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年度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2篇)

时间:2024-08-23 16:19: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建议

  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

  源、完善社会功能的有效举措,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

  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增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志愿服

  务领域不断扩展、志愿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组

  织体系日益健全,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社会救助、优待抚恤、减灾救灾、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服务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总体看,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仍然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公众参与志

  愿服务氛围不够浓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数量不足、志愿者素质有待提

  高和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经费保障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相

  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对当前的志愿服

  务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为此,我

  们必须深入研究,理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志愿服务提供方面的关系,探究志愿

  服务的组织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改善志愿服务管理的管理水平。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

  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组织建设是关键。

  志愿服务的动力来自于志愿者的道德理想,但是当代志愿者已经不是一种个

  体化的行动方式,而是组织化的行动模式,组织化的志愿者行动所带来的效应远

  远高于个体自愿的志愿服务。志愿者组织指的是那些招募或者使用志愿者的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高校等内部设立的团体或者团队,以企业身份从事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还有

  一些自发组织起来的、未经任何登记的草根组织等。

  志愿者组织建设是推进志愿服务的关键,只有通过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的志

  愿服务精神才能得到发扬和保护;只有通过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才有

  实现的可能;只有通过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的行政化倾向才能得到改善。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登记办法,尽快出台社会组织相关管理条例,完善管理

  机制,把工作重点由把好入口关转变为对志愿者组织的培育与监管。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和创新经费筹资渠

  道。各级政府要设立志愿服务专项保障经费,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在完善政府

  购买志愿者服务的基础上创新资金筹资渠道。提升和推广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

  工作,加强此项工作的调查研究,加大公共财政向社会工作领域倾斜的力度,通

  过政府拨款、彩票公益金的资助、接受社会项目赞助等渠道解决组织开展志愿服

  务的活动经费、阵地、专业指导人员等问题,确保志愿服务的正常开展。

  再次,推进志愿服务组织的平台建设。要构建志愿者组织服务网络平台,既

  为志愿服务供需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也为志愿者之间、志愿者组织之间建立交

  流沟通的平台。

  第二,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发展是方向。

  非专业化志愿服务是指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性服务活动,如大型活动中的后

  勤保障工作;专业化服务是指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技能或获得专业资格的人士提供

  的服务,如心理康复、翻译、义诊、支教、法律援助、维修等。开展低端的非专

  业服务是志愿服务得以广泛开展的基础,但随着社会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对专业

  化服务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非专业化服务将难以解决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如

  青少年问题、医疗救助、法律咨询等,单靠“献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发展各类

  专业化志愿服务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

  要通过规范志愿者组织管理、培训开发、项目化运作、吸纳高端志愿人力资

  源、评估激励等措施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

  第三,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服务创新是基础。

  志愿服务发展范围不断扩大,

  但志愿组织和服务内容的创新较慢,

  出现内部

  僵化、缺乏生机的状况。中国志愿服务也出现停留在低水平徘徊,难以创新进步

  的状况。信息化的冲击,既使得志愿服务的对象接触新的信息而提高对生活的要

  求,不断提出新的服务需求;也使得志愿服务人员受广泛信息启发而更新服务项

  目、丰富服务内容。包括运用新技术改革传统志愿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也

  包括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服务需求。

  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品牌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生命线,品牌越高志愿事

  业的边际效应越大。品牌不是徒有其表的包装,而是志愿者的精神内涵与组织行

  动的完美体现。打造品牌项目,首先根据志愿者组织的自身优势,找到与社会需

  求相结合的黄金点。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是品牌项目的基础。

  其次要坚持高标准持续战略,

  精心组织,成熟运作,突出成效,争取与社会产生

  联动效益。第三,要主动宣传,树立形象,发挥志愿者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志愿服务管理升级,加强远

  程控制、无线网络、智能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应用,建立全面

  覆盖、动态更新、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志愿服务管理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发展。随着社区管理的逐步深入,社区越来越需要志愿

  服务的帮助,而这也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社区成为志愿者活

  动的重要载体,志愿活动是在社区这个社会结构的草根层次上进行的。社区是充

  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开展各种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进步项目的基础。志愿服务要立

  足社区,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将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要把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孤困儿童作为服务重点,只有如此,志愿服务才有发展的空间。

  第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协调机制建设是重点。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包括共青团、民政部、精神文明办、妇联等部门,这种分散的管理体系是在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但随着志愿服务事业

  的深入发展,这种分散多元的管理体系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一是各个管理体系从

  本部门需要出发,开展各自的志愿服务项目,其间缺乏有效地协调与整合,各自

  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规范统一的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的制度体系难以有效建立;三是现有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难

  以有效吸纳草根性民间志愿者组织。

  从一些先进国家的志愿服务推动经验看,需要建立一个枢纽型组织统筹协调

  志愿服务的发展。例如,美国政府设立了自由服务军团、英国政府设立了志愿服

  务部来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在西班牙,则由内阁统筹志愿服务工作推展计划。

  因此,创设一个全国性的官方或半官方的志愿服务协调机构是统筹协调志愿服务

  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通行做

  法。尽管在2008年中央明确由中央文明委统筹协调全国志愿服务工作,但就地方

  层面来看,这种协调机制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为此,建议进一步明确中央文明

  委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统筹协调地位,既要整合政府资源,又要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第五,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激励机制建设是引擎。

  惟有让志愿者真正感受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自我价值所在,才能保持志

  愿者参与行为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

  愿者的贡献,应当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嘉许方式可以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进行。如获得荣誉称号、受到某一级表彰,舆论宣传,成为晋级、升学、求

  职、信贷的重要依据等。建立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

  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

  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服务,从而使志愿者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

  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课程,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服务。青少

  年是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也是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社会实践之

  一。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把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作为

  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在招生、毕业等重要环节往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志愿服务学分要求,各种学生社团更成为动员和推进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生力军。

  在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都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应将学生

  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既然是志愿服务,应避免自上而下由党团组

  织来发动,那样反而失去了志愿的本意,应鼓励学生们自我组织、自己寻找、自

  由选择,学校可以协助提供信息和资源,以利于普及志愿精神。同时,应鼓励以

  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立法是保障。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还不够规范,志愿

  者的权利义务尚不明确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制约了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

  199年我国第一部志愿服务立法《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颁行至今,已

  有不少地方先后制定了志愿服务方面的条例或实施办法,包括广东、山东、黑龙

  江、江苏、浙江等地。但目前为止,全国性志愿服务法律还处于缺位状态。应尽

  快推动《志愿服务法》的制定。

  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地位。志愿服务组织与

  志愿者的关系,决定了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组织中的法律地位。志愿者参加志愿服

  务活动,一般是通过招聘的方式,其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一般不从被服务对

  象中收取报酬,也不从志愿服务组织处领取工资,因此,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

  既不是雇佣关系,也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一种民事关系。作为受志愿组织安排参

  加服务活动,除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服务对象存在上述关系外,从个人服务的角

  度讲,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自愿、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服务与被服务

  关系。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应尊重志愿服务对象的权利,保守志愿服务对象

  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志愿者的法律救济和法律责任。从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关系分析,志愿服务组织违约时,志愿者有权自由退出志愿服务组织,而志愿者

  违约时,志愿服务组织也有权强令志愿者退出志愿服务组织;当志愿者在安排的志愿服务过程中,造成被服务对象的损失时,志愿者按照志愿服务组织的安排在

  提供志愿服务时因故意或过失给服务对象或其他相关人员造成损失的,由志愿服

  务组织依法承民事责任;志愿服务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过

  失的志愿者行使追偿权。从与被服务对象关系分析,如志愿者侵犯了被服务对象

  的合法权益,如侵犯其商业秘密等,则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志愿服务过

  程中,有些志愿服务对象往往借无偿服务这一资源,对志愿者任意使用,违背了

  志愿服务的初衷,志愿者有权更改自己意愿而加以拒绝的。

篇二: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对改进西部计划服务管理、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已经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7年了,该项目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呈现出多赢的局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

  大多数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都是为了希望服务西部,真正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累积实践工作经验。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作为改变自己一、“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已经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7年了,该项目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呈现出多赢的局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

  大多数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都是为了希望服务西部,真正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累积实践工作经验。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作为改变自己当时处境的选择契机,如:逃避现实中的找工作难、情感上不如意等不理想情况,利用西部计划为跳板进行过渡的一种“曲线救国”的选择。第二类是部分学生虽然愿意投身西部计划,但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父母意见决定学生最后的选择。第三类是抱着对“西部计划”的感性认识上路的,很多人是抱着旅行者而非定居者的心态,只是空有满腔服务热情而对服务期及结束后的去向没有良好规划,所以对艰苦生活的准备不足就成为必然。

  2.社会宣传氛围不够、力度不大。

  “西部计划”的社会宣传工作不到位,虽然各有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且宣传途径方式单一,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社会氛闱不浓,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和服务地部门三位一体的合力宣传系统,致使宣传作还存在许多盲点.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这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含义、宗旨和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投人西部计划。

  (二)参加“西部计划”的过程存在的问题

  1.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毁约率较高

  由于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签约后没有有效的约束方式,

  加之志愿者本身动因存在的偏差,在签约后他们还会去参加各地进行的公招、公考,在考上后就会毁约,甚至有少数志愿者会以其他各种理由毁约,造成招募志愿者的差额缺口较大,以四川省为例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报到率为89%,2010年为85%。

  2.岗位存在二次分配,志愿者专业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西部计划是在报名时就会进行岗位分配,高校根据岗位分配的具体要求进行志愿者选拔,志愿者也是根据岗位要求进行选择。因此志愿者以为这样签约后一定能如愿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但事实上,无论在学校所在省份有过怎样的签约方式,到服务地后都会发生大面积的岗位重新调配,因此与预期的工作岗位相差较大。当地政府会把尽可能多的志愿者留在县城单位,大多分派在各个政府机关。真正下派到乡镇级单位的非常少。这种工作岗位重新洗牌的情况是志愿者到服务地前根本无法了解的,但遵从当地需要、服从组织分配也是志愿者必备的素质,即使当初选择不服从岗位调剂,到当地后也无法坚持初衷。不能从事期望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在他们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原本就工作清闲的单位,没有具体工作给志愿者,加上他们服务1~3年就走,单位不愿意花心思培养,对他们客气有余、信任不足。这无疑大大打击着志愿者们献身西部的服务热情,增长着空虚、无聊的消极、抱怨情绪。二是想下基层锻炼却下不到基层,工作上无法大展拳脚,让他们觉得愧对志愿者名号及服务初衷,不免对“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宗旨产生怀疑。

  二、对“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大学生入校后,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是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唱响“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

推荐访问: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 推进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