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第1篇[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对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持续变革、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然而,由于浙江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现状 对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持续变革、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然而,由于浙江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它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浙江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入开展,必将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及模式
1.技术创新内涵
技术创新指企业在对现有技术有效组合运用以及创造和吸纳各种新技术的基础上,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过程。它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也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
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占据市场有利位置,获得满意收益。
2.技术创新模式
按照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式,可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三种模式。
(1)模仿创新是指企业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的一种创新方式。其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其缺点是技术上易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也并不总是轻易能够被模仿的。
(2)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通过技术引进、技术项目合作,从外部吸收技术和管理促进企业自身技术提升和机制变革的过程。其优势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速度和成功率、技术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企业新市场的获取、企业机制的创新。
(3)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比跟进者相比,它具有先发优势。
企业创新一般会经历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演进过程。在企业创建初期,由于资金缺乏、技术能力落后,企业一般采取模仿创新模式,以降低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或具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往往寻找合作伙伴来实现资源的组合,解决创新中遇到的技术能力不足或资金匮乏等问题。当企业做大做强后,具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和资金实力,企业为了保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地位,就会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技术创新,逐渐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自己长期垄断市场的战略目标。
二、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从全球范围看,最为活跃的创新活动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06年中小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相当于各类企业营业收入的60%左右。
浙江省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是一大特色和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以宁波地区为主体的服装加工业,以海宁地区为中心的皮件加工业,以绍兴地区为中心的轻纺加工业,以温州台州地区为中心的制鞋、文具、眼镜、箱包加工业,以永康地区为中心的小五金加工业,以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为主体的丝绸加工业和家用电器生产等行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十五”期间,浙江中小企业不断闪现技术创新的“亮点”。
浙江中小企业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4万多项,技术进步在中小企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到了近50%,成为浙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已建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质量认证中心共180多个,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共26个。这些技术创新机构已帮助2046家中小企业解决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创新难题1.2万多个。但是浙江中小企业目前仍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为主,科技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不高
据浙江省统计局资料,对我省500家制造企业问卷调查,只有39%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中,有32.3%认为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保护,57.4%认为基本得到保护,但有10.3%认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从大中小型企业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别为72.2%、42.4%、26.7%,认为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分别为53.8%、31.2%、23.4%,基本得到保护的分别为46.2%、58.2%、61.7%,中小企业中认为没有得到应有保护的分别占10.6%和14.9%。
2.缺乏对创新文化的培育
浙江中小企业普遍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尤其是创新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内部多数未能形成鼓励创新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多数企业的员工没有创新意识,未能把创新作为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3.投入科研经费较少,缺乏实施技术创新的物质保证
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在实施创新的过程中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支持,造成某些企业有创新的想法、有创新的规划,但没有实施创新的物质保证。目前,浙江省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8%,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
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人才总量的3.9%,低于全国5.6%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等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均少于沿海其他省市。
4.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浙江中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激励创新的内部机制,员工没有进行持续创新的物质动力,不利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许多企业舍得花钱买一流设备,却不愿花钱培养一流人才,甚至干脆搞“拿来主义”,自己不去搞研发,这种生产模式将导致企业发展道路越来越窄,效益越来越低。
5.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相关法律缺乏相对独立性,有关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相关规定包含在《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之内。目前国家和浙江省尚没有一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企业的创新行为缺乏一个法律体系的保障。许多企业对投入巨资开展原始性产品研发心有疑虑,不利于企业持续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三、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促进企业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的内部环境
(1)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建立有效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企业可以同时使用社会声誉、建立创新风险基金等激励手段,建立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经营、期权激励等制度,把员工的命运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成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2)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企业要适时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本来满足企业研发、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它不但能较好解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也能解决技术创新资金来源问题,更能形成技术创新风险共担机制。
(3)融合业务和技术,拓展创新思路。在新形势下要根据企业经济与技术实力,进一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创新小组,努力开发占有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确立自己的技术优势。
(4)建立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员工互相学习交流,不同的意见发生碰撞更能促使突破性创新创意的产生。建立“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同时通过建立技术创新网络同辅助部门、大学以及政府科研机构进行沟通,超越企业边界学习以使企业获得外部观察视角,有利于企业从全新角度思考问题。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突破性创新的外部环境
(1)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鼓励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达到信息共享,提高浙江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2)完善法律体系,确保企业研发活动。要加强立法工作,使浙江省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保障,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营造有利于浙江创造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3)建好创业基地,尽力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积极建立孵化区,出租给中小企业主建造工业用房,通过产房低价租赁及提供各种优质配套服务,促使其快速健康成长。
(4)帮助企业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争取股票上市,或通过借“壳”、买“壳”等方式上市。培育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通道,加快风险产业的发展。
(5)完善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选择有条件的行业技术研究所逐步改制成专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为浙江众多中小型企业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配套的技术诊断与指导。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技术优势,为浙江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共建技术开发中心。
(6)组建长三角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区域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政府应依托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拥有良好的高校、大院大所及科技需求,以项目为载体,从要素流动、知识产权、产业、财政、税收、人才入股等各方面为产学研各方的结合和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以联动方式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
[2]君伊・德荣凯尔:中国的产业政策应该关注小企业.英国金融时报,2006,9
[3]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中国企业的六条创新路径.中国经济时报,2006,11,6
[4]王荣华:2007年:创新长三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5]万斌:2007年浙江发展报告(经济卷),杭州出版社,2007,1
[6]贺晓斌何旭明: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探微.中国市场,2007,3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融资
技术创新融资困难严重困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研究了融资结构对技术创新融资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技术创新融资难问题的建议。这对于各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功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融资模式
资金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要素,企业用于技术创新上的资金也就是进行研发的投资。银企之间信息的对称性与合理的融资结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信息的获得与融资结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小企业与投资者在融资方面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技术创新由于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使其在融资上的信息不对称尤为突出,从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也比较严重。因而信息不对称对技术创新融资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融资前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逆向选择问题。融资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
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难,这就需要中小企业有合理的融资模式以缓解困境。基于信息不对称,融资结构对技术创新融资有很大影响。
首先,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流量,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不会产生融资费用,融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
其次,利用股权融资进行技术创新,没有现金流的压力,融资风险小,中小企业不必担心负债过多无法偿还,并且由于股权融资不需要承担固定的股利,所以融资比较灵活,资金来源广泛,且可以一次性筹集到大量资金,这对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持续多量的研发资金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此外,股权融资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和私募两条渠道筹集资金,这就避免了单一的融资渠道所带来的垄断问题。但是股权融资成本较债权融资来说也比较高。但是总的来说,除了内部融资之外,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中优选的融资方式。
再次,债权融资的筹资速度较快,弹性较大,融资的成本也低于股权融资。
但是,债权融资受期限和额度限制,到期企业必须还本付息,因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利用债权融资的融资风险较大。所以企业在选择债权融资的时候,就必须做好承担现金流压力的准备。
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融资中,合理的融资结构应该首选内部融资,其次是股权融资,再次是债权融资。各种融资方式在融资结构中都应该占一定的比重,既不能太过分散,也不可以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必定具有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融资困难,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这意味着创新一旦未能成功,企业的投入就无法收回,会使其遭到重创,很难东山再起。因此,如何才能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其大胆创新,合理利用资金,成为当务之急。
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是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外部融资虽然风险和成本都高于内部融资,但它也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过度依赖银行,债权融资所占比重远远高于股权融资,这是技术创新融资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会加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融资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另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选择政府、外资和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的比重很少。这种融资结构的失衡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对于股权融资,我国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借助债权融资来筹集资金,其中主要依靠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然而这种融资方式的单一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风险,一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失败,巨额投入将无法收回,增加了现金流压力,企业可能无法到期偿还本息,使企业经营出现风险。另外,借贷资金不能到期还本付息,也加深了融资的信用风险,对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难以满足,使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不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越来越困难。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现状来看,内部融资比例过低,债权融资比例过高,债权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融资结构还不合理,融资方式单一,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突出,这些因素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愈发严重,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阻碍了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首先,在外部融资中,由于中小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在技术创新融资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其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问题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不规范,融资机制不健全,没有经过审计的严格的财务报表,使得投资者很难对其信任,从而增加了技术创新的融资难度。
其次,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结构不合理,利用外部融资的比重小,并且更多地倾向于债权融资,过度依赖银行,加剧了技术创新融资的风险和现金流压力,因而技术创新融资愈发困难,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阻碍了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再次,由于我国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相关机制不健全,各种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融资中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中小企业缓解技术创新融资困境的对策
第一,政府应该制定相对稳定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政策,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平等使用信贷资源的融资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问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征信制度和保障制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加贷款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01-02
一、引言
在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下,寻找核心技术优势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处于产业链中的中小游,对上游依赖强,缺乏自主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量大,知识产权少,技术创新投入动力不够,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控制失衡,转化成功率低,循环导致组织领导积极性不强,忧患意识薄弱。长期以其发展模式,创新与增值得不到发展,则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被吞并。中小企业其发展与增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不可小觑的力量,以受托经济责任观为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各企业引入技术创新审计评价并有效地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管理有不足的地方提出改善建议,促进技术创新取得成功。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文献
技术创新审计属于管理审计范畴,从1996年Vittorio等人首次提出技术创新审计概念是指企业通过与第三方利用审计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审视,找出创新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找出影响其技术创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1]。之后,学术界开始对企业技术创新审计一系列研究。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Burgelman通过对五种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资源可获性、信息可获性、技术环境可获性,组织文化可获性以及战略管理能力可获性为审计所必须要素[2]。卜琳华等分析了企业技术管理特征,从而为技术创新审计的模型建立提供基础[3]。随后,马宁等指出四种创新能力,即R& D 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影响技术、设计制造管理和商业化的全过程的因子[4]。
第二,随后,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开始成为主流。Vittorio 等人提出企业创新过程审计模型,该模型将创新过程分为核心过程和周边系统[1]。陈劲等不仅运用Vittorio审计模型,对6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创新成长―达均衡―再成长等创新管理模式,而且应用技术创新高标准定位研究方法,从五方面进行审计实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创新审计的SPRE 审计模型,从创新战略、新流程、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四个维度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审计评价[5~6]。2007年,张炜总结四类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开始构建了中小创新型企业操作性定义为实证检验创新型企业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7]。廖雅等从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分析,结合系统工程法,融入利益相关者概念建立技术创新审计的概念模型[8]。从此,技术创新审计开始融入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影响因子,不再单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定向。
第三,学术界已将技术创新审计研究面进行了扩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融入多层视角,以期在实践上能够行之有效地指导技术创新审计,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陈劲等基于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提出影响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子[9];
如黄益等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再融入价值链相关理论,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价值链九大审计要素,初步构建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模型框架[10]。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国内外研究分析总结出,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通过审计方法,可以合理监管,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才能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审计,可以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国内外研究一般以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审计衡量尺度,提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现阶段的审计模型视角逐步扩大,以期能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研究理论。但是,鉴于技术创新具有不可逆转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且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失衡,技术创新实现增值周期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审计监管还处于萌芽期。该系列研究缺乏系统全面地评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流程,指导性不足,构建的技术创新审计框架实证应用不显著,望在以后研究过程中,结合实证,完善技术创新审计指标,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小技术创新审计模型。
参考文献:
[1] Vittorio Chiesa,Paul Coughlan,Chris A Voss.Development of a technical innovation audit[J].Innovation management,1996,(13):105-136.
[2] Burgelman R.A,Kosnik T.J,Vanden Poel M.Toward an capabilities audit framework[J].Innovation management,1988,(13):31-44.
[3] 卜琳华,孟庆伟.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特征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0,(6):83-89.
[4] 马宁,官建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内容及审计基准[J].中国软科学,2000,(5):80-85.
[5] 陈劲,耿雪松.基于审计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管理工程学报,1999,(3):l-4.
[6] 陈劲,余芳珍.技术创新SPRE 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5):9-14.
[7] 张炜.基于技术创新审计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构建[J].科学学研究,2007,(25):465-468.
[8] 廖雅,樊一阳,陈亚锋.基于审计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5):522-526.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元素;
硬件支撑;
软件支撑
一、引言
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中小企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活跃在国际市场上。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计,2006年中国的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9%,上缴税收占总税收的5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计算,2000~2003年,中国出口增长额在全球增长中占33%,约占出口企业99%的中小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173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约24%,中小企业的出口额约占总额的60%。
然而,数字显示的繁荣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小企业目前的实际经营状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生产依然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加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等粗放式经营”,使得“中国制造”无法与国外品牌相匹敌,中小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能给自己创造1%~2%的利润。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创新。
二、中小企业创新的现状分析
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技术基础低下,只能以低成本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种状况导致企业竞争能力难以很快提高,将弱化发展后劲,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一)技术创新潜力尚待挖掘
企业的创新涉及的内容很多,而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企业中出现的大量的创新活动都是有关技术方面的,因此,有人甚至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创新的同义语。
企业通过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这是任何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领先于大企业的优势。据统计,美国约有90%的技术源头与小企业有关;
大约80%的技术创新活动最初发生在小企业;
约有70%左右的可形成新产业、新产品的技术是由小企业完成的。正是利用了这样的优势,美国的小企业成为了“美国经济的火车头”(克林顿,1993)。
中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全国有66%的发明专利和82%的研发新产品都是中小企业创立的。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阻碍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创新意识,对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这可以体现在企业对于研发方面的投入上。调查显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全国所有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0.71%,远远低于国际上推行的维持企业生存的研发费用要占销售收入的3%的标准。低研发投入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缺乏技术支持,导致许多中小企业陷入这样的困境:很多产品的生产都遭到国外企业专利的打压,中小企业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专利许可费。例如,很多生产DVD的中小企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得不破产倒闭或转产。
由于技术落后,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低廉的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这一优势又导致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极易遭到贸易壁垒的冲击,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欧盟、美国、日本等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出口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要求。导致约有50%的企业生产成本上升,25%的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例如,2002年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例如食品、纺织服装产品等)造成的损失分别达到68.7亿美元、34.7亿美元和37.3亿美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的调查指出,纺织品、玻璃、陶瓷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遭到反倾销占总案件的75.8%。根据WTO统计,1995~2005年,WTO成员对华反倾销调查年均高达41.3起,占同期反倾销调查总量的15.8%,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国出口企业主力军的中小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资金相对较少,自主研发费用的投入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客观上需要国家的支持。许多国家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据统计,美国政府一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是2700亿美元,政府将科研成果无偿或低价转让给小企业。而中国政府一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只有160亿美元,中小企业却鲜有机会获得美国小企业那样的“待遇”。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例如1985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促进临时措施法》规定,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采取补助金、融资、税制减免等扶持措施。日本各地还有200多个国家设立的公立试验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各类专家和顾问。
(二)产品创新的水平尚待提升
产品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组合的结果,也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并且是利用一定的产品来表现其市场存在、进行市场竞争的。企业最终通过产品的销售来获得盈利得以生存。因此,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产品,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首先,对于产品创新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即很多时候,中小企业将创新想象得过于复杂,尤其将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发明,认为所有的技术创新一定是一项复杂而且耗资巨大的工程。事实上,创新的概念远比发明宽泛,正如德鲁克(1985)所描述的那样,把卡车车身从车轮上取下来,放到货船上,在这个概念中并没有包含多少新技术,可这是一项创新。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把远洋货船的生产率提高了三倍左右”,并促使“过去四十年中世界贸易的迅猛扩大”。同样,产品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很多产品的创新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简单,甚至没有任何技术要求,却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由于缺乏对产品创新的正确认识,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与这样的机会失之交臂。例如,2001年中国中小企业向美国出口的400万件胸衣,单价为1.22美元,2003年出口数量达到6000万件,但单价却降到0.88美元。产品价格不断大幅降低,导致生产企业损失重大。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复杂:据业内人士建议,只要企业将所生产的胸衣的外观进行少量修改,例如添加刺绣作为装饰,并申请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单价提高到2美元。其次,产品创新的全部含义远远不是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需要以资本和人才的投入为支撑的长期而持久的活动,这也是我们此后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三、支撑中小企业创新的两大元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模式;
SD公司
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少,社会化程度低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很大,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少,社会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一种大型企业垄断技术创新的格局。
1.2 技术创新的水平低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但数量少,而且水平底。就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例,不少企业只是组装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内涵。
1.3 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多,自主创新少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资金困难以及技术装备落后等原因,使得其技术创新的来源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或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少。
1.4 工艺创新多,产品创新少
产品创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之所以不占统治地位,未成为主导型的技术创新形式,这首先与我国长期的销售市场格局有关。产品创新是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通过工艺创新提高竞争能力变得有限时,才离开这一市场,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的必然选择。而我国长期以来市场竞争不很激烈,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感觉到市场竞争的存在,产品创新缺乏足够的压力。其次,产品创新需要花费更大的“决策成本”,需要更为勇敢的创新精神。
2 SD公司的技术创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SD公司技术创新现状
SD公司主要由原来的杭州四康智能设备厂和深圳科润电脑有限公司组成。这两家企业以前均为信息产业部某研究所下属全资子公司。该所是信息产业部直属的计算机外部设备国家一类研究所。它同大多数研究所一样,最初主要为国防建设和军工服务的,后来转制为民办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具备较完整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体系。公司在深圳、青岛、常州等地设立办事处,形成地区性的销售辐射网点。SD公司在家用数字智能控制技术方面,积累了较多的技术开发经验和生产管理经验,在行业内培养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2.2 SD公司技术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技术与战略的有效联结企业发展战略不是很明确,缺少对技术战略体系的研究、规划、制定、宣贯以及各个具体任务目标的分解、落实、反馈、评价等具体战略执行工作。企业对行业的认识建立在原有经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没有深入地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容易导致决策的偏差。造成整体研发方向的难以把握,企业研发方向有时不明确。
由于市场能力的薄弱,造成产品开发的滞后。具体表现是在产品的成熟期没有新产品开发的跟进或开发新的用户,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间隔过长,造成企业经营的危机和市场机会的丢失。从事营销的人员缺乏对技术的了解,所谓营销只是围绕售后服务进行,造成技术人员去攻市场的情况,使得公司关键部门力量薄弱。
(2)技术创新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技术部门与生产、营销等其他部门缺少信息上的沟通与反馈,降低了开发效率和效果。同时,由于原有质量体系未将产品开发纳入其中,使得开发部门与生产、采购等部门的工作联接不明确,在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处理。公司在产品技术开发方面缺乏系统的宏观控制和科学的项目管理,没有一个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论证过程。研发进度不能很好的控制,有时造成市场机遇的丧失。
3 sd公司技术创新战略措施和建议
3.1 建立激励机制
sd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发挥,需要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问的有效协调,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生产人员个体的创新积极性的提高。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就是充分调动企业各个部门、企业各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
(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任何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具有技能、智能、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人员。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方法有多种,如提供有竞争力的酬薪,制订完善的医疗保险福利制度,配备能力强、坦诚相待的管理人员,营造家庭友好的工作环境等等。如何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之一。
公司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太粗略,需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对人员挑选、录用的标准和程序,业绩考评的办法,工资奖励制度,职务升迁的方式等。对现有人力资本进行评估,制订人才一使用计划。
给予技术人员与其智力、劳动所付出相对应的报酬,制定至少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工资标准。建立对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的考评体系,根据其在项目工作中的贡献和作用来考核绩效。
考察人员的满意程度,找出主要问题,改善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考察人员流动的情况,防止关键岗位人员和骨干的流失。
(2)技术创新管理。
企业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并收到直接的效果。企业管理方法在许多方面涉及和影响到人们的创新精神,如知人善用、自主权、资源利用、课题组、监督鼓励和组织支持。在很多情况下,阻碍创新的做法不是管理人员有意识的个人行动,而是企业的体系和管理思想在起作用。
3.2 强化项目的选择与r&d活动的管理
在确定项目计划时,请技术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建立项目评审制度。从市场、技术、财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选择最佳项目。
利用原来的技术优势,选择重点开发项目。将变频技术和家电网络化控制的技术开发放入开发体系中的超前开发层,加快基础应用技术的预研和关键组件的研究,包括变频器产品开发和信息家电项目。变频器产品开发为中期项目,信息家电为长期项目。根据现在的技术发展趋势,紧跟国际潮流,尽快使空调变频器的技术研究成熟化,再进入电冰箱、洗衣机等难度较大的直流变频器产品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工作。目前在技术方面要完善软件设计的模块化、硬件功能的集成化、驱动部件的强化工作。在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方面做工作,为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做准备。技术研究的重点放在空调用交流变频器上,直流变频器的研究,重点放在开关电源和功率因数校正器上。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现状 企业技术创新 五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五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精选5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