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1届三中全会(8篇)

时间:2024-08-21 14:57: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21届三中全会

  

  几届几中全会是什么意思?

  全会是(政党、团体)全体会议的简称。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如:十四届一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什么是“人大会议”什么是“十八大”会议?几届几中全会又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期间,为引领同学们爱党爱国!要学习网学长整理了一些资料,给还不了解的同学们普及一下知识哦

  一、党的会议

  1、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八大”

  2、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解释: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意思是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五次全体会议)

  二、人大会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简称: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开的第三次会)

  2、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

  (简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开的第22次会)

  三、政协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简称: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解释: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委员开的第三次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至现在第十六次了,常称为届而每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出中央委员会,此届委员会每一次会议称为“中”,一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后马上举行,以后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第几次就是第几中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中央委员会会议,可称为第十六届二中全会,就是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

  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八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一个是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

  几届是指第几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几中是指第几次会议,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说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党代会的专用名词:“几届几中全会”

  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但由于****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

  几届指的是第几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几中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当代表们回到各地,剩余常驻北京机构,即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常务工作,旅行相关职能。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大约每五年举行一次。在闭会期间,就由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相关职能,会议的时间大约是每年一次,但是在全国代表大会年,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相

  关问题较多,因而全国代表大会闭会后一般就会举行第几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中、二中甚至三中等等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汇总

  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

  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四大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五大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召开。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发展革命力量。

  七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七大的预备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七大”工作方针》的讲话,指出“七大”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八大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八大召开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要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

  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在预备会上提出九大的任务是总结经验,落实政策,准备打仗。它成为九大的指导思想。

  十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还把“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认定为“客观规律”,预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等,这就全面肯定和继承了“九大”的错误,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

  十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是: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批判了他们炮制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动公式,揭发了他们篡党夺权、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的阴谋,宣告“*****”以粉碎“***”为标志而结束。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第一次无产阶级*****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

  因此,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纲。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为此,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8项主要任务,要求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本年内初见成效,3年内大见成效。

  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十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十五大

  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会议还通过了中纪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七大

  2007.10.15—21北京

  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几大,是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几届几中全会,是指党的中央全会。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六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X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届中央全会的主题是各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要选举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并就当时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研究。通常党的总书记会在会上作政治报告。

  每一届中央全会的第一次会议,主要是选举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包括选举中央政治局等。其他每年一届的中央全会,通常都是研究当时的重要问题。

  举例来说。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六届二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并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六届四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六届六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年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

  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62年3月27日~4月16日)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63年11月17日~12月3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日)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80年8月30日~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85年3月27日~4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6年3月25日~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87年3月25日~4月11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88年3月25日~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

篇二:21届三中全会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专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

  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

  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

  2016/22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

  ——1935年

  瓦窑堡

  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

  ——1937年

  洛川

  内容:通过,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

  延安

  内容:①毛泽东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

  内容:制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0、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2016/22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北平

  参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内容:①制定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

  ③确定了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首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

  北京

  内容:①制定了: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

  北京

  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2016/22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北京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讨论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④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

  北京

  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2016/22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

  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北京

  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全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果:

  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方针。

  2016/22意义: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

  北京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

  北京

  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地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

  北京

  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2016/22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年来的实践,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大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和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

  北京

  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及其相互关系。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大会通过的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2016/22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

  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2、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审议通过了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2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要点解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2016/22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三个关系”)。

  党执政五十五年的主要经验(“六条基本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四个‘执政党’”):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五种能力”):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016/2224、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

  共分十部分(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25、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2016/22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

  篇二: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的时间及详细内容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

  宏观时间把握: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战(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

  二、过渡时期(1953~195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

  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以概括

  中共七大——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全面概括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国家

  201611/22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矛盾

  中共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毛泽东

  党“六大”——莫斯科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

  八七会议——汉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过渡时期总任务

  第十一届六中全会——6方面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党中央领导是正确的1947年——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1950年土地法——

  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1612/22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中共重要会议:

  1.中共的诞生(一大)

  时间:1921.7.23地点:上海

  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②制定党的纲领,坚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④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为总书记。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③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背景:①华盛顿会议列强共同支配中国;②军阀混战灾难深重

  时间:1922.地点:上海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评价:民主革命纲领是在深刻认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国情和社会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这以前中国人民进行了80多年反帝反封斗争,然而没有一个阶级政党能真正认清中国革命性质、任务,提出过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纲领,只有中共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标志。

  201613/223.中共三大与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广州

  (1)条件:①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必要性)。②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可能性)。③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重要外因)。

  (2)方针:①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改组国民党。②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合作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4)局限:没有提出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①瞿秋白作;②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发动秋收起义;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5.遵义会议

  (1)历史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201614/22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之后,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在成功与失败的比较

  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愿望日益强烈。转兵贵州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2)内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战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搏古负总责,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3)历史意义:

  其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其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上,中国201615/22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其三,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4)“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点:

  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换了错误的领导。

  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6.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1)历史背景: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政策制定:

  ①: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

  201616/22基本内容:a.指出目前政治形势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C.中国共产党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7.洛川会议:确立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

  (1)背景:l945年5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召开六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l945年4月~6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于国民党继续法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人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②大会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③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61/22(3)意义。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时间:1949年春。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内容:①指出工作重心的转移;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方针;③规定革命胜利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④告诫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意义:不仅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而且设计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新蓝图,并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10.中共八大

  正确决策:a.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篇三:历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1978-2013历届三中全会改革之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中心议题: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20161/22来

  会议重点:拨乱反正。全会否定“两个凡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事实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作出把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通过了此后六年间农村掀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体制改革浪潮。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84年10月20日

  中心议题: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会议重点: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全会通过的,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

  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十三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中心议题: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会议重点: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全会通过的建议国务院在今后20161/22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同时组织实施该方案。全会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四、十四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中心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议重点: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全会通过了,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

  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五、十五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中心议题: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会议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会通过了,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20162/22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同时,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六、十六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中心议题: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会议重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会通过了,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指导方针;通过了,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问题。

  七、十七届三中全会

  会议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主要议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

  会议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审议通过了,把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政策。

  201621/22201622/22

篇三:21届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

  篇一:什么叫十一届三中全会

  什么叫十一届三中全会?多少年开一次?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什么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多少年开一次?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什么又是党代会?多少年开一

  次?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什么又叫多少届什么会的第几次会议??中国还有多

  少个重要会议,为什么要开这些会,多少年开一次,开这些会的目的是什么?请高人指教!

  2007-10-1823:1最佳答案

  1.十一届是指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三中全会是指这一届全国党代表大会第三次召开,五年召开一次,原因嘛我认为是为了集中解决一些少数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为以后的工作方针定下基调,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顾名思义嘛就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人召开的会,也是五年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事为了选举新的中央政府和国家领导人,一些比较重大的法律也要全国人大批准,大会还要审核各种报告,比如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的报告

  3.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两个了,因为关系着国家的统治问题

  2016/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

  议什么关系?

  问题补充:

  我想问:前者与后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么?

  2007-12-3016:55最佳答案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

  新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将会在党代会结束的第二天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副**、委员,批准中央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的人选。

  两者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十七届一中全会不是十七大的组成部

  分,您可以自己研读一下新修改的党章。

  第一次党代会

  领导人

  2011-3-220:13提问者:糖果猫vivian

  |浏览次数:1492次

  2011-3-220:202016/21最佳答案

  什么党呢?

  是中国共产党的话,是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

  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2人,列席代表1人。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

  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北京)

  2016/21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延安

  杨家岭)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苏联

  莫斯科)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武汉)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广州)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上海→南湖)

  什么是党代表大会?

  时间:2011-03-1012:08阅读

  461次

  来源:四川大学

  责编:付玉杰

  党代表大会是党的一项带根本性的组织制度,是党的各级组织2016/21中包括中央组织、地方各级组

  织和部分基层组织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和选举党的领导机关的会议。

  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

  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

  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职权有:(1)听取和审查同级委员会的报告;(2)

  听取和审查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不设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纪检工作可作

  为党委报告的一个内容);(3)讨论本级党组织及党组织职权范围内的重大问

  题并做出决议;(4)选举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还有权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或

  党代表会议的代表。

  3、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的时限没有做统一的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按2016/21规

  定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其党代表大会的时限原则上应同党的基层委

  员会的任期一致。

  4、党代表大会的名称及次数的排列是怎样的?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的名称一般应与行政区划或单位的名称相一致,如:“中国共产党**×省第**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

  **厂(所或其他基层单位)第**次代表大会”。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次数排列一般采取累计方法,如**省已召开过九

  次代表大会,下一次代表大会叫“中国共产党**×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可以排列次数,“次”的计算方法原则

  上参照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排列计算方法。

  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所在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党的基层组织所在单位的名

  称变更,不论其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管理范围、职责权限是否发生变化,凡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其党代表大会的次数应重新排列。党的地方组织所在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党的基层组织2016/21所在单位的名称末变,不论其党组织的隶

  属关系、管理范围、职责权限有无变化,其党代表大会的次数仍应连续排列计算。

  5、党代表会议与党代表大会有哪些区别?

  党代表会议与党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1)地位作用不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地方各

  级代表大会是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而党的代表会议只是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遇有重要问题需要及时讨论决定时,由中央委员会或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召集的重要会议。(2)职权不同。一是党代表大会听取和审查同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党代表会议没有这项职权;二是党代表大会选举同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

  会。党代表会议只能调整和增选部分成员,并有一定数额限制。(3)开会的领导机构不同。党代表大会成立大会**团,作为大会的组织领导机构。党代表大会不设**团,会议的领导由党的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4)开会时限不同。党代表大会一般有时限规定。党代表会议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没有时限要求。(5)代表的产生办法不同。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由

  下一级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或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和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而党代表会议的代表产生办法是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按照党内通常的做法,部分代表可以不经选举产2016/21生。

  6、什么是党员大会?

  党员大会是指由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召集的,由基层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党员人数在五百名以下的基层组织,进行换届选举,一般应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到会的党员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党员人数的五分之四。

  7、党员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其职权主要是:

  (1)听取和审查党的委员会(基层委员会或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的报告;(2)讨论本级党组织及党组织职权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3)选举党的委员会(基层委员会或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及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的代表。

  8、持临时组织关系(党员证明信)的党员,在现所在单位能否被提名为代表候选人?

  持临时组织关系(党员证明信)的党员,因其正式组织关系尚在原工作单位,在现所在单位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不能被提名为代表候选人。

  9、在党代表大会召开之前,选出的代表已调离原选举单位后,其代表资格是否有效?

  篇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全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上)

  2016/21今天我和大家交流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改革决定的一些体会。现在决定发布才刚刚还不到两周,大家都在深入的学习,而且对它的理解和领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刻。三中全会的决定系统性非常高,相互的关联性非常高,也就是说不管你对这两面哪一个部分感兴趣,哪一部分是要重点思考的,都需要每一段从头至尾的都要学,每一个治理都要读,认真的来领会,才能更好的理解每一个部分的内容,这也对我们现在交流体会提出了一些难度比较大的要求,我只能算是抛砖引玉了,讲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同志们批评。

  我讲七个大的部分,先说总标题,总标题是,它的内容因为非常丰富,只能就经济体制改革的范围为主要内容来讲,即使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范围,内容也是非常丰富、非常多的,有些内容会概括一些。我讲七个大的方面,一个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第二讲一下市场在配制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是基础,决定性作用。第三个大的部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四个部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涉及的一些重大技术。第五,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改革。第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第七要简单向大家报告一下深化改革的方法与保障。涉及到中间几部分的内容可能在顺序上有所调整,主要是考虑到按照讲解的逻辑关系跟它的排序跟重要性没有关系。因为它的重要性、它的地位还是要按照决定的顺序来理解,比如说,第五部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决定中是放在经济体制改革首位的,把它放在多少后面一点是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在前面要注意一些铺垫性的对它理解的内容。

  2016/21一、全面深化改革几个重大问题

  (一)“全面改革60条”标志改革开放新阶段

  二十年前也就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样目标的时候,当时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这样一个改革目标,形成了,那个决定是五十条,可以把它结成为市场经济五十条。

  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一共六十条。“全面改革60条”的含义就是,指的是决定。全面改革六十条标志改革开放新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六十条是我国迈上重大历史台阶的行动纲领,也就是说行动纲领首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重要历史阶段、重要历史关口面临重大历史台阶的客观背景情况下的重要纲领。首先是基于客观的形势,这里边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历史背景:第一个经济转型面临重大历史台阶,经济转型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

  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很多重要的问题,我们想一想,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经济发展辉煌的成就,其中方式上也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主要是粗放式的,资源、劳动力都体现高速增加阶段红利这样的支撑,到今天走不下去了。我们面临经济转型的重大历史台阶,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历史台阶,这是一个历史背景。

  第二个历史背景是工业化、城镇化面临重大历史台阶,工业化发展很快,城镇化不相适应,我们面临的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我们的城镇化是远远滞后,科学发展不仅仅是GDP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应该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台阶。我们面临中国城镇化重大历史台阶,这里边有很多过去积累下来的、深2016/21层的体制性的问题需要**。

  第三个,改革开放走了三十五年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同时也步入了深水区,为什么这么说,可以看一下,我们提出的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要把它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样目标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就提出来了,这个改革完成了没有,并没有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面临新的矛盾,就是刚才讲到的经济转型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也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会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同时社会的矛盾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权利意识在增强,也需要在经济社会的体制上加以协调。

  总的说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概括一下,经济转型面临迈上重大历史台阶,工业化、城镇化面临重大历史台阶,改革开放面临我们能够闯过深水区,这几个大的历史台阶交织起来可以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载的是重大的历史使命。“全面改革60条”就是我国迈上重大历史台阶的行动纲领。那么讲它是迈上历史台阶,实际上就是标志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要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就改革开放以来几次专门做出改革决定的三中全会做一个简单回顾,看一下。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当时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配制资源中的作用,都是讲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的三中全会十年以后,这样的三中全会基本上都是十年一次,就是讲大的总体的改革思路的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201611/21全会跟过去的几次三中全会有一个明显的升级,就是从经济体制改革上升为全面改革。全面改革现在称为“5+1”,原来讲五位一体的改革,现在加了一个深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里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这是重点,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加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是我们讲全面改革六十条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接下来我们看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第二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段话意义非常深远,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从涵盖的范围看是全方位的,包括至上而下的各个层面、至下而上的各个层面,也包括东西南北中各个领域,是市场经济弥补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还有……一共六个方面,全方位的表达,这是就范围来讲。

  就方式来讲,治理方式是什么?这是一个立体化的东西,也就是说它追求的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同时又是一种有序的、一种内在互动的机制。能够正确的处理,既有活力又有秩序,也就是说这个“立体”的理解要从过去的一种单向思维中解脱出来,它不是单向的,不是单线条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和管控,是一种内在的机制,这是讲它的方式。

  就行为主体来看,行为主体是多元化的,是党的领导,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包括了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公民依据各自的位置的广201612/21泛的参与,是一种相互关联的参与。因此,这个主体是多元化的。

  就内容来讲,这个总目标告诉我们现代化是充满了现代因素的,现代化包括要充满活力、要充满效率,法制化的、民主化的,是一个能够完善的权利责任体系。领导人们将会进一步的去研究、实践、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还有很丰富的内容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总得感觉,这个目标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核心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现代的制度。当然我们说现代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制度是制度现代化的一个总纲领,是我们国家能够大踏步赶上时代的“中国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宏伟目标。这是治理体系现代化。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刚才讲了,“5+1”六大方面,为什么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刚才讲了历史上历次三中全会都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内容的,这次全面改革承继了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之所以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基于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按照三中全会的报道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段话已经清楚的说明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的一个反映。

  201613/21发展是硬道理,今天还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1992年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我们今天才二三十年,当然是动摇不得的,这是他的依据。来看一下“全面改革60条”,每篇布局是怎样体现的,六十条一共十六个部分,从大条来讲也可以

  讲是十六条,但我说的六十条是从每一块的第三层的条叫六十条,就十六个部分来看其中有六个部分直接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大家注意一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一部分完全出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就是本次全会提出的市场配制资源起决定性作用,核心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行政体制放在这里主要是从经济体制改革来看的,当然还有其他内容。比如在权利运行体制法制等等部分也还有政府改革的内容这六个部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这六个部分是直接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其他重要的部分也有很大的一块内容是以经济体制改革高度关联的,我们也可以把它说成如果搞经济体制改革的同志完全离不开,这些内容也是一体的,包括第十二个部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我们说的民生、保障、分配其实都在这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实际上对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几个部分跟经济体制改革也是高度关联的。

  (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这是我已经引导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个范围之内需要讲的一句话,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主要讲三点,201614/21第一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第一点是改革开放方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改革开放的方向。离开了改革开放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这一条是重要的。改革开放方向再往高一步说,——这是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来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用一句简单概括的话就是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依据是什么、基础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八个大字中间,社会主义特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是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我们已经很发展了,已经是总量第二位了,但是我们的人均还是比较低的。即使人均未来能够逐步的提高,恐怕我们这个阶段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至少是一个百年级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根本的依据。

  第三点这个方向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不可分割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的旗帜,反过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少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趋向,没有市场经济,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标志的是什么,标志的是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历史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我们阶段要求、符合我们国情也符合规律的一条新路,从原来的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就是说我们如何看社会主义市场经

  201615/21济改革方向,并不是说要拿文本上的某种概念来注解市场经济应该是什么样的,实际上的结果是实践的东西,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的面貌。这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解这些概念是很重要的,正确的理解就能正确的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异帜的邪路,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我讲完了。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深意

  这个漫画很有意思,“改革开放60条”一个非常鲜明重要的指向就是提出了是市场在配制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先回顾一下在改革开放历史中市场地位的发展过程,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时还是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这样的一个框架内引入了市场取向的机制。即使当时在商品经济概念正式确认以后,市场调节为辅这个概念在当时的阶段也还是存在的。后面又发展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在往后,到2003年,也就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它提升为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后来还提出更好的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交织在一起。自从1993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以后,市场的地位一直确定在基础性作用这样一个地位上,后面201616/21的一些进一步的表达的话只是从副词的程度上进行了一些表达。这一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直接把基础性作用修改了,改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整个市场地位的发展这次是一次质的飞跃,为什么说是质的飞跃呢?有这样几点一点,这个趋向非常鲜明,毫不含糊,我们原来讲基础性作用的时候,如果按照我本人的理解,它是起主要作用的。但是因为这个词在语气中存在弹性,存在一定的解读空间,基础性作用之上,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对等作用的东西。我们过去也有这样的语气,讲农业为基础,那是不是工业主导啊,有经济基础还有上层建筑,于是在这样的体系表达中就会形成各自从自己不同的一种视角来解读基础性作用。在实践中也会是政府和市场关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改革方面的推进就会产生一些意见分歧,就会产生一些焦灼徘徊。这一次非常鲜明的提出“决定性作用”这个词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决定性作用只有一个,没有一个对等的东西,也就是说决定性作用之外没有另外一个还能起相当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更不可能有第二个决定性作用的东西。这就是明白无误的、毫不含糊的告诉大家,市场决定这是它的鲜明性。这样鲜明性的表达应该说这一次一经面世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也是对这一次三中全会给予高度评价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篇三:几大几次会议和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20161/21得延期举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共召开过十六次全国党代表大会。

  历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

  20161/21在战争年代或党的政治生活不太正常的年代,党的代表大会经常提前或推迟召开。自党的十一大以来,每次党代会都是间隔五年召开一次,而且每次召开的时间都在下半年,非常有规律。

  党代会的专用名词:“几届几中全会”

  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但由于****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党的几大,是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几届几中全会,是指党的中央全会。

  根据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六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20161/21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X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届中央全会的主题是各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要选举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并就当时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研究。通常党的总书记会在会上作政治报告。

  每一届中央全会的第一次会议,主要是选举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包括选举中央政治局等。其他每年一届的中央全会,通常都是研究当时的重要问题。

  举例来说。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六届二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20162/21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并审议通过。

  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和。

  十六届四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

  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

  十六届六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

  201621/21

篇四:21届三中全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35年来的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作者:时文

  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12期

  35年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扬起了改革之帆。中国,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改革征程。此后,中国共产党又多次召开三中全会,而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具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都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这既体现该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又为五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布署了任务。

  35年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拿来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而此次全会出台的总体改革方案,将是化解社会深层矛盾、纾解内部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药方”。

  如同35年前一样,它必将为整个国家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此,我们对35年来历届三中全会作一个回顾和梳理,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点上力求早日实现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中国梦”。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

  时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议题: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意义:随着揭批林彪、“***”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国革命道路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自此,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议题: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提出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意义: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深刻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最近几年城乡经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的新局面。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

  时间: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议题:确立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

  意义: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全会确定,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全会强调指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总方针总政策。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掌握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国十年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改革为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议题:确定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意义:这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一个战略决策,是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

  时间: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议题:研究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意义: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新任务

  新起点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议题: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

  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是对我们改革开放全局有根本指导性意义的文件。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吹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号角。

  这次全会的召开在全党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可以说,无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还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这次全会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

  推动农村改革

  时间: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意义: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国改革的纪念。中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掀起新一轮改革,依然发轫于农村,用这种方式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进一步推进未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

篇五:21届三中全会篇六:21届三中全会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忆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全会确定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根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199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2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21年21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021年年

  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进步农业综合消费才能;加快开展农村公共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都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从党的十四大以来,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主要是人事工作方面的部署安排,而三中全会那么是出台重要改革政策和表达新一届指导施政纲领的会议。七中全会那么担负着

  承前启后

  的重任。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忆

  】

  /2

篇七:21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赞同19|评论(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改革开放

  指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

  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

  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08年北京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有十分坚强的领导引导,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方式,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发展。通过经济改革入手,中国改进了激励机制,提高了集体和个人的福利。

  其次,中国的改革始终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中国根据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鼓励、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前进。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5。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6。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合作加强。

  7.正确的指导方针和领导

  8.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

  9.我国资源的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大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500多亿元.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4年底,陆续开工60多个重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诸如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绕月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9.6%.

  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87亿人,1.12亿人,1.57亿人和1.02亿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到2007年6月,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各种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1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首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利用外资为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的资金来源.截至200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0多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8%.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全面修改宪法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部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深入贯彻,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认真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支持个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4年到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重要指导方针.

  人民解放军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这是实现祖国统一迈出的历史性步伐,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发展,反对"台独"斗争深入发展.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立法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2005年4月至5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导人相继由台`湾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两岸关心出现重大转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地开展对外工作.

  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倡新安全观,主张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指导下,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产`党员总数达到7336.3万人,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60.7万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历史表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三,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的鼓舞着全国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难题,突出的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可以在前进中解决,也只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建国60年

  中国大事记1949年:

  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

  10.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

  放台

  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

  交关系;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1950年:

  美国侵略朝鲜,将战

  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爆

  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

  西

  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1952年: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美

  国被迫在朝

  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

  美援朝胜利;

  “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在朝

  鲜战场共击落敌机300多架;

  周恩来在接见印

  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

  周恩来访问印

  度、缅

  甸,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

  气式飞

  机(歼5型歼

  击

  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级阶段;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

  放台

  湾的思想。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开始组建战略导

  弹部

  队。

  1958年: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大庆油田建成。

  1961年: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60年代初:

  西

  藏完成民主改革,废

  除封建农

  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964年:

  6月,中近程地地导

  弹飞行试验成功;

  10月,第一颗原

  子

  弹爆

  炸成功。

  1966年:

  **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的决定,成立“中央**小组”;

  弹。

  装有核

  弹

  头的中近程地地导

  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

  1967年:

  流”;

  林彪、江青等诬蔑2月前后老革命家对**的批评和抗争为“二月逆

  1970年:

  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1年:

  粉

  碎林彪反

  革命集团;

  研制成功导

  弹驱

  逐

  舰;

  美

  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

  美

  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日

  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建交。

  1973年:

  1974年:

  1976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研制成功第一艘核

  潜

  艇。

  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抨击“***”的“四五”运动;

  毛泽东逝世;粉

  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

  1977年:

  1978年:

  恢复高考。

  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又一个春天;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1980年: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2年: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中英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香港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

  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5年:

  1986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提出和制定“863计划”,形成《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开,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3年:

  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被称为“汪辜会谈”。

  90年代:

  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就业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1995年:

  江

  泽民提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996年:

  1997年:

  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8个领域。

  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1,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

  我国第一艘无

  人飞

  船“神

  州一号”发射成功;

  行使主权。

  12.20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20世纪末: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

  2000年:

  2001年: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北京申奥成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上网用户已达5亿;

  袁隆平。

  我国上网人数达2000多万人;江

  泽民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增加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2002年:

  中共十六大召开,形成以胡

  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2003年: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上太空,首位宇航员是杨利伟。

  2006年:2007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十周年。2008年:

  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

  希望对你有帮助补充回答:

  建国60周年的变化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

  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篇八:21届三中全会

  

  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要遵循规律是

  。(C)

  A政府对资源直接配备

  B资源配备决定市场作用

  C市场决定资源配备

  2、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是决定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命运核心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重要法宝。(B)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开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

  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C)。

  A为人民服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的是

  。(C)

  A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梦

  B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善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当代化

  5、11月9日至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主题是

  。(A)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深化开放

  C全面改革开放

  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要紧扣

  。(B)

  A打造原生态生活方式

  B建设美丽中华人民共和国

  C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

  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明特色。(A)

  A改革开放

  B深化改革

  C改革创新

  8、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工作总基调是

  (A)。

  A稳中求进

  B提质增效

  C又快又好

  9、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扣使市场在资源配备中起

  。(B)

  A核心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核心性作用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要立足于国内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个最大实际,解决国内所有问题核心是

  (B)

  A坚持创新

  B坚持发展

  C坚持改革

  1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

  。(B)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1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问题是

  。(B)

  A解决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备中起基本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B解决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备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解决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备中起基本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1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支柱,也是

  。(A)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

  1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构成某些,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本。(C)

  A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1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

  (A)

  A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活力、控制力、创造力

  C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

  1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要毫不动摇勉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

  (B)

  A.活力和影响力

  B.活力和创造力

  C.控制力和影响力

  1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核心,要健全

  当代产权制度。(A)

  A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B归属清晰、责权明确、合理保护、全民监督

  C责权明确、流转顺畅、依法监管、依法治理

  18、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容许更多

  和其她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B)

  A集体经济

  B国有经济

  C私营经济

  19、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到,更多用于保障和改进民生。(A)

  A30%B40%C50%20、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国家当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重要力量是

  。(A)

  A国有公司

  B私营公司

  C合资公司

  21、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公司投入,在提供

  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C)

  A全民

  B政府

  C公共

  22、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备中起决定性作用基本是(B)

  A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B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内在规定是

  (A)

  A科学宏观调空、有效政府治理

  B有效宏观调空、科学政府治理

  C有效市场治理、科学宏观调空

  2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增进重大经济构造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C)

  A核心任务

  B基本任务

  C重要任务

  25、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优化政府组织构造,要转变政府职能必要深化

  改革。(B)

  A组织改革

  B机构改革

  C人事改革

  2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优化政府机构设立,职能配备、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

  行政运营机制。(B)

  A互相增进又互相制约

  B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

  C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

  2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优化政府组织构造,要严格

  管理,突出

  贯彻,保证

  一致。(A)

  A绩效、责任、责权

  B责任、绩效、责权

  C责权、责任、绩效

  C街道、社区

  28、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推动机构编制管理

  。(A)

  A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B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C合理化、法制化、科学化

  29、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基本和重要支柱是

  。(B)

  A税收

  B财政

  C经济

  3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资源配备、维护市场统一、增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制度保障是。(B)

  A科学税收体制

  B科学财税体制

  C科学经济体制

  3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当代财政制度,要发挥

  和

  两个积极性。(B)

  A单位、部门

  B中央、地方

  C地方、部门

  32、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普通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长对

  转移支付。(A)

  A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B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沿海地区、民族地区

  C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

  33、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

  调节。(C)

  A其她财力性转移支付

  B专项转移支付

  C普通性转移支付

  3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中央和地方按照

  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A)

  A事权

  B财权

  C财力

  3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对于跨区域且对其她地区影响较大公共服务,中央通过

  承担一某些地方事权支出责任。(A)

  A转移支付

  B政府支付

  C直接支付

  36、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重要障碍是

  。(B)

  A城乡不同步

  B城乡二元构造

  C城乡分割构造

  37、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要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

  。(A)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B以农促工、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C工农同盟、城乡一体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38、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农业中处在基本性地位是

  经营。(B)

  A合伙

  B家庭

  C集体

  39、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容许社会资本通过

  方式参加都市基本设施投资和运营。(C)

  A个体经营

  B合伙经营

  C特许经营

  4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摸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动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

  。(A)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C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4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线是

  。(C)

  A依法治国

  B坚持党领导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2、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必要深化

  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B)

  A司法职权

  B司法体制

  C司法行为

  4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是国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重要体现。(B)

  A人民当家作主

  B协商民主

  C基层民主

  4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要以保证

  为主线。(A)

  A人民当家作主

  B协商民主

  C党领导

  4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

  在协商民主中重要作用。(B)

  A民主集中制

  B统一战线

  C一府两院

  46、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

  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C)

  A专项协商

  B民主监督

  C人民政协

  47、下列说法中对的是(A)

  A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B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C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48、县委书记张秉舜同志关于集中学习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强调,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国内改革开放新重要关头召开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具备里程碑意义,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次总

  总

  。(C)

  A指引、动员

  B布置、指引

  C布置、动员

推荐访问:21届三中全会 全会 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