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7篇)

时间:2024-08-22 16:19: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医务人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五篇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1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

  首先谈谈我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不断纠正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促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前进,经常性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并形成一种常态,能够对我们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进行自我批评: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总是被动的、消极的去学,在学习中缺乏钻研的精神,对待理论知识往往是浅尝辄止,没有往深里钻,导致有些时候不能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由于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受不良风气影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思想,事业心不够强,有时还存在懈怠感。对工作的要求不够高,只满足于完成,没有把工作做成精品的意识。

  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对待问题思考的层次不够深。有时候粗心大意不够注重细节,存在“等”、“靠”的思想,等一等看领导怎么安排,靠一靠看别人能不能帮忙。

  存在的问题:

  由于自己示范作用不够好,因此组内学习意识淡薄,尽管工作中积极主动,但是有时工作缺少创新意识,常常因循守旧,不能完成得尽善

  尽美。

  原因分析及下步打算:

  我认为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症结所在是我认为自己读书学习不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没有一个健全的世界观,也就不能够形成一个成熟的方法论,思想境界、工作态度就自然上不去。同时思想境界不高,工作作风不积极,学习自然就没有动力,所以下一步我要以读书学习为突破口,并带动医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和团队的综合素质,力争使团队工作更上一层楼。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2一年多来,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在学习、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是通过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希望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自己的实际,挖掘思想,剖析根源,警示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工作。为此,就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自我剖析如下,希望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

  1、系统的理论学习不够。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足够,积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而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时的实用理论,致使自己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改造重视不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工作忙的时候,终日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堆里,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解决问题时没有得到及时的理论指导。

  2、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敢闯、敢冒,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

  3、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群众,与其他同志交流不够,没能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原因分析

  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但究其根本,还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我对政治学习走过场,留于形式,敷衍了事,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我没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和约束自己学习的制度,只能说有求知欲望,但缺乏持之以恒的自觉性,更谈不上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从而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难免有主观性、局限性、片面性,想得不远,站得不高,思想境界没有提到更高的层次。第二,作

  为一个经营团队的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认为工作那么忙、事情那么多,时间总不够用,自己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就不错了,没有主动、热情地与员工多做交流。第三,开拓进取精神不够,既不争先,也不落后,甘居中上游,当个太平人就行了,高起点、大跨度,大发展,争先进这些都与己无缘。

  三、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深处查找原因,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迅速整改,早日见效,力求在政治上有明显提高,思想上有明显进步,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学习重点。实际中要像对待业务工作一样,制定出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挤出时间予以落实,通过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文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结合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的能力,并注意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实际工作。

  (二)要克服时间上的困难,尽可能地更热情主动地关心员工,与其他同志多做交流,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分析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管理能力是每个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要加强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同时,结合我们支部的实际情况,提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

  1、谈工作多,触及思想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以解决思想问题为主,而是谈工作多,使原本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民主生活会成为“工作总结会”和“经验交流会”。

  2、谈成绩多,讲缺点问题少。讲班子和个人成绩较多,讲问题比较“谨慎”,往往讲现象不讲本质,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原因,甚至一带而过。

  3、相互表扬多,开展批评少。自我批评往往谈体会,谈表面现象,不敢暴露思想,不敢触及问题实质;相互批评提希望多,委婉的批评多,即使偶有指名道姓的批评,也是模棱两可的语言,轻描淡写的批评。

  4、谈个人多,讲班子少。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只谈个人,不谈班子;只谈自己分管工作,不谈班子整体工作。

  5、会上表态多,会后落实少。会上认识好,姿态高,会后落实打折扣,“雷声大雨点小”,会议一散,不去“兑现”,会议反复开,老问题反复出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分析原因,结合以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际情况,尽快提升我们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管理能力,让我们这个团队成为全公司一流的团队。

  总之,在日常组织活动中,通过学习,加上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让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认真地反思,提倡从我做起的精神,不去强调客观,而要高标准、严要求地从眼前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3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举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是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对个人来讲,是重要的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通过学习讨论、座谈有深入科室了解等多种形式,自我排查与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地发展不相适当的地方和问题,并初步拟出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存在着理想信念方面,存在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淡薄问题。

  思想思维方式方面受条条框框束缚太多,按部就班,遇到实际问题时不敢闯,不敢试,发展难题的办法不多;在困难和矛盾面前,缺乏开放性、发散性思维,思想解放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在用解放思想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服务患者实践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二是把握机遇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思维层次低,运用现代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差,更缺乏战略性思维眼光,反应不敏锐,把握机遇能力差,应对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等具体问题,以及在人才建设,学科带头人缺少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三是改革创新意识不浓,主动性工作能力不强。存在深入基层不够,工作不深入、了解不够,解决问题不及时问题。表现在开展工作墨守陈规,执行政策经验化、教条化,缺乏灵活性,不善于结合医院及自身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工作。对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他们对学习等活动积极性不高。

  四是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精神缺乏。随着职务的变迁及业务职称资格的获得,自己对医疗业务的钻研有所松懈。一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同样存在类似情况,表现在学习氛围不浓,还未能达到学习型医院要求,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仍然是困扰医务人员特别是青年医务人员快速成长的主要因素。甚至个别科主任仍甘于现状,固步自封,无形之中成为了科室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是近年来手术科室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专科的发展也很快,各项医疗指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由于医疗工作量大,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医疗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切实解决认识不足、办法不多的问题。将学习贯穿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改进方式、提升服务的各个方面;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自己工作的重要动力,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加强作风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和医疗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探索与改进,努力加强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管理,千方百计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做好新技术、新业务的技术管理工作,争取在减少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方面有新的突破,做到让服务对象满意、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满意。

  3、努力促进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充分的发挥现有骨干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年轻医务人员的努力学习及工作的积极性,加强科室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甘当人梯的精神。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以更新的理念思考与探索,廉洁行医,努力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4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的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中央几代领导群众都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些年来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持续_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

  我院透过深入学习中央、省委、省工信委等一系列文件和《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三本材料,学院领导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更加坚定和牢记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坚持群众观点,带头查找问题,改善工作作风

  1、党章是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一致性的体现,学习党章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料。党章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建设务必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要求时时事事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教育实践活动的许多要求就来自于党章的规定。

  学习党章要重在照镜子、找差距。学院领导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信念是否动摇、思想道德是否滑坡、党性宗旨是否淡薄,党员的义务是否履行,党员干部基本条件是否贴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才能自省、自警、自律、自重。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尤其是主要领导深入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制定整改落实措施,为党员干部作出榜样。

  2、开门纳谏,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开门听意见、找问题要求学院领导班子有诚恳的态度,欢迎提意见、敢于听意见,听不到意见、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透过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开阔胸襟,真心实意欢迎教职工挑毛病,真心诚意让群众提意见,让群众评头品足。

  3、盯住“四风”这个聚焦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我院认真对照党章规定,有针对性地查找问题,正视自身缺点和不足,到达自我净化、自我完

  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效果。

  4、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指导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我们党的建设的经验证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取得胜利的伟大法宝。我院领导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透过学习后深深地坚信:坚持群众观点,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中。要在行动中真正做到坚持群众观点,就务必抓住三点:一要关心群众利益,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想想困难群众和贫困地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所难之事,少做一些摆花架子的虚而不实之事,不做劳民伤财之事。二要尊重群众实践,要深入群众实践,沉下去做调查研究,与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与群众的血肉关系。三要学习群众智慧,善于广为纳谏,以提升认识,改善工作。院领导在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上要注意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减少失误。

  三、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善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此刻改起,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经常洗澡,既去灰去泥、放松身心,又舒张毛孔、促进新陈代谢,持续_人政治本色。治治病,有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养生需要保健,党的领导干部更需要在思想上不断净化,到达治病和保健的功效。

  经过一月有余的时间,透过认真听取教职工意见,开展交流谈心,进行自我剖析,我院透过自查找出如下存在的突出问题,请校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个性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能够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而且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具体表此刻,在党院进行集中学习时,有时会因工作忙而请假,导致学习的资料不连贯,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是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具体表此刻,在进行网上学习时,为了片面追求高学分而存在请别人代替学习一些自认为可有可无的教学视频的状况,事后又没有利用闲暇时间补上。

  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

  一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

  二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同志间的思想交

  流不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和督促还不够深入,致使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3、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

  一是虽然也经常下基层调研,但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具体表此刻,学生反应的状况不少,但是未能及时的跟进,切实的去及时改变现状。这两者结合的不够好。

  二是在工作上对基层状况的了解主要靠听汇报和抽查,不够全面系统,联系群众不广泛,与干部职工谈心交流少,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不及时不全面,对干部思想状况和基层干部生活状况了解不全面,帮忙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不多。具体表此刻,与学生干部都逐一谈过话,交流过,但是其他群众却缺少交流,直接导致接地气不够,这些都是宗旨观念淡薄,群众意识差的表现。

  4、勤政廉政不深,廉洁自律的力度不够。

  树立勤政廉政的宗旨意识还不够牢固,党风廉政问题和不正之风时有发生。在坚持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方面还不够深入,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五、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

  理解,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二是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欠缺用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理论上的成熟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才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_员的先进性来自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这些年来,口头上也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实际上存在着重前者轻后者,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对自己要求放松了,思考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少了。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忽视了工作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

  3、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六、今后改善措施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

  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个性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

  与实践相统一。

  2、从思想教育入手,深刻剖析产生“四风”的思想根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思想是行为的引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表现为多个层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深层次、根源性的思想。整改“四风”问题,克服形式主义,就要牢固树立并始终提醒自己,防止贪图虚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等现象发生,要更加务实地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克服官僚主义,就要多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倾听教职工的声音,了解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着力解决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克服享乐主义,就要反对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安于现状的具体表现,要不断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突出发展的主题。克服奢靡之风,就要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勤俭节约,防止水电暖的跑冒滴漏,减少办公用品的浪费,提倡实训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控制学院三公经费的使用等。

  3、从增强党性入手,加强学院班子建设

  一是注重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坚定信念,强化职责意识。二是按照原则和程序办事,有效防止依据自己的情绪和好恶办事。三是公道正派,树正气,讲大局,敢抓敢管,增强执行力。四是加强监督,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防止“四风”问题的不良表现发生。五是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要有整体意识,战略意识和效益意识。一个班子好不好,要看实际行动,实际效果,看一贯表现,看关键时候的行为。

  4、要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

  斗的精神。

  _员就应把维护和实践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要持续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用心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潜力和服务水平。

  5、进一步持续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潜力。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的状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做到在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用心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职责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6、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透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到达工

  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围绕我市的长远发展和中心工作,带头贯彻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在这次集中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要紧紧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这些个环节深入推进,个性是在反对“四风”问题、今后改善措施与努力方向上作出公开承诺,理解监督,并以实际行动履约践诺。今后,我将在管理学院党委和学生党组织的帮忙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加倍努力,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管理学院的发展多作贡献。

  不妥之处,请校党委组织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5自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以来,我按规定认真学习了持续_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了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有关领导的讲话,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的确有很多的收获,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努力提高教师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我透过对照《党章》中的党员义务、党员修养、党员要求的资料,对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我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自身找原因:

  一、存在问题:

  1、学习上还不够注重,理论水平还不够高。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

  的工作,自觉主动地挤时间学习还不够,闲时学得多,忙时学得少,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到达应有的深度。

  2、对待工作的标准还不够高。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

  3、在工作上用心主动性不够强,创新还不够多。在工作中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不够用心主动,缺乏灵活机动性。

  4、在教学上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不够好。

  5、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自己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对群众的事没有热情主动地关心,与一些老师交流还不够。

  二、整改措施

  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但究其根本,还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所以今后要努力改善。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争取坚持每一天看半个小时的有益书籍、或看电视新闻、或听广播新闻,把这变成自觉的行为。

  2、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开拓创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职责意识。

  3、在工作中要用心主动地参与,认真仔细地研究,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地创新实践,努力探索头脑奥林匹克活动。

  4、平时要多和老师们交流,要躲倾听老师们的想法和推荐,要热情主动地关心老师们的大事和小事。

  总之,在这次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透过学习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以此为契机,不去强调客观,以高标准、严要求地从眼前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善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_员。

  医务人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五篇

篇二: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论毛泽东干群平等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生活在封建农村家庭的毛泽东,经历过中国最黑暗与最动荡的时期,他的一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不断追求社会平等的过程。在毛泽东全部平等思想中,他的干群平等思想极其丰富的。本文在对历史文献与毛泽东原著研究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干群平等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毛泽东思想理论,更为我国当今的反腐大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标签:毛泽东;干群平等;反腐

  [干群关主要是指干部与群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政治关系。纵观中国的古代与近代历史,中国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官国”。“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种容易被继承的官僚主义作风和特权现象,是阻碍中国实现干群平等的最大思想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十分反对社会中存在的腐败与特权现象,围绕着干群平等问题展开过大量的研究。时至今日,虽然时代有了很多变化,但中国亦面临着严重的腐败问题,重新学习毛泽东干群平等思想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干群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干群关系平等的重要性,并主定期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认为要想使干群之间实现平等,就必须首先向这种思想作斗争。毛泽东最痛恨“官压民”的社会现象。他指出官僚主义作风的社会根源是“反对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的残余”,形象地将干群关系比作鱼与水相依存的关系,指出干群关系的不和谐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和巩固。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毛泽东一直是同人民群众同进退,共命运的。革命时期,和人民群众并肩一起寻求解放之路,建国后把更主张把人民放在首位,尊重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毛泽东认为要想把领导上的官僚主义消灭的干干净净,“需要每一年整一次风”。正如他在1960年《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1〕。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特别注重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主张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消除影响干群平等的因素。

  (二)在干群关系中,毛泽东要求广大领导干部首先要端正态度。

  在毛泽东看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地位和身份是没有区别的,有的只是分工的差别。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看做是普通劳动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2〕他指出官气是一种“不平等待人”的“最低级的趣味”,我们应该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趣味。不摆架子,不摆资格,“必须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3〕这就要求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树立起干群平等的崇高信念,切实走进群众,杜绝

  脱离群众的现象。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在党即将面临着由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大转变时,为杜绝党员在掌握政权后可能会出现的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

  毛泽东晚年,为了能使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管理国家平等权利,他主张让农民和劳动者来管理国家,并希望能以此来缩小阶级差别。1959年针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某些观点毛泽东发表谈话,补充指出:“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5〕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曾试图培养农民成为党的接班人,如让陈永贵、李素文、吴桂贤等一批工作在第一线的劳动模范,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与监督。从而希望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工作、休息、受教育等一系列权利。

  (三)为了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毛泽东还要求广大干参加劳动。

  毛泽东指出,“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说来,是带根本性的一件大事。干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势必脱离广大的劳动群众,势必出修正主义。”〔6〕他认为通过集体劳动一方面能促使广大干部走进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当官员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工作时也使他们自己思想上得到改变,当官员自己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没有权利带来的优越感的时候,便更能认识到干群之间的平等关系。毛泽东还特别强调影响官僚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命令主义。也就是领导只安排事情,写决议,而没有亲自走进群众,检查工作。指出处在高级机关

  的工作人员要走进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

  二、毛泽东干群平等思想的现实启示

  毛泽东干群平等思想对我国当前的重要启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扬党内民主。毛泽东指出:“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7〕所以,首先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清楚他们头脑中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官本位”思想,使广大党员能真正认识到“公仆”二字的真正意义。为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政治教育。就是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要深入开展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章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把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好方法运用到学习教育中来,特别是注重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例如: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圣地、红色经典诵读、重温党史等活动,净化党员灵魂,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二是重视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就是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道德标准,针对党员的实际思想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疏导。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党组织对党员分析指导思想,党员内部相互交流思想等活动,使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立场、观点。其次,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为干群平等提供制度保障。

  平等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有制度作保障。作为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国内建立了一系列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基本制度。如,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还包括一系列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制度;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供给制,人民公社制度等;教育文化上,主张普及教育,打造大众文化,实行双百方针等。此外,在社会方面,又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的建设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借鉴。思想的正确与否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在平等制度建设方面的基本思想与方向是正确的,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法制方面的不健全,导致了社会中一度出现了混乱;经济中的供给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市场缺乏活力,导致了共同贫困而非人人平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代领导人邓小平,在肯定毛泽东革命与建设中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指出了1957年之后由于“左”的思想所造成的国内制度的极端与混乱。提出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国内最重大的新政策总结为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8〕他强调指出国内的改革应该是“全面的改革”,是包括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在内的改革。而所有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的改革,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9〕

  这就为所有的改革明确了原则、方向与目标,使改革不会变质而顺利进行。改革的顺利进行能为实现广大人们之间更加平等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了针对我们新世纪的新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等等。从党的不同时期来看,社会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并且不断在深化,其中有继承有发展更有完善。总之,在某种意义上,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平等社会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再次,健全监督制度,推进依法治国,从法律层面保障干群平等的实现。

  权力的行使离不开人民的监督,健全监督制度,推进法律制度的约束,有利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虽然毛泽东在法律监督方面过于强调“大民主”以至于监督体系得到过破坏,但这些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更应该重视法治建设,在法制范围内保障监督体制。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我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10〕这是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题的全会,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于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对反腐体系建设的加强。通过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特别是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有利于从制度上杜绝腐败之风。”

  〔参

  考

  文

  献〕

  〔1〕〔5〕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6-129.

  〔2〕〔3〕〔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5-354-355.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25.

  〔8〕〔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142.

  〔10〕http://gd.people.com.cn/n/2014/1024/c123932-22702200-02.html.

篇三: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明星工程”;不考虑单位实际和能力,到处出国考察,每天大吃大喝,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有的眼睛长到头顶上,“只要领导满足,不怕群众骂娘”;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名利。

  二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形式主义给基层带来的危害:形式主义妨碍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

  其次是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巧于应付上级的不良倾向,影响干群关系,影响部分干部健康成长。同时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势必助长了一些单位歪风邪气的蔓延。

  再就是导致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货色。共同生长,互为支撑。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同官僚主义产生根源是一样的。官僚主义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布置工作拉架子造声势;成绩和荣誉方面争,在工作中大搞形式主义之风,远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工作讲套路,拿出一些数字应付上级。这样势必贻误工作,贻误事业,对党的事业造成损害。

  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官僚,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常用作贬义词,指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官僚主义一词在汉语中出现较晚,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

  官僚主义(bureaucratism):“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官僚主义的表现之一:脱离领导群众型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表现之二:老爷式

  第四种,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第五种,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

  第六种,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第七种,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这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第八种,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观念。认为感观上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光凭感官上的快乐就能使人幸福和满足。享乐主义必然导致自我陶醉或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感官的享受只有自己体验,谁也不能

  代替别人体验感官的快乐。享乐主义特别表现在性行为及其习惯方面。在西方世界,享乐主义导致婚外性关系、青少年性关系、同性恋.....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

  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是腐败堕落的渊薮,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国家走向衰亡的起始。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更要高度警惕享乐主义的侵蚀。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把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作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之一加以强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意义。

  新形势下,享乐主义有多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

  在精神状态上,不再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人民的利益克服困难、奋发向上,而是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更“现实”;

  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形式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对官僚主义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并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他反复强调官僚主义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灰尘”和“污毒”,是搞特权、脱离群众、贪污腐化等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治党治国治军必须常抓不懈和切实解决的大问题,并提出和实施了克服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

  官僚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基于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存在和蔓延深恶痛绝。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首次使用“官僚主义者”一词,同年10月,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批评政府人员的弊端时,第一条就是“官僚主义,摆架子,不喜接近群众。群众有人走到政府里去问他们的事情时,政府办事人欢喜呢,答他们一两句,不欢喜呢,理也不理,还要说他们‘吵乱子’”。1933年8月,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更是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指出,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领导上的老爷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政治病症。

  工作上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不注重和不善于在作了一般号召之后,紧接着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因而“使自己的号召停止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而变为官僚主义的领导”。1960年3月30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更是明确地指出,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克服“五多五少”:“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由此不难看出,形式主义迎合、助长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捧出”“逼出”形式主义。二者如影相随,甚至可以说形式主义就是官僚主义的一种,破除官僚主义就要反对工作上的形式主义。

  领导上的老爷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仅不关心群众疾苦,反而摆架子、摆资格,妄自尊大。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有事不跟群众商量,“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欢喜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毛泽东还指出,老爷主义与命令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是在积极发动群众,实际上是用少数人包办及强迫群众服从的办法,代替群众自觉的与有组织的斗争,即用非群众路线代替群众路线”。如果不破除这些行为,党的群众路线就无从贯彻,党的群众基础也无法巩固。

  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脱离群众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官僚主义的实质就是脱离群众,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违背了党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问题。所以,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肃清官本位思想,明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真正摆正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员干部必须打掉官风,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人民中出现。毛泽东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交真心、讲实话、求真知、道真相、解难题,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认为人民群众不讲道理,只能压服,不能说服,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更是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者:“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党员干部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因此,每位共产党员的第一位工作就是要勤勤恳恳地研究人民中间的生产生活

  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去解决这些问题,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从主客观两方面反对官僚主义如何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思考。他认为,这既需要改造主观世界,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也需要完善客观条件,建立健全执政党监督体系和领导干部管理考核制度。

  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首要前提。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反对官僚主义也不例外,需要不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克服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从根本上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此外,要经常以整风精神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工作任务,有的放矢,治病救人。

  强化人民监督权,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关键环节。只有让人民充分行使监督的权利,党员干部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才能真正实现让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人是会变化的,革命者也会发生变化。没有群众监督和揭露,他们可能进行贪污、盗窃。做投机生意,脱离群众”。为此,他强调必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面接受群

  众监督。为了使人民监督落到实处,他提出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制,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等群众参加管理形式,同时还要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监督作用。此外,他认为人民来信来访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因此,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

  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以其监督权力的及时性、广泛性、公开性,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在报刊上公开地批评党员干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刊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非常必要。后来,他还对新闻出版界代表说,群众来信可以在报刊上登一些出来,“一点不登恐怕不大好,那样业务部门会犯官僚主义,不去改进工作”。

  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要学会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尤其是把官僚主义习气的老爷架子、官架子收起来,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比如,党员干部进行工作要采用一般号召和个别具体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两种基本方法;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将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两种方法相结合,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他更是多次强调检查工作的重要性,“领导上抓得紧,检查严,对于完成任务是有决定作用的。”

  完善党员干部管理考核制度,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此,毛泽东分析指出:“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可见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消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形式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转述的一件事以及他的点评。顾教授说,在一次座谈会上,来自京郊的一位处级官员,讲述了他一个亲身经历:市政府某个局,通知各区对口局派人到市局开会,结果有的人在路上花了三、四个小时,会议却只有5分钟,就是发个文件。此事引发了顾教授的感慨,在目前的网络时代,视频会议不行吗?电子传输不行吗?快递文件不行吗?会议会议重在议,只有传达没有议,或没有反馈无交流,这样的会议有啥必要?路上三小时,开会五分钟——这件事确实点出了形式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文山会海,不求实效。它的一大危害,就是为了5分钟的会议,不惜浪费开会人的几个小时时间。大家知道,在北京堵车是常态,特别是在远郊区县,进一趟城不容易,即使不堵车,跑大远路就

  为听一个传达,心情可能也不愉快,把这种坏情绪带进接下来的工作中,会不会影响对工作的热情?会多,似乎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过去有句话叫做——“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说的,意思是会多是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的一个优势,因为共产党善于动员,同时要统一思想,这就需要常开会。如果说在过去的特定时期,这是必要的话,那么在经济建设时期,会议的频率就应该适当地降下来,把精力从过去的专注于思想动员和统一,转向如何采取实打实的行动,去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应该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做到精简会议。

  然而,似乎是受过去“会多”的传统影响,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泛滥至今仍是官场的一大公害。君不见,各种各样的会议充斥于官员的工作中。无论什么事,甚至一桩芝麻大的小事也要开个会讨论一番,发文件指导,似乎只要开了会发了文,就可以万事大吉、心安理得。所以我们的政治生活很自然地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开会、行文、讲话上,使领导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这就是在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公害和社会公害,严重污染我们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恶化干群、党群关系。

  其实在目前的网络时期,很多会议是没必要举行的,即使有必要,也可以改变会议形式,如用视频会议等来取代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像上面顾教授提到的这件事,完全可以用电子传输或者发个快递就可以解决,难道文件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官场的形式主义当然远不止文山会海,人民论坛曾在2013年做过一个“官场形式主义状况调查”,得出了十种最令公众反感的形式主义表现形式,首要者是“领导讲话假、大、空”;其次为“为迎接上级视察弄虚作假”;再次为“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再其次为“华而不实的规章制度”;以后依次为“走马观花的下访调研”、“抓工作只重表面、不重实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结汇报报喜不报忧”、“内容空洞的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的节庆晚会”,可见,“文山会海”还不是最严重的。

  上述十种形式主义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如,“领导讲话假、大、空”一般出现在会议上,这是造成“文山会海”内容空洞的一个重要因素。形式主义虽然表现形式很多,但其本质只有一个,即唯上不唯下、好大喜功的官僚主义,许多批评形式主义的人喜欢把矛头指向下面和基层,这是打错了板子,不错,在很多地方和基层,形式主义之风盛行,但地方和基层为什么要搞形式主义?还不是为了迎合上面和高层,如果上面和高层不好这口,下面和基层就不会去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也没有必要去搞形式主义。所以问题的根子和关键还在上面。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这个意思。

  官僚主义的一大毛病即不是靠事实说话,靠真理说服人,而是靠权力说话,靠官位、官职吓唬人、命令人。谁的权力大、职位高,谁说的话就管用,下面的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不能说半个不字,否则就是冒犯官威和权威,就是有二心,这种官场文化侵入了很多官员的骨子里,使他们不自觉地犯了形式主义错误。

  当然,一些官员并非不清楚形式主义之害,但借用一句当下时髦的网络语言,他们需要用繁文缛节和各种形式主义来“刷存在感”,满足权力欲,证明自己说话还是管用的。就像市局让各区局的官员来市局开会,在路上折腾三、四个小时,不然如何体现市局的权威?作为官场顽疾,形式主义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舆论和意识形态中受到鞭挞和批判,党的几代领导人谈起形式主义都深恶痛绝,指“形式主义害死人”。十八大后,***总书记和新的领导集体更是强烈反对形式主义,将形式主义列为“四风”之首,但形式主义为什么“反”而不绝,还在大行其道?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方法不对,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这至多暂时把形式主义压制下去,过后又会死灰复燃。既然形式主义的总病根是权力至上的官僚主义,那没有对权力的约束是不可能真正有效反对形式主义的。而对权力约束的最好方式,就是行民主。

篇四: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童俊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20年第07期

  【摘要】公文精简历来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为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文章结合G市政府公文精简工作实践,分析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完善公文管理制度、健全决策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形式主义;基层减负;公文精简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3-0014-05公文精简历来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的党内指示中,将“文件报表多”作为官僚主义“五多五少”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要求“精简会议,减少文件、表报,有事到下面就地解决”。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规定,“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针对公文精简工作明确提出“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见》(中办发[2012]16号),就精简各类文件、提高文件质效作出了具体安排。可以看出,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公文精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对公文精简工作的要求日益具体化、明晰化、严格化。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把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要求“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到2020年4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继续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指出要“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系列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的重要举措,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公文办理质量和效率、解决公文形式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但精简公文是一项长期任务,制约公文精简工作取得应有成效的因素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因此,公文精简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必要长期坚持,进一步增强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G市公文精简工作现状

  为全力推动公文精简工作,G市从公文数量、篇幅、质量等三方面入手作出了安排部署。

  1.主要措施

  (1)严控公文数量。为提升文件制发的计划性、严肃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发文,G市明确了公文“六个不发”工作要求: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一律不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法律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现行文件已有部署且仍然使用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对已发至县一级的国务院、省政府文件,除有明确要求需比照制定贯彻落实文件的,一律不重新发文;对没有实质性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比照上级文件起草的本级贯彻落实文件,没有结合工作,内容相似度较高的,一律不发;发文格式、行文原则、文件字数等公文基本要素不符合公文规范化管理要求,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可不发。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传导公文精简工作压力,G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将公文精简任务分解到办公室各业务科室,建立公文精简情况月通报制度,压实各业务科室公文精简责任,确保年度减文目标顺利完成。

  (2)严格公文篇幅。在公文草拟、审核过程中,反对“假、大、空”,倡导“短、实、新”,坚持实用导向,坚决压缩篇幅,要求各类文件直指问题、报告进度、提出对策,少谈经验、做法、意义,除规划纲要等涉及全局性工作外,政策性文件一般不超过4000字,至多不超过5000字;向市政府呈报的综合性报告一般不超过4000字,请示一般不超过1500字,至多不超过2000字;专项报告以及政府常务会议汇报材料(不含附件材料)一般不超过2000字。审核过程中如发现存在照抄照转、篇幅超标、缺乏实质性内容等问题的,市政府办公室一律退回修改。

  (3)严把公文质量。加强公文起草、审核、印发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善公文审核把关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科长到具体工作人员的审核责任,在加强与文件起草部门对接、协调基础上,对不符合公文印发要求的,坚决不发文。在公文审核过程中,把分析情况实事求是、政策措施切实可行、公文语言庄重平实、公文表达通俗易懂作为重要标准;对文件印制格式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发文“零”出错。

  2.精简成效

  2019年全年,G市市本级印发正式及非正式文件645件,其中正式文件515件,未编号的非正式文件130件;印发的正式文件中,发至县市区的政策性文件作为重点精简文件范畴,共有122件,比2018年减少38.69%,非正式文件中,属重点精简范畴的文件数量21件,重点精简文件总数比2018年减少33.49%,实现了“发至县一级文件减少30%-50%”的目标,数量的压减,一定程度上也倒逼了文件质量提升。

  二、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市级层面来看,在高位推进态势下,公文精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化到基层,精简成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下面以G市T县为例,通过对T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近6年的发文、收文等情况进行调研,做进一步分析(见表1)。

  1.問题表现

  (1)公文绝对数量精简不明显。当前对公文精简工作成效的考量多以纳入精简范围的文件数量为依据,而非公文绝对数量,因此往往出现公文精简有一定成效,但绝对数量变化不大的现象。以G市为例,按照重点精简类文件口径(发至县市区的政策性文件)统计,正式文件2019年比2018年减少38.69%,正式及没有编号的非正式文件2019年比2018年减少33.49%,精简成效明显;但2019年正式及没有编号的非正式文件发文绝对数量为645件,较2018年的649件仅减少约0.62%。到县一级,以T县发文情况为例,按照精简类文件口径统计,2019年T县发文数量为79件,较2018年的133件减少68.35%;但2019年正式文件发文绝对数量为395件,较2018年的501件仅减少约21.16%,另外,还有部分没有正式编号但盖有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政府权威的批复、通知、函等红头文件,在县级地方有时并未纳入统计范围,如纳入,此精简比例可能进一步萎缩。

  (2)基层文件压力系出多头。以T县收文情况为例,2014年T县政府办公室收到国家、省、市政府公文共计598件,到2019年此数字达到1240件,比2014年大幅增长107.36%;2018年、2019年,市级下发文件分别为215件、143件,而T县这两年收上级来文分别为1370件、1240件,均远大于当年市级下发文件数量,反映出基层政府文件压力系出多头,除来自市级政府外,还来自省一级、市直各部门及其他议事协调机构等。

  (3)公文篇幅超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对照G市关于文件篇幅的规定,以2017年为例,T县T政发、T政办发和T政办函这3种文号的公文共计164件,其中超篇幅14件,占比8.54%。反映出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公文超篇幅和公文起草公式化、程序化、穿靴戴帽等现象。从文种上看,超篇幅文件主要集中在通知、意见等下行文文种中;从内容上看,文件超篇幅具有延续性,上级公文超标,对应的下级贯彻落实上级公文的文件往往也会超标,在2017年14件超篇幅公文中,此类情形有9件,占比64.29%。

  (4)文件质量上存在照抄照转现象。个别文件存在照抄照转省、市文件现象,从内容到结构相似度超过了60%,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以文件落实文件,没有结合实际,对本地工作缺乏具体指导性、针对性。

  2.原因分析

  精简公文实质是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有效管理,各地各部门在这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由于领导重视、要求具体,各类整治行动在短期内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从长远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行政环境需求。公文处理工作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一定程度上受其所在的外部行政环境影响,当对公文“量”的要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实质需求发生矛盾时,“量”永远处于低阶位置。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文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的重要工具”。从定义不难看出,公文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只认公文不认人”、领导口头决策必须以相应正式公文为准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一种常态。所以,当对公文数量的控制与政府性事务处理需求发生矛盾时,“量”永远是让位于“事”的,对领导者来说,文件数量超标只是“小事”,但重要政策不发文落实,却是要追责问责的“大事”。因此,随着政府性事务逐渐增多,对公文数量的需求也随之逐渐增长。

  (2)公文制发“成本”过低。过低的公文制发“成本”,不仅导致了公文“量”的泛滥,也影响了公文“质”的提高。公文的起草、审核、运转、签发、落实等,都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尤其是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重要决策事项等,对程序的要求更为严格,这是政府文件合法性、规范性、可行性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来看,一些公文并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制发,主要表现为:领导同志直接在部门报送的公文上签字印发,没有经过办公室运转;应经过集体决策的文件,只走领导签发程序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性文件出台过程中,征求意见、专家评审、风险性评估等程序性要求部分存在缺失等等。公文制发的程序性“成本”较低,使得部门在建议政府出台文件时缺乏足够的“成本”考量,客观上增加了公文数量,必要的审批环节缺失也影响了公文质量。

  (3)考核机制导向问题。虽然近年来各级对考核检查活动的规范日益严格,但各行各业的检查评比活动依然不少;部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考核下级工作时,特别重视对重要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一般都会把是否制发有关文件、以何名义制发文件作为衡量领导是否重视、工作是否扎实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考核“指挥棒”下,为体现重视、取得名次,下级往往不得不制发甚至请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一些文件用于迎检;出于确保上下不走样需要,此类文件在制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照抄照转”现象。从目前来看,一方面要求少发文、杜绝文件照抄照转;但另一方面却将是否发文、是否体现上级文件精神作为考核的指标性内容,这种相互矛盾的“命题”,加剧了基层公文精简工作的无措感,客观上导致公文数量无

  法有效精简。另外,政府职能目标责任考核虽然将公文精简的要求列入其中,但考核分值占比较小,缺乏科学的指标设置,难以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4)公文审核把关不严。这是公文精简工作相关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客观上来看,公文从起草到制发是有规定程序的,每一個程序就是一个审批环节,理论上应对公文数量、篇幅、质量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审核责任划分不明确,机制不健全,真正履行审核职责的人员却并不多,要求人人把关,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人都不把关。主观上来看,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各类人员和群体的思想观念不同、利益需求不同、行为能力不同,当其缺乏相应的行政责任或业务能力不足时,就会导致劣质公文、无效公文和重复发文产生,对公文精简效果产生影响。

  三、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的对策

  公文精简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且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做好这项工作,既要从主观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要从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加大引导力度,广泛宣传、深刻剖析公文过多过长过滥的危害,提高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精简公文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着力推动部分机关干部转变“越高部门的文件越有权威”的错误思想观念,改变过去依靠发文体现领导重视、依靠发文推动工作的思维定式。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减少因临时性事项产生的文来文往,能以电话、传真、邮件、政务网站通知等便捷形式解决的简单事项,就不寄望于印发文件,以进一步强化政府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科学设定考核指标

  (2)基层文件压力系出多头。以T县收文情况为例,2014年T县政府办公室收到国家、省、市政府公文共计598件,到2019年此数字达到1240件,比2014年大幅增长107.36%;2018年、2019年,市级下发文件分别为215件、143件,而T县这两年收上级来文分别为1370件、1240件,均远大于当年市级下发文件数量,反映出基层政府文件压力系出多头,除来自市级政府外,还来自省一级、市直各部门及其他议事协调机构等。

  (3)公文篇幅超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对照G市关于文件篇幅的规定,以2017年为例,T县T政发、T政办发和T政办函这3种文号的公文共计164件,其中超篇幅14件,占比8.54%。反映出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公文超篇幅和公文起草公式化、程序化、穿靴戴帽等现象。从文种上看,超篇幅文件主要集中在通知、意见等下行文文种中;从内容上看,文件超篇幅具有延续性,上级公文超标,对应的下级贯彻落实上级公文的文件往往也会超标,在2017年14件超篇幅公文中,此类情形有9件,占比64.29%。

  (4)文件质量上存在照抄照转现象。个别文件存在照抄照转省、市文件现象,从内容到结构相似度超过了60%,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以文件落实文件,没有结合实际,对本地工作缺乏具体指导性、针对性。

  2.原因分析

  精简公文实质是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有效管理,各地各部门在这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由于领导重视、要求具体,各类整治行动在短期内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从长远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行政环境需求。公文处理工作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一定程度上受其所在的外部行政环境影响,当对公文“量”的要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实质需求发生矛盾时,“量”永远处于低阶位置。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文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的重要工具”。从定义不难看出,公文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只认公文不认人”、领导口头决策必须以相应正式公文为准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一种常态。所以,当对公文数量的控制与政府性事务处理需求发生矛盾时,“量”永远是让位于“事”的,对领导者来说,文件数量超标只是“小事”,但重要政策不发文落实,却是要追责问责的“大事”。因此,随着政府性事务逐渐增多,对公文数量的需求也随之逐渐增长。

  (2)公文制发“成本”过低。过低的公文制发“成本”,不仅导致了公文“量”的泛滥,也影响了公文“质”的提高。公文的起草、审核、运转、签发、落实等,都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尤其是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重要决策事项等,对程序的要求更为严格,这是政府文件合法性、规范性、可行性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来看,一些公文并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制发,主要表现为:领导同志直接在部门报送的公文上签字印发,没有经过办公室运转;应经过集体决策的文件,只走领导签发程序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性文件出台过程中,征求意见、专家评审、风险性评估等程序性要求部分存在缺失等等。公文制发的程序性“成本”较低,使得部门在建议政府出台文件时缺乏足够的“成本”考量,客观上增加了公文数量,必要的审批环节缺失也影响了公文质量。

  (3)考核机制导向问题。虽然近年来各级对考核检查活动的规范日益严格,但各行各业的检查评比活动依然不少;部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考核下级工作时,特别重视对重要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一般都会把是否制发有关文件、以何名义制发文件作为衡量领导是否重视、工作是否扎实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考核“指挥棒”下,为体现重视、取得名次,下级往往不得不制发甚至请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一些文件用于迎检;出于确保上下不走样需要,此类文件在制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照抄照转”现象。从目前来看,一方面要求少发文、杜绝文件照抄照转;但另一方面却将是否发文、是否体现上级文件精神作为考核的指标性内容,这种相互矛盾的“命题”,加剧了基层公文精简工作的无措感,客观上导致公文数量无

  法有效精简。另外,政府职能目标责任考核虽然将公文精简的要求列入其中,但考核分值占比较小,缺乏科学的指标设置,难以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4)公文审核把关不严。这是公文精简工作相关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客观上来看,公文从起草到制发是有规定程序的,每一个程序就是一个审批环节,理论上应对公文数量、篇幅、质量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审核责任划分不明确,机制不健全,真正履行审核职责的人员却并不多,要求人人把关,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人都不把关。主观上来看,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各类人员和群体的思想观念不同、利益需求不同、行为能力不同,当其缺乏相应的行政责任或业务能力不足时,就会导致劣质公文、无效公文和重复发文产生,对公文精简效果产生影响。

  三、基层减负背景下公文精简工作的对策

  公文精简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且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做好这项工作,既要從主观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要从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加大引导力度,广泛宣传、深刻剖析公文过多过长过滥的危害,提高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精简公文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着力推动部分机关干部转变“越高部门的文件越有权威”的错误思想观念,改变过去依靠发文体现领导重视、依靠发文推动工作的思维定式。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减少因临时性事项产生的文来文往,能以电话、传真、邮件、政务网站通知等便捷形式解决的简单事项,就不寄望于印发文件,以进一步强化政府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科学设定考核指标

篇五: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毛泽东批评官僚主义:“五多五少”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08期

  “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

  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存在和蔓延深恶痛绝。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首次使用“官僚主义者”一词。同年10月,他在《兴国调查》中批评政府人员的弊端时,第一条就是“官僚主义,摆架子,不喜接近群众。群众有人走到政府里去问他们的事情时,政府办事人欢喜呢,答他们一两句,不欢喜呢,理也不理,还要说他们‘吵乱子’”。1933年8月,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更是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960年3月3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题为《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的党内指示。在指示中,毛泽东总结了官僚主义的表现为“五多五少”: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报表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

  他还指出,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领导上的老爷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是领导机关最易犯的政治病症。

  工作上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不注重和不善于在作了一般号召之后,紧接着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因而“使自己的号召停止在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上、纸上或会议上,而变为官僚主义的领导”。形式主义迎合、助长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捧出”“逼出”形式主义。

  领导上的老爷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仅不关心群众疾苦,反而摆架子、摆资格,妄自尊大。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有事不跟群众商量,“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喜欢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

  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问题。

  毛泽东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交真心、讲实话、求真知、道真相、解难题,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绝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如果认为人民群众不讲道理,只能压服,不能说服,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更是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者:“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党员干部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因此,每位共产党员的第一位工作就是要勤勤恳恳地研究人民中间的生产生活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去解决这些问题,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克服“五多五少”

  如何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克服“五多五少”。他还说,历城县定出克服“五多五少”的办法,各地可以效仿:一是县委、公社党委以及各部门的负责干部统统走出办公室,和大队、小队干部一起在田间会合,取得经验,树立榜样,以指导和全面推动;二是干部实行“三同”“五包”,即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对自己所在单位的思想发动、生产任务、技术革命、社员生活安排、社队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全面包干做好;三是采取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条条”“块块”“片片”相结合的做法,分管各部门的干部,既要服从中心,做好中心工作,又要做好所分工的业务工作,取得经验,全面推广;四是精简会议,减少文件、报表,有事到下面就地解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此外,毛泽东还认为,克服官僚主义还要需要改造主观世界,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以及完善客观条件,建立健全执政党监督体系和领导干部管理考核制度。

  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反对官僚主义也不例外,需不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克服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

  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評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在报刊上公开地批评党员干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刊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非常必要。

  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要学会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尤其是把官僚主义习气的老爷架子、官架子收起来。

  完善党员干部管理考核制度,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毛泽东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消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学习时报》毛强/文等)

篇六: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官僚主义思想的形成20131210第一篇:官僚主义思想的形成20131210官僚主义思想的形成首先,什么叫“官僚”?不去查字典,地方语:“僚”就是“凶恶、凶狠”的意思,那么所谓“官僚”就是当官的很“凶恶、凶狠”,用现代语来说就是很“霸道”,也就是现代流行行话叫“我说了算”。这种思相在毛泽东时代是不允许产生的,因为它的出现对社会、对动物界和植物界也就是整个地球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实际上只要是有思想的动物都具有这种思相,都相“我说了算”,但又为什么只叫“官僚”?不叫什么“民僚、众僚”?甚至叫“动物僚”?因为只有当官的才能“僚”得起来,其它的根本就无法“僚”得起来。因为除了当官之外的(这里不包含有钱的人,因为有钱的能在限定范围内“僚”得起来)人没有“僚”的资本,资本就是“经济权力—通常是指货币”和“武装力量”。国家为了“我说了算”,养有大量的军队、武警、警察等,过去的地主富豪同样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说了算”的这种思想和作风就只能叫“官僚”。

  “官僚”这种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下面说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的想法就是对的”;第二“我都听下面的没有威信、没有成就感”,第三“如果我的想法没有全面执行,没人听、没人落实就没有面子,手中的‘权力’就没有人知道”。

  先谈第一“下面说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的想法就是对的”。针对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思想,“下面”就是除自己之外的人,每一个人的想法与其知识的多少、社会与生活的阅历丰富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其想法在没有得到证实前肯定是不一定全对,但自己肯定认为自己这时候的想法一定是对的,如果是错的,我早就改了,更不会说出来。所以不管手中有没有“权力”的人,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但最终这一思想只有在手中有了“权力”时才得到充分的实现,不能实现的只能在“吵吵闹闹”中过日子。

  第二“我都听下面的没有威信、没有成就感”。从两方面来说:

  一、都听下面的,意见太多,到底听谁的,谁的才是真正正确的?

  二、都听下面的剩下的我做什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得拿主意,不要吵,都听我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当官几载,总要留下我的丰功伟杰,就好比“孙悟空到此一游”,诸如此类现象比比皆是,况且这还是我上升的资本。

  第三“如果我的想法没有全面执行,没人听、没人落实就没有面子,手中的‘权力’就没有人知道”。“好面子”这一点是整个人类的特点,现餐桌上的浪费同样是“好面子”造成。只是在“官族”中表现最为突出,试想“十年心血、用尽手腕”,终于有了出头之目,那样的心可想而知,不能说变态,因为它实在是太变态。所以此时拿着指挥棒要干什么,不说都知道。

  最后说一句:听下面的、听别人的、甚至于听上面的,都不是盲目的去听,由如改革开放的“全盘西化”,而是通过收集来的建议,筛选其中有益于公司、企事业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去执行,筛选的正确性——这就是当官的眼光和能力,一个领导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这一点就是为公司、企事业或社会的发展甚至整个人类作出最巨大的贡献了;而不是拿着指挥棒去培养官二代,甚至是祸害别人,丰富自己??

  第二篇:国家官僚主义的形成

  国家官僚主义的形成

  组结成群体社会的好处很明显:调谐劳动分工,提高生产率,满足人们群体交娱需求,还使人性中恶的一面受到监督,得以抑制。然而,社会生活的弊端也是一目了然:它使得一些有能力逃脱监控的人,获得了用欺骗手段以损害公益来作恶谋私的机会,还有奴役民众的权力。

  经过连年征战,血火吞并后生存下来的国家,相对稳固和强大。作为国家行政和文化中心的城市,人口免不了集中和扩大化起来。要保卫住疆域城池,维护正常的次序,解决许多人的生活及劳动环境问题,就要常年驻养军队,要搞公共管理和城市建设,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司法、警狱制度。增设机构,添置雇员,办公用品及相应的工具设

  施,都必不可少。为保证部门运作的经费来源,税收、立法,执法,行政调理??事情越来越多,政府机构也就日益庞大和复杂化起来。

  在民众权利意识模糊甚至淡薄几无的时代,国家就是国王独拥,皇帝所有。他分配给你管的一片就暂时属于你,高兴时赏赐赠予的领地,从此就属于某个王公贵族。作为城市管理部分,在立国初期,权力分配时设立的职位,大多由自恃有功者占据或支配。毕竟,强者为王,谁争来的江山谁坐,掌权者将权力亲自执撑,或是想托付给谁就托付给谁,人们都认为天经地义。一方面,立国安居后各种事务日益增多是事实,公民大众需要国家作为强有力的保护者,作为社会仲裁力量来镇慑和维护社会次序,这些

  都需要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为满足复杂的人事安置及其某类虚荣心,也需增设一些并不需要的权门官职。另方面,由于渐渐怕麻烦想推卸杂事(为民服务可不是件轻松事),也为了扩充自已管辖的机构阵容,增强权势,官员们总是利用手中权力,千方百计找寻借口,不断在权限可及范围内添设新机构,增加新的人员、部门。总之,每个人都追求着有一块自己亲管自操有希望收获更多利益的资源性领地。门门机构一旦设立,进驻其间大大小小的主管人,为了表明自己的重要和不可或缺性,为了扩充实力谋求长远发展,会进一步设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项立目,使行政机构不断分枝和扩展。反正上司们大多没时间也没有精力来一项项亲身检验,经费又是国家开支。尤其是容易累集起大量人际矛盾的和平年代多持续些年,各种利害关系经历长时期的交错盘结,在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掩护之下,国家机构就更是容易膨胀难止,愈加扩大化和臃肿化。

  官位难于额定,也无所谓任期,因此,每个具备一定实力的官员,都会钻国家管理体制中直到现代也依然存在的权责难分的空子,充填实力,拓展地盘。他们当然也不时尽力干着份内正经事,有时甚至成绩卓著,十分卖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皇帝而起,有乐可享的人们开始日渐懒散、松懈和减少了督查。任人唯亲、唯利慢慢成势,机遇总是不公的前途渺茫感下,渐渐意冷的官员们心思和精力的重心,也就越来越发生偏移,开始冷待那些看上去不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民

  间繁事,朝以渔利谋私为

  先导,职责份内事为辅助或为掩护的方向发展。反正在经手各种名目涓涓汇集而来的钱物时,随便动点儿脑筋,便半江肥水唾手归已,又何必去为那出力不讨好且没完没了的公益之事呕气费心。在竭力不得罪上司和只要能够勉强维持职责范围内次序的前提下(后来常常连这个前提也顾不上,开始用假数字来欺骗蒙混)使所辖部门越来越开始围绕着官僚群体或高官个人的利益转。他们渐渐习以为常地假公济私,虚报冒支,对平民百姓苛捐杂税,不客气了起来。多争多捞一点资金,花销起来痛快,便于谋取私利;物多气派,排场,显出权势,带来荣耀(耀武扬威让人求,绝对是一种高级享受);部下多则前呼后拥壮声威衬地位。钱是国家的也好,皇帝的也罢,到头来都是出自百姓,花起来自在,不心疼。只管在肆意的奢侈中展示权威、炫耀财富,寻找高人一等的享受??谅那理想天堂人生仙境也不过如此。

  为了把持权力,独占先机,作为统治者阶级的官僚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人民获得太多信息,还有动脑筋思索和变得聪明起来。他们常常利用民众懒散和缺乏组织的弱点,垄断舆论,蒙蔽人们的思想,阻碍在百姓当中普及文化知识,使人民总是处于信息不灵的状态。不准人民过问政事,经常制造些紧张空气,巧立各种“保卫国家机密,谨防阴谋破坏,安定团结”的名目,限制跨地域的民间往来,严密控制信息交流,禁止任何形式非官方的结社和集会。为了保持其生活特权,不使那些勤劳致富的人在物质占有、继而在权势上获得优势,他们利用手中权力,在维护

  公共次序,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的口号掩护下,巧立名目,限制和垄断重要物资的集散和流通,把持和主宰重要利益的分配及再分配。他们常常为所欲为,玩忽职守,有意无意地从根本上,破坏着古老的自由经济原则。及至后来,简直就是凡事都要强行纳入计划,经由官方的控制和许可。为了所谓的“统一管理”,不惜公开地阻挠、压制甚至窒息经济活动。

  无疑问的是,在各式各样“谁对社会贡献最大,因而理当获取最大报偿”的争议中,正当权位的官僚大员们最有发言权。可不,无论

  是在建立国家的过程中,还是和平时期的管理,功劳最大的就是他们,因而理当是永远且根本的“贡献最大者”,所以理应获取最多的报酬,享有最大的特权。如果公开的薪俸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和贪婪,这些最有条件进行自我补偿的群类,就会利用手中权力,自己去寻求补偿。只是由于标准自订和操作隐蔽的缘故,他们往往忘乎所以地越权试胆,在利益的理应该得方面一再突破超标──只要可能又无人阻止,他们就是要这样永远“自我奖励”和“按劳取酬”下去。反正,无论什么样方式获得的利益,官僚们从心底里就是认为该得:本来嘛,劳苦功高之外,连国家都是我们的,自然爱怎样就怎样。

  每个官僚都在最大限度地追求着权力扩张,然后尽可能地对势力范围实施垄断管理。国家机构日愈膨胀,权力却日愈集中化,为此许多社会环节渐而失去了支配人财物的权力,随之失去了作为积极性源泉之一的“自主权”。从下层普通官员到一般劳动者,他们都开始对本职工作失却兴趣,对上司和国家的依赖日渐严重。一方面是国家事务的日愈繁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天比一天多,机构也在迅速膨胀化;另方面却是政府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愈衰退递减,手段日愈简单化。这些,必然又一轮循环地导致更多的行政机构扩张和开支。因为为了“明确职责”,除了更加细化分工,又需要建立许多诸如“辅助、协调、监查、督促、整治”之类的机构,以鞭策官员们,维持社会运作。

  这就是国家官僚机构的产生和形成。

  第三篇: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毛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对官僚主义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并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他反复强调官僚主义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灰尘”和“污毒”,是搞特权、脱离群众、贪污腐化等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治党治国治军必须常抓不懈和切实解决的大问题,并提出和实施了克服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

  官僚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

  基于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存在和蔓延深恶痛绝。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首次使用“官僚主义者”一词,同年10月,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批评政府人员的弊端时,第一条就是“官僚主义,摆架子,不喜接近群众。群众有人走到政府里去问他们的事情时,政府办事人欢喜呢,答他们一两句,不欢喜呢,理也不理,还要说他们‘吵乱子’”。1933年8月,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更是指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指出,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领导上的老爷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政治病症。

  工作上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不注重和不善于在作了一般号召之后,紧接着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因而“使自己的号召停止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而变为官僚主义的领导”。1960年3月30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更是明确地指出,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克服“五多五少”:“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由此不难看出,形式主义迎合、助长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捧出”“逼出”形式主义。二者如影相随,甚至可以说形式主义就是官僚主义的一种,破除官僚主义就要反对工作上的形式主义。

  领导上的老爷主义,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仅不关心群众疾苦,反而摆架子、摆资格,妄自尊大。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有事不跟群众商量,“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欢喜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毛泽东还指出,老爷主义与命令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是在积极发动群众,实际上是用少数人包办及强迫群众服从

  的办法,代替群众自觉的与有组织的斗争,即用非群众路线代替群众路线”。如果不破除这些行为,党的群众路线就无从贯彻,党的群众基础也无法巩固。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脱离群众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官僚主义的实质就是脱离群众,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问题。所以,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肃清官本位思想,明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真正摆正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员干部必须打掉官风,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人民中出现。毛泽东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交真心、讲实话、求真知、道真相、解难题,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认为人民群众不讲道理,只能压服,不能说服,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更是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者:“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党员干部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因此,每位共产党员的第一位工作就是要勤勤恳恳地研究人民中间的生产生活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去解决这些问题,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

  们呼吸相通的。

  从主客观两方面反对官僚主义

  如何避免和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思考。他认为,这既需要改造主观世界,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也需要完善客观条件,建立健全执政党监督体系和领导干部管理考核制度。

  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首要前提。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反对官僚主义也不例外,需要不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克服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从根本上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此外,要经常以整风精神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工作任务,有的放矢,治病救人。

  强化人民监督权,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关键环节。只有让人民充分行使监督的权利,党员干部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才能真正实现让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人是会变化的,革命者也会发生变化。没有群众监督和揭露,他们可能进行贪污、盗窃。做投机生意,脱离群众”。为此,他强调必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为了使人民监督落到实处,他提出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制,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等群众参加管理形式,同时还要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监督作用。此外,他认为人民来信来访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因此,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

  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以其监督权力的及时性、广泛性、公开性,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在报刊

  上公开地批评党员干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刊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非常必要。后来,他还对新闻出版界代表说,群众来信可以在报刊上登一些出来,“一点不登恐怕不大好,那样业务部门会犯官僚主义,不去改进工作”。

  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要学会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尤其是把官僚主义习气的老爷架子、官架子收起来,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比如,党员干部进行工作要采用一般号召和个别具体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两种基本方法;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将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两种方法相结合,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他更是多次强调检查工作的重要性,“领导上抓得紧,检查严,对于完成任务是有决定作用的。”

  完善党员干部管理考核制度,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此,毛泽东分析指出:“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可见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消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来源:《学习时报》2014年第3版

  字数:3315第四篇:孔子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

  孔子创立儒学的地域文化背景

  地处泰山之阳、黄淮平原东部的邹鲁地区原属东夷,农耕文化和礼乐传统发达较早。大汶口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的考古成果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这一点。商部族源出东夷,商王朝在盘庚迁殷以前,曾在这一带建都四十余年。西周建立后,周公父子受封建鲁,这里又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头号重镇与姬姓贵族推行“周礼”的示范性大国。鲁国初封时,因为周公的关系,在各大诸侯国中有着特别优越的地位,曾被赐以整套的祝宗卜史、文物典册、官司彝器,后来又被特许祭祀周公可用“天子礼乐”。鲁国宗法贵族也以恪守周公“遗训”为职责和荣耀,所以直到春秋时期,鲁国仍以完整保存“周礼”著称。

  向来史家都称春秋社会的**导致“礼坏乐崩”。实际上,如果着眼于孔子学术的主要特点,则春秋时期无疑是西周礼制的“复述”期(包括改造和突破),郑重其事的礼学和后世儒家所推崇的理想“周礼”形态都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广义的“周礼”涵盖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从较狭的意义上理解,它主要还是姬姓宗法贵族的礼制,并不能完全包括各地诸侯国独具特点的传统礼制和民间礼俗。《左传》襄公十年记晋人称道“诸侯宋、鲁,于是观礼”,是说宋存“殷礼”,鲁存“周礼”,各具典型。而与鲁国为近邻的小邦邾国、大邦齐国等,保存“夷礼”特多,仍与鲁国宗法贵族的独“秉周礼”大异。其实,即使在鲁国及鲁都城内部,“周礼”与“夷礼”、“殷礼”并存的局面也从未消失。鲁城内有“周社”、“毫社”,后者即是为土著的殷遗民专门设置的行礼场所。前些年在曲阜鲁故城内发掘出两组墓葬,葬式、葬俗和随葬风格都迥然不同。其中甲组墓属于土著墓,从西周初年一直延续到春秋晚期,突出特征是盛行殉狗,随葬陶器组合规整,且流行簋、豆等圈足器,制作也较精致;乙组墓属于周人墓,有的下及战国早期,而绝不见殉狗,随葬陶器则制作较粗陋,组合亦凌乱,且完全不见簋、豆等圈足器。两组墓差别如此之大,可使人们获得对“周礼”的新认识。看来古籍所乐道的伯禽受封之鲁而“变其俗,革其礼”,即使确有其事,那实行的程度也相当有限。

  “周礼”与民间礼俗的差异既包含了阶级对立的内容,也包含了国、野之别。所谓“礼坏乐崩”,主要是指周王室东迁后上层贵族社会礼制的混乱与多变,对民间礼俗未必有多大影响。据我们所考察,孔子早年习礼所接受的还是“殷礼”遗制。他是殷王室后裔,但自幼生活在鲁地,接触最多的还是东夷风俗。他“十有五而志于学”,由于家境贫困,曾做过仓吏、牧吏之类卑微差事,实际是通过“宦学事师”的途径求学的。起初他还不可能学习贵族礼制,《论语·八佾》记

  载“子入太庙,每事问”,被时人讥笑为“邹人之子”不“知礼”,说明他那时对“周礼”还知之不多。《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朝鲁时,讲了一大篇“少昊氏鸟名官”的古史传说,孔子闻所未闻。他真正了解和研究东夷古史大约自此始,时年27岁。与当年郯子所说少昊兴起时的“凤鸟适至”恰成对照,他在36岁时“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说明他已开始自觉搜访古代文化遗产了。他对东夷文化始终不能忘怀,晚年还萌生过“欲居九夷”的念头(《子罕》),又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公冶长》)。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到鲁昭公二十四年,即他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去世,临终立下遗嘱,令其二子(即南宫敬叔和孟懿子)师事“圣人之后”的“达者孔丘”学礼(见《左传》)。这表明孔子此时已经以办私学成名,他的贵族后裔身份也得到鲁国贵族的承认。《史记·孔子世家》说他稍后由南宫敬叔陪同,到东周王都洛阳“问礼”,并会见了做史官的老子。孔子真正得以系统地接触周官典籍,并全面检讨“周礼”,恐怕就始于此时。后来随着所办私学的扩大,他一面整理和传授《诗》、《书》、《礼》、《乐》等典籍,一面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说体系,最终以一位古典王官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和集大成者的成就,成为鲁国的“国老”和儒学的开山。

  孔子的学术以礼学为主干,在总体上表现为“述古”的形式,但基本精神还是“维新”的。他强调“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三代之礼皆相因而损益,“其或继周者”仍会有变化(《论语·为政》)。这观点可说是古礼学上的一大发明,也是他会通“殷礼”入“周礼”的纲领。他还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八佾》)这等于承认各国礼制自有其传承统系。所以,孔子所标榜的“周礼”实际只是他认为在春秋之世合理而适用的理想礼制形态,而决非是周公时代的礼制原形;否则,他也不会被称为“圣之时者”。

  一、宏观背景分析

  有关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问题,学术界存有较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又是同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即中国到底是于何时脱离奴隶社

  会而进入封建社会相联系的。有关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学术界主要有种四种意见,即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汉封建说、魏晋封建说,其中影响最大的在“**”前是西周封建说,“**”后则是战国封建说。但是,很显然,不论人们对中国古史分期的看法如何,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阶段乃是确定无疑的。

  二、中观背景分析

  对春秋之际社会状况所作的上述分析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得以形成的宏观背景,但是,接下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同样的时代或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家呢?面对春秋时代所提出的社会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诸子之学”的不同观点呢?或者更进一步问:即使是同为“礼学”,为什么在鲁国产生的礼学即孔子之学会别具一格呢?毫无疑问,这是由春秋之际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也是由孔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即鲁国的政治文化历史特点所决定的。

  第五篇: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

  通过学习,我觉得反对官僚主义,就要在工作中力戒以下几点:

  一、戒浮而不实。

  干部不能浮在上面,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抓具体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不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切满足于过得去;干部不能下基层了解情况,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既抓不住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经验、新情况、新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麻木不仁;在工作上不能漫不经心、敷衍塞责。

  二、戒官气十足。

  有些同志“官”大脾气长,官气十足、官位十足、官瘾十足、官相十足,官气熏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唯我独尊,常常用官话训人,用大话吓人,用假话哄人,把自己打扮成“了不起”、“管不起”、“惹不起”的特殊人物,使人望而生畏;不按民主制度办事,不愿接受群众监督,我行我素,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下半点异议,家长作风十足;一切凭个人意愿办事,作风不民主,爱搞“一言堂”,喜欢“一锤定音”,玩弄“一枝笔”,一切都是我说了算;听不得反面意见,谁批评一句就回敬一句,其行为是听到表扬眉开眼笑,遇到批评一触即跳;领导干部在克服官僚主义中的“官气十足”是非常必要的。“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对我们来说,在岗位上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但求事功,不事张扬”。锐锋产生于粗石,贵珠出乎贱蚌。要才高而不自满,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永远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三戒浮夸虚绩。有些同志对上级领导“三分成绩讲七分,两成事情夸十成”,只讲“过五关斩六将”的功迹,不讲“走麦城”的教训,其结果“唇枪倒流三江水,舌剑独扫千人军”;贬低同事的作用,抬高自身的价值,把集体的智慧说成是个人的才干,把全体职功的功迹说成个人的功绩;有的人凡事为领导讳,把红肿当鲜桃,视溃烂为乳酪;在领导面前尽报“好事”,爱端“盆景”,展示“亮点”;对下兜圈子,捉迷藏,不讲原则,单位出了问题,靠送礼“灭灾”,靠贿赂打通,靠捧场掩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戒结党营私。

  为了个人利益,互相包庇,相互利用,重用会搞“关系学”者,埋没老实能干的人;不干事业,专门在背后议论、谈论、指责人,今天说姓赵的不是,明天讲姓王的不对;对靠成绩有进步的人,不是看人家的主流、本质,而是专找人家的缺点、毛病、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官僚主义存在的普遍性、广泛性、严重性。在新形势下,官僚主义更是具有危害猛、大、广、毒、烈的特点,这些都会上我们的工作受到严重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对于新形势下滋长的官僚主义,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学习,深刻剖析,查找自己的不足,痛下决心,力戒官僚主义。

  2014年5月8日

篇七: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反对官僚主义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反对官僚主义读后感(一)

  我认真学习了毛泽东论《反对官僚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的着作,对其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官僚主义和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

  对待工作要俯下身,干满点,勤勤恳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要鼓足勇气增加干劲,懂得运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就必须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从小事做起,作为教师,我们要脚踏实地的一丝不苟的工作,从细节做起,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树立好教师的形象,注意自己平常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作用。

  要有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要善于做自我批评,要积极参加各项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活动,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办事要人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平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勤奋敬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踏实工作为永小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反对官僚主义读后感(二)

  重读毛泽东**的《反对官僚主义》,这篇文章形成于五十年前,但今天读起来,仍然很有现实意义。学习反对官僚主义,我们就先要知道,什么是官僚主义呢?如果我们查一查词海,上面对官僚主义的解释是这样的: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对官僚主义二十种现象生动的刻划,更是对官僚主义一种深层次的解释。

  通过学习,我觉得反对官僚主义,就要在工作中力戒以下几点:

  一、戒浮而不实。

  干部不能浮在上面,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抓具体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不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切满足于过得去;干部不能下基层了解情况,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既抓不住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经验、新情况、新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麻木不仁;在工作上不能漫不经心、敷衍塞责。要把广大员工的满意不满意、称心不称心、如意不如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冷静分析一下自己的不足,梳理一下自己的欲望,改进作风上的不实之处,自觉地跳出个人小圈子,摒除私心杂念,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事业、对待名利地位、对待升迁,把个人理想与党的教育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培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二、戒官气十足。

  有些同志“官”大脾气长,官气十足、官位十足、官瘾十足、官相十足,官气熏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唯我独尊,常常用官话训人,用大话吓人,用假话哄人,把自己打扮成“了不起”、“管不起”、“惹不起”的特殊人物,使人望而生畏;不按民-主制度办事,不愿接受群众监督,我行我素,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下半点异议,家长作风十足;一切凭个人意愿办事,作风不民-主,爱搞“一言堂”,喜欢“一锤定音”,玩弄“一枝笔”,一切都是我说了算;听不得反面意见,谁批评一句就回敬一句,其行为是听到表扬眉开眼笑,遇到批评一触即跳;领导干部在克服官僚主义中的“官气十足”是非常必要的。“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对我们来说,在岗位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但求事功,不事张扬”。锐锋产生于粗石,贵珠出乎贱蚌。要才高而不自满,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永远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三戒浮夸虚绩。

  有些同志对上级领导“三分成绩讲七分,两成事情夸十成”,只讲“过五关斩六将”的功迹,不讲“走麦城”的教训,其结果“唇qiang倒流三江水,舌剑独扫千人军”;贬低同事的作用,抬高自身的价值,把集体的智慧说成是个人的才干,把全体职功的功迹说成个人的功绩;有的人凡事为领导讳,把红肿当鲜桃,视溃烂为乳酪;在领导面前尽报“好事”,爱端“盆景”,展示“亮点”;对下兜圈子,捉迷藏,不讲原则,单位出了问题,靠送礼“灭灾”,靠贿赂打通,靠捧场掩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些人的违纪问题前面查、后面犯,前面腐、后面续,前面整、后面做;上面下基层检查工作,马上编“情况”、“造典型”、划“路线”,一路让看“好的”,实际上领导看的、听的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在平时大练“墙上功夫”,花花哨哨的图表琳琅满目。做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造福群众,而是为了给自己积攒政绩,捞取资本。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认识自我,修养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在实践中,在批评声中成熟起来、老成起来、成长起来。

  反对官僚主义读后感(三)

  官僚主义,突出表现在“五多五少”: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件多,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

  联系我局的情况,局领导和部门主任是否存在官僚主义的表现呢?应该说多多少少存在。**说:“自己也有官僚主义,不能只怪别人。”就我自己的官僚主义表现,“五多五少”条条存在。第一条,开会讨论问题多,到生产一线和员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少;第二条,天天批文件,看报告,没有认真系统地总结推广员工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第三条,几乎天天在办公室,对长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没有到生产一线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第四条,学习时断时续,仅凭兴趣,没有围绕工程运维急需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第五条,只重视制度的制定,没有细致组织制度落实,没有跟踪研究解决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我们或多或少存在的官僚主义表现,并不是要否定我们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而是希望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解决的办法,山东省历城县委报告中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一条:到生产一线,到员工中间,参加劳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在企业中的具体做法,就是鞍钢宪法,即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

  克服自身及管理团队的问题,实施鞍钢宪法的民主管理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探索领导参加劳动、员工参加管理的体制机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制,这是一个我们面临的课题,有待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实践。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推荐访问: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是指 官僚主义 是指 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