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节水型社会示范县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23.09.29?
【文
号】水利部公告2023年第23号
【施行日期】2023.09.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
正文
水利部公告
2023年第23号
关于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
为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和国家节水行动,我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工作。经复核认定,河北省大城县等323个县(区)达到了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现将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予以公布(名单附后)。
水利部
2023年9月29日
篇二:节水型社会示范县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
贾竑骥
(山西省水利厅,山西
太原030002)
[摘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其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重中之重。以清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项目研究基础,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指导思想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管理措施、科技创新等具体做法,针对影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水;技术创新;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06)02-0009-03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其中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重中之重。2003年至2005年间,山西省水利厅确定以太原市清徐县为试点,批复投资1221.5万元,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队伍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调研,旨在探索和总结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的思路、方法与技术,为山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板和经验。围绕该项目我们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以用水监测体系、节水工程体系和水权科学分配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县域水资源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方案、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水价改革、水权流转和水市场建设、用水计量控制、地下水动态监测、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管理、节水园区的大规模建设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1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概况
1.1社会经济情况
清徐县位于太原市南端,晋中盆地的西北边缘,属太原市管辖。全县总人口29.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3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609km2,总耕地面积2.76..
.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2.57万hm2。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及产品优势决定了它良好的农业种植结构(目前葡果、蔬菜、粮食三大种植业的比例为1∶3.8∶12.8)和在太原市蔬菜、果品等农业产品供应中的重要地位,其门类较为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以及发展中的三产服务业也决定了它在山西省经济强县中的地位(为山西省经济十强县之一)。清徐县农村人口人均占有粮食814kg,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
1.2水资源概况
清徐县的水资源工程有水库工程、河流引水工程、抽水站工程、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小泉小水利用工程等,构成其地面水、地下水、境内水、客水和污水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县多年平均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394.9万m3,其中地表水4065万m3,占到水资源总量的48.4%,地下水利用量为4414.1万m3,占到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1.6%。在现在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中,以汾河水为主的过境水占到45%;在地面水供水总量中,过境水占到94%;现状供水总量中,过境污水的引用量为2149.5万m3,占到总供水量的26%;在地面供水总量中,过境污水占到54%。现状条件下,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87.7%,工业用水占4.4%,人畜用水占6.4%,生态用水占1.5%。由此可见,农业用水是清徐县用水的主体,是用水大户。
1.3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所面临的情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清徐县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表明,其用水的满足程度为54.77%,年缺水量为5848.6万m3。目前,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通过地下水的超采和部分土地不进行灌溉或实施非充分灌溉来维系。
第二,天然降雨量呈减少态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均值相比,清徐县降雨量减少了114.81mm,降低了23%。降雨量的减少态势意味着水资源的减少和用水量的增加,尤其是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增加,必然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第三,外来客水供水量日趋减少。汾河一坝渠首至二坝渠首的年径流量平均每年减少800万m3,潇河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来水量仅是50年代的1/4。
第四,水环境日趋恶化。水环境恶化表现为泉水的断流和地下水位普遍快速的下降。梁泉(流量数民族1.6m3/s)自流井群于1988年春完全断流,平泉自流井群(流量1.248m3/s)于2003年完全断流。另根据1993年至2001年清徐县地..
.下水等值线图分析,全县边山断裂带以下地区地下水位的年平均下降速度为1.65m。全县的地下水累积超采量为14453万m3,年平均超采量为1806.57万m3。
第五,汾河沿岸地下水质恶化。清徐县汾河沿岸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汾河沿线10个水质观测点的取样化验,主要超标检出项是氟、汞、镉和酚。汾河沿岸的地下水全部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第六,污水灌溉区土壤水环境有待定论。清徐县引用污水灌溉历史较长,年平均引用汾河污水量2450万m3。长期的大量污水引用已给灌溉区的土壤、耕地、作物、土壤水、浅层地下水带来了不利影响。
上述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清徐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影响到该县在全省占有优势地位的农业生产的发展。
2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内容及成效
2.1主要做法
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做法是:在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针、政策、理论、实践进行充分吸收、消化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摸清县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入手,量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找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远、近期水资源对策措施;第三,以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目标,就县域水资源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方案、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水价改革、水权流转和水市场建设、用水计量控制、地下水动态监测、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管理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2.2主要内容
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在不断提高试点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目标下,使试点县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达到城乡一体,水权明晰,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的总体要求,以用水监测体系、节水工程体系和水权科学分配体系建设为重点,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内容:一是以县辖范围为单元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主要研究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现状、潜力、未来最大承载能力、不同水文年份的动态承载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有关指标的界定。二是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及其..
.确定方法。研究各用水部门、行业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确定方法,包括不同水文年份、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动态总量控制指标等。三是水资源动态分配原则和方法。研究以县为单元的年度取水、配水和供水计划的编制方法、水资源的分配原则;优化配置、分配方法、以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区域地下水多年调节利用和保护技术以及不同年份、不同时期、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本用水单元的用水问题的确定和分配等。四是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和确定方法。研究不同灌水技术、不同灌溉水源、不同水平年份、不同作物、不同节水达标水平、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灌溉微观定额指标、输配水水量损失指标、灌水水量损失指标、灌水水量损失技术指标、耗水技术指标以及综合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包括各种定额指标和技术指标的确定方法研究。五是用水双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以县为单元的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各级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职能和运行机制等。六是农业用水双控管理的硬件系统。研究和实施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硬件系统,包括水量计量和控制设施、用水定额、效益的测试、观测系统硬件配置等。七是水价、水权和水市场。研究不同灌水水源、工程类型条件下的灌水水价、水权分配、用水许可证制度和水市场问题。八是用水双控管理的地理信息动态管理系统。
2.3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2.3.1项目研究取得了“五大创新亮点”
“五大创新亮点”是:一是研究开发了既能满足机井、抽水站的计量收费和自动控制,又能满足用水总量控制信息自动化采集,还能解决智能收费卡数据丢失纠纷的双核心机井控制器;二是首次将地理信息系统和局域网应用于县域水利信息管理,大大提升了水利信息管理的水准;三是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全县地下水位的自动监测,全县的地下水位普测可在30min内完成;四是提出了县域水资源初始水权的分配方法和水权流转的水市场运作全新模式;五是提出了解决引洪补源水费的可行途径和办法。
2.3.2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由于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新思想,而且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实施,涉及到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分析、总量控..
.制指标体系、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水权和水价改革、管理硬件建设、动态管理软件及其管理体系建设等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管理等诸多问题。通过该项目在清徐县的全面实施,较为系统地研究上述有关问题,有力地保证了今后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操作上有了一个实践的基础平台,避免大范围实施时走弯路。
2.3.3使今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国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同时也是用水浪费大户,这意味着在我国实行用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主战场也在农业用水上。农业用水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其用水总量指标和定额管理指标的确定都需要做大量工作,诸如农业用水总量指标体系、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动态确定方法等都需要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双控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用水双控管理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决定着双控管理目标的实现。该项目通过对双控指标体系等问题系统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用水双控指标体系及其确定方法,使双控指标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该项目在充分掌握用水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远、近期结合的用水双控管理实施措施,使节水型社会建设更具有可操作性。
3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建设县域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从清徐县的试点看,如何解决政府和群众“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有效改变传统用水观念,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如何通过加大投融资体系建设,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的节水积极性;如何通过建设节水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使工程真正发挥应有效益等等,这些都已成为今后建设节水型社会进程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3.1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节水意识
从清徐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实施的情况看,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提高农民群众和用水企业的节水意识非常必要。这绝不能成为口头上的一句空话,要真正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法规、制度、经济、奖惩等多种手段和措施改变以前传统的用水观念。同时,要教育和引导群众节约用水,积极贯彻“节水就是珍爱生命,节水就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等人文理念,逐步提高全社会、全民众的节约自律意识。
..
.3.2加强部门协调,加大投资力度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仅靠某个部门是完不成的。清徐县的试点足以证明这一点。但目前开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社会上许多人还认为仅是水利部门的事情,没有将其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严重影响了节水型社会的开展。由于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水利部门仅能负责农业节水项目的投资,而工业、城市生活节水及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无法落实,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水型社会的进展。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部门以扶持、吸引社会各方投入的多元投融资体系。一是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和重点节水示范项目的投入力度,特别应是在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资金上适当增加节水农业投资比例;二是要通过发放节水农业贴息贷款,对面上节水农业工程给予支持,增加贷款额度,提高贴息标准,延长还款年限;三是各级政府要把节水型社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鼓励和扶持发展节水的多项优惠政策,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和先干后补等措施,调动全民、全社会兴办节水工程积极性。
3.3建立综合服务体系,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无论是工业节水、农业节水,还是生活用水,绝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为此,建立节水型综合服务体系社会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一要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节水技术队伍;二要加强对农民的节水技术培训,及时把各种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和利用;三要充分发挥灌区水管单位和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公司、协会的作用,实行规划设计、设备调试、施工组织、人员培训和运行管理等全程服务,特别要注意把节水农业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艺综合措施、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和实施,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作者简介]贾竑骥(1956-),男,现任山西省水利厅副巡视员。
[收稿日期]2006-01-09;[修回日期]2006-03-03..
篇三:节水型社会示范县
永宁县申报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材料
一、基本情况
⑴降水
永宁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77mm,合1.64亿m3,具有降水总量少,地区变化平缓的特点。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连续最大4个月的降水量出现在6~9月,其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各月降水量又以7、8月份最多。7、8月份由于降水量集中,贺兰山各沟局地暴雨多,常引起局地洪灾。永宁县日照多、湿度小、风大,因此水面蒸发量大,多年平均1177mm,陆地蒸发量160mm,干旱指数达6.7。
⑵地表水
永宁县当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0.17亿m3,平均年径流深17.2mm,年径流系数0.1万m3/km2。其中:倾斜平原及贺兰山径流深变化在3~25mm,地表水资源量0.06亿m3;引黄灌区由于多年形成的绿洲效应,产汇流条件发生变化,多年平均径流深达22mm,地表水资源量0.164亿m3,多通过排水沟道汇入黄河。贺兰山区及倾斜平原地表水资源很少,且多以洪水形成出现,因此永宁县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极少。
⑶地下水
永宁县多年平均地下水水资源量为2.26亿m3,其中:重复量2.02亿m3,多年平均产水模数4.09,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9亿m3。县内工业及人畜饮水抽取的地下水每年平均1683万m3,地下水利用率为15.4%。
⑷水资源总量
当地水资源总量指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包括过境水量。根据宁夏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永宁县地表水资源量0.1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26亿m3,重复计算量2.02亿m3,则当地水资源总量0.41亿m3。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
⑸水资源可利用量(可耗水量)
永宁县现状年可利用水资源有过境黄河水和当地地下水资源,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7亿m3,其中地下水可用量0.17亿m3,黄河水可用量2.5亿m3。见表2-1。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表单位:亿2-1来水水保平证年
率%
多年平均
0.10.172.262.020.4172.52.67水
水
量
量
水
水
总量
地表地下计算源总表下水
水
它
利用重复水资地地黄河客其源可水资当地水资源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m3平0.1612.141.910.389水年
偏枯年
枯水年
(6)现状取水量
永宁县现状取水量5.7983亿m3,其中地下水0.1683亿m3,黄河水5.63亿m3。表2-2永宁县现状用水量
表
2-2其中农业
其中合合计
地计
下水
水
水
地下合计
地下计
水
水
其中其中合地下合计
地下
其中其中农村人畜
城镇生活
工业
总计
农垦
单位:万m31.631.460.190%0.1230.291.811.986272.071.850.175%0.1560.3762.22.4600750%57950.12.3752.54524002452802802502509089085240016833900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黄河水是永宁县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的主要补给源。通过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西干渠、西夏渠等干渠,永宁县近几年引用黄河水水量平均每年5.24亿m3。由于黄河来水量随丰枯季节变化明显,水利厅灌溉局分配给永宁县黄河耗水量是在年平均情况下分配的水量,遇特殊干旱年份有减少水量的可能,因此,永宁县的黄河引水量也有减少的可能。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与引黄灌溉水量的多少密切相关,黄河灌水补给地下水量为47.5万m3/d,全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3.2万m3/d。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村人畜用水主要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取水总量1683万3m。全县境内共有深水机井336眼,总开采量为12.1万m3/d。其中农村人畜用水0.49万m3/d;农业灌溉机井213眼,开采潜水量4.3万m3/d;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机井123眼,开采第一承压水7.3万m3/d,主要集中在109国道附近。其中工业生产用水户20家,水井73眼。根据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调查编写的《永宁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水位降深达40m,降落漏斗扩展到28km2且呈逐年扩大趋势。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三、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永宁县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灌溉水源有黄水、地下水,近年来持续干旱,黄河配水量逐年降低,年均4亿立方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业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生态用水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
盾更加尖锐,缺水将成为今后制约发展的瓶颈。
(2)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与效益低。灌区水利工程布局不尽合理,用水保障能力不高,水资源调控能力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用水效率和效益较低。
(3)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未理顺。目前自流灌区干渠由各乡(镇)水利工作站管理,自流灌区支、斗渠和固定扬水站交由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农民用水协会由受益区农民自行管理、自主经营,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机井承包给井主管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井灌区机井已承包,由所属农户自行管理,人畜饮水工程及小高抽工程也逐步被承包。由于现存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还存在“以水养水”现象,基层水管单位在用水量减少后盈利随之减少,造成运行困难缺乏,缺乏推广节水措施热情。
四、创建示范县的基础
永宁县现有灌溉面积56.45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48.32万亩,扬水灌溉面积7.32万亩,井灌面积0.811万。近年来,永宁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水务局的努力参建下,从2005年至2011年投入小农水费近4000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立了小型扬水泵站20处,农田渠系配套488km,田间工程配套面积25万亩。新增供水能力1625万m3,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6万亩;发展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滴灌1.8万亩。年增产粮食1100万公斤,增加瓜菜产量2000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6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并解决了15万人的饮水问题,为构建和谐新永宁,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五、创建期拟达到的目标
(1)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250m3,,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520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50万3以下。
(2)灌溉水利用系数0.42(3)计划用水实施率70%⒀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为Ⅱ类水体;
(4)水环境质量达到良;
(5)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控制在《宁夏灌溉用水定额》内;
⑹节水灌溉工程率达到60%;
(7)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80m3/万元;?(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
(9)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
(10)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200L/人·d;
(1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5%;
(12)供水管网漏水率<8%;
(13)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70%;
(14)城镇用水装表计量达到100%;
(15)节水体制健全率60%。
六、主要实施保障措施
(1)坚持科学规划
永宁县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是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措施。灌区条件各异,类型多样,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项目县要按照不同类型区域自然条件,立足资源特点,创新观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新建与改造、恢复与开发、结构调整与水资源配置相结合,坚持灌区改造与产业调
整和发展同步进行,培育和发展类型多样的高效节水模式,确保项目实施方案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和效益化。
(2)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节水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工程涉及面广,投资量大,任务繁重,技术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永宁县发改、财政、水利、农牧、林业、国土、扶贫等相关单位及各项目乡镇要结合业实际,加强指导,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成立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农牧、林业、国土、扶贫等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实施好项目。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纳入目标考核,与项目所在乡镇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各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强化节水管理
规划区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总量、保护、效率”三条红线制度,实现有限水资源的空间富集和叠加,提高节水农业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加强用水管理,建立节水型灌溉制度。创新输水模式、灌溉模式和种植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积极推广低压管灌等技术,大力推广膜下管灌、滴灌等节水模式,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种植高效节水作物。完善不同灌区、不同灌水方式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节在优化配置水资源中的作用。成立农民用水协会,鼓励农民参与项目的运行管理,切实降低农民用水费用。(4)严格项目管理
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和管理项目。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质量达标。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专户储存,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整合各渠道
投资,管好用好资金,不得挤占和挪用资金。项目建成后,按规范组织竣工验收,及时交付使用。建成的工程由县级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5)转变发展方式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实效强的特色农业技术,**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和方式,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以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培训、咨询服务工作。加快节水、种植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经验。加大基层业务人员和农民的特色农业种植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力度,建立农户培训与帮扶的长效机制,帮助农户转变观念,掌握特色农业种植新技术、新方法,壮大技术推广力量,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群众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设施农业补助资金等项目投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项目区的投入力度;国家和自治区的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化肥补贴、地膜等农资补贴向项目区倾斜;引导企业、种植大户和个体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区建设。
七、效益分析
1、节水效益:到2015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5.7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6万亩。
通过水源工程改造和配套完善田间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灌区内可节约水量5360万m3,新增灌溉面积需水量1500万m3,除满足新增灌溉面积需水量外还可结余水量386万m3。
2、节地效益:项目实施后,减少了渠道占地,节省土地约8%,以发展8.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计算,可节省土地1万亩.3、增产效益:规划实施完成后,建成我县农业生产核心区、示范区、高效节水区,将极大改善我县灌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和高效节水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灌区由农业“精华带”转变成为农民“致富带”,经济效益显著。据测算,改造前后相比,规划区玉米亩产由350kg提高到800kg,设施蔬菜亩产由1000kg提高到2500kg;葡萄亩产由2300kg提高到3500kg。
4、社会效益:通过灌区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幅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我县经济发展进程。对于转变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尽快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四:节水型社会示范县
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水利部
2017201水行政执法
部门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可以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方向性、战略性举措来抓,将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
二、明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4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2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应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见附件)要求。
(二)主要任务
1.指导推动各县级行政区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全民节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制定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度任务和实施计划,落实保障措施,按目标要求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于2017年6月底前报我部。
2.组织开展辖区内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考核工作。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广泛动员各县级人民政府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分类指导,组织实施技术评估和达标考核。
3.加强宣传推广。各级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宣传部门的支持,创新节水宣传方式,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节水的社会氛围。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提炼总结辖区内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经验做法,加大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引领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规范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程序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按照自评、技术评估、验收和备案的程序进行。
(一)自评。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标准》进行自评,自评得分达到85分以上的,申请并提交相关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自评分情况及逐项说明材料、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和相关影像资料。
(二)技术评估。各省级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和有关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评估,形成技术评估意见。
(三)验收。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通过技术评估的县级行政区进行现场验收;对通过验收且公示无异议的,认定其达到《标准》要求。
(四)备案。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每年12月底前,将本年度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总结、达标评定结果及通过评定的县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材料报我部备案。
县域节水型社会申报及评定工作每年度组织一次。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细化考核工作要求。
四、切实落实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制。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省级节约用水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为有序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创新支持方式,加大资金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加大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等模式,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节水服务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县级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节水
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节水投资稳步增长机制。积极探索“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县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给予资金补助。
(三)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考核监管。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考核机制,把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并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复验,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取消命名。我部将组织有关单位,对各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突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要求。
附件: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结束——
篇五:节水型社会示范县
玉环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玉环为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水资源总量不足与发展需求之间、生产发展与生态用水之间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加快建设玉环县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新《水法》及水利部、水利厅有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文件为主要依据,以提高玉环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玉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将现代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同区域实践相结合,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经济、科技、宣传、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
(二)总体目标
依据水利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开展试点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试点地区达到“城乡一体,以水定产,配置优化,用水高效,污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水权明晰,水价
合理,宣传普及”。
结合玉环实际,本次试点工作总体目标是: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在生产上建立起清洁型、循环型的工业和低耗水、高产出的节水农业,大量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生活上普及节水型器具,大大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保证率;生态上使水库、河网的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改善,实现城乡水生态良好。
(三)分阶段目标任务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发动阶段,时间安排在2006-2007年。
主要任务为:
初步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
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相关各项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节水政策及节水管理办法;完成试点建设重点项目的报批程序,启动相关工程项目建设和专题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宣传玉环水资源形势,宣传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的和意义。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阶段,时间安排在2007年~2008年。
主要任务为: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健全玉环县水资源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供、排、污水务一体化管理;出台一批具有指导性的政策和制度;研究制定各行业用水考核定额,基本实现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完
成节水试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城乡管网改造工程”、“一户一表工程”、“节水型器具改造”为重点,推进城乡节水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实现亚海水淡化的规模化生产。
主要节水工作目标为: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54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m3以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45%;灌溉水利用率达到0.65以上;管网漏失率降至19%以下;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60%以上;城市生活用水定额Ⅰ区(楚门片)和Ⅱ区(玉环本岛片)分别降至105L/d和110L/d;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在75L/d以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15%以上;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500万
m3/年;海水淡化量增长到1165万m3/年;城市计划用水率达到95%以上。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化巩固阶段,时间安排在2009年~2010年。
主要任务为:深化和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形成较为系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监测与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节水参与机制和法制体系;完成各项研究专题、工程建设等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并完成内部验收;完成试点建设的总结与自我评估工作,各指标全面到达计划目标;节水工作向纵深发展,社会节水氛围浓重,全民节水意识普遍树立,节水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
主要节水工作目标为: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m3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m3以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5%以上;灌溉水利用率达到0.7以上;管网漏失率降至18%以下;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城市生活用水定额Ⅰ区和Ⅱ区分别降至110L/d和120L/d;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在90L/d以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0%以上;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600万m3/年;海水淡化量增长到1260万m3/年;城市计划用水率达到98%以上。
二、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节水现状及节水潜力
(一)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在水
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可承载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水平。
根据《玉环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玉环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696亿m3,可利用水量0.9996亿m3,现状人均综合用水量130m3/(人.a),万元GDP综合用水量54m3/(万元GDP.a)。根据《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玉环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20年全县总人口数将达到52万人,GDP将达到540亿元。如按现状的人均综合用水量和万元GDP综合用水量计算,2020年的总需水量分别为6760万m3和29160万m3。说明,以目前用水水平,水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如现状人均综合用水量130m3/(人.a)以及现状万元GDP综合用水量54m3/(万元GDP.a)计算,玉环县现状
水资源能承载人口76.8万、GDP为185.1亿元;而现状全县人口为39.2万、GAP为100.3亿元,两者相比,说明在目前水资源条件下,玉环县经济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可见,如不采取开源节流、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水资源缺乏将成为制约玉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瓶颈。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玉环县多年平均降水深1450.6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6960万m3,地下水资源量3170万m3。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74m3(按常住人口计算),远远低于全省2100m3和全国人均2200m3的标准,为重度缺水地区(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判别标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介于500~1000m3属于重度缺水)。
由于海岛本身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源涵蓄能力较差,且缺乏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有利地形。现有供水工程可供水量为5306万m3(90%保证率),而经济社会发展总需求为6711万m3,缺口达1405万m3。随着玉环县港口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麦屿港的开发,在建的华能电厂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到2010年用水需求量为8860万m3(90%保证率),在不考虑增加新水源工程和新供水措施,以现有的用水效率,预计缺水量将达到3554万m3,供需矛盾将更加严重。
(2)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玉环县总体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节水工作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生活节水方面,基本做到安装水表计量收费,但还没有广泛推行节水器具,供水管网漏损率(水源地到用户)高达21%,远高于国外6%以下的先进水平;工业节水方面,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40%左右,与世界先进水平75%~8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业节水方面,以传统灌溉方式为主,缺少必要的计量和水量控制手段,超量灌溉的现象普遍存在,田间综合节水技术有待提高,水资源浪费严重。
(3)水环境恶化,水质性缺水严重
随着近几年玉环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厂矿企业不断增加,向各大小河流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日趋增多,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急剧恶化。玉坎河、庆澜河、楚门河、芳清河、青沙河等一直以来作为玉环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但近年来水体水质已经从十多年前的Ⅰ、Ⅱ类降为Ⅴ、劣Ⅴ类。如楚门河龙王监测断面,1995年河道水质还是IV类水,2001年已恶
11化成劣Ⅴ类。
由于水质恶化,部分河道蓄水已无法作为工农业取水水源,导致本县可利用淡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加剧了原先供水的紧张局面。
(4)河道槽蓄功能弱化,水行政执法亟待进一步强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开发建设活动的加剧,蚕食河流,与水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由于水土流失,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等原因,造成平原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河面变窄,严重影响了正常排涝、蓄水、灌溉等功能。
全民水利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特别是城镇建成区和开发区的河道被填埋、非法占有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水行政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
12(5)水利改革和发展水利产业经济难以深化
长期以来,水利经济不发达,水利工程的效益得不到发挥,水利改革虽然走出了第一步,但仍步履艰难。受社会水福利观念的影响,水价偏低。特别是水价中的水资源费、建设费、调水费、折旧费不能适应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建设以及调水费用的需要。
(三)节水现状
面对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玉环县人民历来就十分重视节水开源工作,不仅充分地利用屋顶、路面等开展雨水集蓄,提高雨水利用率,开拓非常规水源,还注重日常生活用水的多次利用。目前,节约用水已变成了该地人民的一种优良生活习惯。
在基于玉环县人民节水意识强烈的基础上,玉环县政府顺势而为,大力地开展节水宣传,制定了一些相关
13的节水管理法规,建设节水配套工程,开展非常规水利用,使玉环县的节水工作总体走在了全省前列。
(1)加强节水宣传,提高节水意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编制《供节水文件汇编》和《玉环节水》宣传手册,广为散发,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2)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全面实施水平衡测试工作,根据水资源情况及供水能力,与全县2000多家应实行计划用水管理的单位签订《计划用水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做到及时调整用水计划。
(3)试行阶梯水价和推行“一户一表”。自2005年1月1日起,玉环在全县供水范围内执行新的阶梯式水价。居民用户水价分为三个“阶梯”,第一级每户月用水量12吨以内(含12吨),水价为2.55元/吨;第二级每户
14月用水量12~16吨(含16吨),水价为7.35/吨;第三级每户月用水量16吨以上,水价为12.15元/吨。同时,为更有效地实行用水计量,在玉环县部分城区,推行“一户一表”。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增强节水意识。
(4)积极推广节水型设施和节水器具。制定有关政策,对企事业单位推行有关节水器具的给予适当补贴。县节水办对天鸿饭店、琉泰大厦等单位的老式抽水马桶进行改建,帮助双环集团等单位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便器和配件。通过节水型设施和节水器具的推广,大大节约了生活用水量。
(5)实行联网供水。近年来,玉环县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供水水库和供水管道联网工程,基本上使全县的饮用水库和供水管网联网形成“大水库”,通过水利部门的统一、联合调度,极大地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15(6)清水工程及污水处理回用。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让城区河道(玉坎河)彻底变清,从2005年开始,玉环县开始实施城区清水工程,该工程总投资为8886万元,实施期三年。2005年底完成城中路、玉潭路、凤溪路的二级管网改造,2006年基本完成城区二级管网污水收集系统,三级管网在试点区块的基础上逐步加快改造,全力改变城区河道水体环境。同时,投资近2.5亿元在坎门东南建起了玉环县污水处理厂,年设计处理能力6万吨/d,回用污水2万吨/d。该工程已于2003年10月初投产,污水处理回用于城市景观用水,达到了预期效果。
(7)大力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在全县,特别是一些连生活饮用水都比较困难的海岛,如鸡山岛,提倡、推广“一家一户屋顶接水工程”,充分地利用屋面、路面、地窖、坑道井等集蓄水设施收集雨水资源,补充生活和生
16产用水。
(8)重视海水淡化研究。为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亚海水资源,玉环县高度重视海水淡化研究,承担省水利厅科研课题——亚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并于2004年11月在玉环净化集团厂区内建成“亚海水淡化”技术实验站。目前,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
(9)积极探索水权改革。鸡山岛海水淡化工程实行市场化的操作,水价水质政府监控。通过推进水权转让,社会融资,实现多元投入,深化水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四)节水潜力
虽然玉环县节水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原有节水工作目标不够明确、规划不够系统、重点不够突出。通过玉环县现状各用水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作对比发现存
1在较大的差距,如污水处理回用率指标,世界先进水平已达到70%以上,而玉环现状仅为10%左右;管网漏损率世界先进水平已在6%以下,而玉环超过20%;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90%以上,等等。
表2-1玉环县现状用水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比表
序号
123456指
标
名
称
万元GDP用水量(m3)工业用水重复率
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m3)污水处理回用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灌溉水利用率
管网漏损率
玉
环
5440%
23.310%
45%
0.6521%
世界先进水平
1999年以色列312000年美国94.5%
1999年日本18.870%以上
英国84%
0.70~0.806%以下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方位节水措施的综合集成。根据玉环县现状节水水平,尚有节水潜力可挖。因此,需要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来全面指导玉环节水工作,缓解用水紧张局面,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结合玉环实际,确定节水主攻方向为:管理节水,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三、机制体制与工程建设
(一)管理措施
1.管理体制完善
试点建设期间,将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成立专门机构,实现全县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符合玉环县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不同水管单位,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制定不同的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运行成本;进行人事、分配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
1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效益。
成立统一管理的组织机构,实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将各乡镇水厂、村级供水站都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实现供水行业统一管理。
进一步健全节水机构,在各乡镇成立节约用水办公室,重点耗水企业设置节水员。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
全面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科学制定行业用水定额,总体定额水平要优于全省定额。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要求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2.法规体系建设
为配合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制定一系列节水型社会配套管理办法,并出台一些地方管理办法和地方性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具体包括:
玉环县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
玉环县水价调整方案
玉环县排污收费管理办法
玉环县行业计划用水办法
其他管理办法
3.参与机制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此部门合作和公众参与是节水型社会成败的关键。结合玉环情况,建立:
水价听证会制度,对重大耗水项目上马、水价调整
21方案等邀请广大用水户进行听证。
水信息社会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玉环县水资源状况、水环境情况。
4.特殊干旱期的应急机制建设
为确保特大干旱年的社会用水秩序稳定,确保用水安全,使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有必要建立由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应急机制。具体的机制建设内容包括:预警机制、指挥组织系统、工作程序、对策措施等。
玉环县特殊干旱期应急预案
(二)经济措施
1.建立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制度相配套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制度,实行统一规
22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根据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全市各行业和各灌区的用水总量、排污总量指标。根据取水和排污的总量控制要求和各单位的取水、排污许可量,加强对取水口和入河排污口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取水量和污水废水排放量。对现有各河段的超标超量排污口,要根据水功能区划目标制定下达排污量削减计划;对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企业,要核减其取水量,直至责令停产整顿或关闭企业。
2.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通过制定水价调整方案,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价,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依靠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缓解用水矛盾。
23按照补偿运行成本、归还贷款本息和实现合理利润的要求,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城市用水价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在现基础上继续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工业生产用水实行“定额用水平价、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使调整后的水价方案能充分反映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和水资源的稀缺程度。
试点建设期间将在分析近几年玉环实际用水及现状水价合理性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水价调整方案,对行业供水水价分别进行核定。
针对玉环水资源丰枯变化大、用水矛盾突出的特点,实行丰枯不同的阶梯式水价用水量级别。
3.建立节水激励制度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节水积极性,因
24此应探索调动全社会节水积极性的节水效益补偿机制。根据各用水户水资源的使用状况,评定其节水水平,并制定相关经济鼓励政策,赏罚分明,建立节水激励制度。
每年圆满完成节约用水责任范围所规定的内容,成绩突出的单位、集体、个人,县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计划用水单位圆满完成节约用水责任范围所规定内容,在有新增用水项目时,优先考虑调增计划用水指标。
圆满完成节约用水责任范围所规定内容的单位,在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时,节约用水办公室给予技术、资金上的支持。
(三)科技措施
1.专项课题(规划)研究
25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需求,以及玉环县具体情况,试点期间由玉环县政府组织开展以下几项专项课题(规划)研究:
玉环县行业用水考核定额制定
玉环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玉环县节水农业建设规划
玉环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玉环县城镇供水水源规划
2.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及时掌握各种水情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在玉环县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玉环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各乡镇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和重点排污企业为信息采集点,通过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水资源的各项重要信息,然后作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
26保护的决策,同时对现状用水户的节水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价。
玉环县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控制中心设于玉环县节约用水办公室。
针对市级以上重点废水污染源建设在线监测装置,安装等比例采样器,通过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实现在线监测。
3.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
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如农业可在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如水稻薄露灌、经济作物喷滴灌),注重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和管理节水的结合;在新建住宅楼全面推行生活节水器具,对现有住宅进行逐步改装;引进工业节水新工艺和新设备等;开发引进海水淡化技术,加大对非
2常规水资源的利用。
灌区改造以推广”U”型和“三面光”渠道防渗衬砌技术为主;农业示范园区内要大力发展喷微灌技术;海岛及山区积极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继续开展亚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工作,探索适用性广、造价低、能耗低、效率高的海水淡化技术。
研究分质供水技术,考虑远期在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区进行推广应用。
(四)宣传教育措施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教育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意识,使公众普遍接受、理解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试点建设,开展:
2?
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中国节水周”,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以节水专题片、报刊文摘的形式进行宣传;另外,以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答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玉环县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及小技巧,增加市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组织用水大户和有关单位人员召开节约用水座谈会,宣传节约用水制度,交流节约用水经验。
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的体系中。让节水意识从娃娃抓起,让学生带动家庭、监督家庭。
(五)工程措施
1.农业节水灌溉工程
农业节水重点是灌区节水改造以及节水农业技术、2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根据玉环县主要灌区的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质及种植结构,首先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如可减少楚门、清港、干江、龙溪等重要农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一些高效耐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省水利厅“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对灌区范围内的蓄水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河道水质,增加河道可供水量。同时改善田间水管理技术,推行水稻薄露灌技术,减少灌溉定额。结合灌区节水改造,选择典型渠道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实施农业用水定额考核,实现农业管理节水。
(1)实施河道整治,增加农业灌溉可供水量
结合《玉环县河道整治规划》,试点期间对玉坎河、普竹河、庆澜河、青沙河、楚门河、芳清河、九眼河、干江河、龙溪河、桐丽河等19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进
3行大规模清淤、疏浚,底泥还田和两岸生态林建设,增加河道蓄水量,改善河道水质。工程实施后,可增加河道蓄水量563万m3,大大增加农业灌溉可供水量。
(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促进灌区节水增产
玉环县中低产田面积在2500亩以上的有沙门、干江、芦浦和珠港镇的陈屿、城关以及漩门二期海涂围垦地区。试点期间将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标准农田1.22万亩,改造或新建人民塘、清港镇等9座泵站。预计项目实施后,可将农业灌溉保证率增加至90%,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灌溉水利用率,促进灌区的节水增产。
(3)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建设现代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区
结合玉环县实际情况,农业节水目标是建设节水高
31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试点期间在漩门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800亩规模的玉环柚滴灌园,并推广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先进的农耕农艺措施,以点带面,促进全县节水农业的发展。
2.工业节水工艺及设备改进工程
由于工业用水量大,供水比较集中,节水潜力相对较大且易于采取节水措施。除通过加强用水管理和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用水效率(如改直流用水为循环用水)外,通过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的生产工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将通过调查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分析用水现状,提出合理科学的节水方案。根据玉环产业特点,选择机械制造、水产品加工和电镀等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作为试点。
玉环凯凌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摩托
32车液压盘式制动器制造厂,年产200多万套。试点期间将在该企业推广高效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
龙生水产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利用各种新鲜的海水鱼生产鱼糜,年产鱼糜约4000吨。目前每吨鱼糜耗水为50多吨,试点期间将对鱼糜生产工艺进行改进,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预计可使每吨产品耗水降至30吨。
台州坎门电镀有限公司:该公司年产值约2000万元,试点期间将推广逆流漂洗工艺,可节水三分之一。
3、城乡供水系统改造工程
城乡供水系统关系到千家万户,又是优质水的主要输送途径,是实施生活节水的主要环节。
33(1)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解决供水水厂分散难以管理问题,保证农民饮用水供应。试点期间,将投入1.3亿元,通过一系列水源工程、水厂工程、管网工程建设,解决15.38万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扩建和改造坎门水厂、龙江水厂、沙门水厂,新建鲜迭水厂、鸡山水厂。
建设沙门至楚门、城关至坎门、城关至楚门、城关至陈屿、楚门至清港等供水干管,使管径大于400mm干管总长度达35km。
实施山区、海岛饮水工程,将管网延伸到未普及地区。
(2)城乡管网改造工程
34试点期间,将每年投资500万元,用5年时间对全县老化、陈旧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换改造。新换上的材料均采用耐腐蚀性、对输送介质无污染、经久耐用的PE塑料管;同时,根据工程的需要,增大新管道的口径,提高供水能力,确保高层用户也都能用上水。通过管网改造,使管网漏损率从现状21%下降到2010年的18%。
(3)“一户一表”工程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玉环县的自来水“一户一表”安装率还不到30%,就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关而言,2003年该片饮水自来水居民有30744户,采用了“一户一表”的居民仅占总户数的25%,其它地区情况更不用乐观。为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应取消居民用水包费制,试点期间主要在城关、坎门、陈屿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共计5.2万户。
35(4)节水器具改造和推广
到2010年,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部使用节水器具,原有建筑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和城市公共设施全部采用节水型器具。试点期间将在城关、坎门实行节水器具改造和推广,主要以3~6升的节水便器水箱替代8升~12升的传统便器水箱,使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0%。
(5)分质供水工程
根据不同用水户对水质需求存在不一致性的特点,结合玉环水资源紧张的情况,实施生活饮用水采用优质水、工业及城市绿化等用水采用一般水的分质供水模式,充分实现优质优价,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益。远期将在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区采用双管制,启动分质供水试验,36建设分质供水工程。
4.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
根据玉环县的水资源特点,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将是主要节水方向,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
(1)海水淡化工程
在高耗水行业内推广海水淡化工程,作为企业用水来源。试点为玉环华能电厂,规模3.2万m3/d。
结合海岛供水,试点期间将鸡山岛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由现状500m3/d扩大2500m3/d。另外,在茅蜒岛建设500m3/d的海水淡化工程。
(2)海水利用工程
结合玉环实际,积极推广在码头清洗和海产品加工中实施海水冲洗,以代替一部分淡水资源;并规划在当前
3耗水大户——冷冻厂内推行海水制冰技术,利用海水代替一部分淡水资源。试点为龙生水产制品有限公司,在海产品初次清洗,车间和码头冲洗中直接利用海水。
(3)废污水回用工程
试点期间,加大玉环县各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比例,使其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达到730万m3/a。
除建设污水处理厂外,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新建居民小区或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单位,建设“再净回用示范工程系统”,处理后的回用水可作为绿化、环境、景观、娱乐、工业用水。试点期间,选择玉环人民医院作为试点,主要将医院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作为冲厕和绿化用水,达到日处理150吨的规模。
5.雨水集蓄工程
多年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利用水利工程
3设施,有目的地将降雨转化为径流或地下水,采取“截、蓄、调”等技术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存贮、控制并高效利用,是玉环县解决水资源矛盾、发展灌溉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应结合玉环县实际情况,在农村及城市进一步加大雨水利用工程建设的投入。
(1)屋顶集水
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屋顶集雨工程,利用屋顶作集雨面积,在屋檐下设接水槽,然后由管道将雨水经过过滤引入水窖储存起来利用。水窖大小可根据集雨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确定,并考虑到复蓄,其容积一般为总集水量的1/3~1/2。
屋顶集水造价大体在300元/m3,具有投资不多,易于管理,长期利用,基本不需要运行费用等优点,是解决海岛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有效措施。试点期间将改
3造屋顶集水面积10万m2,主要分布于玉环岛及鸡山、海山诸岛,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10万m3。
(2)硬化路面和广场集水
在新建城区区域,硬化路面或广场的适当位置留集水沟,通过管道将水引入地下蓄水池,可解决城市环境和园林绿化部分用水。对于景观工程内所有非市内交通用途的道路考虑全部铺设透水路面,让地面具有很好的雨水回渗功能,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并考虑将绿地较周围路面低5~10cm,用以滞蓄、销纳屋顶和路面降雨。
6.水环境治理工程
针对玉环县水环境恶化现状,须加大对水环境治理力度。
(1)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对集中式水厂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规范化创建任
4务,力争到2006年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试点为里墩水库库区保护工程,在水库上游建设截污管网,将生活污水引出库区,减少水库污染源。
(2)农业农村污染整治工程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到2007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养殖场进行有计划的关停或迁移;推广旱地养鸭技术,减少对河道水质污染。大力扶持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实施平衡施肥技术,减轻农业面污染。位于珠港镇玉峰村的蓝鸟畜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肉猪约4000头,是玉环县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规划搬迁至鸡山岛。
41(3)排污口和集污管网建设
在新建城区,规划时必须采用雨水管网和废污水管网分开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同使逐步完成对老城区的改造。所有工业污染源必须建立标准化排污口并统一标志。
(4)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
近期加快建设坎门、沙门、陈屿污水处理厂,对区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雨污水、河道外环境废水进行收集处理。试点期间规划废污水总处理规模将达到11.5万m3/d。
7.生态公益林工程
针对玉环县森林覆盖率低、林业结构不够合理、林区蓄水能力差的现状,在利用水利工程增加蓄水能力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天然水库的蓄水能力,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林业结构、建设生态公益林地来改变目前玉
42环县天然蓄水能力低的局面。试点期间,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建设生态公益林7.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7.2%提高到53.5%。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鹿岛森林公园,改造保护岛屿生态林,营造生态风景林,充分发挥林木的防风固土、涵养水源功能。
四、投资估算与实施步骤
(一)工程措施投资估算
本试点方案只列入工程性措施投资估算(不计企业投入),其他非工程措施所需费用在试点实施期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列入年度预算。工程性措施投资包括农业节水工程、城乡供水系统改造工程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及其它工程投资。上述工程投资估算主要参考现有的一些相关规划和评价报告,如《玉环生态县建设规划》、《玉环县“十一五”水利规划》以及《台州市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
43价报告》(有关玉环县农业资源内容)等。无规划资料的工程投资,则参照省水利厅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项规划或临近县市类似工程的单价指标进行估算。试点期间工程投资估算见表4-1。
表4-1玉环县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工程措施投资
序一
1项目名称
农业节水改造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试点期间对玉坎河、普竹河、庆澜河、青沙河、楚门河、芳清河、九眼河、干江河、龙溪河、桐丽试点期间将建设标准农田1.22万亩,改造或兴建人民塘、清港3建设农业示范园区
漩门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二
城乡供水系统改造
1706020008809总投资
117252灌区节水增产改造
91644序项目名称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主要建设内容
将扩建和改造坎门水厂、龙江水厂、沙门水厂,兴建鲜迭水厂、总投资
1程
1410023鸡山水厂;建设沙门至楚门、城城乡管网改造工程
将玉环县口径75毫米以上的老“一户一表”工程
节水器具改造和推广
化供水干管全部更新改造,全长主要在城关、坎门、陈屿实行“一户一表”,共5.2万户。
试点期间在城关、坎门实行节水器具改造和推广,具体措施是对在试点企业推行节水工艺技术和25002604200三
四
12五
六
七
工业节水工艺及设
220020002004501500075047185备
以及重复利用水改进技术。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海水淡化
海水利用工程
雨水集蓄工程
水环境整治工程
生态公益林工程
合
计
玉环华能电厂3.2万m3/d;鸡山岛2000万m3/d、茅蜒岛500万海水利用、制冰等,每年600万农村屋顶集水,城市雨水利用
坎门、沙门、陈屿污水处理厂试点期间建设生态公益林7.5万
(二)实施步骤
玉环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时间为2006~20145年,具体工作安排与玉环县国民经济发展各项规划相适应,全面推进,分步实施。为使玉环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能够按计划有序推进,特提出分年度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如下:
宣传发动阶段(2006.1~2007.5)
(1)成立玉环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咨询机构,并建立相应工作制度;
(2)编制玉环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3)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节水政策及节水管理办法;
(5)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6)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重点项目报批程序,启动相关工程项目建设;
(7)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程;
46(8)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需要,启动并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全面实施阶段(2007.6~2008.12)
(1)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2)制定并实施玉环县行业用水考核定额;
(3)制定和执行水价调整方案;
(4)组织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和经济制度,并进行评价和修正;
(5)完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设;
(6)完成各项专题研究,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
(7)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各项工程建设。
深化巩固阶段(2009.1~2010.12)
4(1)完成试点全部建设项目;
(2)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监测与管理体系;
(3)形成较为系统的节水型社会参与机制和法制体系;
(4)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总结与自评估工作;(5)各项成果的内部验收;
(6)接受试点建设的全面考核。
五、节水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采取工程、经济、技术、行政措施,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资源消耗量,提高产品、企业和产业的水利用效率。同时,通过统筹规
4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范了用水秩序,水事纠纷大幅度减少,促进了区内社会稳定与和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玉环县作为试点的相关经验与做法可以在全省广泛推广,能对我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经济效益
通过各种节水措施的实施,玉环县在各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下,工业、农业和生活总节水量见表5-1。
表5-1玉环县各水平年总节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m3节
水
年保
证
率
量
2010年
492020年
2030年
50%75%90%439458480124913351431183419612123按照《玉环县水资源综合规划》预测,2010年50%保证率需水7516万m3,2020年需水11194万m3,2030年需水13131万m3。采用节水方案后,分别在2010年、2020年、2030年水平年正常情况下节水439万m3、1249万m3、1834万m3,节水率分别达到5.9%、11.1%、14.0%。节水成效显著。
目前,在海岛地区建设一个水库,每方水造价平均花费15元左右。如按等效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节水效益。每方水按15元计算,则2010~2020年每年可产生6585万元的节水效益,2020~2030年18735万元、2030年以后2751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50
篇六:节水型社会示范县
某县关于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工作经验总结
一、主要成效
1、XX县认真贯彻落实《XX省节约用水条例》,强化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在省、市组织的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中,未发现违反用水定额管理的情况;及时下达取用水户用水计划,执行城镇非居民用水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居民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足额收缴水资源费;强化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监管,规模以上企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O
2、XX县认真执行建设项目节约用水“三同时”要求,在近两年上级部门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中,未发现违反节水“三同时”制度的情况。
3、XX县认真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工作,完成5家重点用水行业企业、34家县级公共机构、4个居民小区达到节水型载体建设。
4、近年来,XX县积极开展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加强管网巡检管护。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家庭普及生活节水器具。
5、重视节水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进行节水主题宣传。开展节水宣传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营造社会节水氛围,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调查结果表明,85%以上参与者节水意识较强。
6、加强再生水利用,XX县污水处理厂新建中水回用设施,将处
理达标的中水回用于道路喷洒和绿化用水。极大的提高了水的可循环利用率。
二、相关经验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为确保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我县专门成立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具体工作。同时,为保障创建工作开展有序,我县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清单,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切实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日常管理和长效运作。
(二)节水制度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XX县以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指标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为重点,严控用水总量、提升用水效率,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推进机制创新,狠抓措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积极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调查研究。
(三)行业用水效率显著提高
一是大力推进节水载体建设。我县坚持以节水示范单元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创建工作,以示范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目前,建成4家市级节水型企业,6家县级节水型小区,34家县级节水型公共机构,在
创建期间鼓励创建部门更换节水龙头、加水座便器等节水设施约400个,生活节水器具推广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二是加大市政节水力度。按照年度公共供水管网改造计划,加快推进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降低管道“跑、冒、滴、漏”等现象,保证供水安全。同时,全面做好节水器具推广工作,杜绝市场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非节水型器具。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抽查,目前县内在售用水器具均属节水器具,无国家明令淘汰的非节水型器具,公共场所和新建居民小区未发现安装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节水器具。
(四)大力推广节水落实节水方针
按照“以水定布局、定规模、定发展方向”的要求,大力推动节水项目建设。一是扶持集体经济,进行节水改造。近年以来,我县大力扶持农业节水改造,以奖补形式补助各类高效节水项目6处,总投资300余万元,实施的节水灌溉面积1300余亩,目前已有5个高效节水项目完成节水改造;二是提升饮水工程,落实水费收缴。近年以来,我县累计投资0.95亿元,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普及率和到户率由2003年的6%提高到了100%,为加强农村居民节约用水意识,我县印发《关于推进我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的通知》,落实收费政策,明确专人负责水费计量收费工作,截止目前收费率达95%,农村居民节水、爱水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三是加大水利工程投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近年来我县实施的塔溪河、缘溪河、琏溪河等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秋浦
河、黄渝河等防洪治理工程,都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将水利工程、生态治理与水资源调控有机结合,提高了我县对各流域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加大了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
(五)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专题宣传活动为契机,每年都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制作水资源宣传展板42块、悬挂横幅28副、张贴宣传海报400余张,散发传单2000余份、开展扶贫夜校宣传200余次,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全县人民珍惜水、爱护水,切实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节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
“处处抓节水、人人都节水”的良好氛围。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狠抓节水重点工作落实。积极推进XX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实施计划的落实。充分发挥示范性工业企业、示范性小区、示范性公共机构引领作用,总结示范带动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供排水设施基础建设,以板块推进、示范带动为主线,全面推动工业、农业、学校、社区等各行业节水工程建设。
二是持续加大节水项目投入。加大政府节水资金投入力度,推动节水项目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强化节水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紧迫性,把政府的宣传变为民众的自觉行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因势利导,切实提高全民的节水、护水意识。
篇七:节水型社会示范县
宁夏中宁县水资源现状及节水型社会发展分析
本文针对中宁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详实的概述,对中宁县节水型社会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论证了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节约水资源的一些做法和經验。
标签:中宁县;水资源现状;节水型;社会发展
1、中宁县水资源特点
中宁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是全国著名的枸杞之乡。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县地跨北部黄河平原区和中部干旱台地丘陵区两大地貌。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长夏短,温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热量丰富,以风沙干旱为主要灾害性天气。年均降水量为221毫米,年均蒸发量达2055.3毫米,为多年降雨量的9.33倍。中宁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0.192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88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1.805亿m3,则当地水资源总量为0.267亿m3。由于这几年黄河水量减少,水资源严重紧缺,国家对黄河流量实行统一调度,加之多年来实行节约用水,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大灌大排”的局面,全县黄河引水量逐年减少,黄河年平均引水量为4.7亿m3。
2、近年来节水工作进展情况
中宁县在节水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中宁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水务局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宁县节水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定了相应的领导分工职责。二是实施了《中宁县引黄灌区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乡村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规范了灌溉管理和水费收缴管理使用程序,明确了乡村小农水工程的维修管护职责,解决了以往水费收缴项目多、环节多、强行搭车、不公不均等问题,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田间灌溉管理有人管,有钱管。三是紧紧抓住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倾斜的有利时机,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节水改造力度,逐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四是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强化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利设施管理与保护、水利生态环境保护,查处破坏水利设施案件,杜绝浪费水资源现象。五是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调整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广节水新工艺,严格要求工业企业严格按照规定的行业用水标准定额,实行计划用水,建立回水闭路循环系统,降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对策建议
3.1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3.1.1严格水资源总量控制。以《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分配的用水量为中宁县引耗水总量控制刚性约束指标,全面落实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和宁夏引黄灌区年度水量调度预案,严格实行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可开采总量、排污总量和取水户取水总量“四个总量”控制,实现水资源供需总体平衡。
3.1.2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落实各行业及用户的用水指标,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划定用水效率红线。对超计划、超定额标准用水单位要依法核减用水量,对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用水户实行重点考核。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3.1.3水资源节约保护优先。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加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监督管理,强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强对重要引水河道和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管理,确保公众饮水安全。
3.1.4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制定水权交易规则,规范和完善水权交易机制,实行水权有偿转换,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配置。建立起水权分配、转让和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2转变用水方式。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机制;控制用水总量,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水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3.3因地制宜、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逐步建立设施齐备、配套完善、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合理调配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新鲜水和再生水进行联合调配。
3.4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技术,建设节水工程技术体系。全面实施现代节水农业,积极引用节水新技术,采取覆膜技术,减少蒸发量。对枸杞和硒砂瓜等小株距经果类采用条覆膜技术,大株距经果林采取穴覆膜和砂覆膜技术,减少蒸发,保证墒情和成活率。
3.5积极推进城市生活节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厂和中水利用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采取集中处理,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用水强制使用再生水。
3.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进一步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宣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等,促使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体系。坚持以农业节水为主体、工业节水为重点、生活节水为辅助和非常规水利用为补充,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宁夏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2]宁夏中宁县水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