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题【五篇】(全文)

时间:2024-04-06 14: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具体来说,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的步骤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步:①读题,即把握题意,准确理解题目的设置的方向以及考察的内容;②说题,说提就是要厘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以及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题【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
应用题;
数学

一、从方法入手,掌握解题步骤

具体来说,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的步骤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步:①读题,即把握题意,准确理解题目的设置的方向以及考察的内容;
②说题,说提就是要厘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以及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将题目中的关键词进去圈注。如表示数量的“一共”、“几倍”、“平均值”等,此外也应当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③析题。就是要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也是正确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所在,这一步骤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一般来说,三年级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最基本的两种思路分别是综合法以及分析法。而所谓综合法,就是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根据已知的运算知识或者运算法则,分步骤的分析问题,最后求得答案。较为常见的引导式用语有“已知……和……,可推得……?”而与综合法相反,分析法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分析要得出答案需要什么样的已知条件。若所需的已知条件,题目中全部具备,则可以直接作答,否则还要先求出所需条件。这种分析法常见的引导语有:“若要求得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们还需要什么条件呢?”“题目中给出了什么已知条件?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生通过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红叠了23个飞机,小明比小红多叠了4个,小李比小明少叠了5个,问小李叠了多少个?”若是用分析法解答上述问题,可以问:“若要求得小李叠了多少个,那么必须知道谁叠的个数?”“小明叠了多少个不知道,那求小明叠的飞机的个数该怎么列式?”通过以上分析后得出:要想知道小李叠了多少个分级就必须先知道小明叠了多少个,而要求得小明叠了多少个,就必须知道小红叠的飞机的个数,小红的个数题干中已经给出,便可开始解答。④答题。根据上述分析列出算式,最后算出答案,若有单位一定要注意写明单位。⑤思题。即分析题目的解答思路以及考察的知识点,若该题做错,那么一定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

二、从经验入手,丰富生活体验

现在教材中的一些应用题,越来越与实际生活相符,大部分都能在生活当中找到原型。如,苏教的三年级教材的上册,就经常会考察购物问题,若学生没有单独购物过,就对“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式很难理解。在学习“千克和克”这一章时,若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就不能够准确理解“净含量”的含义。在解答一些关于乘坐出租车的应用题中,若学生没有乘坐过出租车,就对这种问题比较难以下手。如,苏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教科书补充习题的第33页第三题:“根据表格,求得甲乙两队下半场各得了多少分?”有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难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篮球的计分规则不够了解。为有效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题意的理解能力,应当且必要引导学生们多观察周边世界,发现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了解应用题实际上并不难。我们应当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质。

三、从情境入手,增强解题兴趣

作为三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应用题与其他题型相比,其解题步骤更繁琐,许多同学因此对其兴趣不大。但是,如果能够巧妙的丰富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更生活化,那么学生会不会就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呢?那么解答应用题还会被学生当作是一种负担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反而可能会因此让学生乐于解答应用题。但是,如何为应用题创设情景呢?

(1)情境应当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例如一道应用题本来是这样问“36元可以买多少块标价为3元的蛋糕?”若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过生日,带你们到蛋糕店买蛋糕,我一共有36元,能给你们买多少块3块钱的蛋糕啊?”这就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爱吃的心理,使得学生们解答应用题的积极性更高。

(2)可以适当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描述那些难以通过语言描述的应用题。例如,根据苏版教材的第35页的第四题:“称一杯水,算算里面的有多少克水。”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空杯在加水后,重量慢慢增加的过程。学生也就更易接受“杯子里水的重量=水和杯子的总重量-空杯重量”,这种教学模式就更加直观生动,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本文的一些拙见予以参考,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再创新。相信通过全体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应用题这一重难点一定会被我们攻克。

参考文献: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范文第2篇

【导语】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以下是

一、 填空题(24分,1-8每空0.5分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2.14前面一个数是( ),与2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3.在16这个数中,个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5. 苹果比梨多(  )个,桃比苹果少(  )个,梨比桃多(  )个.去掉(  )个苹果,去掉(  )个梨,三种水果的个数就同样多.6.一共有( )个立体图形,球在左数第( )个,左数第6个的是( )。从右数,第3个是( ),圈出右边的3个图形。7.( )和( )同样多8.从5、10、8、15、3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9. 在里填上“”或“=”(3分)9- 39 11+415  14+414-476+3 6+6123+95+77+810  5+210-7 7+46+610.按规律填数。1( )6( )12( )18 (3分)二、 计算(每道小题 1分 共 28分 )1.3+9= 5+9= 5+8=  4+7= 6+9=12-10= 8+8= 18-3= 5+7= 6+11=2.14+4-3=  18-8+2=  9+2+6= 6+6+6=  16-10+4=3+9+5= 9+4+5=  4+4+4= 4+0+6=  16-6+9=3.( )-3=4 ( )+5=11 6+( )=10 2+( )=1214-( )=7 6+7=9+( ) ( )+10=17 ( )+5=12三、写一写。(7分)1.写数。(3分)2.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2分 ) 3.过1小时是几时?(2分)四、看图列式(6分)=五、填写表格(3分 )1班有 2班有 一共有跳绳 9个 3个皮球 10个 4个毽子 8个 5个六、应用题(32分)1.小明上午写了6个生字,下午写了5个,小明这一天共写了多少个生字?=(个)2.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9页,还剩下7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页)3.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3个,小军原有多少个苹果?=(个)4.小丽拍了8个球,小花拍的和小丽同样多,他们一共拍了多少个?=(个)5.小丽和小宇排队买票,小丽说:“我排第10”。小宇说:“我排第16”,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6.=7.小红排队去公园玩,小红说:“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8.至少列四个算式:= == = 【篇二】

一、我们来填一填吧!1、8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一个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3、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 )。4、被减数是16,减数是5,差是( )。5、在7、9、18、0、4、20这些数中,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最接近10的数是( )。6、分针指向( ),时针指向( ),就是8时。二、我们来填一填吧!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7+ ( )=15 6+( )=11 ( )+8=12 ( )+12=12 ( ) +9=18 ( )+4=142、在()里填上“ >”、“< ”或“=”。13-2()12 3+9()5+7 7+8()10 7()18-10 6+6()12 9+4()12三、我们来填一填,画一画吧!1、画的比多1个。2、画的 和同样多。四、请你来解决问题吧!1、原来有8个足球,小明又拿来4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2、姐姐折6颗星星,妹妹折4颗星星,她们一共折了多少颗星?3、玲玲在第一位, 东东在第七位,玲玲和东东之间有几个人?五、附加题!1、看图找规律,再把盒子里藏的珠子画出来。

2、小朋友玩“老鹰玩捉小鸡”的游戏,先捉住了6个“小鸡”,又捉住了5个“小鸡”,全部捉完。共有几个小朋友 【篇三】

一、填空。(40分)1、 七巧板中有( )个三角形。

中有( )个长方形。2、一个数加上5后是8,这个数是( )。3、有两个相等的数,它们的和是6,这两个数是( )和( )。4、 (1) 一共有 ( )种水果。(2)从左数, 排在第 ( );从右数, 排在第 ( )。(3) 前面有( )种水果,后面有( )种水果。5、1的前面是( ),19的后面是( ),10的前面是( )。6、 1个十和5个一组成( )。

2个十里有( )个一。十位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的数是( )。7、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 第二位是( )位。8、右边起,第一位是4,第二位是1,这个数是( )。9、在2、5、6、0、3、8、10、这些数中,一共有( )个数,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比5大的数有( )。10、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从8数起,第4个数是( )。11、26中的“2”在( )位上,表示( )个( )。6在位上表示( )个( )。12、写出下面各数:
十六( )、 一十( )、二十九( )13、读出下面的数:
18( ), 20( ),0( ), 10( )二、计算:(15分)10+2= 6+9= 9+7= 8+5= 0+4=12-9= 15-8= 16-6= 14-7= 13-8=7+3-6= 9-6+5= 6+8-7= 8+6-9= 10-0+5=6+9-5= 15-8+5= 16-6-3= 14-7+5= 15-8+9=三、圈一圈,算一算:(6分)8 + 6 = 7 + 9 =四、算一算,画一画:(6分) = 5-4+3 =五、解决问题:(第4题,共33分)1、同学们要做15个灯笼,已做好8个,还要做多少个?(4分)2、飞机场上有12架飞机,飞走了3架,又飞来了5架。现在机场上有多少架飞机?(4分)3、妈妈买回13个苹果,我第一天吃了4个,第二天又吃了同样多个,还剩下多少个?(4分)4、妈妈买了5个红扣子,8个白扣子和6个黑扣子。(13分)(1) 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扣子? (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多少个?(3)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5、从前面数,小红排在第9位,从后面数,排在第3位,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4分)6、小明的前面有3个同学,后面有6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4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范文第3篇

(1)

我有20元,买一双旅游鞋和一顶太阳帽,够吗?

(2)

雨伞的价格比手表便宜5.9元。买一把雨伞和一块手表共需要多少元?

2、(1)5个1角,就是5个(

)元,是(

)元。

10个1角,就是10个(

)元,是(

)元。

(2)

6个1分米,就是6个(

)米,是(

)米。

10个1分米,就是10个(

)米,是(

)米。

3.

(1)

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多少元?

(2)

奇思想买一袋面包和一袋果冻,他只有8元,够吗?

4、胜利小学6名老师带领88名学生参观科技馆,用500元买门票,够不够?实际花了多少元?

5、这些南瓜能一次运走吗?

(2)杨树有多少棵?

6、(1)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7、1件大衣的价钱是1件毛衣的2倍。

(1)1件大衣多少元?

(2)乐乐妈妈给家人买了2件马甲

和1件毛衣,一共花了多少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范文第4篇

一、什么是从问题入手,追根溯源

所谓从问题入手分析,是指执问题这一“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根据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从问题开始,追溯根源,一步步往回推导,从而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理清数量关系,找准解答步骤的一种解答方法。

二、如何从问题入手,追根溯源

1.问题中已经有解答方法的题型。例如,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在这题的提问中就已经包含了问题的解答方法,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后不难理解出是把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合起来,应该用加法算,即应该“三年级人数+四年级人数”,这时就可以问学生: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让学生在已知条件中找,自然是找不到的。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必须先求出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有多少人。再来看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有多少人该怎样求?三年级的情况是4个班,每班40人,就是4个40,即40×4。四年级的情况是3个班,每班38人,就是3个38,即38×3。这样就已经很清楚地分析出了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也就自然找准了这道题的解答步骤。

2.问题中没有解答方法的题型。例如,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棵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单看这道题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怎样来解答它的,那么又该怎样从问题入手分析呢?像这类问题,我们就要让学生在问题的已知条件中找出要求的问题与什么有关。比如,这道题要求的是五年级栽树多少棵,从前面的已知条件中可以找到与五年级栽数有关联的是三、四年级栽的总棵数,是比这个总棵数少10棵,该从这个总棵数里减去10棵,所以要得出问题答案就必须先求出三、四年级栽的总棵数。再让学生思考:三、四年级的总棵数,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求?在学生知道该三年级栽的棵数加上四年级栽的棵数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要先知道三年级栽了多少、四年级栽了多少。这时可以让学生去已知条件里找找三年级栽了多少,四年级栽了多少,结果学生能找到三年级栽了56棵,却找不出四年级栽了多少棵。这就使学生意识到还要先求出四年级栽的棵数,再去看四年级栽的棵数与哪个条件有关,才明白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棵数×2(三年级的2倍)。

这样就很清楚地分析出了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也就确定好了这道题的解答步骤:

(1)四年级栽了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栽的总数是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了多少棵?

168-10=158(棵)

通过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从问题入手分析,可以把要求的问题分解、还原、追溯为学生学过的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学起来不觉得一下子很难,能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认真审题的习惯。每一次做题时都要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为正确分析和解答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果学生连什么问题该用加法、什么问题该用减法、什么问题该用乘法、什么问题该用除法这些简单的策略都没有的话,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也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范文第5篇

一、运用前后知识“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处在一定层次的系统中,这样无论从纵向的还是从横向的联系上都出现了教学知识上的先后问题,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继教材之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到教材的阶段性,不能违反知识的逻辑结构;
又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在起始教材的教学中,使学生的第一步走得稳、走得准,还要注意对后继教材的联系,以减缓后继学习的坡度。如在应用题这一系统中,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是起始教材,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是学习三步复合应用题的过度阶段,也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例如出示复习题“(1)实验小学四年级栽树7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是四年级的2倍。四、五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2)实验小学四年级栽树72棵,五年级栽树144棵,六年级栽的棵数比四、五年级的总数多6棵。六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是两道学生已掌握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出示例题“实验小学四年级栽树7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栽的比四、五年级栽的总数多6棵,六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样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组装得到新知识。让学生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思考,通过讨论比较解答,明确三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步计算应用题扩展而来的。

二、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温故而知新”。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几乎是不存在的。现行教材在结构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每一节新知识前恰当地安排了复习准备题。新知识的学习始终注重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尽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学习新知识;
或是新知识进行转化,使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教师在阅读课本时要教会学生通过温习旧知识去发现旧知识与新生知识的联系,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让学生先完成例题前的一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在里填上“>”、“

三、运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重视学生身边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难懂,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但如果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创设学习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又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其中有四条性质: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学生对此往往不理解,记不住。于是,我就设计了买卖商品的活动,让学生在做营业员和顾客的游戏过程中,体会算理。以500-297为例,我说:“一个顾客带500元钱去买衣服,一件衣服是297元,他拿300元给营业员。你们看他给多了,还是给少了?他买好衣服后,身边还有多少钱?同学们这时都会说:是给多了,营业员应找他3元,于是就可把这道题目写成500一300十3=203,从而得出“多减要加”这个结论。

通过这个方法教学上面的四条性质,使学生既易理解,又记得牢。这样学生既能主动探求知识、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又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再次证明了“学习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实践”的教育思想。

推荐访问:小学三年级 数学题 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精选5篇) 三年级的小学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