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删除:13882551937、13808266089服务时间:8:00~21:00承诺一小时内删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管理要点【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合同管理的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
招投标
在电力施工市场秩序不规范的条件下,电力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是电力施工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是维护电力施工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为此,本文针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电力施工企业进行合同管理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以期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1电力施工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特点
1.1生产周期较长,外界干扰因素多
电力设施影响的区域较广,设备施工较为复杂,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大,施工进度与施工安全的控制力要求高,风险预测的难度也更高,一旦施工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线路的架设,导致合同违约的发生。
1.2参与者众多,涉及的主体复杂
电力施工影响范围大,工期长,涉及的权益主体包括业主、不同承包商以及材料供应商,这些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增加了电力施工合同管理的复杂度,使合同管理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大提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经济损失。
1.3电力施工成本高,投资金额巨大
电力设备建设投资大,合同磋商的资金数量较大,使合同的管理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着最终的经济利益,所以更应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以降低甚至避免因电力施工过程中产生问题而导致赔偿损失。
2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施工合同管理的特点导致电力施工合同管理的复杂程度较高,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困难与问题。以下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总结。
2.1合同主体不恰当,条款不严谨、漏洞多
合同成立的前提是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这要求当事人具备一定的民事行为和民事权利能力。电力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时,常常使用不具备民事能力的合同主体,签订合同者不是合同的当事人主体。这些问题导致电力施工企业合同混乱,使电力施工工程出现纠纷和经济损失。同时,一些企业受管理模式的影响,还存在对施工合同不重视的情况,对于合同中履约和违约的责任、义务描述不够严谨,使违约现象频繁发生,直接影响电力施工工程进度。
2.2履行合同时信息的变更不及时
履行合同时信息的变更不及时,各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完善。在电力施工工程的具体实施中,一些电力施工企业没有对合同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得履行合同时出现各种问题,而在对合同条款进行变更、补充时,没有及时传达信息,使得实际施工中财务部门与计量部门对已经变更的设计和数据不知情,不仅导致电力施工企业成本增加,还使纠纷发生的概率增加,给电力施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3忽视书面合同的法律效力
忽视书面合同的法律效力,产生纠纷时不根据合同行使权利。在合同中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包括合同的原件、与实施相关的加盖企业公章和填有个人亲笔签名的文件,这些材料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在经济利益受到侵害时,应根据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追责。除此之外,电力施工企业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第一时间根据合同内容行使追责或者抗辩的权利,加大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3改进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策略方法
3.1增强电力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意识
增强电力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意识,建立较为全面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电力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合同管理,增强合同管理意识,这要求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合同管理体系,设立合同管理的部门与岗位。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按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并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明确各个工作流程涉及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使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变更、终止都能符合法律的规定,增强法律意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2及时更新合同内容
及时更新合同内容,重视分析合同文本所述的条款与权利义务。虽然电力施工企业的合同变更较为频繁,但因变更导致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因此必须在工程实施的实践中加强管理,对电力施工所要求的图纸、计划、技术说明等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在合同变更的过程中,应双方达成一致,索赔也同时进行,针对合同更改所述的条款进行申明和分析,以免变更以后增添不必要的损失。
3.3提高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建立健全电力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就需要提高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做起:①通过考评、招聘等方式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
②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使所掌握的知识与当前的市场和法律规定相一致,具体的方法包括在职培训、参加法律相关或者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考试,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③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利用奖惩机制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和水平。
3.4贯彻实施招标投标的工程造价
贯彻实施招标投标的工程造价,发挥投标招标环节的积极作用。电力施工的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不得不放弃招标投标时的相关造价条款,重新编制预算计划和工程组织设计,这增加了时间消耗和人力的浪费。施工企业应在招标投标之后贯彻实施企业的工程报价,使招投标环节真正发挥其价格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保证合同管理与工程实施的一致性。
合同管理的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不可抗力;
合同解除;
违约责任;
施工索赔;
索赔事件
1 建设施工项目合同的内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人(业主)与承包商(施工企业)以工程施工为目的,明确相互责权利关系的协议。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决定施工合同管理的艰巨性。当前我国建设市场发育尚不完普,交易行为还不规范,使得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施工合同管理谈的要点和问题谈几点看法。
2 施工项目合同的签订及履行
2.1 施工项目合同的签订原则及程序
2.1.1 施工项目合同的签订原则
按照依法签订、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严密完备、履行法律程序的原则签订施工合同。
2.1.2 签订施工合同的程序
①市场调查建立联系;
②表明合作意愿投标报价;
③协商谈判;
④签署书面合同;
⑤鉴证与公证。
2.2 施工项目合同的履行
施工项目合同履行的主体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必须从施工项目的施工准备、施工、竣工至维修期结束的全过程中,认真履行施工合同,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收集、整理、分析合同履行中的信息,合理、及时地进行调整。还应对合同履行进行预测,及早提出和解决影响合同履行的问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
3 施工项目合同履行中的问题及处理
施工项目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可抗力问题、合同解除、违约、索赔、争议、终止与评价等问题。
3.1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建设工程施工中的不可抗力包括因战争、动乱、空中飞行物坠落或其他非发包方责任造成的爆炸、火灾,以及专用条款中约定程度的风、雨、雪、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订立合同时,应明确不可抗力的范围以及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及延误工期由合同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在合同履行中加强管理和防范措施,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时,有义务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不可抗力发生后,承包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迅速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并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过程中,每隔7天向工程师报告一次受害情况;
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48小时内向工程师通报受害情况和损失情况,及预计清理和修复的费用;
14天内向工程师提交清理和修复费用的正式报告。
因合同一方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迟延履行方的相应责任。
3.2 合同解除的理由及善后处理
合同解除是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的合同规定的有效期内,合同当事人的一方有充足的理由,提出终止合同的要求,并同时出具包括终止合同理由和具体内容的申请,合同双方经过协商,就提前终止合同达成书面协议,宣布解除双方由合同确定的经济承包关系。
3.2.1 合同解除的理由
(1)施工合同当事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关系。
(2)因为不可抗力或者是非合同当事人的原因,造成工程停建或缓建,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3)由于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合同无法履行。违约的主要表现有:
①发包人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进度款),双方又未达成延期付款协议,导致施工无法进行,承包人停止施工超过56d,发包人仍不支付工程款(进度款),承包人有权解除合同。
②承包人发生将其承包的全部过程、或将其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或将工程的主要部分、或群体工程的半数以上的单位工程倒手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等转包行为时,发包人有权解除合同。
③合同当事人一方的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合同双方可以解除合同。
当合同当事一方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书面通知,并在发出通知前7天告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对解除合同有异议时,按照解决合同争议程序处理。
3.2.2 合同解除后的善后处理
(1)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结算和清理条款仍然有效。
(2)承包人应当按照发包人要求妥善做好已完工程和已购材料、设备的保护和移交工作,按照发包人要求将自有机械设备和人员撤出施工现场。发包人应为承包人撤出提供必要条件,支付以上所发生的费用,并按合同约定支付已完工程款。
(3)已订货的材料、设备由订货方负责退货或解除订货合同,不能退还的货款和退货、解除订货合同发生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3.3 违约的责任及处理原则
违背合同又称违约,是指当事人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没有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行为。项目经理在违约责任的管理方面,首先要管好己方的履约行为,避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发包人违约,应当督促发包人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并与之协商违约责任的承担。特别应当注意收集和整理对方违约的证据,以在必要时以此作为依据、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3.1 违约行为和责任
在履行施工合同过程中,主要的违约行为和责任是:
(1)发包人违约:
①发包人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各项价款,或工程师不能及时给出必要的指令、确认,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发包人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其违约给承包人造成的直接损失,延误的工期相应顺延。
②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除竣工日期得以顺延外,还应赔偿承包方因此而发生的实际损失。
③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或设计错误造成的返工,应采取措施弥补或减少损失。同时应赔偿承包方因停工、窝工、返工和倒运、人员、机械设备调迁、材料和构件积压等实际损失。
④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单位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由此发生的质量问题或其他问题,由发包方自己负责。
⑤超过承包合同规定的日期验收,按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的规定,应偿付逾期违约金。
(2)承包人违约:
①承包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负责无偿修理和返工。由于修理和返工造成逾期交付的,应偿付逾期违约金。
②承包工程的交工时间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期限,应按合同中违约责任条款,偿付逾期违约金。
③由于承包方的责任,造成发包方提供的材料、设备等丢失或损坏,应承担赔偿责任。
3.3.2 违约责任处理原则
(1)承担违约责任应按“严格责任原则”处理,无论合同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合同当事人有违约事实,特别是有违约行为并造成损失的,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2)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应当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发(承)包人赔偿承(发)包人损失的计算方法或者发(承)包人应当支付违约金的数额和计算方法。
(3)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可按双方约定的担保条款,要求提供担保的第三方承担相应责任。
(4)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另一方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时,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
(5)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6)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对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3.4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合同争议,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订立和履行情况以及不履行合同的后果所产生的纠纷,施工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4 施工索赔
索赔是在经济活动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违约,或其他过错,或无法防止的外因而受到损失时,要求对方给予赔偿或补偿的活动。
在施工项目合同管理中的施工索赔,一般是指承包商(或分包商)向业主(或总承包商)提出的索赔,而把业主(或总承包商)向承包商(或分包商)提出的索赔称为反索赔,广义上统称索赔。
施工索赔是承包商由于非自身原因,发生合同规定之外的额外工作或损失时,向业主提出费用或时间补偿要求的活动。
4.1 通常可能发生的索赔事件
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可能发生的索赔事件主要有:
(1)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设计图纸数量和资料,未按时交付合格的施工现场等,造成工程拖延和损失。
(2)工程地质条件与合同规定、设计文件不一致。
(3)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变更原合同规定的施工顺序,扰乱了施工计划及施工方案,使工程数量有较大增加。
(4)业主指令提高设计、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
(5)由于设计错误或业主、工程师错误指令,造成工程修改、返工、窝工等损失。
(6)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指令增加额外工程,或指令工程加速。
(7)业主未能及时支付工程款。
(8)物价上涨,汇率浮动,造成材料价格、工人工资上涨,承包商蒙受较大损失。
(9)国家政策、法令修改。
(10)不可抗力因素等。
4.2 施工索赔的分类
(1)按索赔的目的分:工期延长索赔、费用损失索赔。
(2)按索赔的原因分:业主原因延期索赔、工程变更索赔、施工加速索赔(又称赶工索赔劳动生产率损失索赔)、不利现场条件索赔。
(3)按索赔的合同依据分:合同内索赔、合同外索赔、道义索赔(又称额外支付)。
(4)按索赔处理方式分:单项索赔、总索赔(又称一揽子索赔)。
4.3 施工索赔的程序
4.3.1 意向通知
索赔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承包商应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表明索赔意向,争取支持。
4.3.2 提出索赔申请
索赔事件发生后的有效期内,承包商要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正式书面索赔申请,并抄送业主。其内容主要是索赔事件发生的时间、实际情况及事件影响程度,同时提出索赔依据的合同条款等。
4.3.3 提交索赔报告
承包商在索赔事件发生后,要立即搜集证据,寻找合同依据,进行责任分析,计算索赔金额,最后形成索赔报告,在规定期限内报送监理工程师,抄送业主。
4.3.4 索赔处理
承包商在索赔报告提交之后,还应每隔一段时间主动向对方了解情况并督促其快速处理,并根据所提出意见随时提供补充资料,为监理工程师处理索赔提供帮助、支持与合作。
监理工程师(业主)接到索赔报告后,应认真阅读和评审,对不合理、证据不足之处提出反驳和质疑,与承包商经常沟通、协商。最后由监理工程师起草索赔处理意见,双方就有关问题协商、谈判,合同内单一索赔,一般协商就可以解决。对于双方争议较大的索赔问题,可由中间人调解解决,或进而由仲裁诉讼解决。
5 案例分析
合同管理的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EPC项目管理 业主 合同管理 实践
作为国际工程实践中形成并逐渐发展和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EPC项目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承发包模式忽视设计、采购与施工内在联系,将其截然割裂的弊端;
充分满足建设单位期望获得成本、工期及项目成功建设的强烈愿望,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国家建设部2003年《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引进并在国内大力推进这种模式。在政策推动下,国内对EPC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EPC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特征和优点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 项目管理模式,指一家公司(承包商)承担设计、采购、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等工作,对项目进度、费用、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对合同项目实施全面管理。
该模式的特征:(1)承包商处于核心地位,为其主动经营带来机会,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和更大风险;
(2)业力受到限制。承包商有权按自己的方式开展工作,业主只能通过合同控制;
(3)分流了业主的管理工作。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及业主合同管理日常管理由承包商承担,减少了业主管理工作量。
该模式优点:过程中的单一合同责任,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合理交叉与融合,能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通过合同,可有效将项目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减少业主索赔的可能;
能发挥承包商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提高了业主管理效率并为实施有效管理创造条件。
EPC项目管理的各种关系和业主管理的风险
管理的各种关系:
(1)业主与承包商的关系。业主是投资者,需要的是合格的建筑产品;
承包商是组织和制造者,提供建筑产品、协调分包和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事宜。
(2)业主和设计的关系。EPC项目管理是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设计由单纯设计变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设计服务。
(3)总包和分包的关系。业主选定承包商后由承包商选定分包商,避免业主平行分包导致发包主体层次不分的混乱状态。
(4)法律和合同的关系。承包商应遵守依法办事原则,积极接受监管;
同时根据合同约定,对分包商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主要的业主管理风险
除其他管理模式面临的风险,EPC管理模式下业主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有:
(1)进度管理风险。进度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基本内容之一。业主和承包商必须结合项目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对关键节点、工序和流程实施动态监控,及时修正、调整偏差,进而实现进度管理目标。
(2)质量管理风险。只有合乎质量标准的项目,才能交付使用、投入生产。业主要督促承包商强化技术交底、图纸审核、物资检验、施工工序等环节管理,确保质量全面创优。
(3)成本费用管理风险。成本费用管理的关键是承包商要建立责、权、利结合的管理体制,明晰管理职责和范围并逐级分解、层层落实。
(4)安全管理风险。项目露天高处作业多、交叉作业多、手工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生产工艺和方法多,增加了安全隐患,面临安全风险非常大。
EPC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合同管理的实践
如前所述,EPC模式管理项目的投资规模大、管理跨度大、协调关系多、技术环节复杂,面临风险多。如何使项目各方主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和行使权利,是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作为业主,要充分识别项目风险,在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处理基础上,对可能的危害程度做出客观评价,有针对地制定合同管理措施。结合EPC项目合同管理的实践工作,笔者认为业主应关注以下工作:
(1)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组织,配备高素质管理人才。通过完善项目管理组织及岗位职责,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工作手册,提高业主对进度、质量、造价、信息、合同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机构设置上应按照职能设置,即招标、合同和法律事务设置一个部门,强化专业、一体化管理;
进度、费用和总体协调管理由设置一个部门;
施工、采购、设计按职能范围设置部门。各个岗位上要配备能组织大型项目投标、了解合同费用管理、熟悉合同文本、掌握验收标准和规范的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
(2)注重合同策划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项目定义阶段编制合同策划,明确执行策略从而为项目执行提供战略指导,能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重复和反复。合同策划应由项目领导主导,相关管理部门参加。合同策划的大致过程:详尽、完善的市场调查,综合分析影响项目执行各种因素,确定项目定义、执行、收尾和关闭阶段各项主要工作、风险源、对项目影响,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合同策划的目的:实现项目标段合理划分,既保证市场竞争又易于引入充足的市场资源;
为项目寻找合格承包商,也使合格承包商承担合适的项目;
执行阶段的职责划分明确,重点工作清晰、责任落实;
有纠正合同偏离的各种技术、经济和管理和合同措施预案并可行。合同策划工作成果是标段划分汇总表,项目承包商和供货商短名单等。
(3)合理设定合同架构,实行合同界面管理,保证业主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实现管理的有序、配合和分工。实践中,通过分析项目管理特点、内容和业主管理要求,首先优化设置EPC合同架构。如设计管理主要通过设计基础、设计管理要求和基础设计等3个合同附件来实现;
采购管理主要通过合同条款、采购管理要求附件、供货商短名单来实现;
施工管理通过合同条款、现场管理要求和施工规定、施工分包商短名单来实现,等等。除此之外,在合同中明确各项管理的职责分工、管理要求、进度要求、工作完成定义、考核指标和办法等,使业主和承包商间责任界面清晰、工作要求和验收标准明确,既强化业主管理,又不影响承包商工作,使双方通过有序配合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4)引入工程保证担保和保险,有效转移合同风险。合同签订后,可要求承包商提供预付款银行担保、履约银行担保等。如果承包商无法完成合同工作、债务或义务,则由银行代为付出现金补偿。这一措施清晰化、价值化、数量化界定了承包商市场行为的后果及责任,能确保合同正常履行。为把项目和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业主、承包商保险也需要统筹考虑和安排。
(5)强化合同履行的动态、过程管理,重点关注合同收尾管理。合同履行动态、过程管理涉及合同签订到关闭前的所有工作,包括进度与计划控制、付款管理、变更索赔管理、保险管理、保函管理、分包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围绕这些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和程序,使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有效化。合同收尾是查验承包商工作是否满足合同要求的最终环节,需要全面核查承包商工作和成果,保证合同得到真实、准确履行。
合同管理的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
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提高;
效果、
引言
项目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将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纳入整体的管理体系,在施工的各个时期和各个环节,对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费用、安全等方面进行总体把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运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管理的活动。项目管理是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合同管理是近年来项目管理的重点部分,随着建设工程法治化要求的不断深入,合同管理成了约束建设单位行为的重要依托。
一、建设工程提高项目管理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在做好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之前,要明确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保证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安全的实现。项目管理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等。同时,对施工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管理。例如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组织协调等。树立项目管理的意识和理念,是丰富现代建筑企业的重点观念。项目管理要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尊重市场变化,树立效益观念。项目管理要把建设项目的整体过程纳入到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根本性促进作用。
2、选用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我国的基础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在建设工程的整个实施 过程中,做好项目管理关键是选好项目管理者。项目管理者的作用能够对项目管理起到引领性作用。建设工程的施工环境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技术与施工过程等多方面的矛盾,在处理矛盾时,就会突出显示出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项目管理经理要对工程建设有足够的知识了解,更要求做好工程实施的各种协调工作。建筑企业要实现高效管理,必须要进行高效的整体运作,而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全程跟踪,在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上,实施管理与监督,使工程项目更具活力和发展动力。
3、合理组织和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整体与局部的良好配合。在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竣工阶段。建设工程的整个施工都是整体规划下进行。项目管理就是要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具体实施管理。合理组织和有效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就是要在项目的所有环节进行必要的干预,通过管理对建设施工的现场、施工设计、安全环境进行管理,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合理组织与开展项目管理活动,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明确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实践的同时,将施工活动纳入到整体管控体系中,设计好应急预案,明确好工程建设的规划与要点。
4、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我国的建设企业经历了粗放的发展阶段,在企业制度逐渐改革的道路上,建设单位必须要进行管理与实践的科学性进步,才能够适应建设工程的发展要求。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保持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又要使工程建设的管理过程更加具体化、专业化,这就需要建设工程要不断创新方法,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进步。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资金、物资、技术、设备、施工、竣工验收等工作做好完备的记录。掌握好项目管理的针对性,对技术类和管理类的活动进行分配,是项目管理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发挥出较高的效果。
二、建设工程提高合同管理效果的方法启示。
1、明确合同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的首要任务,合同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好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合同管理分为合同分析、合同资料、合同网络、合同实施控制和索赔管理等,合同管理与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组织和信息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建设工程的项目特点决定,合同管理组织需要与建设工程项目相适应。合同管理制度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合同管理需要进行评价和改进,以保证合同管理能够根据专业性变化进行及时的更改。
2、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合同管理要从建设项目的准备初期就要做好。企业在获得招标信息的同时,就要做好项目的分析、评估、决策和合同预审工作。合同签订前要明确企业的基本情况,如劳动力组成,技术力量,设备装备能力等信息,而且要明确企业的资质等特殊条件。合同签订前需要对涉及的项目资料和信息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确保合同进入到投标决策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程度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后续工作。
3、严控施工过程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中的重点环节就是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更的事务,那么,根据变更的地方,就要进行补充性的合同规划,那么,合同技术资料就需要在根据技术规范进行调整。要做好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成本目标的总体设计,满足合同对于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合同管理要体现实施的高效性,就要在掌握合同管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企业的新问题。
4、完善合同违约与索赔管理。合同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合同违约与索赔管理,这项内容是合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合同管理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如果发生索赔案件,要明确索赔的原因,根据现场情况与合同条款进行对照,积极分析检查,发现现场施工条件与合同约定的差异,避免发生因索赔原因不清楚造成的双方利益损害。采取的索赔方法要尊重合同管理的具体要求,以节省工程投资为主要标准,做好违约与索赔的平衡协调。在当前的建设工程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升级。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建设在一个长期的阶段还将是社会生产的重点部分。建设工程的开展实施,不仅为我国的基础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方式,更给予了建设工程发展的新空间。对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研究,是新经济时代必要的学术活动,更是对建设工程开发的重点对待。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的方式方法研究,能够提高建设工程领域的创新理念,使建设工程的实施能够有专业化的保障,创造出更加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泉昌,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4期。
[2]严亦飞,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与施工索赔[J],企业导报,2011年13期。
[3]程森,刘康,钱秀红,浅谈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水利,2004年12期。
合同管理的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
信息化;
现状与不足;
平台建设
一、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指出“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关系的协议”,从法律角度界定了合同的概念。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主要涉及产、供、销三个环节,其中大多数经济行为都通过合同体现。合同是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合同管理是包括从合同起草、合同签订、文本管理、结算安排、执行进展、合同变更、到实际结款以及对合同结款情况统计分析的全方位管理,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往来的规范性非常重要。
合同管理工作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又有着总协调和总控制的作用,可以说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提高合同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合同管理实践中如何能快速追溯查询、提高审核效率、及时掌握履约状况、快捷统计和分析等,都是困扰合同管理人员的问题。
二、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的现状和不足
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一般采取手工和纸质相结合的非信息化方式,由于合同标的物种类繁多、业务量庞大、涉及内部业务部门众多,很容易造成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导致各部门间协作、业务流程组建、监控合同执行等方面存在效率不高、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且无法做到统筹兼顾,难免发生误差、影响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执行管控能力不强
企业业务规模大、专业分类细、经办合同多时,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不便于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全局掌握单位全部合同实际履约状况、项目进度、经费执行情况等信息。
2.合同信息查询分析不便
合同管理工作中还经常需要追溯相关信息或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手工管理合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对合同的关注点不同,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的汇总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3.缺少预警机制
财务部门的付款依据与合同执行进度密切相关,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缺少对合同进度、经费支付等关键节点的预警,不能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的发挥资金的作用。
三、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以信息化为手段的规范化、标准化合同管理按照规范程序、固化流程、加强监管、强化服务、透明信息的原则要求,强化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分配,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办理,并能建立相关部门与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监督机制。记录、控制企业合同管理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可实现企业总部对项目合同管理的动态监控。便于企业领导和各管理部门实时、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并为及时收集、分析项目数据信息打好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通过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对总包合同的计量、变更、支付等合同履约情况的全程了解,实现对分包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的招议标、签订、执行等工作的全面控制。并以合同档案的形式归档到信息化系统,形成一套完整闭合的合同管控资料,改变传统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和随意性。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监督能力,防止不正之风。
合同所约定的交易涉及企业物资、产品或技术,与企业资金的流出、流入紧密关联,只有进行有效监督,才能防止不正之风与职务犯罪。合同管理信息化通过网上办公与信息流转,将提高监督管理行为的能力,利于反腐倡廉的源头控制,不仅能保护企业财产不受侵占,还能净化企业环境,树立良好风气。
2.优化管理模式,革新管理理念。
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由传统的手工经验式、粗放型合同管理模式向以PDCA 循环模式为主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的转变,合同管理的重复工作量和误差明显减少,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企业管理理念革新。
3.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合同管理信息化能提高企业对成本消耗情况的控制和监督效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优化库存结构,加强对供应商的约束和平衡,促进公司降本增效。
4.加强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将资金流向、数量和时间等具体内容反映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开展过程监管、同步监管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流转审核效率、强化过程监管能力、加强数据处理能力,使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5.确保合同各项信息真实有效。
通过信息化管理,合同信息能够利用网络及时反馈,在加强合同动态管理的同时,拓宽收集合同数据信息的渠道,确保合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为合同招标谈判及成本预算提供了详细数据,为企业提升决策水平提供了数据平台。
四、如何建设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
合同管理信息化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费用为中心,以解决实际业务管理中的问题为主导,实现对合同全周期的管理,实现对合同执行状况动态跟踪,实现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收支实时监控,将企业合同管理动态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流程和业务约束及全方位的管理。
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合同的订立、计价、支付及查询等管理要求有机结合,有利于迅速掌握各合同的执行状态,为决策提供基础性信息。主要包括合同拟制会签审批管理、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变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用户管理、分承包商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分项建设。
合同拟制会签审批管理:系统平台提供合同样本,合同起草人从样本数据库中选择对应的合同样本,填写合同要素。合同要素分为必须项和可选项,确定合同草案时,系统自动检测合同要素必须项是否完整,不完整的不允许保存并提交合同审批。系统对保存后的合同,根据合同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完成合同文本拟制和项目立项。合同进入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审批流程,根据审批人员的权限及顺序划分,保留审批过程中各个审批人员的审批意见,完成合同草案审批会签。
合同文件管理:将与合同相关的所有文件,包括合同草案、合同附件、技术协议、变更文件等内容,按照规定格式输入电子版文档,导入信息化平台进行存档,相关人员可在权限范围内查阅合同文本相关资料。
合同变更管理: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从而实现合同变更过程管理的有据可查、权责清晰。合同变更管理分项可根据原合同与变更后合同的信息自动生成变更清单,生成变更详情表,并及时反映变更后的合同费用、项目进度要求、技术条款变化等变更情况。
项目进度管理:明确记录合同规定项目进度,并与实际进度情况进行对比,在项目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前期提醒,实现了控制关口前移,使合同管理由事后被动防范转为事前主动防范,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合同执行情况,做出相应进度调整。
合同收付款管理:包含发票登记管理、支付节点安排、智能提醒收付款等子项,根据合同信息细化合同支付方式、资金来源、预算安排,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的发挥资金的作用。
统计分析管理:自定义统计条件,根据不同的查询和统计方式,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自动输出统计结果,辅助经营决策。
五、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议
合同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经济运行、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要做好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除按步骤精心组织外,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1.做好管理平台首期上线之后的持续优化
管理平台首期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相关业务部门对操作界面和细节会提出不少优化建议,应将这些建议汇总,进行甄别和梳理,既考虑业务部门需求,又兼顾合法合规性,持续开展优化工作。
2.实现信息化软件之间数据的关联性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一大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实现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将是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般企业除了合同管理信息化外,还有财务、工程等其他信息化软件,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发时需注意和其他系统信息化软件的对接,不同系统的信息化软件数据相关联,有些数据可以相互取用,不仅可以减少录入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软件的管控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苏.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6).
[2] 李桂花.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8).
[3] 黄.信息化建设中的PC合同管理系统设计和研发.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
推荐访问:合同管理 要点 五篇 合同管理要点【五篇】 合同管理的要点(精选5篇) 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