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两会卫生健康
2019年两会主要内容及民生问题
两会主要内容及民生问题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我国癌症诊疗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说,我国已开展国家癌症中心、区域癌症诊疗中心和肿瘤临床重点建设,以肿瘤医院、综合医院肿瘤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为主体的癌症诊疗和康复体系初步形成。
李斌说,我国已建立肿瘤登记年报制度,目前全国建有肿瘤登记处574个,覆盖4.38亿人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国癌症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采取综合措施持续加强癌症防治工作,切实降低癌症死亡率,更好满足百姓健康需求。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预防医学处副处长李静说,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中绝大部分是高血压患者。医学研究认为,控制好高血压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国家卫健委委托我们成立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目前已经培训了一百多万名基层医务人员,让更多患者不出社区就能把疾病管理
好。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今年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将一以贯之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5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今年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将一以贯之,对玉米、大豆继续实施生产者补贴,水稻最低收购价将保持稳定。
韩长赋表示,去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得不多,比2017年减少了74亿斤,相对总产量大约占0.6%。主要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的结果,比如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做了“减法”,增加了大豆、马铃薯、优质饲草等生产,实际上有效供给是增加的。我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产量,我理解就是要防止出现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今年粮食生产要做到稳产量、稳面积、稳政策。”他说,从中长期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好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政策上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郭树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需调整金融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郭树清5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要对金融业的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等进行一些调整。
“现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并不少,达4588家,过去10年五大银行占整个银行业的份额从超过50%下降到38%左右。大银行比重下降的同时,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的数量是增长的。”郭树清说。
据介绍,2018年末,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1.8%。
“应该说这个速度是比较快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郭树清说。
交通运输部部长:两年内基本实现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目标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5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2019年将取消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东北、西南地区重点省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2020年,基本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李小鹏说,5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交通运输部将抓好贯彻落实。
李小鹏表示,我国高速公路是分段建设、逐步成网的,实行以省为单位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各地依法在省与省之间设置了省界收费站。现在看来,这些省界收费站对通行效率和群众的出行体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据了解,去年5月,国务院作出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试点在去年年底取消了江苏和山东、重庆和四川之间的15个省界收费站。
观。
许多年后,饱经风霜,历尽尘世之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已经成为了世间的珍品,石艺的奇葩,被千万人赞美称颂,享尽了人间的富贵荣华,资料共享平台《两块石头的故事:磨难是人生的另一个太阳》(https://)。第二块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现在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然后得到象第一块石头那样拥有的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疮痍满目,伤痕累累,还有粉身碎骨的凶险,便又退缩了。
一天,人们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艺的奇葩,准备为它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他们来到高山上,把第二块石头粉了身又碎了骨给石头盖起了房子。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失去了理想的人生,便失去了未来。
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遇到逆境就一味消沉的人,是肤浅的,一有不顺心的事就惶惶不可终日的人是脆弱的,一个人不懂得人生的艰辛,就容易傲慢和骄纵,未尝过人生苦难的人,往往难当重任
篇二:两会卫生健康
两会热点:健康优先与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健康优先和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当前两会的重要热点之一。在当下的社会中,人民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长,特别是疫情期间更是暴露出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如何将健康优先理念贯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应成为治国理政的优先考虑事项。
首先,实现健康优先与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增加投入。相比于许多发达国家,我国的固定医疗经费较低,加之大部分医院存在着挤占病人用药和医疗器械的情况,导致医疗成本高昂,普通人难以承受。在此背景下,政府应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保障程度,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善医疗服务的供给,迅速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
其次,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的工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随着城市人口逐步增多,医疗资源逐渐集中,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能力不足,医生职业道德和医疗质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投入,完善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站设施和医疗设备,吸引和培养医护人员,尽最大努力让医疗服务覆盖到每一个居民。
最后,提高医疗卫生费用的透明度,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力度。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存在药品乱收费、医疗器械收费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公开收费标准,打破垄断,促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多元化,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健康优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这
个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和幸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重视,全民都应为之努力。此外,针对当前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国产替代”问题,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和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国产医疗器械的替代和覆盖。
另外,建立健全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到了医院管理、科研、药品生产、医疗器械研发等多个领域,需要形成完整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政府可以大力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创建跨领域的联合研究机构,确保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同时,也需要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巨大机遇。政府应重视医疗信息化建设,制定医疗信息安全管理规范,鼓励医疗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总之,健康优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和全民层面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模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迈向现代化和协调发展,为实现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做出积极贡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而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
剧、慢性病的高发以及医疗服务的不平衡,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本文首先从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入手,透过现实的问题和挑战,引出健康优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全球趋势,提出了健康优先的发展战略,包括: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发展、建立完整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以及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等方面。
总之,健康优先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全民健康的共同愿景。
篇三:两会卫生健康
两会热点:健康优先与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600字
两会期间,健康优先和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热点问题。今年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中国人民健康促进体系扮演了关键角色。这意味着,按照中国政府的政策,改善中国公民的健康状况是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正在受到新的压力。真正实现智慧医疗的技术正在不断更新,人工智能的来临将深刻改变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方向。此外,还有虚拟医疗、流式作业、智能健身等新兴的技术正在推动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
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既有的医疗卫生设施将更快地更新换代,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也将被更好地推广和宣扬出去。同时,医疗卫生设施也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定制,使更多的人受益,满足大家对健康的需求。
总之,从推动“健康优先”实施到改善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今年的两会热点将激发公众对健康生活的热情,共同建设一个健康中国。
篇四:两会卫生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1.20?
【分
类】其他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1年1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于学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作简要汇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理念重大创
新、发展方式重大转变,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十三届全国人大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生物安全法,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报告,筑牢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法治防线。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推动和监督疫情防控法律实施,为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卫生健康事业,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以来,我委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500余件,数量居承办单位前列。2020年承办建议1436件,较上年增加502件,其中牵头办理793件。我委高度重视代表意见和建议,把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国“两会”后即召开委党组会,传达学习“两会”精神,将建议办理纳入重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成立委领导任组长、办公厅组织协调、主要司局负责办理的领导小组,建立台账,任务到人,压实责任。代表团建议及其他重要建议办理答复由委主要负责同志审定签发,其他建议办理答复由委分管负责同志审核把关,确保办理质量。二是严格办理程序。修订委《建议办理工作手册》,印发《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规范办理流程,实行分办、拟文、审核、发文、归档全程网上办理。建立代表建议B类答复台账155件,明确办理时限。加强督查督办,先后印发12期《建议办理情况通报》。三是做好沟通协商。根据社会关注热点,整理《卫生健康工作答复口径》,供代表提出建议时参考。对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卫生健康工作建议分析报告》和27期《代表重要建议摘编》,供有关方面参阅。创新建立200余人的“代表委员论健康”微信群,做好与代表的日常沟通,增强办理的针对性。对涉及多部委多司局、疑难复杂的建议开展面对面协调,强化委内委外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解决。四是确保办理实效。针对8个承办的“重点督办建议”,成立专题
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邀请代表及其他部委,多次召开线上线下的座谈会,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努力做到“办理高要求、落实高质量”。我委承办的建议、议案均已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办理完毕,代表们对办理工作及答复意见均表示满意。
建议凝聚着代表的心血和智慧,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办理好代表们的建议,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一、有力推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完善,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代表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仅在全国“两会”前,代表们就提交了206件疫情防控建议。我委共承办了467件疫情防控相关建议,占承办总数的32.5%。这些建议多数来自抗疫一线代表,他们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科研攻关、宣传教育等工作,提出很多务实管用可操作的建议。我委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直接吸纳融入到抗疫斗争的政策措施之中。一是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印发七版防控方案,提出病毒潜伏期和实验室检测标准,为科学制定防治政策奠定基础。先后发布65类防护指南和55个技术方案,覆盖全场所、全人群。二是加强医疗救治。对所有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先后制定8版诊疗方案。加大药物筛选攻关力度,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推出了一批临床有效的中药和西药。三是做好信息发布。建立严格规范、专业高效、分级分层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123场,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我委官网和政务新媒体开设抗疫专题页面,每日发布前一天疫情信息,官方微信、微博阅读量逾42亿人次。配合中宣部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
书,全面展示我国抗疫事实。四是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推动建立“健康码”信息平台,动态识别健康风险,促进人员跨区域安全有序流动。五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积极商有关部门出台了薪酬待遇、工伤认定、职称评聘、心理调适、人文关怀、先进表彰等多项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
二、有力推动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抗疫斗争实践表明,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紧织密“防护网”,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代表围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疾控体系、强化疾病监测预警、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法治等方面,集中提出了423件建议。其中,“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由我委牵头办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督办。我委把建议办理同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部署,起草完成《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提交国务院审议。组织专班起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部门和地方意见。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2020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56.6亿元,支持全国603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落实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00亿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三是研究起草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政策文件,重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目前文件已按程序报批。四是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增加医务人员直接报告渠道,拓展专业、部门、社会信息报告渠道,提高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同时强化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出疫情预警。
三、有力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深化医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方面代表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我委承办260件相关建议,主要涉及“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我们积极吸纳代表建议,推进深化医改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一是发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作用,积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坚决打通降价药品和耗材进医院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得实惠。二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规划设置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呼吸医学中心、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口腔医学中心,联合发展改革委投入15亿资金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减少群众跨区域就医。印发《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三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全面推开社区医院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已有17500多家基层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积极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了村医基药补助标准,出台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四是落实落细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协调解决10余种紧缺药品供应短缺问题。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事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抗菌药物主要监测指标持续向好。
四、有力推动健康扶贫和健康中国行动,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代表十分关心健康扶贫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工作,我委承办了141件建议,主要集中在做好贫困患者救治、提高贫困地区服务能力、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控、精神卫生、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我委积极吸纳代表建议,一是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患者,近1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历史性消除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二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治。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态势得到全面遏制,“三区三州”结核病、包虫病危害得到控制并逐步消除。制定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持续推进癌症等慢性病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在武汉等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三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配合疫情防控开展了系列爱国卫生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五、有力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人大代表提出了87件建议,我委进行了认真研究。一是采纳代表关于完善老龄政策体系的建议,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其中延迟退休年龄、建立长期护理险等纳入了中央文件。二是采纳代表关于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的建议,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在91个地(市)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实施“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启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活动。三是采纳代表关于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制修订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喂养与营养指南、保育员标准等系列规范,在290多个城市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试点,新增托位10万个。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监督,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
篇五:两会卫生健康
两会热点:健康优先,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保障600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政府着力强调“人民健康优先”的口号,健康领域的发展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首先,要深入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支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设备和技术升级,完善市场资质条件,切实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经营发展。要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完善疾病预防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等制度,加强慢性疾病防治,着力建立一体化的健康关怀体系,促进健康全程服务。
其次,要突出应急医疗保障特别是急诊医疗保障能力的建设。要对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防控、急诊应急救治、医务工作者远程协助转诊、医保目录和药价调整等方面实施政策补贴,以及支持医疗机构建设远程医疗平台、急救车等,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此外,要健全从个人预防保健到社会公共卫生的长效机制,落实免费乙肝疫苗接种,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及偏远贫困地区的预防保健服务,完善健康教育机制,推动健康智慧化建设。
最后,切实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拓宽医疗保障渠道,在立法层面将健康投入纳入国家财政保障,完善国家健康险制度,落实完善医疗服务报酬制度,加快支付渠道网络化建设。
通过提升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是建立社会主义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只有基本医护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到保障,人民健康才能优先受到保障。
篇六:两会卫生健康
两会热点:健康优先与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两会期间,健康优先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健康优先的思想是对健康的关注是否够充分,能否保障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社会的一项重任,也是国家的一项责任。
如何实现健康优先?首先是从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入手。一方面,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上机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吸引优秀医生和人才,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贫困地区的卫生保障设施和技术力量的建设,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健康更加便捷、更贴近人民,真正实现健康优先。
总之,健康是每个人的幸福之本,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做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健康优先,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的健康权益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以更加真诚、高效和有力的措施,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于健康优先的期待。除了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健康优先的思想也需要在其他领域得到落实。例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加入健康元素,鼓励市民通过步行、自行车等方式获得锻炼和放松的机会,建设更多的公共健身场所和休闲设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监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
此外,健康教育也是实现健康优先的重要手段。鼓励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为人民提供更加全面、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和服务。
最后,实现健康优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医疗机构、学校、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以健康优先的理念为基础,积极投入到健康事业的建设和推广中。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对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才能够达成健康优先的目标,让人民享受更加幸福、健康的生活。
总之,健康优先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追求的目标。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该从各自层面出发,采取积极的行动和措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健康服务和保障,从而实现健康权利的全面保障,推动国家的健康事业发展。健康优先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实现健康优先方面,需要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加强健康教育、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的努力。政府、医疗机构、学校、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以健康优先的理念为基础,积极投入到健康事业的建设和推广中。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对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优先的目标,让人民享受更加幸福、健康的生活。因为健康是我们自己最大的财富,如果我们没有了健康,我们的财富都是无用的。
篇七:两会卫生健康
2024全国两会,是十九大以来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盛事。两会的召开不仅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更是展现了党和政府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两会不仅仅是代表们掌握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制定最新的经济计划,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交流互动的平台。
此次2024全国两会在精神上的宣讲,对于正常的政治生活和社会进步非常重要。2024全国两会所宣讲的精神是时代坐标和历史节点的重要节点,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宣讲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次宣讲内容的精选也是一个令人期待的话题。
在两会精神宣讲中,经济领域是其中的一大关键内容。在这里,代表和委员们聚集在一起,为新一年国家的经济解决方案找到更精准的解决方法。其中,代表们的讨论和提案是最让人关注的部分。经济发展方面要做到高质量发展,既要发挥高端产业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质量改进,又要完善制度,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这次两会精神宣讲的精选内容中,涉及到历年代表委员发言的重点引用,总结起来是为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除了经济发展的内容,两会精神宣讲还涉及到了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领域的问题。其中,教育领域的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引人注目。现代教育方法要求注重留存价值议,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动员能力等,推动全民健康。此次两会精神宣讲的精选内容中,这些方面的发展也常被提到,例如发言纪要和提案,涉及到改善贫困地区和偏远乡村的医疗卫生系统、优化消费者保护机制、推动教育规划。
在两会精神宣讲中,环保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逐渐加剧,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成为重要的领域。为此,国家不断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其精神的精选内容,也是常包括在宣讲内容中。发言纪要、提案都是宣传环保、提倡绿色发展的方式。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不难看出:2024全国两会精神宣讲的精选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不仅是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更是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和担忧。这些话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多个领域的需求出发,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两会代表委员的发言和提案,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建议。有了这些精神的传承和宣传,相信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篇八:两会卫生健康
热点关注不一样的两会,一样的关注民生健康□杨金伟/张磊受疫情影响,今年两会延期,但与民众健康有关的议题一点没少,反而受到更多的关注。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各项民众健康政策的出台推波助澜。王辰说,只有医防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力地应对重大挑战。“委员通道”传出中医声音在“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也分享了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和启示。王阶说,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防控压力巨大。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进驻该院南院区。这里的患者均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而且病情严重。在医疗队进驻之初,很多患者都对中医药的作用表示怀疑。王阶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位83岁的女性患者,体质弱、病情重、基础疾病多,而且吃不下、睡不着,接近崩溃。医疗队队员每天使用中医的方法,给她查舌苔、看脉相、问病情、辨证施药。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这名患者痊愈出院。王阶说,这并非个案。在金银潭医院南院区收治的158名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有140人,其中有88人采取的是纯中医治疗。王阶表示,目前全世界仍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中国有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医利用自身体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给患者诊疗,并收到疗效,让患者感受到了中医的特点和传统医学的魅力。“中国的抗疫历史源远流长。每次瘟疫过后,中华民族都挺过来了。”王阶表示,经此一“疫”,要深刻反思中医药的传承,按照中医发展规律传承中医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同时,要注重创新。抗疫中,中医诊疗、医生处方和熬药过程发生了新变化。配方颗粒的“智慧药方车”开进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患者在诊断后很快就能拿到药,开水冲服,简单、方便又不失特色。王阶坚信,“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一定可以在临床救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医防结合才能应对挑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是第一位受访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2月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王辰亲赴武汉一线参与抗疫,对我国如何应对疫情和所取得的成效深有感触。谈及我国新冠战疫取得成效的原因,王辰说,中国文化尊重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无论是人民群众同心抗疫,还是领导人果断决策,抑或是医务界付诸专业行动,都深刻体现了这种尊重生命和健康的文化。体制是另一重要原因。“我们国家的体制,决定了在遇到重大困难、重大挑战的时候,能够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王辰说,强大的国力在这次抗疫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王辰表示,这场大疫之后,要从三方面完善公共卫生体制建设:首先,在医学教育方面,要建立真正吸引优秀人才从医的机制,要有良好的教育体制来培养人才,更要使其在未来的职业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要想搞好医学教育,重要的是能够严格其培养过程,灿烂其职业前景。”其次是医学研究。王辰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核心就是医学,这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深刻印证。因此,我国要在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上有更深刻的思考。“应当构建一个能够统筹医学研究大格局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同时设立一个国家级的医学、健康科学基金。”最后是医防结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医防结合。”8家庭医药2020.0热点关注关注完善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预警机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快速排查预警体系及其防控机制敲响警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卢江建议,食品安全工作应以此为鉴,尽快研究出台完善和提升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早期识别快速预警体系机制和能力的政策举措,尤其要推行相关部门食品安全重大信息和数据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共商共治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要建立匿名举报奖励制度,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内部吹哨人制度。同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落实食品安全直报系及技术支撑队伍的薪酬保障,加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风险隐患发现和排查能力。王砚蒙说,除藏医藏药,大部分民族医药陷入了不规范、不系统、流失严重、后继无人的困境,传统医药知识的收集、整理、挖掘工作相对滞后。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开展民间处方和流传文献的抢救性收集和保护工作,努力将口传心授的医药资料编著成书,加强保护与传承,使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民族医药的药理和功效。强化网络餐饮关键环节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卢江表示,与普通餐饮相比,外卖或网络餐饮服务在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增加了经营主体和经营环节,存在诸多风险点管控不到位问题。当前亟须狠抓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等新业态经营链条关键控制点管理。卢江建议,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经营许可信息数据查询平台,提高入网审查精准性和准入质量;建立网络餐饮线上线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数据互通系统,确保网络和实体经营服务监督同步、标准一致、质量一致;建立配送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加强配送工具索证监督管理,建立完善配送工具消毒管理规范标准。利用智能化手段引入社会和消费者监督机制,实时在线监督餐饮单位后厨卫生状况和配送行为情况,实施配送人员健康信息和配送工具消毒记录网上查验措施。建立民族医药人才数据库“民族医药从业人员的社会角色往往得不到认可,其医疗行为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国家应该充分考虑民族医药的特殊性,尽快制定合理的政策,充分认可和尊重民族医药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民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王砚蒙副教授建议,建立民族医药人才数据库,加强少数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时评】这类“体育课”基层要多开办运动干预做到了因人而异、因病而宜。医疗卫生机构为慢病患者上“体育课”,这种形式同样让人感到新鲜。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管理,大多局限于健康信息采集、慢性病管理、居家随访等方面,手段亟待丰富,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慢病人群运动干预,可以成为丰富基层疾病全过程干预手段的有益尝试。当下,热爱运动的居民越来越多,这其中不少是慢病患者。他们既需要场地,也渴望得到专业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居民在运动健康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期待慢病人群运动干预可以进入更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岁的常州市民楚钟(化名)最近觉得身体很舒坦,加入常州市慢病人群运动干预项目的他,每周都要到常州市体育医院上3次“体育课”。楚钟参与的是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某体医融合项目,涉及有氧单车、自由搏击、有氧操、全身力量训练等,实施单位除了体育医院,还多了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地推出的运动干预项目,在很多方面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运动场所前方的屏幕上,每位参与者的心率、血压等实时数据通过可穿戴装备显示出来,当心率等指标达到一定程度后,屏幕上的数字立刻变红,护士马上示意要放慢动作节奏。这样的科技运用,使慢病人群家庭医药20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