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2024年年4月思想汇报结合时事热点15篇(2篇)

时间:2024-09-02 09:3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4月思想汇报结合时事热点1

  

  2022年思想汇报4-6月时事

  尊敬的领导、同事:

  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2022年4月至6月期间的国内外重要事件和思想收获。

  一、国内时事

  1.双节连续假期延长

  2022年五一和端午节假期连起来,形成了十一天的“五一黄金周”。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批准连续假期超过一周。这一措施得到了广泛的欢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十四五规划纲要公布

  中国政府公布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即2021年至2025年的发展计划。这一计划强调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同时,计划还提出了强调社会公平、民生保障等方面发展的目标。

  3.中国抗击新冠疫情

  虽然新冠疫情已经在中国得到了稳定控制,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扩散。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向其他国家提供支援和援助,同时还促进疫苗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的抗疫斗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国际时事

  1.美国新政府

  2021年1月,拜登成为了美国的新总统。他的上任,意味着美国政治格局的变化。拜登政府提出的政策也有所不同,包括气候变化、移民政策、中国政策等方面。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引人瞩目,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互动将对全球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印度疫情蔓延

  印度疫情蔓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国的健康系统和基础设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国纷纷伸出援手,向印度提供疫苗、医疗设备以及其他援助。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全球卫生合作和国际社会的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3.非洲疫苗分配问题

  全球范围内的疫苗分配不均引发了许多争议。尤其是在非洲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疫苗的分配缺乏公平性。虽然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但是还需要更加积极的努力,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够及时得到接种疫苗的机会。

  三、思想收获

  1.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方法

  国与国之间的经验交流十分重要。我对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了学习和研究,不仅扩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我国发展的认识。

  2.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新冠疫情以及生活工作的压力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我开始关注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努力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3.探索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和企业员工,我努力探索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我深知,每个人都承担着社会责任,但如果只关注社会责任而忽略个人发展,那么最终也难以做好社会责任。因此,我认为,只有兼顾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才能做到真正的人生价值实现。

  以上是我在2022年4月至6月期间的思想汇报总结,期望今后能够在各个方面做出更好的贡献。谢谢大家的聆听!

篇二:4月思想汇报结合时事热点1

  

  2022年4月思想汇报(资料版)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大事,最近各大报刊媒体纷纷报道两会的有关议题,会议再一次为国计民生提出了长远规划,从中无不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一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问答题。迈入二十一世纪,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远不限于生态环境本身,也对人类价值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等提出了重要挑战,甚至对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形态以深层次冲击。目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之一就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再是无节制的,而且排放需要付出代价。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关乎资源效率,能源安全,更影响着人类福祉与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气温的不断上升。全球变暖导致暴雨、雪灾、台风、干旱、地震、酷暑等极端气候将更频繁和强烈,造成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而承担这一切后果的也是我们自己。人类都是自私的,只想着自己现在过得好不好,忽略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自从两会“低碳”议案提出后,“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完全可以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上,力倡节约,用环保节能的生活用品,比如用降解纸,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等等。为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的全球性活动。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熄灯1小时,它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关灯开灯,让人感受“美丽的黑暗”或“烛光的温馨”,更是在引起每一个地球人对环保的思考和重视。因此,人们只有更合理利用能源、更爱护环境,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的节能理念显得更为重要,节水,节能,减少资源的损耗同样也是抗旱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它再次提醒人们停下生活的脚步,去思考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万分珍惜自己的家园。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就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节能减排,在实践和行为上都要积极作出努力,同时,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成为“低碳达人”,这样慢慢传播开来,培养每个人的低碳生活意识,共筑美好的明天。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的进一步辨析和更深刻的理解。

  举世瞩目的“两会”今天正式拉开了帷幕,正在蔓延并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这一“平年例会”带来了非同寻常的色彩,由此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严峻的形势下保障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和高度重视下,各地已经积极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随之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影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环境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扩内需、保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各地上项目、促经济的热情。正在涌动的建设热潮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如何化解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威胁和不良影响,无疑将成为此次“两会”讨论的重点,而要确保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和发展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高度融合。由此可见,如何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也将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

  在媒体连续8年开展的“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网上调查中,今年环境问题首次上榜,超过97%的网友表示“绝不能因为要拉动内需而放弃环保要求”。

  环境问题首次上榜,不仅意味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更折射出广大群众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切肤之痛,说明了社会整体对环境与经济之间深层次规律日益深刻的认识,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一些地方扩内需、保增长的过程中是否会引发环境问题的担忧。

  应该说,社会公众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着现实的背景因素。尽管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大政方针,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领域,但仍有一些地方在经济受挫的形势下,为图当地经济尽快复苏、GDP实现增长,降低环境标准、放松环境管理,默许甚至

  支持高耗能、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项目上马。权威人士透露,近期一些地方已出现在环评审批工作上放松管理的“苗头”,部分地区存在片面追求审批速度,盲目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已被淘汰的项目重新以“投资拉动”等名义复活的现象。截至1月中旬,已有11个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煤化工、火电项目被暂缓审批,总投资达438亿元。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利用“两会”这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聚一堂的有利时机,积极研究环境与经济协调统筹之道,不仅非常紧迫,而且十分必要。一些人大代表是地方政府决策者,而许多政协委员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思想与矛盾的交锋,不仅将为理论提供丰富的实践支撑,也将为科学决策和政策的可操作性提供多维的角度与视野。

  需要关注的大体是两个方面。

  从长远来看,应充分利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探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分析各地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挫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结合各地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总结规律性的做法加以归纳、完善,争取以政策制度的形式推广。认真调查和分析推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在法律、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使各地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融合、相促进,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使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拥有完备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保障,真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显现效应,并对未来的长期发展产生长远的作用和影响。

  从当前来看,应高度强调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切实防止一些地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放松污染减排工作,甚至以此为借口放弃减排。不仅要再次明确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刚性,更要让地方政府认识到,完成污染减排任务,考验着各地应对金融危机的执政能力,决定着区域未来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败。

  “两会”无疑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影响着环保,更影响着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

  解决途径?本文结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数位人大代表对环境问题所提的议案,对以上几个问题做浅显探讨。

  关键词:两会环境污染保护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中全会已于2022年3月13日胜利闭幕,在此次盛会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们就当前国民所关注的诸多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献言献策,其中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主题一如既往的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不论从国家安全、政治稳定还是人民安居乐业角度,环境问题依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如何看待环境问题,如何在环境危机中寻求突破口,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是人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所谓环境问题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

  委员谦虚谨慎,科学严谨。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的农村清洁工程与记者娓娓道来。

  张桃林委员说:“农村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保障饮用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工业和城镇‘三废’向农业农村的转移排放,以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自身存在的问

  题,农村脏乱差和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张桃林委员认为。

  张桃林委员给记者提供了一条数据:据国家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统计,农业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了总量的43.7%;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7亿多吨秸秆、30多亿吨畜禽粪便、2.8亿多吨生活垃圾、90多亿吨生活污水,大多数未能得到合理处置和有效利用。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研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环保部门、财政部门出台了“以奖促治”方案,建设部门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业部门从2005年开始“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这些项目针对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不同环节和重点,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农业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农药、化肥等外部投入品使用量降不下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循环不起来。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既不能仅靠单纯的农村卫生工程,也不能仅靠单一的环境整治措施,而必须创新理念和思路,把污染问题解决在生产生活单元内部,把环境保护寓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用实实在在的综合效益吸引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

  一是要通过建立清洁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生产生活源头抓起,减少外部投入品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是要“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推进。农村环境与城镇环境不同,农业生产场地与农民居住场所紧密相连,因此治理过程中必须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割裂开来。

  三是要通过循环的方式,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把废弃物变为农民所需的肥料、燃料和饲料,这样既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的去向问题,又可以大大减少农业生产的外部投入。

  从农业部在全国已建成的1100多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结果看,通过推广一系列清洁生产生活技术,试点村庄的化肥、农药平均减施20%以上,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一般能达到90%以上,可以为每户平均节省肥料成本150元、增加废品回收收入80元、节约能源开支200元左右,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民节本增收。

  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关系广大农民健康安全,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是环境。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滞后上。为此,张桃林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这些年,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增长很快,但总体上讲,对改善农业农村环境方面的投入不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品投入,还未能很好地从偏重城镇的取向中扭转过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欢迎。

  可以说,农业农村环境是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此,建议中央把整治农业农村环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要大力改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条件,夯实硬件基础;

  二是要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开发和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和低成本的垃圾、污水处理的技术与产品。鉴于农村清洁工程经过5年的试点,已开发出一系列符合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条件的技术模式与配套设施,建议对这项投资小、见效快、技术简单实用、农民易于接受和掌握的项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和范围。

  三是要加强工矿企业区、污灌区、大中城市郊区等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特别是土壤重金属的普查监测,全面掌握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底数。

  二是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农业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环节、多领域、多部门。建议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围绕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环节所开展的整治工作的统筹,整合资源、系统设计,共同目标、相互支撑,分工负责、整体推进。特别是要加强“以奖促治”和“农村清洁工程”的衔接与配合,促进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的有机结合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是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农业农村环境整治不易,保持更难,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使这项工作能够稳定持久开展下去,并让人们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拓展惠农政策空间,制定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将补贴与企业研发、农民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技术、产品及工艺相挂钩。加强考评和监督,积极探索把农业农村环境纳入考评体系的方法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环境持续好转

推荐访问:4月思想汇报结合时事热点1 热点 思想汇报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