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1发挥历史学科特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表现在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首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发挥历史学科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表现在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首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如在学禹治水时,就可以通过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教导学生学禹高度的责任感;
在学习司马迁的生平时,挖掘出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诸葛亮的相关事迹时,可以挖掘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教师对教材中历史人物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且由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其次,教师通过对教材中近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的近代史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在近代相继遭受到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多次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也进行了相应的抗争,在抗争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些民族英雄和他们的斗争实际就是教育学生爱国最好的素材。另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还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带领中国走上新的道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真正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才最终走向新时代。教师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讲解,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对新中国建立的重要性,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2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只有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占有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只有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够有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和学的过程融为一体,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下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来对圆明园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烧成一片废墟进行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为什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我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心中的愤怒和痛恨不言而喻。中国近代史中这一段段残酷的史实教育了学生,也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也能够对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效果比教师的一味说教要强得多。
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是素质教育中应当重视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尽量对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声音、光照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多方面地体会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时互动,更直观地展现出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如讲解二战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或电脑,通过影片或历史图片,向学生们直观地演示希特勒是如何发动战争,日本如何突袭珍珠港,还有日本是如何节节溃败最终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的。这些场面真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起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感性认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对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独立性都能够进行有效培养。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对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相比于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历史博物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兴趣,就会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如在学习完鸦片战争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对“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灭亡么?”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用网络和课外书等工具,对相关知识进行仔细研究,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阐述,最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说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迂腐,封建社会随着历史的前行也必然会被取代。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知识,还在搜集素材的同时锻炼了自学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结语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历史是一部大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通晓古今之事,看尽社会变迁。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因此,从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十分必要。
1.1培养青少年建立正确三观的需要
“现行教育缺乏引导人既了解自己国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缺乏了解别国对人类文明贡献的研究;
缺乏培养尊重公理,并在此前提下尊重差异和多元性的现代人的气质的功能。”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心里不成熟,单纯的靠他们自己的认知去认知世界,去看待社会问题,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比如,他们没有经历革命,就不知道到为什么去拥护共产党?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发达,还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如果没有历史教学,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难免会出现差错,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通过历史学习,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培养青少年民族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需要
热爱自己的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出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人,要为自己祖国的灿烂文化而自豪,要认识到人们对祖国的这种神圣感情是与我们的共同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们总要在自己祖国的这个政治、文化、社会的特定环境中生存、斗争,祖国给我们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而培养这种爱国的思想品质,学习历史是做好的途径。
1.3拓宽知识,提升思想境界的需要
知识面的宽度与思想境界是奠定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关键,因为只有思想境界高的人,他的胸怀也宽广。能做到与人为善;
能做到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能够爱心助人。而历史是一部丰富的人生教科书,通过历史人物的借鉴与学习,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因此,通过历史学习,在拓宽他们知识面,提升他们思想境界的同时,五行之中加强了德育培养。
2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2.1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可以了解无数的爱国主义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源泉。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商朝的青铜器与天文历法、秦朝的兵马俑与万里长城、汉朝的造纸术与地动仪、隋唐时期的赵州桥、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与指南针,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为中华振兴而奋发: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林则徐虎门销烟、大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本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些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爱国主义素材,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使他们思想得到升华,点燃他们的爱国之火。
2.2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司马迁曾说过:“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当代中学生所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要学好与考试有关的科目,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能考上名牌高中、名牌大学,就会有很好的前途,对其他的漠不关心。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只追求高分,思想倾向存在明显的“功利性”,从而导致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狭隘,精神空虚,一遇到挫折便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所以要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用确凿的史实与饱满的热情,让学生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在人们的理想中存在,都是人类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这些理想的东西才变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东西。人类理想的实现是没有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历史就会为我们提出更多新的目标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上无数的历史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才激发了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3在历史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
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作为文明的标志,延续至今。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而通过历史教学进行集体注意培养有着很好的优势。关于集体话题在中国历史中可以说是举不剩举。如:原始部落的发展如果没有集体主义的存在,那他们就不能打败野兽的攻击,不能克服艰难的环境,人类就不能繁衍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正因为全国人民各个阶层这个大集体的集体注意精神,我们才能抗战胜利,有今天的新社会;
在当代,全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度过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难关。可见,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们了解集体主义的作用和重要性,无形中加强了他们集体主义培养。
2.4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的传统美德可谓是源远流长、深入人心,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历史的学生,可以加深青少年的美德教育,塑造正直、友善的人格品质。如通过孔子儒家文化的学习,让青少年懂得:立志勤学、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劳俭朴、谦虚礼貌等;
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如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宵”,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戚继光“封侯非吾志,但愿海波平”,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时,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因此,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青少年的美好思想品质。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
内容创新;
研究
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分析能力等实践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初中历史教育实践研究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了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教学创新的方式,提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问题研究
1.历史问题中重视表象问题,轻本质研究
在当前的历史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育者在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历史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现象轻本质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到历史教学课程课时的制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问题本质的教学过程需要大量的教学课时进行分析。但是因为当前的初中历史属于副科,在教学课时资源中往往学时较少,本质教学难以得到开展。二是教育大纲的内容限制。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大纲对于历史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工作指导,这就使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难以很好地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2.历史概念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与运用
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初中教育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利用教学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保证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的历史教学重视记忆教学内容,轻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主要与我国初中历史的教育理念有关。在我国长期的初中历史教育中,重视理论内容,轻视历史实践内容对学生的指导意义,重视历史时间段、概念的记忆,轻视历史对我们的影响,一直是历史教育理念中的重要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创新研究
1.利用辅助教育内容做好历史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素质教育的实践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做好历史教学工作。这些辅助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模式:一是兴趣学习模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历史与传统文化发展研究是社会的重要文化研究内容。所以对于历史文化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较多。利用兴趣研究开展业余文化小组活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开展课题教学工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较为简单的历史问题,利用学生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这种研究的开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了解历史本质,保证历史学习效果的提高。
2.做好实地考察学习工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学习内容为主的理念,对于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内容,做好实践性教学工作,保证实地考察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实地教学工作的开展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博物馆学习。在当前的历史教育过程中,各地区历史博物馆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历史博物馆中的各类文物与文献内容的介绍与参观,对于学生客观认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历史实地考察学习。在部分初中历史教学中,做好实地考察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历史观念的养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抗日战争历史教育中,参观当地的抗日战争遗址或纪念馆,促进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产生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学生历史观念的养成很有必要。
3.结合思想教育做好历史教学工作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与近现代历史中,各类思想家与名人在思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历史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工作,利用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历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是历史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将思想教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对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将历史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对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这种结合式的教学模式将是今后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历史教学内容的创新工作,是做好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正因如此,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针对当前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工作方法开展了实践教学研究,提出了历史教学内容创新的工作措施,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高久红.基于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历史人物价值引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目标 社会实际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历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历史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做好历史教学工作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文明的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变化,初中历史教育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最为典型:一是历史教学的目标;
二是历史教学方法;
三是历史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关系。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历史教学只有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历史的社会功能。
一、历史的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教育理念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于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基础知识两者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看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而不单纯是知识的积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一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轻视基础知识教学的现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诚然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可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没有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就谈不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历史思维能力又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态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包含三个部分:中国古代史;
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中国古代史是初中历史的基础。在初中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记忆背诵,同时还要求领会贯通。只有真正把握住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教授中国古代历史就非常容易。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中华文明的发展,民族关系的演变,政治制度的嬗变,经济重心的转移,这些角度来进行讲解。把握主线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有许多,”[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讲故事。初中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故事性很强。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语言,通过设计一个个小故事来进行讲解。应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在讲解“秦王扫六合”的时候,学生大多对秦王嬴政的身世,个人经历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通过参考《史记》中关于秦王嬴政的记载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二)知识串联法。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都是依据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知识串联法来进行讲解。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掌握历史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科举制的创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前朝选人用人制度对比起来进行讲解。汉朝的征辟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等都可以串联起来尽享讲解。这对于掌握我国历代的用人制度很有帮助。又例如,在讲解明朝君权的加强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到中国历代君主专制制度来进行对比,从中就可以发现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不断集权的过程。
(三)以点带面。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各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点可以结合多个面来进行讲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坚持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例如,在讲解贞观之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寒门这个概念来牵涉出贞观时期的用人制度。
(四)用语文教学方法来教授历史。文史不分家,中国古代的历史历来是文史不分家的。我们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学会运用语文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秦王朝的暴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读贾谊的《过秦论》,苏辙的《六国论》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读这些古文会让学生对秦王朝的暴政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下初中历史考试中有许多都是材料题,此时语文能力不够就无法考出好成绩,此时就需要提高语文能力。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历史与社会实际有密切的联系,考察历史有助于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历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初中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对于中国当下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意义。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的有效教学对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结合当下热点来进行讲解。要“将历史教育与社会现实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历史精神,理解历史的现实意义”[2]。例如,在讲解三反五反运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来进行讲解。又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时候,教师就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人们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方法和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这两类矛盾,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模式;
试题讲评;
创新课堂
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义务和责任,21世纪的初中生更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担,向外国乃至全世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先要学习历史,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从初中开始接触历史这门课程,起初只学习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学习它的起源、背景、过程以及各种积极、消极的历史影响,以古代历史事件过渡到现代文明,指导我们正确生活。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过渡到对某一历史阶段的学习,通过学习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情况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总的来说,对于一些没有学习热情的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可能会有些枯燥,课本上大多都是一些索然无味的历史史实。因此,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之初,首先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工作,先带领大家了解“历史”,让大家对这门课有个大概概念。其次,历史教师要尤其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尽量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使被教育者接受知识教育模式。主要强调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直以来教师多采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将所有教学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受教育者学生来说,在老师的知识灌输下,只能被动接受,不利于受教育者进行思维上的跳跃,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今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各方面教育方式的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对于初中历史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之初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一定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不然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将历史学好的,更别说以后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了。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一定要在开课前承担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担。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许多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并鼓励学生课下收集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并在班里讲,通过讲故事对历史有个最初的印象。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在课下收集一些历史纪录片和小视频,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写观后感。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学,教师都要牢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导作用。在上课前老师可布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浏览,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思路,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找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讲解本节课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对同一知识点听到不同的见解,还能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地位,贯彻了新型教学模式的理念。同时,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及时指导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以免学生在某些问题的见解上出现错误,以至于在考试时出现错误。
二、试题讲评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各种知识以应对中考,因此,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目的最直接的是应对各种考试。纵观历年来的中考历史题目,无非都是一些结合当下并能联系课本知识的要点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只要你对历史背景知识有足够的掌握和理解,基本上都能手到擒来。因此,一定要学生多多关注当下的时政要事,对一些最近发生的大事件加以关注。在试卷讲评时除了试题讲解,也要将知识点与时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握时代潮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我形成了自己试题讲评的方法,而且对于帮助学生解除疑惑、提高解题能力有很显著的效果,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初中历史试题大多符合当代流行趋势,且一定会与课本知识相关联,在试卷批改后,教师应对学生所出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传统的试卷讲评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这种讲题方式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无疑可以解除疑惑,提高解题水平,但对一些成绩稍弱的学生来说不可取。因此,我通常采用学生讲解试题并加以辅助讲解的方式进行试题讲评,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类试题的印象,下次遇到可以做到得心应手的解答;
二来学生的思维通常大同小异,由学生来给学生讲解可能更加切合学生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另外,在学生试题讲评之后,历史教师可强调相关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学生对这套试题的印象,毕竟像历史这种文科类学科出题一般都大同小异,只要掌握了一个题型的解题方法,其他问题也就简单了。最后,历史教师最好多关注当下发生的时政要事,并经常在课上与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关注时政要事,将时事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初中历史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格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通过摒弃传统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试题讲评,以学生为中心对试卷开展评论讲评,让学生无论在新课教授上还是试卷评析上都占据主导地位。热切关注实事新闻,争取最大限度地与所学历史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看新闻,关注国内外的大事件,始终保持对热***的敏感度。保持最大的历史学习兴趣,不断努力一定可以创造佳绩。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 教育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五篇】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5篇)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