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实意义(4篇)

时间:2024-08-22 16:57: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实意义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

  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农村社会功能衰退,导致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农村地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农村空心化给农村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1.劳动力短缺: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导致劳动力不足,农田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2.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因为人口减少,农村地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导致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和农村居民获得医疗服务的难度增加。

  3.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衰退:农村地区因人口减少而导致很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再使用,或者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衰退和社会功能下降。

  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方面,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2.发展农村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吸引农民就业和留在乡村。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村发展新的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3.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吸引农民留在乡村。

  4.强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增加社区活动和农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归属感,增强

  农民愿意留在乡村的意愿。

  5.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城乡差距,把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发展纳入统一规划,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总之,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不便、供水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不断存在,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更多的道路、桥梁和供水系统,建设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网络,以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地区具备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自然环境,可以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企业和投资者来农村地区投资兴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以吸引和留住农民在乡村发展。

  第三,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改善也是重要的对策之一。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导致农民迁徙到城市寻求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让农民在乡村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第四,强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也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如农民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可以增加农民的组织性、凝聚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最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综合性对策。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有机衔接和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实现城乡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总之,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实现农村地区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篇二: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实意义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摘要】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定义、特点以及引起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政府、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不同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社会应该关注农村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经济方面应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吸引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并提出未来应对该问题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问题、对策、定义、特点、原因分析、政府措施、社会措施、经济措施、总结、建议、农村发展、展望。

  1.引言

  1.1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重要性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于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人口日益减少、农村产业逐渐衰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逐渐加剧。

  农村“空心化”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既是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深入分析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成因和特点,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1.2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背景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它指的是农村地区人口减少、经济减速、社会资源流失、基础设施恶化等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和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背景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在城市吸纳大量农民工的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阻,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农村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了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成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重要参考。只有通

  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找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3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探讨当前存在的政府、社会和经济措施在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中的作用和不足之处。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还旨在对未来如何避免和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探讨,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2.正文

  2.1农村“空心化”的定义与特点

  农村“空心化”是指在农村地区中心地带或主要发展区较集中地带,由于资源聚集、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周边地区逐渐出现人口减少、经济活动萎缩、基础设施衰退等现象。农村“空心化”具有以下特点:

  1.人口减少明显。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留城务工,导致农村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地区的人口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劳动力短缺。

  2.经济活动减少。由于人口流出,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逐渐萎缩,农田荒芜,农产品种植和销售受阻,农民收入减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3.基础设施陈旧。由于人口减少和经济发展停滞,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4.社会空心化加剧。由于人口减少和经济减速,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渐瓦解,居民之间缺乏联系,社会活动减少,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农村“空心化”问题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需要政府、社会和经济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2.2引起农村“空心化”的原因分析

  引起农村“空心化”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选择在城市定居,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社会资源外流,农村经济逐渐萎缩,村庄逐渐荒废。其次是农业现代化的不足。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缺乏吸引力,导致农民外出务工成为主要选择。再者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吸引力,致使农村居民生活不便,愿意外出谋生。自然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等因素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农村“空心化”问题的产生,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2.3应对农村“空心化”的政府措施

  应对农村“空心化”的政府措施是关键的一环,政府在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有效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可以提升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人留在农村定居。

  政府可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政府可以引导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政府可以建立农村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培训、补贴等支持措施,鼓励更多人在农村创业。

  政府在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多措并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4应对农村“空心化”的社会措施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导致很多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体系,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是农民的居住和生活场所,社区环境的改善和设施的完善将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要促进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年轻人不愿回乡务农,导致农村人口外流。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等方式,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

  要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农村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妨碍了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应对农村“空心化”的社会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5应对农村“空心化”的经济措施

  1.持续发展农村经济:为了防止农村“空心化”,首先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吸引力。

  3.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可以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全面发展。政府可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转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4.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农村“空心化”问题部分源于农村人口外流和资源荒芜,而乡村旅游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振兴方式。政府可以支持乡村旅游开发,挖掘农村特色资源,建设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资金流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实施农村扶贫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加严重。政府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条件,减轻农村“空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3.结论

  3.1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总结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外流、资源荒芜、经济萎靡等现象,导致部分农村逐渐成为“空心化”地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社会力量也需要积极参与,推动乡村振

  兴,保护农村环境,促进农村文化传承等。经济措施也至关重要,要实施扶贫攻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激发农村活力。

  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联动,共同努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希望未来农村“空心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2未来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一是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减少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减少农民迁出。

  三是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建设。政府应该提高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吸引更多城市人才前往农村工作,促进农村发展。

  四是发展农村产业。政府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村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农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未来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经济各方共同努力,实施多种措施,促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3.3农村发展的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农村发展的展望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将逐渐实现与城市的互补发展,农村人口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遇,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将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农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将逐渐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将得到提升。

  随着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将得到提升,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将得到保障。

  农村发展的展望是积极的,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会呈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和繁荣。

篇三: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实意义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摘要】

  农村“空心化”问题指的是农村地区人口外流、经济凋敝、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现状及对策。在原因分析中,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对于现状描述,侧重于人口外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论部分指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性及未来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原因,现状,对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解决重要性,展望,总结。

  1.引言

  1.1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背景

  农村“空心化”问题指的是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减少、经济衰退、社会服务陷入困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也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产生了负面影响。

  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或务农外出,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地区劳动力“空心化”。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也加剧了农村“空心化”问题。

  城市吸引力增强。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壮大,城市对人才、资金和资源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许多农村人口纷纷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成为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有效对策,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1.2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加剧,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增多,家庭结构失衡,农村基本生活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农村“空心化”使得农村社会资源严重浪费,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严重,村庄废弃现象日益增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农村“空心化”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农村企业数量减少,农业生产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农村“空心化”造成了农村文化传承的断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文化活动少,教育资源匮乏,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造成一定影响。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影响不仅是农村自身发展的障碍,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急需制定有效的对策应对这一问题。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其影响不容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描述其现状,提出对策建议,并探讨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农村地区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的意义在于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农村规划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目的与意义重大而迫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正文

  2.1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济结构单一: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导致收入来源单一,难以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造成农村人口外流和经济萎缩。

  2.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经济活力下降,形成“空心化”现象。

  3.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影响了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动力,加剧了“空心化”问题。

  4.缺乏科技支撑:农村地区缺乏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剧了“空心化”现象。

  5.政策导向不当:一些政策偏向于支持城市发展,而忽视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加大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施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2农村“空心化”问题现状描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大量农民在城市务工或打工,导致农

  村地区人口锐减、老龄化加剧。许多农村村庄人去楼空,房屋空置,田地荒废,农田承包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农村“空心化”还表现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许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缺乏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导致农民出行不便,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也严重不足,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教育、医疗水平低下成为农村“空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农村“空心化”问题还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下。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产品产量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

  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外流、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下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势在必行,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来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3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多方面,其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重要的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关键之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且优化布局,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

  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也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引导农民逐步转变为农村企业主,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农村,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壮大,实现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民的美好生活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密度低、道路质量差是农村“空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完善农村道路网,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加速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水系建设。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水系系统,给农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强农村水系建设,改善农村供水、排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是解决“空心化”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

  加强农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离不开电力和通讯设施的支撑,而农村地区的电力、通讯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

  足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加强农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5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外流,导致农村产业萎缩和生产力丧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投入力度,包括提供政府补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以确保农村产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

  要加强农村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使农村产业更具竞争力。

  还需建立健全的农村产业扶持政策和机制,包括制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产业扶贫基金、激励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等措施,让农村产业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市场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减缓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

  3.1农村“空心化”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空心化”问题导致了农村地区生产力的下降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降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空心化”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不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空心化”也给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治理等领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国家整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对于促进农村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新农村。

  3.2未来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展望

  未来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展望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人口的留守率,减缓农村“空心化”的趋势。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质,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可以适当引导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未来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农村建设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3.3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总结

  农村“空心化”问题源于农村人口外流、资源荒芜、社会服务缺失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措施。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吸引人口返乡或留守农村发展。其次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引导政策、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留守乡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和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四: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实意义

  

  农村“空心化”及其治理

  摘

  要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大门大开,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这些年来,青年妇女也纷纷离去,只剩下老人、儿童等体弱者留守农村,农村“空心化”加剧。它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但是也潜在着许多危机,如农村老人无暇照顾,儿童得不到足够的教导与关爱,村民间关系冷漠,甚至农村土地也只能靠老弱病残去经营,这都不可避免的会诱发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和降低农业质量,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迟缓。为了促进农村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必须从体制改革、加大农业投入、新型农民培养、土地规模化经营及其农村特色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唤醒农村活力,促进农村健康发展,使其有力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城市化;空心化;城乡一体化

  I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urbanizationprocessisincreasinglyaccelerating,leadingtothelargeflowofworklaborsfromruralareatocity,inparticular,theyoungmen.Recently,furthermore,theyoungwomenleaveforcities,leavingthevulnerablegroupliketheold,thechildren,andthedisabledbehindintherural,soastointensifythephenomenonofruralhollowing.Though,theincomeofpeasanthasbeenincreasedbroughtbysuchflowofworklabors,promotingurbanandruraldevelopment,tremendouspotentialcrisishavealsohidbehindsuchphenomenonsuchasthelackofcarefortheold,theignoranceofinstructionforthechildren,theunconcernaboutneighbors,eventheweakgrouptoplantland,whichinducesthenumerousinstabilityfactorsanddecreasesthequalityofagriculture,lowingthepaceofruraldevelopmentofeconomy.Inordertopushtheruraldevelopmentofeconomy,comprehensivemeasuresshouldbetakenbygovernmentfromthestructuralreform,ruralinvestment,trainofnewfarmer,landscalemanagement,theruraldevelopment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torevitalizetheruralareaandpromotethehealthdevelopment.Keywords:Urbanization;Hollowingout;The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

  II

  目

  录

  前

  言

  .................................................................................................................1一、某村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分析..........................................................1(一)农村“空心化”的表征

  ...............................................................................1(二)“空心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2二、农村“空心化”的成因..........................................................................4(一)务农收入低微,留不住青壮劳动力

  ...........................................................4(二)工业化、城市化对乡村人口的吸纳

  ...........................................................4(三)乡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认同

  ...........................................................5(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缺位

  ...............................................................................5(五)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缺乏有效载体

  ...........................................................5三、对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建议..............................................................6(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6(二)加大投入,发展多种经营,增强农业效益

  ...............................................6(三)加快培养新型农民,鼓励农民规模化经营

  ...............................................(四)加强村庄规划,合理进行宅基地整治

  .......................................................(五)开发乡土文化资源,重构精神价值

  ...........................................................结

  论

  .................................................................................................................参

  考

  文

  献....................................................................................................谢

  辞

  ...............................................................................................................1III

  前

  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席卷乡村社会,乡村社会正处于面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巨大转型之中,乡村正逐渐由共同体状态衍化成“空心”化状态,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这些年来,大量青年妇女也纷纷奔波于城市之间,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于农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空心化”问题随之加剧,乡村人口不断减少,乡村老龄化趋势严重,导致农村经济失去活力,给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结合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某村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空心化”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农村“空心化”带来的问题,而要使农村真正走出困境,构建完整、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中国农村,农村“空心化”问题如何形成及怎么解决必须得到深思。

  一、某村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分析

  农村“空心化”是一个由农村大量人口流动引起的农村总体社会功能退化的过程。其表现形式首先是留守人口数量的扩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和素质下降,农村劳动力紧缺,农业粗放经营甚至出现耕地抛荒;其次是农村房屋空置,土地资源浪费,形成“空心村”;再次是农村管理水平下降,社区组织发展滞后。此外,农村“空心化”还会引起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都较城市落后,农村出现一系列总体性衰败的现象。本文研究的农村“空心化”具体是指邯郸市某村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使农村呈现人口空心化并引起耕地抛荒、农村治理水平下降、房屋建设的不规整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空心化”的表征

  农村

  “空心化”包括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农村产业空心化等。人口空心化体现为农村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年龄段分布不平衡即老年人和儿童居多;土地空心化体现为大量人口外出导致的房屋空置率高,土地无人管理,耕地抛荒等;农村产业空心化体现为随着一定数量人口的外出致使农村消费单一,投资单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这些衡量都是伴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谋生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了解农村“空心化”首先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开始研究。

  1.农业劳动力紧缺,呈女性化,老龄化现象,耕地抛荒

  经过寒假一个月的调查与访问,发现邯郸市某村全村220户中有208户家中所有男青壮年外出打工,其中112户青壮年男女一起外出务工,即全村中95%的家中剩下老人、孩子和年轻妇女,且将近一半以上的农户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无人照顾。同时调查的80后年轻人中竟然有79%左右不乐意种地并且承认将来可能放弃种地。理由是种地条件艰苦或1不体面且收益较低,而曾经对农民种粮产生积极作用的粮食补贴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那么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谁来种地?而现在种地的这批中老年人也不能再劳作时,那么明天的土地又由谁来管?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确实是社会发展趋势,但它却导致了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影响到正常的粮食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等。目前,留守农村的都是老弱病残,下地种田的大部分是60岁左右的老人和部分年轻妇女,大部分年轻人也只是在农忙时回乡帮忙而已,农业成了他们的副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慢和农业质量的下降等问题,这是不利于我国农业良性发展的。从长远来想,我国农业发展真的令人担忧。

  2.农村组织发展滞后,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不高

  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在乡村的贯彻落实,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及维护农村各项秩序都需要农村基层干部去逐步实施。在磁县这样的农业县,伴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普遍外出务工,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干部队伍建设也开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所在的潘汪村平时看不到几个青壮年村民,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和部分妇女,村里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和主要干部也就村支书一个人,期间虽然出现过一大批农村优秀干部的先进典型,但是在乡村政权组织和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管理方法、党性修养依然存在“短板”,更为紧迫的问题是农村里的知识精英都流向基础设施好的大中型城市使优秀村干部

  “后继无人”,还有的村干部则外出打工把公章留给家里的父母保管致使村里的问题都得不到切实解决。同时,大量村民外出使村中的一些活动也很难组织,凝聚力变低,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下降。

  3.建新房弃旧房,空心村问题严重

  由于我国的宅基地制度使农民可以无偿获得应有土地建房,村民便尽可能多的在村中扩建房屋。在多子女家庭中,有的村民为了给每个子女舒适宽敞的住宅便在村边村外等地方建新房并保留旧房老房在村中自己居住;有的村民为了出行方便也将住房建在村外离公路近的地方有的甚至把耕地变成了住房用地;有的村民长期在外居住干脆就遗弃旧房于村中无人管理,废弃许久。种种原因使农村呈“外扩内空”、“外新内旧”的难堪格局,这便导致村庄混乱、缺乏整体规划、侵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户多宅的现象在“空心村”中蔓延。

  (二)“空心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农村“空心化”也不例外,它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化建设,提高了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然而它却给农村的持续发展埋下了动力不足的隐患,给农村产业、乡村文化教育及以往的乡村和谐生活带来了伤害。

  1.乡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停滞

  经调查发现,农村大量人口外出给农村经济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大量村民外出引起农村

  “空心化”,而农村“空心化”又造成农村资本流失并且产业也出现了空心化。随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剧减,进而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资本伴随着人力资本的流失也逐渐减少,从利润较低的农业等传统部门转向高利润的现代部门,这种状况明显是不利于农村的发展的;同时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也使农村出现市场空心化、服务空心化,农村消费主体空心化,而一系列的“空心化”又使农村减少了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投资,这样便使农村经济呈恶性循环,乡村产业遭到冲击,农村经济发展低靡甚至停滞,这应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2.乡村文化教育衰落

  大量人口外出,有的村民直接把子女送到条件较好的寄宿学校,有的甚至将子女带出农村随其外出上学,致使农村教育结构失衡,村里刚建好的教学楼只剩几十个学生,致使老师也常期安排不到位,并且由于村里教师紧缺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农村内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乡村文化传承也遭遇困境,迫于谋生大量青壮年很早就外出挣钱顾不得村里的一些活动,春节刚过村里就变得静悄悄丝毫没有温馨与节日热闹的气息,留下的只是一片凄凉景象。平常村里更是静悄悄,自己的家乡变成了他们的“旅店”,更谈不上农村文化的传承,政府也搞过农村文化,每个月在村里放几场电影给村里人看,然而这一切也成为形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乡村文化教育面临衰落的挑战。

  3.乡土公共性危机

  乡村共同体包括村落生活中和生产中的“互助”,值得注意的是,村落共同体的公共性构建功能的发挥是在村落的人口、土地、生产及生活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存在的,如果村落因人口大量减少,那么基于生活和劳动互动过程而建立的社会共同体必然会走向解体,而其公共性生产的能力也将大打折扣。从理论上讲,农村的互助系统是由邻里关系,家族关系建立起来的,而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长期在外势必影响村里的互助能力,导致村民间关系冷漠,失去以往的农村熟人的热情与纯朴。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凋敝,村民间缺少合作,村民间的共同利益也会大大削弱,合作互助能力降低,最后村民变成孤立的人。并且由于长期在外目睹城市的发达与绚丽,大部分村落人员也对故乡共同的信仰丧失信心,彼此间及对故乡的共同认同感逐渐消失。

  “空心村”不仅导致了农村土地和房屋资源空置,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还导致了农村文化生活凋敝,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短缺,农业后继乏人,更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二、农村“空心化”的成因

  为什么农村变得如此凋零?为什么农民明知无法在城市居住却想方设法往城里跑?为什么农业增收乏力?为什么农村“空心化”如此严重?原因既有经济的、制度的、社会的,也有文化价值观和心理方面的。

  (一)务农收入低微,留不住青壮劳动力

  12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支持“三农”,不可谓力度不大,纵向比,农民增收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3年的8896元,增收2.77倍,但这主要是打工收入,由于粮食收购价格偏低、种粮成本加大、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种粮收入占比却不断下降,邯郸某村已经降到了11%左右。农民种地不挣钱的怪圈仍然没能打破,村里种地一年不如城里打工一月,从升学无门外出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到在家务农几十年终于幡然醒悟的50、60后,从只是男劳动力外出挣钱到如今全家齐上阵,外出务工的阵容越来越加强大。这些抛弃耕种了几十年庄稼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们,也想守望故土,希望和妻儿老小团聚,只是守望意味着贫穷,没有经济来源,年轻人如何去结婚生子,成年人如何去支付孩子的学费,进而如何去过有体面的生活。如今农村剩下的仅有的几个相对年轻的劳动力,要么是在场镇上做点小买卖,勉强糊口;要么是跑运输,填补家用;要么是当村两委干部,无奈选择;其他的,统统被融入了城市的大熔炉。

  (二)工业化、城市化对乡村人口的吸纳

  一般来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及企业集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会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具有必然性,而这正好与农村的土地容纳不了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形成对比,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确实催生了各种新行业并对劳动力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一点是我们应当肯定的。另外,除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农民的转移产生影响外,土地制度的变革实行也有力的推动了大量农民青壮年涌进城市,从而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下降,农村呈现一片静寂凄凉的景象。形成“空心村”,更多的还是因为农民工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里,收入毕竟有限,工作又并非十分稳定,如果带上子女和父母,负担会很重,一个月拿个三五千块钱,房租水电气一除,还有子女上学的费用,所剩无几。再加上户籍、住房、教育等条件的约束,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把老人、妇女、儿童留在农村,是农民工自然而然能想到的办法。

  (三)乡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认同

  农村空心化的发生,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工、农业之间差别扩大的结果,它也与农民自身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变化相联系。由于交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在现在的信息世界里,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感受到外面世界的魅力。农村的以往自给自足的状态已经被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所打破,农民处处在和城市发生联系,这都使村落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在城乡强烈的对比反差中,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面向城市的变化,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更使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产生了强烈的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欲望。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农村空心化的产生,不仅是现代城乡社会经济结构直接作用下的产物,同时也是农民自己的选择结果。

  (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缺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农业基础薄弱和收益低等原因使土地容纳不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从而农村房屋空置率变高,而土地制度与宅基地制度的不完善又使村民占用耕地四处建房成为可能,即使在农村常住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大量的房屋也接二连三的没有规则的出现在农村周边,并且法律规定农村村民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户均120左右平方米的宅基地且可以无偿取得,这使得农民产生一种“不要白不要”的心理,于是村中大量占用耕地的现象不断出现,农村宅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如今大批农民已转入第二、三产业劳作,在城中居住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青年人结婚都买房居住在城里不愿回乡,然而现存的宅基地制度又让他们不愿意放弃村里的住房,更使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村中常住人口减少与房屋建设用地扩大矛盾突出。村庄布局混乱的表层原因是村庄规划不足、土地管理缺位和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深层原因则是村庄土地整治没有妥善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农户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改变政府是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最大受益者的制度安排,让农户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受益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才会成为农户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觉行为

  (五)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缺乏有效载体

  一方面,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作用下,外部文化对农村的影响越来越大,乡土文化被人们下意识地视为可以遗弃的对象;同时,乡村文化精英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纷纷出走,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越来越弱、群体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缺少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导致传承与保护乡土文化缺乏有效载体。

  三、对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建议

  解决农村的空心化问题不但要思想上重视,还需要农民收入大提高、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更需要政策上抓落实、配套上要跟进。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形成的农村

  “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等问题凸显,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一定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新生代农民工,更重视生活的质量,他们不愿意回农村,固然有城乡文化差距和经济差距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落后。只有把农村基础设施搞上去,农民工返乡后在能拿到与城市差不多的收入的同时生活质量能够显著提升,才能长久地留住他们。

  同时,我国的户籍制度始终是困扰城乡一体化的一大难题,由于城乡户口有严格的区分,农业户口的人在上学、就业、工资待遇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因此政府必须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其次,政府也应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对小城镇的投入,因为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国家对小城镇投入不足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和环境问题将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影响村民在小城镇落户,而只有加大投入才能将转移出来的农民稳定在小城镇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让农民乐意配合并融入城镇生活。再次,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土地活起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征收土地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并提高农民通过土地获得收益的比例。

  (二)加大投入,发展多种经营,增强农业效益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农业的发展,而发展农业的关键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在制定符合国情的农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刺激农业发展的活力,而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和投入则是保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依靠。同时,加大农业补贴不仅是发展农业的现实需要,也是世界的惯例,纵观世界,我们可以发现越发达的国家对农业越重视,越先进的国家对农业投入越大,补贴越多。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与城市投入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政府还应该促进国家财政均等化,全力缩小城乡差距,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由于农业经营方式单一化可能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在农业经营管理上,政府应鼓励农民实行如家庭农场、旅游农业等多种经营,鼓励农民承包土地进行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引导农民大胆探索尝试新的方法,此外还应将更多的市场信息传递给村民使农村逐步和城市接轨,跟上时代步伐,刺激农业经济活力,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效益。

  (三)加快培养新型农民,鼓励农民规模化经营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未来不能靠一家一户的刀耕火种的这种方式,需要有新的农民产生。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它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空心化”6问题的必由之路。

  要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首先要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其次要大力推动回乡创业,鼓励一批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新农村。可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设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对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毕业生从事农业经营并达到一定规模,对返乡创业的职业农民可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此外,要制定和完善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的建设,探索制定吸引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采取保留城市户籍、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等措施,吸引他们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一要明确土地物权属性,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理顺流转关系,使土地流转到最需要的农民手中;二要创新流转形式,从单一的租金流转到入股流转、分红流转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的兴趣;三要加快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村庄规划,合理进行宅基地整治

  农村房屋建设分散零乱原因有很多,如村干部规划意识淡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善等,这些都使村庄房屋建设长期处于放任自由状态,形成“外新内旧”、“外扩内空”的格局,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制止无规则建房,政府必须从严控制,严格运用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倡导村民建新房应尽量利用空闲地、旧宅基地或废弃的土地等空闲地。同时,村委会应积极有效地配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行,从严实行农村宅基地的标准,严格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并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村民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村干部应该结合实际和农民自身需要合理引导村民建房修房,根据当地传统、地形特点、农村特色对村庄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同时听取群众意见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村庄规划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要落实方案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并且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如首先可以从宣传教育开始使群众深入了解合理建房的精神实质等。

  (五)开发乡土文化资源,重构精神价值

  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建设主体,而当大多数青壮年流入城市之后,村里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乡村文化的建设主体大部分则都处于缺位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文化的根基,导致乡村文化的空心化。因此,在治理时必须重构乡村精神文化,而最重要的则是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广大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使其能对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另外在积极引导村民回流的同时,村委会应根据当地文化习俗、生活特色等领导村民共同开发农村文化资源并定期进行农村文娱活动训练与展示,在农闲时也让农民有精神享受,同时政府也应加大投入对农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让生活在农村中的村民再次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精彩与乐趣,让农村再次焕发活力。

  结

  论

  农村“空心化”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在促进城镇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农村生活的凋敝,整个村子都充斥着孤独与寂寞,影响着农业生产质量和农村教育,当然养老问题和治安问题也令人担忧。然而,这些问题又是可以避免的,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农村这种状况,在促进城镇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增添活力力还农村往日生机。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振兴农村经济为目标逐步实施计划,农村村庄一定会成为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

  [1]吴重庆.无主体熟人社会[J].读书,2011(1).[2]郭国仕.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3(6).[3]张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农村经济,2013(1).[4]胡霞.中国农业成长阶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1).[5]梁鸿.中国在梁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6]聂振邦.加大三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全球化,2013(11).[7]龙翠红.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农民培养与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3).[8]苏碧芳.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人口空心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9]刘伟.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J].复旦学报,2009(3).[10]薛晴.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城市问题,2011(3).

  谢

  辞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推荐访问: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农村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