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2015年是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第二年,省农委不断加大培育力度,扩大培育试点范围、创新培育模式,并围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不断探索配套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出席培训班并作重要讲话。
他指出:2015年是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第二年,省农委不断加大培育力度,扩大培育试点范围、创新培育模式,并围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不断探索配套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为5100万元,省财政补助800万元。全省10个市(州)、44个县(市、区)承担该项目。全省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172个、省级实训基地20个,示范县由2014年的15个增加到29个,超过全省项目县的60%。2015年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47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2765人(含388名青年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12705人。
他强调,要科学把握形势,明确“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临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十三五”时期,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大力实施“两项计划”,突出抓好“三大环节”,努力实现“四个提升”。
“一条主线”,就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两项计划”,就是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三大环节”,就是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四个提升”,一是有效提升农民职业化素质能力。通过培育和自身发展,农民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农为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得到普遍提高,农民逐渐成为体面的职业。二是有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通过培育,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的科学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组织生产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有效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实现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三是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保障能力。要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信息化手段等基础条件建设,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供支撑。四是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服务能力。围绕培育各环节,建设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审核、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民提供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考核和全程跟踪服务。
包维国强调,要切实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这样的支持来之不易,大家要倍加珍惜。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落实培育环节,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总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体制创新和人才创新的有机结合,中央有要求,发展有需要,农民有愿望。我们要顺势而为、抓住机遇,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开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局面。
2016年总体思路是: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2016年任务目标是:以需求为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精准培育。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2.5万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不少于1.3万人(含农机合作社带头人90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800人,新型职业农民(原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不少于1.1万人。在培训任务落实中,必须要侧重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核心示范区农民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全省2.5万人培育对象中,贫困村培育对象不少于2000人。
(一)完善培育制度体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完善适合我省省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通过规范管理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政策支持提高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二)建立健全培育机制。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其他各类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化培育机制。
(三)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以示范县(含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区域,带动其他地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为引领,加快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为保质保量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各地在组织实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要做到“四个坚持”,并抓好“六个环节”。
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围绕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加大培育力度,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二是坚持以农民需求为核心,充分满足职业农民的务农理念需求、政策落实需求和全产业链技术需求,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三是坚持以规划计划为指引,根据“十三五”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和制定三年年度计划,按计划实施本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四是坚持以质量效能为重点,实行精准培育,让农民从“被培训”变为“要培训”。
六个环节:一是开展调查摸底,锁定培育对象。各地农业部门要依托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摸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现有务农农民中有意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情况,建立本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二是遴选培训机构,组建师资队伍。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型遴选一批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遴选一批高水平师资、吸纳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进入师资库,建立考核管理机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创新培训方式,落实培训环节。探索国外研修、省外培训及实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和在线教学等形式,开展精品培训,做到培训出精品、出能人,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探索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等新型服务模式,全面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四是完善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管理。没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的县市,要按照2015年初省农委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尽快出台认定文件并开展认定工作,磐石市、东辽县、洮南市、通榆县、和龙市等市县都是当地政府出台认定管理办法。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做到标准统一,程序公开,透明公正。五是强化跟踪服务,落实扶持政策。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院校组建导师服务团队,抓导师团队建设。依托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入户指导机制,抓技术指导团队建设。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整合农业系统内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出台针对性强的地方扶持政策。六是规范资金使用,强化资金监管。各项目县农业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严禁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直接分发给农民个人。各县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监管机制,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项目县财政部门对项目补助资金拨付及其使用监管负责。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ERP;
培训;
培训体系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ERP系统蕴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施ERP是对企业组织体系、业务流程、管理程序、经营效率、资源分布和利用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提升的过程,是对传统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可以有效促进供电企业管理精益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
2010年以来,随着县供电企业上划工作的开展,加强和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成为电网集团化运作的一项重大课题。ERP项目是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设备和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系统,蕴含着国际一流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理念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ERP系统,转变传统的管理行为和习惯,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增强企业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提高管理的效率、效能与效益,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促进县供电企业健康发展。建设ERP系统并以此为手段整合供电企业各层级的管理,建立省、市、县一体化运作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的目标。
一、项目培训的意义
ERP项目是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彰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ERP项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变革,而非单纯的技术项目。ERP项目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范围广、知识综合性强、实施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县供电企业数量众多,管理模式和水平差异很大,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上划后由原来的代管转变为全资子公司,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上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县供电企业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不单纯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需要对企业资产、财务等数据进行细致、精准的清理和核对,涉及部门之多、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是一般管理项目难以比拟的。在此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ERP知识的培训,营造全员支持ERP系统实施的浓厚氛围,是有效转变员工理念、保质保量完成ERP系统实施工作的坚实基础。
二、培训管理
ERP项目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实施复杂,而对这样一个集成性系统,员工接受和掌握过程比较漫长。因此需要通过各层次的ERP培训拓宽企业员工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了解ERP系统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掌握ERP系统的各项术语和业务操作流程,清楚ERP实施将给企业带来的可能变化,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认同ERP,明确自己在ERP项目和未来工作中的位置,提高ERP项目的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培训作为ERP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供电企业,如何在上级ERP培训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ERP内部培训流程和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的培训不仅仅是学习软件操作,而是要将知识传递渗透到ERP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培训工作应贯穿ERP项目建设过程的始终,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员工在思想上到实际工作中彻底接受并掌握ERP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大规模的培训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体系才能够保证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要通过将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ERP的要求进行操作,将ERP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实现ERP与管理的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提升管理的目标。
1.建立内部培训组织机构
参与ERP项目培训的人员较多、组成复杂,在培训过程中如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力投入,是培训成功的关键,也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在公司内建立了完善的ERP培训组织体系,由公司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各模块牵头部室主任及各关键用户为培训组成员,组成了一支工作稳定、可靠、高效的队伍。培训工作组不仅配合上级ERP办公室组织好本单位的ERP培训工作,还要负责公司组织内部培训,特别是组建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小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细化原则,提出了“周密筹备、科学组织、无缝隙服务、严格管理”的工作方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力做好ERP培训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2.组建内部培训讲师
对于ERP项目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最终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上,会有很多接受培训的操作者在实际应用中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训解决的只是ERP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在培训中,外部培训教师(ERP软件技术支持人员)擅长介绍前沿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知识和特点不够了解,只熟悉ERP系统的流程和操作,所讲述的内容容易变成单纯的流程操作。ERP系统的建设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保证整个过程可控,要致力于内部培训讲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培养自己的ERP人才队伍。
关键用户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参与数据收集、系统配置、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最终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各环节,对系统内部设计、功能实现都要有深入了解。关键用户也最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因此要培养关键用户作为内部培训讲师以及技术支持来完成本公司内部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对内部培训师队伍实施企业培训特点和培训师角色定位、基本演讲技巧、课程开发技巧、课程实施技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辅导追踪和评估等各项培训。要求培训讲师培训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阶段,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培训的效果。
3.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将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充分考虑到ERP培训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进展中的问题,制订了高效合理的培训计划,对培训作出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讲师、培训材料、考核管理、培训管理规范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划和说明,确保了ERP系统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应根据项目的进展程度设置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ERP项目实施前期,在ERP建设开发阶段主要是数据收集阶段,要在公司内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ERP建设的氛围。在培训中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关键用户组成的内部培训讲师也要开始在公司内部开始进行培训,在从企业管理变革的高度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员工认识到实施ERP的必然趋势。在ERP项目上线完成试运行阶段,利用各种管理手段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掌握ERP系统的应用,理解新的管理理念。培训后期要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上级精神、最新的标准要求,适时对用户加强再培训,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4.制订培训内容
ERP项目的实施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入变革和持续改进。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需要适时开展与项目相关的各类培训。在开始阶段,要在全公司进行ERP内容宣贯、基础知识培训。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要举办系统配置培训和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在系统上线前,要组织大规模的系统用户培训。
在培训中,还要根据各层次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管理层培训主要以转变管理思想为重点,讲解ERP系统理念和基本功能,以管理流程的内容为主,对工作流程进行简单介绍,使之了解未来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的控制点,掌握ERP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在宏观层面上指导ERP的实施工作。基层员工培训针对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培训要以工作流程的内容为主,在工作流程的操作中感受管理流程的变化,结合业务流程使其了解系统实施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并了解ERP相关模块功能,正确掌握业务系统操作规程,具备独立的系统操作能力,从而能够争取有效完成各项工作,确保从“成功上线”到“上线成功”。
5.明确培训方法
创新ERP知识培训的载体,确保培训的效果。ERP系统的价值在于应用,广大员工只有实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乐于使用的转变,ERP提升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对于广大县供电企业员工来说,ERP是技术含量高的新生事物,容易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所以,在ERP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要多想新点子,多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艰深枯燥的ERP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才能尽快实现知识的传递与转移。
针对不同的培训阶段采取不同培训模式。在系统建设初期,在网站开辟ERP专栏、ERP视频宣传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ERP知识屏保程序、ERP知识电子书视频会议、大屏幕播放、手机报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推动先进理念传播,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广泛开展了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不同培训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层的人员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功能演示等方式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针对应用人员的培训采取模拟联系、操作指导、集中办公、开会讨论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感受ERP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变革。在全公司系统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当ERP技术能手、个个想做ERP学习尖子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公司内部学习ERP系统知识和技能的热潮。
6.培训实施管理
培训作为实施ERP的重要前提,必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保证培训的效果。一是绩效考核。考核是评估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培训中根据出勤率、学习程度、课题纪律、培训态度、举止等项目对学员进行考评,并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对培训人员最终培训成绩进行考评,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补考,从而引起员工的重视、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培训评估。通过评估可以衡量学员对培训课程、讲师水平和培训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对所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评估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从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等等方面,以提高培训质量。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训工作;项目管理
为了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的工作要求,通过加强培训项目闭环管理,提升过程管控,注重培训项目管理中“科学性、执行性、严肃性”等要素,整合资源和主动服务,发挥培训基地支撑能力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管理水平。
一、培训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在历史上为企业员工培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员工培训需求的迅速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一)制约培训中心整体效能的提升
这种管理模式以职能划分机构,各部门各司其职,但条块分割,部门之间缺少联系,遇到问题常需要协调,往往是议而不决。使培训工作难以发挥主导和超前的作用,培训中心的整体效能难以得到提升。
(二)制约培训质量的有效提升
培训管理人员受自身专业背景、工作阅历、知识结构的限制,在培训需求调查过程中,很难发现培训需求的重点;在培训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很难把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培训项目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多级审核,注重培训项目的科学性
严格按照培训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组织建设、业务发展需要和员工绩效考核等核心内容研究,专项培训项目的科学性。例如,转岗培训人员主要研究人员适应性问题,领导干部上讲台主要研究扩大专业知识传播的问题等内容。科学开展项目设计、编制专项报告,经本单位评审通过后,方能形成培训项目列表和培训计划。
(二)加强多轮沟通,确保培训项目的执行性
为增强年度培训项目的执行,实施多轮部门间横向沟通。首次沟通培训项目需求内容,在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本部各部门意见建议,确定培训项目投入。在首次沟通的基础上,再次沟通锚定培训项目的细节。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任务,征求本部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建议,进一步明确培训计划的时间和内容,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月,明确责任部门。
(三)控制五个环节,提高培训项目严肃性
第一,控制培训项目进度安排环节。统筹现有培训资源,加强与专业部门沟通协调,相对均匀、合理地安排培训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第二,控制培训项目方案编制环节。督导责任部门认真编制培训方案,从培训内容、师资遴选、学员分配、经费预算等方面严格把关,力求课程设置合理、师资配备科学、经费使用合规。
第三,控制培训项目开结班环节。精心做好培训开班准备,结班后及时完成材料归档和信息资料的系统录入。
第四,控制培训项目实施环节。实行培训中心和责任部门双负责制度,通过班主任带班、跟班人、考核人巡视等方式,加强培训班全过程监控与督导。
(四)确保培训项目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成立培训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培训项目工作。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培训计划的执行和监控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负责制订实施方案;负责牵头组织培训的具体事项。
(五)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绩效考核与控制手段
为了确保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将培训项目指标作为年度培训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开展培训工作检查,将培训计划及考试情况纳入班组培训管理。二是将培训项目指标作为同业对标月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与本单位业绩考核挂钩。
三、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的预计效果
(一)培训模式不断创新
通过转岗培训、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培训实践活动,促进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培训工作建立周看板、月看板,定期,增强了工作计划性和主动性。建立培训计划双向管理方式,送培单位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协调管控,确保计划有督促、安排、执行、检查与总结。加强培训班管理,从筹备到结束阶段规范了各类流转表单。建立计划跟踪与服务机制,引入“班主任、质检人”概念,开展了培训班到岗到位与质量巡查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质量与服务满意率。加强学员、授课师、送培单位三方的沟通与交流,收集意见与建议,着重提升培训质量。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范文第4篇
TWI项目管理的目标描述
TWI项目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强调“以终为始”“慎终如始”的理念,即在需求明确、方案策划时要系统性考虑培训目标与实现的可行性,强调从实际出发;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将工作指导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工作关系培训分解细化,渗透到工作中;
在培训评估与总结过程中,要围绕项目目标和实际工作进行再分析,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循环。最终,将TWI项目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深刻的培训文化,长期加以实践,充分挖掘和发挥它的潜能。
TWI项目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适用于所有现场培训项目,包括常规性岗位练兵、专项技能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培训、技能竞赛集中培训等。
目标:清晰项目目标,加强培训项目精益化管理,确保目标在实施过程得到落实,提高培训有效性和满意度。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基本流程
(1)每年2月前,按照国网公司统一格式,下达项目计划。
(2)在项目实施前2-3月,结合学员需求、公司发展要求、主办部门意见三方面,进行项目目标分析与要素确认。
(3)项目实施前1-2月,进行项目方案策划。
(4)项目实施前1月,由人资部主任或培训专责或主办部门负责人、专责进行项目方案审核。
(5)项目实施前20天-30天,下达项目实施计划。
(6)项目实施前15-30天,导师做好与学员的沟通,了解需求,做好教学备课,配合培训中心做好培训现场准备工作。
(7)项目实施前3-15天,学员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知晓培训时间、地点、内容与目标。
(8)项目实施前3-30天,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9)项目实施前1-4天,项目实施前确认、演练。
(10)培训项目实施: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指导学员如何正确地、安全的、尽责的开展工作,使学员能够快速地掌握工作要领。培训以导师为主,培训中心配合组织实施,控制好培训质量和效果。工作方法培训(JM),导师通过改善工作方法,教导学员通过利用现有人力、工具、材料,在更少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关系培训(JR),导师掌控学员情绪,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完成培训任务。
(11)培训结束当天-3周内,办理培训项目结束评估、总结与费用结算手续。
(12)培训结束当天-2个月内,做好项目费用结算ERP系统流转完毕。
(13)培训结束后做好重点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撰写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报告。
关键流程说明
(1)项目目标分析――分析培训需求,建构VISA目标
TWI项目目标分析基于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培训中心分别对培训对象、培训对象的直属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进行项目需求调研。调研内容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当前重点工作和工作需求;
二要研究、分析业务分管领导对该领域绩效提升的要求;
三是掌握技能岗位员工当前能力与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只有基于对培训需求透彻的分析,才会制定出贴合工作实际的VISA目标。
我们认为好的项目目标,应该达成以下效果,简称为 VISA目标:
V――开阔视野
I――更新知识
S――提升技能
A――调整思维、促使行动
即在项目目标落地时,要清楚,开阔学员哪方面的视野、学到哪些新的知识、提升哪些方面的技能、调整怎么样的思维、如何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有所行动,学有所用。
(2)项目方案策划――以精益化管理的总策划思路,紧密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项目方案策划是一个项目计划工作,要对项目的范围进行说明,也是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经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影响培训效果的三个要素,既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表 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第一个三分之一:好的导师,是培训的关键 第二个三分之一:培训组织有效 第三个三分之一:培训管理规范,培训服务周到
1)策划方案中能将培训目标分解到各门课程和各项训练上,即所有目标均须有相应的课程和操作任务来承担,目标可以重复分配,但不能有漏洞。
1)培训开始要有开班典礼、领导讲话环节。开班典礼营造培训氛围,学员了解此项培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能更好融入、投入到项目当中。
1)自主管理、职责分明。培训班设立班委,职责分工不同,进行自主管理,接受导师统一领导。
2)选择敬业、负责、理论和实践能力强、有一定表达能力,熟悉该领域专业的导师。敬业负责的导师能根据学员情况精心准备。
2)培训中期要书面张贴阶段性成绩测试结果,而张贴效果起到看板作用,提升培训效果与学习氛围。
2)纪律严明、执行严肃。培训班要取得好效果需要有严明的纪律,而在执行过程要保持其严肃性。
3)导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现场经验、工作要求对学员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培训结束要有结业典礼或总结环节。总结环节一方面让学员代表谈收获,另一方面体现了组织者对学员的关注、鼓励。
3)管理有序、服务周到。培训组织应有序实施,流程控制到位。培训服务到位,对于学员反馈的后勤、学习等问题,落实后回复学员。
(3)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四个到位不可少”
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也是项目实施的开端,在这项工作当中,要做到“四个到位不可少”:计划分解到位不可少:各方沟通到位不可少:文档物品到位不可少:日程检查到位不可少。
(4)培训项目实施
1)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要做好工作指导培训准备,导师分步骤做好工做指导培训。步骤一:安排团队成员;
步骤二:介绍操作,导师耐心讲述、解释和说明每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做第二遍以强调关键点,并能回答学员疑问;
步骤三:尝试演示,让学员尝试完成操作并纠正其错误;
学员再次操作时,向导师说明重要步骤及自己的理解;
步骤四:跟进,让学员独立完成任务,并反复训练,导师应经常进行检查并提问。阶段性训练后,组织考试测验与评比。
2)工作方法培训(JM)。工作方法改善是工作创新的亮点所在,是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如何改善工作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分四步:分解工作;
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提问;
开发新方法;
应用新方法。向导师提交新方法提议,训练过程中在安全、工艺、质量、数量和成本等方面取得数据支持,并将新方法付诸工作实践。
3)工作关系培训(JR)。员工与企业良好的工作关系能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如何才能使员工“由于愿意工作”而进行工作?从现场培训角度,分四个方面说明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让每个学员知道自身工作进展情况,导师要乐意指出学员工作改进的方法,让他知道导师及公司对他的期望;
适当给予表扬,导师应能发现学员的不寻常表现,并在事情保持热度时表扬学员,给予其信心和鼓励;
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挖掘学员没有被利用的能力,绝不阻止个人的发展;
由导师向学员传递企业文化,如导师应告知学员电力企业发展方向,体制变革本质及目标,并与学员一起工作接受变革,传递正能量等。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组织机构
要确保流程得到正常运行,需建立四级培训责任体系,即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参训部门。
(2)各部门主要职责
1)人力资源部为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审核与组织实施,负责培训期间的监督、检查、考核管理。
2)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包括项目分析、培训安排,导师选聘、培训场地、实施培训、三级评估,负责培训的总结鉴定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3)实训基地按照培训中心下达的培训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导师、培训场地、安排学员食宿、考勤等。
4)参训部门按项目培训计划,负责安排参训学员,并做好学员外出学习期间的工作安排,配合开展评估评价。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绩效评价指标与考核管理,公司成立以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专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对培训项目全周期培训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2)人力资源部对培训项目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在培训期间,可通过向学员、导师发放调查问卷、考试考核等形式,对集中培训情况进行考评;
培训结束后,可通过对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进行现场跟进、跟踪调查、抽查考试等进行调查。绩效考核结果报绩效考核管理小组,人力资源部将评价结果纳入公司业绩考核。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1)评估目的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2)评估内容和范围
1)问卷调查:向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培训后总体反应和感受情况,了解培训项目的设置是否合适,了解培训导师的培训情况,培训中心组织情况。
2)通过现场考问和考试考核,确定学员受训后的行为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态度对工作的影响。
3)评估范围包括授课导师、培训中心、学员所在单位、学员。
(3)评估项目和标准,评估项目主要包括:
1)授课导师: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培训教学改革情况等。
2)学员:学员遵守纪律、完成任务、考试考核、团结协作等情况,以及实训基地、授课导师和其他学员的调查。
3)培训中心: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认真负责态度。
问卷调查,评估标准要达到所有问卷人95%以上。
(4)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类比法和绩效考核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施培训前后对比,了解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通过绩效考核法,掌握培训的实效,掌握实训基地、授课导师的负责态度和工作效率,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改进方向或对策
(1)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全面整合优化县公司培训资源,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基地。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训;
实效性;
过程管理
作者简介:鲁燕(196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高级讲师,高级企业培训师;
汤敏(1964-),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高级讲师,企业培训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46-02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主题,加强培训全过程管理,建立优质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是提高培训实效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一些培训项目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除了师资力量不足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培训的全过程管理不够精细及力度不足。培训的实效性就是培训的实用效果,如果提供的培训效果不明显,脱离实际,没有针对性,或者培训的收益存在差距,学员就会失去学习意愿,企业也会降低开展培训的愿望,势必影响到培训中心未来的发展。
一、影响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培训单位要根据企业需求合理开发培训项目,做好培训计划与培训项目实施管理,加强培训效果评估,有效保证培训实效性,但由于一些培训项目前期策划、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方式方法等环节质量不高或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
1.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一些培训项目中出现了学员上课睡觉、迟到、早退甚至缺课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培训效果。该现象的产生除了学员自身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培训计划不周密或者培训过程中不注意细节。
(1)培训内容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组织者不重视培训需求分析或是没有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在培训前没有与应受训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或是没有充分了解岗位需求,培训的目的、目标不明确,设计的培训内容空泛没有针对性,参培人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只是为了应付而去参加。如某部门组织开展全员法律知识培训项目,培训组织者在培训前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只是简单请来企业法律顾问为培训师就通知全体员工参加培训。培训时间为2小时,刚开始培训场所座无虚席,培训半小时后离席、睡觉的大有人在,其原因是培训师没有课件只是口述,培训内容空洞,使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充分体现了培训组织者前期的培训项目组织计划不合理,对培训内容没有很好的设计,致使培训变成形式,没有实效性。
(2)培训师没有掌握培训技巧。目前部分培训师是由学历教育转型后担任培训工作的,对培训课程的授课技巧掌握不够,甚至仍是采用对学生教学时的方式方法来面对学员,培训方法比较单调,大多采用传授式的讲课形式,学员只是被动地听,缺乏互动性,使学员没有听课兴趣。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是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培训师应该在培训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及学员的工作性质和知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分析,策划好授课方式方法。授课时要注意学员的状态,及时调整,真正把学员作为主体,以提高学员掌握程度作为培训目标,而不是教条地完成培训内容。
(3)组织服务工作不到位或不细致。由于培训任务的大幅增加使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及后勤服务工作压力增大,且承办的培训项目性质规格也不同往年,学员来培训,更关注吃住相关的后勤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对每个培训项目都要进行细致地安排,提供及时到位的保障服务,培训项目实施人员要做好每次的培训组织服务工作,如发放资料、摆放桌椅、调试设备、准备茶水及布置现场等;
对学员住宿及餐饮服务要尽量周到细致,要转变服务意识,做到一切以学员为主体的服务态度。
2.培训后效果不明显
培训的目的是让员工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促进企业发展。让企业看到培训成效,是增强企业培训意愿的直接因素。但培训后与培训前的变化不大,一些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与受训学员需求脱节,肯定会降低企业继续培训的愿望和重视程度。总之要想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就要从培训项目开发、计划、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3.培训成绩高低作用不明显
学员通过辛苦的培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回到企业还和之前在企业得到的待遇一样,或是培训成绩优秀的学员与成绩一般的学员在企业得到的待遇一样,肯定会影响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培训的实效性。近年来,公司培训正逐步加大培训结果与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关联的力度,学员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
二、加强全过程管理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要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就要从准备、计划、开发、实施、评估、反馈等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制定质量标准,对每一个环节、流程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纠错。应充分重视培训全过程管理,注重每一个细节,找对问题、摸清现状、选对方法、做好培训的效果评估及跟踪观察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督导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就要实现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环节的可控、能控、在控,全面改进优化督导及评估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分中心在督导评估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评估指标,形成对培训项目各环节的督导检查工作机制。
1.完善全过程管理的各项制度条例,制定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督导工作机制
通过修订培训项目质量督导工作条例、评估实施办法或细则、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培训项目质量督导工作标准等,对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各质量环节进行有效督导,实现培训项目全过程管理。通过“督”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导”促进问题的有效、及时解决,从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提高培训的实施性。
督导人员现场督查时实施挂牌、填写督导日志等,完善各级评估实施办法,实现培训项目监督工作“三化”,即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监督常态化 。
2.构建“三层级”评估管理体系,深化培训效果总结评价
建立“三层级”评估管理标准及管理流程形成标准的管理体系。“三层级”包括:第一层级是培训师及班主任“自我评估。第二层级是培训承办部门或项目组“自我诊断”。第三层级是“督导评价”,一是由培训管理部门对培训项目进行日常督导、评估形成的评价结果,二是由督导委员会或督导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的督导和评价结果。旨在通过对培训项目实施过程督导、班主任自我评估、培训师自我评估、负责人项目自我诊断、学员学习评估及反应评估等各流程环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管理,形成人人重视培训质量,对每个培训项目进行总结梳理,推出亮点,找出问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从“三层级”评估管理运行情况来看,项目负责人、班主任、培训师通过每个项目的总结评价正在提高项目管理及服务能力,评估结果的分析反馈对改进工作、提升培训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初步形成分中心培训项目质量督导工作机制,实现分中心培训项目全过程管理
围绕“着重改进培训效果评估方式,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项目实施前后的能力提升效果”这条主线,通过调研、总结、试行三个阶段,与分中心质量督导工作进行对接,初步形成对分中心督导工作检查指导的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分中心培训项目全过程管理。
第一阶段,通过现场访问、座谈、交流、查看资料等方式,对各地州分中心质量管理及督导工作开展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分中心培训项目质量建设工作机制、主要成果及对质量管理、督导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第二阶段,组成由相关单位培训质量负责人或督导专责组成的质量督导专家组,对调研成果进行全面整理,找出经验做法,梳理工作标准,制定自上而下的统一的评估指标、评估体系与模式、工作标准、督导工作制度等。
第三阶段,依据各项标准制度在各分中心进行培训项目督导、评估工作的试行并跟踪,建立反馈通道,及时修正发现的问题,形成分中心培训项目质量督导工作机制。
总之,加强培训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关键性细节管理,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必要保障和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