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必备11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4-05-15 1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磁铁教学设计必备11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必备11篇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每组1号电池2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小铁钉若干、指南针2只

2、 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四)总结拓展

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

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能接在家庭、教室的插座上)

板书:

电磁铁

组成:

线圈和铁芯

性质:

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有南北极,和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m和1.2m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学情分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提出问题: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学生回答:这是电磁铁

提出问题:关于电磁铁,还想知道什么只是?学生回答:

1.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2.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3: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教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二、制作电磁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并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甲:用1m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m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磁铁。

学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提出问题:“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大小。

教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2.实验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
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
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学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学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m和1.2m)。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的。

教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3.收集实验数据。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
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堂小结:

1.什么是电磁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随堂练习

知识改变命运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3篇

一、课程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
会制作电磁铁;
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想象、善于研究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螺线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知道它的实际应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情境设置——引导制作——引导设计——指导探究——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
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1)制作电磁铁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9。4电磁铁

优点——电磁铁——应用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设计意图】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后反思、永不止步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五、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反应灵活、恰当处理,就会给一堂课增加不少新鲜的亮点。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设计思路

因为磁铁是学生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的一种物质,所以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以活动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能力为主,突出过程。学生自己动手,获得新知识,明确磁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
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

(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

(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8、小结。

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想验证一下吗?

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

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

4、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

6、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7、学生实验,并记录。

8、汇报交流。

9、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四、作业:

出示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它们的磁极在哪里呢?(用小钢珠测试,因为磁极磁性最强,钢珠会自动滚向磁铁的两个磁极。)

五、板书设计: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探究磁铁的有关性质。

2. 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3. 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4. 知道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磁铁的一些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独立探究,发现磁铁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针、线、水彩笔、卡纸。

研究磁铁

一、各种形状的磁铁

二、磁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直接教给学生实验步骤,让他们主动去实验,引导他们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作用,调动他们的思维,保持他们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课堂呈现出这样几点问题:

1、学生探究的意识不浓烈,在“玩”磁铁的时候很不关注现象,没有从现象有意识的去思考磁铁有可能存在的性质。

2、学生探究的方法不多,只有部分科学素养较高的学生会想着用多种方法去探究性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应用了一种方法后就不去思考别的方法。有的学生方法应用也不妥当,拿着磁铁在做拼图游戏,一点也没考虑到这种方法是否能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3、以小组的形式在探究,但小组成员间真正的交流很少。

身为科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悉心地钻研教材,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掌握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动态。争取让每节课成为成功课,不留有遗憾。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6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
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
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操讨论: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活动结束

观看磁悬浮列车录象、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幼儿的视野。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磁铁有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 磁铁可以指南北。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
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让学生从无序研究到有序研究。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围绕磁铁研究准备的分组材料12套。没有标识的磁铁。

【学情分析】

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孩子的好多玩具中也有磁铁。他们对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比较模糊,还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一个装有水的烧瓶,往里放回形针,你有什么办法隔着水和玻璃把回形针取出来?

出示:磁铁磁性

磁铁是个非常有趣的材料,你们想玩玩吗?出示材料盒(实物投影),提出玩的具体要求

二、 丰富关于磁铁的认识,从经验出发确定每组的研究内容并展开研究

1.玩一玩,并完成活动记录单(一)

具体要求:玩的时候,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磁铁的特点最多,玩的时候,生活中有类似经验的也可以玩出来给同组同学看看。如果玩的时候,关于磁铁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或者是想要研究的问题都可以写下来。

我们组的发现我们组的疑问

2.交流发现与疑问

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其它同学认真倾听,你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和相同的疑问?

哪些疑问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研究?简单说说怎么研究?

3.确定小组的研究内容。

小组商量,你们小组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小组选问题)

(预设问题:磁铁哪部分磁力强?不同磁铁磁力一样吗?磁铁两极为什么称南北极,如果验证“指南北”?磁铁上再加块磁铁,磁力会增大吗?……教师之前要准备相对充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用)

完成活动记录单(二)

交流方法

明确小组要用的材料,有组长安排组员领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结果,并板书

三、小结拓展

找出未知磁极磁铁的南北极

两个样子一样的磁铁和铁块,不借助任何工作,如何鉴别?

【教学反思】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设置了一个磁铁的游戏“如何隔着水和玻璃取出回形针”,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问题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磁铁的兴趣上来了。然后大家在玩玩磁铁,丰富大家对磁铁的感性认识,然后从活动中发现自己对磁铁原来的认识哪些是模糊的,哪些还想一探究竟。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8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学生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
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
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学生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学生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学生自由探索。

3、学生操讨论: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活动结束

观看磁悬浮列车录象、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学生的视野。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9篇

一、设计意图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游戏,提出问题、假想猜测、设计方案、验证结论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探究身边的科学,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知道磁铁的特性,即磁铁具有吸铁的特性

2.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意识

在初步感知磁铁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幼儿自主、合作探究,感受、体验、领悟磁铁的穿透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励幼儿大胆地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与同伴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记录的方法

重点: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准备:磁铁与幼儿人数相等,铁钉、拉链、螺丝帽、曲别针、铁丝、大头针、锁、钥匙、塑料棍、塑料环、布、纸板、木板、雪糕棍、泡沫板厚各两份。

背景图:天空与小鸟,池塘与青蛙,小虫与土等,纸偶。

三、过程

1.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它是谁?”将纸偶放在桌上,教师移动桌下的磁铁让纸偶在桌面上跳舞,请幼儿欣赏。

2.谈话

“为什么小指偶会走呢?小朋友仔细想一想?”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发言,然后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看一看,观察桌子有什么秘密,并说出自己看到的。“你们知道秘密在哪吗?噢,原来秘密在这呢!是磁铁在帮忙。”

3.验证有无磁铁帮忙的效果

教师操作有无磁铁的现象,让幼儿讨论,有磁铁帮助,小纸偶才会动。

4.引出任务

师:“刚才,我们看到磁铁吸着纸偶他才会走,那么还有谁会被吸住呢?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试试看,磁铁到底能不能吸住什么物体?”

5.介绍表格使用方法

表格分为猜测,验证。猜测格子里画眼睛,先让幼儿猜什么会吸住,然后把材料的图画在猜测栏里,幼儿操作后,吸住的画对勾,吸不住的画差号。

6.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议论

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问:“什么材料能吸住,什么材料吸不住?”(幼儿回答:铁钉,大头针……能吸住,纸,布……吸不住)那么能吸住的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呢?(铁)总结:所以,磁铁能够吸住铁做的东西。

8.总结

原来磁铁能够吸住铁的材料做的东西。现在,小朋友玩磁铁,不但要让曲别针别掉下来,还要让它在上面移动。小朋友试试看。

9.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10.幼儿介绍怎样让曲别针移动的

11.探索

(1)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请看后面桌上的材料。

(2)教师介绍背景材料,要求幼儿积极动脑设法让背景上的东西动起来。(让鸟在天上飞,青蛙跳进池塘,小虫钻进土里。)

(3)幼儿游戏。

四、教学反思:上完这节实验课,感受最深的地方

1.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帮老师解决问题”、“打捞钥匙”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怎样把钥匙从水槽里捞出来”,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2.自主探究实验,突破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直接放手让他们做磁铁实验。只是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如头发、磁铁(各种类型都有)。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移到“磁铁最强在哪”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给他们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整节课下来,基本上达到了我设计的教学意图。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猜测、验证,得出磁铁具有吸铁的特性。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边猜测,边验证,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尤其在后面的活动环节,孩子们将鸟放飞天空,青蛙游进池塘等,进一步验证了磁铁吸铁的特性。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教材分析

对于磁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能够说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名称。

〔2〕能判断两个磁极接近,什么情况相互排斥,什么情况相互吸引。说出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铁粉盒,小条磁,没有标识的大条磁,大头针,塑料盘,实验记录单,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大条磁、回形针(或大头针)、铁架台、棉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 出示各类磁铁。

观察教学用的条形磁铁,表面涂了什么颜色? 上面标了什么字母?明白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吗?

观察交流。

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利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悬挂磁铁。

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

2、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磁铁一端总是指南。

在实际观察中总结发现规律。

三、认识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2、思考: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请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建议用小车代替悬挂的方式进行实验。

4、附表:二块磁铁靠近的结果

1、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 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亲历探究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思。

表格有助于学生梳理、表达。

四、扩展延伸:磁悬浮列车

1、课件:磁悬浮列车

2、(出示断裂的磁铁)老师昨天一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断了。摔断的磁铁(其中一块)还剩下几个磁极呢?

3、课外收集:日常生活中应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下次交流。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 第11篇

因为磁铁是学生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的一种物质,所以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以活动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能力为主,突出过程。学生自己动手,获得新知识,明确磁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
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

(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

(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8、小结。

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想验证一下吗?

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

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

4、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

6、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7、学生实验,并记录。

8、汇报交流。

9、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四、作业:

出示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它们的磁极在哪里呢?(用小钢珠测试,因为磁极磁性最强,钢珠会自动滚向磁铁的两个磁极。)

五、板书设计

推荐访问:磁铁 教学设计 必备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必备11篇 科学磁铁教学设计(必备11篇) 科学课磁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