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鼓励创业以及对于成立企业条件的放宽,新兴的企业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小型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在内部控制、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上容易产生重叠交叉现象,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会计制度设计【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制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国家鼓励创业以及对于成立企业条件的放宽,新兴的企业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小型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在内部控制、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上容易产生重叠交叉现象,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内部控制的要求设计会计制度就十分必要。
一、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现状
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对全部会计事务和会计处理手段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组织机构简单,人员较少,工作无法细分,同时很多小型企业属于自然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结合,对债务要承担无限责任,企业本身发生的各种经济事项与所有者个人及家庭的其他事项常混在一起等原因,因此有些人认为小型企业不仅不需要控制实际也无法控制,使得小型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会计制度建设现象。
二、设计小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及相关法律法规。设计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超越或突破国家的统一规定。
2、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小型企业会计机构简单,人员较少,不适合设置专门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符合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
3、贯彻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尽量兼容的原则。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税收征管的需要,因此,小型企业会计记录最好能尽量与税收法规相协调,使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尽量与税法规定相符。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小型企业会计制度一方面要遵循国家的规定,另一方面要考虑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尽量使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之时,要考虑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之间的关系,选择制度效益最大化的方案。设计制度时应特别注意,制度的完善和严密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权衡制度成本及其产生的收益,力求做到会计制度设计科学化的体现与制度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三、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第一,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会计组织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由于小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由于小企业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少,从内部控制要求看,一般以2-3人为宜,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综合性管理部门设立会计组织,并指派一人担任财务主管。
第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计信息指标(会计科目)的设计、信息载体(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设计及信息处理程序的设计。
1、会计科目的设计。首先,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小型企业会计科目设计做到够用即可,不能面面俱到,人为地增加核算的工作量。其次,科目设计也要体现会计制度与税法一致。小型企业由于受其会计人员少、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要避免税务处理上的大量调整工作,尽可能照顾税法的相关规定。
2、会计凭证的设计。会计凭证的设计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设计,小型企业原始凭证设计时要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考虑核算的需要,避免重复设计,同时应注意简化原始凭证的相关手续。因小型企业自身特点,记账凭证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格式。
3、账簿的设计。设计账簿应适应企业的特点与规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账簿的种类、数量、格式、层次。小企业可以选择简单的三栏式订本账,普通格式的三栏明细账、数量金额明细账、多栏明细账。
4、会计报表的设计。会计报表包括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小型企业对外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实际工作中,平时每月一般只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内报表主要根据管理的要求来进行设计。
5、信息处理程序的设计。信息处理程序也叫会计核算形式,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量少,在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的设计应选择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较少且一般一人多岗,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企业经营的风险。设计时既要做到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务目标实现,又要保证其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应在满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使会计制度设计更简洁明了,更具操作性,要考虑其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组合。
设计小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应该对小型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小型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规模、运作方式、组织体系和机构设置以及相关的外部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小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设计的重点,应以预防控制为主,查处为辅,特别应注意相互牵制的设计:在横向上,一项业务至少要经过两个以上彼此独立的部门或人员;在纵向上,一项业务也需要经过两级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上下级相互监督。
参考文献:
[1]李军改,彭智军.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J]. 现代商业. 2008(30)
[2]杨萍.浅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7)
会计制度设计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会计资料虚假、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已有一定的认识,这个问题已引起中央领导的广泛关注,许多省级领导也谈起了“深化改革,加强领导,提高会计质量”的话题。作为会计信息来源地的企业应做些什么工作?本文就企业如何加强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谈一些看法。
一、形势迫使企业加强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工作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改革取得的成效和会计工作的发展,是各级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和广大会计工作者努力进取的结果。但是会计工作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目前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已引起多方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有效保障会计秩序,加强社会监督,抵制会计领域的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修订后的《会计法》已于1999年10月30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家**江泽民以第二十四号**令公布,自2000年7月1日施行。虽然《会计法》的颁布为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很难有一种会计制度或模型能始终如一地满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如何才能真正使企业的会计工作走向法制轨道,并能正确地计量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承担的负债,合理衡量企业收益与成本,为企业外界利益相关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信息质量在当前所引起的关注,并不能说明过去的会计信息质量就好。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投资渠道单一,外界对会计信息要求不高。而作为各个会计主体虽也是严格遵守非常详细的行业会计制度,但只注重平时的核算过程。例如对现金的核算,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使用“现金”科目,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对最终提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客观性则重视不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企业没有多大的灵活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也就无从谈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多元化,必然强调会计报表信息的高质量,在国外报表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而对一项业务是增加固定资产还是增加设备不作深究。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具有很强的动感,因为作为信息系统企业会计制度应适应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由于信息有效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优秀的会计制度也应该是动态的。通货膨胀时高时低、技术革新迅速,浮动外汇汇率的影响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干扰,都会引起企业外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满。这些外在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修订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这就说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不仅存在于一个新单位,对于老单位有时更为重要。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要具有合规性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准则,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企业会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应采用的程序和方法,应提供的数据资料以及会计管理应达到的要求所作的明确规定。一般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计,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的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成本制度的设计以及会计报告的设计等内容。从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不难看出,在设计会计制度时首先要合规。1985年1月21日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诞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为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所谓合规性首先要符合会计法律即《会计法》,因为它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其次要符合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尤其要符合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再次要符合会计规章,它是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合规性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该体系并把它们贯彻到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中。例如根据国家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结算制度》,企业就应制定有关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和核算的规定,以充分体现有效利用资金,堵塞贪污盗窃和违纪使用现金的漏洞。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条主要途径,它的颁布实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自觉行为,它虽不属于法律范畴,但它具有法规效力。例如随着我国个体工商业的发展,财政部印发《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试行)》,要求个体工商户按规定必须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办理个体户的财务工作,有条件的应当聘请有关社会中介机构记帐。根据这一规定个体企业就应进行会计人员和机构的设计。另外该制度还增设了“税后列支费用”科目,迫使企业将业主个人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支出剔除在帐外,用个体户帐内款项为业主个人或其家庭代为支付的款项,视作业主提款,通过“业主投资”科目核算,这正是依据的会计主体假设。
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过程应当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
企业应根据外界对信息的需求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在不违背法律法规体系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内部会计制度设计过程将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例如根据一致性原则,企业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年内要保持不变,但期间若遇到特殊原因,根据重要性原则就可以中途变更,但要对外界披露。再如,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一套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并建立合理有效的传递程序,以便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又如各项经济业务的进行均需有管理部门授权,任何人未经管理部门授权不得动用企业的资产,这些控制要求均需有关领导人签字,这与《会计法》突出单位领导人的责任相辅相成,从控制程序和法律上解决一些领导人为人不正、授意、指使编造假的会计资料,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国外也不泛这样成功的例子,众所周知的飞利浦公司,自1951年开始采用现值会计, 50年代至80年代对现值会计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但1992年又重新回到成本会计,作出这种调整就是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使控制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点,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达到这个目的就必然要扩大再生产,追加投资,为外界利益相关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管理信息,可以说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一脉相承。一套健全的、完善的、适应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对企业来讲举足轻重,但这一切又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为了使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财政部新近出台的各类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无疑是一个良好的举措。这个措施的实施,将会使会计人员及时认识到环境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并有能力实行改革,从而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在新形势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制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制度 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种类繁多的小型企业在市场中的身影愈来愈多,在经济体系中开始占据着下游市场的重要位置,对经济整体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小企业业务活动单一,因而会计核算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复杂,会计核算要求也不高。但是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其财务经营将会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起到日益明显的影响,因而国家也开始重视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就足以体现出国家改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现状的决心。
就小企业自身来讲,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也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建立和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促进小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混乱是大家对小企业的普遍印象,尤其是财务管理上,由于小企业业务简单,一直以来小企业都不重视会计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因而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总是备受质疑,从这个角度讲,完善内部会计制度不仅可以补充小企业管理制度系统,提高整体经营的水平,而且必将引导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提高小企业效益管理的意识,使小企业更重视财务信息管理,重视会计控制,增强追求财务效益的动力。再次,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也是小企业面对经营环境变化而必然要做好的工作。小企业新的业务类型的开展和经营规模的增大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内容的一定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小企业就需要以更新会计制度来打好会计管理转变的先行基础。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整体而言,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完善程度不一,但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不争的事实,使得小企业会计核算秩序混乱,会计管理水平相当低。
(一)会计制度基础极为薄弱
小企业大多规模小,有些甚至会计核算主体都不完善,一直以来也未受到政府较大的管制,因而小企业普遍不重视会计制度的建设和管理系统的规范,有些根本就没有较为系统的会计制度,即使一些小企业有书面的企业会计制度,但也仅是照搬国家的会计制度,而且常常是为了应付某些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内部人员基本不照制度行事。2011年政府颁布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代替了旧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由于未进行强制性的实施规定,在小企业内部反映平淡,而且制度内容的众多调整增加了很多小企业的疑虑,大多数小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停留在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或者旧会计制度阶段,未积极进行制度的更新,
(二)会计组织建设相当滞后
小企业会计核算压力小,因而组织架构较为简单。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机构,会计核算采用记账的方式,这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可以节省较大的机构设置成本,但由于经营与记账的分离,使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造假的机会,容易诱发做假账等违法行为,特别是为减少纳税而做出的一些不当行为。一些小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核算组织,配备了会计人员,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无法保障,特别是常聘用企业管理者的亲属好友,而这些会计人员并没有受过必要的培训就上岗,使会计核算显得极为随便。再就是会计人员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常导致一些会计事项的核算中断,无法保证小企业企业会计信息的连续记录,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用性。
(三)会计核算过程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小企业普遍做不到岗位职责分离和执行必要的牵制措施,比如出纳岗位不实施相关人员回避,由会计主管近亲属担任,会计凭证编制与出纳由同一人兼任,财务印章未实施专门人员保管等等,这些直接对小企业财产资金的安全威胁,违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随意采用,随意调整,而且缺少明细会计科目的分类核算,无法准确反映业务全貌。会计报表编制极为简单,格式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项目缺少必要的财务情况说明。会计资料保管很随意,有些单位依然以手工记账为主,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当低,会计资料备份管理难以实施。第三,收入和成本核算与管理不健全。在收入核算上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或过早入账,记错了会计期间,在成本核算上不具备科学管理意识,成本结转与归集方法极为简单,成本发生与责任存在不配比的情况,使成本资料缺乏可靠性。
(四)会计监督与控制弱化严重,风险管控意识极低
会计监督与控制的弱化一是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会计岗位分离及牵制制度的不重视,使会计核算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二是授权与审批制度不严格,一些重大资金收支未有统一的手续或凭据要求,审查和批准一人负责,费用报销控制不严,使企业内部形成了不重视会计控制的思想。三是财产物资监控不严,定期的清产核资不及时进行,或者进行盘点时没有必要的第三人监督,对低值易耗物资缺乏单独的账簿记录等,很难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性。此外,小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平价,日常更没有实时监控的机制,因而风险防范基础弱,风险抵御力非常低。
三、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措施建议
针对以上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小企业极不规范的会计管理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了经营的稳定性,必须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会计制度设计范文第4篇
(一)监狱企业财务活动缺乏具体制度指引
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企业作为特殊的国有企业,主要目标是体现社会职能,为监狱改造罪犯服务,同时要讲经济效益,具体目标可总结为维稳、矫正、习艺、服务和发展。监狱体制改革财务管理办法规定监狱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但由于监狱企业目标的特殊性,其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与一般企业不同,如主要承接来料加工劳务,组织罪犯劳动习艺,依法对罪犯实行劳动改造等。监狱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绩效和服务监狱改造职能的考核评价、罪犯劳动习艺标准及报酬补偿、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等均缺乏具体的制度指引。
(二)监狱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财政动态保障不到位,绩效管理缺失
监狱体制改革后,国家规定财政部门对监狱实行统一的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办法,履职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但由于长期以来监狱经费由省级地方财政保障,各省财政水平发展不平衡,造成保障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定额标准不符合实际,甚至既定的标准保障不到位,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缺失。如国家规定罪犯**期间有病应及时治疗,但对**期间医疗保障的范围、标准和治疗程度未做明确界定,导致罪犯医药费财政保障标准低,无法满足罪犯诉求,使监狱执法处于尴尬局面。另外,监狱项目经费预算下达不切合实际,实施过程管理粗放,未建立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三)会计核算基础不适应监狱发展需要,会计报告和特殊经济事项处理亟待规范
1997年监狱财务会计制度出台后,国家财政预算和监狱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有核算基础和会计报告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表现在:一是制度规定监狱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能全面反应监狱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比如质保金扣留、罪犯生活物资消耗、结转和结余的处理等。二是对代管罪犯个人钱物、罪犯生活服务和监狱机关服务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未做明确规定。三是部监狱管理局监狱会计报告与财政部门决算报告编制口径不一致,人为增加财务人员工作负担,同时据现有会计核算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全面反应监狱所有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未能全面体现监狱受托管理责任。
(四)资产核算和管理需要加强和完善
一是监狱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狱资产配置范围和配置标准不明确,造成监狱需求和财政保障矛盾逐年突显。二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造成监狱资产管理中重钱不重物思想严重,对实物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三是监狱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使用年限不明确,不便于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四是固定资产标准界定不合理,金额标准仍偏低(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一般资产1000元,专用资产1500元)、年限标准一刀切为1年以下不够科学。如虽达到金额标准且使用年限1年以上的易损件、单项未达到金额标准但批量达到的小型管理用具等,实务中不作固定资产核算不符制度,作为固定资产损坏后又无法报废,容易形成人为管理漏洞。
二、加强和完善监狱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探索建立监狱企业财务制度指南
由于监狱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管理目标和受托责任有别于一般的国有企业,有必要在《企业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框架下制订具体的财务制度指南。一是建立完善监狱企业资本营运体制,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明确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二是建立资金筹措制度,明确资金筹措的方向,引导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建立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明确成本开支范围,确保成本费用与监狱执法成本严格分开。四是建立经营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设置若干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规范考核和奖惩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健全罪犯低工资报酬和劳动保护制度,适应罪犯劳动习艺和改造需要。五是建立财务收益分配制度,经营成果除国家分红外可提取部分监狱事业基金,用于补充监狱项目经费缺口。六是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实施质量控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规范监狱企业特殊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办法。七是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生产经营各环节不相容职务的适度分离。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和财政保障机制
一是预算管理办法由原来的“全额管理、预算包干”改为“依法全额保障,定额、定向拨款,超支不补,结转结余按规定留用”。二是规范财政保障标准和范围,正常经费拨款定额参照同级同类司法机关标准制订,省级财政无法全额保障的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弥补。三是建立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机制,对非日常项目经费实行项目库管理,建立项目经费监狱申报、省监狱管理局审核立项、财政审批下达、限期实施、限期验收结算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减少项目资金结转结余冗量,提高使用效益。四是建立财政保障标准定期调研和调整机制,至少每三年调整一次定额标准,对监狱体制机制改革、政策调整等新增因素应及时予以保障。
(三)改革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一是改革现有以收付实现制度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办法,引入修正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监狱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确保全面客观反应监狱资产负债情况,加强监狱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对收入、支出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与财政预算管理配套。二是按照即将出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预(决)算要求健全监狱财务报告内容,充实监狱基础数据报表,国家监狱管理局报表应当与财政部门决算报表口径一致。三是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在国家规定财务分析指标基础上健全体现监狱特色的监狱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发挥监狱财务分析支持管理决策的作用,充分体现监狱单位受托管理责任。
(四)规范监狱特殊经事项的核算和管理
一是规范监狱代管资产的管理。监狱作为特殊的司法行政单位,除自身使用和管理的资产外还存在代罪犯管理的个人零花钱、劳动薪酬和物品。这部分资产产权归罪犯个人所有,监狱依法代管,代管资金应当实行“专户存储,专帐核算,单独管理”,利息收益应当归罪犯个人所有。为确保核算和管理正规化,确实保证罪犯财产权不受侵犯,应当在年度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项反应代管资产金额。二是规范服务项目核算和管理。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社会服务机构与监狱彻底分离,但与罪犯执法息息相关的监狱医院和罪犯生活服务部无法分离,并将长期存在。这部分服务项目与行政单位核算对象区别较大,应当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和商业零售会计核算办法单独建帐核算,收益编入年度预算,弥补监狱经费不足。
(五)建立健全监狱资产管理制度
会计制度设计范文第5篇
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会计处理手续、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科学的程序,对各项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划,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制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过去由于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不少会计人员经常把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看成是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事,认为在基层单位里,无需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工作;在会计教学中,则往往满足对财政部门所颁布的会计制度进行解释,而对于建立这些制度的依据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则很少作理论上的探讨,以致教材成了“制度加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单位会计制度自行设计工作。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性质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范畴里一项实务性、方法性较强的工作,但设计过程必须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对会计制度的要求,设计的结果即会计制度本身则属于上层建筑,因而这一工作又必然体现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意志和要求。可见,会计制度设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和一切经济管理工作一样,具有双重性。
1.会计制度设计和生产力。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决定性因素。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会计制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力的运动过程,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物质内容;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决定着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主要方面。
生产力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如簿记技术,无论是和自然生产力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它不受社会制度的影响,都具有自然属性。因而会计制度设计具有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和不同社会制度下可以借鉴的技术性。
2.会计制度设计和生产关系。一切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因此,任何社会的会计制度设计工作,都必定同生产关系相联系,从而使会计制度设计具有社会属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要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要求,以维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并通过设计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会计制度设计和上层建筑。在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中,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会计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制度、计划和《会计准则》,以便维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结果是会计制度,本身则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会计制度设计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分析,必然具有社会的属性。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和任务
1.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会计制度设计是为进行会计工作制订出准则和规范。为此,就必须针对现实的或将发生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原则或办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日常会计工作的依据。所以,会计制度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具体对象是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工作过程就是特定主体通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对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正因为如此,会计制度设计可以理解为特定会计主体以国家统一会计规范,依据为研究会计事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监督工作程序的一项行为设计活动。
设计会计制度时,要根据特定主体的性质、业务的范围、分支机构和人员的多少,以及管理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研究适用的项目,使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成为最简明有效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特定主体基本管理原则、业务处理和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和财务评价指标设计、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设计、会计帐簿设计、帐务处理程序设计和财务会计事务程序设计)、成本管理会计制度设计(采购成本会计制度设计、制造和作业成本会计制度设计、销售成本会计制度设计、标准和目标成本会计制度设计、物流成本管理会计制度设计、责任会计制度设计和质量会计制度设计)和会计工作设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会计制度的实施)等。
2.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与监督,这也就是会计工作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特定主体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会计机构,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和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作为日常进行会计工作的依据。建立这些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
(1)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工作要求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保证独立地行使会计基本职能,不受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会计机构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此前提下,根据特定主体的经济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体制及业务量的多少等,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及其内部的分工。
(2)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会计指标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牛鼻子”,是确定会计报告的种类和项目、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帐户、进行会计分析的依据。设计的会计指标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指标,以便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细胞的汇总综合信息,决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为特定主体的所有者、贷款者、供应者、潜在的投资者和信贷者、职工、财务分析和咨询人员、经纪人、证券承揽人、律师、证券交易所、经济师、财经报刊、同业协会及社会民众提供服务的指标,以向其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投资和信贷决策、估量现金流量前景,以及关于特定主体资财、资财上的权利和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三是为特定主体管理当局决策提供服务的指标,以帮助特定主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实现其目标。
(3)建立一套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指标、会计科目、原始记录、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告等形式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等一系列程序所组成。信息组织形式必须严密,信息处理程序必须合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保证及时、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4)确定一套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规定并受到《会计法》保护的。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规定所有经办人员在业务分工处理上和凭证手续上的岗位责任,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既便于履行法律责任,又能使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也利于会计行为的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保护资财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三、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设计的质量。笔者以为,我国会计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在不断总结我国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设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加快市场体系培育,利于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会计制度。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推荐访问:会计制度 设计 五篇 会计制度设计【五篇】 会计制度设计(精选5篇) 会计制度设计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