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学校信息化建设校内外平台应用分享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
学校信息化建设校内外平台应用分享汇报材料
“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的。对于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教育创新的信念,一个指引学校工作向着高科技不断发展而努力的方向,一个率先将信息化理念渗透于常规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推进学校信息化与日常教学的便捷交互,学校在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搭建能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支持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资源合作平台---校内外。
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校内外平台的应用。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具体汇报:
一、完善校务管理,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学校突破传统校务管理模式,打造更快捷高效的校务管理平台。通过创建不同的网络空间,将真实的组织架构同步到云平台上,在整个系统内进行信息的发布、收集、监督与管理,从而实现全面灵活的线上校务管理。
1.无论使用电脑还是手机登录,数据都会实时同步。学校通过发布通知、任务、日志等多种方式,高效便捷地实现校务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即时沟通。后台管理的自动统计接收功能,还对未读的人群自动补发免费手机短信,确保通知的全面覆盖。
例如,在接到上级部门关于雾霾重度污染天气全市中小学停课的紧急通知后,学校第一时间通过校内外平台发送手机短信,通过网络日志、公众平台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可参考的合理化学习建议,老师们还通过聊天功能开展在线学习,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学校还将市、区级搭建的各种自主学**台,即时推荐给学生,做到“停课不停学”,保证了学生在家的有效作息时间。
2.学校通过不同空间内的资源存储整理,实现校本资源库共建共享。例如学校将文件通过富媒体日志形式发表在平台空间上,家长、老师及时了解更加直观、生动、具体的内容,还可以通过标签设置及贴标签功能,对各种文件进行灵活的分类归档,帮助学校及老师将重要资料及工作记录永久保存。
3.学校唯一官方帐号认证,后台管理形成监管机制,实时了解新闻动态,关注并回复家长及老师评论。家长手机号登录,识别身份认证,有效避免了不明身份的介入。学校发布的日志,通过管理员设置,家长可以及时互动点赞、评论及转发,为学校规范信息发布,弘扬正能量奠定了基础。
二、搭建班级空间,架起家校交流的互动平台。
学校将日常使用的QQ、微信、班级博客等沟通工具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架起一站式家校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共同参与班级空间建设,打造更紧密的家校共育环境。
1教师通过通知、作业、成绩及聊天功能实现家校多元化互动,把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完整、生动、饱满、真实地保存下来。
2.教师通过投票、发起活动等功能,组建及管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作业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音视频等附件;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实时查看作业的签收及提交情况,并对作业进行点评互动及下载整理,有效实现对活动作品的管理。
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推动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
3.大数据时代,各学科教师将学生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后台实时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监测,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辅导。
总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之,班级空间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家校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发起线上+线下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打造班级文化,展示班级风采,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三、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对外宣传的良好形象。
学校利用校内外平台创建专属的个性化学校公众平台,现已有三千多名公众成员。公众平台的宣传主页生动多彩,实时更新,即时对外宣传学校的各项活动,展现师生风采,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公众平台的首页分为“校园新闻”“德育活动”“家校社区”“党政建设”“校园安全”“师德风范”“学科特色”等十二个不同类型的标签。将学校活动分类整理,及时存档,便于查找。
学校还根据日常活动的需要,随时搭建“现场互动群”,如在国庆前夕我校召开了班班唱汇报演出活动,我们就搭建了“国庆汇报演出现场互动群”,来到现场的嘉宾,通过扫码功能,进入到现场互动群,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即时发布感言或上传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现场主持人通过触控展示屏,截图家长感言进行现场互动,使现场的气氛得到了升华。
在刚刚结束的昆小新年联欢活动中,我校的部分家长亲临活动现场,全校学生在教室通过网络收看现场直播,家长纷纷举起手机为精彩的节目拍照、摄影,并即时传到班级空间,分享给未能到校参加活动的家长,从而使家校互动更加迅捷畅通。
四、展望未来教育,迈向和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就必须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引擎。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大量应用,教育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助推了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如何充分地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依旧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提升,激活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进步,加快创新,为开创和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贡献力量!