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燕子抒情散文集锦【精选推荐】

时间:2024-06-18 10:19:01 来源:网友投稿

燕子抒情散文第1篇西风吹皱了一池秋水,燕子南飞,空留一窝泥巢孤寂地叹息,耳边呢喃的私语已随风而去,那一掠而过的剪影也成了过眼云烟。就像当初你离开时,秋风萧瑟,你孤独的身影走过金色的田野,飘飘的衣袂携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子抒情散文集锦,供大家参考。

燕子抒情散文集锦

燕子抒情散文 第1篇

西风吹皱了一池秋水,燕子南飞,空留一窝泥巢孤寂地叹息,耳边呢喃的私语已随风而去,那一掠而过的剪影也成了过眼云烟。

就像当初你离开时,秋风萧瑟,你孤独的身影走过金色的田野,飘飘的衣袂携着思念,还有金秋成熟的气息。

你远行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乡的路途在脚下无限延伸,万水千山,在你的眼中浓缩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图画,任你折叠,收进记忆的图册。

故乡清澈的泉水,装满你背囊里晃荡的水壶,那汩汩的水声,在异乡的小路上回荡,在你的梦呓中回响。这一壶沉甸甸的乡情哟,早已融入你的血液中了!

风清月明的夜里,你蘸着酒香吟咏相思的词句,谁说你不记得那片葱郁的河滩,那条通往院门的鹅卵石小路呢?那个守望在院门口的妹子挑拣着一粒粒饱满的红豆,就像细数着一个个等你归来的细碎日子。它们就跳跃在你的诗行里,你说你怎能忘却呢?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南飞的燕子带着花香,乘着春风,还会回来。那么远行的你,什么时候开始盘算遥遥的归期呢?

燕子抒情散文 第2篇

我已是不惑之年,还从没见过燕子与我同住一个屋檐下。不管是祖辈居住的老屋,还是我小街的新家,都没获得过与燕子同处一屋檐的运气。看见他人屋檐下的燕巢,看见那里燕子飞进飞出,看见小燕子在巢沿挤成一圈的样子,我除了羡慕,就是无奈。盼了一年又一年,到后来,也就绝望了,绝望之后也就麻木了,无所谓了。

今年的一天,放学回家,走到楼下,低头看见卷帘门边的阶沿处,有指头大小的一团一团像米汤样的东西,杂乱地散布在地面,占据了洗脸盆大小的地面。我仰头一看,一只燕子站在楼板下的闭路电视线上,转动着脑袋。我惊讶起来,燕子要来我家了?我就那样仰头看着。燕子飞走了。

早晨,我走到有着白白的燕子屎的卷帘门边,我听到了叽叽的燕子声。抬头望去,两只黑黑的燕子,紧紧挨着,偏转着脑袋,亲昵地叫着。它们是夫妻?它们就这样在闭路线上蹲了一晚上?我看着墙上,在挑梁和墙形成的角落处,已经出现了泥点。它们要把这里作为家的选址?我心里又是一颤。为了不惊扰它们,我上学去了。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那当初的泥点,已经斜伸出长长的一段,像编织的箩筐一样,口朝上贴在了墙上。我确定,这对燕子真的在这里筑巢了。我家终于来燕子了。

小街上,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是满街的小鸟叫声,那最为悠长的是燕子们的叫声。周末,天大亮了,红红的朝阳下,一群燕子在窗外的小街上忽高忽低地翻飞,忽快忽慢地追逐,欢闹着。看来,燕子是把小街作为它们的家乡了。它们是整村整族地搬迁到这里的吗?还是它们以前就是小街所在地的村民?小街两边是二层三层的楼房,楼房的后面是山,是地,是沟,是田,还有一条小河在小街的背后静静地流着,这里是燕子们安居的理想场所。

想到燕子们可能是整群整个家族来到小街,我上学就特别留心起小街楼房的房檐来。小街的一楼楼板,都会在墙壁外伸出一个楼板的位置,伸出的楼板下就是阶沿。下雨时,小街的人可以从这阶沿跑回家;
赶场的人也可以在这阶沿下躲雨。这是沿用了乡村草房瓦房的屋檐造型,不是沿海一带的小洋楼建筑,那是没有屋檐的,只有门口有一块遮雨的地方。

与我家为邻的二妹家的楼板下,在墙与挑梁形成的三角处,也有了完成一半的燕巢。我继续走着,看着,这小街的燕子很多,可是燕巢却不多。早晨看到的那么多燕子,它们的巢在什么地方?像麻雀一样栖息在树丛中?

放晚学回家,我高兴地走着,看着汇聚在小街上翻飞吵闹的燕子,脚步轻盈起来。我走着,寻找着那楼板下的燕巢。

来到我家卷帘门边,地上的燕子屎没有了,只有那白白的印迹;
我抬头仰望,那燕巢没有了,只有筑巢留下的黄红色的泥印在白色的墙砖上,格外耀眼,像一团火,烧灼着我的眼睛。

我快步跑上楼。小孙女在楼上玩胡豆,她外婆特地送来胡豆,让小女当沙子玩。小孙女听见我的脚步声,站起来,伸出双手,像小燕子一样向我扑来,喊着爷爷。我伸出双手,接住了小孙女,就像接住了飞到我手上的小燕子。

我放下了小孙女,看着在厨房做饭的妻子的背影,劈头问道:“你把燕子窝捅了?”

“是呀,咋了?”

“你捅了干啥?盼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盼来了。你呀!你呀!”

“禽流感那么凶,萱萱天天在楼下跑去跑来,我怕。”

看着快乐玩着的萱萱,想着每天学校的晨检午检,我还能说什么?

早晨,我又来到了卷帘门边。我又听到了燕子的声音,我又看到了闭路线上那对燕子,它们挨在一起,望着洁白的墙砖上那火红的印迹,唧唧地叫着,那声音好像在哭,在为它们家的被毁哭泣。

“完了,盼了几代人的燕子,要走了。”我念着,情绪低落起来。我看着二妹家卷帘门处的燕巢,崭新的巢,就像刚修建好的楼房一样。突然,一只麻雀从燕巢中飞了出来。我沉浸在自己家燕子窝被毁的伤感中,没有去想这麻雀的事情。

走在楼房下的阶沿上,看着那些还在的燕子窝,我的情绪更低落了。这是人家的,不是我家的。

上课时,学生在阅读课文,我站在教室门口。突然,两只燕子飞进了教室外的走廊。一只燕子停在了窗边的应急灯上,一只燕子停在了离我不远的栏杆上,对着我。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着燕子。它浑身黝黑,可是,它的脖颈却洋溢着红色,就像一团黑色围脖上闪着淡淡的火焰。红与黑搭配得浓淡相宜,相融得匀称美丽。看着这只燕子,我拿出手机,想给它拍个特写视频,发到网上去。我的手机对着它,越走越近,它不躲闪,就那样站着,对着我。这燕子也追求时髦,它知道我要发网上,让它当明星?突然,我耳边响起飞动的声音,应急灯上的燕子飞走了。我的眼神转回栏杆,栏杆上的燕子也飞走了。

我被它们的这一飞惊呆了。学生的读书声也停了,我回教室上课了。

学生该做练习了。我又来到教室门口,无意中又看到了这对燕子,其中一只又飞到了应急灯上,一只又停在了教室门口的栏杆上,离我很近,昂着头,直视着我。我又看到了那飘着淡淡的火焰的脖颈。我走近它,一米五,一米。它仍然对视着我,没有后退,没有飞走。我又走了一步,一伸手就可以捉到它,它还是没有退走。突然,应急灯上的燕子飞走了,栏杆上的燕子也立即飞走了。我再次愣住了。我看了看应急灯那里,那里的墙壁上,已经有了不少泥点,形成了一个茶杯口那样大的圆圈。我明白了,它们要在这里修房筑屋了。这是怎样的预兆?我家来燕子了,我班上来燕子了。

高兴刚一涌上心头,沮丧立刻裹住了我。学校的教学楼,怎能让燕子来筑巢?刚才栏杆上的燕子,不是用生命在守卫它们的家吗?它们就像在战斗中抢筑工事的两个人,一个人忙碌工事,一个人做掩护。如果当时我一伸手,栏杆上这只燕子会跑吗?

下课了,我花了一分钟给学生讲述了我刚才的见闻,对学生们说:“如果你们看见燕子飞来,就吼它们,把它们轰走!”

“为什么?”有学生问道。

我没有回答,他们应该能想到为什么,因为,我想到了我家燕子窝被毁的事情,学校教室外,会允许燕子筑巢吗?

走回办公室,我打通了妻子的电话:“不要再捅燕子窝了。两只燕子在闭路线上歇息了一晚上,不可怜?燕子是益鸟,是吉祥鸟,人家盼也盼不来。你家来了,你却。”

到了中午,我又打电话回家:“燕子来了吗?”

“来了,又不断衔泥来了。”

“不要再捅了,捅了我不饶你。”

“行了,行了。燕子是你的命,是你祖宗。”妻子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这天,我心里一直郁闷着,担忧着家里的燕子。它们的窝被毁了,它们仍然没有走,它们又开始了顽强的“灾后重建”工作。妻子真的不再毁吗?

放晚学回家。我抬头看燕子窝处,它们没有换地点,那印迹上又冒出了红黄的泥来,就像冬天过后的山上冒出了那绿雾一样的东西,虽然还没有绿草,毕竟看到了希望。我心里又一阵欢喜,我要保护这燕子窝。燕子飞回来了,一只燕子站在闭路线上,一只燕子飞向了那冒出一点点的窝。它伸嘴轻轻一碰墙壁,又飞走了。两只燕子都飞走了。

我去看二妹家的燕子窝,那里的燕子窝也没有了,也只剩下了那一团红黄色的印迹。

我走上楼,看到妻子,我张口就问:“二妹家的燕子窝你也捅了?”

“捅你个头。那是她妈捅的。麻雀占燕子窝,不吉利。街上的人都这样说,亲母就把那窝捅了。留着也不见燕子,只见麻雀。”

原来是这样,我想起了早晨的见闻,想到了那燕子窝里露出的杂乱的草叶。

这麻雀真可恶,见缝插针,到处扎窝。电表盒中扎窝,曾引起我楼下的电线着火,现在电线经过的墙都还是黑的。学校的电表盒也是麻雀窝,那钉在栏杆外侧的电子显示牌里,也扎上了麻雀窝。我真佩服它们这钻缝的能力。

麻雀的可恶还不只这些。我父亲种了早玉米,却没有收获,我很惊讶。虽然干旱,可是父亲一直耐心地浇灌,咋会没收?

“麻雀凶着呢,把玉米种刨出来吃了。长出芽来,用不上两天,就被麻雀吃光了。”

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农村飘着的波光彩带。那些彩带围在地边,或者田边,在风中快速闪动,闪动形成的光波,像匕首一样快速刺向四面八方。这是用来驱赶麻雀的。农村的柑橘红透了,麻雀来了;
柿子红透了,麻雀来了;
枇杷黄透了,麻雀也来了。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曾经出现的轰赶麻雀的历史,这麻雀不该轰赶吗?那么多的竹林,那么多的柏树,那么多的芭茅,都是麻雀理想的扎窝地方,为什么要去抢燕子的巢?为什么要不劳而获?我只知道可恶的鸠霸占鹊的巢,没想到麻雀也抢占燕子的巢。

而燕子呢?我从来没有听说燕子与人争食的故事,没有听说燕子破坏青苗,破坏果实,燕子吃的是虫子,是害虫。

在农村,燕子是吉祥物,是村民的朋友,可燕子要保住自己的家,竟然这么难。

我家的燕子窝筑成了,每天放学回家,我都看见,一只燕子站在闭路线上,一只燕子蹲在窝里,露出黑黑的头顶。

“我家燕子窝没有麻雀来?”

“没有。这两只燕子聪明呢。总是一只飞出去,另一只就跳进窝里,那麻雀飞来几次,没有机会,就不再来了。”

我终于放心了,燕子终于在我家安定下来。

一天放晚学回家,敏敏说萱萱的两只手肘又红又痒,肯定是燕子身上的虱子跑到了萱萱身上,留着那燕子窝干什么?燕子比你孙女重要?

燕子也会出虱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不知道真假,我没法开口回答敏敏的话。

燕子在空中飞,又没有和人接触,难道它们身上的虱子会随着燕子粪便掉下来?如果真有虱子,虱子从燕窝中掉下来,也是可能的。我没法确认敏敏的话不对。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燕子又要被赶走?善良的燕子,好人燕子,要安家落户就真的这样难?

吃过晚饭,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我来到卷帘门边,查看着墙壁和地面,没有虱子和跳蚤类的东西出现。我端来梯子,我爬到了燕子窝边。窝里的燕子看着我,唧唧地叫着,是友善?是恐惧?我不得而知。我没有时间理睬它,我把眼睛贴在燕子窝边的墙上查看着,没有看到我害怕看见的东西;
我把手伸向了燕子窝,第一次触及,但是,我没法去寻找燕子窝给我的感觉,我只注意着,有没有东西爬上我的皮肤。没有。

我下了梯子,高兴地对妻子和敏敏说,没有虱子类东西。萱萱应该是过敏,或者其它东西引起的,送医院看看去。敏敏和妻子没有再反驳我,也没有再说把燕子窝捅了的话。

医院离我家一百来米。

保护我家的燕子,我好像经历了一场持久的保卫战。这种保卫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天没有上演呢?因为,没有保护力量的参与,燕子就没法立脚,整个世界都会成为麻雀之类的天下。

我闹了大笑话,我一直以为燕子筑巢是供自己住的。每天散步,都是傍晚八点左右回到小街,这时的燕子们还在街上的电线上说话;
它们在哪里睡觉?半夜,我用手电筒照街上的电线,电线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燕子,静静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到楼顶看街上的电线,看到了燕子,看到了它们由睡到醒、到飞散出去的过程。下雨天,我又趴在窗口看,看到了电线上的燕子。

我的天,它们筑巢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繁育小燕子!我们保护燕巢,就是在保护可爱的生命啊!

我的脸红了,为我的无知和浅薄而红。

燕子抒情散文 第3篇

落在电线上,它们就是灵动的音符,在欢快的跃动中,改变着村庄的节奏;
在空中陡然转身,就擦向了水面,剪去了春水之上的平静,或者斜身进了院子,在啁啾声中,让“家”恍然亮了一下。

燕子是和“家”靠的最近的鸟类,它们甚至可以视为家的一个部分。它们就蜗居在屋檐或者房梁的深处。起初我们的房梁是裸露在外的,后来设置了顶棚,涂好了白灰,屋顶就成了一个平面,燕子就只得选择在灰白的墙角筑巢。燕子是聪明的,它们随遇而安。我们就在燕子俯瞰的目光里生活,它们的啁啾之声,仿佛成了生活的指针,关乎时间、人间烟火,以及爱和温暖。

当然偶尔它们也会洒落一摊粪便,让人无比厌烦。就有人发誓要除去那个巢穴,等看到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就心软了,一个人用簸箕收来一些土撒在上面,覆盖好了,再用簸箕收走。土可以掩盖一切,味道也可以。乡下的人,喜欢土的作用和味道。

等到收拾完一切,那人还会站在巢穴下,笑自己的“痴”。

没有人知道燕子什么时候来的,当意识到的时候,燕子已经筑好了巢。它们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筑巢,而它们的唾液则是黏合剂。小时候,我们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可是春天太漫长了,我们看着柳树绿、河面开,都是一样恍惚,我们的头脑里缺少一座闹钟。那时候时间是缓慢的,即使季节切换,我们还是会慢上半拍。只有播种和收获,才有清晰的时刻。

晏殊说:“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可见燕子是立春之后、清明之前就来了。杜甫特别喜爱燕子,多次在他的诗里提到,“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人生羁旅,动荡时刻,燕子是生命的指针,同时也成为内心的安慰,仿佛是大自然里的“亲人”。

人们包容燕子,甚至认为它们是富贵的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和我们亲近,是纡尊降贵,是应该被照顾的。

就像杜甫对于燕子的信任,多数人对于燕子的亲近感,来自形象,也关乎距离。那种亲人的属性,来自同一个屋檐之下的亲近与关照。

有一次,我们从田里回家,在屋外就看到燕子在屋子里盘旋,母亲说估计小燕子掉下来了。我说我去把小燕子放进窝里,母亲没有同意,而是让父亲去做了这件事,并且告诉我,燕子护子心切,如果你去,没准啄你的眼睛。渐渐长大,我就不再信这样的话了,但是我明白了那谎言背后的关切。就像是燕子对孩子的爱。

有时候,肚子饿了,我就问,小燕子,你饿了没有?

有时候,作业太多了,我就问,小燕子,你怎么那么闲呢?

等到小燕子都可以飞了,可以落到电线上,成为一个美丽的音符,可以划过水面,成为春天最轻巧的剪刀,我知道夏天就快来了。我没有点数过,它们一家有几只燕子,但是我曾想是不是长大了,小燕子就得离开家了呢?我曾询问过我的一个朋友,他是鸟类专家,竟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那种家的紧致感就越发强烈了。

燕子搬走的时间,真的是一个谜。就像它们的来,它们的去没有一声告别,忽然就离开了,全无声息。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就剩下一只空巢无声地悬挂着。想到这些,往昔的鸣叫声,跳跃、盘旋的身影,就开始在复原,像荡开的涟漪,轻轻一点,就越过了整个童年。韦庄写道“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我想我们是时候,收拾一下院子和厅堂了,燕子将在春天的时候归来,继续俯瞰着我们的烟火人间。

燕子抒情散文 第4篇

燕子是一种候鸟,每年都要随着季节变换向温暖地区迁徙。然而在古时,人们并不知道燕子的这种习性,对燕子在冬天的去向充满了好奇。

在2400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道:“燕子是在沼泽地区的冰下越冬的。”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哲学界和科学界的权威,许多个世纪以来,人们都把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说法当成真理。

到了18世纪,一个名叫部封的法国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提出了质疑。部封曾经将几只燕子放进冰窖,结果,燕子在冰窖里都被冻死了。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燕子在冰下越冬的说法是不对的。

但是,燕子究竟是在哪里越冬的呢?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人们很难追踪到燕子越冬的情况。这时,瑞士北部城市拔塞耳有一个修鞋匠,名叫勒尔冬,他在家里的院子中搭了一个棚子,有一年春天,一只燕子飞到棚子的檐下筑巢。时间一长,勒尔冬和这只燕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这只燕子每年在秋凉后,总要飞走。勒尔冬很想知道这只燕子的去向。于是,勒尔冬就在纸上写了一首小诗,绑在这只燕子的腿上,于是,这只燕子就带着这首小诗飞走了。诗是这样写的:“亲爱的燕子,你是那样的忠诚、可爱,请你告诉我,你在哪里越冬?”

到了第二年春天,这只燕子翩然归来,忽然,他发现燕子的腿上绑了一张新纸条。勒尔冬急忙把纸条取下来一看,上面写着一首小诗:“这只燕子的冬天很温暖,它在雅典爱脱文的家里越冬。燕子另一方的朋友啊,你为什么刨根问底地打听这件事?”

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当地的学者受到启发,他们开始在秋凉时给燕子绑上标记进行放飞,逐渐掌握了燕子的迁徙规律。

应该感谢勒尔冬当初的好奇以及对燕子的那份爱,才换回了燕子在何处越冬的可贵信息。

燕子抒情散文 第5篇

七九河开,**燕来。

几场南风吹来,几阵春雨润过,松嫩平原的土地便松软起来了,草绿了,树绿了,杏花开了,迎春花开了……这时,我们这些小孩子便在院子里,泥道上,地垅边,蹦着高儿拍着巴掌欢呼着成双结对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那燕子也撒欢似的“呢喃——呢喃——”地叫着,一会儿贴着地面低飞,一会儿又钻上天空,它们回到了自己的旧地,它们同时把春天带回了故乡。

在我的家乡,和人们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有两种鸟,一种是麻雀,再一种就是燕子。麻雀不仅在人们的屋檐下做窝生儿育女,在捉吃害虫的同时,还刨食庄稼种子,秋天便去啄食成熟的庄稼,因而在50年代曾经被定为“四害”之一,与老鼠、苍蝇和蚊子一起,被全民共诛之。后来虽然被排除了“四害”之列。而燕子,作为候鸟,虽然随季节的变更而迁徙,秋去春来,但它那温暖柔和的声声呢喃,那美丽轻捷的矫健身影,那不辞辛苦的勤劳品质,那捉食害虫的勇敢精神,那垒窝育子的脉脉温情……不仅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且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与其他的鸟不同的是,燕子是与人同居的。春暖花开时节,当人们打开了关闭一冬的窗子时,燕子们也从南方千里万里地飞回来了,为了自己过一个安乐的日子,也为了生儿育女,它们开始做巢,它们或选在遮风避雨的屋檐下,或干脆选在人家的屋子里。当燕子轻盈礼貌地飞落在屋檐下或飞进屋子里时,人们常常发现,那燕子的翅膀上或腿上还拴着去年主人给系上去的五彩线呢,于是,一家人像欢迎游子归来一样向它们鼓掌:“回来了,小莉莉回来了!小飞飞回来了!”人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些可爱的名字,它们已经成了人们家中的一员了。于是,它们也“呢喃——呢喃——”地叫着,像是在向主人们问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七绝《乌衣巷》,被人们广泛传颂。读着这诗,心中常常涌起一些不平衡,似乎人若穷了连燕子都不靠近了。其实燕子完全不是这样,燕子从来不会嫌贫爱富,在故乡农村的棚屋茅舍,只要燕子觉得方便,随处都去筑巢安家。它们从春天开始,一口泥一口草地垒窝,也不知飞了多少次,才能把窝垒成。它们在人们的炕上边垒窝,很少把一块泥一根草叶掉下来,也从不往人们的屋里排泄秽物。中午,当人们打开窗子吃饭时,燕子即使衔着东西回来,也只是踅了几圈就飞走了,待人们吃过饭再来,它们很理解主人。人们也从不给燕子出难题,在它们垒窝时和哺乳期,人们下地干活时,也把门窗打开,为它们进出留下方便。连小孩也都知道爱护燕子,他们宁可去漫山遍野追野兔套狐狸,却不去捉自家房梁上那举手可得的燕子。他们还常常极其严肃认真地给大人们讲:“捉了燕子会闹眼病的,害了燕子会被张三(狼)抓走的。”当然,这话也都是从大人那学来的。

我念小学时,常常坐在自家的饭桌旁写作业,有时便停下笔来静静地看着燕子的活动。它们毫无怨忧地劳动着,从黎明到黄昏,用那小小的嘴,一点一点地衔来泥土、草叶,穿梭似的飞来飞去,好像从不知什么是疲倦;
它们像一个高级的雕塑师,把泥块、草茎、木棍编织起来,像人们用钢筋水泥浇筑楼房一样,结结实实地在房梁上筑起一个倒悬着的巢。从某种意义上讲,燕子比人要高明,人是从地面往上建,而燕子是在建筑悬吊式的巢,那难度可想而知,这也表明了燕子的聪明和智慧。巢筑成后,里面还用其衔来的禽鸟羽毛和柔软干草铺垫好一个柔软的窝,既舒适又温暖。

巢筑成了,燕子停止了它们紧张繁忙的操劳,从此,燕子白天在田野上捕食昆虫,在蓝天翱翔,晚上,在梁上的巢里呢呢喃喃,甜甜蜜蜜。一段时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大燕子不在巢里,可梁上仍传出来叽叽的叫声,原来是小燕出生了,几天以后,那些小燕便将小脑袋齐刷刷地伸出窝沿,像列队待发的勇士,那清脆的叽叽声,像是在宣布:蔚蓝高远的天空是属于它们的。可它们的翅膀还不硬实,一次,几只小燕陆续从窝里掉了下来,我便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回窝里,终于在又过了几天后,它们便从窝里飞了下来,又过几天,便又飞到屋外边去了,飞进了田野,飞上了蓝天。整整半个夏天,它们每天都回到梁上的巢里来度过夜晚,那“呢喃——呢喃——”的细语,像是在谈论蓝天的美丽,交流搏击长空后的感想,也像是表示未来的雄心壮志……

金风吹来,霜染枫林的时候,燕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它们苦心经营的家,准备飞涉千里万里到南方去越冬,它们在村子上空盘旋,在电线上聚集,然后,围绕村子飞了几圈,向主人们作深情的告别,向小村作深情的告别,然后像飞机起飞一样,升入空中箭一般地南去了。每当这时,村子里劳作着的人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计,望着它们轻捷的身影隐隐地消失在蓝天里。

“前村春社毕,今日燕飞来。将补旧巢阙,不嫌贫屋归。”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的"这几句诗,说的是燕子的那种不嫌贫穷不贪富贵的恋旧精神。是的,在燕子第二年春天归来时,几乎是又各寻其主。勤劳朴实的燕子和勤劳朴实的乡亲们,既有相依的地方又有相通的地方。

我家的那可爱的燕子。

推荐访问:抒情 燕子 集锦 燕子抒情散文集锦 燕子抒情散文(集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