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研究篇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及演变研究
作者:亢磊
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10期
摘
要:通过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黄河流域九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和集聚特点。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差异显著: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水平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表现出下降趋势;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此外,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7年整体上存在正空间相关性,发展水平相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有集聚趋势,局部莫兰指数检验结果表明: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局部空间正相关。本文为更好把握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状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黄河流域;空间基尼系数;Moran"sI
黄河流域被形容为“北方经济命脉”,“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黄河流域要素、产业的集约节约配置,在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份要素资源相对缺乏,以农牧业、原材料、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特征明显,产业质量、效率低下问题尤为突出,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黄河流域各省区亟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界自黄河流域“高质量發展”概念提出以来,针对该方面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满足微观上技术创新、中观上产业发展和宏观上战略目标需要的特点,本身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具备技术密集、创新、节能环保等特点,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能源耗竭发挥着重大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黄河流域各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准确获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是该领域研究的一大难点,其相关数据散见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到目前为止,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统计资料。学界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界定不同导致数据搜集方式多样,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内容:通过将上市企业划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中,以此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数据,以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来替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数据或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托部门进行研究。此外,全国层面的数据相比区域层面更能准确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在产业集聚方面,现有文献大多从全国层面,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及演变(胡静(2018)、刘艳(2013)、吕岩威(2013))、集聚影响因素分析(范晓莉(2017)、王良虎(2020))、空间布局分析(汤长安(2018)、王珏辉(2014))等方面;少部分文献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进行研究(张晴(2016)、曾刚(2021)、李太平(2021)),目前为止,缺乏对沿黄各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度研究。在研究方法选取上,以往文献对集聚程度的测度多使用区位熵、EG指数等单一指标反映集聚水平,为了更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刘华军(2019)等人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集聚模式和区位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这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使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全面反映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和集聚特点的演变情况。在研究数据搜集上,本文严格按照最新的统计分类标准选取省级层面数据进行研究,这
样能更好把握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状况,为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战略性新兴产业界定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能够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建立对应关系,本文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分类。由于无法获取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准确数据,已有的数据搜集方式无论何种都会造成一定的研究偏差。鉴于此,为尽可能反映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依据最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按照科学性、同质性原则,唯一性、可操作性原则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筛选确定。考虑到统计口径问题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研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包括数字创意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筛选结果如下所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应行业代码及名称为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物产业为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新能源产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节能环保产业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测度方法
(1)
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基尼系数较为直观、简洁且计算简便,本文选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某地区产业对应指标占全国对应产业指标的比重与该地区市场规模占全国比重之差的平方和。空间基尼系数取值通常为0-1之间,基尼系数值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基尼系数值取值为0时表明产业均匀分布于空间上。
(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了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了研究对象在特定区域空间的异质性和依赖性特征,其系数表明空间相邻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观测值相似程度,一般来说,取值范围在(-1,1),若取值大于0表示具有正自相关性:高值与高值邻近,低值与低值邻近;若取值小于<0,表示高值与低值邻近;若取值为0,表明观测值属性呈现
随机分布态势。取值在大于零情况下,值越接近1说明观测值越集聚,反之。全局莫兰指数考察的是观测值在整个空间中的集聚情况,局部莫兰指数则能够考察某区域i周围的空间集聚情况。
3.数据来源
由于统计口径变化,为使样本数据具有连续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度时间范围为2011年-2017年。选取沿黄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集聚度测算,并用当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自国家统计局官网获得,全国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黄河流域各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数据由各省统计年鉴获得,个别数据来自中经网数据库。在统计范围上,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年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指标在2012年及以后年份指标进行统一处理,均加总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指标。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析
1.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析
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公式,计算出黄河流域九省在2011年-2017年的空间基尼系数,如表1所示,此外为使黄河流域各省区集聚水平与全国有可比性,依据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标准,测算出2011年-2017年全国平均空间基尼系数。
从集聚度趋势变化来看,青海、甘肃、内蒙古集聚水平较低,但集聚趋势在考察期年份缓慢上升;宁夏、四川、河南三省份在2011年-2017年集聚水平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趨势。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虽然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但集聚程度有下降趋势,可能原因为山东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一方面根据本省的资源条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相较于其他省份显著成绩,另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促使本地区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出现下降趋势在所难免。而西部省份在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承接东部发达省份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本地区产业发展,再加上自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各地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不难解释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省份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从黄河流域整体来看,多数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亟待提高。
2.基于ESDA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局空间集聚分析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维度上的变化情况。由表2所示,2011年-2017年沿黄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局Moran"sI系数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z值均大于1.65,并且全局Moran"sI值均大于0,表明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7年整体上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即发展水平相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会有空间集聚的趋势即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局部空间集聚分析
为了显示出各省份的空间集聚特征,通过Moran"sI指数局部自相关检验发现,山东省局部Moran"sI系数在2011年-2017年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局部Moran"sI值为正。而将显著性水平提高到10%,可以得出:河南省在2011年至2017年均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内蒙古在2011年至2016年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宁夏在2012年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局部Moran"sI值均为正;表明山东、河南、内蒙古、宁夏均在相应年份内存在局部空间正相关性,其余省份在2011年到2017年未通过检验,均不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性。黄河流域九省份中仅山东、河南省在2011年-2017年为高高集聚,内蒙古为低低集聚。
由于黄河流域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带,省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处于东部地区的河南、山东省在整个黄河流域中经济较为发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也最高,并且省份间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越倾向于集聚,直观上而地处西部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也较低,省份间集聚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1.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及集聚特点。空间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山东、河南、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呈下降趋势;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或自治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7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发展程度相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空间集聚的趋向;局部莫兰指数结果表明,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局部空间正相关。总体来看,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各省份间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空间正相关性,这也验证了黄河流域各省份经济联系程度不够,省份间的发展难以产生带动作用。
2.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省在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劲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效应,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战略性产业集群更好发展,扩大产业集聚效应;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承接好发达省份产业转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使产业间优势互补发展,加强沿黄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黄河流域各省区要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产品的发展,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和应用,特别是对于沿黄欠发达省份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跨界融合创新,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为黄河流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数据来源
由于统计口径变化,为使样本数据具有连续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度时间范围为2011年-2017年。选取沿黄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集聚度测算,并用当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自国家统计局官网获得,全国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黄河流域各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数据由各省统计年鉴获得,个别数据来自中经网数据库。在统计范围上,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年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指标在2012年及以后年份指标进行统一处理,均加总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指标。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析
1.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析
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公式,计算出黄河流域九省在2011年-2017年的空间基尼系数,如表1所示,此外为使黄河流域各省区集聚水平与全国有可比性,依据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标准,测算出2011年-2017年全国平均空间基尼系数。
从集聚度趋势变化来看,青海、甘肃、内蒙古集聚水平较低,但集聚趋势在考察期年份缓慢上升;宁夏、四川、河南三省份在2011年-2017年集聚水平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虽然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但集聚程度有下降趋势,可能原因为山东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一方面根据本省的资源条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相较于其他省份显著成绩,另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促使本地区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出现下降趋势在所难免。而西部省份在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承接东部发达省份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本地区产业发展,再加上自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各地区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不难解释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省份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从黄河流域整体来看,多数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亟待提高。
2.基于ESDA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局空间集聚分析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维度上的变化情况。由表2所示,2011年-2017年沿黄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局Moran"sI系数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z值均大于1.65,并且全局Moran"sI值均大于0,表明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7年整体上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即发展水平相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会有空间集聚的趋势即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局部空间集聚分析
为了显示出各省份的空间集聚特征,通过Moran"sI指数局部自相关检验发现,山东省局部Moran"sI系数在2011年-2017年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局部Moran"sI值为正。而将显著性水平提高到10%,可以得出:河南省在2011年至2017年均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内蒙古在2011年至2016年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宁夏在2012年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局部Moran"sI值均为正;表明山东、河南、内蒙古、宁夏均在相应年份内存在局部空间正相关性,其余省份在2011年到2017年未通过检验,均不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性。黄河流域九省份中仅山东、河南省在2011年-2017年为高高集聚,内蒙古为低低集聚。
由于黄河流域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带,省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处于东部地区的河南、山东省在整个黄河流域中经济较为发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也最高,并且省份间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越倾向于集聚,直观上而地处西部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也较低,省份间集聚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1.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及集聚特点。空间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山东、河南、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呈下降趋势;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或自治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
2017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发展程度相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空间集聚的趋向;局部莫兰指数结果表明,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局部空间正相关。总体来看,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各省份间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空间正相关性,这也验证了黄河流域各省份经济联系程度不够,省份间的发展难以产生带动作用。
2.對策建议
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省在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劲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效应,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战略性产业集群更好发展,扩大产业集聚效应;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承接好发达省份产业转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使产业间优势互补发展,加强沿黄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黄河流域各省区要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产品的发展,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和应用,特别是对于沿黄欠发达省份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跨界融合创新,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为黄河流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三: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也随之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即如何发展和引领新兴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和改进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和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技术、产业结构和资本等方面满足国家安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要求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成长。具体表现为:
1、行业种类日渐增多。目前已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等。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产业规模来看,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3、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随着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崛起,我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例如5G技术等。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
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3、加强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挑战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
1、人才短缺问题。目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仍然相对短缺,缺乏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2、创新体系不完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支持,但是当前的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产业界、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间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分歧。
3、融资渠道不畅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并不完善,缺乏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融资难度较大。
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国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程度。
2、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围绕科技创新展开,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
六、总结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未来,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篇四: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一、产业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具有战略意义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通常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相关,能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产业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热点。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受到广泛关注。新材料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碳纤维、高性能陶瓷、功能性膜材料等。这些产业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展机遇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首先,随着全球科技进步的加速,新技术的涌现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此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于高品质、高效率、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发展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充分投入资源和时间。其次,人才短缺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产业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此外,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五、发展建议
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政府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其次,加强各类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此外,建立开放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最后,加强健全产业监管机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防止产能过剩和不可持续的发展。
六、结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逐渐崭露头角。在未来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推荐访问: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研究 战略 产业集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