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10篇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较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业务的提高,必须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可见,陶行知当时提倡的“艺友制”于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使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由城市逐步推向农村,为更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儿童,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到儿童发展上,把握幼儿全面发展的概念,把幼儿教育总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目标,并把握发展目标和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弹性地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这就是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代最好的体现。当今的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资方面越来越大,学前教育逐步又有了“洋化”和陶行知先生时代的“三种大病”的趋势了。目前,各大中城市都热衷于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瑞吉欧幼儿园”等洋式幼儿园,把幼儿园“洋化”推向了高潮,由于挂着尖端学前教育思想的牌子,学前教育投资很高,一些幼儿园只有权贵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尤其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幼儿”,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因为现实的制约出现了很多状况,很多“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连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都不能得到完整、连续、完善地接受。因此,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更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根据现今流动家长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动家长的“亲子教育”,让流动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本文只是探讨了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部分,除此以外,他还有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诸如在幼稚园课程、日程安排及重视幼儿科学训练,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篇二: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
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
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
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
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
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业务的提高,必须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可见,陶行知当时提倡的“艺友制”于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使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由城市逐步推向农村,为更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儿童,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到儿童发展上,把握幼儿全面发展的概念,把幼儿教育总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目标,并把握发展目标和每个
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弹性地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这就是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代最好的体现。
当今的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资方面越来越大,学前教育逐步又有了“洋化"和陶行知先生时代的“三种大病”的趋势了。目前,各大中城市都热衷于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瑞吉欧幼儿园"等洋式幼儿园,把幼儿园“洋化"推向了高潮,由于挂着尖端学前教育思想的牌子,学前教育投资很高,一些幼儿园只有权贵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尤其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幼儿",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因为现实的制约出现了很多状况,很多“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连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都不能得到完整、连续、完善地接受。因此,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更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根据现今流动家长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动家长的“亲子教育”,让流动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
本文只是探讨了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部分,除此以外,他还有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诸如在幼稚园课程、日程安排及重视幼儿科学训练,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篇三: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摘要:幼儿的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人们寄希望于教育,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命运的例子不在少数。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很多,例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被列为具备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之一,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開拓了新方向,指明了幼儿事业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幼儿教育思想;陶行知;幼教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方面相关的一些政策和制度还未完全,在学前教育方面需要更好的完善其薄弱的环节,通过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来指导我国现实的幼教改革事业。本文通过研究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来探讨其对于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和许多的教育家一样都重视了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其内容中认为,幼儿的教育是人类神圣的起点,在早期对孩子进行幼儿培养,锻炼他们的体格和思想以及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仅如此,陶行知先生还亲身实践,创办平民幼稚园,帮助了广大需要幼儿教育的平民孩子,进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重视早期教育,强调从小教起在陶行知的思想内容中,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强调教育要从小开始,锻炼独立的人格和认真的态度,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正如那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阐述的,一个人从小建立起来的人格和培养的习惯是会伴随终身的,这将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更何况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陶行知认为在孩童时期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意志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快乐和自由,更好的发挥潜在的可能性性。2.普及中国的幼儿教育,创办“平民”的幼稚园在陶行知发表的《创设乡村幼稚园之宣言书》中便指出了当代中国幼儿教育思想落后,幼教不够普遍以及上幼教难的几大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幼儿教育尤其是乡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区域的青年父母。不仅除此,陶行知
1
出身于农村,根据亲身经历和对于农村的实际了解创办了一些平民幼稚园,聘请乡村教师和优质师资结合来更好的开办幼稚园,给予平民孩子公平的教育资源和“省钱”的教育。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在从广大贫苦的劳动子女出发,为更多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福利。由此也看出这一思想所具备的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目的,真正的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目标,在当代的教育中具备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幼教改革的启示1.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成人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培养活泼外向、锻炼独立人格的一个初始教育的认知阶段。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呼吁大家重视对于孩子的幼儿教育,并且不惜创办幼儿教育园来帮助更多需要早起教育的孩童。根据科学研究发现,6岁的孩童的大脑已经接近成人的百分之七十五,这充分说明了孩童在6岁时期便已经具备良好的记忆基础和辨识的能力,且此时正是大脑的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早期的幼儿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只有从思想上改变对于传统思想的认知,重视幼儿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做好当代幼教改革的转型和发展。2.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幼教普及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地区的人们的教育思想较为落后,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教育的改革等落实的程度不过。大多生长在贫困地区的人们连适龄孩子的教育成本都很难负担,更别提还要重视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针对这一现状和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幼教改革的力度上给予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人们一些优惠政策,并宣传和落实到位,普及学前教育,增加更多的公共服务的资源等。陶行知先生出身于农村,对于农村的生活以及存在一些困难了如指掌,因此在其的幼儿教育思想中也提出了创办平民幼稚园,不限制地区和户口,帮助幼儿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资源。在近几年的改革大发展中,城市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大批的青年纷涌而至,城市中打工人口剧增,而随着这批人口的成长,在建设城市繁荣的同时也面临了公立幼儿教育资源少、门槛高、无户口等问题,一大批的子女在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却不能接受城市的优厚资源,浪费了在幼儿时期接受教育的好时机。那么,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创办民办园,引进优厚的师资,解决存在的大量的随迁子女
2
的早期教育的问题。同时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机构一般是私人的较多,不仅数量少办园的质量也一般,不利于我国幼儿的早期教育。因此促进幼教的改革,首先要重视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幼儿受教育的问题,普及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政策,才能让幼教改革更加彻底和完善,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总结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提出了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创新性的思想,为我国的幼儿改革事业的发展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有从根本上去理解其思想的内容,切实的去了解当前幼教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3
篇四: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
1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
2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受教育的机会。(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
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
3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
篇五: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积极倡导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幼儿教育不仅明确了方向问题而且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在幼儿教育与实践中同样体现他提出并实践了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范寅虎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3.11.10-1946.7.25),安徽歙(shè)县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优秀的大众诗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伟大的民主战士(周恩来称之为无保留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是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名行动理论家。陶行知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主、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去世以后,由全国53个人民团体进行了公葬,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写有“民主之魂,教育之光”八个大字的旗帜,这是对陶行知一生最崇高的评价。作为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在教育理论方面,陶行知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方面陶行知亲自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自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和学说。这一学说有三条基本的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一)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的含义及启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人们通常称“生活即教育”为生活教育的本体论。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过的是什么生活,就是受
什么教育;反过来,要想受什么教育就得过什么生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
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这一原理可以概括为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并不是要把生活与教育混为一谈,抹杀生活与教育
的区别,而是反对把教育与生活对立起来或把教育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搞所谓的纯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实质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而反对以文化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字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给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应该关注农村生活及农村幼儿的生活,并从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幼儿受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教育。
十年前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核心的观念,就是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开展教育。在《纲要》中共有33处使用“生活”一词,出现的频率仅次于教育(76)、活动(60)、学习(35),居于第四位,是纲要中使用最多的五个关键词之一(还有一个是发展,出现29次)。在前面各位老师的讲座中,也时时处处体现着生活教育的理念。
(二)社会的、应济社会需要的、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含义及启示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所论。这一原理是与“生活即教育”密切联系的,既然生活就是教育,那么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都是我们生活的场所,所以整个社会就都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并不是主张完全取消学校与社会的区别,使教育退回到原始社会去。对这一问题,陶行知有句名言:“不应济
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的目的一是要应济社会的需要,二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也就是要运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的问题。
这条原理启示我们:幼儿教育不能关门(园)办学,而要与社会打成一片,社会中的工厂、农村、部队、机关……,自然界的鸟兽鱼虫、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四季交替……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工人、农民、干部、幼儿家长……都是可以依靠的教育力量。
目前,我国的许多幼儿园都是紧关大门的,据说这是出于安全的需要。陶行知并不反对保护儿童安全,相反,他把儿童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应该从心理上与社会隔绝,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要拆除我们与社会之间的“心墙”。
自然,农村幼儿园不能脱离开农村社会而独立存在,农村幼儿园必须运用农村社会的力量,解决农村幼儿生活、成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行动的、为了行动和在行动中进行的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含义及启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理解为,教法、学法、做法是合而为一的,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做的过程。比如游泳,教师(教练)是边游泳,边示范,这既是一个做的过程,也是一个教的过程;学生是边游泳,边模仿,既是一个做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
在陶行知看来,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包含有教学做三层意思。三者统一于一个方面,即“做”的方面。教与学都是以做为基础的。做是什么,做就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行动,也可以理解为实践。但不能简单理解为动手,做既需要动手,也需要动脑。真正的做是在动手的同时去动脑,是手脑并用,手脑双挥。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人类活动的普遍规律,是基本的“事理”,也是基本的“学理”,这一原理具有普世价值。真正的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也必然是“教学做合一”的。
这一原理的提出来源于陶行知对行知关系的科学认识。陶行知早
年曾信仰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学说,把自己的名字由陶文濬改为陶知行,后来陶行知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先知后行、知而后行的理论是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正确的提法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他又把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了“行知”。在此后的实践中,陶行知又进一步认识到行动产生知识,知识又进一步指挥行动,在行动中又进一步产生知识,行——知——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行知是合一的。所以,他第三次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行知行,并创造了一个字“”,陶行知说,就把这个字读作“干”吧。
有的老师在给大家做讲座时说幼儿学习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并说成人是“知易行难”,幼儿是“知难行亦难”,这种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教育不能搞纯粹的知识灌输,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应该引导孩子在行动中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促进身心发展。
在幼儿园的“做”是什么?幼儿的做我们可以称之为游戏,可以称之为学习,也可以称之为活动,还可以称之为工作。在《纲要》中,有60处提到“活动”,有35处提到学习,仅有3处提到游戏,虽然有14次提到工作,但指的是教师的工作,而不是幼儿的工作。这对幼儿活动特征的把握上我个人认为是有一点欠缺与不足的。
幼儿的活动能称之为工作吗?他们做的是什么工作呢?与陶行知同时代的,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在从事着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叫做“创造人”的工作。蒙台梭利认为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是成人创造了儿童。“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可以施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是说我们可以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生活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不知道生活教育理论,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必须是一名生活教育者。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学说,至今无人能超越,那是因为她是一名
真正的生活教育者。在她的著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书中,专门有一章是论述“生活教育”的。我把这一章的开头一段内容给大家抄录如下:
“为了在本文开头即阐明自出生起开始的生活教育的真正含义,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叙述。世界上有一个国家的领袖——他就是甘地——不久前宣布教育必须与生活共存,不仅如此,他还说教育的中心点必须是维护生活。世俗和宗教领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还是第一次。另一方面科学不仅已经宣布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自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在证实将教育延伸至整个生活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却没有一个公共教育部接受这一思想。我们当前的教育只重视方法、目标及社会目的,但人们仍然可以说它并未将生活本身考虑在内,在不同国家所有法定的教育方法中没有一个旨在帮助自出生开始的个体,并保护其发展。目前形成的教育是一种既与个体生活分离又与社会生活分离的教育。”
三、陶行知关于幼儿教育的具体主张(一)论幼儿教育的对象对幼儿教育的对象,陶行知未曾有过专门的论述,但从陶行知对幼儿教育意义的论述和陶行知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所指的幼儿教育是指六岁以前的教育。陶行知当时称之为幼稚教育。不能单纯理解为幼儿期(3-6岁)的教育。这样理解,才符合陶行知所倡导的“出世但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终身教育思想。(二)关于幼儿教育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算事倍功半。至于不负责任的教师,那里顾得到这些。他们只一味的放任,偶然亲自看见学生做坏事,也不过给儿
童一个消极的处分。于是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蓬蓬勃勃的长,不到自害害人不止。”因此,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
2、幼儿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不仅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而且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他说:“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国家要兴旺,社会要发展,都必须从幼年起开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3、幼儿教育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陶行知认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儿园,如果工厂附近办起了幼儿园,可以使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又能使他们手边无拖累,则做工效率自然也要提高好多。至于农村,同样需要幼儿园,农家妇女在农忙时,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假如有一个地方替他看孩子,他们真是感激不尽了。陶行知认为:中国以农立国,十有**住在乡下,要使人民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下去。“倘使农村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总之,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工人、农民都需要幼儿园。有了幼儿园,孩子们既能接受教育,又能解放劳动力,有利于社会发展,人民富裕。(三)建设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标准在旧中国,幼儿园同其他学校教育一样,先是照搬日本,后又仿效欧美,不仅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而且还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阵地之一。陶行知对旧中国幼儿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的主张。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国内幼儿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这就是“取法外国,不适国情”。“他们弹的是外国的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吃的
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二是花钱病。这就是“费用太大,不能普及”。国内幼儿园花钱太多,有时甚至超过小学的好几倍,原因是所用的东西都是外国货,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儿园花钱多,家长就得多弄钱。学费高了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能进得起,才可以享受幼儿教育,穷人家的孩子是进不去的。所以,幼儿园成了富贵人家的专用品,成了富贵人家显示特权的专门场所,平民是没有份的。
陶行知认为,我国是农业国,国民的85%是农民,住在乡下,要想推广幼儿教育,让农民孩子接受教育,就必须彻底革除三种流弊,幼儿园只有下乡,才能收到普及的效果。陶行知下定决心改革幼儿园的三种弊病,要把外国化的幼儿园变成中
国人自己的幼儿园,把花钱多的幼儿园变成省钱的幼儿园,把富贵人家的幼儿园变成平民的幼儿园,其具体措施是:
1、建设中国的幼儿园。陶行知针对当时幼儿园的外国化弊端指出,“我们在这里要力谋幼儿教育之适合国情,但不采取狭义的国家主义。”他说:“我们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必须以家园所出的为中心,至于外国的也不能一概地摒弃。对于那些合乎科学的,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性的,在中国当时社会条件下可行的、有用的东西都要加以吸收应用。我们要把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日本的、意大利的、美利坚的……一切关于幼儿教育的经验都吸收进来,我们来截长补短冶成一炉,造成一个今日的中国式的幼儿园。”
2、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始终坚持一定要用少的金钱办出好的教育的观点。他一再指出,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是乡村与女工区,女工区的幼儿园还可由工厂负担经费,而乡间是民穷财尽,费钱较少的小学尚且不易普及,何况费钱加倍的幼儿园呢?他认为只有用省钱的办法去谋根本的改革,幼儿园才有普及的希望。第一个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不迷信外国人。第二个办法是自己培养师资,首先是挑选本乡天资聪敏、善良厚道的妇女对其进行训练,之后由他们教导本乡
儿童。其次是实行“艺友制”。艺友就是从师做徒弟,从做上学,从做上教。“艺友制”采“徒弟制”的精华而去除其糟粕,由每所幼儿园有经验的教师每年训练两三位“徒弟”,这样,多办一年幼儿园,就多训练一年师资,有了教师就能开办幼儿园。第三个办法是发动本村小学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陶行知认为这三个办法同时实行,即可以实现办省钱的幼儿园的愿望。
3、建设平民的幼儿园。要建设平民的幼儿园,一是要省钱,二是要适合乡村儿童的生活习惯,三是要应济平民的需要。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童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能应济平民的需要,自有彻底平民化之可能。所以,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儿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
(四)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陶行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积极倡导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幼儿教育,不仅明确了方向问题,而且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是“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在幼儿教育与实践中同样体现,他提出并实践了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把保障儿童健康看做是幼儿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他说:“儿童健康比什么都要紧”,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做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为此,陶行知主张幼儿园教师必须受过严格的卫生训练,否则幼儿园恐怕要变成传染病中心。当然,陶行知倡导健康教育,并不是主张消极地防止疾病,而是主张积极地锻炼身体,增强儿童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在他创办的幼儿园里,为使幼儿身体得到锻炼,教师除组织好室内活动外,还开展更多的户外活动,同时,教师还针对幼儿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日常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地维护身体健康,长大以后成为有生活能力的国民。2、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
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的科学教育,早在1925年就指出:“科学教育应从儿童时代下手”。他还说:“整个世界都是向科学猛进,我们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才能在科学世界中适于生存。但是要想创造科学的中国,必须培养科学人才幼苗,才能达到目的。”1932年,陶行知特意指出,幼儿园要重视科学训练,要求幼儿园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材料,重新改造现有的故事、游戏、歌曲,公主、王子的童话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提倡小孩子“玩科学把戏”,他说:“我们提倡科学,就是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把戏,科学的小孩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我们要小孩玩科学的把戏,先要自己将把戏玩给他看,任小孩子自由的去玩,不能加以禁止,不能说玩把戏的孩子是坏蛋。”1937年秋,他给二子晓光、三子陶刚写信说:“你们知道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的变成科学的中国了。”陶行知不仅重视儿童早期的科学教育,而且身体力行,亲自教儿童“玩科学把戏”,积极创办自然学园,提倡把科学下嫁给儿童。他亲自主编儿童科学丛书近百种,为儿童学科学、爱科学创造了条件。
3、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陶行知一贯主张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尤其重视对幼儿从小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教育。他主张每个幼儿园必须有一个小农场供幼儿从事劳动,让孩子们“种几颗黄豆”,“养几只老母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192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设计教学创造者克伯屈(1871-1965)访华,来参观中国的教育,当时对中国的幼儿园有一句很尖刻的批评,他说:“现在中国的幼儿园还是25年前的幼儿园。”陶行知就问克伯屈:“中国的幼儿园还是25年前的幼儿园,当然不是今日的幼儿园,究竟什么叫做25年前的幼儿园,什么叫做今日的幼儿园呢?”克伯屈说:“25年前的幼儿园,就是一切都是机械
的,同是一律的天天在那里拍拍手,走走圆圈,一个教师在那里弹着琴。……总之,一切活动都是机械的,千篇一律,万篇一律,一成不变的。”陶行知说:“你只是看到中国幼儿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不是这样的,我可以带你去看看。”陶行知带他到晓庄幼稚园和燕子矶幼稚园的农场去看小朋友所种植的东西,克伯屈看后大加赞赏,说:“这些我在外国倒还没有看见过,这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五)幼儿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1、以幼儿生活为中心,以家乡教材为中心陶行知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教材建设问题。为了使幼儿教育同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陶行知主张对过去幼儿园的课程和教材进行审查和重新编写。他在《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及教材案》中提出,全国所有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多半是从外国来的,不太适合国情,“叫小孩子爬在地上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是要有极干净的地板才好做的……用极精致的纸印刷极美丽的图来给小孩子认字,这是不适宜大多数的一般的幼稚园的”。因此,他要求以幼儿生活为中心,以家乡教材为中心,就地取材。乡村幼儿园更应适合乡村儿童的生活。他说:“我们不要搬洋货,也不要骛时髦,只求适合于乡村儿童的生活。”为了勉励小孩子“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陶行知经常亲自为幼儿编写教材,编写有《我是小孙文》、《我是小牛顿》、《我是小盘古》等儿歌。同时,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他为儿童编写了许多反帝爱国的诗歌,教育孩子们打倒帝国主义,联合起小拳头向敌人进攻。2、改革传统方法,依据年龄施教陶行知坚决反对脱离幼儿年龄特征,把他们视为“小大人”的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他认为,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教工作,要关心和爱护幼儿,懂得幼儿心理特征,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施教,决不可漠视小孩子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和情感。“中国以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换句话说,就是小孩子没有地位。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
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陶行知还告诫人们:“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
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难免有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辅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
3、重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幼儿教育,不是创办几个幼儿园,把孩子往幼儿园一送就完事大吉了。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陶行知在倡导开办幼儿园的同时,对家庭教育也进行了研究。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有三点意见值得重视。(1)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对母亲进行培训。陶行知指出:“要培养小学生,先须培养幼稚生,更须培养婴儿,即须培养婴儿的母亲,那才是根本的办法。不注重母教要想把小学办好,比如是水中捞月,如何可能?”(2)父母对于子女教育应该有一致的态度。“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关于宽严问题,陶行知认为只能根据事体的大小来确定,哪些事应该严?哪些事应该宽?父母需要有一致的态度。该宽的父母都要宽,该严的父母都应严。不能是父亲一味地严,而母亲一味地宽。这样做是有害于儿童的成长的。(3)反对溺爱。陶行知倡导“爱满天下”,但这种“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教育,不是对孩子行为的限制,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碰,更不是溺爱。针对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的教育方式,陶行知
指出:“爱的教育容易捧,容易哄。溺爱是有害的,把小孩拉住使他们不能向前跑。小孩所需要的不是爱而是了解。”
(六)六大解放——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在陶行知看来,教育的使命就是解放人,即“使人成为人”。儿童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做题的机器,而是社会的主人,社会的创造者。幼儿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教育必须从小培养儿童创造的品质,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儿童的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自己去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人类自从直立行走以来,前脚变成了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日千里,超越一切动物。假使人类把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就不能有创造发明。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只有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干,才会有创造发明。3、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让儿童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看世界,不要给儿童戴上有色眼镜。4、解放儿童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但中国一般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6、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认为,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批评当时的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不能创造,特别是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
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是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篇六: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精品文档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
篇七: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
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业务的提高,必须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可见,陶行知当时提倡的“艺友制”于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使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由城市逐步推向农村,为更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儿童,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到儿童发展上,把握幼儿全面发展的概念,把幼儿教育总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目标,并把握发展目标和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弹性地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这就是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代最好的体现。
当今的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资方面越来越大,学前教育逐步又有了“洋化”和陶行知先生时代的“三种大病”的趋势了。目前,各大中城市都热衷于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瑞吉欧幼儿园”等洋式幼儿园,把幼儿园“洋化”推向了高潮,由于挂着尖端学前教育思想的牌子,学前教育投资很高,一些幼儿园只有权贵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尤其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幼儿”,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因为现实的制约出现了很多状况,很多“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连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都不能得到完整、连续、完善地接受。因此,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更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根据现今流动家长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动家长的“亲子教育”,让流动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
本文只是探讨了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部分,除此以外,他还有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诸如在幼稚园课程、日程安排及重视幼儿科学训练,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篇八: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浅谈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
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
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
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
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
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
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
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
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
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
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
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
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
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
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
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
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
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
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实的启示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
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
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篇九: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实用文档之"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
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
儿的技能、技巧。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
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业务的提高,必须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可见,陶行知当时提倡的“艺友制”于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使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由城市逐步推向农村,为更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儿童,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到儿童发展上,把握幼儿全面发展的概念,把幼儿教育总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目标,并把握发展目标和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弹性地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这就是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代最好的体现。当今的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资方面越来越大,学前教育逐步又有了“洋化”和陶行知先生时代的“三种大病”的趋势了。目前,各大中城市都热衷于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瑞吉欧幼儿园”等洋式幼儿园,把幼儿园“洋化”推向了高潮,由于挂着尖端学前教育思想的牌子,学前教育投资很高,一些幼儿园只有权贵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尤其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幼儿”,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因为现实的制约出现了很多状况,很多“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连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都不能得到完整、连续、完善地接受。因此,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更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根据现今流动家长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动家长的“亲子教育”,让流动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本文只是探讨了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部分,除此以外,他还有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诸如在幼稚园课程、日程安排及重视幼儿科学训练,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篇十: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費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宣传中国幼儿教育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身为留美归来的大学教授,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一一南京燕子机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等。2.重视幼儿教育
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并提出普及的具体三天步骤,即唤起国人明白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幼儿园,面向乡村工厂;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等。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提出以幼
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幼儿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幼儿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幼儿”来。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5.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六个方面:(1)解放幼儿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幼儿的双手,给幼儿动手的机会;(3)解放幼儿的嘴,给幼儿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4)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5)解放幼儿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
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只.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6)解放儿童的眼睛,使幼儿可以看见;
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推荐访问:陶行知关于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 普及 幼稚 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