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从物流学,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合同管理案例分析【五篇】,供大家参考。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从物流学,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在师资、教案、课程设计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案例教材的选择上。与其它教材不同,物流案例教材的内容全部是案例,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鲜明的教学目的性所谓物流案例通常情况下是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写和采用的,有些物流案例教材属于配套案例教材。它的特点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教学实用性较强,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开发自学的能力。
1.2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物流教材以理论知识见长,同时也将一些案例分析穿插在相关内容中;
有的物流教材以案例分析见长,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辨析市场、环境的能力。
1.3高度临摹性案例教材的编著者通过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实际状况,进一步编写相应的物流管理案例,这些编著者通常情况下是实际部门的从业人员或相关案例的当事人,因此案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为了保密,同时提升案例的效果,案例中的企业名称、数据等带有虚拟性、掩饰性,甚至做了必要的处理,但是,案例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实践。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中的疑问、缺陷和问题等进行摹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透过物流管理的现象,迫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2物流案例教材对物流案例教学的影响
①对于物流案例教材来说,本身就是描述物流企业运作或企业物流运作,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国内外真实的企业,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受研究的角度不同,以及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使得每位分析者做出的分析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这就对学生提出挑战,希望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得出答案。②在物流案例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教材学习前、学习中,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物流方面的知识、理念与理论。③物流案例教材的类型不同,对学生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物流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篇幅长短,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大型物流案例,这就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以传载形式为标准,可分为书写物流案例、情景仿真物流案例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需要学校提供很好的教学设施、设备;
根据物流活动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物流规划案例、物流运作案例、物流决策案例、物流评价案例等,这就考察学生的具体管理知识怎样更好的应用于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物流环节微观知识的把握程度。④物流案例教材中使用方法不同,对学生最终判断、决策影响也不同。
实际上,案例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师、学生都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学习。对有关分析工具能够熟练地掌握,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由于每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性,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灵活运用工具很关键,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案例撰写标准如何进行统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有些案例在编写过程中,侧重“问题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案例在面临方案抉择时,需要予以强调和讨论,而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则没有对其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在制作物流案例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予以重点考虑,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和准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串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案例教学特色。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物流案例,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让案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3物流案例教学结合物流案例教材改进的思路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理念 应用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性的艺术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如何让学生把理性的理论与感性的操作结合起来,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一直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难题。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经管类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排在第一位。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不但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对系统的理论知识有深化的认识。恰当的案例应该摆脱仅依赖教材的传统模式,让案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1.控制案例的篇幅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
案例的篇幅不能太长,过长的案例让学生很难理清头绪并且分析起来难度太大,大部分学生会失去兴趣放弃参与小组讨论而选择直接从少数同学口中接收案例,这就背离了案例分析中团队合作的初衷。篇幅过短的案例不能很好地把案例背景展示给学生,主题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学生了解管理实践背景就很难理论结合实际。一般而言3000字左右的案例对于重庆科技学院一般的本科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易于读懂便于讨论分析。
2.所选案例中的企业在行业中要有代表性
目前虽然管理学课程教材中基本上每章都有对应案例,但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都普遍适用不同地区和高校的学生。授课教师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所选案例中的企业在行业中有一定代表性,那么研究对象的成功经验或者存在的问题就比较有意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把所学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3.把握案例的时效性
重庆科技学院目前在管理学课程中用到的案例,多数都是教材教参中选出,很少有教师自己编写或者带领学生编写的案例,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案例的时效性。不具备时效性的案例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热情;
同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些案例已经不具备代表性,没有研究价值也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备选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程序
我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一般都是提前把要用的案例准备好,某节课要用时再发给分好小组同学,给同学约半小时的时间来思考交流,然后展示小组观点,最后再给予点评。这种对案例分析过程的管理不够系统的方式,没有达到利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1.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
每4~6个同学一组,这样的人数控制让小组能展现集体的智慧,并且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分工工作量适度。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便于组织小组案例讨论的工作。
2.案例应该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安排学生阅读案例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分析讨论案例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时间安排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及其背景知识,摆脱以前阅读案例时意犹未尽的窘境,也能避免学生看过案例后忘记相关信息。
3.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明确案例分析目的非常重要
每个对应章节结束之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之前所发案例进行分析,要让学生知道分析这个案例的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学生盲目讨论地找不到重心。
4.提前准备好关于案例的点评
这项工作需要在学生讨论并提交分析报告后进行,通过案例点评再现真实的管理场景,增强学生转化管理理论理论的能力。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应该强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5.让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作示范
对于第一学期开设管理学课程的新生,可以适当考虑让高年级学生给新生作示范,这样既避免新生因找不到头绪而尴尬还可以提高新生的参与热情。
6.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结束之后要求每组同学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作为他们团队的成绩,客观指出学生分析的好与不足,并可通过给学生成绩分级或者班级集资奖励得分最高的组来激发同学们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还可以把这个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这样也能调动同学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三、突破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障碍
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新的教学目标
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也要转变传统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等传统理念,确立以教书为中心向育人为中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索,通过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2.提高自身素质、明确教师责任
少数教师本身业务能力不强和对课程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一大障碍。首先,教师应该摆脱职业倦怠因素的干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争取各种到企业实践和到名校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管理实践能力让管理学课程更加生动,而且还可以搜集到更多第一手资料以便教师编写案例。其次,教师应该肩负起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确立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地位
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论讲授。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是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管理学理论是从管理实践中提炼出来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所以不能在课程中过度使用案例教学代替理论讲授,这样的案例教学只能提供一些孤立的场景和经验,这种脱离理论基础的应用就显得极为肤浅,理论也得不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韶关学院学报,2008.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工程合同管理;
TBL教学法
1前言
团队已经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可以凭借集体的知识、技能等各种优势完成个体不能解决的大型复杂问题。团队学习与情境认知理论、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传统一致,他们共同的理论背景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和真实的情境,这些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模型、工程合同类型、工程合同索赔,以及了解FIDIC国在准备阶段,学生首先自行阅读教师提供的工程合同案例,使得学生在上课前对合同案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合同的目标,以便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案例研究阶段,学习小组首先对自己小组的合同案例进行分析评价,然后需要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对案例进行反馈交流。同时,教师应将小组讨论中选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合同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改进。第三阶段是合同概念的应用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此时教师充当指导、引导、管理的角色,重点强调本案例中使用了合同中的哪些条款,调动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凸显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性。
2TBL教学模式的实施
建立学习小组在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本文选取宁夏大学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全班中组成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单位,将全班44个学生分为8个小组,成员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5~6人。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对合同案例进行充分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基础。布置合同案例任务在开展案例讨论前2周将收集的工程合同案例下达给各个小组成员。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及准备工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讨论,用来强化对工程重要合同条款的记忆及使用。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所要求达到的综合性任务目标,通过小组团队分工合作查阅相关文献及合同规范来了解相关合同案例的背景,掌握与案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与合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强化合同案例的难点和重点,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对合同案例进行进一步思考。
3学生满意度调查
课程结束后,本文参考李荣梅等设计的问卷,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见表1)。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TBL的方式进行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最低比例为43.08%)。这就说明通过以团队为基础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学习,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为全面、牢固,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的合同知识,文件查阅检索制定得当,资料收集详尽完善,得出的结论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工程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以便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更好地准备类似的合同文件。此外,案例教学给予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课堂外更愿意花费较长的时间巩固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TBL教学模式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发现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主”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以发散性思维的角度以及团体的力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案例分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了学生分析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较强的实践价值,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最终受到他们的欢迎和认可。
作者:任杰 单位: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守波.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2):51-52.
[2]裘莹莹.“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63-165.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1.教学案例的正确选择
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因此,教师应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授课对象所具备的实践经验和已掌握的物流管理知识,严格筛选案例,使之适于课堂研讨。
1.1物流案例的形式规范化
选择客观、真实、规范化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当前图书和网络资料中的物流管理案例很多,但多数属于一般性经验介绍,或者缺乏基本事实,或者缺乏内容的提炼,真正适合于课堂教学研讨的规范化案例很少。
1.2物流案例的内容合理化
所谓合理化的案例内容,是指所选的教学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应吻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针对性强、内容合理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某一物流管理活动作出正确决策,三是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物流管理知识解决物流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理论体系选择相应的教学案例,使两者相符。
1.3物流案例的长短合适化
受课时的限制,课堂教学的案例不宜太长,过长的案例会给学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物流案例应长短合适,内容精简,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数据要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1.4物流案例的题材多样化
物流管理案例的选择应国内外案例并重,同时兼顾大、中、小物流企业案例。对于研讨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教师可直接选用国外优秀物流案例。这类案例既可拓展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对于解决具体物流管理问题的研讨,则应选用国内物流案例。因为国内典型的案例能够给学生真实感,学生容易接受。在选用大中小物流企业案例方面,笔者认为不能过于偏重大型物流企业案例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案例也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因为学生的就业目标不仅有大型物流公司,而且还包括中小型物流企业。
1.5物流案例的筛选协调化
物流案例的筛选需要做到案例的数量与质量相协调,不同性质的案例相协调,案例数量过多,必然会减少案例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研讨案例的思路无法展开。案例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问题评审型。即案例中给出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
二是分析决策型。即案例中没有给出决策方案,需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讨提出决策方案;
三是发展理论型,即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不仅能够发现新的理论观点,而且能对物流理论体系加以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三种不同特性的案例其教学难度由易到难,对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多选用问题评审型和分析决策型案例,着重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适当增加发展理论型案例的比重,提升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
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这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能否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案例教学应强调学生独立、自学和互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扮演案例分析与讨论的主角,而教师则是设计、组织和指导课堂讨论的“主持者、导演者以及启发者”。
具体而言,首先,教师扮演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以及课堂讨论的发言顺序,引导他们尽早进入研讨状态。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应控制发言的顺序和进度,使课堂讨论的中心明确、主题突出。在案例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对研讨的全过程要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善始善终。其次,案例教学中教师还扮演着导演者的角色。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并对课堂讨论的角色进行分配与指导,将课堂讨论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使学生的讨论热情而富有理性。最后,教师还扮演着启发者的角色。教师通过不断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将问题由表层引向纵深,逐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教师扮演启发者角色还体现在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方面。学生应在课前仔细阅读教师选定的案例,并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己的解决方案――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观点和评论,并进一步反思和完善自己的决策方案。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学生既要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中掌握方法,还应从错误方案的反思中得到启发,不断从模拟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总而言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始终扮演着主角,而教师也承担了多重角色,这无疑给教师增加了压力。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教学理论,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从容应对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挑战。
3.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
一般而言,整个案例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就是要协调好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讨论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课前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课后的总结。课前的精心准备是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而课后的全面总结是系统地获取课堂案例教学成果的保证。只有充分指导课前准备、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和妥善安排课后总结,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
课前准备就是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课堂讨论的方式作整体谋划,并精选或亲自编写教学案例,使之最能揭示所学的物流管理理论、同时拟定课堂讨论的题目,并确定课堂上进行典型发言的学生代表、布置课堂讨论之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与案例有关的学习任务,等等。学生课前应首先对教师选定的案例进行认真预习,反复阅读,理清思路,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研究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将自己所掌握的案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必要的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处理,并从物流决策者的角度将各种信息资料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同时要驾驭案例讨论的进程,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学生要通过借鉴其他同学的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并从物流经营者的角度思考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智慧语言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即讨论中“穿针引线”,结束时“画龙点睛”,始终将课堂讨论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课后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讨论之后,对课堂讨论的效果以及学生在讨论中各种观点及时归纳总结并形成文字性材料,为案例教学的改进与提高提供借鉴。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后,应根据谈论的各种观点,认真归纳总结课堂讨论中的收获,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以加深自己对案例中问题的理解与领会。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案例分析报告首先应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或可行方案展开分析与论证,并引用大量的数据信息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与可行方案。
4.案例成绩的公正评定
案例成绩的评定应力求全面、客观、公正,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案例成绩是指学生参与整个案例教学活动所获取的学习成绩。根据案例教学的三个环节,学生案例成绩的评分结构应为,课前准备20%、课堂讨论30%,课后总结(案例分析报告)50%。案例成绩的评定应在确定每个教学环节评分依据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和教师组成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分为课前准备评分、课堂讨论评分和课后总结。案例分析报告、评分。作为课前准备评分,主要依据包括预习阅读案例的认真程度和分析问题思路的清晰程度,是否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正确运用案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和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能否从物流经营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并看其能否为课堂讨论准备一份较完善的发言提纲。而作为课堂讨论的评分,主要依据是看其解决方案是否有系统的物流管理意识,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意识,是否能提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与此同时,还要看课堂讨论中,案例分析小组所表现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在辩论中的措辞是否得当、语言的逻辑性和形象表现是否恰到好处,思维的能力、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如何等等。至于课后总结、案例分析报告、评分,主要依据是看其对物流管理理论掌握的熟练程度,即学生是否能将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并能正确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系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全面、深入、逻辑性是否严密完整等。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决策能力。提供的决策依据是否有说服力,提出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文字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报告是否流畅,简练和具有逻辑性、层次性,格式是否规范,语言文字是否优美,论点是否突出,依据是否充分等等。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现代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现代管理学的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第三,层次是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管理学中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各类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社会上的大部分案例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管理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社会管理实践中的人和人之间角色的变化,揭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管理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事实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简单地讲,案例教学包含三个逻辑要素。
1.“对象”要素:案例是关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一种描述与记录,它不是虚构的事例,案例所描述的情境通常是学生日后工作情境中肯定会遇到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工作情境,案例通常包含决策者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案例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故事,它不含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结论,仅包含对案例事件或事实的描述。
2.“目的”要素:案例教学首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力,这涉及知识的运用;
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尤其是“分析技能”与“决策技能”;
其次才是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里的具体知识。
3.“过程与方法”要素:案例教学通常包括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和“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二、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模式
在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1.案例的呈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案例的呈现可以以不同的媒介进行演示,比如简短的可以采用板书、口头表达、文摘卡片等;
如要体现案例生动,可采用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呈现;
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发掘学生身边有意义的事件,编成案例进行讨论。各种方式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2.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老师提前一星期负责将案例提供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者学生自由组合,选出组长和书记员,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沟通和协调,书记员的任务是将讨论中小组成员的观点如实记录下来,并加工整理,本组在课堂上发言。教师留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阅读案例。第二阶段,课堂讨论,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组织工作最关键的地方。虽然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独立、自学和互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相反,在协调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自己对案例心中有数,熟悉案例中的问题,并要对案例有个人的分析和见解。否则课堂讨论要么太乱,要么就会冷场,所以老师在讨论中应起到“桥梁”作用,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地引导同学从案例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假设下分析,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3.总结。每完成一个案例教学,都要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原理方面的理解水平和深度,语言表达方面的完善和技巧;
二是各学生的得分,评选出最佳综合和最佳单项方案;
三是分析不足之处,并研究出对策和改进方案。总结应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由教师对涉及知识加以总结概括。
三、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教改中一直是推广的热点。近几年来,我们在学生的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深化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坚定搞好案例教学的信心,真正使老师感到教有所责、学生学有所获,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1.积极组织选编管理安全教材。在现有条件下,选编管理案例教材务必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广泛收集管理案例。二是合理选择管理案例。三是精心编写管理案例教材。
2.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鉴于当前一般高校中管理案例教学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创建“管理模拟实验室”。管理模拟实验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依据经济学、管理学和相关动态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仿真模拟及“网上决策”、“虚拟交易”等,使管理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二是重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工作。案例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重在研讨,妙在“引发思索、集思广益”,巧在学生现身说法,亲历现场,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努力提升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升学生适应管理案例教学的能力,关键在于两条:一是少讲多学重在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即教师上课时少讲书本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多自学,上课则主要是讨论案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项目。二是高强度的自学及练习,以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多数课程都要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研究课题,课题完成后由小组部分或全部人员演讲,个人为主所做的案例分析或作业,由个人演讲。通过这种演讲的训练过程,提高学生的能说善讲的能力。
四、结论
在学习现代管理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案例教学,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知识体系,更难于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而通过现代管理学案例的分析,可以把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工作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