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2023年关于孩子教育问题【五篇】

时间:2024-03-27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家庭,是孩子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家庭,无疑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那家庭所应该承担的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呢?城市家庭教育在其经济、教育水平上都呈现着较为良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孩子教育问题【五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五篇】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儿童;
家庭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74-02

家庭,是孩子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家庭,无疑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那家庭所应该承担的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呢?城市家庭教育在其经济、教育水平上都呈现着较为良好的上升趋势。但是,农村家庭教育因为传统教育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儿童家庭养成教育现状,笔者对甘肃地区的农村儿童家庭养成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农村儿童家庭养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但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红旗乡儿童家庭基本情况

在调查农村儿童家庭养成教育情况时,我们主要通过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访者家庭养成教育的相关情况。从我们的调查中得知,红旗乡的孩子在六年级(不包括六年级)以前,绝大部分都在红旗乡本乡的明德小学就读,但是因为明德小学没有开设六年级课程,所以六年级的学生都到红咀小学就读,还有小部分学生随打工父母到临洮或者兰州上小学。而在明德小学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母亲一方照顾,父亲则多数到临洮或兰州务工,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及家中农活均由母亲或祖辈照料。从以上可以得知,红旗乡的孩子基本都在本乡就读,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家庭教育主力军仍是母亲。

二、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的现状

1.在本乡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在本乡就读的学生家庭,父亲基本上都在外务工,家务由母亲操持,在母亲忙于农活时,祖父母会帮忙照看孩子,或由家庭中的哥哥姐姐照顾。

(1)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情况。在对红旗乡明德小学学生的家长进行走访时发现,很多学生家长因为忙于农活,采取的都是放养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在校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他们既不会主动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也不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生活状况;
另一方面,在和孩子沟通方面,他们和孩子基本没有过多的交流,有的甚至很少和孩子说话。

(2)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而谈到孩子的学习时,绝大部分家长都表示不太关心。家长们都提到,孩子学得好那自然是好事,如果学不好,我们做家长的没文化,也教育不了,只能看孩子自己会不会学,想不想学了。

(3)家长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情况。在调查中也发现,对于和学校老师交流,很多家长除了参加家长会以外,基本不和学校老师主动联系,更不会通过老师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很多家长都认为,参加家长会就够了,没有太多必要再和老师联系。

2.在县(市)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在本县(市)就读的学生家庭,都是由于父亲在县(市)务工,母亲和孩子随父亲在县(市)租房子居住并让孩子在县(市)上学。家庭仍由母亲操持,很多家庭的母亲只在家照顾孩子并不工作,收入由父亲一人承担,而父亲几乎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1)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情况。通过调研发现,在县(市)上小学的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明显增多,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都会叮嘱孩子好好学习或询问孩子当天在校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而当孩子放学回家做作业时,尽管家长不太懂,但还是有一部分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等孩子完成作业。而孩子也很乐意与家长聊天,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家长。

(2)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在县(市)上小学的家长由于受到当地教育氛围的影响,他们,虽然家在农村,但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十分关心的。基本每天都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没有没学会的,有没有遇到困难的,并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

(3)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县(市)上小学的家长除了参加家长会以外,还经常和老师打电话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情况,并主动向老师请教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与学校老师交流十分密切。

(二)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本乡就读与在县(市)就读的学生,由于地理环境与教育氛围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纵观这两种情况,其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

在对红旗乡的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毕业或未完成小学学业者占绝大多数。因为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基本上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课业辅导或家庭德育教育,即使是在县(市)陪读的父母,平时也只能与孩子就课业以外的一些话题进行交流,而对于孩子的课程就爱莫能助了。

2.家长与孩子交流情况少,亲子情感互动欠缺

家庭养成教育的失败之处在于家长和孩子没有交流。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农村家长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然而,在农村,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单纯的放养式教育使得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心里所想的,也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亲子情感互动欠缺。有一大半的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了。

3.对孩子的教育大多由母亲一方承担,父亲教育严重缺失

无论是在红旗乡上小学,还是在县(市)里上小学,21户学生家庭中,只有2户学生家庭的父亲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经常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而19户家庭都是父亲忙于生计,很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很少过问。其中6户家庭由祖父母负责教育孩子,5户家庭由哥哥或姐姐负责教育孩子,余下的8户家庭均有母亲负责教育孩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红旗乡父亲教育的缺失很严重,而这很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4.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家长双方都在兰州市或其他地方打工,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的身上。这种隔代教育或旁系亲属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首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所具有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养育”观,在观念上过分溺爱孩子。而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三、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鉴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经济落后

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禀赋与经济发展的限制,大部分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家长们根本无力投资改善家庭教育设施,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其结果是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抛下子女到城里去经商或打工,将更多精力用在赚钱养家糊口上。

(二)农村家长文化素养偏低

由于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远远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首先,许多农村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其次,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再次,文化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交流。

(三)农村家庭关系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学习上、生活上会有更多的温暖、关心和帮助,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恶劣的家庭成员关系,则会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譬如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口角争吵,甚至摔东西、扭打,天天吵离婚,不管子女,这样的家庭怎能不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呢?不仅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也让孩子从小产生了冷漠、孤独、自卑、仇恨等心理。

四、红旗乡儿童家庭养成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农村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和原因,但是依据以上的问题与成因,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考量。

(一)社会、家长、学校应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诚然,家庭养成教育主要在于家庭提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但是,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社会、学校和家长在他们家庭养成教育中更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

政府应当适度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学校教师要当好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教师应该多奉献一份爱心,给孩子多一些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多多留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生活中的烦恼,在感情上的困惑等,以弥补家庭教育责任缺位及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
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纸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问题 解决策略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教育,是协调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应试教育将学习的重点全部转移到学生和学校上,却未曾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中来。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与孩子个性发展密不可分[1]。家庭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特别关心和注意。

1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

表现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将责任全部归结于学校。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与学校的沟通很被动,大多数父母只有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才会向老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些家长会找出各种理由推脱。孩子的教育应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毫无家庭教育观念的思想,严重与学校教育脱节,孩子的身心发展增加了许多的未知因素。

1.2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思想“代沟”严重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wwW.133229.cOm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

1.3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心

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都留给家里的老人照管。作为隔代的血缘关系,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作为父母,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但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只要他们生活上需要的东西,从不过问是否是必须的,而是尽一切可能满足,最终导致孩子放任自流,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这便是农民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

1.4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下,未能形成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基本都处于初中文化水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容易造成对教育的不正确理解,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注意自身行为,更会对孩子形成错误的引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2]。

1.5不尊重孩子的情感,实行错误的教育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欠缺的知识能力。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没有选择主动交流的方式,而是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行为。这种以爱、关心为理由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应该是孩子行为的模范者,而不是窥探者。

2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在社会方面,政府创设家长培训机构,定期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必然导致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思想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解决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这一方面,可将政府作为组织培训的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全面了解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设立家长教育学习示范点,让其真正的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表扬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孩子的存在也不是父母成熟的标志。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沟通、学习的过程,父母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2.2在学校方面,积

极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却自视孤高,不能正确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但在家里却十分懂事和孝顺父母。孩子在成长中所形成的这些行为及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的。因此,学校要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3在家庭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的优劣也是影响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好了,能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出外旅游等等,这些以家庭为主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让他们学会怎样的爱别人,而且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视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目标。其次,家庭环境良好,有条件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能及早地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为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农村家庭教育的脱节是经济落后和父母文化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学习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宇婷.浅谈家庭教育与儿童个性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1.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 教育 方式 理念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37-02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一生都要经历的教育,它的影响可能会渗透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就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一幢房子的坚固与否,和它的基石脱不了关系,没有牢固的基石,房子则会变得不堪一击,一丁点的风吹雨打都可能让它瞬间坍塌,如同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永远只能在顺境中成长,一旦遇上挫折,就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甚至可能放弃生命。

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以此为依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经过认真调查后发现,在当代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直延用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即所谓的棍棒式教育,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往往是简单粗暴的,动不动就对孩子打骂,在此过程中,有可能还会酿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剧。

社会在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孩子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孩子们能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又决定了他们难以对这些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同时,由于孩子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可能会在这个信息社会无意间学会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是习惯。对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用一种陈旧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征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或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心理教育缺失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关注的最多的是孩子能力的培养,即孩子是否成才,是否比别的孩子优秀。于是帮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而孩子在此过程中,是否愿意接受这些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东西,是否快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重视。这种缺失心理教育的家庭教育,最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轻则使孩子心理脆弱,难以承受压力,重则可能会使孩子形成偏激或扭曲的人格。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名校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一些小事,或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就会跳楼轻生,有的甚至伤害周围的人。我想,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家庭教育中心理教育的缺失是不无关系的。家长们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树立。

3 忽视挫折教育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碰到困难,遇到挫折与迷惘。在学校教育中,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如何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而家庭教育则需要更多的承担起孩子的挫折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遇到挫折,面对压力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缓解压力的能力。

然而,在笔者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家长由于太过溺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吃一丁点的苦,受一丁点的累,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孩子的挫折教育,导致孩子日后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挫折和压力。

4 存在隔代教育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父母大都要忙于工作,所以与孩子相处最长时间的可能是爷爷奶奶,而这些老人往往喜欢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分宠爱,护着孩子,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而作为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又不能经常在孩子身边,短暂的相处则会带有一种补偿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即使孩子有一些过分的要求也会盲目的满足他们。

在这种家庭教育的环境下,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别人就应该依从我”的心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由于家长的宠爱而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好的习惯的养成,让孩子过分地注重自己,容易衍生出自负的心态。这种心态可能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却将别人的缺点无限放大,从而导致与周围的人很难友好相处。其实,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明白对孩子的爱并不是没有原则的爱,这种隔代教育中的过分顺从孩子的问题有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坏习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5 不一致的教育态度

有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观点不同,方法不一。一个往西,一个往东,有时甚至让孩子面对相互矛盾的教育方式。这种不一致的教育态度,会让孩子自动偏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去寻求安慰或保护,使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有的甚至使孩子养成任性、不讲理的坏习惯。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有必要及时沟通,达成一致,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是非明晰,他们的行为也才会有了明确性和稳定性,让他们的任性没有了滋生空间。

6 人生目标的迁移式教育

在当代社会,我国的很多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都会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有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父母都把关注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孩子的负担将会多重。

有的家长在年轻时由于受到家庭条件或是社会环境的制约,失去了很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有的可能因为自己年轻时没有足够的努力和奋斗,导致现在的一事无成而追悔莫及,于是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不要重蹈覆辙。这些家长都会产生一种共性,即把自己没有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迁移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心理的遗憾。这种情况,很容易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者强加给孩子的东西太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和负担,有的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7 忽视了家庭氛围的影响

很多父母把孩子不好的习惯或是行为都归结在孩子身上,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大都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家庭氛围对孩子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只是一味地要求和指责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自身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他们营造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样,失败的家庭教育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甚至于毁了整个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反省,更正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吴章鸿,等.家庭教育教什么[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2] 邓佐君,主编.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社会工作

1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包容的社会,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对的是比父辈更加宽广的世界,学习着更加广泛的知识,他们注定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独生子女不仅在现在,更是在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他们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人才不断更新换代的重要保障。在子女的健康成长过程汇总,后天的教育对其影响很大。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最基础的是家庭教育系统。家庭作为独生子女最初的教育环境,对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各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教育标准水平、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成员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也使独生子女呈现出了很多问题。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分析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角度寻求解决对策将对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培养意识,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扮演好自己所在的家庭成员角色、社会成员角色。

2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对独身子女教育理念的缺失

教育理念的缺失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物质层面的投入很大,但往往忽略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这种教育理念现在现实生活中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过于依赖物质层面的刺激,而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是现代大多数家庭都非常看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在孩子还很小时就为孩子选择超出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课程,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身心负担,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正常发展。在很多家长忙于对孩子智力培育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们思想素质的教育。要知道在子女成长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家庭环境的思想道德熏陶对其以后的成长十分关键,良好品德是人成为社会合格有用之才的基础。

2.2 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当

我国的家庭教育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改变,与过去的那种旧社会教育模式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但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潮流下,很多教育模式已经显得比较滞后,出现了与整体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大部分家长不懂得良好的教育方式,往往易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控制型家庭

这种类型的家庭,其主要特点是女性比较强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女性占主导地位,父亲基本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家庭教育结构容易导致孩子更偏向于女性的个性特点,娇惯、脆弱,而男性品格中的坚强、负责任等优良品质较少得到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很容易依赖父母,自己的性格品质没有特长。不善于与外界沟通,缺乏广泛的兴趣爱好,生活孤僻单调。

2.2.2 打压型家庭

在打压型家庭中父母经常强迫子女做他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做错了事就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惩罚。孩子害怕父母严厉的惩罚而被迫接受表面的要求,但心里的叛逆感越来越强。现代社会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过高的期望值有时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2.2.3 溺爱型家庭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比较脆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在困难面前就很容易退缩不前,缺乏独立自主精神,自理能力较差。一旦受到批评就会感到自尊心被伤害,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又由于他们的低自尊低自信,会使得他们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可能会攻击自我,逃避现实。

2.2.4 放纵型家庭

放纵型家庭是指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给了孩子必要的保障,其他方面就要看孩子自己的。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的孩子任性、孤僻,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独生子女和父母缺少感情的沟通,没有安全感。由于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导,性格变得冷漠,对身边的人缺乏责任感。还有一些独生子女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爱,会故意采取激烈的手段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当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关注的时候,他们就会自我放逐。

2.3 家长自身因素及不和谐家庭关系的影响

2.3.1 家长的文化程度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家长的文化程度会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其教育思想、方式、目的具有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些家长关注的不仅仅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关心子女的情感需要和内心世界,注重对孩子能力和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自身的角色,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没能尽到自身的责任。

2.3.2 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也是影响最大的人,社会学家艾里克森曾经指出,年幼的子女在早期的生活中很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甚至有的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完全按照父母的行为习惯。父母的自身修养水平高低,对孩子的后天环境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小就会深深印刻在孩子心里,父母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孩子自身的行为品质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好多现代家庭父母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对孩子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整体社会环境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切实提高父母的自身修养水平也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

2.3.3 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最依赖、最信任的总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孩子在家里往往都会把父母的关系看得很重要。当父母感情已经破裂的时候,他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冷战、热战,会给予独生子女强烈的刺激,惊吓、紧张、不知所措,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会导致独生子女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长期忧心忡忡、对人不信任,易发生情绪问题。

2.3.4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紧张的亲子关系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孩子无法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甚至有时会把父母的关心当作是一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家长应该注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3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途径

3.1 家庭治疗方法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在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中,沟通模式是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沟通包含自我、他人和情境三个层面。要实现家庭的合理有效沟通,需要兼顾好上述三个层面,掌握其中沟通的艺术技巧,实现家庭内部的良好沟通。

家庭社会工作方法解决亲子关系问题时,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家庭沟通方式。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是最大的,这就需要让父母学会专业的沟通技巧,比如支持、反应、引领、影响及疏导情绪的技巧,以便在此基础上达到最佳沟通效果。其次,引导父母学习有关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正确了解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树立一种全新的子女教育观。

3.2 小组工作在改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运用

根据系统成长理论,个体的成长主要有四个特点:首先,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其次,成长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第三,成长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最后,成长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所谓的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家长们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这四个特性。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更有优势,采取“填鸭式”教育方法,忽略了孩子的发展阶段从而导致问题;
有的家长、老师总是拿优秀的孩子作为榜样来鼓励其他孩子,从而给发展较慢的孩子造成压力,忽略了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均衡性;
有的家长总是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忽视了孩子成长发展的可变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孩子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更好的发展;
此外,目前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化,一切向分数、升学率看齐,这也导致了家长对孩子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从而扼制了孩子其他兴趣的发展,忽略了孩子发展的个别化差异。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家庭小组社会工作者在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小组游戏让家长们了解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认识子女发展的一些规律,从而按照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顺序,在充分考虑孩子的自主性、个别性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不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伤害的教育。因此,系统成长的理论可以启发家庭教育指导者的思路,让我们不断探讨怎样的教育是适合孩子的,面对不同特质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其家长进行有针对的辅导,从而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3.3 社区工作在构建家庭教育网络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时,除了注重家庭内部问题的解决外,还要将这些问题和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联系起来,着重社区环境的改善,以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家庭,还要检视环境是否阻碍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社区为居民提供的资源是否有欠缺之处,社会工作者还要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满足社区这方面的空白,围绕家庭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社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解决当代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知识,家长可以通过互相的交流,交换彼此的经验,也可以了解自己教育子女时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为家长们建立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在社区内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
可以在社区中开展各种亲子训练营活动,帮助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互相认同,了解彼此的内心。帮助家长应对子女的每一个成长危机,同时在活动中提升自我能力,从发展性的角度看待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对孩子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智军.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

[3]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7]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一个多学科的分析框架[J].浙江学刊,2008.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了外出打工经商,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便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且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家庭模式的改变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严重问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探索适应农村留守子女现状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调查,现有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托管的方式,这种监护方式占多数;第二种是单亲监护,这种监护的压力是很大的,既要承担挣钱养家的压力又要承担照顾孩子的压力;第三种是亲朋监护,即由亲戚朋友托管的方式。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剖析

1.缺少亲情关怀,教育弱化。一般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都是年初时出发,年末时回家,一年返家探亲一次,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许多的烦恼及问题也就没有了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另外,情感的缺乏也会引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如内向、自卑,不善与人交往等。

2.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偏低。这种现象农村尤为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老人,要么年老体弱,要么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就无法负担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加之要承担农活,没有能力和精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和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成绩提不起来,也极易出现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3.重成绩,轻教育。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有很多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认为成绩好就是有出息的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不听话”的孩子,这一现象农村尤为严重。而孩子的习惯、个性、情感、价值观等人格和心理健康方面,他们概不关心,不知道这些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培养。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专业机构,有能力、有责任教育好自己孩子;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培养孩子是属于学校应尽的责任,能否成才就全靠学校和孩子自己了。另外,有的家长从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也很少,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与协调。

5.溺爱的教育。由于祖孙辈的血缘关系,祖辈非常爱自己的孙子女。祖辈溺爱孙辈普遍存在于城市和农村,而在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爱,所以祖辈就更易对他们产生怜爱之想法,往往无原则满足孩子一切物质上的要求,从而忽略或较少在精神生活方面关心他们。重养、轻教育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途径

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国家的教育和关怀,面对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要想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关键还在于父母。其父母应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家庭教育意识,切实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外出打工时要慎重选择,考虑孩子,有条件的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即使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也要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常回家看孩子,及时了解他们的近况,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亲情归属和父母的关爱”。

另外,留守儿童的父母还应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上讲究策略,改变以往出于“愧疚”心理而实施的“物质补偿”的做法,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与抚慰,多给孩子心灵上的抚慰和思想上的引导。

2.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与教育观念,多学一些对孩子有着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改进自己陈旧的教育方式。同时,要多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随时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与幸福,为他们创造快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另外,也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推荐访问:孩子 教育 五篇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五篇】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精选5篇) 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