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河湖长制是什么意思(3篇)

时间:2024-08-20 10:19: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河湖长制是什么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讲义

  本章共计13条,主要对本法立法宗旨、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等重要原则问题做出规定,是统领全篇的总规则,对其他章节的规定具有概括和指导作用。本章主要有以下规定:水资源权属的法律制度,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厉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以及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对本法立法宗旨的规定。

  一、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人类因水而生存因水而发展。然而,本世纪人类却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几乎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由于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环境恶化(通俗说是“水少”、“水多”、“水脏”)三大水问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影响。(1)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时,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在一般年份,农田受旱面积1亿-3亿亩,因旱减收粮食200亿-300亿公斤;许多地区因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近几年北方持续干旱,给工农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也给城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2)洪涝灾害频

  繁,防洪安全缺乏保障。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有6年发大水,特别是1998年的严重洪涝灾害。每年洪涝灾害都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使多年的经济建设成果毁于一旦。近几年我国重点堤防的工程有了较大改善,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防洪形势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从总体上看,洪水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3)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200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620亿立方米,其中近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北方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则许多重要河湖污染严重,水事纠纷不断增加。

  《水法》是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除《水法》外,我国还先后制定了有关涉水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如《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以及《城市供水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行政法规的制定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和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二、根据本条规定,《水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与防治水害是《水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水法》的直接立法目的。《水法》列专章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了规定,防治水害则由《防洪法》作专门规定。我国降雨70%-80%集中在6月-9月汛期,洪涝灾害严重,水资源的可利用率低,因此只有在江河、湖泊修建蓄水、引水、提水工程,调蓄径流,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开发、利用水资源与防治水害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事。为此《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这是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的基本原则。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因此应当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

  (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含义有:一是在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前提下,不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一个地区人们的用水需要,而且也不损害别的地区人们满足其需要的发展;二是防止追求眼前的发展,造成污染和枯竭而影响长远的发展。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00立方米左右,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那时国民经济需水总量将增加16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将增加到850亿-1060亿吨,水污染已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的严重灾害。1993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内容涵盖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行动框架,强调“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我国的水利事业正面临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继续做好防洪抗旱、防灾减灾工作的同时,应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这次《水法》修改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通过制定水资源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特别

  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释义】本条是对本法适用范围及水资源定义的规定。

  一、法律的适用范围,也称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即法律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效力和什么时候失效;法律的空间效力,即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法律对人、事的效力,即法律对什么人、行为适用。关于《水法》的时间效力问题,由本法第82条规定。本条第1款是对本法适用的地域范围和对人、事的适用范围作出的规定,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本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陆域范围。它包括在我国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内。一般讲,法律的地域效力范围的普遍原则,适用于制定它的机关所管辖的全部领域。《水法》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法律,其效力自然在我国境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只有列入这两个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才能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适用。《水法》没有被列入这两个基本法的附件三中。因此,《水法》不适用于我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二)本法适用的主体范围,包括一切从事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活动的单位或个人。这里的“单位”,可以是我国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外资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个人”既可以是

  中国公民个人,也可以是外国人。上述主体在我国境内从事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活动的,都必须遵守《水法》。

  (三)本法适用范围不包括有关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防洪活动、水污染防治。本法第80条规定:“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已有规定,因此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不适用本法。本法第81条规定:“从事防洪活动,依照防洪法的规定执行。”“水污染防治,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组织使用。

  【释义】本条是对我国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的规定。

  一、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基本物质,人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形成复杂的权益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水越来越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权属已成为不能回避的重要法律问题。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是水资源所有权和因占有、使用水资源而产生的各种相关财产权益(如取水权)的统称。由于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重复使用,决定了水资源权属与一般的财产权又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用水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成文或者不成文的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这些规范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因此,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是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水资源状况、历史习惯、文化传统等紧密相关的,统一模式的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是不存在的。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制定各种水事法律规范、设定水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义

  务关系的基础。因此,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是这次《水法》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难题,把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公共财产由政府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和管理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例如,南非1998年通过的新《水法》在序言中规定,“人们认识到水是一种稀有的,且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国有资源”;“人们还认识到水是一种属于全体人民的自然资源,而以往南非的种族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妨碍了人们公平公正地得到水,也妨碍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现在人们承认应由中央政府全面负责管理全国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包括公平公正地分配水资源使其得到有效益的利用和分配”。

  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原《水法》在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时并没有明确规定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体代表。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水资源的所有权是这次《水法》修订新作出的规定。国有水资源受法律保护,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法律表现形式是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此,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是指国务院代表国家(即全民)依法行使对国有水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法律上规定国务院是国有水资源所有权的代表,一是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是国有水资源的所有权代表,无权擅自调配、处置水资源,只能依法或者根据国务院的授权调配、处置水资源;二是赋予国务院行使国有水资源资产管理的职能,水资源有偿使用的收益权归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有权决定国有水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的分配办法。明确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为进一

  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确立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根据《宪法》关于水流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规定,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实际状况出发,借鉴世界水资源管理立法的一些新实践、新经验。新《水法》对原《水法》第3条第2款“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的规定作了上述修改。这样修改符合《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有利于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真正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目的。同时,根据《民法通则》有关国家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可以依法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规定,为尊重历史习惯,充分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兴办农田水利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积极性及其相关合法权益,本条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规定。此外,新《水法》还明确规定:(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不实行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资兴建水工程设施的,按照谁投资建设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水工程设施及其蓄水进行管理和合理使用。(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水库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这些规定既维护了国家水资源所有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加强了国家对水资源的宏观管理,也充分保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现有的用水权益,保持了我国水资源权属法律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释义】本条是对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的规定。

  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与土地、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不同,它是大气降雨再生的动态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水资源还具有多功能性,且可重复使用,水资源可以用来发电、灌溉、航运、供水、渔业等;水资源有利害双重性,它既能兴利,又能为害。水多了会闹水灾,水少了会闹旱灾,水脏了会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项活动,都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这一基本原则是建国以来水利建设的实践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时期,对水流的控制能力也很低,尽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任意,但由于用水量很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并不严重;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也不高,比较粗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利用量会越来越大,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据统计,在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总耗水量增加了6倍多。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短缺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表现在北方河流出现了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枯水期,南方部分河流则出现了大洪水,全国旱涝灾害频繁。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重开源轻节流、重经济效益轻生态与环境保护,加之一些地区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用水浪费和水污染,使缺水矛盾加剧,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水资源宏观配置尚未建立,难以实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了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规范水资源分配行为,减少用水矛盾,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这次修改《水法》将“水资源规划”单列一章作了规定。同时规定了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制度,建立了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制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及航运等需要;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灌溉、排涝、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促进农业发展;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水运资源及对雨水、微咸水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释义】本条是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定。

  水利基础设施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物质基础,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条规定的“水利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大中型水利基础设施。由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历史上我国都把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共修建、加固了26万公里的堤防,修建了8.5万座水库(大中型),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形成了58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灌溉面积从2.4亿亩增加到8.2亿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80多万平方公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利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使得洪涝灾害的淹没损失成倍增长,相应地防洪工程的标准、质量就需要提高,防汛任务也更加艰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有6年发生大水,特别是1998年的严重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工作大局。此后,中央和地方加大了防洪投入,重点堤防的工程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防洪形势有了明显改观。从总体上看,我国江河的防洪工程还没有达到规划标准。(2)从农业发展上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中低产田的改造、灌溉方式的转变、园田化建设、更高层次的水土整治等将是今后农村水利的重要任务。从城市发展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城市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任务越来越重。(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水利建设的任务繁重。

  鉴于我国水资源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从法律上保证将水利基础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此本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这次《水法》修改新增加的内容。

  第六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家鼓励并保护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单位、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义务的规定。

  一、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有以下几层意思:(1)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要依法进行,这里的“依法”包括依照本法及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重要的公共资源,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符合水资源规划,并依法经过批准。(2)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中的“水资源”包括各种水资源,如雨水、微咸水、再生水等,本法第24条、第52条规定国家鼓励对这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能、水运资源,本法第26条、第27条对此作了规定。(3)单位和个人在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中,也要同时依法保护水资源,也就是在保护中开发。

  二、单位和个人有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权利,同时也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权利义务对等,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本法的这一规定必将调动单位和个人依法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积极性,有利于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七条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家对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

  一、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水资源更好地造福于全体国民,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

  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是使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它有利于有效控制水的需求,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有利于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有利于国家对水资源宏观管理措施的落实,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以较小的水资源代价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总之,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体现了新时期依法管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本条规定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和实行这两项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不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根据《宪法》和本法的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为了保持我国水资源归属和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本法除在第3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外,又在本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不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已有的用水权益,避免增加农民在农业用水上的负担,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根据本法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统一管理

  水资源的基本制度,因此本条明确授权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此外,本法还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法和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具体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八条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释义】本条是对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和政府加强节水管理及单位、个人节水义务的规定。

  一、厉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由我国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必须长期坚持的国策。本条所称节约用水是指通过依法采取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的水资源只有2000多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还有两个特殊性,一是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水工程对此的调控能力不足,使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我国西北约2/3国土面积上的人口、耕地、国民生产总值与水资源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严重失衡,均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目前,全国每年缺水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村、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城市、工

  业缺水约60亿立方米。农村还有2400多万人饮水困难没有得到解决;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约有⒈5亿城市人口的日常生活因缺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厉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客观需要,势在必行,可以说是惟一的选择。

  二、原《水法》对节约用水问题已作出一些规定,节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近600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400多立方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由600多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约78立方米。但是,我国的用水效率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合理用水现象还普遍存在,污水处理和回用程度很低,节水管理还比较薄弱。从总体上说,节约用水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节约用水的法律制度,增加可操作的具体制度和措施也是本次《水法》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在总则第1条立法目的和第2条适用范围的规定中分别增加了“节约”水资源的内容,还在本条对国家节水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及其方针、政策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和用水单位、个人的节水义务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新《水法》除了在总则中对节水问题作了本条的原则规定外,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和节约使用等有关章节中对节约用水的若干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节水工作涉及全社会的各行业、各部门和千家万户,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各尽其责,才能取得成效。本条明确规定每个单位和个人都有节水的义务,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感与节水意识,让节水成为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本

  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还对一些违反本法规定,不承担节水义务的行为,例如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行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就擅自投入使用的行为等,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家采取植树种草等保护植被的措施,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规定。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生态功能。通过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没有水就没有生态,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涵养水源。为此,我国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法律,这些法律主要有:《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这些法律都规定了植树种草、保护和增加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的具体措施,从而在法律制度上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资源得到保护。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做好我国生态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着严峻形势,突出表现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沿江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为此,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提出到2022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力争使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区,长江、松花江流域和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湖泊、湿地,西北重要的绿洲,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

  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科技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的规定。

  一、做好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工作,一要靠投入,国家建立有效的水利投资运行机制,继续增加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投资兴办水利项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效防治水旱灾害,缓解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二要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都包含了技术成分,技术水平越高,用水效率越高。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能力的集中反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科技进步使得人类不断扩大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而水资源短缺和不可替代性又促使人类转向了有效利用有限水资源,开源与节流都密切依赖技术、经济和生态等因素。因此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必须有科技支撑,技术因素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是科技支撑的两个方面。水资源作为特殊的公共资源,对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科学研究与推广、应用国家必须加以有力的鼓励和支持,包括从政策上到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

  二、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是《水法》的立法任务和目标。人们对水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而不断深化的。过去我国对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较多,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既有有关科学技术研究落后问题,也有现有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急需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因此国家鼓励和支持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对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法》的上述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第十一条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释义】本条是关于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工作的奖励规定。

  奖励是对某种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给予的奖赏和鼓励,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奖励对受奖励者是一种价值肯定,对他人则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目的是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根据本条规定,奖励的对象、范围和条件是对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的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根据国家规定,奖励制度

  包括发明奖励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制度以及与奖励有关的专利制度、发明权制度等等。奖励的标准可以由各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二条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释义】本条是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规定。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组织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这次《水法》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与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不同,它是一种动态的、可再生的资源。流域是一个以降水为渊源、水流为基础、河流为主线、分水岭为边界的特殊区域概念。水资源按照流域这种水文地质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就要求对水资源只有按照流域进行开发、利

  用和管理,才能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区间、部门间的水事关系。水资源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资源可以用来灌溉、航运、发电、供水、水产养殖等,并具有利害双重性。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活动需要在流域内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才能兴利除害,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世界潮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指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两个方面,应当在流域一级进行,并根据需要加强或者发展适当的体制。我国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区的流域,这一自然特点使得协调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颁布的原《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为推进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对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部门与开发利用部门相互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不清,没有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导致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职能错位的现象并存,“多龙治水”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一是流域按行政区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与水质分割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利于江河防洪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指挥。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只顾自保,不顾整体,影响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于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解决缺水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在枯水期争相抢水,还有一些上游地区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区江河断流、无水可用,给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三是不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蓄,加剧了地下水的过量开发。据统计,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亿立方米,已经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四是不利于城乡统筹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五是不利于统筹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目前我国跨区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局部治理,特别是下游地区治理无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质和水环境,只有上下游统一治理、统一水量调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发挥。新《水法》根据水资源的自身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家水资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经验,按照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管理相分离的原则,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四、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的权属管理。新《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水资源的战略规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设置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流域管理机构,例如1935年设立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1933年设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和1929年设立的导淮委员会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大江大河的规划、治理和管理,在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其间机构几经变更。到目前我国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的流域管理机构,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新《水法》对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1)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水

  功能区水质状况的监测。(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的编制。(3)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的审查。(4)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5)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排污口设置审查。(6)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水工程保护。(7)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的制订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的制定。(8)管辖权限范围内的取水许可证颁发和水资源费收取。(9)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等。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还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水法》规定的流域管理机构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监督管理上的一些具体职责还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进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从总体上说,流域管理机构在依法管理水资源的工作中应当突出宏观综合性和民主协调性,着重于一些地方行政区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单独处理的问题,而一个行政区域内的经常性的水资源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应由有关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地方在维护全国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统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水法规和有关政府规章,制定有利于本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和有关规划、计划,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释义】本条是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方面职责的规定。

  一、水资源是一项多功能、多用途的基础性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涉及各行各业,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工作。新《水法》从我国实际出发,按照资源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相分开的原则建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并不是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各项工作都集中于一个部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各有关部门共同依法把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各项工作都做好,才能真正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篇二:河湖长制是什么意思

  

  歌剧《运河谣》

  1、相关定义

  1.1、运河景观相关理论、概念及要素

  2.1运河景观相关理论2.1运河景观相关理论

  2.1.1统一理念

  景观是一个整体,有多种元素构成,元素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讲究的是一个统一理念。我国对与滨水景观的营造历史悠久,但

  是在城市建设中滨水景观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滨水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建设中体现

  较为明显,这是人工改造与自然的结合。古人讲究”师法自然”的理念,在运河景观

  的设计中也应该遵循这种理念,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创造一种能与自然融合的境

  界。当然,对于运河景观的设计,又不能够纯粹的模仿自然,保留大自然的精华,对

  大自然进行提炼概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才能体现人工改造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统一还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对于不同的时代,人的审美观不同,人

  们对于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这里就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对于运河景观的设计,要以人的意志作为指导,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人的需求。

  运河景观区别于其他滨水景观的地方就是运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因此在运

  河景观设计中要体现文化与运河景观的统一,对于文化底蕴丰富的区段,要保留历史

  所留下的痕迹。文化与整体实现统一,很难把握这个标准,在运河景观中既要体现文

  化底蕴,又要让人们感受到自然风光的优美。

  运河还要融入到整个城市中来,运河与城市同样是一个整体。运河是一个城市的标签,同时对于不同区段的运河,城市又是运河的标

  签。因此将运河与城市结合起来

  体现了一种特色文化。

  统一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体现的是个体与整体互相之间的联

  系。

  2.1.2环境心理学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边缘性

  学科。这种理论将心理学与建筑学和环境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新

  4的科学理论。有些心理学家将环境心理学归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显然建筑学家是不

  同意这个观点的,他们认为环境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领域有明显的差异。环境心理学

  重点在于人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从关系出发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心理学

  的相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环境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进行研究的,关注的是社会环境。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景观类学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以及

  心理学。这个交叉学科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层是环境对人的作用,第二层是人

  对环境的需求,两个层面互相作用,从而改善环境的质量。这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大大推动了

  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

  环境心理学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城市与人的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人

  口也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环境的要就也

  随之提高。利用环境心理学找到人与城市的契合点尤为重要。因此在这里提出建设宜

  居城市。宜居城市第一点要做到环境无污染,第二是自然风光秀丽,第三是人口分布

  合理。

  环境心理学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里分成了三个层面:环境与人体、环境与

  视觉、环境与人的行为。

  环境与人体强调

  的是环境对于人健康方面的影响。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物理环境与人体的互相作用。包括通过

  改善环境调节温度、空气的湿度、空气的质量、环境中的噪声等等,这些方面都影响

  着人的健康生活,而人的身体与环境是一个相适应的过程,但身体对环境的适应是有

  一个限度的,因此调节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环境与视觉也就是建筑中的视觉心理学。主要由光与视觉,形态视觉、空间的开

  放性与封闭性三部分构成。形态视觉也就是我们说的审美观,设计中常用的形态设计

  手法有对称、类似于对比、秩序等。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对人们感官的影响也不同,开放性的空间给人们带来自由、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让人缺乏安全感;封闭性的空间

  给人安全感,同时也会让人感觉压抑。因此在空间设计上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的需求进行设计,两者之间也可以互相结合,创造舒适的空间。

  环境与人的行为研究的是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的引导性和限制性。在进行空间设计

  5的时候要从来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一个是从使用者的角度,还有就是从方案的本身进

  行考虑。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肯定能发现某些场合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和倾向性。在

  调查过程中会发现人行为的共性,即是找到区域内人群的行为的规律。将这种研究成

  果作为环境规划的一个考虑因素,形成一种行为的模式化设计。而后对这种设计进一

  步调查反馈,进而优化这种设计理念。

  2.1.3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在当今的社会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是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它具有综

  合性、多学科、系统性等特点,融合了景观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这使得

  这门学

  科在景观规划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并取得重大成功。

  景观学与地理学有一定的交叉,在一定程度上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到

  1949年,德国著名的植物学家

  A.C.Troll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他认为景观是一个区域不

  通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休,景观生态学研究控制某—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

  生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垂自关系,也是水平关系。垂直关系基本是指生态系统内

  的相互作用,水平关系则主要指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水平关系的重视与研究,从一开始就成为景现生态学的重要特色。水平关系的性质及其发生的时间范围是景观

  作为—种实体的重要识别依据。

  景观生态学强调三个核心观点: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景观的维持与发展、景观的最优化利用。由于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

  的过程中,相信随着规划实践的发展,景观生念规划的理论与概念也将会有所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时空结合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即

  建立生态可持续的景观。因此,景观生态规划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经济规划、环境规划与景现设计的结合,使区域开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衔

  接与配合,生产建设、生活建设与生态建设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

  效益的高度统一。

  1.2、运河相关概念

  大运河:历数千年之久形成的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航道,包括古运河及其它相关人工河道(如古邗沟、三岔河)

  在内的运河系统。

  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南段。北起镇江,绕太湖东岸达

  苏州,南至杭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

  3世纪),因长江和钱塘江之间地势低

  平,河湖密集,已出现沟通河湖的运河。后经历代开凿、疏浚,江南运河初具规模。

  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

  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

  河。镇江的谏壁闸就是江南运河的主河道入江口。

  京杭大运河:元代忽必烈在隋运河基础上所开之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

  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1794公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拓宽取直。它是元代至近

  代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里运河:大运河的一段。在江苏省中部从清江大闸经宝应﹑高邮至邗江瓜洲,长

  170公里。里运河的江北入江口在六圩港,与江南运河相对应。

  古运河:通常指历史上的古邗沟、隋运河、泰泊渎等河道。如今这些河道的主流

  部分已融入京杭大运河,而有的河道仍独立存在,人们习惯称之为古运河。如扬州

  古运河的入江口在瓜洲古渡与对岸的镇江金山相对应,与镇江古运河的入江口大京

  口相对应,但民国

  21-22年(1932-1933年)大京口填筑为中华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运河界定为江南运河北端的两岸、里运河南端、扬州古运河

  的全部,它们河道虽然不同,但涉及的旅游资源大体一致。

  1.3、运河景观相关概念

  2.2.1景观的概念

  “景观”(1andscape)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的旧

  约书中,表示的意思是自然风

  6光,风景和景致的意思。从中国的字面意思理解的话,”景”代表的是风景,而”观”代表的是人的感受。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对景观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在园林学科中所理

  解的景观,基本认为景观是为了达到视觉的效果创造的审美对象。这种理解比较随意。

  相比之下,地理学上对景观的定义就相对严密一些,包含了地理的部分特征,考虑到

  与地域的结合。

  景观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侧重于地理综合体空间水平方向的规律与

  综合研究。综合来看,景观一般可定义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生物、地貌等各种成

  分的综合体,这一概念非常接近生态系统、生物地理群落的内涵。出于对景观的理解,可以发现景观有这些特征:是一个多元素聚合而成的综合体;组成元素之间可以互相

  影响、互相交流;有一定的特征行的元素存在其中;以地域性、自然性特征作为主导。

  景观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和人文、社会、城市融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新的层面,因此景

  观反应的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活动。景观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大方面的属性。

  综上,景观看似简单的一个定义却蕴含的多方面的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

  息相关。对于景观的研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包含了对于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探索,以及对于环境的掌控,将自然、生态、人文、地域、行为、社会等多

  方面融在了一起。

  2.2.2何谓运河景观

  基于对景观的概念了解,运河景观的概念为:这是运河与景观的融合,主要指的是在运河流过的城市内,运河所在的一条带状区域内的建筑和水域部分的统称。根据

  运河与城市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运河景观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城市外的运河区

  域,这一部

  分的景观主要是运河本身所具有的河流特色,另一部分是运河与城市交叉

  的部分,这一部分景观是城市与运河的结合,是由城市景观、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

  的组合。对于运河景观的开发其实主要就是对于城市运河景观的开发。

  运河景观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城市滨水景观,但是又有所区别。从运河本身来讲

  是一条河流,与城市产生交集的时候就是一个滨水带。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因此运河又包涵了文化、经济、地域层次的内容。运河景观是集

  审美与文化相结合的景观形态。对这一部分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这些层面:挖掘

  运河背后的历史文化、结合城市的地域特色、考虑城市运河景观的现状、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等。

  7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因此运河景观所表现的特点也有差别。运河北

  起北京,南至杭州,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并且气候地质条件也差异

  较大。因此城市运河景观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各有千秋。比如南方城市水域丰富,运河中水流量充沛、河面宽广,这些地区的运河景观着重突出其自然风光。北方城市

  文化底蕴丰富,尤其是山东地区是孔孟之乡,北京是历朝古都,这些城市的运河景观

  应该着重突出的是其历史文化特色。

  细看运河景观,它又是多种元素的一种结合,桥梁、堤坝、闸口、码头、沿岸景

  物、两侧道路以及人的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运河景观的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运河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景观带,同时城市又赋予了每个城市不同

  的地域风情,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1.4、西方人概念中的歌剧

  西洋歌剧也是从古希腊的戏剧中分离出来的。古希腊的戏剧也是有歌有舞的,后来歌舞逐渐失去作用,变成以对话、动作为手段的单纯戏剧,这种戏剧最终演变

  成话剧。而歌和舞则分离,成为歌剧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与中国戏曲发展史不同,欧洲戏剧的发展则是各艺术种类趋向于逐渐分化。

  1西洋歌剧的形成

  西洋歌剧的兴起与发展是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有

  一个热心于音乐艺术的贵族乔凡尼

  巴尔第(eounfGiovanniBardi,一543一1612)经常在自己的府邸邀请一些文人雅士聚会,讨论各种文化问题。他的朋友吉罗拉

  莫

  梅(GirolamoMei)是一位对希腊悲剧很有研究的学者,是当时关于希腊悲剧

  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梅告诉巴尔第,希腊悲剧的全部台词都应该是可唱的,而不是像他的论敌们认为的那样,只有合唱部分才有音乐。梅并且认为,希腊悲

  剧之所以感人,那是因为这些音乐都是单旋律性质的。巴尔第的另外一位朋友文

  [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1页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曲家格鲁克(ChristophWillibaldGluek,1714一1787)的歌剧改革和奥地利

  作曲家沃尔夫冈

  阿马德乌斯

  莫扎特(Mozart,1756—1791)的歌剧创作。格

  鲁克的歌剧改革进一步加强了音乐与戏剧的关系,产生了代表作《奥菲欧与犹丽

  迪西》;莫扎特娴熟的融合了当时歌剧创作中的所有手段和风格,创作了许多有代

  表性的歌剧作品,如《费加罗的婚礼》、《唐.磺》、《魔笛》等等。莫扎特的歌剧创

  作是歌剧艺术在形式、内容、手法、结构等方面趋于成熟。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

  义

  时期,歌剧艺术进入了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歌剧领域内浪漫主义

  的表现可以概括为:对人性的深层揭示;对个体感情的高度重视;对戏剧效果的极度追求;对音乐表现的无限扩展;对古代题材、魔幻体裁、大自然风光、民族

  文化以及异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与这些精神相辅相成的,是对歌剧传统形式的一

  再突破与创新。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歌剧大师和不朽作品,有代表性

  的主要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一一901)和普契尼

  (G.Pueeini,1858一1924),德国作曲家瓦格纳(Riehardwagner,1813一1883)。

  威尔第完善了歌剧的结构和管弦乐的写作,创作了许多传世名作,如《茶花女》、《弄臣》、《奥赛罗》、《阿依达》等等。普契尼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传统的继承者,他的作品重视旋律的美感,重视声乐表现力的发挥。代表作有《蝴蝶夫

  人》、《托斯卡》、《图兰多》、《艺术家的生涯》等。瓦格纳认为,歌剧应是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总体艺术”。歌剧题材用象征理想的神化,外在动作一即观

  念,用诗的语言表达;而内在动作一即情感,用音乐来表达。他坚持戏剧中心主

  义,音乐是顺应戏剧情节的流畅展开,应具有多层次的不间断的性质。他打破了

  分段歌剧的样式,创造了无宣叙调咏叹调之分的咏叙性旋律;大大增强了乐队的表现力,使声乐部分在乐队的基础上展开说话式的音调。代表作品有《纽伦堡的名歌手》、《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等。20世纪以来的歌剧经历了重大的变

  革,风格比较多样,作曲家的创新意识空前强烈,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探寻与他

  人、与以往不同的道路,不论是在歌剧的创作意识还是创作的手法和体裁上

  都力

  求作新的尝试和探索。主要有德彪西(Debussy,1862一918)与拉威尔(Ravel,1875一1937)的印象主义歌剧,代表作有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和拉威尔

  的《西班牙时刻》等。此后还产生了表现主义歌剧、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

  伯格(ArnoldSehoenberg,1874一1951),代表作((期待》。新古典主义歌剧、民族

  主义歌剧以及英国、美国和前苏联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歌剧探索和创作。歌剧艺术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全球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一章东西方人概念中的京剧与歌剧

  2歌剧的声部分类

  在专业的音乐表演中,人声一般划分为高中低三种。男女音域恰恰相差八度,因此有六档。有的更细腻,每种音域又分为两层,如,第一、第二女高音等,这

  就有八档的区别,加上音色的不同,歌剧舞台上的音乐层次是相当的丰富了。

  声部分类}角色分类

  女高音

  这是女性的,也是人声可

  达的最高的声区。基本分

  为三种类型: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

  代表人物

  抒情女高音:《艺

  术家生涯》中的咪咪、《茶花女》

  中的薇奥莱塔;戏剧女高音:《命

  运的力量》中的丽昂诺拉、《图兰

  朵》中的公主;花腔女高音:《魔

  笛》中的夜后、《弄臣》中的吉

  尔达等等。

  女中音

  17世纪女性

  歌手登上巴

  洛克歌剧舞

  台以后则以

  Alto称呼女

  声的中音。女

  中音又可以

  分出较高和

  较低的两种。

  歌剧中不多

  见,通常不是

  主要角色。

  声音的形象特点

  抒情女高音的音域一般为(c’一。3)音色清柔,气息委婉,行腔连贯,富线条感;以细腻的情感处理,演唱流畅起伏的如歌旋律见长。

  戏剧女高音是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音色类

  型,它的音域为b一

  b,(C3)。高音区激情饱

  满,低音区温暖而深沉;吐音结实,气息支

  撑有力;往往通过爆发性的大跳音程和夸张

  的节奏轮廓,表现情绪的激昂不安。花腔女

  高音的”花腔”一词源自德文K”loratur,系指旋律精巧灵活的装饰,音域通常为

  c’一。3(或高至f3),此类高难度的演唱往往带

  有器乐化的特点,花腔女高音的音色圆润、明亮、运转灵巧、机敏,以高音的极端区域

  作轻盈自如的跳跃而见长。

  它的音域为g一92,甚至可达到b,。较低女中

  音被认为是真正的女中音,音色接近女低

  音,更加注重宽厚的音色质地。女中音通常

  饰演的都不是什么正派的女性,又常会搞出

  很多紧张的情绪,所以说,女中音的音色也

  多半带有戏剧性色彩。

  《卡门》中的卡

  门、《参孙与达丽

  拉》中的达丽拉

  等等。

  女低音

  其声音较女中音更为宽厚、坚实、浓重、深

  沉,常用音域为e一eZ直至g,。女低音形象可

  以演书童或少年,也常与荡妇、懒婆娘、老

  年妇女等联系在一起。

  《赛米拉密德》

  中的阿萨斯、《罗

  恩格林》中的女

  巫敖德路特等。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男男高音音男高音指声

  声抒情男高音与抒情女高音的特征相仿,抒情

  情抒情男高音:《茶

  茶

  乐

  乐乐曲中女高

  高男高音强调音色的明亮,气息的流畅,声音

  音花女》中的阿尔

  尔

  音

  音音、女低音与与优美柔和,富于歌唱性。适合扮演未经世故

  故弗莱德、《蝴蝶夫夫

  男

  男男低音之间

  间的男性,诸如纯情王子、天真诗人、浪漫少

  少人》中的平克顿

  顿

  的的的一个声部。。年之类的角色,抒情男高音的音域一般为

  为等;;;通

  通通常也分为

  为C’一c3。戏剧男高音的角色以其音色厚实、饱

  饱戏剧男高音:《奥

  奥

  三

  三三种类型:抒

  抒满、精力充沛见长,在戏剧性或悲剧性特定

  定赛罗》中的奥赛

  赛

  情

  情情男高音、戏戏情境中通过声音和表情显示出慷慨激昂的的罗、《卡门》中的的剧

  剧剧男高音、花花炽烈情感。在感情进发时,往往带有宣叙性

  性霍赛;;;腔

  腔腔男高音。

  。的特点。花腔男高音是一种演唱风格华丽、、花腔男高音:《塞

  塞

  轻

  轻

  轻轻巧型的男高音,其音域与花腔女高音近

  近尔维亚理发师》

  》

  似

  似

  似似。声音清润、明亮,擅于演唱轻巧灵活、、中的阿马维瓦等

  等

  富

  富

  富富于装饰性的旋律。中世纪素歌中有一种花

  花等。。唱

  唱

  唱唱,近代的花腔演唱,亦可广义的理解为具

  具

  具

  有

  有

  有有更高技巧的花唱。。。

  男男中音音介于男低音

  音由于男中音越来越多地扮演复杂的角色,要

  要抒情男中音《茶:

  茶

  和

  和和男高音之

  之求男中音要具备有力、雄壮的声音。抒情男

  男花女》中的乔治

  治

  间

  间间的声部,大大中音是以抒情见长的高男中音,音域为F一g,,亚芒、《卡门》中中

  体

  体体有较高和

  和或a,,音色温暖内在。戏剧男中音嗓音结实、、的艾斯卡米罗;;;较

  较较低两类,前前浑厚,情绪激烈,音域为E一e,或f,。炫机性

  性戏剧男中音:《罗

  罗

  者

  者者相当于一

  一男中音音域近似抒情男中音,但擅长语言、、恩格林》中的泰

  泰

  般

  般般称之为男

  男节奏的快速机智的表演。

  。拉蒙德等等。。中

  中中音的音域。。。。

  男男低音音这是人声最

  最音域一般为D一d,或e’,通常担任逗人发笑的的《魔笛》中的萨

  萨

  低

  低低的音域

  域角色,还能扮演某些沉郁的角色。

  。拉斯特洛等

  等

  1.5、歌剧的定义

  歌剧的原文”Opera”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意为”作品的复数”,即囊括

  了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形式。歌剧简单来说是一出有音乐,有表演,有歌唱,有剧

  情的戏剧,专业上来讲就是指在乐队的伴奏下,由舞台上的演员们或说白、或歌

  唱,或用舞台表演的方法来侄释表演剧情发展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一部现代意义

  上的歌剧通常是由序曲、宣叙调、咏叹调、说白、重唱、合唱、舞蹈几部分组成,涉及到的专业有声乐、器乐(乐队)、文学(诗歌、剧本)、舞蹈(芭蕾舞等)、服

  装造型、舞台艺术、表演等多门艺术,可以说歌剧是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

  1.6、中国人概念中的歌剧与西方人概念中的京剧

  在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歌剧这个舶来品己经不再陌生,尤

  其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年轻人,那就更加熟悉了。在我们今天看来,歌剧的演唱形

  式主要是美声唱法,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取材也非常广泛,包括爱情、神话宗教、战争等等。西洋歌剧院的建筑富贵华丽,就像王宫一样,歌剧的舞台背景也是相

  第一章东西方人概念中的京剧与歌剧

  当逼真的。也许会由于语言不通造成欣赏时的障碍,但是我们能被歌剧舞台的唯

  美效果吸引,被他的音乐旋律所打动,不管怎么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歌唱家

  也是在努力演绎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总能和我们引起共鸣,只要你细心的听,耐心的品,就能听懂他、欣赏他。

  对于大多数西方观众而言,我认为他们最难以接受京剧的原因,主要包括唱

  腔、脸谱和行头等。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首先他们不

  理解唱腔,而且京剧中的念白也造成了他们欣赏时的障碍,其次,京剧剧情本身的戏剧冲突不够明显,当

  剧情达到高潮时,多数西方人并没有意识到高潮已至,因为他们还在试图理解主

  角在台上的每个动作都代表着什么意味呢。1986年帕瓦罗蒂来中国巡演,曾观看

  过京剧,他当时形容:”京剧是一种夸妙的表演,演出者必须有繁复的戏服与化妆,再从我们听起来相当压迫、不自然的声音演唱,然而对他们来说,这样的音乐就

  和我们听普契尼一样优美、动人”。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京剧,服装独特、脸谱独

  特及唱腔独特。随着交流的深入,特别是近几十年,他们称京剧为:BeijingOpera,京剧在西方人眼中也是变得熟悉起来,我们的国粹”京剧”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

  世界。特别是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京剧,有一首歌《说唱脸

  谱》,则是很多外国人认识京剧的开始,他们演唱京剧、参加比赛等等,虽然他们

  并不能完全理解歌词的内容但是他们被京剧的这种唱腔的特别、脸谱的变化、服

  装的多彩以及肢体语言的神秘美感所深深吸引。

  中国京剧是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荟萃了中国戏曲音乐、唱腔、舞蹈、表演

  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代表剧种。而西洋歌剧是以歌唱为中心的戏剧,集声乐、器乐、舞美之大成,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是西方戏剧艺术的经典代表。戏剧既然来源于生活,是文明的产物,所以说无论中国和欧洲的空间距

  离如何遥远,古代的人际交流与信息的沟通又是如何的不便,二者在戏剧的源脉、表现形式及艺术特征上,中国京剧与西洋歌剧还是有相通之处。归根到底由于东西

  方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差异、民俗及哲学观的迥异作为中国京剧与西

  洋歌剧也

  必定存在很多差异。相信在今天多元文化的交流下,文化艺术的大融合下,中国

  京剧一定能把握住这个契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二章京剧”青衣”与歌剧”抒情女高音”的比较

  第二章京剧”青衣”与歌剧”抒情女高音”的比较

  2、相关背景

  2.1、歌剧《运河谣》的剧情介绍及创作背景

  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一条人工运

  河。起点在北京,终点在杭州,是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桥梁,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在孕育两岸文明的同时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在这条运河上不知发生了多少传

  奇故事,

  2.2、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印青与民族歌剧

  1.1.1曲作家印青简介1.1.1曲作家印青简介

  印青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由于其父母都一直供职于军队的文工团,而且一

  直是演员,在良好的家庭背景的熏陶下,尤其是在父亲的帮助和影响下,他在孩

  提时就对大量的中外音乐作品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那年,就开始学习了

  小提琴,并系统学习过中外音乐的多种乐器。上世纪

  70年代初期,在一次偶然

  的机会中,他被江苏省的一个部队的业余演出团看中,从此就开始了走上了演艺

  事业的发展道路,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在部队进行演奏的日子里,印青对作

  曲的兴趣相当

  浓厚。以后在各级文艺会演时,有许多次演出的作品都是使用他创

  作出的作品,由于他敬业爱岗,对工作一丝不苟,他所创作的所有歌曲,器乐曲

  都有许多人愿意来听。并由此南京军区的文化部门对他的作品非常关注,而且与

  此同时,还特别让加入到军区组织的文艺创作班、作曲训练班进行学习,以便使

  他的作曲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当时,一些老年著名作曲家,像沈亚威、龙

  飞、张锐对他十分器重,从生活上对他关心,在歌曲创作上也给他提供了不少帮

  助,这就开始了他的作曲之路。而后来,到了

  1975年,他所驻部队搬迁到了浙

  江省,他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更大的辉煌,不仅仅是他的伤口经常在军区文艺晚

  会上能够得奖,而且他那种生动活泼又颇具现代意识的音乐风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而从这以后,他在演艺事业道路上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担当了歌舞团团长以

  后,他越来越明白自己在音乐事业上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也就是因为具备了这个

  意识,使得他在音乐创作中不断要求自己超越自我,而且不仅仅是希望自己能够

  在艺术上有所突破,还有理念上的更新;形式的变化,精神的提升;不单单只是

  方法上的推陈出新,甚至还有对境界的追求。在艺术发展道路上,他的那种执着

  精神,以及义无反顾的性格,正是为了追寻一种至高至纯的精神归宿,这个归宿,不仅仅是出自个人的,更重要的就在于,这是一种属于民族的,军队的精神。

  印青的特长不仅仅体现在能创作主旋律的颂歌上,他的作品风格多变:《天

  路》体现出明显的藏歌高远激昂,《相依相伴的高原》则体现出新疆帕米尔高原

  2的荡气回肠,《西部放歌》、《西部情歌》吸纳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精华,《桃花谣》

  和《人间西湖》让人

  听了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走进新时代》、《旗帜颂》让人心

  潮澎湃,《望月》让游子瞬间流淌着思乡的忧伤。《边关军魂》、《边防星》、《当你

  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能让边防战士热血涌动,《天空》在奥运开幕式响起时让

  整个鸟巢萦绕着白鸽,《祖国在召唤》让抗震救灾的军人们振奋起力量,无论是

  雄壮的进行曲,还优美的抒情曲,无论民族、美声还是通俗,印青都把作品的精

  神用音乐演绎到了极致,真是”印人心田和弦描绘时代变迁,青山不老韵律诠释

  华夏骄傲”。

  歌剧《运河谣》是经过了二年的思考、创作排练,而且作为歌剧作品,在国

  家大剧院创作是第一次,该剧的故事背景是京杭运河,在该剧中,借助对剧中人

  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

  生动描述,再出现了在当时运河百姓生活中的离合悲欢、善恶生死、义薄云天。

  本歌剧是在中国文化精华中得到的启示,它对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是比较独特

  的,在歌剧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女人公在运河上命运坎坷的描写,对爱情和人

  间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当中,女主人公”水红莲”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而歌剧中我们也花了比较大的篇章对它进行分析。

  2.3、《运河谣》创作背景

  《运河谣》演绎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具有浪漫、抒情意味的民间

  爱情传说。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书生秦啸生因上书揭发知府贪污漕粮,在

  杭州被衙役通缉,他在逃亡的途中与唱曲艺人水红莲相识于献祭运河龙王的歌舞

  赛会上,适逢水红莲因反抗做有钱人的小老婆,也被追捕,于是二人假扮彩龙船

  的演出者,逃脱了追捕。

  秦啸生穿上水手李小管弃下的号服,冒其名充当一名水

  手,随后两人乘坐船主张水鹞的客货船,沿运河北上流亡。秦啸生与水红莲在患

  难中产生了真爱。

  船行至苏州码头时,盲女关砚砚误将秦啸生认作了抛弃自己与孩子的水手

  李小管,秦啸生碍于被通缉的身份不能说明真相,从而陷入两难。一直对水红莲

  怀有色心的张水鹞刻意收留了关砚砚母子,以此作为秦啸生与水红莲之间的爱情

  3阻力。张水鹞在偶然间发现了秦啸生的真实身份,计划带着官府的衙役到船上抓

  捕秦啸生,但在此之前,水红莲已让秦啸生带视物不便的关砚砚先走,她留下来

  拖延时间。张水鹞的计划落空后决定捆住水红莲做诱饵,引秦啸生回来营救。水

  红莲为使秦啸生不落入圈套,用油灯烧毁了客货船,以自己葬身火海的方式,惩

  戒了黑心船主张水鹞,拯救了秦啸生与关砚砚及孩子的生命。秦啸生欲追随水红

  莲而去,关砚砚劝阻他,应为水红莲走完自己的路,秦啸生被感化。最后,秦啸

  生与关砚砚一起来到北京,决定告发贪官直达九重。水红莲用超越了儿女之情的人间大爱,使秦啸生与关砚砚找到了漂泊者的心灵家园。

  《运河谣》是一部有别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民族歌剧。作曲家印青赋予了全剧

  悠扬动听的民族旋律;编剧黄维诺、董妮在借鉴刘绍棠小说风格的基础上,讲述

  了运河上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整个主创团队从运河的源头——杭州拱宸桥一路

  北上,经过多次对运河沿岸的几个城市进行实地采风,寻找到大量实物原型的鲜

  活视听形象。最终撰写出水红莲、秦啸生、关砚砚之间一段感天动地的真情故事,呈现出一幅记录着悲欢离合的运河画卷,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人性

  善良的价值观,更展现

  出中国民族歌剧特有的艺术质感和艺术魅力。

  2.4、()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

  1.北方尤其是国都发展的需要

  至元八年十一月(1271年

  12月),忽必烈采纳刘秉忠、王鹗等儒臣的建议,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以示正统,是为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定燕

  京(今北京)为国都,称大都。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灭了南宋,结束了

  我国自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统一王朝。

  元朝实现了国家大一统,随之面临着较为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先进民族的问

  题,尤其是建都大都之后,唐朝以后开始出现的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经济中。。

  15心在南方的形势进一步强化。中国北方(今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尤其是农业日

  益凋弊,而元朝廷、贵族官僚集团和数量庞大的军队又集中在大都的周围地区,他们所需要的粮食还有大部分的生活物资,都要依靠江南地区(今长江中下游地

  区)来供应。而江南到大都路途遥远,正如《元史

  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①随着大都

  城的急剧发展、京城人口的迅猛增多和军费开支的增加,元朝廷对南方粮食等物

  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及时安全地把江南的粮米运到大都,就成了一个必须

  尽快解决的问题。

  2.沟通南北水上运输的需要

  为保证北方的粮食、生活用品等物资的供应,同时将北方的政治中心与南方

  的经济中心密切地联系起来,元朝廷在内河运输和海运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在开辟内河航运的同时,又能通过运费低廉的海上运输,将江南的粮食等运

  往大都,达到南粮北调接济京都的目的。在南粮北运的方式上,元代有自己的特

  殊之处:其他朝代大体上以内河运输为主,必要时以陆运加以辅助。而元代则是

  以海运为主、河运为辅。

  (1)内河方面。元朝初期依靠旧运河即京杭大运河,辅助以陆运的方式。

  虽然元军于至元十三年占领了临安城,然而当时的淮东地区依旧控制在南宋将领

  的手中,所以为避开其活动区域,调拨于浙西的粮米,由长江几经周折转运进入

  淮河,再由黄河逆流而上到达位于黄河北岸的中滦旱站(今河南封丘西南),再改

  换陆运

  180里至淇门(今河南汲县西南)进入御河(今卫河),最后运到京师。正如

  《元史》志第四十二记载:”(至元初)运粮则自浙西涉江入淮,由黄河逆水至

  中滦旱站,陆运至淇门,入御河,以达于京”。②统一了淮东地区后,元朝廷仍

  然关注于传统内河航运的建设。并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立京畿、江淮都漕

  运司二,仍各置分司,以督纲运。”③两个漕运机构共同管理这条以中滦站为转

  运点的南北运输线。”每岁令江淮漕运司运粮至中滦,京畿漕运司自中滦运至大

  都。”④这种由东向西,再由西朝东北向的转折,途中肯定需要进行多次的水陆

  搬运,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每年只能完成约

  30万石运粮量,这远远达不到京师。。。。

  16日益增多的对粮食等物资的需求。为缩短航程,避开水陆转运,至元十三年(公

  元

  1276年),由兵部尚书奥鲁赤主持,引汶水、泗水(今中运河)自济州(今

  山东济宁市)北至须城(今山东东平)安山(今梁山县小安山)开济州河,至元

  二十年(公元

  1283年)竣工。”济州河者,新开以通漕运也。”①济州河开通后,江南粮船可以从淮安北上,经泗水到达济州,通

  过济州河到达须城安山,转大清

  河顺流由利津入海经海运到直沽(今天津大沽口),最后到达大都。可见这种水

  陆转运极其费力耗时,加上运道因河口淤沙壅塞造成的不畅通,就常常会影响粮

  食的运输。因此通过海运与内河运输利弊的对比,元朝廷逐步认识到海运的重要

  性。

  (2)海运方面。为了减少运费,分担漕运的任务,元朝积极探索海上航线。

  “至元十九年,始建海运之策,(伯颜)命罗壁等造平底海船,运粮从海道抵直沽。

  是时犹有中滦之运,不专于海道。”②关于海上航线,据《元史

  食货志》记载:“初,海运之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扬州路通州海门县黄连沙头万里长滩开

  洋,沿山□而行,抵淮安路盐城县,历西海州海宁府东海县,密州、胶州界,放

  灵山洋,投东北路多浅沙,行月余始抵成山。计其水程,自上海至杨村马头,凡

  万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险恶,复开生道。自刘家港开

  洋,至撑脚沙,转沙嘴至三沙扬子江。过匾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滩放大洋,至

  青水洋。又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岛至之罘、沙门二岛,放莱州大洋,抵界河口。

  其道差为径直。明年,千户殷民略又开新道,从刘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

  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至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

  河。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视前二道为最便云。”③

  海运要比水陆运输省费很多,花费时间也短,然而由于对海道航线不够熟悉,途径湍急的海流,同时对海上气候的变化不能有效掌握,常常遇到风暴,加上途

  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水深变化剧烈,岸线复杂,”海道极险处也”④,海上运输十分艰险,每年都有大量船只沉没,粮食和人员损失严重。如《元史》。17卷九

  十三《食货志》所载:”然风涛不测,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间亦有船坏而

  弃其米者。至元二十三年始责偿于运官,人船俱溺者乃免。”①

  因此,为了缩短海上航程,避免绕道山东半岛成山角的风险,至元十七年,对家乡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的莱州人姚演,提出开凿贯穿胶州湾和莱州湾的胶莱

  运河的建议,以运河和海路联运的方式来提高运输的效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海

  上航程,还能够避免远涉重洋的艰险,也不需要花费巨资修建南北运河。姚演的建议得到了元世祖的准许,”用姚演言,开胶东河及收集逃民屯田涟海”。②元代

  胶莱运河的开凿,对大都粮食及物资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航海技术

  的提高,商业的发展等等,都起了重大作用。

  2.5、研究背景

  十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发展观也日

  臻成熟。”科学发展观”就是我国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关注以人为本,注意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注意人

  与自然的关系的建设。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就是要规划时注意可持

  续性发展,建设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更新整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

  近年来,常州市被列为全国第二轮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院、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常州市区被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中心列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与之相

  适应,也必然要求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良好的市容市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特色

  景观。

  目前,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经济建设的进

  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发展中不足的一面逐步体现出来。主要表

  现在城市干道功能不够完善,空间景观欠缺特色,市民休闲活动空间匾乏,城市水体

  污染加剧,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等。为促使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的持续发展,有必要推进市区环境及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而运河滨水区的景观更新

  恢复,正是其重要的一个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京杭运河原线路穿过常州市中心区,两岸建筑多,沿线码头多,跨河桥梁多,并

  且桥梁通航净空尺度仅满足六级航道标准,码头的靠泊能力也仅为100一200吨,严重

  不适应急剧增长的运量需求。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将运河常州市区段按三

  级标准改线新挖。

  从构建”一体两翼”城市框架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新建的运河地区进行整体规划

  设计,将京杭运河常州段与312国道常州段一并南移改建,实施水陆并举、路河共线,形成一道长达17公里”一河、一路、两林带”的”绿色交通走廊”。并在此基础上将

  新运河地区打造成现代城市形象展示区、生态居住示范区、现代商业繁华区和公共服

  务设施新型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航道品位。

  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开展以及我市运河南移工程的实施,古运河将不再承

  担航运的功能,常州将全面启动古运河的保护开发工程,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把常州古运河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景观河道。

  2.6、()明朝重开胶莱运河的历史背景

  1.满足政治统治的需要

  ,27公元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起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市),位于物产丰富的江南地区,粮食供应不成问题。”太祖都金陵,四方贡赋,由江以达京师,道近而易。”①但明成祖迁都到燕京(今北京)后,”道里辽远”,

  向都城输送粮食等物资以保证其稳定,就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正如王在晋《通

  漕类编》所讲:”国家奠鼎幽燕,京都百亿万口抱空腹以待饱于江淮灌输之粟。

  一日不得则饥,三日不得则不知其所为命。

  而国家之紧关命脉,全在转运。”②因此出于与元代统治者相同的原因,随着国家政治、军事中心的北移,明朝政

  府、军队的粮食等物资的供应逐渐依赖于南方,如何南粮北运再次成为了一个重

  要的社会问题。

  2.”河决淤运”,漕舟不通

  明代用运河和海路兼运的方法进行南北漕运。据《明史

  宋礼传》记载,永

  乐初”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

  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③从江南海运至天津有海

  上漂泊风涛之险,还有倭寇的侵犯,船只时有亡失;而”由淮入黄河至阳武,陆

  运至卫辉,仍由卫河入白河至通州”④,要绕过当时已经淤塞的会通河,路途曲折

  遥远,费时耗资。因此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侍郎金纯方奉命

  疏通了淮(安)扬(州)段运道,疏浚并改善了元代的会通河运道,对京杭大运

  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大运河基本畅通,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状况也有

  所好转,”会通河已开,黄河与之合,漕道大通,遂议罢海运,而河南水患亦稍

  息”⑤,漕运也顺利开通了三四十年。

  然而淮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就被黄

  河裹挟着大量泥沙侵入。尤为严重的是在

  公元

  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其时的金统治者,想借黄河的洪水,以水当兵侵扰南宋,致使滚滚的黄河水在淮北平原上一泻千里,夺去了淮

  河入海的水道。黄河夺淮入海三四百年来,泥沙淤积日益严重,自开封至徐州、淮安间的黄河决口、改道也越来越频繁。(见图

  4)据《明史

  河渠志》记载,黄河在洪武、永乐、正统、弘治、景泰等年间屡次决堤,破坏了运道,致使漕船。28受阻甚至毁损。从”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至是

  复之。”①正统十三年(公元

  1448年)”其秋,新乡八柳树口亦决,漫曹、濮,抵东昌,冲张秋,溃寿张沙湾,坏运道,东入海。”②弘治二年(公元

  1489年)“五月,河决开封及金龙口,入张秋运河”,同年”河复决张秋,冲会通河”。

  “越四年,河复决数道入运河,坏张秋东堤,夺汶水入海,漕流绝。”③弘治六

  年(公元

  1493年)副都御史刘大夏奉命治河,建大堤阻断黄河北流,黄河水被

  人为地全部逼入淮水中,”淮北始有河患。水道之迁徙,此后益开其扁鑰,实自

  禹以来未有之变局也。”④。29图

  4:黄河夺淮入海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黄河屡决使得明朝政府为治理水患,保证运道的畅通而动用了大量的民力财

  力。但治河”保运”的效果不佳,”河决淤运”、漕舟不通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对国都粮食等物资的供应构成严重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海运便被屡次提及,“海运关燕都重轻,新河系海运通塞”①,为避免海运险多失亡,”胶莱海运”。

  30的建议被重新提了出来。尤其是籍贯山东还有任职山东的官吏,如梁梦龙、王宗

  沐、崔旦、蓝田等力主海运的人,主张重新疏浚开通胶莱河。

  2.7、歌剧《弄臣》的创作背景

  威尔第展幵中期创作生命的跨时代杰作就是《弄臣》。威尔第釆用了法国大文豪

  维克多?雨果(1802?188S)的《逸乐之王》为题材,在作品即将完成之际,奥地利官方却以原作有反王朝色彩而加以施压。威尔第接到这个公告以后,将法

  兰索一世改为曼托瓦公爵,托里布雷改为里格莱托,女儿布兰吉尔改为吉尔达,柯塞夫人改为齐布拉诺伯爵夫人,萨尔塔巴塔尔改为史帕拉夫齐列,且将具名由

  原来的《被沮咒的逸乐之王》改为《弄臣》,最后才妥协定案。虽然有此妥协背

  景,对威尔第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剧中诸多精神纠葛当中的小丑里格莱托的悲剧。

  30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8、歌剧背景提示

  《灰姑娘》是一部充满了情趣与幽默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伤感剧元素和剧中保守的风格相得益彰,从而使之成为一部宏大的巨作。

  “灰姑娘”的故事,是童年时代最爱听,最熟悉的童话。这个故事以意大利

  作家巴西莱、法国作家佩罗和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的作品最为有名。后来通过

  帕维西的戏剧《阿吉蒂娜》,灰姑娘成为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广为编译的童话故

  事之一。民俗专家们曾鉴别出这个故事超过

  300种版本,其中主要有三个故事

  原型,而每一个又有着它自身的社会及心理侧重点。最为人熟知的一个版本是从

  17世纪流传下来的法国作家查理

  保罗特的作品。故事中有残忍的继

  母、精灵

  魔法巫婆、老鼠拉着的南瓜马车,还有著名的水晶鞋。这是一个很女性的版本,充满了法国式罗曼蒂克的幻想,更加适合韦伯或者柏辽兹的音乐风格,而不是罗

  西尼。罗西尼的音乐性格中也有浪漫的成分,但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吸引听众的是

  他的诙谐和理性。另外两个版本则更富男性气息

  。第二个版本是剧作家费奥蒂

  的剧本,据说是根据伊苏阿尔作曲的歌剧《桑德里永》改写的,这个版本中父亲

  取代了版本一中的继母,对他可爱的女儿提出各种不近人情的要求,时常刁难她。

  同样,这也不是一个能吸引罗西尼的版本。第三个版本并没有幻想和魔法,是由

  爱迪安根据佩罗的原作写成,性格凶暴,咄咄逼人的继父是个没落贵族,相貌丑

  陋的姐姐们则是爱讲闲话的势利眼。这个充满理性与现实意义的版本更适合于罗

  西尼。这一出掺杂着多愁善感、忧伤悲怅还有一丝残酷的滑稽喜剧,出人意料地

  把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优雅气息和粗俗拙朴混合在一起,但与童话气氛相去甚

  远。罗西尼于一八一五年和那不勒斯圣卡罗歌剧院经理巴尔巴雅签定契约,决定

  每年在那不勒斯发表两部新作,次年他写出《报纸》和《奥赛罗》,十二月中旬

  则前往原来也约定上演新作的罗马,这时的他还对于该写什么作品并没有任何头

  绪。然而就在圣诞节前的某一个晚上,由于和剧本作者费雷蒂玩笑般的谈话,突

  然决定取用”灰姑娘”作为题材。于是,从该年岁末到次年年初,据说只花了二

  十四天的时间就将全剧杀青。

  二、拉米洛王子角色分析

  拉米洛王子是《灰姑娘》中的男主角,是理想男子的化身,英俊、谦恭、儒雅。虽贵为王子,但他并不因此而显得不可一世。当然也是一位果断的君主,2歌剧《灰姑娘》

  中咏叹调《我发誓要找到她》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一旦决定自己的意志后,就会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打破传统,不怕世俗的约束,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相信有安杰林娜这样聪慧的妻子相伴,在智者阿利多罗

  的帮助辅佐下,拉米洛王子一定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国王。

  三、选段《我发誓要找到她》的背景

  故事发生在马尼菲科男爵府邸。为了帮助拉米洛王子选择一位称职的新娘,王子的师傅阿利多罗曾经周游全国,终于在马尼菲科男爵的女儿中为王子挑选了

  一位十全十美的新娘。作为国王的继承人,拉米洛王子清楚的知道择偶对于自己

  的重要性。为此,他打扮成王子仆人的模样来到男爵家,他要亲自观察那位既美

  丽又善良的姑娘。

  来到男爵家,由于打扮成仆人模样,拉米洛王子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正

  当他在男爵家的大厅中试图找到师傅说到的那位姑娘时,她和灰姑娘安杰林娜不

  期而遇。她的一眸让拉米洛王子感到一股暖流流入心田,她那明亮的眼睛使王子

  陷入遐想;王子的目光让安杰林娜心跳加快,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令安杰林娜失

  去方向。

  王子多想立刻告诉她事情的原委,但使命感告诉他,必须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感。两个人都沉醉在一见钟情的爱情喜悦中,双方都陷入情爱的窘境之中。

  王子首先打破窘境,他询问安杰林娜;”你是谁?”如此简单的问题却难倒

  了安杰林娜,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是谁。理论上说她算男爵的女儿,但是男爵

  又确实不是他的父亲,家中的两个姐姐也不把她当做妹妹。唉!说不清楚自己是

  谁,安杰林娜只好请王子原谅自己。

  王子从未接触过如此简单的姑娘,简单就意味着纯洁。安杰林娜的简单态度

  使她自己更具备了无穷的魅力,王子的心彻

  底被她征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心已被她偷走,从此再也不受自己支配(二重唱《卸掉所有装饰》)。

  拉米洛王子吩咐贴身仆人丹迪尼扮成的假王子去邀请男爵带着他的女儿参

  加皇室举办的晚会,这时安杰林娜也请求男爵带着她一起去。但是,男爵不但拒

  绝还当众羞辱安杰林娜。如果不是假王子丹迪尼的一再劝阻,王子拉米洛几乎要

  把自己的愤怒倾泻到男爵身上,好在王子的师傅阿利多罗及时赶到,并宣布男爵

  家的三个女儿都被邀请参加晚会,然而,男爵并不承认安杰林娜是他的第三个女

  儿。他说安杰林娜只不过是他家的厨娘,而他的第三个女儿早已死去。此话一出,王子的心立刻沉入大海,自己钟爱的姑娘尽然不是师傅所说的男爵女儿,而男爵

  的两个女儿又实在令人失望。众人也为这意外的结果所困惑,场面立刻陷入僵局。

  3歌剧《灰姑娘》中咏叹调《我发誓要找到她》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王子知道,如果此时自己继续坚持让安杰林娜参加晚会势必造成难堪的结局。留

  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王子强忍着心头怒火,带着众人暂时离开了安杰林娜(五

  重唱《先生,一句话就好》)。

  皇宫举办晚会,各路嘉宾纷纷而至,这其中也包括男爵及他的两个女儿。此

  时,拉米洛王子依然假扮成王子的仆人,他吩咐丹迪尼负责招待男爵的两个女儿,并从中窥视两人的品行。

  不久,丹迪尼来报。经过短暂的接触,他断定这两姐妹不但举止无礼、脾气

  暴躁,而且还贪图虚荣。拉米洛王子感到费解,师傅阿利多罗一向独具慧眼、知

  人善任。他曾经告诉过自己理想的新娘是男爵的女儿之一。但实践证明,师傅的选择是错误的,他完全是乱点鸳鸯谱!丹迪尼趁机攻击阿利多罗,而拉米洛王子

  则表示无所谓,

  就让两姐妹像两只无头苍蝇乱闹去吧,谁愿意娶她们都行。总之

  自己不会娶她们(二重唱《安静安静,轻点轻点》)此时,两姐妹对假王子丹迪尼展开了疯狂的爱情进攻。但丹迪尼告诉二人,他只能娶她们中间一位为妻,而另一位则要嫁给他的朋友为妻。要问这位朋友是

  谁。丹迪尼把手指向了假扮仆人的拉米洛王子。尽管拉米洛王子表白,自己虽为

  “平民”,但也懂得温柔和礼貌,但两姐妹以貌取人,坚决不愿意嫁给这位”平

  民”(四重唱《王子殿下,您在哪里》)。

  突然,迎接贵宾的号角再次吹响,阿利多罗带着一位蒙面的小姐出现在皇宫。

  人人都在猜想来者的容颜和芳名,但阿利多罗却装作毫不知情。她是谁?为什么

  来皇宫?人们问着同样的问题,但却无从得出答案。顿时,一种神秘的气氛笼罩

  皇宫。两姐妹对这位神秘小姐的出现表示气愤,她打翻了她们的醋坛子,令她们

  发疯。而神秘小姐的出现则使拉米洛王子充满了甜蜜的幻想,他期盼那神秘的小

  姐就是自己心中渴望的爱人,他为此而感到激动不已(五重唱《阿利多罗大师》)蒙面小姐对华丽的皇宫坦然处之:”一切礼物都不会打动我,它们仅仅属于

  浮华的世界。我需要的爱人是能够尊敬我、爱我的温柔之人。”虽未见庐山真面目,但来者甜蜜的声音却打动了拉米洛王子的心:”我的心

  是如此熟悉这甜蜜的声音!”它让王子看到了希望!透过面纱,美丽的眼睛射出锐利的目光;摘掉面纱,她的美丽如光芒四射的太阳把美丽撒满人间。她的美丽让人感到窒息和震撼。让拉米洛王子觉的自己仿

  佛生活在梦中。人们从王子的目光中看到了爱情的火焰,他们确信,王子已经爱

  上了这位姑娘(六重唱《噢!即使你戴着面纱,我们的心已被你偷走》)。

  4歌

  剧《灰姑娘》中咏叹调《我发誓要找到她》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晚会结束后,拉米洛王子独自思量:这位美丽的蒙面小姐神似我今天早上见

  到的那位姑娘,那位甜蜜的姑娘是那般令我魂牵梦绕。不过,此时王子心存疑惑,他不知道那位姑娘爱的是自己还是王位。突然,他看到假王子丹迪尼和那位神秘

  的姑娘来了。拉米洛王子决定躲在暗处偷听他们的谈话。

  神秘的姑娘果然没有让王子失望,她拒绝了假王子丹迪尼的追求,并明确告

  诉他,她爱的是丹迪尼的”仆人”。听到此,拉米洛王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

  动,冲到了神秘姑娘的面前表白了自己的爱意。拉米洛王子的猜测是正确的,这

  位神秘的姑娘就是他之前遇到的灰姑娘安杰林娜。

  拉米洛王子:”难道地位和财富不能吸引你的心?”安杰林娜:”我以纯洁为美,爱情才是我的唯一财富!”拉米洛王子急不可待地询问安杰林娜是否愿意成为他的妻子,而安杰林娜则

  劝慰他不要着急,需要进一步了解她之后,在慎重地做出最后决定。安杰林娜将

  自己佩戴的一对手镯中的一只交给拉米洛王子,告诉他:”到时

  你若依然喜

  欢我

  我将是你的人!”说罢离去。

  她留下的话让拉米洛王子不得其解,他找到师傅阿利多罗,告诉他自己的心

  被爱情所困惑,请他为自己指点迷津。阿利多罗告诉王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追随

  自己的心。

  王子发出命令,首先,立刻恢复自己的王子真面目,把所有发出噪音的笨蛋

  赶出皇宫;然后立刻出宫,他要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王子发誓,在爱情的引领下,无论到何处,他要把她找回来;手镯象征着爱

  情,他要把爱人找到,深深的亲吻她,并永远把她搂在怀中;爱情让王子对生活

  充满希望,希望使王子兴奋激动。怀着澎湃的心,带着甜蜜的微笑,

  王子奔向寻

  找爱人的征程。从而演唱出这段经典的男高音咏叹调(拉米洛王子咏叹调《我发

  誓要找到她》)。

  5歌剧《灰姑娘》中咏叹调《我发誓要找到她》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2.9、歌剧形成的背景

  14世纪至

  16世纪中,人们从拜占庭帝国覆灭时被抢救出来的古手抄本,以及从罗马废

  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中看到古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同时也从中找到

  了可以利用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他们认为这些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化长期以来被教会抹

  煞、埋没。因而必须”复兴古代文化艺术”,于是就兴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

  他们高喊着”回到希腊去”的口号,实际上并非要真正地复古,而是要在”复古”的口号下

  冲破封建束缚,去实现新兴资产阶级对新文化的要求。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学、绘画、和雕刻的影响,自

  14世纪来音乐艺术逐渐加入

  了世俗性题材内容。到了

  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佛罗伦萨诞生了划时代的新的音乐表演

  形式-早期的歌剧(抒情音乐剧

  MusicDrama)。从此,在和声伴奏下的主调旋律的独唱

  取代了复调合唱,音乐与戏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16世纪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聚集了一群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其中有诗人努

  奇尼(O.Rinuccini,1562-1621)、作曲家兼歌唱家佩里(J.Peri,1561-1633)、卡契尼

  (G.Caccini,1548-1618)、卡伐利埃里(E.D.Cavalieri,1500-1602)以及理论家伽利略

  (V.Galileo,科学家伽利略之父)。他们经常在当时的”文艺保护人”巴尔第(G.Bardi)伯爵

  和柯尔

  西(J.Corsi)伯爵的府邸聚会,成立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小组,探讨艺术理论并进行各

  种实验性的创作实践。他们的主要意图是要使音乐和戏剧相结合,加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他们认为单纯的独唱旋律本身就会给歌词带来生命,无需复杂的复调、对位和装饰。因

  此,把创作精力集中于优美、朴素、典雅、动人的旋律及咏叹调上。他们向往古希腊的艺术

  成就和艺术原则(文学、戏剧和音乐的密切结合),认为古希腊悲剧是艺术综合体裁的范例;同时认为复调的合唱音乐遮蔽了歌调,缺乏表现形象的生命力。因此,他们决心恢复古希腊

  悲剧的咏诵调(Declamation),并创作出以独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作品。

  公元

  1594年,佩里根据诗人奴奇尼的剧本,写出了意大利最早的抒情音乐剧《达芙尼》

  (Dafne).该剧于

  1597年在柯尔西伯爵的官邸中首次演出,轰动了整个佛罗伦萨城。16003年,二人再度合作又写了一部歌剧《犹丽狄茜》(Euridice).该剧取材于希腊神话,歌颂了

  爱情和艺术的力量。该剧是为庆祝梅迪奇王族的玛利亚公主和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婚礼而上

  演,获得巨大成功。《达芙尼》和《尤丽狄茜》的上演标志着歌剧的诞生。(当时还没有歌剧

  -Opera一词,直到

  17世纪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卡伐利才首次把抒情音乐剧改名为歌剧)。

  3、研究意义

  3.1、水红莲形象的典型意义

  《运河谣》产生于多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是我国原创的一首新歌剧,从其

  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来说,作为一部全新的歌剧创作,它与

  以往的大量歌剧存

  在着诸多不同的地方。由于写文章揭发当地贪官而被追捕被迫流浪逃命的穷困书

  生秦啸生,以及不愿委屈做妾而选择逃亡流浪的唱曲艺人水红莲,在穷极危急的逃亡旅程当中彼此相遇相识,在获得对对方的深入了解之后进一步的相恋以及同

  行。而这个时候同样看上了水红莲的恶霸船主张水鹞为了能够抢夺到手,首先是

  嫁祸秦啸声惹是生非,逼迫他赢取被水手李小管遗弃的悲惨盲女关砚砚,而后见

  到阴谋并不见效因此又在得知秦啸声真实身份之后向官府告发,并阴险的以水红

  莲作为饵准备诱捕秦啸声。在这样的一个危急时刻,紧急关头,水红莲为了保护

  秦啸声,选择了牺牲自己葬身熊熊火海之中,解救了她至为心爱的爱人秦啸声以

  及命运悲苦可怜的盲女关砚砚。这样的仪的任务形象塑造十分典型,充分的展现

  了广大底层人民所存在的这样一种大爱,整部歌剧跌宕起伏,颇为感动人心,至

  为深刻。

  143.2、研究范围与意义

  史上城市的兴起、发展、演变的学科,是历史地理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某一个地区地位比较重要的城市,都能成为这一地区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对这一地区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的状况,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着

  很大的帮助,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情况。

  历史上一个城市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所

  以良好的水运条件就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

  上有许多城市的发展和壮大

  都是依靠水运。运河、漕运、城市三者之间关系密切,运河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血

  脉,漕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正是依托这两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而不断

  发展,这三者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是本文的研究动机。

  本文选择隋唐时期的汴州城作为研究对象。隋唐时期的汴州城地处大运河沿

  线,交通发达,水运昌盛,汴州城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为以后五代和北宋时

  期成为都城打下基础。汴州城是比较典型的依靠运河获得发展的城市,研究汴州

  城有助于我们理解运河、漕运对于一个城市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开封作为历史上

  的重要古都,正式兴起于春秋战国、复兴于隋唐时期、发展于五代时期、鼎盛于

  北宋时期。隋唐时期的汴州正是开封从一个州级城市发展为后来一国都城的初始

  阶段,对于我们研究北宋时期的开封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3、选题意义、主要文献及学术史

  对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

  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运河经济与地方教化的关系,既是一定

  历史时期社会的产物,同时也反过来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情形。京杭大运河不仅

  仅是直接推动周边城市经济繁荣的动力,也间接促进了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对

  临清山东运河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坐落于运河河畔的临清乃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昌盛的运河经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分析明代山东临清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发展,探讨

  传统中国晚些时代运河

  与城市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追寻明代山东临清地区政

  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必要先介绍相关文献

  资料及前人基本研究成果。

  见诸于正史及典籍当中记载临清地区的文献资料主要有《明史》、《明史稿》、《明实录》、《国榷》和《明会要》。《明史》、《明史稿》其所依据的资料多来自于

  《明实录》、《国榷》、《明会要》;《国榷》、《明会要》记载有明代临清州较为丰富

  的史料;各种版本的临清地方史志则记载了明代临清州大量的社会变迁和政治沿

  革资料;上述有关文献资料的影印本或点校本,目前都较为常见,本文以学界通

  用版本为主,至于诸书流变,兹不赘述。

  此外,明代士大夫的诗文集、朝鲜来华商人的笔记以及明代小说《金瓶梅》

  中也包含有当时临清丰富的史料。例如明代诗人谢榛的诗文集及朝鲜学者崔溥的《飘海录》等。《飘海录》是国外文献中对临清地区最早的记载。明代诗人谢肇

  的《清源诗集》以诗歌的形式描绘当时临清商业的发达。诞生于明代的著名小说

  《金瓶梅》,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明中叶运河码头临清是以商业繁荣为社会大背

  景的。运河的物流运输使临清市肆喧闹,商贾的货卖使这儿习尚奢华。在这个城

  市中,商贾云集,货如山积,经商嗜利成为临清州的主要风气,其它风尚都依附

  它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金瓶梅》做为当时临清商业文化的参考,具有史料价值。

  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目前学界尚无专论,至于相关研究理论及方法给笔者以

  不少借鉴与启发的,大致说来有如下这些:傅衣凌先生的《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

  1资本》①从商人和商业资本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及其作用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封

  建经济的发展规律,

  并着重论述了明代社会经济性质问题。郑振满的《明清福建

  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②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理论方法,提出了中国传

  统家族组织的动态理论分析模型。郑先生认为明清家族组织的普遍发展推动了宗

  法理论的庶民化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体现出”泛家族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倾

  向。陈春声、刘志伟合著的《历史学本位的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③对于传统

  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做了深入探讨,分析论述了乡族组织与民间信仰的演变趋势。

  郑振满、陈春声合著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④一书通过研究民间信仰在社会

  空间存在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即把民间信仰作为理

  解乡村社会结构、地域支配关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途径。

  此外,钱克金、刘莉的《明代大运河的治理及其有关重要历史作用》⑤及王

  云的《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⑥,他们对京杭大运河与相关政治、商业进

  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京杭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明代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当

  时临清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尹选波的《中国明代教育

  史》⑦认为京杭大运河与周边城镇的地方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些也都给笔者

  以不少帮助和启发。

  有关临清地区的研究,海外学者也有不少关注,以台湾学者颇具代表性。例

  如台湾学者吴缉华在《明代临清州的地位及其仓储研究》⑧一文中着重论述了临

  清州在整个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地位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考察了运河畅通

  期间的临清街市分布、商品类别及运销途径,并对临清城市经济结构与商品种类、客籍商人等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资料解读、研究视角的取向上颇

  有新意,

  给笔者以不少启发与帮助。

  3.4、选题目的及意义

  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是文明的产物。城

  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延续,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需要

  解决许多层出不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了解城市的今天,而且要回顾城市的昨天。本文选取明清时期的东昌府治聊城(今更名为东昌府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

  变迁的角度,对运河畅通、商业发展与城市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试

  图通过这种分析与研究,实现对明清聊城商业文化、民俗信仰、城市结构、街区布

  置、人口变化等诸方面的了解与掌握,最终揭示聊城城市兴衰的历史规律与本质特

  征。明清时期,聊城借京杭大运河水运之利,成为南北漕运之要冲,带动了城乡工商

  业的发展,客商往来频繁,商品交换十分活跃,其昌盛期达

  400年之久,为当时沿运

  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①。民国初年,聊城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景象,直到今天仍为山东省最为落后的县级城市之一。这

  其中的启示有经验也有教训,都值得进行细致研究。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从城市的演变、空间结构、功能分区等角度认识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进

  而创造城市发展活力,建设城市美好家园。

  二、选题意义

  首先,从研究视角来看是研究明清聊城的有益补充。历年来,不少学者对聊城的商业、漕运、文化作了研究,但是基于”城市”概念的研究为数不多。傅崇兰在《中

  国运河城市史》一书中对运河沿岸

  的部分城市做了介绍,充分证明了运河对城市发展

  的影响。但是,聊城作为运河沿岸的一个因河而兴的城市,却未被列入其中,在此书

  中所涉及的山东城市有德州、临清、济宁,却没有聊城,实属遗憾②。因此,对明清

  时期聊城城市变化的研究将是运河沿岸城市关于聊城城市研究的补充。

  其次,聊城是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重要城镇之一,也是东昌府的重要治所,具有

  1一定的特点。城市是由”城”和”市”演变而来的,聊城何时为”城”,何时为”市”,何时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均应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布局上讲,聊城可以

  作为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中较为典型的模式,深入研究其城市布局、规模及其街巷,这

  对探讨我国古代城市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第三,从理论上讲,城市本身就是历史和现实结合的产物,城市史研究可以为城

  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思路和历史依据,使决策更实际、更科学;同时,还为后人研

  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对城市历史文化起到传承作用。因此,无论从

  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考察,研究聊城城市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意义。

  3.5、研究莫扎特歌剧的意义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于一身,狭义上歌剧表达了作曲家的心境,对当时所处环境的感慨,广义上歌剧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化、思想、政治等因素,让人们了解历史,引起共鸣。

  莫扎特是德奥进步只是分子的代表,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宫廷和教会的自由作曲

  家,他对德国歌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莫扎特一生创作了

  22部歌剧,每部歌剧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LeNozze-2-diFigaro)、《唐璜》(DonJuan)、《魔笛》(DieZauberflote)最为出色,这几

  部歌剧不仅揭示了当时一个社会背景,同时,他所处的环境,使他的音乐充斥着

  对统治阶级的讽刺与反抗,而且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水平也堪称一流,没有华丽的音符,却能将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要求伴奏者有多高超的技巧,但需要用心

  去演奏所有的音符。莫扎特的音乐能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听他的音乐是对

  本身听觉、感觉、心灵上的一个洗礼。《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是莫扎特的代表

  作,它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舞台上广泛上演的伟大剧作之一,它不仅能代表当时音

  乐发展的水平和美学追求,也符合现代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这部歌剧歌颂了封

  建社会代表社会底层人物的善良和勇敢,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无耻和荒

  诞。

  莫扎特本身就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欺凌,对贵族阶级有着强烈的不满,而对

  贫苦的、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莫扎特的歌剧音乐不只是具有形式

  美,通过他对人物性格的深刻认识和刻画,可以看出他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具有更

  深的要求,给每个人物都赋予灵魂,使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容相结合,富有感染

  力。

  研究莫扎特的歌剧中钢琴伴奏要用现代人的情感与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

  相融合。钢琴伴奏在现如今的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管弦乐在音

  乐领域中高度发展,但是钢琴伴奏仍然是表现声乐作品的主要力量,他比管弦乐

  更方便、更人性化,并且钢琴有了更多的演奏方式,例如它可以模仿各

  种器乐、动物的声音,要充分的运用钢琴的这些特性。在古典音乐当中,有一些演奏技巧

  与现代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强音与弱音的处理上就有一些差别,这在钢琴伴奏

  者演奏的时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不仅要将作曲家创作的手法表现出来,还要根

  据剧情的进展来体现其创作意图,从而更好的表现莫扎特作品的独特性。研究莫

  扎特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提高演奏能力,还可以培养对作品细腻处理的良好素质,用简单的音符表达复杂的情感是莫扎特歌剧音乐的宗旨。笔者认为,对于一名钢琴伴奏者来说,处理好莫扎特歌剧中的钢琴伴奏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的思考和揣摩,才能使作品得到升华,更接近完美的程度。

  3.6、歌剧《江姐》的影响与意义

  二、歌剧《江姐》的影响与意义

  从歌剧《江姐》的产生来看,它的诞生凝聚着作曲家的诸多心血。首先,歌

  剧剧本的原型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而成。《红岩》这部小说有着极大的受众

  群,感动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这是经过历史考证,人民见证过的。所以一部歌剧

  要想成功,歌剧的剧本要站得稳,要易于被人们接受。其次,从歌剧的剧本创作

  到歌剧音乐的成型,作曲家们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他们大量走访民间音乐,到

  处看各地的民间演出。根据当时创作者们的话来讲,他们当时的状态就像海绵,见水就吸,为的就是提炼创作出更好的音乐素材后加以发展。它借鉴了戏曲中板

  腔体的音乐形式,这成为本剧的一大特色。正是这种不断吸取然后不断地提炼,才创作出了《江姐》这部经

  久不衰的歌剧。所以,一部歌剧的成功,音乐创作上

  的出新也是关键。最后,歌剧的创作借鉴了西方的多声部合唱,并且演唱形式上

  不再拘泥于民族唱法。在歌剧第三场,华崟山的战士们合唱《仇不报,心不甘》

  和《万丈怒火冲云霄》,这是以群众场面为主要内容的场景。这一幕更加衬托了

  群众意志思想方面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情景。又如在歌剧第七场中,江姐就义

  后,背景音乐响起了悲恸全场的混声合唱《红梅赞》,唱出了人们心中对江姐的眷恋和不舍。在演唱方法上,从第一代江姐到第五代江姐,五次搬上了歌剧舞台。

  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王莉,她用温和、细腻的美声诠释了一个感觉不同以往的江姐,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道路上,始终坚持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借鉴西洋歌剧

  的形式与宝贵经验,加上科学的演唱方法,打破民族化的短浅性与片面性,向民

  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创作发展我们的民族歌剧。

  26结

  语

  歌剧《江姐》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对日后的中国歌剧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对歌剧《江姐》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唱段处理

  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笔者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论文及音像资料,并对前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总结。由于笔者能力有限,难免在研究过程中有一定的遗

  漏与疏忽,还望老师与同学批评指正。研究过程中,笔者对歌剧《江姐》也有了

  更深的体会与认识:《江姐》创作过程的艰辛,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与民族民间

  文化上的融合,作品创作体裁的创新,剧中唱段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及歌剧产生的深远意义。

  现今,我国的歌剧事业蒸蒸日上。从

  80年代的歌剧《原野》到今天的《木

  兰诗篇》,我国的歌剧已在对外交流中大放异彩。对于未来,我们期望中国歌剧

  将以它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走向世界。

  27★[1]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1.★[2]《音乐欣赏手册》[Z].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10)(1).★[3]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7)(3)★[4]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7)(1)★[5]李刚、胡士平主编的《中国歌剧艺术论文集》[C].(二集),海潮图书出版社,2002.★[6]羊鸣

  歌剧《江姐》音乐创作

  《人民音乐》[J].1965(4).★[7]刘吉典

  《京剧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M].1981.★[8]金砂

  《谈谈歌剧

  的音乐创作——民族歌剧创作和戏曲音乐手法初

  探》,《歌剧艺术》[J].1990(5).★[9]喻宜萱,《喻宜萱声乐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10]陈紫

  《重观歌剧

  》[J].《人民音乐》,1984(7).★[11]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2]王建柱

  歌剧《江姐》问世前后[N].《党史纵览》,2010.★[13]游红彬

  歌剧《江姐》音乐戏剧性研究[D],优秀硕士毕业生论文期刊,2007.★[14]刘国杰《论板腔体音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88(2).★[15]魏景舒

  俏也不争春——评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1979(8).★[16]戈晓毅

  歌剧《江姐》人物形象的音乐塑造手段[J].《音乐研究》,2011(7)(4)★[17]阎肃《歌剧

  总谱》[Z],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致

  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即将走完研究生生涯的第三个年头,回想

  这一路走来的日子,父母的疼爱关心,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支持帮助一直陪

  伴着我,让我渐渐长大,也慢慢走向成

  熟。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畅秦菊副教授,一直以来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

  关爱。畅老师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风格,刻苦钻研、献身教学的实干精神,值得我终生学习。三年的教诲此刻犹如一幅幅昨日画面浮现在我眼前,三年的培

  养将让我受益终生。感谢畅老师给我在声乐方面的帮助,以及演唱和表演方面的指导。除在教学中的殷殷教诲和做人处事上的点拨之外,导师在生活上也给予了

  我许多帮助。畅老师在教学上的孜孜以求,和在平日生活工作的务实作风都将是

  我追求和学习的榜样。

  其次,我要感谢论文指导教师叶明春教授。叶老师在我论文选题和论文撰写

  阶段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为我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他循循善诱的教导

  和不拘一格的思路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叶老师开拓创新的学者风范、博大的胸怀和诚恳的为人,值得我终生学习。

  感谢艺术指导牛滨老师在我研究生阶段予我音乐会的指导与帮助,牛老师认

  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在音乐情感上的处理,值得我学习。

  再次,我还要感谢我身边所有的朋友和同学在我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理解、鼓励和

  支持和给予我的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原动力,是我力量的源泉。

  24、研究目的4.1、研究目的通过对运河滨水区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更新的研究,我们将为城市提

  供良好的生活

  空间和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

  城市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

  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时也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常州市古运河是常州市水乡文

  化、吴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载体,对滨水区的更新研究,可以发掘历史内涵,提

  升城市形象,优化常州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推动当地生态城市、园

  林城市的建设力度,为适宜的人居环境创造和谐的生存空间。

  4.2、新通扬运河水质评价目的、意义

  1.3.1我国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现状

  (1)水污染及其危害

  污染物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水的自净能力时,会使水质变坏、造成水环境

  污染。过去

  20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社会进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但是,水环境污染,使水质遭到严重损失。

  ①水污染加剧了缺水状况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

  233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水污染实际减少了可

  用水资源量,使中国面临的缺水问题更加严峻。在城市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北京人均资源占有率仅为我国人均量的1/6。目前,中国缺水城市有

  300多个,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

  1.6×107m3[41]。

  ②水污染对生物造成危害

  不清洁的饮用水,正在威胁着我国许多地区居民的健康,饮用受有机物严重

  污染的饮水人口约

  1.6亿[42]。根据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估计,发

  展中国

  家有

  80%的疾病和

  1/3的死亡与饮用水污染有关。水污染恶化了水域原有的清洁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众多人口居住在江湖沿岸地区,江湖的水体污染严重损害了

  人的生存环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量超过全国总用水量的3/4,目前,引用污染水灌溉农田而危害农作物的情况不容忽视。

  ③水污染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由于缺水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比较大的,估计每年经济损失至少

  百亿元人民币以上。有关部门曾做过粗略测算,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300亿—600亿元人民币。据欧共体统计,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占国民经济

  8总值的3%-5%[43]。与国外相比,我国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单位产值排

  污量大,处理效率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比他们还要高。

  (2)我国水环境质量现状

  近年来,我国每年排放的废水总量约为

  435亿

  m3[44],其中约

  70%为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处理率虽达

  70%左右,但其中只有

  30%左右的处理设施的出水能达到标

  准。如此大量的废水排入江、河,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①我国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全国

  2222个监测站的监测结果[45,46],2003年度

  7大水系干流的118个

  国控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占

  53.4%,IV、V类水质断面占

  37.3%,劣于

  V类水

  质断面占

  9.3%。与过去相比,7大水系的水质状况没有好转,水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下边简单介绍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情况。

  长江水系水质污染比过去有所加重。水质符合

  I、II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

  38.8%;符合

  III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

  33.7%[47]。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虽好,但干流

  岸边污染较重。

  淮河水

  系污染问题突出,枯水期污染问题突出,1997年国务院”零点行动”实施

  以后,关闭了”十五小”企业,并要求流域内所有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淮河流域

  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全流域水质符合

  I、II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

  8.2%;符

  合

  III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

  26.4%。黄河的水污染随着水量的减少和沿岸排污量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在上游来水量不断减少、灌溉引水和城市供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黄河下游的断流和污染日趋严重。

  ②城市河段及饮用水源水环境状况

  根据

  138个城市河段统计表明[48],有

  121个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统

  计河段数的87.7%。城市河段的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超

  标现象仍普遍存在。

  根据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全国地表水源水质的调查,全国地表水源中

  至少有

  70%以上的水体因受到污染而达不到地表水质量标准

  III类。主要污染指标

  为大肠菌总数、氨氮、BOD、砷等[49]。由此看出,地表水源中污染类型主要属于

  有机污染型。

  1.3.2新通扬运河污染状况

  9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岸线在泰州长为96.3公里。长江泰州

  段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通过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引水至

  三阳河和江都水利枢纽进入京杭大运河北上至山东、天津和北京,向以上地区提

  供清洁的饮用水源和农业灌溉用水。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极其重要的清水廊道(即输水干线),保护好清水廊道是极为重要的[50]。

  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4月在江苏扬州市主持召开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控制单

  元治污方案审查会议提出,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州市

  区段地处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的源头地区,应该编制治理方案,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控制单元治污方

  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12月,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

  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决定》,保护和改善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水质,要求加强跨

  地区水污染防治,确保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和通榆河等主要供水河道的水质,为江苏江水(东引)北调提供清洁之水。

  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通榆河清水通道(泰州段)纳入南水北调(泰州段)内,并报国家批准。将确保南水北调和通榆河清水通道新通扬运河水质得到保护,为江苏省苏北地区和山东、天津、北京等地区人民喝上安全卫生水作出应有的贡

  献[51,52,53]。见图1-1。

  新通扬运河作为泰州的重要航道同时兼有通航功能,南水北调新通扬运河污

  染状况对输送水质的影响关系重大,国家和省政府及泰州市政都致力于新通扬运

  河的水污染治理,并作了大量的监测治理工作,采取了包括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关停小造纸企业等一系列措施,2000年水质有明显好转。

  1.3.3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8万亿立

  方米,居世界第

  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

  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被列为

  13个贫水国家之一[54]。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加剧了

  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导致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水资源和

  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

  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黄淮海流域水资

  源量只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10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GDP占

  全国的47.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4[55,56]。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

  重。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

  资源的地区[57]。这就使得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

  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

  进。其与前面的两步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

  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地区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显改

  善。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在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我国地区差

  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域之间,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必将有助于我国

  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我国南北之间的差异也有越

  来越明显的趋势,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也将有助于控制这种差异的扩大。同时,现代化还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意味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不仅

  严重制约了这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才有可能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使

  该地区满足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要求。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已成

  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992年世界环境首脑会议指出:”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发展途

  径,我们能够帮助那些需要改善生活的人们,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

  统,并为我们全体带来更为繁荣的未来。”这正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意义之所在。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从长江上中下游三路向西北、华北、皖北、苏北进军,形成东中西和南北水资源战略性区域配置的格局,这种大尺度

  的区域间的水资源战略性配置和互补,其规模之宏伟,跨越地区之广大,这在国

  际上是史无前例的。这种配置不仅仅是水量的配置,而且应当是水功能的综合配

  11置[58]。南水北调东线路线见图

  1-2。

  总之,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从根本上

  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59],对于控制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对于改善生态坏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

  1-1南水北调新通扬运河泰州

  图

  1-2南水北调东线输出线路(泰州部分)示意图

  121.3.4研究的目的、意义

  (1)新通扬运河中主要污染指标的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动物、土壤和天然水体的危

篇三:河湖长制是什么意思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九年级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品读古典诗歌,有一些方法可以遵循,我们一起学习两种解读诗歌的办法。(10分)(1)古典诗歌的意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品读诗歌可从解读意象入手。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月,好像是对月的埋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在意象间建立联系,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六个意象连缀成句,我们通过分析意象间的逻辑关系,便会看到一幅山路早行图。(2)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关注典故,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表明诗人壮志未减,对未来满怀信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两句,也借用典故,写出了相思之情的寄望,惆怅又伤感。2.阅读下面文字,请你完成各项任务。(7分)过去,提起芜湖的老街,芜湖人总是【A】:花街、儒林街、南正街、南街、西街、西内街、笆斗街……我喜欢那些临街的砖木结构的徽式小二楼、鱼鳞黑瓦、lòu空雕花的木窗,一切都浮着俗世的亲切,让人心里格外熨帖。可前些年你要是说带我去看看古色古香的老街,芜湖老乡就面露尴尬之色了。皆因这些老街不是随着城市建设消失了,就是变得破落了。好在芜湖如今又有一座古城从原址诞生。芜湖的老街是老芜湖人心中不逝的往梦,如今梦又成真了。感怀老街,其实也是感怀易逝的人生;留恋老街,其实是想把祖祖辈辈的根基和血脉留住。(1)请你从“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三个成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填入【A】处。(2分)(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鱼鳞()黑瓦lòu()空雕花(3)请你根据上下文推断“一切都浮着俗世的亲切,让人心里格外熨帖”中“熨帖”的意思。(2分)(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1分)3.九(1)班开展“走进中国古典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8分)【任务一】营造活动氛围(1)请你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营造活动氛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2分)(2)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上联为“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是((3分)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1)

  【任务二】开展阅读活动(3)下面是某同学阅读《水浒传》时做的摘要,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俅因为踢得一脚好球被端王看上而发迹。B.史进是因为被诬陷私通草寇而逃离了华阴。C.梁山泊起义军曾活捉高俅,后又把他放了。D.武松、李逵、鲁智深都有打死老虎的经历。(4)宣传委员正在出一期关于“古典小说”的黑板报,准备使用下面的材料,请你帮忙设计栏目名称。(名称不超过5个字)(2分)栏目一:

  ①明末清初的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间“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他把七十回以后的内容全部删去,还写了许多批语,并修改了书中的部分文字。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甚为风行。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1933年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她将书名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本书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栏目二:

  ②首先要通读原著,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西游记》线索单一,头绪比较简单,而《水浒传》则人物众多,头绪比较复杂,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方式。《西游记》里的故事充满哲理,《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充满智慧,要注意从阅读中获得启示。【活动三】推进原著阅读(5)班里举行“初三学习压力大,该不该花时间阅读古典小说原著”辩论活动,甲方为正方,乙方为反方。请你参加其中的一方,并积极准备自己的辩词。(90字左右)(5分)(6)同学们准备邀请李老师担任本次辩论活动的评委,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撰写了一封邀请信。(3分)邀请信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我班将于明天下午在本班教室举行“初三学习压力大,该不该花时间阅读古典小说原著”辩论活动,诚邀您担任评委。全体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意见,衷心期待您莅临指导!此致敬礼!九年级(1)班班委会2024年1月18日这封邀请信有以下三种错误,请指出并改正。①内容上的错误:______②语言上的错误:______③格式上的错误:______)(3分)二、阅读(55分)[一](18分)生态共保联治:守一片天饮一江水长江三角洲,因水而兴,生态是这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彰显着跨域一体2的合力,书写着美美与共的新篇。材料一:共谋“大保护”长三角区域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包括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联合执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完善长三角区域长江禁渔和生态养护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后一段时期,要始终将长江禁捕和长江生态养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中之重的工作,坚持不懈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全面深化长三角地区省际间联动和禁渔执法长效机制,持续铁腕整治非法捕捞、违规垂钓和“三无”船舶、渔具网具,全面实战运行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及配套执法机制,加强长江口、近海水域全天候、智能化管控力度,加大长江水域科研调查和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估,推进中华鲟保护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加强水域生态养护工作力度。材料二:共谱“协奏曲”去年,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下降26.2%;594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92.1%,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联合河(湖)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等发源于长三角,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复制、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陈雯指出,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长三角共谱“生态协奏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长三角生态领域区域合作在制度、投入、执行方面仍存挑战。她建议,长三角地区应构建起一套制度框架体系,牵引区域一体化生态治理,并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材料三:共治“跨域水”水环境流域共治,需要上下游协作。2012年安徽、浙江两省实施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断面水质连续11年优于补偿考核标准,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新安江模式”目前已在全国15个流域、19个省级行政区复制推广。下一步,要落实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现提档升级,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包括一体推进全域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探索跨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新模式,携手下游创新性实施以“推进产业合作交流、搭建文旅合作平台机制、强化教育合作、推进人才交流共享等”为主要内容的“皖浙合作十件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构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打造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的美丽河湖建设新样板。材料四:共绘“最江南”“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为守护太湖万顷碧波、旖旎风光的江南美景,沿岸地区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形成河湖治理合力,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太湖湖体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太湖水生态环境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今年8月,无锡市与苏州市、常州市、湖州市签订了《环太湖四城市河湖长制协作机制》,协议约定了四地联动治水、信息共享、轮值机制等内容,推动太湖流域跨区域河湖保护联防联控、共治共享,助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如今,我们正开展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将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接续奋斗,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宏伟蓝图变为生动图景。(摘编自2023年12月1日《新民晚报》)4.关于长江三角洲生态共保联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区域长江禁渔和生态养护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B.专家陈雯指出,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长三角共谱“生态协奏曲”虽已取得全面成果,但长三角生态3)(3分)A.今后一段时期,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联合执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完善长三角

  领域区域合作在制度、投入、执行方面仍存挑战。C.下一步,要落实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现提档升级,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D.我们正开展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将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接续奋斗,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宏伟蓝图变为现实。5.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5分)6.材料四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截至目前,太湖湖体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太湖水生态环境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7.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开展长三角区域的生态共保联治。(6分)[二](21分)活界碑丁迎新①将军来了,年逾九旬的将军脱下军装已久,心中仍装着千军万马,装着边疆。将军是来验证一件事、一个人,他不相信媒体上看到的,唯有目睹,必须目睹。②这是边境几十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之所以无人,是因为环境恶劣,根本不适宜人生存。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一望无边,夏天蚊虫独霸天下,号称“十个蚊子一盘菜”;冬季零下四十摄氏度,狂风暴雪是主人,积雪深达一米。这一切,将军再熟悉不过,五十年前的亲身经历至今难以忘怀。③面前的人让将军吃惊不已,没想到他会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样老。面色黑褐,石般质地,满是皱纹如刀刻,腰背略显佝偻,步伐却矫健,精神抖擞。面对将军,他显得格外兴致勃勃。④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将军放眼望去,有变化,也有些没变,是他熟悉的地方,也有他陌生的事物。只有他俩,在偌大的天地之间巡视。⑤居住的屋,石块垒砌,不大,但牢固,坚不可摧。屋有些年份了,一次次发黑,又一次次刷白,在荒原上格外醒目。荒凉已属于过去,如今有绿草茵茵,似一张绿毯向四方铺陈。环屋而立的是树,一排排,一行行,个个精干,像严阵以待的士兵,不分昼夜站岗放哨。⑥最夺目的是屋门正前方场地边的旗杆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不停歇地飘扬。旗杆是一棵削枝去叶的树干,下接大地,上顶蓝天,虽不够光滑,不够笔直,但绝对直立向上。何止是旗杆,还是卓越的指挥官,四面八方的树木草茎随时听从号令,向它看齐。⑦有草了,在原先风卷沙土扬的荒原上,虽不茂盛稠密,但毕竟是有了斑斑驳驳的草。男人指着那些草说,种的,一次不行两次,一年不行两年,我有的是时间和干劲,它耗不过我。⑧有树了,稀稀拉拉,像针插在地上,偶尔会成排,那肯定是在特定的位置上。男人说,种树更难,我对儿子和女儿都没对它们好,眼睛盯着,用手扶着,怀里搂着。水,我舍不得喝,一口口喂给它们。搬石头围成圈,天天守着它,它不敢不活,不活就对不起我了。⑨将军有新的发现,这里或那里,同样是树是草,长在那一块范围的是一个国旗的形状。另一块是党徽的形状,又一块是八一的形状。平原广阔平坦,土黄草青树绿,站在远处高处看,异常醒目。以将军一生的经历,这是三个再熟悉不过的图案,也时时可见,但眼前的景象,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荒凉,让人心潮涌动,不能自已。男人不在意,只是嘿嘿地乐,说,反正是植草,是栽树,不如一物多用。让那边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是咱中国的地盘,不但我在坚守,而且一草一木都在坚守。⑩眼前是边境线了,将军看到了界碑。界碑只有一块,可沿着界碑,是一排长长的石头堆出来的长城,4两端看不到边际。石头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但相互咬合穿插,像无数个人相互握手拥抱,肩腰搂缠,汇聚成强大的壁垒,生根兀立。这是什么样的工程?这里最多的是土,仅仅是土,鸡蛋大的鹅卵石都不易发现。男人凭借一个人的力量,花费了多少时间,花费了多少心思,又是什么样的毅力、斗志和干劲??它们跟界碑一样,比我尽责多了。男人有点儿不好意思。不过,关键时候还得靠我。五十来年,劝返制止临界人员有上千吧,不多,一年不过二十次,没发生一起涉外事件。说到这,男人的自豪感又上来了,还有自信。?男人领着将军攀上一个高处,方圆几十公里尽收眼底。石墙,树木,草丛,早已置换了曾经的荒凉,处处生机。男人的大手从左指到右,转了一圈,骄傲地对将军说,我官不比你小啊,它们都是我的兵,是祖国的兵,白天晚上都在站岗放哨,戍守边疆。当年建制撤销解散,我让您犯了错误,特批我留下,我没愧对您吧??将军忍不住了,闭了半天的嘴一声干咳,喊出了立正的口令。男人发愣,怎么还要挨训?小时候,一喊立正就意味着训斥。将军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的珠光,说,你站好,我给你敬个礼。?这一个军礼,沉重庄重,蕴含无限。男人的回礼是颤抖的,礼毕,哽咽着说,抱歉!我不能陪您终老了。我要在这儿守下去,死后的骨灰也埋在这些树根下,让树继续长,再壮些高些,陪它们一起往下坚守。?将军好想说,儿子,还有我呢,我们一起。(选自《2022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8.小说运用多种方法刻画“男人”形象,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图表。(6分)内容面色黑褐,石般质地,满是皱纹如刀刻,腰背略显佝偻眼睛盯着,用手扶着,怀里搂着。水,我舍不得喝,一口口喂给它们我要在这儿守下去,死后的骨灰也埋在这些树根下,让树继续长,再壮些高些9.小说第?段是如何表现“男人”骄傲之情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10.请结合全文简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5分)11.标题《活界碑》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归姑苏,有绢三千匹,尽散与闾里亲族朋旧,曰:“亲族乡里,见我生长,幼学壮行,为我欢喜,何以报之。祖宗积德百余年,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乃置田数千亩为义庄。范文正尝捐其地建学舍,苏州府学是也。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公乃以俸钱百缗①赒②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公为具舟,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节选自俞文豹《清夜录》)【注释】①缗: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②赒:同“周”,接济,救济。5方法外貌描写形象特点排比、拟人语言描写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二者之为

  为:______(3)始发于我

  发:______(2)微斯人

  微:______(4)公为具舟

  具:______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范文正尝捐其地建学舍,苏州府学是也。14.【甲】文段中“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5.【甲】文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言所表现的思想令人折服。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谈谈【乙】文段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4分)三、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啊?”“我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泰戈尔《飞鸟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些美好的东西,只要你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会获得甜美的果实。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35分)1.(10分)(1)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怀旧空吟闻笛赋

  殷勤为探看2.(7分)(1)(2分)如数家珍(2)(2分)lín镂(3)(2分)平静舒畅(4)(1分)议论(兼具抒情)3.(18分)(1)(2分)示例一:走进古典小说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示例二:阅读古典小说,领略华夏文明6到乡翻似烂柯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

  (2)(3分)A(3)(3分)D(鲁智深没有打虎经历。)(4)(2分)①示例一:书里书外②示例一:阅读指南示例二:名人与《水浒》示例二:怎样读名著(5)(5分)示例一:我参加甲方。初三学习压力大,但适当的课外阅读能让我们劳逸结合,陶冶情操。况且名著的魅力就在于原著的字里行间,只有阅读原著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我认为既然要阅读就要直接读原著。示例二:我参加乙方。名著是文化积淀的瑰宝,但古典小说产生的年代久远,很多语言晦涩难懂,初三学习压力大,时间少,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所以不赞成这个时间来读原著,可以放到中考后,利用暑假的时间慢慢读。(共5分。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6)(3分)①缺少具体的活动时间,可加上15:00之类具体时间。或“们”。③“敬礼!”应顶格。②删去“全体同学们”中的“全体”二、(55分)[一](18分)4.(3分)B(原文中为“取得阶段性成果”。)5.(5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高,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PM2.5浓度也大大降低,整个生态环境获得较大改善,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果。6.(4分)不能。“新世纪以来”是在时间上加以限制,用在文中表明太湖水生态环境是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如果去掉则不够精准;加以限制,体现了文段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7.(6分)①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上下游协作开展流域水环境共治;[二](21分)8.(6分)①不畏艰苦,坚定守边②意志坚强,乐于奉献③忠心报国,爱国情深9.(4分)正面描写:该段描写“男人”领着将军攀上高处,环视周围等动作,以及叙说石墙、树木、草丛都是站岗放哨的士兵等语言,表现他为祖国戍守边疆的骄傲和自豪。侧面描写:该段描写处处生机的边疆环境(景象),侧面烘托“男人”扎根边疆的形象,表现了他内心的骄傲和自豪。10.(5分)①小说结尾表明将军与“男人”是父子关系,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②小说以将军的心理活动作结,既侧面衬托了“男人”的形象,又表达了将军与儿子共同戍守边疆、赤诚报国的坚定决心,深化了小说主题;③与前文情节相呼应,结构严谨。11.(6分)①从形象塑造角度看,主人公“男人”就是“活界碑”,小说通过“活界碑”塑造了一位忠心爱国的戍边战士形象;②从故事情节角度看,文中描写的石墙、树木、草丛等都是“活界碑”,都在站岗放哨,戍守边疆;③从主题表达角度看,这些“活界碑”日夜坚守祖国边疆,突出表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爱国情怀。[三](16分)12.(4分)(1)表现(2)如果没有(3)显露(4)置办,置备13.(4分)(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范仲淹曾经将自己的地产捐献出来建成学校,这就是苏州府学。7②构建起一套制度框架体系,牵引区域一体化生态治理;

  ③④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河湖治理合力。

  14.(4分)既写出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敬慕,也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15.(4分)①范仲淹关心乡民疾苦,捐建学舍;②范仲淹伸出援助之手,扶贫助困。8

推荐访问:河湖长制是什么意思 河湖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