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20篇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评析及其启示 摘要:“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试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2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评析及其启示摘要:“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试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所谓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这既奠定了教育的科学化进程,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是最早企图探索教育规律的教育家,他以《大教学论》不朽的思想,占据着“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的地位。该书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根据“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创立了他自己的整套教育体系。实际上在这方面,夸美纽斯是想要教育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教育还应区别对待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他企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
一、“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
从教育思想史上追溯,自然教育思想萌芽于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事物运动的法则和人的天性,把德、智、体结合起来促使人的多方面发展,其思想开创了西方教育史上“教育遵循自然”理论的先河。而真正提出并论证了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首先当属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培养身体、智力、道德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从这一要求出发,他批评了中世纪经验主义性质的学校的种种弊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此原则贯穿着夸美纽斯的整个教育体系。
17世纪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对夸美纽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对自然科学的探讨中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这种秩序对整个生物界都发生着支配作用。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的活动更应该遵循自然法则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涵义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夸美纽斯正是从这些角度阐述他的教育主张。
(一)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即“秩序”)来进行教育。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秩序”,这一秩序保证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旨在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去类比教育,从而寻找理论依据。
(二)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法则。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成为安排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在《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中,他详细地研究了儿童身体发育成长的过程及条件,认为人类儿童的教育应当以其自然素质为起点,不应该违背儿童的自然发展。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要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三)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更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
我们必须有效的安排学校的作习时间、合理的设置教科书以及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此外,我们对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理解应做到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夸美纽斯所
谓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并不完全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申出的,而是他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根基,又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果,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又得自于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反映了他力求摆脱神学、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良好愿望。
三、“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评议
在教育史上,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虽非首次,但他对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作的全新解释,赋予其丰富内涵则是创新。他的许多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原则和思想经过300多年历史的检验,已经被吸收到现代的教学论体系中,并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产生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它对人类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奠定了夸美纽斯的“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的地位,使得夸美纽斯成为了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尽管他的引证有牵强附会之嫌,以及他的思想深处依然没能摆脱宗教神学的阴影,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这一行动本身却有着超时空的意义。
总之,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它不仅对旧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性教育也有它的影子。尤其是“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更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四、“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启示
夸美纽斯立足前人的实践及自身的探索,在教育史上首次通过引证自然,构建起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这一教学理论与当今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一)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积极的探索精神。《大教学论》之所以成为教育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与夸美纽斯的积极探索精神密不可分。
(二)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注重实践的累积。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人们丰富的教育实践。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思想就决不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伸出来的,而是有其丰富的教育实践作根基。。
(三)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理论上的突破往往取决于方法上的创新。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正是缘于他对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的体认。他的这一举动,无疑告谕人们:教育科学研究应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尽管自然适应性教育理论包含着永不磨灭的深刻道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然而,在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人为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作为学校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以研究,在此仅据该原则引起未来的简单思索。
参考文献:[1]
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J].教育史研究.1991(1)
[2]
夸美纽斯著.付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
[3]
龙玲玲.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3)
[4]
仪淑丽.左小文.“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启示”.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5]傅宝英.“简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教育评论
篇二: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体育思想对当代体育教学的启示作者:刘康
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2期
摘要:夸美纽斯作为捷克伟大的民主教育家,具有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他认为应该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制,人的教育活动应该适应自然规律。他主张普及义务教育,强调“泛智”。形了一系列系统的教育主张。其中夸美纽斯的体育思想也具有非常重要当代价值,它对于我们今天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制度的完善、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都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强国
夸美纽斯(1592-1670),是一位著名的民主教育家、实践家、伟大的和平拥护者,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其体育教育的理论也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体育教育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学校体育的发展仍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夸美纽斯体育思想的缘起
夸美纽斯享有“现代教育之父”的美誉,人们甚至尊他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文化巨子之一”。他的教育思想肯定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缘由,主要体现在:
(一)家庭因素影响
夸美纽斯出生在一个捷克民主教派“兄弟会”的家庭,他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原由,夸美纽斯早年失怙,十二岁时便失去了双亲,两个姐姐也相继夭折。后来他被寄养在了姨娘家,姨娘的理财不当,致使他由兄弟会的资助才完成学业,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但时运不济命途多舛,1621年由于战火的侵袭,夸美纽斯的家产、藏书以及手稿统统化为了灰烬,他本人虽然幸免于难,但祸不单行的是1622年由战争带来的瘟疫却无情的夺走了他妻子以及两个孩子的性命。后来第二任妻子也在战争逃亡过程中被害致死,晚年的夸美纽斯更是疾病缠身,苦不堪言。些残酷的现实让他懂得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身体健康的首要前提就是体育锻炼,这些都相继给他体育教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个人的经历
夸美纽斯出生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过一段温馨的童年生活,但在十二岁父母去世后,就在简陋的学校进行学习,后来由兄弟会资助完成学业。1614由“兄弟会”委任他为母校-普列罗夫拉丁文学校的校长,几年后又担任了牧师一职。年少的他酷爱旅游,并且于各地交到许多
篇三: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可编辑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摘要: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精品
可编辑
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精品
可编辑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精品
可编辑
“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精品
可编辑
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精品
可编辑
“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精品
可编辑
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精品
可编辑
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精品
可编辑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精品
可编辑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精品
可编辑
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精品
可编辑
“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精品
可编辑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
精品
篇四: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要紧教育思想摘要:夸美纽斯(),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身世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暴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治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要紧高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阻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高贵、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熟悉,他以为人是上帝完善制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当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以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穷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闻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树木的种子,人一辈子来就具有博学、德性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判,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期和社会的需要,为创建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现代教育的进展产生了重大阻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切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因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一应俱全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表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一应俱全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都能把握对生活
有效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方式,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需学习一切”的主张。他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同意过适当教育以后,人材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性”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括一切事物的知识;“德性”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偏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能够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紧密相关,通过全面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一辈子,并适本地预备以后人一辈子。这三个方面仍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熟悉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明白一切必需熟悉的东西,明白得一切事物的缘故,知道一切事物的真正有利的用途。这就要求咱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类事物的普遍熟悉,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预备和熟悉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情形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中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以为,教育应该在方方面面与自然相适应。那个地址的“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设咱们把自然看做咱们的向导,她是决可不能把咱们领入邪路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仿照自然来成立。他还以为整个世界都是依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维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维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依照必然秩序去组织。在其看
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本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以为,每一个人都有必然天赋,都有领会万物的能力,“咱们没必要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咱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一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看,夸美纽斯依照每一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不同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应使每一个人的智力都能取得充分进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本性”,每一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偏向去进展。
三、班级讲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打算。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体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讲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依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成立起人员制度,如此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讲课制要求把每一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一个班级都有讲台和必然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此刻教室布置大体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一个班级都应该有必然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刻应该学习一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一个班级的教学必需拟定好打算并按打算进行。为了保证班级讲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治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一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一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那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依照儿童的智力进展时期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进程分为四个时期:
婴儿期(从诞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小孩比作一个树苗,以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小孩,使小孩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小孩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一辈子有效的事物教授给这一时期的儿童为目标,加倍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青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完全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以为每一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份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布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需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硕的图书馆。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数知识,具有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以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同意了大学的
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往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进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怀胎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成效,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那时学校旁征博引,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纳直观方式。“在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可能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以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以为,教给学生能够明白得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若是合于学生的年龄,说明得清清楚楚,它们关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设说明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明白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明白得能力,分量要适当。他以为教学必需依照必然的秩序和时期慢慢进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把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第一,应教给学生真正有效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第二,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那个原则,“一切先学的作业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作业的基
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完全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完全知道,而且经历了的东西才能看做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夸美纽斯以为人期望取得知识,强调教师要依照儿童的爱好进行教学,增进儿童的健康进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此刻提倡的素养教育,素养教育尽管以素养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全然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咱们有必要寻觅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舞学生制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知咱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教授普遍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可能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确实是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以为不教诲德性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若是躲开道德来弄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咱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份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篇五: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摘要: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
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
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
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篇六: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09级文本(1)班
09
马相连
夸美纽斯的这本书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人的终极目标是死后、来生,与上帝相结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经历的是诞生;
从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经历的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动、歇在那里。
第六章至第九章讨论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塑造人、教育人,应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因为这时候欲望正在沸腾,思想很迅捷,记忆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论证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新教育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实施教育不用严酷或强迫方法,而用温和轻快、自然的方法;(5)这种教育应是真实的、彻底的;(6)教育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每天只有4小时,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现在教一个学生少10倍。他根据日月运行、动物的活动、人体结构、国家组织以及马车、大炮、印刷机和时钟的机械原理,证明在宇宙万物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改革学校的主导原则。他要求教师像园丁、画家和建筑师那样步随自然的后尘,从自然中寻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学的五项原则:(1)延长生命的原则;(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被获得的原则。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作者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例证应比规则先出现;时间与学科的划分应该严格遵守等。在这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归纳出规
则。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讨论了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讲授科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向学生讲授所有应该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内容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要通过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则,后教事物的细节;(5)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6)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清晰和明白。艺术与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语文是一种手段,可使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和事物的学习相联系、多实践运用这三个问题。
第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教材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它们的真实意义。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讨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夸美纽斯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学习应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地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对改良旧学校、改革旧教法,设立新学校、采用新教法的总结。作者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较之过去的方法,较少的教师可以教较多的学生;(2)这些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彻底的教导;(3)教导可以进行得较细致、较愉快;(4)这种方法对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没有教学天才的教师,也能用它,从中得到好处。
第三十三章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他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
这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由于时代的限制,本书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过分强调“适应自然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把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同自然现象机械地、简单地类比,把教学过程建立在了感觉论基础之上。二是坚持***的基本信条,把神学原则和《圣经》的一些思想贯穿在了本书中,使本书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形态形成,这奠定的夸美纽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的地位。
篇七: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李静
班级:2012级学前5班
学号:35号
学科:中外幼儿教育名著选读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生平和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592年,夸美纽斯出生在一位“捷克兄弟会”(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成员的家庭。夸美纽斯在12岁时失去双亲,在兄弟会的资助下受到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1620年11月,捷克军队战败,捷克兄弟会受到残酷迫害。夸美纽斯和一些兄弟会员辗转流高于深山密林之中,丧失了所有的藏书和手稿不久,又在流行的瘟疫中失去妻儿,境遇十分凄惨。
1628年,他被迫迁居波兰的黎撤。此后,夸美纽斯飘泊国外,始终未能返回祖国。编写了学龄前儿童教育手册《母育学校》,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1631年编写了拉丁文教科书《语学入门》
1632撰写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大教学论》,这些教育著作使夸美纽斯得了极大的声誉。
1642年.夸美纽斯又写成了教育著作《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以及著名的教科书《世界图解》等。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数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
为了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个别施教制。
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5.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
(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6.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7.教育管理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夸美纽斯说过:“如果要使一个嫩芽变成一棵树就需要培植,浇水,篱围保护并且以支柱把它撑起??”“对于父母,儿童应当比金、银、珠宝和宝石还珍贵”
“上帝既已将这种责任交拖给父母,他们就应明智地承担起来并应备加勤勉地把一切属于知识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输到儿童柔弱的心灵之中??”
他称儿童为“上帝的种子”,是“无价之宝”,一方面,儿童产生于父母的实体本身,是父母实体的一部分,生来是没有被玷污的纯洁的“种子”,具有谦虚、善良、和睦、可亲等美德。另一方面,儿童必然会发育长大,成为未来的学者、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国家的领导者,所以儿童也就是国家的未来。由此,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的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
8.胎教
他认为教育应当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孕妇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如果孕妇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经常处于恐惧、愤怒、仇恨、悲哀、忧伤的不良情绪中,就会生一个怯弱的,易激动的婴儿,甚至可能造成死胎或生下孱弱婴儿。因此,孕妇的情绪要稳定,行为要谨慎、敏捷,生活要有规律。
夸美纽斯在17世纪前期就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9.德育
他认为“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种子,到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所以,他十分重视品德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儿童文明礼貌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认为对幼儿不能只注意身体的养护和追求外表的装饰,而应当以虔诚、谦虚、善良的美德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他认为德育还应包括:节制、整洁、礼仪、尊老、不伤害他人、不嫉妒、质朴大方、爱劳动??尤其要重视节俭和勤劳,这是一切品德的根基。他所概括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已经涉及到生活的各个细节,以这种标准教育出来的儿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儿童在这样德性中学习初步知识,如基督所表现的那样将会受到上帝和人的称赞。”在德育方法上他重视榜样、教导、训练、惩罚、表扬等方法的作用。
10.智育
夸美纽斯为幼儿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智育内容。他说:“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儿童身上”。儿童生活的前六年,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具有其相当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接受的课程是最普遍、最通俗和最粗浅的实物课程。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事物;
(2)光和光学方面;
(3)地理学方面;
(4)时间和年代;
(5)家务和家庭;
(6)国家及有关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通过感官积累对外部直接的初步观念;发展语言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给他们打下各种科学知识的最初基础。
11.体育
在体育中,他敢于向旧传统挑战(西欧中世纪学校中没有体育)。他提出“健康的精神高于健康的身体”;“一种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健康”“精神快乐是人的生命源泉”;。婴儿出生后的主要问题是合理喂养,饮食要有营养。另外,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此要求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儿童以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婴儿应由母亲亲自哺乳;幼儿的食物应该是软的、甜的、易消化的,不宜吃刺激太强的食物;幼儿生活应有规律,情绪愉快;要给儿童充分活动、游戏的机会,利用玩具、音乐、看图画等促使他们活泼健康的成长。
二、夸美纽斯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他指出,爱好活动、喜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游戏的时候,智慧总是在紧张的活
动,甚至可以得到磨练;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儿童从游戏里可以学到许多日后所需要的有用事项。
因此,他在论述幼儿的智育、语言发展、体育和德育时。都提到了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1.入学前准备
夸美纽斯还认为,母育学校还应该为儿童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工作。
首先,家长应以快乐的心情告诉儿童上小学将带来的愉悦,消除儿童对学校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唤起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其次,要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唤起儿童上学校学习的兴趣。
再次,要培养儿童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和敬爱感。
2.教育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在教育方法方面,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强调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对孩子没什么坏处,就应当让他们从玩中得到满足。”他主张在实践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进行学习,如学光学,可以观察太阳、天空、日月星晨、天空、颜色、镜子等。他主张教育时要注意适合儿童的方式。孩子是好动的,他的活动不应加以限制,最好是以游戏方式进行。
他认为这样做一则,可以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壮起来;二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最后还可以使儿童身心都能灵活起来。他认为“教与学的活动是另人高兴的和愉快的一种纯粹的消遣和心智的爱好”这种思想到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循序渐进原则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他认为从应当充分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导儿童认知事物的方法上,夸美纽斯主张“不要把这类的教导精确地分配在某几年或某几个月”,每个家庭有其自己的特殊情况,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方式,而每个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他们的天赋能力不等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要给儿童太大的压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4)直观性原则
幼儿爱好活动,他的所有知识都通过感官获得。他以玩具、图片教育孩子,注重材料的直观性,还亲自为孩子编了《世界图解》。这本书出版后译成多国文字,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各国也都为儿童编写了类似的儿童读物,对培育儿童德、智、体起着巨大作用。
3.评价
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并且主张在家庭普遍实施的思想,引起了后来教育家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总的说来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够充分,同时在他思想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剔除的。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母语教育[M]
.人民出版社,1650年.[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
.人民出版社,1657年.
篇八: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夸美纽斯的艺术教学法及对当前儿童艺术教学的启示作者:谢爽
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第06期
摘
要
夸美纽斯毕生坚持“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专门对艺术教学进行了论述,在把握艺术活动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常宝贵的艺术教学的原则。他认为艺术教学需要特别重视实践,并在深入了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模仿,与此同时还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夸美纽斯对艺术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对于今天的儿童艺术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夸美纽斯
艺术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47AbstractComenius,whoupholdshisphilosophyof"teachingallthingstoall"allhislife,hasmadegreatcontributionstoeducationandteaching.Hedevotedhimselftotheteachingofartinthebook"TheTheoryofTeaching",andputforwardtheprincipleofartteachingwhichisveryvaluableonthebasisofgraspingthetraitsofartactivities.Hebelievesthatartteachingrequiresspecialemphasisonpracticeandaccurateimitationbasedonadeepunderstandingofreallife,atthesametime,italsoneedstofollowtheprinciplefromeasytodifficult.Comenius"sthinkingandexplorationofartteachingareofgreatsignificancetotoday"schildren"sartteaching.KeywordsComenius;ArtTeaching;Enlightenment
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一书中开明宗义地指出:“教育论(didactic)是指教学的艺术”[1]“《大教学论》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在该书中,夸美纽斯甚至专门论述了少有人关注的艺术教学领域。他针对艺术活动的特质提出了艺术教学的一些重要原则,如艺术教学需要特别重视实践,并在深入了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模仿,艺术教学要从基础开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有关夸美纽斯在艺术教学方面的具体理念及主张,罕有人详细地论述。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当代儿童艺术教学的启示。
1儿童皆有艺术的潜能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理性的灵魂,并且还有感官,灵魂得到他们的帮助就可以支配身外的万物。”[3]只要有合适的机缘,人类就能充分享受上帝赋予的智慧。正如辛尼加①所说:“一切艺术的种子都已种在我们身上,上帝把智能从黑暗中引出来。”换言之,每个儿童皆有天生的艺术潜能,只要教师予以耐心地指导,人心是具有无穷的潜能的。因而,他在《母育学校》中指出“幼年儿童必须受教育,其目的有三:信仰与虔诚;德行的端正;语言和艺术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知识。”[4]在夸美纽斯看来,潜能的发挥也需要训练来激发,不能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要将人的艺术潜能在其儿童时期就加以引导和塑造。正如他所说:“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5]“人在其身心最早形成的阶段中,就应当这样来塑造,使其成为终身应当成为的那样”[6]因此,艺术教学要把握好时期,使个体的艺术潜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
2应从基本做起
夸美纽斯认为“艺术教学应从基础抓起。他指出,一个画家并不开始就叫他的学生画人像,而是教他怎样调颜料,怎样握笔,怎样画线条。”[7]他认为,应当在仔细学习一门艺术以前,先把它的一般概念告诉学生,使他在刚一开始就能明白它的目标、限度和内部结构。“因为正像骨骼是全身的基础一样,一门艺术的概述就是整门艺术的基础。”[8]但要指出的是,艺术的概述要遵从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教师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不同的结论和复杂的原则传授给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头脑混乱。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一种艺术都应包含在最简短和最实用的规则里面;每一条规则都应当用最简短和最清晰的字句表达出来。”[9]总而言之,教师应从一门艺术的基本开始教起,学生应从一门艺术的基础开始学起。
3从熟悉的事物开始
夸美纽斯认为,初学艺术的人应当先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去练习。[10]他指出,用同样未知的事物作媒介去教未知的事物是错误的。[11]换言之,在艺术教学之初,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提取素材来教导学生,使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开始学起。而又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12]所以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必定是通过感官的感知来获得,因此,“艺术也要通过感官去教授。在夸美纽斯看来,使孩子们先运用他们的感官(因为这最容易),然后运用记忆,随后再运用理解,最后在运用判断。这样才会次第井然。”[13]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感官,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浪费自己的时间。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学生不应受到不适合他们的年龄、理解力与现状的材料的过分压迫,否则他们便会在和影子搏斗上耗掉他们的时间。”[14]
4要靠实践而不是教诲
夸美纽斯认为艺术必须从实践中去学习,单靠教诲是没有用的。他指出“没有一个人单靠规则精通任何语言或艺术;甚至通过实践,即使没有教诲,精通也是可能的。”[15]换言之,教师要在实践中提供榜样,学生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榜样与经验的巧妙结合,使艺术教学得以更好的实施。正如昆提利安②所说:“通过教诲,路途是长远而困难的,通过榜样则是短捷而可行的。”艺术教学要多从实践中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榜样,模仿榜样,从实践中得到一种体验,在实践中学习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如同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说的那样,“师傅并不用理论去耽搁他们的徒弟,而是从早就叫他们去做实际工作;比如,他们从锻炼中去学锻炼,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从跳舞去学跳舞。”[16]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5对当今儿童艺术教学的启示
夸美纽斯对艺术教学的思考和论述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前进而显得落后。事实上,他艺术教学的具体主张对于当今儿童艺术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艺术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其中有很多内容追根到底是源自夸美纽斯的艺术教学法思想。
5.1掌握基础,培养综合素质
夸美纽斯认为,艺术要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在当今儿童艺术教学中,我们将艺术培养与综合素质联系起来,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一门艺术,还要使学生获得感知与体验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以及反思与评价能力。[17]不断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5.2艺术来源于生活
上文提到,夸美纽斯认为艺术要从最熟悉的事物开始,通过感官去教授。在2011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我们将艺术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提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联结,提高艺术的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情趣。[18]在当今儿童艺术教学中,强调要加强艺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产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观察艺术要素的兴趣,并将自己发现和观察到的艺术要素运用到愉悦的艺术活动中,[19]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而变得更加有意义。
5.3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夸美纽斯重视实践在艺术教学中的作用,提出艺术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在当今儿童艺术教学中,实践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直接经验,注重学生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积累,使之获得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艺术学习充满情趣和快乐。[20]并且,由于艺术课程涉及的内容变多、种类变广,对教学条件和资源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当今儿童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渠道的艺术实践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主动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创作和传播艺术作品和学习心得等;也可采用互动的方式,到博物馆、文化馆、音乐厅等文化场馆以及社区参观访问,还可用与家庭成员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艺术社团指导他们开展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1]6结语
夸美纽斯对艺术教学法的理论阐述系统而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学界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忽视了夸美纽斯提倡的艺术教学法,反而关注的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他提出的教学艺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认真分析夸美纽斯的著作,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艺术教学法有着独到的见解以及超前的眼光。他在艺术教学领域提出的一系列艺术教学原则对我们当代儿童艺术教学仍有借鉴和学习之处。
注释
①
辛尼加是罗马帝国哲学家、悲剧作家。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早年在罗马学习斯多噶派和毕达哥拉斯派学说,成为新斯多噶派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②
昆提利安是古罗马演说家、修辞学家。生于西班牙的卡拉古里斯。著作有《演说术原理》、《论演说术的衰落》和诉讼演说辞等。
参考文献
[1][2][3][7][8][9][10][11][12][13][14][15][16]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1.30.166.122-123.110.167.111.112.112.167.166.162.[4][5][6]夸美纽斯著.任钟印选编.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0.24.24.[17][18][19][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11.12.25.30.
篇九: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
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人才培养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仍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体制仍是应试教育形式,重智育不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等。这些问题,不但导致人才培养受到制约,还可能影响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被称之为教育学之父。他提出的普及教育、泛智教育和幼儿教育等对全世界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文章试图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他的教育管理思想,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探索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
教育
管理
启示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
(一)教育由国家管理
教育应该由国家来管理,这是夸美纽斯在17世纪初对康帕内拉的主张进行发展后提出的。并且具体地论述了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这一主张的正确性。夸美纽斯强调教育对于加强国家实力的重大意义和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有管理教育的权力,所以国家应行驶这个权利,将教育管理起来,并应该多设立学校,重视教育和保障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的主张
夸美纽斯在教育管理的目的“泛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普及教育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张。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他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接受共同的教育,而不应因权势、贫富和地位等而有所不同。他在普及教育思想中还提出女子也要受教育,认为女子和男子有相同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而且她们同样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夸美纽斯主张要从少年时期抓普及教育,理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早日开始接受教育,人的一生有许多要做的事情。而在少年时期学习知识最容易形成,记忆力也最为牢固,保持的时间最长久”。所以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应像园丁对待植物一样。及时就教,谨慎教导,使他们在智慧、德行与虔信方面都能得到兴旺的进展。
夸美纽斯希望大家共同来推进普及教育,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普及教育的事业中来。他的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思想是为了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民的生活和改变整个社会。
(三)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
中世纪时期,所有学校的教育制度都不规范,更没有形成教育制度。夸美纽斯提出了在全国所有学校要建立统一的学制。这个制度把人按年龄分成了四个阶段和对应的学校。一是在婴儿期要上母育学校,二是在儿童期上国语学校,三是在少年期上拉丁语学校,四是在青年期上大学。每个阶段为6年,这几个阶段的学校是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相同的科目,他所设想的学制是世俗的、公立的,每个学科的各部分之间是即连贯的又统一的。统一学制对后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学校教学管理
1、统一学年制度
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的学校工作混乱,很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夸美纽斯又推出了学校要统一学年的制度。在他的《泛智教育》中阐述,学校里各年级的学生要在同一个时间开学,在同一个时间放假。每年学校只进行一次招生,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入学。在学年结束的时候要统一进行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升级。他
还提出学校的工作要有计划,都要按照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来进行学校的各项工作。他所制定的这些制度为之后很多国家的学校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2、班级授课制度
夸美纽斯把学校里的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主张的班级授课制度,就是用较少的老师来教较多的学生。这个制度的推行,使教育管理理论从中世纪教育走向近代教育,同时班级授课制度也成为了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3、教育考试制度
夸美纽斯提出:“学校里的各种考试,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很重要的”。学校通过考试不仅可以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掌握学校教学进度和促使教学目标实现。他要求考试这种形式需要形成一个考试体系,还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考试的方法包括,观察、质问、比赛等。夸美纽斯还在《大教学论》中说到新生入学要进行考试。要根据新生的考试来选择德行好的、勤奋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去学习。学位的授予要公平公正,使用答辩的方法,根据答辩的结果来决定授予相关的学位。由此可见,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制度已是非常完善。
二、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的启示
从夸美纽斯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和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等教育管理思想中看到,他继承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并且又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我们可以将他教育思想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相信一定会对我国新时期教育管理的改革有所帮助,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优先,科教兴国
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应由国家来管理,他认为教育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那国家就应该设立学校和管理学校,这样才能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应该由国家管理的主张正与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基本战略相符合。我们国家教育工作基本战略就是要明确国家的教育事业要优先发展。这对于改善部分地区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和各个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有很大改善作用。
(二)普及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夸美纽斯提出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是指全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都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他的这一思想正好与我国教育工作取向不谋而合。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向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农村的义务教育并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
(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在道德教育方面用“智慧、勇敢、节制、公正”来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并且把这四种品德称为基本的德行。他认为,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比智育教育更加重要。夸美纽斯这一道德教育内容符合我国教育工作根本任务。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国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夸美纽斯的一生是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一生。他热爱教育事业,从他的教育管理思想中能够看出,这些思想在当今仍然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今天,我国的教育已实现了大踏步的前进,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得到了大幅提升,各方面的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党对教育工作所做出的部署表明了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也充分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借鉴历史的经验,丰富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用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刘黎明.夸美纽斯的人学思想及其教育学意蕴[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4):463-468.
[2]付玉.论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J].文学教育(下),2021(2):88-89.
[3]杨克俊,肖菊梅.夸美纽斯论课堂教学秩序[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7):12-14.
[4]杨娜.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2.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1.
[6]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4.
作者简介:徐崇祺,男、1991年10月12日,汉,湖南省
常德市,研究生,硕士,教育管理。
篇十: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资料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摘要: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
资料
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
资料
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
资料
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
资料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
.
资料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
资料
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
资料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
资料
.
篇十一: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09级文本(1)班
2009022009
马相连
夸美纽斯的这本书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人的终极目标是死后、来生,与上帝相结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经历的是诞生;
从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经历的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动、歇在那里。
第六章至第九章讨论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塑造人、教育人,应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因为这时候欲望正在沸腾,思想很迅捷,记忆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论证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新教育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实施教育不用严酷或强迫方法,而用温和轻快、自然的方法;(5)这种教育应是真实的、彻底的;(6)教育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每天只有4小时,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现在教一个学生少10倍。他根据日月运行、动物的活动、人体结构、国家组织以及马车、大炮、印刷机和时钟的机械原理,证明在宇宙万物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改革学校的主导原则。他要求教师像园丁、画家和建筑师那样步随自然的后尘,从自然中寻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学的五项原则:(1)延长生命的原则;(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被获得的原则。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作者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例证应比规则先出现;时间与学科的划分应该严格遵守等。在这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归纳出规
则。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讨论了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讲授科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向学生讲授所有应该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内容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要通过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则,后教事物的细节;(5)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6)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清晰和明白。艺术与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语文是一种手段,可使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和事物的学习相联系、多实践运用这三个问题。
第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教材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它们的真实意义。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讨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夸美纽斯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学习应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地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对改良旧学校、改革旧教法,设立新学校、采用新教法的总结。作者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较之过去的方法,较少的教师可以教较多的学生;(2)这些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彻底的教导;(3)教导可以进行得较细致、较愉快;(4)这种方法对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没有教学天才的教师,也能用它,从中得到好处。
第三十三章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他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
这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由于时代的限制,本书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过分强调“适应自然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把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同自然现象机械地、简单地类比,把教学过程建立在了感觉论基础之上。二是坚持***的基本信条,把神学原则和《圣经》的一些思想贯穿在了本书中,使本书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形态形成,这奠定的夸美纽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的地位。
篇十二: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摘要: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
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
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
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篇十三: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作者:纪升娟
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6期
摘要: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普及教育、幼儿教育及班级授课制等在当时不仅具有超前性,有些于今还显现出普适性。提取《大教学论》中一些重要的教学思想进行了论述,比照当下我国教育现状,初步探讨了其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8-0291-02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也是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的《大教学论》(1632年)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也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他在该书中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大教学论》为本,笔者将从以下几点逐步探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提倡普及教育,广泛兴建学校
夸美纽斯非常注重教育对人的作用,他认为“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1]39为此他从“泛智”思想出发,提倡普及教育思想。由于当时的学校只是为达官贵人的子弟设立的,穷人是没有机会进入学校的,夸美纽斯提出“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入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同样都应该进入学校”[1]52。他主张女子也可以进入学校学习,虽然这并不代表着男女在受教育上是平等的,男女所受的教育内容不同,但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是很大的进步了。为了使他的普及教育思想有实施的场所,他还提出了“在每一个秩序良好的居民区(不管它是一个城市,一个乡镇,或是一个村落),都应该设立一所学校,或者一个教育青年的地点”[1]49。
无论天性愚笨还是聪明伶俐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聪明的人更需要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1]42。只有通过教育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真正的
篇十四: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评析及其启示摘要:“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试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所谓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这既奠定了教育的科学化进程,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是最早企图探索教育规律的教育家,他以《大教学论》不朽的思想,占据着“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的地位。该书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根据“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创立了他自己的整套教育体系。实际上在这方面,夸美纽斯是想要教育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教育还应区别对待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他企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
一、“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
从教育思想史上追溯,自然教育思想萌芽于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事物运动的法则和人的天性,把德、智、体结合起来促使人的多方面发展,其思想开创了西方教育史上“教育遵循自然”理论的先河。而真正提出并论证了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首先当属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培养身体、智力、道德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从这一要求出发,他批评了中世纪经验主义性质的学校的种种弊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此原则贯穿着夸美纽斯的整个教育体系。
17世纪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对夸美纽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对自然科学的探讨中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这种秩序对整个生物界都发生着支配作用。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的活动更应该遵循自然法则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涵义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夸美纽斯正是从这些角度阐述他的教育主张。
(一)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即“秩序”)来进行教育。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秩序”,这一秩序保证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旨在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去类比教育,从而寻找理论依据。
(二)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法则。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成为安排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在《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中,他详细地研究了儿童身体发育成长的过程及条件,认为人类儿童的教育应当以其自然素质为起点,不应该违背儿童的自然发展。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要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三)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更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
我们必须有效的安排学校的作习时间、合理的设置教科书以及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此外,我们对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理解应做到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夸美纽斯所
谓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并不完全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申出的,而是他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根基,又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果,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又得自于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反映了他力求摆脱神学、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良好愿望。
三、“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评议
在教育史上,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虽非首次,但他对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作的全新解释,赋予其丰富内涵则是创新。他的许多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原则和思想经过300多年历史的检验,已经被吸收到现代的教学论体系中,并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产生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它对人类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奠定了夸美纽斯的“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的地位,使得夸美纽斯成为了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尽管他的引证有牵强附会之嫌,以及他的思想深处依然没能摆脱宗教神学的阴影,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这一行动本身却有着超时空的意义。
总之,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它不仅对旧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性教育也有它的影子。尤其是“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更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四、“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启示
夸美纽斯立足前人的实践及自身的探索,在教育史上首次通过引证自然,构建起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这一教学理论与当今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一)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积极的探索精神。《大教学论》之所以成为教育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与夸美纽斯的积极探索精神密不可分。
(二)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注重实践的累积。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人们丰富的教育实践。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思想就决不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伸出来的,而是有其丰富的教育实践作根基。。
(三)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理论上的突破往往取决于方法上的创新。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正是缘于他对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的体认。他的这一举动,无疑告谕人们:教育科学研究应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尽管自然适应性教育理论包含着永不磨灭的深刻道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然而,在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人为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作为学校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以研究,在此仅据该原则引起未来的简单思索。
参考文献:[1]
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J].教育史研究.1991(1)
[2]
夸美纽斯著.付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
[3]
龙玲玲.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3)
[4]
仪淑丽.左小文.“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启示”.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5]傅宝英.“简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教育评论
篇十五: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教学艺术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摘要:课堂教学中材料的科学安排,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学生合理的练习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杰出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论述的教学的艺术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今天,探讨这些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学艺术;课堂教学;启示
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生活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下半叶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交替的时期。是十七世纪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改革者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毕生献生于教育事业,在人类教育史的长河中犹如一朵绚丽的奇葩。享有“现代教育之父”的美誉,人们甚至尊他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文化巨子之一”。[1]美国教育家巴特勒曾给与夸美纽斯极高的评价,他说:“夸美纽斯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可等同于哥白尼和牛顿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培根和笛卡尔与现代哲学的关系。[”2]夸美纽斯在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遗产,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教育思想等各种新思想的基础上[3]结合自己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教育经验,写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著作,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奠定了现代系统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在其被理论界看作是近代教育的标志性著作的《大教学论》(MagnaDidactia)中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教学艺术的问题。众所周知,任何活动都有其艺术性,蕴含了艺术性的活动则更具有科学性和审美性,因而更具享受性。同时,使活动的过程更加合理有效,教学活动更是如此。中国的大教育家孟子曾说“教亦多术也。”学者吴效锋也说“科学与艺术的珠联璧合是现代教育最完美的创造,每位成功的教师都是一位创造教学艺术的大师。”《大教学论》中处处体现着教学的艺术性。在《致读者》中夸美纽斯开门见山地指出:“教学论(MagnaDidactia)是指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浮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4]这种“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把有效合理的教学技巧与教学过程中的愉悦享受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全部艺术”实际上就是《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即“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的社会可以少些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飭、和平与宁静。”[5]可以看出夸美纽斯强调的教育是充满着光明、和平与宁静的美好而愉悦的艺术活动。他以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和各种心智能力为目的;以“遵循自然的原则”为理论依据;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迅速、掌握得牢固为根本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原则,彰显了教学的艺术性。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有益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材料的应用、教师的课堂指导和学生实践”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1材料应用中的艺术性
材料是信息的载体,信息表达的明确与否与材料的科学安排息息相关。教学中课堂材料的有效安排与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学中的材料不光是具体的载有授课内容的材料,还应是教学过程中随时遇到的和可利用的材料,包括一些挂图、图画、照片、实物和直观教具。这些材料应“简单、明晰,应充分帮助学生。”必要时,使他们“可以不必假助教师自己就能进行学习。”[6]教师为学生选择材料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接受能力的材料,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材料,使一切材料“亲切地、诱人地放在他们面前”。[7]使学生学习在“自然”中进行,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因为凡是自然的事情都无需强迫。”[8]就如“水往山下流”,“笼子打开鸟就会飞出去”,“看到美丽的图画听到优美的曲调就会去欣赏一样”[9]来得自然。在安排材料时应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先接触容易解决的材料,再去接触难度较大的材料;先解决简单的问题和任务,再去解决较难的问题和任务。“使学生先知道靠近他们心眼的事物,然后去知道不大靠近的,随后去知道相隔较远的,最后才去知道隔得最远的。”[10]而且,教师所展现给学生的材料要直观,使学生尽量运用他们的感官去理解、判断。选择了适合儿童心智能力的材料以后还必须科学的安排。哪些材料先安排,哪些材料后安排什么时候让学生去观察,什么时候去听,什么时候动手,这都需要仔细琢摩,让所有的材料出现在最适合出现的时间和地方。先安排的材料为后安排的材料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绝对必须彻底地打好。”
2教师指导中的艺术性
“关于教育者怎样才能确有把握地达到它的目标的方法”,夸美纽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要看这些方法怎样才能适合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用来容易而且快意。”[11]也就是说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要“按照学生的年龄,采用正确的方法,步随自然的后尘。在儿童的心灵没有腐化以前就开始”[12]并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较易到较难”的规律,使每件事都能“通过感官去接受”,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师应带着满腔的热情,用富含情感的语调,流利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语言“把材料化作一股清泉浸润学生的心田,化作一座洪钟,敲醒学生那沉睡的蒙昧。”[13]教师的指导中,爱是根本,和谐是主线。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14]所以,教师课堂指导中既要注意学生与外界的和谐,又要注意学生本身的和谐发展。爱与和谐是教学具有艺术性的前提,也就是课堂中要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全体儿童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尽量使之与儿童的兴趣、口味相投。教师在组织材料时要使用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爱听,想听,紧扣学生的心弦。这里学生化的语言,不仅仅是语气、语调的学生化,更重要的是用词要接近学生的思维。课堂的和谐还体现在学生个体之间的和谐。学生的座位、小组安排要注意个性互补,知识间差异的互补,男女生性别互补。这种和谐也体现在单个个体的和谐,这就要教师在讲述、提问、指导回答问题时使问题本身与学生自身,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起来。适当的时候应用或欢快或柔和的音乐加以渲染,或加入一些恰当的小游戏让儿童在玩中学。不要把课堂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和“儿童材质的屠宰场”。而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儿童快乐起来,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充满兴趣和快乐的场所。而这一切,基于一点———爱。对儿童的爱;对所教教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社会的爱;对整个人类的爱;……用自己的大爱温润课堂,开启儿童热爱知识,探求知识的大门,使人尽其才,各得其乐。在具体的指导中,为儿童提出合适难度的任务。给儿童提出的任务难度过高,儿童就会因啃不动而失去兴趣;难度过低,则因儿童吃不饱,也会乏味。所以教师给孩子的任务难度一定要适度,使其停留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孩子不但能吃饱,还会因为突破难关有一种成功时的胜利感。增强了他们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征服欲望。因此会对所学任务充满好奇进而兴趣十足,信心百倍。教师不
但要付出自己的爱心,而且要细心,有耐心。仔细观察儿童的一举一动,耐心辅导一时有困难的儿童。课上课下不能搞一刀切,为不同的儿童留不同的任务,使儿童们都在一种自然、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度过。这种指导上的艺术也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这里的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这个儿童是个音乐天才,我们就发展他的音乐才能,这个人有诗赋才能,我们就挖掘他的赋诗才能。更应该是课堂中一切以“自然”为底线,根据孩子的天赋、兴趣、现有的知识基础、个性倾向的因材施教。这个孩子基础差,我们就给他难度低的任务,如让他学学生字,读读文章;这个孩子能力强我们就给他难度高的任务;这个孩子知识基础差,但表演能力强,我们就为他设计通过表演获得知识的任务;是个个儿童都能在一种祥和、愉悦的氛围中尽可能多的收获。包括知识、情感、意志、思想认识各个方面的最大收获。课堂上不但要面向全体,更应该给有劣势的学生更多的支持、关爱和指导。夸美纽斯说过:“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田地,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的地步,即使找到了,镜子还可以先擦干净,木板也可以刨平。”“同样,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们是可以琢磨好的。”[15]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一些特殊学生更多的热情、耐心和关爱,用自己的爱心激发孩子的信心,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孩子的激情。三、学生实践中的艺术性常言说“实践出真知”,“站在岸边永远学不会游泳”,教师要应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设计大量的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让儿童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使学生忙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智慧。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我们要让学生从书写去学书写,从谈话中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16]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教师只做一个协助者,组织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的联接纽带,学生成功时的喝彩者,激发学生潜力的推动者。努力“彻底地、简要地、有力地学教授”,[17]从而达到“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18]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杰出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处处体现着教学的艺术性给我们今天的教学很多有益启示,值得我们借鉴。让我们追寻夸美纽斯的艺术足迹,科学安排材料、精心组织课堂、悉心指导学生使我们的课堂处处焕发生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3]林均.简论甘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对西方教育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
篇十六: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思想育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摘要: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
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
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
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
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
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篇十七: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评析及其启示摘要:“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试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所谓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这既奠定了教育的科学化进程,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是最早企图探索教育规律的教育家,他以《大教学论》不朽的思想,占据着“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的地位。该书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根据“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创立了他自己的整套教育体系。实际上在这方面,夸美纽斯是想要教育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教育还应区别对待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他企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
一、“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
从教育思想史上追溯,自然教育思想萌芽于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事物运动的法则和人的天性,把德、智、体结合起来促使人的多方面发展,其思想开创了西方教育史上“教育遵循自然”理论的先河。而真正提出并论证了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首先当属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培养身体、智力、道德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从这一要求出发,他批评了中世纪经验主义性质的学校的种种弊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此原则贯穿着夸美纽斯的整个教育体系。
17世纪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对夸美纽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对自然科学的探讨中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这种秩序对整个生物界都发生着支配作用。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的活动更应该遵循自然法则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涵义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夸美纽斯正是从这些角度阐述他的教育主张。
(一)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即“秩序”)来进行教育。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秩序”,这一秩序保证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旨在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去类比教育,从而寻找理论依据。
(二)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法则。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成为安排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在《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中,他详细地研究了儿童身体发育成长的过程及条件,认为人类儿童的教育应当以其自然素质为起点,不应该违背儿童的自然发展。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要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三)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更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
我们必须有效的安排学校的作习时间、合理的设置教科书以及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此外,我们对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理解应做到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夸美纽斯所
谓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并不完全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申出的,而是他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根基,又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果,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又得自于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反映了他力求摆脱神学、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良好愿望。
三、“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评议
在教育史上,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虽非首次,但他对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作的全新解释,赋予其丰富内涵则是创新。他的许多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原则和思想经过300多年历史的检验,已经被吸收到现代的教学论体系中,并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产生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它对人类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奠定了夸美纽斯的“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的地位,使得夸美纽斯成为了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尽管他的引证有牵强附会之嫌,以及他的思想深处依然没能摆脱宗教神学的阴影,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这一行动本身却有着超时空的意义。
总之,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它不仅对旧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性教育也有它的影子。尤其是“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更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四、“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启示
夸美纽斯立足前人的实践及自身的探索,在教育史上首次通过引证自然,构建起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这一教学理论与当今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一)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积极的探索精神。《大教学论》之所以成为教育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与夸美纽斯的积极探索精神密不可分。
(二)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注重实践的累积。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人们丰富的教育实践。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思想就决不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伸出来的,而是有其丰富的教育实践作根基。。
(三)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理论上的突破往往取决于方法上的创新。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正是缘于他对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的体认。他的这一举动,无疑告谕人们:教育科学研究应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尽管自然适应性教育理论包含着永不磨灭的深刻道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然而,在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人为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作为学校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以研究,在此仅据该原则引起未来的简单思索。
参考文献:[1]
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J].教育史研究.1991(1)
[2]
夸美纽斯著.付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
[3]
龙玲玲.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3)
[4]
仪淑丽.左小文.“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启示”.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5]傅宝英.“简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教育评论
篇十八: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摘要: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着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着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
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
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
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
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
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篇十九: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摘要: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着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着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
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篇二十: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摘要: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关键词:教育
思想
泛智论
理念
价值
夸美纽斯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中申明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他认为人是上帝完善创造物,是上帝的爱物和形象,他说“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认为万物都是人为存在的,人有无限潜能,吧人比作小宇宙,因此提出很著名的种子论。把来到世上的人的心理比作植物或者树木的种子,人生来就具有博学、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他们的好坏就在于教育。他对人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为他后来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做好了铺垫。而泛智教育也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为西方教育理论体
系的形成以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泛智论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泛智论”。其所认为的泛智论是一种包括所有科学的同意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泛智论”的集中体现是吧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强调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正是基于此想法,夸美纽斯有着“忍忍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的主张。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这种教育是一种“周全的教育”,它包括“博学”、“德行”和“虔信”三方面。“博学”指包含一切事物的知识;“德行”指外表的礼仪和内在与外表的动作的整个倾向;“虔信”则指一种内心的崇拜人们借此可以皈依最高的上帝。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周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现世人生,并适当地预备未来人生。这三个方面还是泛智教育的要点。
夸美纽斯对泛智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用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科学研究接近对各种事物的普遍认识,接近“泛智”。第二,行动熟练,即把对行动的准备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充满活力,对一切事情
都能胜任而且精炼。第三,语言优美,即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完善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程度。
二、教育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这里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找出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引用了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的话,:“假如我们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借鉴的,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去模仿自然来建立。他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机械原则安排的,都是有秩序的,而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事物才可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秩序去组织。在其看来,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而且秩序是以自然作用为借鉴的。
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都有领悟万物的能力,“我们不必从外面去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使他原有的、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并去注意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通过实际观察,夸美纽斯根据每个人在智力、性格、爱好等个体差异性,将儿童分为六类,自此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应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着重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顺着其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提出
十七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学校缺乏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分班级,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学习,而且也没有学年和学期的划分,学校的教学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泛智教育的效率,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论上加以了论证。
夸美纽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员制度,这样划分的班组学校通称为班。班级授课制要求把每个班级彼此都分开,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在教室内部,每个班级都有讲台和一定数量的凳子,老师的讲台比学生的凳子高些,学生面向老师而坐。这与现在教室布置基本一致。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班级都应该有一定目标和固定的教科书,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老师的麻烦,而每个班级的教学必须拟定好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通常由一个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协助老师管理学生,而被选出的人因该是德才兼并的。同时,学校实行学年制,每个学年分成四个学季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学年末还要举行考试,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升级。这个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作用和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还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制定了学年制,把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至6岁),与之相应的母育学校。他把孩子比作一个树苗,认为父母应该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使孩子能够从娇嫩的树苗成长为粗壮的树干。这些知识为儿童进入国语学校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孩子长到六岁时,父母则将他送入国语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期(从6岁至12岁),与之相应的是国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个城镇和乡村都应该设置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不分性别、阶级和家庭背景招收儿童进行教育。以把对人生有用的事物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儿童为目标,更加注重祖国语言的学习。
少年期(从12岁至18岁),与之相应的是拉丁语学校。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语学校,招收有理想的学生进行更彻底的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四种语言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青年期(从18岁至24岁),与之相应的是大学。夸美纽斯认为每个王国都应该设置大学,招收部分最有才华的人,为其提供任何科学或者学科的全面训练。招收学生时,学校采取公开考试选拔。在大学必须有精通一切学科、艺术、语言且能力要强的教授和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
夸美纽斯企图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制和泛智的课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涉猎全部知识,具备真实的学问、道德和信仰。并认为当人们长到二十四岁,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就如树木结了果实,到了摘取的时候。日后,人们在夸美纽斯提出的学制系统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七级学制”,增加了妊娠学校、成年学校和老年学校。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他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达到最优效果,夸美纽斯提出了几条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
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4.巩固性原则。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认为人渴望获得知识,强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批判强迫性学习。反思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以素质为前提,否定考试制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寻找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这种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思想告诉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要传授广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结合。学校应当尽量贯彻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夸美纽斯强调知识、德行、虔信协调发展,并且认为德育应先于智育。他认为,如果不先进行道德教育,那就是一种非常缺乏判断的表现。他甚至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夸美纽斯认为不教导德行和虔信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确实如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避开道德来搞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部分环节还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和创造,至今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运用,他的教育理论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辉。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发展,夸美纽斯有它的不足,但他仍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推荐访问: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则对 启示 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