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出师表阅读附答案7篇

时间:2024-06-09 15:38:02 来源:网友投稿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第1篇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师表阅读附答案7篇,供大家参考。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7篇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第1篇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

②由是感激感激:____________

③故五月渡庐 故: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第2篇

出师表(节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躬耕于南阳 ( )

③攘除奸凶 ( ) ④以彰其咎 ( )⑤深入不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选段分别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托孤三件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往事,其目的是什么?(3分)

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参考答案:

1:卑鄙:出身卑微 躬:亲自 攘除:排除、铲除 彰:表明、显扬

不毛:不长草木的地方(蛮荒之地)

2:①(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3:表达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第3篇

【甲】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史记.管晏列传

司马迁

桓公①既立,使鲍叔牙②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③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④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①桓公: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②鲍叔牙:人名,齐国大臣。③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桓公任用其为国相,他最终协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④衅:以香涂身曰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予齐使: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A.欲以戮之于群臣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D.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4.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中的"“桓公”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使用选文中诸葛亮和管夷吾的相关事迹,最适合证明下面的哪个观点()

A.人应该学会谅解。

B.人应该知难而退。

C.人应该知恩图报。

D.人应该谦虚谨慎。

参考答案:

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给,交给

2.B

3.(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您的职责和本分啊。

(2)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归来,并与他座谈,向他询问治国的方法。

4.他们同样都很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意思对即可)

5.C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第4篇

【甲】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史记.管晏列传

司马迁

桓公①既立,使鲍叔牙②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③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④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①桓公: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②鲍叔牙:人名,齐国大臣。③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桓公任用其为国相,他最终协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④衅:以香涂身曰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予齐使: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A.欲以戮之于群臣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D.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4.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中的“桓公”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使用选文中诸葛亮和管夷吾的相关事迹,最适合证明下面的哪个观点()

A.人应该学会谅解。

B.人应该知难而退。

C.人应该知恩图报。

D.人应该谦虚谨慎。

参考答案:

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给,交给

2.B

3.(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您的职责和本分啊。

(2)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归来,并与他座谈,向他询问治国的方法。

4.他们同样都很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意思对即可)

5.C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第5篇

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2—14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以光先帝遗德光: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

【小题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成语概括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标准。(2分)

答:

答案

【小题1】(1)发扬光大

(2)选拔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小题2】(1)奖惩功过,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的做法叹息、痛心遗憾。

(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小题3】答案要点:德才兼备

(共2分)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第6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 15分)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9、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2分)

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

夙夜忧叹 夙夜:
庶竭驽钝 驽钝:

属以后事 属:
若嗣子可辅 辅: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 )(2分)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13、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3分)

_

参考答案: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受遗诏。

10、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通“嘱”,托付 ④辅助,协助

11、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12、B13、略(示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 第7篇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1题。

(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2分)

A.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 有所广益

孙叔敖举于海 曾益其所不能

C. 然后施行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吴广以为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下面哪句话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式、语气相同? ( )(2分)

A.谨食之,时而献焉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其真不知马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②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1、从甲乙两段中分析刘后主和宋昭公两人的异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本文由“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提供

8.D

9.C

10. ①朝廷内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②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因为阿谀奉承的人太多。

11.相同点:都是亲小人远贤臣之人;

不同点:宋昭公是个能反省自己、知错能改的人。

推荐访问:出师表 答案 阅读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7篇 出师表阅读附答案(精选7篇) 出师表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