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活中数学【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4-04-09 10:19:01 来源:网友投稿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以教科书为标准,老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材来记忆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难受,无法牢固掌握知识点,只是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数学【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生活中数学【五篇】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2-01

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以教科书为标准,老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材来记忆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难受,无法牢固掌握知识点,只是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真正落实好新课标标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生活化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孩子的学习以实际生活为基准,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数学这一科目而言,它更易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字,透漏着数学的知识,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通过将小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教与学缺乏趣味性

在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普遍的现象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较差,资源缺乏,而且由于与外界缺少一定的联系,信息不够通畅,所以这里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老师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这样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动手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木讷,成为学习的工具,同时他们也对知识失去了基本的兴趣。

1.2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

现在的教学目标已经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累积,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同样类型的应用题,老师讲了学生懂了,但换了地方换个数学,学生就不会了。我们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具有超强背书能力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发展的需要了。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环境之下只会让学生实践能力降低,不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对他们学习技能的培养。

1.3学生难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完全是老师根据课本的编排进行的讲解,而且学校对学生的检测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所以学生只是不断地要求自己更加熟练的掌握课本里的内容,根本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不断降低,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对课本外的知识进行拓展,只是掌握那些老师教授的纯理论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技能和技巧。小学阶段正是创新精神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引导,就会错失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的必要性

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就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同时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会真正的运用,而现实生活当中又处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如果合理的将两者进行连接,就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老师要善于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处理实践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将实际的生活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将更加牢固,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将更为强烈。

3.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实践

3.1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打破原来抽象的概念,将所学内容具体化、实际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总结经验,同时还要多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这样老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就能自然的联系到实际,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善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数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使用还需要将数学应用生活化。所谓的运用生活化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老师在讲解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用。老师将基础知识讲明白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丈量自己的家或者自家的地,菜园子等等都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得到数字,然后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面积。又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在家收集1张1元、10张1分、1张2分、1张5分的纸币或硬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字,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也会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3.3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老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尽量避免只留纸质作业,这样不仅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倦怠的思想。老师要善于将作业融入生活当中,例如学习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或周围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而且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绘制家中各种东西的平面图,把自己画的与实际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老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将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4教学评价生活化

评价的生活化就是摒弃原来的评价模式,以多元化的角度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再是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是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的掌握,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足,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理念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热情。虽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会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大范围的使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活 数学 运用

在《新课标》“总目标”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为了培养小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呢?

一、认识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是社会人,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能激活其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源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首先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购物情景,要想买东西就得用钱,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认识人民币的需求,只要认识了人民币就可以购物了。经过生活中的这一购物情景,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强化生活数学意识

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呀?”“你有多重?比一比你和同桌谁重些。”……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秤一秤、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问题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得靠数学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来源于显示,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学生学习数学正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再创造”而主动获得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早在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时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论,而“做”是整个理论的核心。这里的“做”就是实践、就是应用。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调动他们应用数学的积极性。注重实践活动也是当今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现在,教材中每个年级都编排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和认识数学,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出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探求知识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课本上的习题是对生活问题的模拟性练习,教师可将其纳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到这些习题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经过提炼的生活问题,从而满足学生“解决问题显才干”的心理需要。例如,一个学生刚去过医院并配了一些药。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李伟的药瓶标签上写着,0.1毫克×50片,医生要求,每天吃3次,每次0.3毫克,你认为够吃几天?你能帮李伟算一算吗? 像这种生活问题的解决必须用到学生学过的应用题知识,能够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3篇

平时,我们学习数学都停留在书本上,好像都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学习。其实,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和乐趣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许多同学不明白的哦。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你一定去买过菜吧,你一定去买个门票吧……往往我们身边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包含了数学的智慧,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我们如果弄错了这些,就会出现经济受损失、别人耻笑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3支水笔,1支1元;
1个修正带,1个4元;
1本笔记本6元;
一副手套14元。营业员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看见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钱,所以就算了起来,“3×1+4+6+14”。我突然发现4+6=10,10是个整十数,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我说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阿姨开心地说,旁边的人听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头说:“你真懂事呀!”

其实,数学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对智慧的眼睛,就能发现它!

四年级:韩瑞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4篇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数学

数学来源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用20元去菜市场买菜准备今天的晚餐,你准备怎么去买?这时学生要首先要根据家人的喜好开出菜单,通过各种蔬菜和荤菜的价格,估计买菜的总价不能超过30元,还要懂得货比三家,在买卖时注意要讨价还价,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商,使学生感到数学具有情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又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已有的知识“厘米”。让学生动手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用“厘米”做单位太麻烦,从而产生了运用较大单位的想法。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好了基础,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旧知识”。在他们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数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仅仅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去测量三角形中各个角的度数,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测量,有的记录,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正是这种贴近实际的问题,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之所以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数学学习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同时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生活服务。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5篇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 、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黄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在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推荐访问:数学 生活中 五篇 生活中数学【五篇】 生活中的数学(精选5篇) “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