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新生儿教育的意义(5篇)

时间:2022-12-17 15: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新生儿教育的意义(5篇)新生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章  婴儿教育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  1.国内外婴儿教育的研究成果、婴儿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现状。  2.婴儿教育学的产生和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教育的意义(5篇),供大家参考。

新生儿教育的意义(5篇)

篇一:新生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章

  婴儿教育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

  1.国内外婴儿教育的研究成果、婴儿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现状。

  2.婴儿教育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及任务。

  3.婴儿教育发展对我国及儿童成长的意义。

  教学重点:婴儿教育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自读、集体讨论交流、归纳的形式学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导课:

  我们要学习的是婴儿教育学这门课,什么是婴儿教育学?(讨论交流)——婴儿教育学就是研究婴儿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婴儿这么小能不能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一百多年前,一位妇人带着两岁半的孩子来到达尔文的家中。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在幼儿教育方面也颇有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给孩子写成长日记的人。妇人问:“尊敬的先生,我现在给孩子开始进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达尔文答:“不,女士,您已经迟了,整整迟了两年半。”

  可见,我们能为孩子的成长所做的不是早了,而是晚了。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就明确表示:孩子的教育要及早进行。但是,直到现在我们才重视起婴儿教育问题,有些遗憾;但也庆幸我们的觉醒将给孩子们带来福音。——课件“早教之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婴儿的基因如何为其脑部发育提供原始材料。但是,脑此时还未发育完全,为此婴儿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汲取信息,以确定使用能源的最佳途径:基因提供人类可达到的智力水平的潜力,但外界环境决定这种潜力被实现的程度。

  脑部学习与发育的绝大部分过程都发生在突触形成的网状物里,即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狭窄的间隙内。正是这个网状物决定了信息在人脑中的传递方式和效率。而婴儿的经验,特别是它在头12个月里得到的经验,决定了突触连接的方式。

  准备学习?

  芝加哥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彼得·胡滕洛赫尔对人类从婴儿到成人时突触连接数目的变化做了大量研究。他使用高清晰度的显微镜,计算出人脑不同时期的突触连接数目。得出的结果引人注目:

  ·婴儿在出生时,大约有50万亿个突触连接,这个数目相当于成年人的1/10。

  ·孩子3岁时,突触连接的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万亿。

  ·到了14岁,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和成人大致相当。

  为什么一个婴儿拥有的突触连接会超过他最终所需要的数量呢?答案似乎是只有有了大量丰富过剩的突触连接,婴儿才能学会处理他所面临的新环境。最终,大脑学会了使用俄语或波斯语,学会了用筷子或刀叉吃东西,学会了在南美丛林中跟踪猎物或者在纽约的大街小巷中穿行。那么,为什么后来突触连接的数目又会减少呢?

  经验:智力的食粮

  在早期,你宝宝的每次新的体验都会导致他脑内突触连接数目的增加,以及突触密度的显著增大。当经验越来越丰富时,他的脑部就通过一次突触筛选的过程来塑造自己。研究证明,突触之间存在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经验。一个突触被使用的机会越多,它就越有可能被永久保留下来。例如,你的宝宝每听到一次你的声音,他脑部的某些突触就会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在多次听到你的声音之后,处理这个

  信息的突触连接就会加强,这部分突触就会存活下来。而那些不被经常使用的突触通常就会枯萎或死亡。这个过程,科学家们称之为突触演变。通过突触演变,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变得效率非凡。

  有力证据:人类脑的突触密度图略

  杰西·勒罗伊·科内拉:《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发育》,1-8卷,哈佛大学出版社1939-1975年重印本,马萨诸塞,剑桥。

  如果你想提高你孩子思考及汲取知识的能力,早期的教育非常关键。

  ——彼得·胡滕洛赫尔,神经学生物学家

  有力证据:脑在婴幼儿时期的可塑性

  在脑部受到损伤后,婴儿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愈合能力。人的语言能力的发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正常语言功能的成年人,主要是用脑的左半球处理语言信息。

  研究者已经发现,脑的左半球受到损伤是如何影响婴儿学习语言的能力的。许多研究还发现,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脑的左半球受到损伤的婴儿,他的语言获取功能会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因为婴儿的脑的右半球内的神经元替代了左半球神经元的许多工作。但是,这并不表示在此类情况下,婴儿学习语言的能力会以正常速度发展。孩子在词汇创造以及语法使用能力上出现延缓的现象是明显的,但即使脑部受到的损伤相当严重,以至人们认为其语言能力永远也不会形成,但事实上,孩子语言功能发育还基本上属于正常。

  但是,同样是脑部受到损伤的成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脑部不能再对自身进行修复,绝大部分的语言功能会就此永远消失。

  突触竟如此之多?

  你也许想知道,如果人脑内突触的数目不减少会发生什么情况。会使得宝宝更聪明吗?答案是“否”。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如果不能去除脑内多余的突触连接,会导致发育紊乱,甚至还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

  我们今天学习婴儿教育学的目的是什么?(讨论交流看法)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婴儿提高适应环境的本领和驾驭环境的能力。婴幼儿教育学不仅可以锻炼婴幼儿身体上的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婴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婴幼儿教育学可以锻炼婴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训练以及人格素质的修养等等,将会使得婴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健康的发展。

  你们希望通过学习婴儿教育学学到什么?(讨论交流看法)——交代婴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本学科的学习将分为五部分:各年龄段婴儿身心发育、营养膳食、日常照料、育儿策略、育婴机构。课堂学习过程分为:育儿要点(发育要点、护理要点、饮食要点等);专家建议;亲子乐园实训场;百花超市(游戏、玩具、体操);博客平台(同学们提出的疑问、署名、下节交流)。

  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来认识几个人、记住几个网站、阅读几本书。

  今天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观念——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老师!

  讲授新课:

  一、婴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

  早期的科学研究中把不会说话的1岁前的孩子称作婴儿。70年代以后,对1岁前和1岁后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资料并未显出两者具有重大的质的差异性。该时期,人们倾向于把婴儿期规定在0~2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婴儿的发展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亦扩大到思维中的表象水平,学者们试图把婴儿的某种水平的认知策略、同伴关系发展、个性特征的显露等方面纳入

  婴儿期中,于是婴儿期扩展到0~3岁。由此,婴儿教育即是指对从出生到3岁婴儿的身心发展给予关心、干预和教育的过程。0~3岁是人的神经系统、心理发育最快的时期,已经具备了接受教育的基础和条件。人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语言、思维和社会行为都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开发和培养。婴儿从躺卧状态发展到随意走、跑、跳、用双手熟练地操作自己所熟悉的物体,从自然的哭叫声发展到用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形成初步的社会意识和行为,是周围环境刺激、熏陶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婴儿提高适应环境的本领和驾驭环境的能力。婴儿教育学不仅可以锻炼婴儿身体上的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婴儿的各种良好习惯及人格素质等,使得婴儿在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成长。婴儿教育学就是研究婴儿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婴儿教育泛指出生至三岁儿童的教育,包括婴儿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婴儿社会教育指由社会设置或资助,指派专人辅导或实施的各种教育机构。形式多样,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亲子园为主。此外,还有胎儿学校、家庭托儿站、游戏小组等。目前,由于大部分婴儿尚未进入托儿所、幼儿园,而是以家庭教育为主,育婴师越来越成为家庭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的需求。因此,婴儿教育学也兼顾到指导家庭教育。

  (二)、婴儿教育学的任务和内容

  婴儿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总结中外婴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我国婴儿教育的经验,以探讨我国婴儿教育的规律及发展趋势。提高婴儿教育水平,指导婴儿教育实践,帮助托儿所、早教中心、亲子园和家庭科学地对婴儿进行教育,为培养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婴儿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婴儿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婴儿成长过程中,怎样对婴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婴儿在身体、智力、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规律。婴儿教育学阐述以下内容:本门学科的对象、任务和婴儿各阶段的发展指标、婴儿期的保健与护理、婴儿动作技能训练方法、婴儿教育引导的策略、婴儿智力开发指导、婴儿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措施、婴儿教育机构、育婴师及培训等。

  婴儿教育学与其他教育科学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应以普通教育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和需要,丰富和加深婴儿教育学的内容,密切联系儿童生理学、儿童卫生学、儿童心理学及遗传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婴儿教育学是一门新学科,通过教育实践的探索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将不断进步和完善,成为一门指导婴儿教育工作和指导家庭教育的更为完善的科学。

  二、婴儿教育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婴儿教育伴随人类发展的历史早已存在。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就有“教子婴孩”、“早欲教”的提法,主张对怀抱中的儿童给予教育;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母育学校的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的儿童应在母亲的身旁接受教育。由此可见,很早以前就已经把从出生到三岁作为教育的一个阶段了。

  十五世纪以前,人类就已积累了教养婴儿的经验,散见在谚语中。“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我国古书中也有一些记载,如《大戴礼》的《本命》篇中提出关于出生后年龄特点的记载,即三个月后能转视而看见东西,八个月生齿然后能食等。《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儿生后选择保姆的要求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进行教育。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朱熹也认为婴儿出生后,“乳母之教,所系尤切”。乳母必须有“宽容、慈、惠、温、良、恭、敬”等品质,主张儿童应“教之以事”,从小养成德行。这说明我国古代就重视幼小儿童的教育。康有为也论及婴幼儿教养问题,提出凡婴儿出生后,满六个月即断奶,产母离开人本院,婴儿则被送到育婴院养育。一律由公立

  政府另请专人负责养育之责。民国以后,熊希龄创办婴儿教保院对0~4岁的孩子进行养育,成为儿童的幸福乐园。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将新生到学前儿童时期分成四个阶段,即新生婴儿期、乳儿期、步儿期、幼儿期,并详细论述了各阶段的发展和教育要点,所著《家庭教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百科全书”。建国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振兴和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如《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等,使其婴幼儿教育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在国外,一些思想家、哲学家提出关于婴儿教育的主张。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儿童出生后应交给国家特设的养育所,由专门的保姆抚养,母亲去喂奶。亚里士多德也主张婴儿出生后喂母乳,从小要运动,并习于寒冷。认为五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以免影响其发育。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在婴儿期间就要重视他们语言的发展,强调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并指出游戏对儿童智慧、品格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中世纪,教会垄断教育。强调对儿童的驯服,一味压制儿童,教育发展受到禁锢而缓慢。

  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著作中,也有婴儿教育的论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所著的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中,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是主要的教师,对一至六岁儿童进行教育,并详细论述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英国哲学家洛克则认为儿童生来象白板一样,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重在后天经验的获得,并提出一系列建议。而我国在这段时期蒙养教育有一定发展,但较缓慢。

  十八世纪以后,有一些学者对婴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如德国的提德曼、库斯谟,法国的库格门、泰恩等,都对三岁以前婴儿的行为发展进行了观察记录,提供了最早的原始材料。而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根据对自己孩子的长期观察而写成其代表作《一个婴儿的传略》。这是最早的关于婴儿发展的观察报告之一,为婴儿教育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三岁的发展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把婴儿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他阐述了遗传、环境与教育在婴儿发展上的作用,有力驳斥了“白板说”。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儿童“天性——教养”之争。华生和雷诺极力推崇“教养说”,并在1920年做了关于婴儿恐惧产生及消除等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实验,华生等人由此片面地夸大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婴儿发展结果的差异是由后天经验决定的。而格塞尔极力推崇“天性说”,并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和长期的研究来证实婴儿发展有其内在的不易改变的规律和顺序。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儿发展是集体——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的产物。但他主张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次序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生物特性,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先天因素作用的结果。40年代中后期,由于二战,造成许多婴儿与母亲分离与贫困,因此比较重视和研究婴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问题,最终形成了依恋、社会联结、母爱剥夺等是影响婴儿情绪、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的看法。另外,此间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婴儿发展量表和测查工具。使人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婴儿发展状况和成熟水平。

  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猛烈地冲垮了记忆事实的时代,它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从传授知识向发展智力的转变。由于社会、教育和心理研究等多方面的原因,婴儿发展研究又得到关注和振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早期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零岁教育理论应运而生,从此儿童教育不仅在实践上

  重视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在理论上也向下拓展并形成了更为完整的儿童教育理论体系。继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婴儿心理学家,在各自专长的领域里开展了卓有成效且极富开拓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零岁幼教理论的产生,一方面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因现代科学如超声波、光纤维等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那种对腹中胎儿看不见,摸不着的局面。借助现代科技,人们发现腹中胎儿具有令人吃惊的能力。美国学者托马斯·伯尼指出:母亲和胎儿之间存在着生理的、行为的和同感的三条信息传递途径,胎儿从五六个月起具有惊人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导致胎内学习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胎儿宫内学习”措施,开发胎儿的潜在智能,使胎儿出生后具有同龄孩子不具有的智力和良好的个性。英国埃克斯特大学研究员艾伦·斯莱特说:“新生儿的微笑、眼神和发怒是在母体内新学会的一种特殊语言。”类似的论述,不胜枚举。这些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对胎内世界秘密的揭示。使胎教研究科学化、现代化,从而为初步地形成现代胎教理论——零岁儿童教育奠定了基础。

  对零岁教育进行系统论述的当推日本企业家、幼儿教育家井深大。他认为零岁是幼儿教育最佳时期,“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只要从零岁起的教育得法,就能够发挥惊人的能力。”井深大认为婴儿智能的特点是模式认识,提出进行模式教育。他认为“婴儿那种‘死记硬背’的能力”,是远远超过大人的。“对婴儿来说,记住某些东西,既不费事,也不痛苦——并无难易之分。”因而井深大主张用模式对零至2岁的婴儿进行硬灌,死记硬背或填鸭式的教育,认为这种“幼时从生理上输入的基本模式,在长大以后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成为长大以后自然学会相关联领域知识的基础。

  美国著名的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本杰明.布鲁姆,1964年发表了《人类特征稳定与变化》,他认为智力发展的速率是:1岁儿童达到20%,4岁时达到50%,8岁时达到80%,12岁时达到92%。也就是说,人的智力3/4是在入小学前形成的。这就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进入80年代以后,婴儿的教育研究成为世界人类发展研究的热点。首先,妇女就业率不断增长,带来婴儿身心发展的新情况,婴儿寄养及托儿所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其次,随着各国科技竞争加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这种形式推动了心理、教育学家对于个体早期智力、能力、发展关键期及早期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而且,人们认识到要了解人类复杂的意识的内在机制与起源,最好是从研究人类新生儿的行为开始,而不是低级哺乳动物。同时,现代研究技术、手段的产生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适用于婴儿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使婴儿教育研究最终蓬勃发展起来。

  教育实践证明,婴儿教育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整个国民的素质。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独生子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格外重视优养优教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许多地方创办了新婚夫妻学校,90年代初,创办了妇婴保健院。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婴儿教育,日本学者就提出0岁教育太晚的主张。世界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提出脑潜能储存概念,认为0至3岁对脑潜能的储存,比以后其他智力、体能投资都更重要。

  0~3岁婴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已成为世界共识。在我国,0~3岁早期教养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开端。1999年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将0~3岁婴儿的教育纳入到教育部整个工作计划中。”在政府第十五个工作规划,又将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写进十五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又以立法的形式大力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为此,上海实施了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改革,提出了对0~3岁婴幼儿实施科学的早期教养普及工作。目前,我国婴儿教育已与世界接轨。国务院2001年5月

  22日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重视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制定了《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于2003年2月正式颁布。提出了科学育婴的理念和知识体系以及训练方法,突出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到2007年4月,上海19个区县都建立了早教指导中心,下设412个指导站;从2007年起,0~3岁婴幼儿家长一年内可获得4次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接受指导服务普及率已达到了90%,使25万个0~3岁婴幼儿家庭直接受益。2008年5月8日上海市教委为年轻母亲们送上了一份厚礼,《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修订版正式向社会公布。《方案》首次全面提出了0~3岁早期教养的理念和做法,不仅将成为上海托幼园所的工作指南,也将成为家庭教养的重要参考。其实,为顺应政府和市民对学前教育的要求,更为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在2003年,历时一年,由行政、教研、科研、学前教育和儿童保健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编制的《0~3岁方案》就正式出台,这标志着上海市的学前教育在新世纪里登上了新的台阶,将创造新的辉煌。2004年福州市教育局也将0~6岁列入幼教改革目标,进行教育试点。上海市教委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在未来5年内,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0~3岁婴儿教育。《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把婴幼儿接受教育的法定年龄提前到0岁,目前,市教委已委托西南大学编制0~3岁婴幼儿教养大纲,以促进婴儿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早期教育已经开始受到父母的重视,“人生头三年,教育最关键”,“孩子的成功之路始于零岁教育”等零岁教育理论及其宣传,已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家长所认同和接受。这都必将推动我国婴儿教育的迅速发展。虽然婴儿教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但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事业,我们必将做好这一事业。

  三、婴儿教育发展的意义

  思考讨论:结合生活感受谈谈婴儿教育发展的意义。

  总结:总结知识体系,指出知识要点

  思考与作业

  1、婴儿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有何进步?

  2、婴儿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推荐阅读:

  1.梁志燊(shen).学前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开发儿童智力是提高民族文化的基础工作

  ——费孝通

篇二:新生儿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要对宝宝进行早教教育

  关于早教,大多数老百姓都不再陌生,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不明白对宝宝进行早教教育有顾虑什么好处。而让宝宝从小就开始接受早教教育到底有没有益处呢?下面听听早教培训基地加盟中心专家是如何说的。

  所谓的学到老,活到老。从孩童一出生开始,就要学很多新事物,学习如何哭,学习如何说话,学习走路等等,这些都新纪元是婴儿对于新世界的思考。而在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论任何一个人年轻人都要经历学习的道路。学习的本身,存在着很多宽泛的意义,不仅仅假如停留在书本上。而刚出生的婴儿,他靠他的味蕾来体验着这个世界辞汇的新奇事物,这就过程也是学习,不用专意去为孩子安排什么,只要他醒了,就会用的感官来探索丰富他对外界的认知。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去教他们,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给他提供贷款外界对他的刺激,孩子也会感到很孤独。这就需要大人要正确的学习如何理解孩子自身传播出来的信息。

  每个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都会是学的天才,这些新生儿婴儿在这个阶段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而对于卡杜尔县家长认为,让孩子过早的接受早教教育,会让孩子感到累,认为以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学习的机会也很多,这个时候就不要让小孩子接受学习了,每天只要吃好睡好就可以了。实际谬误不是这样的,在小孩子的婴幼儿阶段,我们通常指的早教教育工作也就是指丰富她对外界的认知,让目麦的感官得到更多当更的刺激,才能通过这些外界的潜意识对孩子的刺激让小孩子方能的大脑发育达到他自身的最佳水平。

  所以这个阶段的学习是不同于我们旧式关键期的教育学习。通常,我们接受的教育,在学校里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这些阶段,都是要学习一些知识,但是这个早教教育是不要求你学会什么知

  识,或是掌握什么知识,这个学习的过程只是要求保持好的兴趣。让孩子的大脑能够发育到更好的水平。

  我们通常都能看到孩子有吃手的习惯,而这个吃手就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刺激,让自己有一些愉快的情绪。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认识外界的知识,看到外界的各种事物传递的信息内容,或者用自己的身体、手、脚去接触不尽相同的事物,这些都可以称作是孩子学习的父母一个整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们的大脑结构内分泌从生理上、功能上才发育的健全。

  提醒:对宝宝的早教教育并不能与智力开发相提并论,爸爸妈妈要把早教结合在孩子日常的活动中,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鼓励、诱导、和帮助。让宝宝在早教中学习到更多儿童教育的东西。

篇三:新生儿教育的意义

  0—3岁婴儿教育的意义

  一、教育的意义

  我国《3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的教养原则是:在婴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都有保健与教育两重任务。基于0~3岁婴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与培养密切配合来进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即称为教养结合,这种教育的方式是在对婴儿的生活照料、护理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教育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婴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优良的社会新一代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婴儿教育的生理基础

  科学研究显示:大脑是一切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参见图2.2)。从脑重、脑皮层结构以及脑机能的变化程度等反映大脑发育、成熟情况的一系列重要指标来看,婴儿时期的大脑发育优于身体发育,已接近、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人的成长发育取决于对脑细胞刺激的程度,人脑的发展是婴儿接受教育的物质基础,也为婴儿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2、婴儿教育的心理基础

  研究表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展只存在于其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形成某些特殊的能力。心理学家称这种特定时期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称为“敏感期”。

  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智力是大脑发育的集中表现。大脑的结构和机能虽然受遗传影响,但却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发育完善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婴儿的智力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婴儿大脑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婴儿从呱呱落地到3岁,是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期,尤其在2岁左右,学说话的积极性最高,心理学家常把这个时期称之为孩子“叽叽咕咕,滔滔不绝”时期。

  感觉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说过:“感官的作用是一切心理发展的基础”。从婴儿感官的整体发育状况看,3岁以前是进行感觉教育的关键期。

  自我意识形成(人格培养)的关键期。3岁左右,婴儿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正确,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同时,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逐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分化出来,在行为上力图摆脱外界的束缚,出现“第一反抗期”。近代科学认为,3岁已经在人生道路上跨进了新的阶段,在体格、神经、心理和智能水平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人格是否健全在3岁左右就奠定了基础。

  3、教育对婴儿成长的导向作用

  成果研究表明:0~3岁的婴儿不仅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向外界环境提出

  自己的要求,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说明,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就需要教育,也能够接受教育。婴儿的发展需要教育,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婴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婴儿智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接受教育的环境,决定婴儿之间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受教育的时间和程度。对婴儿进行教育的环境的条件,即在大脑敏感期接受外界的刺激状况,直接决定婴儿智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的职能是帮助婴儿发展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把激发人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婴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按照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观点,判

  断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是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让婴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二、婴儿教育常存在以下的误区:

  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过分强调知识灌输,把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把智力开发等同于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各种早期教育方案效果的追踪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学习的知识和读写算训练的效果是短期的(大约可以持续到小学4年级)。

  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婴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没有社会经验和固定的模式。所以经常会犯各种“错误”。如果时时处处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就会让婴儿失去信心。对婴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第一次”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过早进行专业训练。过早地确定培养目标,过早地进行高强度训练,不利于婴儿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的早期教育必须是尊重儿童(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需要、发展特点)的教育。真正体现早期教育的价值,使它成为人一生良好发展之基础的因素是期间形成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4、关注婴儿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对婴儿进行早期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婴儿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个体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婴儿的早期教育也是提高义务教育效益、消除贫困(包括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的社会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关注婴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发展知识经济、提高民族素质,必然要重视早期教育。我国0~6岁的儿童超过l.3亿人,通过对婴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必将对培养亿万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篇四:新生儿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

  婴儿教育

  婴儿,也称小儿,其教育是学前教育阶段的开始部分,也就是0~3岁时的教育。

  第一节

  婴儿教育概述

  一、婴儿教育的意义(简答,p64)

  (一)婴儿阶段是儿童期生长和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的阶段,适宜的教育可保证孩子发展顺畅

  从出生到3岁是儿童生长变化最快的时期。如:

  出生时:身长约50cm体重约3kg第一年:身长约75cm,增加25cm,为1.5倍;

  体重约

  9kg,增加6kg,为3倍。

  第二年:身长约85cm,增加10cm;

  体重约11.5kg~12.5kg,增加约2.5~3.5kg3~6岁:身长每年约增3~4cm,体重约增1kg。

  大脑的生长和发育:成人脑重1500g,是体重的1/38~~1/40;大脑的总细胞数约140亿个。

  —3月~~18个月,是大脑快速生长和发展的时期。

  出生时,脑重为成人的25%(375g),体重的1/8~~1/9;

  6个月,脑重为成人的30%(450g);

  12个月,脑重为成人的60%(900g);

  30个月,脑重为成人的75%(1125g);

  3~~5岁,两年中,增15%,脑重为成人的90%(1350g)。

  7~~8岁时,脑重与成人无区别。

  由此看出,在2岁前,进行适宜的教育对孩子的脑功能和结构,会有良好的影响。

  (二)婴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许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最强,适宜的教育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期是指学习或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期,是由爱地理生物学家劳伦茨(Lorenz,1903--1989)提出来的。

  1婴儿期是脑生理发育的关键期。适当的营养、运动、感觉和语言训练锻炼。如,人的视觉最敏感关键期,是在出生后半年内。

  2婴儿从出生到3岁,是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期。等等。

  (三)婴儿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初始时期,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能够促进婴儿身心的发展并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婴儿在身体、情感、社会性和智力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处在萌芽时期,逐渐地形成一个人发展的各种倾向,对以后的发展留下深深的烙印。

  婴儿基本没有生活能力,进食、饮水、盥洗、衣着,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与人们和周围环境的接触等,完全依赖于成人。只有在成人的抚育下,才能生存,促进身心的发展。

  二、婴儿的发展特点(p67)

  从出生到3岁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的阶段。

  特点:主动性、有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身心发展关联性。

  详见表3—1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主要标志(略)(p68--69)

  三、婴儿教育的任务

  1、身体发展;

  2、认知发展;

  3、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4、对美的感受与兴趣的发展。

  四、婴儿教育的原则

  1、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原则;

  2、注重感知与动作发展的原则;

  3、主动性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

  五、婴儿教育的方式

  1、家庭教育;

  2、托儿所或托班;

  3、社区亲子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占有主要地位。

  第二节

  婴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一、婴儿的喂养p75(一)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通常是指4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加任何辅食、代乳类食物,而是以纯母乳喂养。

  (二)及时添加辅食

  注意事项:

  1、根据年龄增长,按照由一种到多种,纯流质、半流质到固体食物的顺序添加辅食。

  4~~6个月:可添加,蛋黄、菜泥和稀粥。

  7~~8个月:可添加,稀烂的面条、碎菜、蛋、鱼、肉末、豆腐以及烤馒头片、饼干等。

  9~~12个月:辅食种类、数量,逐渐增加。

  12个月以后:逐渐断奶,过渡到以辅食为主。

  2、营养搭配合理,并做到细、软、烂。

  3、单独烹调,做到色香味俱全。同时避免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营养过剩等。

  二、婴儿的生活护理p75婴儿的生活护理,一方面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地进行,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婴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设备:要保证婴儿居住的室内环境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要提供给婴儿环保、安全、卫生的活动场地和用具。

  (二)保证衣着干净、整洁、舒适

  (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1、睡眠时间:刚出生时,几乎全天睡眠;2个月以后从18小时逐渐过渡到13小时。

  2、睡姿:一般采用仰卧和侧卧,大一些后,短时间采用俯卧。注意交换睡姿。

  3、单独睡眠:利于发展儿童的独立性。

  (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经常洗澡,养成情节卫生的习惯;

  2、清洁口腔卫生,养成刷牙的习惯。

  3、养成天天洗脸、洗手、洗等。

  (五)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要按计划免疫程序及时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积极预防各种疾病,及时发现婴儿的各种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治疗。

  三、婴儿的运动能力培养p77(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尾规律

  首先能控制脸部、颈与肩的肌肉;最后才能控制褪与脚趾的肌肉。

  2、远近规律

  从身体的中央到四周,对头与躯干的控制早于对四肢的控制,对手臂的控制早于对手指的控制。

  3、泛化集中规律

  动作从不协调到协调,从盲目使力到分工合作。

  4、正反规律

  正面的动作限于反面动作的发育。如,先学会朝前走,然后才会后退走;先会把东西抓起来,然后才会有意识地把东西放下来等。

  (二)运动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动作是指全身运动(主要是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0~~3岁是人类运动能力产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主要指的是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1、从大肌肉动作发展来说,3个月~~3岁,分别是翻身、爬行、独自站立、独自行走、单腿站立、单脚跳跃、控制身体和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2、从精细动作来说,5个月~~3岁,分别是双手协作、单手抓住多物、放物入空、双手控制物品、垒叠平衡、用笔画直线、构思及建构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错过关键期,缺乏活动的机会将不利于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具体教养内容和要求,详见表3—2小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78--80)

  四、婴儿的语言能力培养p80从出生开始,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就开始逐渐发育成熟,在大脑中相应的语言运动区和听觉去的功能开始有明显的单侧化倾向语言中枢已经具备了初级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能力的发展

  出生时:啼哭,不舒服;

  第3个月起:开始发出多种声音,称为“咕咕”;

  6个月时:由“咕咕”→咿呀学语

  9个月时:经常以某种声音指一东西。如,“嘟”―指汽车;

  12个月时:能发“爸”“妈”等一个字的语音;

  18个月时:逐渐发有两个字的语音;如,“妈抱”等;

  3岁末:婴儿基本上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思想等。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要根据不同成长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途径进行训练。详见表3—3小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80--82)

  五、婴儿的认知能力培养p83婴儿期思维的特点是直觉行动性,与感觉和动作联系在一起,可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注意、记忆、观察、思维等认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

  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早起儿童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3岁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他们所有能力、技能、情感、行为、习惯发展和形成的基础,是日

  后学习和求知的基础。

  1、感觉的发展

  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具有感知的生理机制,通过会让你快的发展,能把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加以注意与选择,组织与利用。

  视觉:

  第一周:能看见某一目标,视距为17—38cm;

  4个月:视距为50—380cm。喜欢看,清晰的线条、人脸,鲜艳的人脸等。

  听觉:出生后就能听见声音,砖头向声音的来源处。高音常引起新生儿的惊跳,持续的低音有较好的效果。6周后,能听见成人的说话。

  味觉:新生儿能分辨甜味和酸味,喜欢甜的,不喜欢酸的。1个月后,因而就喜欢吃常吃的东西。

  嗅觉:在出生时,也有发展。

  2、记忆力的发展

  6个月左右,记忆力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本领,如区别熟人与陌生人,寻找消失的物品,出现对单词的理解等。

  皮亚杰认为,0~~2岁,处在智慧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智慧发展由感知运动所产生的直接经验所推动。4~~8个月,智慧开始萌芽,婴儿能在无意中重复一些获得有趣结果的动作;8~~10月,婴儿已经会为了某一目的而行动。

  (二)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具体教养内容和要求,见表3—4小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83--84)

  六、婴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与个性培养(p84)0~~3岁是交往和情绪情感反应形成于发展的关键期。

  (一)情绪情感、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

  1、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

  2、发展同伴间的友好关系;

  3、提出合理的行为限制。

  (二)情绪情感、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培养

  具体教养内容与要求,见表3—5小儿相互关系的发展及教养内容和要求。(p85--86)

  第三节

  托幼机构的保教活动

  托幼机构的保教活动是指根据婴儿教育的任务和内容,由保教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婴儿开展的,旨在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活动。

  一、托幼机构的生活作息制度

  为确保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有条不紊地组织各项保教活动,机构(学校)必须对婴儿一日生活中各项保教活动的内容与实践作出详细规定,即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制定的依据:

  1、符合婴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2、结合季节变化特点和本园实际;

  3、注意动静交替,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室内外活动交替,有组织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

  4、生活、游戏和专门教育活动比例合适;

  5、个人、小组和集体活动比例恰当;

  6、酌情考虑家长的需要。

  托幼机构生活作息制度、一日生活常规范例,参见p87—88、p88—91。

  二、托幼机构保教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保教活动通常由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三部分组成。

  (一)日常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婴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缓解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具体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离)园(所)、过渡活动、自由活动以及散布等。

  1、日常生活活动的设计要求

  应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合理安排,从小注重婴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应注意智力发展、品德培养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渗透。

  2、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p91--93(1)进餐

  (2)睡眠

  (3)盥洗

  (4)如厕

  (5)入(离)园。

  (二)游戏活动p93游戏是婴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它能有效促进婴儿身体动作、语言能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1、游戏活动的特点p93⑴

  成人对婴儿游戏的安排和指导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⑵

  婴儿有效的内容和性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

  ⑶

  婴儿升级或的环境,特别是用于婴儿游戏的物品和玩具,对因而的发展由非常重要的影响。

  2、游戏活动的设计要求p93⑴

  保证婴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⑵

  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

  ⑶

  应为婴儿游戏创设适当的活动场地,并提供适合年龄的专用设备。

  ⑷

  应为婴儿提供适合年龄的玩教具,并保证种类和数量。

  3、游戏活动的组织p94组织游戏,主要强调两点:

  ⑴

  游戏要引发婴儿的兴趣,保持愉快的情绪;

  ⑵

  简介游戏规则和要求并进行示范。

  游戏活动类型:

  ⑴

  活动性游戏:

  走的游戏:捡皮球、拉鸭子车、捡花片、捉蝴蝶、插红旗等;

  跑的游戏:开飞机、追逐等;

  跳的游戏:小青蛙、小白兔等;

  投掷的游戏:丢沙包、抛球等;

  平衡的游戏:过小河、走独木桥等。

  ⑵

  音乐游戏:欣赏发声玩具、音乐舞蹈、音乐捉迷藏、学唱简单的歌曲等。

  ⑶

  桌面游戏:如,摆积木、拼图、穿花片、穿珠、捏橡皮泥等

  ⑷

  娱乐游戏:发光玩具、吹泡泡、抓气球、踩影子、堆雪人、玩沙、玩水等。

  ⑸

  智力游戏:听声音辨别声源、观察小动物的习性、比较多少等。

  (三)集体教学活动p951岁以下:个别教育的方式;

  1~~2岁:小组教育方式;

  2岁以上:每天1~~2次集体教学活动,每次5~~10分钟。

  1、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p95⑴

  根据婴儿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集体教学活动计划、目标、内容和途径等。

  ⑵

  创设活动情境,准备活动材料。

  ⑶

  激发活动兴趣,体现游戏性。

  2、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p95--96应让婴儿的身体和感官充分作用于客观材料。

  尊重个别差异、注重情感交流、教学环境轻松、随意、注重与日常活动、游戏活动结合。

  教学活动类型:

  ⑴

  语言活动:说话、讲故事、念儿歌、语言游戏等;

  ⑵

  动作分钟活动:体操、球类活动、室内外运动器械的攀、爬、钻等运动;捏、揉搓、穿插小物品等精细运动。

  ⑶

  数学活动:点数、认识图形、配对、比较大小、区别早上中午晚上等时间观念。

  ⑷

  音乐活动:唱歌、跳舞、演奏等。

  ⑸

  美工活动:绘画、黏贴、剪纸、折纸、泥工等。

  ⑹

  社会活动:与人打招呼、道别、认识自己朋友、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篇五:新生儿教育的意义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0-3岁早教讲座材料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华安县计生局与华安二幼共同举办的“0-3岁早期教育”系列活动,今后我们将一起共同学习,与您及您的孩子共同探讨0-3岁早教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卫生保健、教育要点、科学喂养、亲子游戏及热点问题,希望通过这样有益的早教活动,帮助您走出家教误区,树立科学的早教理念,掌握适时、适度、准确、均衡、全面的教养方式和内容,给您带来实际而有效的帮助,伴随宝宝和父母们共同成长!

  先讲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一位2岁半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去找达尔文,向他询问有关育儿的问题,达尔文惋惜的告诉这位母亲:“很可惜,你已经晚了2年半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所有基础的奠定,在婴幼儿时期的效率是最高的。难怪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2002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确定了三项主要目标,其中二项是“每个孩子都毫无例外地应该拥有一个最好的人生开端”和“每个孩子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联合国孩子基金执行主任卡罗尔.贝拉米认为任何政府和个人都应把早期孩子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正所谓教育从零岁开始、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家庭中,父母一般绝不会把即将考中学,大学的孩子交给一个蹩脚的老师,甚至为了上一所好学校,不惜重金。但在3岁前,他们却将孩子交给一个语言不通,甚至无知的小保姆或者交给传统观念极强的爷爷,奶奶,由于老人文化层次的限制和溺爱心理,只能使孩子在家里不磕不碰,年轻的父母白天因工作繁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下班后,由于身体劳累,也只是跟孩子说说闹闹,不多时又到了孩子睡觉的时候,由于宝宝每天都是跟自己家里人在一起,这种环境也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性格孤僻,怕见生人,自私,缺少跟同龄宝宝的合作交往,自己的玩具不给小朋友们玩,更遗憾的是让宝宝痛失了良机,将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潜能开发的大好时光白白丢掉,而这个时期却偏偏是属于他们最容易把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影响的,也是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竞争的前沿,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甚至不在幼儿园,而是在3岁前,在婴儿的摇篮中,希望年轻的爸爸,妈妈从自身做起,帮助宝宝从0岁开始发展早期教育,让您的宝宝赢在第一起跑线上。

  今天主要和家长谈谈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段经历,很理解现在家长的心情。我也经常会遇到好多家长跟我诉苦:“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犟得很,特别不听话。他特好动,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动动,试试,你告诉他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么都不怕,您说我们该

  怎样教育他。”

  有一次逛街时,我碰到一位妈妈领着宝宝买衣服,妈妈被一套漂亮的套装所吸引,并让宝宝试一试,可宝宝偏偏不试,而是拿着套装另一侧的一双旅游鞋抱着不放,妈妈夺都夺不下,最后孩子号啕大哭,衣服没买成。妈妈气呼呼的一边走一边说:“没见过像你这样不听话的孩子,这么漂亮的衣服你不要,非要双鞋子,还耍赖,真丢死人了。”

  我说的这两个案例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

  作为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样面对呢?是大声呵斥,还是静下心来讲道理。那么你的做法见效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案例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乖巧,不听话呢?

  一、要想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要先了解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源于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3岁幼儿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前协调,而且大都喜爱跑、跳。(举例:哪儿不好走哪儿,马路呀,有水的地方、凹凹不平的地方等)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为什么制止呢?在大人看来根本没有结果,如:孩子搭积木房子,他把两个圆球放在底下作房柱,大人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告诉他这样做不

  行,孩子买你的账吗?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2.源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原来幼儿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要求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3.源于情绪和思维的发展。因为三岁儿幼儿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吵嚷、哭闹等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一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因此,家长只有真正掌握、正视并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才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分析家长方面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

  1.父母太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可谓百依百顺。这样容易促使孩子任性。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作为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分场合呵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举例:早晨为了让孩子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习惯,爸爸妈妈和孩子说好每天七点起床,但是妈妈爸爸每次在休息时孩子上幼儿园都要迟到,久而久之,孩子就对爸爸妈妈的话失去信任。

  3.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比如大灰狼咬你、爸爸妈妈不要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使变得多疑、胆小怕事。产生逆反心理。

  4.大人的话是对的,但孩子误认为不对,所以不听从。当父母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如果孩子认为大人的指令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或不明确时,便会有不执行,这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例如:冬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保暖衣,可小一班的文雯却非要穿裙子,妈妈说:“今天外面特别冷,穿裙子会感冒的,感冒了要发烧打针的”。

  整个早上,母女俩为了穿衣服来幼儿园来得很晚,妈妈没有说服文雯,最后还是穿着一件纱裙外面裹一件羽绒服来了幼儿园。

  的确,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作为大人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您的话孩子是否非听不行呢?若确实需要孩子听,要选择一种能够让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看法都有他一定的道理。

  三、正视孩子的不听话现象。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作了长期调查。结果发现:在反抗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我们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听话,但并非是从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大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可当您因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得意之时,不要忘了这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形成。

  孩子有时不听话会有下列几种情况:

  1.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时,“听而不闻”。有的孩子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须做完否则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别的事。对于这一点,作为父母不能粗暴的制止,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缓冲。

  2.当家长总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听不见”,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

  3.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处罚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我们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会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出现紧张。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最要紧的是把这一年龄特征视为正常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总要长大。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要多一分理解。父母只要有足够的理解,孩子往往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少一些“不听话”。

  四、对付孩子不听话常见的几种方法

  1.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哭闹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让步,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2.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用于这个年龄段非常见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

  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案例:记得孩子小时候,有一天天色很晚,该上床睡觉了,可浩浩根本一点睡意也没有,无论我们怎样给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

  “不,我还要玩。”浩浩一个劲地嚷。

  时间太晚了,我们不得不强迫她洗脸洗脚上了床,可上床后她的抵触情绪更加强烈,满脸泪痕,不盖被子。看来强制手段行不通。

  于是,我灵机一动,说:“浩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浩浩一听妈妈没有批评他,反而说做游戏,一下子止住了哭声说:“怎么玩嘛!”

  我顺手抓起桌上浩浩的小警察帽扣在头上:“妈妈当警察,洋娃娃当妹妹,你当哥哥,好不好?”

  浩浩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这时,“警察”用严肃的口气说:“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光着脚丫的小娃娃,是不是?”

  洋娃娃妹妹说:“没有呀,我的哥哥是个乖娃娃,它的脚丫才不会放在外面呢。”

  这时,做哥哥的浩浩一下子被吊到游戏中来了,并在“妹妹”的积极暗示下,马上把小脚丫伸进了被窝,乖乖的盖好了被子,并说:“警察阿姨,你弄错了吧!”

  我在心里暗暗一笑,又装作很懊恼得样子说:“唉,这里哪有不乖的孩子嘛,浩浩分明睡了,又是哪个小孩谎报军情,让我去找他。”

  于是,“警察”拍拍“哥哥”的头,摇摇摆摆地走了。

  这个游戏把浩浩逗得哈哈大笑,并忘记了所有的不快,很快的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浩浩又说起昨晚的游戏,忍不住笑起来,于是,我趁热打铁,跟他讲了不对的道理,在很愉快的气氛中,浩浩爽快地承认了错误。

  转移注意力后再进行沟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让亲情得以双向交流,家庭教育就会多几分顺利。另外,要学会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地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深刻体察孩子潜在的行为动因,这样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3.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不听话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不听话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听话。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东西吃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这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你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6.父母教育统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不听话只会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改正。

  7.让孩子选择。

  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自己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如买玩具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多年经验证明,“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有“淘气”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象、去活动、去创造。

  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了关于3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相信在座的家长通过讨论、交流,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希望您把您的收获介绍给您身边的家长朋友,让更多的宝宝在快乐中成长,让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作为一个从事幼教事业的人,以下几点和各位家长共勉:

  1.每一位父母都有养育和教育孩子的“本能性”能力,对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你爱孩子、有责任感,凭着你的本能去照顾孩子,其实教育就在其中了。例如,当你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把他当成一个交谈对象和他说话时,你就在帮他建立起对父母的依恋,建立起一种对他今后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就在发展他的语言;当你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时,他藏你捉,然后你藏他捉,这样的亲子游戏不仅让你们双方享受着天伦之乐,也让你的孩子学习一种更为复杂的思维方式——:“双向”思维:站在捉者的角度,推测藏的人可能认为藏在哪里不易被发现;站在藏者的角度,估计捉的人可能不会到哪里去捉。

  2.仅仅靠本能性能力养育和教育孩子是不够的,要学习科学育儿知识,起码不要犯“卖了鸡蛋换麦乳精、方便面给孩子增加营养”“用各种饮料代替白开水”等等“贵的就是好的”式的营养方面的错误。

  3.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科学育儿的理念和心态更重要。家长们心胸要开阔些,眼光要长远些,要放松心态,不要紧张,不要焦虑,更不要拿媒体上塑造的小天才、小神童来比对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儿童的发展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但每个孩子又都是不同的。只要有正确的理念、良好的心态,相信大家就会在享受养育子女的快乐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我想说的是:你的心放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新生儿教育的意义 新生儿 意义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