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五篇】(2023年)

时间:2024-04-12 18:57:02 来源:网友投稿

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以教育部第27号令的形式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管理实施方案【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五篇】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对策

        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以教育部第27号令的形式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是新时期新阶段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献,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建设,深化高校档案工作管理内涵建设,提高档案服务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在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办法》的精神和要求,2008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档案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意见》,目前全省高校中已掀起了一股贯彻实施《办法》的高潮。虽然同为高等学校,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方向、办学性质和学校规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贯彻实施《办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将《办法》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初步感到高职院校在贯彻实施《办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档案机构的设置问题

        关于高校档案机构的设置、性质及其职责,《办法》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对于档案机构的设置规定了两种形式,即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而且要求只要具备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或者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就应当设立档案馆。未设立档案馆的高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理应按照《办法》的规定设立档案馆或综合档案馆。但一般高职院校都如同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均是由中专学校升格成为高等学校的,所以在规格上比普通高校要略低一些,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教学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都与普通高校都有所差别。尤其在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上,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限制了档案工作人员工作创造性的发挥。档案工作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缘故,在短期内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大局影响不会很大,因此其重要性容易被忽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在贯彻落实《办法》中关于档案机构的设置问题上没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二)档案人员的配备问题

        关于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的配备及应具备的条件、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编制及职数等,《办法》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对档案机构负责人的条件也有具体要求,应当具备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年富力强,身体健康等条件。这为高等学校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非常有利于高等学校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中大多毕业于非档案专业,有些人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的基本理论,也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只能起到简单的保管作用,不能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选拔任用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档案机构负责人,可以说丝毫不成问题。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学、管理人员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都相对局限,具备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人员本来就有限,所以要求档案机构负责人也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就显得比较苛刻,一般高职院校都难以企求。

        (三)归档门类的确定问题

        《办法》对高等学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包括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外事类、财会类等若干门类,这是从全国高等学校的整体考虑而确定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的针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广泛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主要从事高级技能教育,培养能独立处理工艺技术中的“疑难杂症”,能手脑并用有较高心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视野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技能教育,很少承担科研任务、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外事往来。但目前高职院校还未能从实际出发,更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归档门类。

        同时《办法》还指出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归档相关文件材料时,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归档制度。档案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等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性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档案学术研究缺失问题

        《办法》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工作的学术性要求,指出要将“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列入了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同时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从目前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学术研究来看,对档案工作深入研究的力度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简单的把相关档案材料归档整理,没有很好的对档案资料和管理进行研究,没有进行相应的编研以及出版相应的档案史料。在没有系统的对档案工作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在《办法》中提及的开设有关的档案管理的选修课更是难以实施。

        二、解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路径分析

        (一)成立综合档案室来为学院保存和利用档案提供服务

        高职院校档案机构作为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理所当然在规格上也比一般的普通高校的档案机构要略微简约一些。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学院并没有设置档案馆,而是设置综合档案室,隶属于院长办公室领导。同时明确规定,综合档案室作为学院保存和提供利用档案的专门机构,全面履行《办法》规定的高校档案机构应履行的九个方面管理职责。从运行状况和实际效果来看,采用综合档案室这一机构形式,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完全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情况设置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

        (二)选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增强档案开发技术力量

        稳定专兼职档案人员、提高其整体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选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增强档案开发的技术力量。

        笔者所在学院现共有教学、管理人员5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的不足80人,仅占总数的1.4%,而且他们都在教学第一线。随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他们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要从教学第一线抽调本来有限的高级人才到档案机构工作,显然有些不太现实。为此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选用一名具有馆员任职经历的同志担任综合档案室负责人,由于该同志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本院档案工作,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胜任综合档案室负责人这一职位。同时学院各系部均明确兼职档案员,负责做好各自所在系部文件材料的归档和移交。在选配兼职档案员时既考虑了人员素质,又考虑其业务水平。学院鼓励专兼职档案人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参加业务培训。各种培训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加强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学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稳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三)准确进行归档分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由于高校各项活动的特殊性,其档案具有多样性、客观规律性、周期性等特点。因此应针对其各种特点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有效利用档案。

        笔者所在学院在确定归档门类时,对《办法》规定的相关门类作了一些调整,省略了产品生产类,并将外事类归入行政类、科研类归入教学类。同时突出记录学院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的党群类和行政类、涉及民生的人事类和学生类、体现学院学生培养水平的教学类,使得学院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科学合理,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四)加强档案工作学术研究,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蓬勃发展

        档案管理的工作不仅在于各种文档的归档整理,还要求对档案工作进行一定量的学术研究。只有丰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对档案科学有效的管理与利用。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学院积极组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其业务水平以及加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学院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档案工作人员申报研究课题,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研究平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三、小结

        在贯彻实施《办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秉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档案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由于实践比较有限,笔者将不断摸索,继续深化对贯彻实施《办法》的认识,逐步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规范的精神和要求与学院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学院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创建全国示范高职院校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2008年9月1日实行.

[2]张明香.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09,(8).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 档案管理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49-01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在一些传统材料之上,如声像资料、图标资料、文字资料等。这使得传统档案管理的实施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所产生的效果甚微。所以,在新形势下依旧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是不恰当的,其既不能发挥作用,又不能满足档案管理要求。对此,应当以新形式为背景来优化调整档案管理,使之更加规范、更适用,在单位之中充分发挥作用。由此看来,新形势下优化调整档案管理,使之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

一、 档案管理及其规范化实施的重要性

档案是记录社会、企业、个体发展与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是重要的、具有极大保存价值的历史材料。在我国社会主体体制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档案事业受此影响有很大程度进步与发展。此种情况下,也凸显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单位寻求进步与发展的依据,是单位或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是衡量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企业或个人发展历程的记录,也是评价个人素养的依据。在新形势的背景下,规范化实施档案管理,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监督及控制档案的归档、整理、分类、使用等环节,促使档案可以恰当应用,并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为促进个人、企业、社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1]。所以,规范化实施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的确,新形势下规范化实施档案管理很是重要。但当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并不规范。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 档案管理工作处于瓶颈期

就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处于瓶颈期,发展不足,导致档案管理所发挥作用的甚微。而之所以会使档案管理处于瓶颈期,而无法突破?主要是1)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操作规范准则及要求,标准化的实施档案管理,加之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知不足,为端正态度,致使档案管理落实不佳,引发检索工具不完整、计算机索引目录不准确、首案卷质量差等问题出现。2)部分企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档案管理模式比较陈旧落后,更多的是以人工方式来落实各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现代化设备,致使档案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此即便实施档案管理工作,其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主体,其专业知识水平、管理技能、职业素质、管理观念等方面均会影响档案管理效果。所以,为了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应当构建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管理技能不强、综合素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再上岗之前并没有对其进行专业训练、技能培训、素质不强,致使其管理水平不高。另外,某些管理人员是因裙带关系直接上岗任职的,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2]。

(三) 档案管理观念尚需转变

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还与企事业单位没有树立科学的档案管理观念有很大关系。的确,我国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已经实施了档案管理,甚至实施多年。但这不代表企事业单位领导及管理者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及其规范实施重要性。一些企事业单位之中领导及管理者并没有正确认识档案管理,更加不知道档案管理规范化实施的重要性,那么何谈树立科学的档案管理观念。所以,很多企事业单位之中依旧遵循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

三、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实施的对策

针对当前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诸多不足,阻碍档案管理规范化实施步伐的情况,笔者建议以新形势为背景,探究切实有效措施来调整优化档案管理,从而实现规范化实施档案管理。具体的做法是:

(一) 重视档案管理,正确人事档案管理

强化重视,提升认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与前提,故在优化调整档案管理之际,需要企事业单位领导积极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深入的了解档案管理,从而正确人事档案管理。在此基础上与管理者沟通,全面关注档案管理,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条件;
结合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方案,以便规范化、合理化实施档案管理,使其在企业之中充分发挥作用[3]。

(二)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企事业单位档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处理、监督与控制,需要制定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以便在其约束下设定统一的、标准的档案管理形式,进而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档案完整,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度,应当以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档案管理实际情况,进而详细说明档案管理流程、档案管理注意事项、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责任等方面内容,使之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并充分发挥作用[4]。

(三) 坚持与时俱进,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新形势下规范化实施档案管理,需要保证档案管理与时俱进,也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来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辅助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档案信息收集、档案信息整理、档案信息分类、档案信息保存等,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结束语:

的确,新形势下我国诸多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依旧存在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致使档案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持续发生,应当重视档案管理,正确人事档案管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坚持与时俱进,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使档案管理管理在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晓龙,裴向前,魏励等.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探索[J].科技展望,2016,26(22):246-246.

[2]刘兴昌.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卷宗,2015(8):67-67.

[3]连红宇.探究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5(7):59-59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自《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关银行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步地向规范化与完善性转变。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方法,主要采取的是发行会计以及基层国库会计资料分散管理的方式:一是采取中心支行货币金银部门,对有关会计资料进行事后监督,在中心监督完毕后,将有关资料返回至货币金银部门,实现其自行装订、归档、保管等有关档案管理的工作;二是县支行国库业务的会计凭证、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经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完毕后,有关的档案资料,需要定期返还至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由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来实施有关档案管理的归档、查询以及事后监督中心对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负责装订的管理办法。但是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对于基层人民银行的档案管理就造成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定期检查与修复工作,没有依照预定日期如期进行;二是对于档案中的磁介质等相关的资料,管理不规范,容易产生磁介质失去信息;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有关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对会计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有效地维护;四是对于一些保管期满的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与清理。五是磁介质管理,比如,个别行核算系统数据未做到双备份,对于个别行备份磁介质、光介质数据也没有实施异地的存放等管理模式。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等情况,有关当前档案保管安全性方面,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以及检查等程序方面。首先,对于会计档案的查询,会计档案的查阅除应会计业务检查的要求恢复会计核算系统备份数据,以查看是否存在磁介质、光介质会计档案失效的情形外,均为纸介质的会计档案。基层人民银行能够实现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相关法规,严格的建立以及执行有关会计档案的登记、审批等制度,实现有关会计档案的查询工作的严格办理,其次,对于会计档案的复制,在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中,为保证会计档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妥善的保管,主要采取的是对邮政局传递的传真件形式的电报底稿进行复印保存的管理模式。再次,有关会计档案的销毁,基层人民银行的销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纸介质的档案。但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档案销毁管理工作的疏忽,对于一些诸如会计核算系统月终备份等磁介质的会计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当前,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主要执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5年制定、2006年月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这一管理制度并为专门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定专门的指导条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要求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民银行实施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分散,统一管理流于形式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时,尽管一些档案资料的管理已经实现了事后监管部门的集中化管理与监督,尽管实施档案管理的部门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一些资料的条约也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有关资料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会计档案与全行档案的管理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就会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使用存在的管理上的漏洞及弊端:一是会计档案入档不及时,存在档案遗失的风险;二是由于内部人员对于调阅档案不履行审批程序等问题,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归类以及登记存在失真、不完整等问题;三是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实施的是各部门分散化管理,这就给有关会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监管带来了管理条件上的限制;四是调阅资料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登记与管理造成随意性大。上述有关会计档案存在影响会计档案安全性的问题,就很容易带来会计档案管理难以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的“四防”“四无”基本管理标准。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与核算系统的升级没有实现同步化,结果就导致对于磁介质档案的调阅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磁介质会计档案是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生成的,那么在实施磁介质的调阅中,就需要在特定的运行环境中进行。但是核算管理应用系统版本的升级、更新,对于一些旧有的磁介质档案已经无法实现调阅,这样就失去了档案管理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使用。

    (二)内部保密管理制度与司法执行存在矛盾,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风险

    为防止会计档案在管理中造成的会计数据丢失或者泄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作出“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这一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一有关会计档案数据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行政司法管理中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管之间存在冲突,这就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执行难度大、实施效度不充足等问题。比如对于司法部门执行有关公务时,就会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出具有关的会计档案凭证,基于上述分析,这样就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基层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手不足、职责不明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等问题,导致对于一些会计档案的管理难以实现专人的保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导致在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管理与监督隐患。

    (三)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有关会计档案监督不到位

    在目前运作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中,全辖市、县两级行包括事后监督中心、业务核算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共9个部门参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会计工作检查而言,会计档案属于其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但是部分人民银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检查中,普遍存在只看登记簿的建立或档案的装订整理等,对于一些档案的入档是否及时以及档案的归类是否正确等问题,实施检查的比较少,结果就造成会计档案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不明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中,涉及会计财务、国库会计、货币发行会计等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的规定较为明确,但未提及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2004年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事后监督产生的文档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保管。”由于上述制度、规程对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会出现真空和时紧时松现象,造成会计监管的分散保存、多头管理,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二是有关会计档案监督形成的资料归类不明确。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明确了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分别隶属会计序列和政工序列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职责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力度、操作要求、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涉及监督形成的资料管理没有明确归属哪一类会计资料。

    三、提升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建议

    (一)严格会计档案统一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划分

    针对当前存在的档案管理部门分散带来的问题,就应在制定与实施相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依据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地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首先,为彻底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职责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硬件不配套等问题,建议逐步实施“集中监督,集中管理”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会计档案资料的异地保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复制,由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核算辅助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归档,不再将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进行返还。其次,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在关于会计档案制度管理方面的学习,在掌握基本规定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严厉杜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再次,规范会计档案交接、归档操作,严格会计档案查阅手续,库房设施要满足规定要求。不断加强指导基层人民银行还应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地对本行的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明确自身职责,积极地将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人,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

    (二)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的制度管理,切实加大会计档案的检查力度

    为切实的强化基层人民银行的日常管理,对于人民银行的基层管理,就应积极的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首先,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意见》强调了事后监督职能定位,这一管理弊端,应积极的将有关事后监督资料划归到会计资料的管理范畴中,并及时的对事后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监督资料保管期限进行及时的明确;其次,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检查,应积极的从有关档案登记薄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以及入档的及时性等方面着手,对于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化的监督与管理,以实现会计档案保管的妥善以及存放的有序;再次,积极地对司法部门调阅会计档案审批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不仅要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还应对其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保密与安全意识进行有效地提升,以积极的确保会计档案的不泄密和信息的绝对安全;最后,为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就应加强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的就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信息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根本上确保人民银行的信息管理安全。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1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企业项目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企业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的建设人员要提高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与项目验收工作一视同仁。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影响着项目后期的竣工、验收、维护工作的进行效果,项目档案管理保管工作要比项目存在的时间长,因此,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体现的信息量较多,是项目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2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同步实施的意义

建设项目本身就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领域较多,一项合格的建设项目可以使用很长时间,但如果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的项目档案出现了破损和遗失,会对项目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为项目管理工作增加麻烦。建设项目不仅包含项目工程的施工,还包含项目工程的管理、使用后的维护、问题工程的维修、项目的扩建等,因此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每一项建设项目在建设前都要进行立项,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施工顺序、施工技术、施工方式进行记录,形成项目的数据和信息,这些信息和数据都被记录在档案中,因此项目档案中记载着项目工程施工的真实信息和数据。由此可见,实现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同步实施,让管理人员在项目工程使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查找出当时的建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来解决其中的问题[1]。

上述的分析证明了项目管理工作和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之间是相互影和相互协调的关系,不是孤立分离的,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管理工作高效率进行的基础。

3实现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同步实施的方式

3.1建设项目领导人员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领导要在建设项目中发挥带头作用,提高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一向对项目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在明确了项目管理工作和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提高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实现项目管理和项目档案管理的同步实施。项目的领导人员还要建立专门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此举是为了适应项目档案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信息全面的特点,再加上建设项目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单凭借档案管理部门的力量不能做好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另外,要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时有一定的制度可以遵循,有一定的章法可以约束,同时要明确的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分配给项目管理部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同步实施[2]。

3.2完善项目管理的制度

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制度一般都是针对项目施工人员制定的,很少有专门针对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制定的,这也是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的一项原因,项目档案验收的工作经常由项目管理人员代替,为此项目管理者应当将项目档案管理的规定写入到项目管理的规定中,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在项目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规定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与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即使出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的负责人,解决问题。项目管理制度要对项目档案的收集、项目档案信息的传达、项目档案的归档等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

另外,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项目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在项目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即使出现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新的档案管理人员也能在项目建设的内部系统上找到详细的建设信息和动态发展,避免出现因档案人员调动导致的档案遗失或不全面的现象。与此同时,在项目管理部门召开会议时,项目档案的管理人员也要参加,确保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了解项目的进度,随时收集资料,达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同步实施。

3.3要抓住档案管理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档案管理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项目工程的施工和监管上,因此管理部门要统一管理思想,围绕两项重点环节展开档案归档和管理工作。项目档案中主要记录的是项目工程的施工环节,做好对施工环节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做好了主要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做好了主要的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因此建设项目领导者或管理者要在项目立项前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部门包括项目施工部门、项目监管部门、项目验收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探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为项目管理和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3]。

抓住档案管理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重点的具体方式如下:第一,制定各项档案和资料归类的范围,这样施工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档案收集人员能够知道哪些档案是需要进行收集和上报的,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对施工工程和监管工程中的重要文件进行收集,并将其及时的转换成网络上的数据和信息,以方便查找。第二,管理部门对施工过程的图纸变化要及时的记录,并编制汇总表,这样能够保障档案记录与工程施工同步。第三,要明确档案归档的程序,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质量。

4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并且与项目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同步实施的过程中,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运用合理的建设方式,提高两项工作的结合程度和效率,进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管理工作的同步实施。

参考文献

[1]葛洪梅.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同步实施[J].办公室业务,2014,07:121.

[2]康莉华.建设項目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同步实施[J].中华建设,2016,10:118-119.

[3]吴炳亮,董劲柏.浅谈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J].黑龙江档案,2014,01:54.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档案动态管理管理机制措施

1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难点分析

工程项目档案的动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而档案资料的系统性、成套性又是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的基础。因此,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方面。目前,由于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及其复杂性,加之施工单位的多元化,档案管理多呈现事后管理,少全过程管理,导致很多项目的档案文件收集不全,或内容失真,或保管不善。加之档案管理工作前期投入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还不普及,档案的整理严重滞后,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缓慢,不仅造成工程文件不准确、不齐全、不规范,而且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未坚持依法治档是项目档案管理困难的又一重要因素。工程项目档案不但关系到建设工程的安全,而且是调查工程质量事故的依据。也是办理国土证、产权证、房屋维修的必备资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上世纪80年代的城建档案保证金制度,90年代中后期的城建档案责任保证书的管理模式,其城建档案的收集效果并不理想,都未能达到建设部的要求。特别是90年代后期,城建档案保证金取消后,大量的的工程档案未能收集进馆,不仅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城建工程的管理,而且严重损坏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探索建立工程档案的动态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主要分为工程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建设竣工验收的阶段。为了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工程档案的资料收集,必须介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形成一条纵向管理链。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与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同步推进,建立起工程档案的动态管理机制。

为保障资料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利用国家赋予的法律、行政权力,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依法治档,以实现工程项目档案的有效动态管理。

(1)工程建设前期阶段要做好档案法规的宣传和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

为了改变项目档案收集难的状况,自工程立项开始,就要大力宣传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让其深入人心,逐步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同时,大力组织档案业务培训,制定项目档案工作的初步计划,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制定项目文件的管理细则,逐步建立一套能够基本保证项目档案收集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

档案管理部门要与建设单位签定报送工程档案责任书,通过专门印制的档案宣传手册和有关的法规资料,向建设方、施工方宣传我国城建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工程项目台帐,举办在建工程项目档案员学习班,学习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备案的相关政策和工程档案质量标准,提出档案的建档、归档的规范、流程和管理程序的具体要求,对工程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设方、 施工方必须安排配备经过培训的专职资料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和整理工作。同时建立建设工程档案员联系网络,保持与工程档案的直接管理者的联系,确保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2)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做好现场业务指导和执法检查,保证档案的真实和规范。

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跟踪服务,要定期深入工地。可通过电话、现场办公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建立覆盖全项目的档案管理网络,对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系统和技术资料数据库,实现项目资料信息内部共享。定期地为在建工程开展上门服务,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保证整个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进度与工程建设同步,避免因工程变更造成档案的疏漏和混乱。

同时,要加强协同管理,严格执行档案法规。经常会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建设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检查和审核项目建设中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严格按照档案工作的各项标准、规范,做好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以维护工程档案的真实性和系统性。

(3)工程建设竣工阶段要抓好项目档案的验收工作,以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竣工档案必须同时通过验收。档案管理部门对竣工工程档案的有效监督,确保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质监、监理等部门工程撤离前,有充裕的时间完善和充实竣工工程档案资料。如城建档案馆为了对建设方在最后的备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规定对已通过预验收项目建立备案工程统计台帐,对已竣工,三个月内没有向城建档案馆移交工程档案的项目下达“工程档案催交通知书”并建立台帐,落实工程档案移交情况。为把住工程项目档案的最后一道收集关,对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进行严格控制,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项目档案交至档案馆进行档案备案认可,凭备案表到产权部门才能办理产权证。这样,杜绝了档案文件的人为地割裂与缺失,保证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3 强化工程项目档案动态管理的措施

强化工程项目档案的动态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和各部委颁发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办法,是制定相应规章和实施细则的依据和指南。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细则和规定。

通过建立联系网络,掌握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现状。强化工程项目档案动态管理的主要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实行前端控制,同步实施

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管理与提供利用相分离的体制难以保证档案完整、准确,也是导致档案部门整编工作中大量重复劳动的主要原因。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从建设项目实施开始,就将档案管理纳入项目管理流程,进行前端控制,同步实施。首先做好建章立制的工作,可通过政府、人大、规划、建设、质量监督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全方位配合,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形成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明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建立档案工作组织机构,并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档案管理权利和义务,用经济手段保证档案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做到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同时建设,同步发展。例如,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要列入项目办公自动化建设规划,为档案部门配备相对先进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机、数码摄像机等等,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物资基础。将档案管理的要求纳入项目规划审批业务系统,做到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用与工程建设同步。确保项目档案的原始性和准确性,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还需说明,这些前端控制措施的实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档案部门应努力沟通,做好宣传推动工作,

(2)强化管理系统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全程控制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档案管理 五篇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五篇】 档案管理实施方案(精选5篇) 档案工作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