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作文议论文4篇碳达峰作文议论文 碳达峰 美国的现状与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10期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07年美国能源消耗产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达峰作文议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碳达峰作文议论文
碳达峰美国的现状与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10期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07年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从目前至2035年,虽然会有所波动,但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数量都将处于持续下降之中。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轩然大波,给世人留下美国政府不关心温室气体减排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07年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为美国政府开展国际能源气候外交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1949年至2007年,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增长,2007年以后稳定下降,2007年为美国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达峰年。
1949年,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2.07亿吨,直至1961年的13年间,保持在30亿吨以下的水平。从1962年后,美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数量快速增长,1969年突破40亿吨,1988年增长到49.81亿吨,2006年增长到59.14亿吨。
2007年,美国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为60.03亿吨,此后逐渐走低。2019年为51.46亿吨,低于1993年水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只有45.74亿吨,比2019年下降了11%。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从目前至2035年,虽然会有所波动,但美国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数量都将处于持续下降之中。
能源消费稳步下降
美国一次能源消费的达峰比碳排放达峰晚11年,2018年才达峰。
2009年之后,美国被中国超越,退居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但消费总量仍在增长,2018年达到峰值,为101.162千万亿英热单位。2019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降到100.274千万亿英热单位,占全球的比重略超过16%。2020年大降至92.47千万亿英热单位。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从2020年至2037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不仅将低于2018年的水平,而且也将低于2007年的水平。
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短期主要受天气、能源价格和发电能源来源变化的影响,长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鼓励低排放或无排放技术的政策、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新技术、需求侧效率提高、制造业、GDP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近年来,美国减排之所以成效较好,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
能源消费下降的同时经济能保持稳定增长,源自能源效率持续提升。
按2012年美元计算,1949年美国每美元实际GDP的能源消耗为15180英热单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美国单位GDP能耗徘徊在14000至13000英热单位之间。1985年,下降至9600英热单位,此后下降速度加快。2019年,美国单位GDP能耗仅为5250英热单位,仅为1949年的34.58%。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能源强度。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美国由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带来了能源强度的不断下降。
(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就必须相应地调整能源结构,1949年以来,美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直到1949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都是第一大来源,当年占比37.48%。从1950年开始,石油成为美国第一大能源并保持至今。美国进入石油时代,比1965年全世界迈入石油时代早了整整15年。1958年,天然气超过煤炭,成为美国第二大能源品类,并一直保持至今。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最有标志性的变化发生在2019年,当年由水力发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木柴等构成的可再生能源,130多年来首次超过煤炭,成为第三大能源,加上核能,非化石能源已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
除消费总量的结构优化外,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发电行业。美国能源消费的第一大户是发电部门,2019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7.03%。从1949年美国能源信息署有统计数据开始直到2015年,煤炭一直是美国发电用能的第一大来源,但从2016年起天然气成为第一大发电用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20年高达40%,可再生能源为21%,核电为19%,煤炭只占19%。
发电用煤迅速下降,极大推动了美国的碳达峰。2007年至2019年,来自煤炭的碳排放减少50%以上,总量超过10亿吨,其中2019年比2018年下降15%,减排1.84亿吨;2005年至2019年,发电行业累计减排54.74亿吨,其中33.51亿吨来源于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
(三)强制要求加优惠政策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促使时任总统尼克松提出能源独立计划,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均将实现能源独立作为能源政策的核心内容。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里根政府开始,联邦政府大力推行能源市场自由化政策,解除了对天然气的价格管制,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竞争的、鼓励私人投资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环境。
正是在能源独立和市场自由化、鼓励创新等政策的刺激下,无数中小企业前赴后继,使得页岩革命成为现实,改变了美国和世界油气工业的格局,美国在实现能源独立的同时,可以持续调整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与此同时,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强制要求、优惠及刺激政策,使得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得以大规模推广使用。
2005年和2007年,美国分别颁布“能源政策法案”和“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要求销售的车用燃料中添加生物燃料,设定到2022年消费360亿加仑可再生燃料的目标,明确每一个以石油为基础的汽油或柴油的炼油厂或进口商,必须履行可再生燃料义务数量。
生物质柴油由于具有良好的温室气体减排得分,消费得到了鼓励。在2004年的“美国就业法案”中,设立了“生物质柴油税收抵免”条款,规定生物质柴油或可再生柴油每加仑享受1美元的税收抵免。2016年,美国联邦政府为此项政策提供的补贴为27亿美元。
正是在法律的强制要求和优惠政策的刺激下,美国可再生燃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20年1月1日,美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高达113.4万桶/天,生物质柴油的生产能力为16.7万桶/天。
州政府对环境的高要求,也在刺激能源行业升级技术,进而推动全美的持续减排。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州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性,并对推动全美的环境治理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加州,可以说加州引领了美国的环保减排潮流。
早在1953年,加州就推广空气污染控制技术;60年代,加州在全美率先推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措施;1970年,加州率先检测PM10,1975年要求所有汽车配备催化转换器,1984年开测PM2.5。1988年,加州通过了较联邦政府更加严格的《加州洁净空气法》。
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2018年9月10日,加州州长布朗签署一项法案,宣布到2045年加州将实现电力100%由清洁能源供应,完全放弃煤电等传统化石能源。
目前,加州正在积极推动立法,计划2022年禁止全州新建房屋使用天然气,转用电能,从而成为全美第一个告别天然气的州。
可负担的减排
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要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都必须直面三大难题:一是解决好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温室减排的三角关系,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三是环境治理和减排不能给社会大众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以全球人均GDP1.1万美元为标准,当今世界80%以上的人口低于这个人均GDP,50%左右人口还处于中下收入和低收入状态。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是当下和未来相当长时间世界各国政府都必须承担的责任。
联合国在设定人类发展指数时,将人均能源消费100吉焦列为参考参数之一。2019年,全球人均一次能源消费为75.7吉焦,其中亚太地区为61.1吉焦,中南美洲为55吉焦,非洲仅为15.2吉焦。当前全球约80%的人口,生活在人均能源消费大大低于100吉焦的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12亿人口的非洲处于能源消费的赤贫状态。
从全球来看,当前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构成的传统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84%以上,是当今人类社会消费的绝对主体能源,也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正是这三个80%,使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在对2030年和2050年的长周期预测中,会做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将下降的结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预测也持非常谨慎的观点。大力呼吁开展减排的国际能源署,在其2020年版《世界能源展望》中给出的最保守预测是,到2030年世界经济增长应保持在3%左右,一次能源消费增长至少应保持在1%以上,2025年2030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也将超过1%。
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美国减排的两大关键因素,但对世界很多国家来说,没有美国那样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基础来实现优化和提升。即使某个国家有经济实力通过进口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但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安全又会立即成为难题。
美国的能源价格低廉,能源消费在百姓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美国的电价平均为11美分/千瓦时,汽油的零售价普遍保持在2.5美元/加仑上下,居民天然气的价格为11美元/千立方英尺。2021年1月的寒冷冬季里,东北亚液化天然气价格大涨约20倍,超过3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但美国亨利中心的天然气现货价格却仍保持在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
其他国家在兑现二氧化碳减排承诺时,就没有美国那样的幸运,其中欧洲最有代表性。由于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欧洲的能源支出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从2005年到2012年,欧盟的电价上涨了38%,天然气价格上涨了35%。自2000年以来,德国的税收减免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总支出超过2430亿欧元,绿色政策使德国家庭支出翻了一番。2018年底,法国发生席卷全国的黄衫军运动,就是因为车用燃料和电费上涨。2021年2月2日,道达尔首席执行官普亚恩表示,政府不仅要制定政策,还要说明碳中和项目的成本,要向公民和消费者解释,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
即使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美国加州,激进的减排和环保政策也带来了能源成本高涨和社会大众的承受问题。目前,加州汽油价格为每加仑3.438美元,大大高于全美平均价格,电价比全美平均电价高出47%,引发了很多抗议活动和法律诉讼。
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必然带来成本问题,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中,社会大众的能源成本承受能力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减排的同时把能源价格上升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社会大众才能接受并拥护减排。
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在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之后,最该做的事情,也许是趁春天到来抓紧植树造林,这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
◎撰文|王能全(中化集团经济技术
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来源|财经杂志
篇二:碳达峰作文议论文
2021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减碳、固碳、用碳”心得体会发言稿840字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宣告,彰显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与信心,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坚持色发展的道路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从减碳、固碳、用碳三方面共同发力。
“减”就是减排放。生产、生活等领域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碳排放。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煤炭的大量利用,全球碳排放的增加,致使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减少碳排放是世界首要任务。要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入手,从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碳排放。在有效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要注意减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固”就是固定碳。将空气中的碳固定下来,不再发挥温室效应。方面,可以采取非生物的方法,运用碳捕集等技术将其存放起来。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生物等技术加强碳的固定。生物固碳往往伴随着碳的释放,只要固碳效率远大于排放碳的效率就值得应用。比如,湿地就是巨大的碳汇,保护好湿地也是一种有效的固碳。增加植被覆盖度,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碳固定到生物体中,既提升植被覆盖率改善环境,同时又捕获碳。农业在固碳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充分发挥其
生态功能可以一举多得。
“用”就是用好碳。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也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有益于作物增产,目前已经实现局部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能。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来生产淀粉,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这些颠覆性技术为碳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可能。
减碳、固碳、用碳辩证统一。“减”是首要的,采取各种措施将碳排放降下来是第一要务。“固”碳不能放松,其技术相对成熟,宜于大面积推广。“用”已经出现萌芽,需要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早日将碳用好,造福人类。
篇三:碳达峰作文议论文
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性一,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大特征,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必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三,从国内看,突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将有力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根基。从国际看,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方向,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展现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风范,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全球碳中和正加快催生以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和产业革命。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牢牢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外部条件。
四,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时间,远低于发达国家50年到70年的过渡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五,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任务艰巨。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如何统筹解决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的电力系统安全问题,还面临较大挑战。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国仍需高质量发展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问题并存,转型升级任务紧迫而艰巨。
六,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仍处于“跟跑”状态,绿色低碳重大战略技术储备不足,一些领域还受制于人,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保障能力不够,技术转化率偏低。三是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总体偏低。我国森林质量整体不高,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一些湿地及湖泊严重萎缩,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耕地固碳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碳汇调查监测基础工作薄弱,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还有待健全。四是绿色低碳转型亟待摆脱路径依赖。目前,一些地方仍存在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带来不利影响。
七,从整体上说,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具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能有效统筹各地区各部门力量和国内国际各类资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
八,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
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筑、交通等行业和领域实施方案,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政府采购、标准等保障措施,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
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要坚决拿下来。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提升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深化重点领域节能。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大力提升储能和调峰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低排放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加强能效提升、智能电网、高效安全储
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格管控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继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等行动,持续提升森林质量。深入推进京津风沙源区、黄土高原、西藏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加强海岸带保护,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海洋生态系统,不断提高海洋固碳能力。
?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在全社会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和公平原则,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我国发展权益,坚决反对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攻击他人的靶子、贸易壁垒的借口。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引领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加快完善绿色贸易体系,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使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篇四:碳达峰作文议论文
碳达峰思想汇报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前提。
从全球视角看,2020年可谓是“碳中和元年”,各国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开启了迈向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进程,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大国绝不能踯躅不前,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并努力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尽早实现碳达峰,努力“削峰”,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而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和压力越大。如果说碳达峰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儿,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还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从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这背后,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将碳达峰、碳中和的
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