3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运用是煤矿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改善了煤矿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各种技术和知识不断完善和创新,相信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大突破,也只有不满足现状,在现有基础之上不断改革和创新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进步的可能性,同时在机械设备中推广和普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是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宽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
作者:张树华 单位:山西省煤矿节能监测中心
参考文献:
[1]郭梦涵.浅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