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9篇)

时间:2024-08-20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发言稿

  刚刚闭幕的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回顾了2023年工作成绩,分析当前面临形势,部署安排了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提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坚定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分阶段、有计划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统筹协调责任担起来,把推进实施机制建起来,把重大部署任务落下去,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唱主角、挑大梁。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生态环保结构性压力依然较大,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环境安全压力持续加大。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新部署新要求,抓住环境污染的主要矛盾,彻底将“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落到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和全过程。要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聚焦“十四五”时期和到2027年目标任务,拓展和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充分发挥高水平保护的支撑保障作用,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要强化环保政策同其他政策统筹,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前端减排、全程监管、协同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法论、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制度集成、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要通过“回头看”,精准评估改革成效,全面总

篇二: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的文章。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一个拥有高品质生态环境的地区,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与生活条件,还能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首先,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优美的自然风景、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人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减轻压力,提高身心健康,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同时,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选择,如郊游、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内容。

  其次,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也成为企业选择落地的重要因素。企业倾向于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区建厂并发展产业,因为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条件,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此外,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多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另外,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优良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

  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同时,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和推广。通过人们不断地追求环境的优化与保护,社会将逐渐形成共同关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着高质量的发展。它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和追求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态势。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严惩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行为。同时,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共同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其次,我们应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等,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此外,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科技力量用于生态环境

  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对水质、空气质量、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监测和管控,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良好行为习惯。在教育体系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促进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全球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和行动计划,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同时,加强环保组织和国际合作机构的作用,推动制定和落实全球环保准则和标准,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总之,高品质生态环境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加大投入,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加美好的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和追求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也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保护和管理条件。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努力奋斗!

篇三: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权威部门话开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7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各界关切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第一个就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黄泗秋认为,要把生态环保工作放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中考量。“首先,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应有之义——离开绿色环保的发展,既不符合新发展理念,更谈不上高质量;其次,高水平保护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这样一些手段,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最后,高水平保护可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环境标准提升,推动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倒逼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开发绿色金融、推出生态补偿机制这样一些政策工具,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从

  而助力高水平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黄润秋表示。

  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将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黄润秋表示。

  据悉,在研究部署方面,该部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持续研究美丽中国建设的指标体系,锚定到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目标,分阶段作出战略安排。在典型推广方面,突出以“美”为核心导向,将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和“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为导向,宣传、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在地方实践方面,专门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福建、山东等省份均在努力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模式。

  “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着力打造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省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营造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生动画面。”黄润秋表示。

  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黄润秋介绍,标志性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我国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成为引领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力量。我国还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启动和稳定运行全球最大碳市场,这些都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二是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中国作为**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具有历史性的‘昆明一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篇章。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还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是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这些年,我国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属世界第一。我国向全球提供了5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设备——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应用,大大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

  四是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我们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

  据服务平台,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培训了120多个国家3000多人次的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同时,开展,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39个共建国家签署合作文件,通过援助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帮助他们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五是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环境管理。“我国企业在承建海外项目的过程中,引入先进环保理念。比如,加纳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在建期间,建立了‘海龟孕育中心",孵化放生1万多只小海龟;为保护象群的生存家园,中老铁路建设时多次延长隧道、以桥代路。”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黄润秋表示。

  (北京7月27日电记者张蕾)

  (2023年)

篇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把握好“五个重大关系”

  11月16日,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等5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在新起点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把握好“五个重大关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发展保护齐头进”,把握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发展与保护,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并妥善处理的矛盾性关系。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水平保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经济发展并非对资源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并非舍弃经济发展,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两者能够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重点系统双并驱”,把握好“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的关系。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重点攻坚”是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的“娄山关”“腊子口”,要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另一方面,“协同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的一盘棋,要以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凝聚各方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重点攻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增强协同治理意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开创环境治理新局面。

  “因地因时来布局”,把握好“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强调,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一方面,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然恢复的能力,要运用自然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推进生态保护。“封山育林、封沙育草”等政策充分体现了保护优先、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发挥自然恢复的潜力。另一方面,当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原有生态平衡已被打破时,须辅以适时、适度、适效的人工修复促进自然恢复,以达成生态保护目标。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退化阶段、不同受损程度的生态系统,须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选择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因外因同发力”,把握好“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

  治。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是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的客观要求。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狠抓外部约束,又要注重内生动力,既有“要我做”的刚性需求,又有“我要做”的积极主动,依靠“内因外因同发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求稳求进相统一”,把握好“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的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次大考,既要有“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也要按照我国发展的节奏自主行动,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把“双碳”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履行“双碳”承诺,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要立足当前国情自主把握“双碳”工作的方式与节奏,决不能受他人左右,保障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能够正常运转。

篇五: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作者:陈迪

  来源:《新长征》2019年第9期

  2018年9月26日,***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这为查干湖的保护与开发指明了方向。2019年吉林省两会上,“加快查干湖生态治理保护”“擦亮查干湖‘金字招牌’”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前郭县举全县之力,紧扣生态民生主题,提出了打好“民族、绿色、旅游”三张牌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开启了绿色发展、生态崛起的新征程。

  一、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查干湖项目建设

  2019年是查干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高水平的规划是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前郭县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强化顶层设计,与省、松原市层级的全面谋划形成上下联动。配合省水利厅完成《查干湖生态治理保护规划》,制定《查干湖保护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2019年度工作计划》,完善《查干湖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修编《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查干湖镇总体规划》等,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规划体系,铺就生态发展跑道。

  查干湖的保护和发展最终落脚点都在项目上,这些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查干湖未来的发展质量。前郭县严把项目准入口,成立由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规划、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监督,加大源头保护力度。

  2018年末到2019年初,围绕查干湖的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初步谋划了涉及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3大类70个项目,总投资239亿元。2019年2月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查干湖治理保护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并在查干湖治理保护规划项目清单和任务清单中对省水利厅牵头设计的38个项目的责任单位、时间节点、投资金额进行了明确。38个项目中,前郭县承担28个,总投资39.41亿元。针对这些项目,前郭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详细研究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每个项目成立一个项目推进组、一个项目专班和招商小分队,项目推进组由一名松原市级领导牵头、一名县级领导配合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能是帮助向上沟通对接和争取支持,组织市直部门参与项目开发建设,督促相关县、开发区履行主体责任、加快推进落实;项目专班和招商小分队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名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处级领导配合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能是落实省、松原市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履行项目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项目包保领导和责任单位,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形成县、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查干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筑牢查干湖生态屏障

  ***总书记指出:“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我们要扎实地走下去。”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我们必须把提升环境问题治理水平作为关键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手抓整改治理,一手抓主动保护,不断提升查干湖的生态环境质量,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

  在景区建设上下功夫。把新建的“吃、住、行、购、娱”项目,全部摆放在湖岸8-10公里以外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湖区生态压力。突出查干湖原生态自然景观,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痕迹。积极开展湖区清洁整治专项行动。

  成立70人的巡查队和160人的保洁队,全天候清理辖区内湖面、湖岸废弃物及养殖垃圾;改造农村旱厕和景区厕所930座,景区内餐饮企业全部建设防渗漏化粪池,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2018年10月至今,清退影响湖区环境的旅游项目18个,取缔商贩摊点26处,拆除景区内违章建筑物43处4940平方米,拆除景观大路两侧大棚及附属用房等8处10541平方米。2019年将再拆除湖边无法接入污水管网的房屋118处14332平方米,关停周边村屯饭店15家,整改82家,退出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1口油井。

  在环湖区域上下功夫。2019年,前郭县和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启动环湖生态修复种植结构调整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在沿湖可视范围内实现4866公顷土地还林、还湿、还草,重点进行中草药、梅花、林果和水生植物种植,在优化区域农业种植结构、培育和发展区域中药材及林果产业的同时,将减少查干湖周边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3/4以上,消减农药使用量13吨、化肥使用量2737吨,有效促进查干湖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水质提升与渔业发展上下功夫。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根据查干湖水质状况,坚持“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通过有机标准模式化定向养殖,每年春秋两季定量向湖中投放鱼苗,有力地促进了查干湖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效合一”。2019年计划投放鱼苗1000万尾,现已投放450万尾,秋季还将投放550万尾,当年即可固定消减氮12.7吨、磷0.65吨,总氮浓度和总磷浓度分别减少1.32%和0.08%。随着投放鱼苗量的不断增长,其消减污染物的能力也将逐年增加。

  在问题整改上下功夫。举全县之力,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绿盾”行动反馈问题整改,并在不断加大整改落实力度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特别是马营泡面源污染拦截整治工程,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建设,确保今年11月末完成整改工作任务。工程竣工后,可拦截来自马营泡周边油田、村镇、农田的面源污染以及嫩江洪水倒灌带来的大量受污染水体进入查干湖。

  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加快查干湖四季旅游发展步伐

  查干湖是以蒙古族文化为灵魂、以渔猎文化为特色的湖泊休闲旅游度假区,以节庆活动为载体的相关活动更是展现了独特的蒙古族风情。2019年5月1日,查干湖首届“春捺钵”开湖鱼美食节拉开了帷幕,开幕式上前郭县蒙古族歌舞传习中心精心编排推出大型室外旅游情景剧《盛世契丹春捺钵》,演绎了传承千载的查干湖渔猎文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游客提供了新颖多样的旅游体验,全面提升了查干湖旅游品质。围绕“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渔猎”,打造查干湖四季旅游发展格局,打破东北旅游季节性的“真空期”,为查干湖的旅游业发展注入无限生机。春天,野鸭缤飞百鸟鸣唱;夏天,满塘荷花香飘四野;秋天,芦花扑面雁阵南归;冬天,银装素裹冰壶鱼跃,让更多的人在查干湖找到归心,找到情怀,找到本真。

  如今的查干湖,本着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线的理念,牢牢把握发展和保护两条线,着力打造查干湖四季旅游发展格局,铺就一幅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美美与共”的动人画卷。??

  责任编辑/雷博

篇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生态时政短评50字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无论是群众增收还是地方经济发展,都应该因地制宜,让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2、走绿色发展之路,要锚定目标,万众一心,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3、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

  5.

  满足人的需要是发展的目的。任何一种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自然界,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有机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

  6.

  现在,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美丽环境等美好生态的需求越发迫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出行、调养身心的内生性需要。

  7.

  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理念。宇宙系统和科技进步具有无限性,地球上的资源环境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却是有限的。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8.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只有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发展理念的绿色创新,才能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观念引导,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9.

  “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不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行动处理好生态问题,美好生态就不会实现。

  10.

  想要建立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统筹协调机制,就要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统筹合作,统筹信息互动,形成“绿色GDP”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篇七: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形势与政策》大作业说明

  1.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考生一旦提

  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

  2.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3.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

  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

  注意:答题截止时间2024年6月30日

  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

  “重大关系”?

  答:***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

  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五个重大关系。这一重

  要论述,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生态文明

  建设领域的鲜活运用,又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阐释和发展;既是对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总结,也为新征程继续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1.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

  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已

  经证明且正在继续证明,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依靠高水平保护

  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反映高水平保护的成效,高水平保护体现高质

  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本质上、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

  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

  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很多两难甚至多难问题,生态

  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需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

  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一方面,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

  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生态

  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

  响评价等手段,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深入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大力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

  业。另一方面,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由倒逼高质量发展向倒

  逼高质量发展与激励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支

  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开发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机

  制等政策工具,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助力高水平保护,引导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

  推进。

  2.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系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重点攻坚运用了

  矛盾分析方法,为协同治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带动全局工作提升。生态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和关联要素的多元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协

  同治理,协同治理有利于更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

  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

  形势新任务,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

  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主要矛盾和矛盾

  的主要方面,也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

  和长远相结合。

  一方面,对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

  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持续深入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另

  一方面,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牢固树立生态治理的大局观、全局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

  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

  度机制,增强协同治理意识,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开创环境治理新局面。

  3.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既要遵循自然界演化的内在规律,给予其充足的自我恢复、休养生息的时间空间,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已经受损或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单独依靠

  自然恢复无法逆转或逆转周期长的,必须借助适度的人工修复措施,为自然恢复

  创造条件和环境,加速恢复进程、提升恢复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但

  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

  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较

  大差距,需要我们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一方面,构建从山顶到

  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眼于

  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质量,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

  保护地等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推

  动形成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按照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遵循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原则,宜保则保、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

  荒。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

  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要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和管制要求,针对生态问题及风险,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开展保护

  修复,提高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严守生态

  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分区

  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以本地适宜的生态系统为优先参照标准,参照生态系统

  的属性特征以及未来环境变化因素等,制定适宜本区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修复目标,优先选择适宜本地的修复措施和技术。

  4.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最严

  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外部约束,必须做到内与外的有机统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层层压实责任,生态环境立法和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构建不断完善,全党全国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

  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但是,简约适

  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尚未真正形成,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正确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一方

  面,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制

  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要统筹推

  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相关法律修订,实施最严格

  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加大对生态环境

  污染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有效发挥司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用法治力量推

  进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制度

  的生命在于执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执行的表率,不断增强

  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

  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外部约束的效力和效果;大力弘扬

  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把建设美丽中国

  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

  5.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实现“双碳”目标时

  把握共担全球责任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辩证统一关系。履行“双碳”承诺需要我

  们保持战略定力,自主行动需要我们激发策略活力。保持战略定力是激发策略活

  力的有力保证,激发策略活力是保持战略定力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

  展道路,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

  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

  当。但是,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

  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

  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无疑是一场硬仗,必须正确处理“双碳”

  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一方面,中国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实现

  “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把实现“双碳”目

  标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

  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要坚持先立后破、破

  立并举原则,坚持稳中求进,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双碳”承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

  全;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五大原则,处理

  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实事

  求是,不搞“一刀切”,要全国统筹、形成合力,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

  分工的客观现实,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策略;深化改革,不踩“急刹车”,坚持

  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的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扩大绿色低碳能

  源供给,大力压减高耗能高碳排放能源消费,以高质量的供需互动促进任务有效

  落实;有序推进,不要“乱换挡”,充分考虑客观实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既要做好节能减排的“减法”,也要做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加法”,以产业

  链思维、生态圈理念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篇八: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重大关系”?

  答:一、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的目标指向,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应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二、准确把握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了然于胸,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准确把握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我国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长江十年禁渔、耕地休耕轮作等成功治理经验表明,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最大限度地保留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而塞罕坝林场建设、库布其沙漠治理等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对生态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适度的人工修复措施,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和环境,加速恢复进程、提升恢复效能。要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准确把握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既要激发起人民群众保护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发挥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约束等功能,坚决做到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让保护者受益、对损害者追究。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挖掘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观深厚底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合力。

  五、准确把握“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在路径和方式上,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按照“1+N”政策体系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在节奏和力度上,要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坚决制止“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

篇九: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讨发言稿

  在上海西郊的金泽镇,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的建筑群已全部封顶。这里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沪湖区域发展轴带,周边绿水环绕,有许多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这一置身美景之中的创新基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久前,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四个统筹”,其中之一是“统筹生杰环保和经济发展“。这一重要要求,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提供了重要遵循。

  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安徽宣城为例,这座森林覆盖率接近60%的城市,近年来利用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向绿求新”,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成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分到一杯羹,旅游人次和收入也创造历史新高。实践充分证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上海推进建立长江流域特色种质资源库,江苏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浙江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安徽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长三角区域将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不断发挥示范作用。

  生态环境治理也为经济发展拓宽了新空间,开辟了新赛道。长三角区域产业富集、城市密集、人口聚集,生态空间相对拥挤,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无论是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还是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无论是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还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系统观念,用好辩证思维,搞好统筹兼顾,才能通过提升“含绿量”来促进“含金量”,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错位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能将更加强劲。

  长三角三省一市“同饮一江水”,是“近邻”也是“队友”,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是需要各方一起完成的“协奏曲”。比如,浙皖两省持续推动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从资金补偿到产业协作,从协同治理到共同发展,逐步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新安江流域实现从“共饮”到“共护”再到“共富”。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才能把各地自身优势变为区域优势,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让生态优势的“高颜值”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高价值”,三省一市还需要紧抓“统筹”“协同”等关键词,加强生态保护红线

  无缝衔接,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健全生杰补偿机制,建

  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Q

  大江奔腾,奋楫者先。今年上海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共抓大保护让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结出“硕果”,江豚频频现身。

  放眼全国、立足全局,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效益。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以协同治理强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定能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推荐访问: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相得益彰 高质量 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