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关于春天古诗词【五篇】

时间:2024-03-31 16: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春天古诗词【五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春天古诗词【五篇】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范文第1篇

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掌握,而对中国的水墨画技法也有所了解,所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巧妙地运用水墨技法进行诗配画创作。

三、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

PPT、水墨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知识回顾

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

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

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

1.交流古诗

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

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师:唐代诗人王维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天,送走了他的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渭城曲》。

PPT出示王维古诗《渭城曲》。

生读一读。

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

生:柳树、细雨、饮酒的故人。

师: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

2.访问艺术家

出示现代画家傅抱石《渭城曲》。

师: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有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诗的意境。(板书:意境)

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用到了哪些水墨技法?

生交流、师小结技法:中锋勾勒枝条、人物,绿色晕染出柳色、淡墨晕染远山、云雾,突出整首诗的意境。(板书:突出)

【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先说说、写写有关春天的古诗。通过欣赏大画家的作品,感受诗的景物描写与画面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及诗配画的创作方法,体会诗配画的意境美。

3.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两幅《绝句》《游园不值》。

师:与大师相比,学生的诗配画又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学生欣赏,比较作品的意境、技法的运用。

4.教师示范

以古诗《忆江南》为例,示范。

出示古诗,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来表现景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以用哪些水墨技法表现画面?(浓墨中锋表现房子、河岸、皴擦泥土,逆锋表现江边的树,大红和曙红点染桃花,淡墨晕染远山、花青晕染江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之在,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更多的诗配画表达的诗的意境,教师的示范中将更多的水墨技法呈现,让学生不仅了解诗配画对诗的传递的过程,更能深刻掌握水墨画的构图与章法。

(三)自主表现

给刚刚的古诗配画。想一想可以抓住哪些关键的景物表现画面,用熟悉的水墨画技法突出古诗的意境。

(四)评展作品

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评价作品。对画面的构图、意境的表达、技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自主创新。

(五)课后延伸

出示完成的画作:在《忆江南》诗配画空白处写下古诗句,让学生注意字句的排列,从右往左书写,最后落款,刻上印章。

鼓励学生课后也能在画面空白处添加诗句,将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完善作品,体现诗配画的内涵。

【设计意图】将古诗与画面相统一,二者结合,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更加完善作品,真正体现诗配画特有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七、板书设计

诗配画 水墨画

抓住词句 中锋、侧锋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范文第2篇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联系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提高教学效果为落脚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现状方法

1.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1.1有些教师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

1.2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1.3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

1.4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

1.5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1.6关注角度偏移,学诗丧失兴趣

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许多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背诵,但是在理解上有偏颇,不少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只知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审美体验而言。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2.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2.1创设情境,感受诗境

〖HTK〗2.1.1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前讲述一段有关的故事,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把古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想象与思考,也是教幼儿学古诗的一种方法。如可将孟浩然的《春晓》变成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觉了。春天不冷不热,睡觉最舒服了,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HTK〗2.1.2图像创设情景

如在教《锄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烈日下老农锄地的画面,讲讲中午太阳当头照时的情景,并体会烈日下劳动的感受,想像农民辛勤劳动的形象,从而懂得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HTK〗2.1.3媒体创设情境

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上课时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例如《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
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感悟作者那浓浓的情感。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2.2嚼字品词,体悟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词中“诗眼”是通向古诗词意境的桥梁。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诗眼”,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以声写静,动感更强烈,更能衬托月夜的寂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反复斟酌,舍弃了“来”、“过”、“到”、“入”、“满”,而用“绿”字。一个“绿”字牵全文,形象地再现了万物争春的景象。

2.3吟句读诗,品味诗情

古诗是讲究韵律的,尤其是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教学古诗时,一定要给足时间,采用自读,配乐读,男女生轮读、竞赛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自已地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进入古诗的意境。这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喜爱上古诗,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2.4开展各种拓展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小学生学古诗文,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不能机械地默写,一“默”了之。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古诗文学习拓展活动,以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常见的古诗文拓展活动有:

〖HTK〗2.4.1以画配诗

古诗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后按照诗意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学习《望庐山瀑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飞流直下的瀑布图;
学习《夜宿山寺》后,根据诗意画一幅想象画,比一比谁画得与众不同,并说说自己的画。

〖HTK〗2.4.2古诗吟唱

古诗文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让学生给古诗文配上熟悉的旋律来演唱,其乐无穷。另外,可以开展“读、吟、歌、舞”的古诗演唱活动。找来合适的乐曲,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进入角色,进行古诗吟唱,并配上与之相符的动作,边唱边舞。用多种形式表达古诗的韵味,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

〖HTK〗2.4.3编表演剧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古典诗词 流行音乐 融合点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有极其重要的分量,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对它们的创作,让多少墨客醉心于对它们的品读。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但当我们动情地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绝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流行音乐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少年表情达意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怎样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载体,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体会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找到流行与古典的融合点,就是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尚书・虞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不难看出诗词与音乐的渊源,在古代诗词就是流行的抒情方式。苏轼在《赤壁赋》中沉浸于良辰美景时,自然而然“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可见古代的诗词和今天的歌曲一样,都是人们抒情的必要。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学生而言,诗词毕竟是古人表情达意的文学形式,它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隐含意义多,想象空间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条易于让学生感兴趣又便于鉴赏的途径,岂不是两全其美?通过平时对诗词的教学和对学生爱好的关注,不难发现今天的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在韵律节奏上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讲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为了体会韵律美,需要找出韵脚。绝句、律诗还好有规律可循,遇到词中间一换韵,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但是对于流行歌曲学生明白得很,尝试用流行歌曲的韵理解诗词的韵,学生很快能掌握。

二、古典诗词流行音乐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

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有莫大作用。在诗词中感念情感缺失、感叹人生苦短占有很大的成分。关于爱情,关于人生,人们总是有太多的话要说,这些构成了诗词和流行歌曲在抒情上的默契。但流行歌曲对青少年而言情感表达更多是直白的,更易感受到韵味,更有节奏感。孔子曾深有体会地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音乐的作用可见一斑。流行音乐因为通俗,学生更容易接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是当今流行歌坛上颇受欢迎的古典诗词。当安文用细腻演绎李清照的思念,当徐小凤以哀怨阐释李煜的愁情,当王菲用空灵吟唱坡的冷清,听着如此抒情的旋律,学生已经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理解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有一定的感情基调,应在此基础上细细雕琢,于字里行间寻觅激感的催化剂。基于此,我在诗词教学中有意让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结伴同行,让学生用流行的形式体会古典的深情。

三、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在表现形式上如出一辙,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的。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都特别注意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
善于营造想象空间;
善于运用特殊的意象;
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眉佳演唱的《雁衔泥》:“金陵的美人横吹笛/引来了燕子衔春泥/燕子双双筑柳堤/柳荫深处传来浅笑低语/江南的春雨润如玉/从来不湿行人衣/……/唱繁华,颂太平,天遂人意/且听丝竹悠扬,管弦急。”精巧别致,其意境让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极富画面感。由古诗词的诗情画意,联想起两首唐诗

田园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绝 句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梅艳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多少功名似尘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用李白诗题,且将李白原诗嵌入歌词,所传达的却非李白诗的原意。思乡之情在歌词中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陪衬,歌词侧重表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孤寂感和空虚感。不过,月的意象所负载的内涵与古诗所写倒不乏相通,字里行间隐约可以感受到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的意境。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当代流行歌曲中,学生能在流行歌曲中寻找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

四、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互通有无,相得益彰。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范文第4篇

小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心、兴趣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他们很容易出现经常性的厌倦情绪。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 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上的折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是重要的基石。如果让我们的学生枯燥乏味地开展学习,那收效甚微,甚至会消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出现倦怠的情绪。为此,在语文学习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必不可少。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语文学习中,使之成为语文学习的“保鲜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从而不断地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妙趣横生的自制书签活动

自制书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纸张,裁剪成自己所爱的图形,而后填充内容而成。

在语文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笔者把古诗词诵读、语言积累等与制作书签结合起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一枚枚别具匠心、形态不一、材质各异的精致书签。填充书签的内容可以有古诗词、经典格言、成语、对联,有摘录的优美句段、词语……每一枚书签都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和心血。这些书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格言、古诗词等的记忆,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可谓“一举三得”。

方寸书签,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一片书香,一份恬淡。这一枚枚妙趣横生的书签,如同大花园中姹紫嫣红的百花,为语文学习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伴随着学生们快乐地成长。

二、彰显个性的名言自创活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素养,让他们的个性由依赖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张扬。

在语文学习中,笔者以教材为依托,结合文本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鼓励学生当一回小名言家,尝试自创“名言”,使他们的潜能在活动中得到挖掘,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个性得到彰显。如在学习完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三”关于名言之后,笔者抓住此机会鼓励学生:“这些名言写得真好!不如你们也来当一回小名言家,自己创作名言,看谁创作的学习名言最好,好吗?”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他们创作了如下的名言:“与书交朋友,终身受益。”“读了一本书,多了一点知识。”“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环游世界。”“人要学会新知识,也要巩固旧知识。”“读书,读书,就要读懂书中的意思。”“努力才有成功,努力才有收获。”……

自创名言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了乐趣,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在遐想和凝思中,渐渐有了个性化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价值追求。

三、趣味盎然的古诗配画活动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如王维的诗就被人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我们留心品味,许多诗的意境便是一幅画。

在语文学习中,笔者结合教材里所学的古诗词,充分利用美术课,开展趣味盎然的古诗配画活动。如,在学习完古诗《早发白帝城》时,笔者在美术课上用适当的启发来唤醒学生的文学意识,鼓励他们结合古诗的感悟体验,理解古诗的意境,并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古诗的主要意境。笔者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通过听觉创设美妙的情境,描绘诗中的景象;
然后,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尽情大胆地诵读《早发白帝城》;
接着,让他们欣赏书本的古诗插图,闭眼听着音乐想象诗的意境、诗的画面,在脑子里“过电影”;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思所想为古诗配上精美的插图,并为自己的画题写古诗。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自身的独特感悟,借助线条、色彩,把脑海中的景象绘成连绵起伏的群山边,一叶扁舟在江海中行驶,两岸艳丽的桃花昭示着诗人愉悦的心情。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通过趣味盎然的古诗配画活动,学生对诗的意境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得到了知识的滋养、文学的熏陶、艺术的感染以及情操的陶冶,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他们在一系列的古诗配画中看到了鸳鸯的嬉戏、溪水的流淌,听到了昆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闻到了泥土的气息、野花的芳香,画出了春天的美景、山谷的寂静……

四、诗心飞扬的诗歌创作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儿童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总会有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

小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他们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那些看似无忌的童言,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意来。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契机,点燃孩子写作诗的激情。记得在准备课题实验汇报课时,笔者让学生诵读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秀诗作。他们在感受优秀诗的同时,萌发了写诗的热情。于是,笔者顺应学生的兴趣迁移,开展“我是小诗人——春之诗创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诗歌创作的平台。

在活动中,笔者以常福生的《春天》为例,首先让学生掌握此诗的特点、表达的方法:全诗三个小节的开头结构相似,形成了排比;
诗歌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
诗歌还讲究押韵,该诗的韵脚取“a”韵,读起来顺畅,一气呵成。

例:

春天是一本

彩色的书——

黄的迎春花,

红的桃花,

绿的柳叶,

白的桃花……

春天是一本

会笑的书——

小池塘笑了,

酒窝圆又大,

小朋友笑了,

咧开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

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

春雨滴滴答,

燕子唧唧唧,

青蛙呱呱呱……

接着,笔者让学生抓住春天的特点采用词句替换的方法模仿尝试,创作诗歌,有个学生这样写:

春天是一本

会唱的书——

小鸟唧唧喳,

春雨哗啦啦,

青蛙呱呱呱……

春天是一个

魔术师——

它变出绿叶,

它变出小草,

它把整个世界变得生机勃勃……

……

最后,笔者出示春天的画面,创设情境谈话:“大家看到这样充满生机勃勃的画面,是怎样的心情?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呢?”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我想赞美春天。”“那我们就拿起笔来,学习诗人用精简的诗句来赞美春天吧。”于是,随着春姑娘轻快的脚步,学生们创作了一首首春天的诗。

“聪明的孩子爱读诗,写诗的孩子更聪明。”诗歌创作活动给了学生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驰骋。诗若清泉,诗情如水,诗歌创作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火花,让他们诗心飞扬,更爱读诗,学习语文的热情更高涨!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
古诗;
教育

一、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适时提示,“点”“面”结合,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成为望诗生“厌”的原因。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一)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二)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三)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因此古诗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三、读中感悟

(一) 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
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李白正年轻快意,孟浩然已诗名满天下),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柱。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二)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烟花三月”是春意最浓的时候,这样景美,人也美,情呢?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三)精读

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四、注重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一) 依托诗歌主题,横向拓展。

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

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

(二)依托作者创作,纵向拓展。

推荐访问:古诗词 春天 五篇 关于春天古诗词【五篇】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精选5篇)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